盾构隧道运营期结构安全评价与病害处置技术规程DB 34/T 310019—2024.pdf
ICS 43.020 CCS P65 DB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方标准 DB 32/T 310019 2024 DB 31/T 310019 2024 DB 33/T 310019 2024 DB 34/T 310019 2024 盾构隧 道运营期 结构安全 评价与病 害处置技术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and disease treatment of shield tunnel in operation period 2024-01-14 发布 2024-05-01 实施 江 苏省市场 监督管理 局 上 海市市场 监督管理 局 浙 江省市场 监督管理 局 安 徽省市场 监督管理 局 发布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I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定 义和符号.1 术语.1 3.1 符号.3 3.24 基本规定.3 一般规 定.3 4.1 结构安 全状态等级划分.3 4.2 结构安 全评价流程.4 4.35 检 查.4 一般规 定.4 5.1 环境调 查.4 5.2 初始检 查.5 5.3 日常检 查.5 5.4 定期检 查.6 5.5 特殊检 查.6 5.6 专项检 查.8 5.7 处置后 复查.8 5.86 监 测.8 一般规 定.8 6.1 常规监 测.8 6.2 特殊监 测.9 6.3 监测频 率.9 6.4 预警管 理.10 6.57 评价方法 与等级划分.10 一般规 定.10 7.1 评价方 法.10 7.28 状态评价.12 一般规 定.12 8.1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II 安全状 况评分.12 8.29 病害处置.14 一般规 定.14 9.1 病害处 置措施.14 9.2附录 A(资 料性)检查记录表.16 附录 B(资 料性)盾构隧道结构病害展布图.19 参考文献.20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 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 主要 起草人:赵 振江、乔小 雷、沈 阳、王兆洋、张 霆、游 楠、陈宁威、王 跃锋、李伟、周鹏、彭良亮、苏东华、池瑜、韦学健、王飞、张 有桔、沈洪波、资谊、许崇帮、鲁志鹏、柳献、姜海西、曹永勇、刘艳滨、侯剑锋、张玉富、钟方杰、郭洪雨、刘海智、孙飞、俞先江、高才驰、林春金、刘浩、徐筱、杨磊、谢云海、黄俊、韩冬、董飞、陈飞。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 盾构隧 道运营 期结构 安全评 价与病 害处置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运营期结构设施的检查及监测的基本要求、安全状态评价的方法和隧道病害处置的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运营期结构设施的检查、监测、安 全状态评价及病害处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以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他行业盾构隧道可参照此文件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和符号 术语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盾构隧道 shield tunnel 使用盾构机掘进并通过预制管片拼装形成衬砌的地下隧道。3.1.2 主体结构 main structure 盾构隧道用于承担外部荷载的 主要 构件,主要是混凝土或钢管片。3.1.3 接缝结构 joint structure 用于连接盾构隧道管片的结构构件。3.1.4 隧底结构 bottom structure 盾构隧道底部支撑列车运行的结构构件,主要是道床板及轨侦。3.1.5 附属设施 ancillary facilities 盾构隧道内满足疏散、逃生、指示等功能的非主要受力构件,主要是联络通道、疏散平 台、烟道板、口子件、中隔墙等。3.1.6 使用环境 service environment 隧道结构所处的工作环境,如一般环境、氯化物环境、化学腐蚀环境等。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2 3.1.7 结构安全评价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根据隧道检查和监测结果,对隧道结构是否安全做出的评价。3.1.8 初始检查 initial inspection 在隧道正式运营前对隧道结构进行的全面检查。3.1.9 日常检查 daily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频次对隧道结构表观状态进行 的以目测为主要手段的检查。3.1.10 定期检查 periodic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频次对采用专业的仪器对 隧道结构进行的全面检查。3.1.11 特殊检查 special inspection 发生地震、火灾、洪灾等灾难性事件后或地铁控制保护区内外部施工期间对隧道结构进 行的详细检查。3.1.12 专项检查 detailed inspection 针对初始检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安全状态等级较差的隧道结构进行的加 密检查。3.1.13 处置后复查 reinspection after treatment 隧道病害处置完成后,依据日常检查的要求对隧道结构进行的 跟踪复查。3.1.14 单项指标评价法 single index method 依据隧道检查结果,采用单 项 指标进行隧道结构安全评价,将最 不利指标 确定的安全状态等级作为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的方法。3.1.15 综合评价法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考虑到各评价指标间的复合作用,采用考虑分项权重,考虑病害程度、发展趋势、对行车的影响等相关因素的综合量化评价法。3.1.16 结构安全状态 Structural safety status 依据隧道运营检查和监测结果,对隧道的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价。3.1.17 安全状态等级 Safety status level 依据隧道运营检查和监测结果,对隧道运营安全以及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分级。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3 符号 3.2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Ssd 盾构隧 道结构总体 安全状态 评分;Sfx 盾构隧 道分项结构 安全状态 评分;Szx 盾构隧 道分项结构中的子项(单一病害)安全状态评分;i 盾构隧 道分项结构评价指标权重;Gsd 盾构隧道 分项结构整体安全状态 等级;Gzx 盾构隧 道分项结构中的 子项(单一病害)安全状态 等级。4 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 4.1 4.1.1 盾构隧 道运 营期检 查分 为初始 检查、日常 检查、定期 检查、特殊 检查、专项 检查 和处置后复查。4.1.2 盾构隧道运营期监测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监测。4.1.3 盾构隧道初始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以及完成监测后应形成报告。4.1.4 结构安全 评 价的工 作内 容应包 括结 构使用 条件 检查、结构 病害的 检查、病害 的分 级及结构安全状态等级评定。4.1.5 隧道结 构的 检查应 查明 隧道 运行 条件 与变化 情况、查 验与 检测隧 道结 构及其 材料 的性能、分析隧道结构及其材料的性能变化。4.1.6 盾构隧 道运 营接管 时建 设单位 应向 运营管 理单 位移交 隧道 施工期 间监 测资料 及运 营前调查报告。4.1.7 盾构隧道运营期检查周期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隧道结构检查周期表 检查类型 实施周期或时间 初始检查 正式运营前 日常检查 1 次/月 定期检查 1 次/年 特殊检查 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影响期间 12 次/周 极端或突发事件:火灾、地 震、洪灾、脱 轨、恐怖袭击 事件发生后 专项检查 2 次/月 处置后复查 2 次/月,病害不再发展时停止处置后复查 结构安全状态等级划分 4.2 4.2.1 盾构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应 按表 2 分为五级。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4 表2 盾构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分级表 安全状态等级 安全状态 对运营安全影响 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 1 级 安全 无影响 无影响 2 级 轻微受损 目前尚无影响 目前尚无影响 3 级 中度受损 将来影响运营安全 将来 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4 级 严重受损 已经影响运营安全 已经 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5 级 极端受损 严重影响运营安全 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评价流程 4.3 4.3.1 盾构隧 道结 构 安全 评价 的工作 程序 应包括 初始 资料收 集、设施检 查、病害分 类及 等级判定等。4.3.2 初始资料收集内容包含隧道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轨后沉降数据、隧道地勘报告等 4.3.3 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流程 如图 1 所示。图1 盾构隧道安全评价流程 5 检 查 一般规定 5.1 5.1.1 盾构隧道运营期现场检查的对象应 包括隧道主体结构、接缝、道床结构 和附属设施。5.1.2 检查人员应携带检查工具并及时记录检查结果,配备防护器材和通信器材。环境调查 5.2 5.2.1 环境调查应包含如下内容:a)对隧道内、外环境进行 调查;b)对隧道外 部的施工活动进行调查;隧道 安全状 态评价 计划隧道 现场检 查隧 道 子 项 安 全状 态 评 价隧 道 分 项 安 全状 态 评 价隧道 总体安 全状 态 评 价隧道 原始资 料收集准备 隧道病 害检查 评定表数 据 归 档隧道 总体安 全状态评 为5 级满足5 级单项 控 制 条 件不满 足5 级单项 控 制 条 件隧 道 最 严 重 病 害评 价 等 级综合 评价法单 指 标评 价 法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5 c)对隧道内 渗漏水 pH 值和 氯离子 浓度进行检测。5.2.2 应查明实际荷载与设计荷载之间的差异,包括 地下水变化和隧道周边荷载的变化。5.2.3 应查明 使用 历史中 与隧 道结构 原设 计使用 条件 的偏离 状态,包括 运营 隧道所 经历 的非正常使用条件(如交通事故、爆炸、火灾等)及处置记录。初始检查 5.3 5.3.1 盾构隧 道初 始检查 宜在 正式运 营前 开展,初始 检查的 项目、内容 和密 度应符 合表 3的规定。表3 盾构隧道初始检查的项目、内容和密度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管片 裂缝、压溃等破损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宽度 全检 起毛、酥松、起鼓等材料劣化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剥落剥离的位置、范围和深度 渗漏水的位置、范围、状态、水量、浑浊状态 钢筋、螺栓和钢管片锈蚀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断面轮廓限界及椭圆度检查 不少于1 个断 面/5 环 管片接缝 错台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压溃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 渗漏水的位置、范围、状态、水量、浑浊状态 接缝止水条的脱落位置和范围 螺栓孔填塞物脱落的位置 螺栓孔渗漏水的位置、状态、水量、浑浊状态 道床结构 裂缝、脱空、下沉、隆起、渗漏水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 附属设施 联络通道混凝土结构裂缝、压溃等破损的 位 置、范 围、类 型、长度、宽度 全检 联络通道渗漏水的位置、范围、状态、水量、浑浊状态 全检 中 隔 墙 及 牛 腿 混 凝 土 结 构 裂 缝、压 溃 等 破 损 的 位 置、范 围、类型、长度、宽度 全检 5.3.2 初始检查宜由运营养护单位组织开展。5.3.3 初始检查宜采用激光扫描等专业检测设备对隧道轮廓,椭圆度开展检测。5.3.4 初始检 查 可 采用锤 击法 对隧道 拱顶 和拱肩 部位 管片开 展检 查,检查 管片 是否 存在 剥离隐患。5.3.5 初始检 查应 填写初 始检 查记录 表(见附录 A.1),并 对隧 道结构 开展 安全评 价,初始检查记录表应作为运营期养护管理和其它检查的原始资料。5.3.6 初始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初始检查 记录表、隧道病害 展布图(见附录 B)和检查记录资料;b)统计分析 病害类型、分布位置、严重程度,评价安全状态等级;c)专项检查 的建议;d)保养维修 措施。日常检查 5.4 5.4.1 盾构隧道运营期日常检查的 项目、内容、密度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 4 的规定。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6 表4 盾构隧道日常检查的项目、内容和密度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检查方法 管片 裂缝、压溃等破损 全检 目测、尺量 起毛、酥松、起鼓等材料劣化 目测 剥落剥离 目测 渗漏水 目测 螺栓锈蚀、松动 目测 钢筋、螺栓和钢管片的锈蚀 目测 管片接缝 错台 存在病害的接缝 尺量 压溃 全检 目测 渗漏水 目测 接缝止水条脱落 目测 螺栓孔填塞物脱落 目测 道床结构 裂缝、脱空、下沉、隆起、渗漏水 全检 目测、尺量 附属设施 联络通道混凝土结构裂缝、压溃 全检 目测、尺量 联络通道渗漏水 全检 目测 中隔墙及牛腿混凝土结构裂缝、压溃 全检 目测 5.4.2 日常检查频率为 1 次/月,当结构安全评价为 3 级 及以上时应对病害地段开展专项检查。5.4.3 日常检 查宜 采用目 测和 常规检 查工 具进行,必 要时可 采用 信息化 手段 相结合 的检 查方式。5.4.4 日常检查应填写日常检查记录表,并应对隧道结构 安全状态等级 进行评价。5.4.5 发现结构存在缺陷和对通行有影响的设施缺陷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处置。5.4.6 对结构破损严重、可能危及安全,应立即上报并尽快采取措施。定期检查 5.5 5.5.1 定期检查宜在春季或秋季集中 进行。5.5.2 定期检查的项目、内容、密度和方法应符合 表 4 的规定。5.5.3 定期检查应填写定期检查记录表(附录表 A.2),并对隧道结构 进行安全评价。5.5.4 定期检查完成后,应形成定期检查报告,报告要求参照 5.3.6 执行。特殊检查 5.6 5.6.1 检查项目、内容和密度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5 检查项目、内容和密度 检查情 况分类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火灾 资料 调查 火灾温度 火灾持续时间 洞内 检查 裂缝、龟裂、爆裂、掉块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火灾影响范围:全检 混凝土碳化深度*和损伤厚度 火灾影响范围:不少于1 处/5m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火灾影响范围:不少于1 个 断面/5m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7 表 5(续)检查情 况分类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密度 火灾 洞内 检查 螺栓脱帽松动 火灾影响范围:全检 钢筋劣化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地震 资料 调查 隧道所处土层地质情况 节理、断层等地层构造 烈度、震源、震级等地震信息 地面喷水、冒砂、沉陷位置、范围和程度 裂 缝、压 溃、错 台、掉 块 等 破 损 的 位 置、范 围 和程度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水量、浑浊状态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存在病害的区段,不少于1 个 断面/10m 管片背后空洞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不少于3 条测线 道 床 裂 缝、脱 空、下 沉、隆 起、渗 漏 水 的 位 置、范围和程度 全检 螺栓脱帽松动 洪灾 资料 调查 降水量 受灾历史 洞内 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洪灾影响范围:全检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水量、浑浊状态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洪灾影响范围:不少于1 个 断面/5m 脱轨 洞内 检查 擦痕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脱轨影响范围:全检 掉块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脱轨影响范围:不少于1 个 断面/5m 螺栓脱帽松动 脱轨影响范围:全检 其他异常情况(恐怖袭击)洞内 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异常情况影响范围:全检 压溃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剥落剥离的位置、范围和深度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水量、浑浊状态 保护区外部施工作业 资料 调查 历史病害资料 运营期监测数据 控制保护区内施工及与隧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洞内 检查 裂缝的位置、范围、类型、长度和宽度 施工影响区段:全检 压溃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剥落剥离的位置、范围和深度 渗漏水的位置、湿渍面积、pH 值*、水量、浑浊状态 道 床 裂 缝、脱 空、下 沉、隆 起、渗 漏 水 的 位 置、范围和程度 断面轮廓变形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施工影响区段:不少于1 个 断面/5m 注:带“*”的内容为选测内容。5.6.2 特殊检查应填写特殊检查记录表(附录表 A.2),并对隧道结构 进行安全评价。5.6.3 特殊检查完成后,应形成特殊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8 a)资料调研 情况和现场记录资料;b)检查部位 结构受损原因和影响程度的分析 评价安全状态等级;c)需要釆取 维修措施的建议。专项检查 5.7 5.7.1 在初始检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及特殊检查中安全评价为 3 级、4 级和 5 级的结构应开展专项检查。5.7.2 专项检查的项目、内容、密度和方法 参考表 3 规定。5.7.3 专项检查应填写专项检查记录表(附 录表 A.3)。处置后复查 5.8 5.8.1 当隧道釆取维修、加固措施后,应进行处置后复查。5.8.2 处置后复查的项目、内容、密度和方法 参考表 3 规定。6 监 测 一般规定 6.1 6.1.1 隧道运营期间应进行常规监测。6.1.2 当隧道结构安全评价等级为 3 级时 宜对病害分布范围内隧道结构开展加密监测、当隧道结构安全评价等级为 4 级和5 级时,应对病害分布范围 内隧道结构 进行加密监测。6.1.3 控制保护区内施工期间,应对受施工影响的隧道结构进行 特殊 监测。6.1.4 运营期 间监 测应与 施工 阶段监 测衔 接,常 规监 测的 位 移和 收敛监 测宜 采用施 工阶 段已布设的控制点。6.1.5 特殊监测宜优先采用运营期已布设的隧道监测布点,宜 采用自动化监测。6.1.6 除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外,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时,应进行对比验证。常规监测 6.2 6.2.1 常规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设 应符合表 6 的规定。表6 常规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设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点布设 监测断面间距 1 竖向位移 拱顶至少布设1个测点 10环 15环一个断面 2 水平位移*两侧边墙至少各布设1个测点 3 净空收敛 竖向或 水平向至少布设1个测线 4 道床竖向位移*道床两侧至少各布设1个测点 注:带“*”的内容为选测项目。6.2.2 条件允许时,隧道结构净空收敛与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6.2.3 在下列位置应布设监测点或监测断面:a)地基或围 岩采用加固措施的隧道区段;b)下穿或邻 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河流湖泊等 的隧道区段;c)在联络通 道中部布设 1 个竖向位移 监测 断面,在联络通道两端各布设 1 个净空收敛 监测断面;d)建设施工 阶段发生过程较大扰动等区段;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9 e)隧道洞门 环内及环外应各布设 1 个竖向位移监测断面。特殊监测 6.3 6.3.1 特殊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设宜符合 表 7 的规定。表7 特殊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设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点布设 监测断面间距 1 隧道结构 竖向位移 拱顶至少布设1个测点 5 环一个断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 2 水平位移 两侧边墙至少各布设1个测点 3 净空收敛 竖向和水平向至少各布设1个测线 4 道床竖向位移 道床两侧至少各布设1个测点 5 周边环境 地表沉降 垂直于隧道结构外边线两侧各50 m范围内布设 5 m10 m 6 地下水位 各地下水层布设 15 m25 m 7 岩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隧道影响范围内岩土层 与变形监测断面一致 8 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隧道影响范围内岩土层 与变形监测断面一致 6.3.2 特殊监测断面布设范围应覆盖隧道病害段,并至少向两侧各延伸 20 m。6.3.3 特殊监 测数 据保持 稳定 三个月 后,且控制 保护 区内无 开挖 卸载、堆载 类施工 时,可停止特殊监测。监测频率 6.4 6.4.1 监测频率宜符合表 8 的 规定。表8 监测频率 监测类型 隧道结构监测频率 周边环境监测频率 常规监测 安全等级 运营第一年1次/6月,运营一年后1次/12月-特殊 监测 3级(常规)1 次/月-4级(常规)1 次/周 1 次/周 5级(常规)1次/天 1 次/天 控制保护区施工期间 宜 1 次/天,不 应 少 于 1次/周-6.4.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和日常检查的频率(特 殊监测):a)监测数据 变化速率持续增大;b)发生报警 或突发结构病害等情况;c)地表、建(构)筑物等 周边环境因不均匀沉降产生破损;d)暴雨、长 时间连续降雨或隧道内因漏水导致洞内积水;e)在过江(河)隧道段,上部存在挖沙、疏浚河道。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0 预警管理 6.5 6.5.1 监测预 警等 级应根 据结 构监测 数值 的大小 和变 化趋势,以 及相应 的结 构安全 控制 指标进行划分。等级划分及应对管理措施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9 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 等级 监测比 值 G 应对管理 措施 G 0.6 按要求开 展巡 查 黄色预警 0.6 G 0.8 监测数值 预警,采取加密 监 测点或提 高监 测频率等 措施 加强对城市 轨道 交通结构 的监 测,同时开 展 结构设施 专项 巡查 橙色预警 0.8 G 1.0 立即开展 专项 巡查,召 开评 估会,开 展隧 道安全状 态评 价,采取对应 的维 修或加强 措施。红色预警 1.0 G 启动安全 应急 预案 注:监测比值G=监测项 目实测值/结 构安全控制 6.5.2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监测数据趋于稳定的标准为最后 100 天的平均变 形速率小于0.04 mm/d。7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一般规定 7.1 7.1.1 日常检 查、特殊检 查、专项检 查和 处置后 复查 宜采用 单 项 指标评 价法,定期 检查 宜采用综合评价法。7.1.2 盾构隧道分项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接缝结构、隧底结构及附属设施,一般取 10 环为一评价单元。评价方法 7.2 7.2.1 单项指标评价法,按公式(1)计算。maxisd zxGG(1)式中:Gsd 盾构 隧道分项结构安全状态 等级;izxG 盾构隧 道分项结构中的子项(单一病害)安全状态等级。7.2.2 综合评价法,应符合以下要求:a)盾构隧道 结构总体 安全状态 评分按公式(2)计算。11100 14nisd fx iiSS(2)式中:sdS 盾构隧 道结构总体 安全状态评分;ifxS 盾构隧 道结构分项 安全状态评分,值域 0 4;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1 i 盾构 隧道 结 构 分 项 评 价 指 标 权 重。盾构隧道结构分项权重 宜 采 用 层 次 分 析法加以确定,各盾构 隧道结构分项权重之和应为 1。主体结 构可取 0.50,接缝结构可取 0.20,隧底结构 可取 0.20,附属设施可取 0.10。b)盾构隧道 结构分项 安全状态 评分应按公式(3)计算。maxi ijfx fxSS(3)式中:ijfxS 盾构隧 道结构分项检查段落 安全状态评分;j 检查单元,按实际分段数量取值,建议按 10 环为一检查 单元。c)盾构隧道 结构分项检查 单元安全状态 评分应按公式(4)计算。maxij ijkfx zxSS(4)式中:ijkzxS 在j 检 查段落,第 i 个盾构隧道 结构分项中的第 k 个子 项(单一病害)安全状态评分(见表12);k 隧道结 构分项中子项(单一病害)的数量取值(见表 12)。d)盾构 隧道结构分 项权 重 宜采 用层 次分析 法加 以确定,各 盾构 隧 道结 构分项 权重 之和应为 1。主体结构可取 0.50,接缝结构 可取 0.20,隧底结构可取 0.20,附 属设施可取0.10。e)盾构隧道 结构总体 安全状态 分类界限值宜按表 10 规定执 行。表10 盾构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分类 安全状态等级Gsd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分类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评分区间 Ssd 85 70 Ssd85 55Ssd70 40Ssd55 Ssd40 f)在运营 盾构隧道结构安全状态 评价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盾构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直接定为 5 级:1)病害导致 构造物侵入建筑限界;2)隧道衬砌 出现大范围开裂、破损掉块,严重威胁行车及结构安全;3)隧道衬砌 结构 发生明显突变,且有危及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的趋势;4)地下水大 规模涌流、喷射,道床出现涌泥沙或大面积严重积水等威胁交通安全 的现象;5)道床发生 严重隆起、下沉,道床板严重错台、断裂及翻浆冒泥,严重影响 运营 安全。7.2.3 对评定划定的各类隧道结构安全状态,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a)1 级,按 正常周期频率开展检查;b)2 级,正 常保养;c)3 级,开 展专项检查和特殊监测,有计划采取维修措施或加固措施;d)4 级,开 展专项检查和特殊监测,尽快采取维修或加固措施;e)5 级,启 动应急预案立即采取维修或加固措施,同步开展专项检查和特殊监测。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2 8 状态评价 一般规定 8.1 8.1.1 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应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价。8.1.2 隧道结构总体安全状态等级应以隧道单个区间为基本单位评价。8.1.3 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评价时,宜选取 10 环为一 检查段落。8.1.4 采用综 合评 价法进 行隧 道结构 安全 状态等 级评 价时,各子 项(单 一病 害)安 全 状况评分值与安全状态等级的对应关系按表 11 取值。表11 安全状态评分值与安全状态等级对应关系(单项指标评价法)安全状态等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病害标度值 0 1 2 3 4 安全状况评分 8.2 8.2.1 在对病 害程 度、发 展趋 势和对 行车 影响等 多因 素综合 判断 基础上 对盾 构隧道 运营 期病害进 行评 分,标 度值 为 14,分值越大代 表病 害程度 越高 或发展 趋势 越快对 运营 的影响越大,评分值参考表12。表12 病害评分值 项目 标度值 1分 2分 3分 4分 主结构体 裂缝 1)结构表面存在轻微 开 裂,以 干 缩、温 缩 裂 缝 为 主,或有 少 量 轻 微 的 环 向裂缝;2)受力裂缝宽度小于0.2 mm 1)结构裂缝以环向 裂缝为主;2)出现少量纵向裂缝或斜裂缝;3)受力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 0.2 mm,小于0.5 mm 1)局部出现多处纵向 裂 缝 或 斜 裂 缝,因 裂 缝 或 压 溃 混 凝土 存 在 掉 块 的 可 能性;2)受力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 0.5 mm,小于2.0 mm 1)裂缝发育密集,且 拱 部 部 位 出 现 交叉裂缝,因裂缝发育或压溃已出现掉块;2)受力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2.0 mm 材料劣化 材 料 劣 化 引 起 少 量轻 微 的 起 毛、酥 松、蜂窝麻面 材 料 劣 化 导 致 混 凝土 表 层 出 现 起 毛、酥松、蜂窝麻面 材 料 劣 化 导 致 混 凝土 酥 松、起 鼓,存在掉块的可能性 材 料 劣 化 导 致 混 凝土起鼓,并出现掉块 剥离掉块 1)表层出现少量轻微的剥离;2)压 溃 范 围 小 于0.5;3)剥离直径小于50 mm、剥 离 最 大 深 度小于6 mm 1)表层多处出现剥离,敲 击有空响,尚未出现剥落掉块;2)压溃范围大于等于0.5 小于1;3)剥离直径大于或等千 50 mm,小于10 mm、剥离最大深度大于或等于6 mm,小于18 mm 1)表层出现剥离,敲 击 有 空 响,混 凝土多 处出现剥落掉块;2)压溃范围大于或等于 1,小于 3;3)剥离直径大于或等于 10 mm,小于150 mm、剥离最大深度大 于或等于18 mm,小于25 mm 1)表层出现大面积的 剥 离,并 多 处 剥落,混凝土掉块侵入建筑限界;2)压溃范围大于或等于 3 或衬 砌掉块 最 大 厚 度 大 于 衬砌厚度的1/4;3)剥离直径大于或等于 150 mm、剥离最 大 深 度 大 于 或 等于25 mm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3 表 12(续)项目 标度值 1分 2分 3分 4分 主结构体 渗漏水 表面有少量湿渍,无肉眼可见漏水源 有滴水,无漏泥,滴水频率小于60/min,位于侧面,不影响行车安全 滴水成线,无漏泥;滴水至接触网、钢轨等专业设备,影响行车安全 危及行车及结构安全的涌水;漏泥漏砂 净空收敛(错缝)c 6D,c 为 隧 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6Dc9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9Dc12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c12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净空收敛(通缝)c8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8Dc12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12Dc16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c16D,c为隧道收敛变形量,D为隧道直径 沉降变形 1)变形速度小于1mm/a;2)纵向变形相对曲率小于1/5000 1)变形速度大于或等于1mm/a,小于3mm/a;2)纵向变形相对曲 率大于或等于1/5000,小于1/2500 1)变形速度大于或等于3mm/a,小于10mm/a;2)纵向变形相对曲率大于或等于1/2500,小于1/1500 1)变形速度大于或等于10mm/a;2)纵向变形相对曲率大于或等于1/1500 管片接缝 错台量D-d,错台无发展,D表示盾构管片对穿螺栓孔直径,d代表盾构管片对穿螺栓外径 错台量D-d,错台有发展,趋势较慢,D表示盾构管片对穿螺栓孔直径,d代表盾构管片对穿螺栓外径 D-d错台量D-3/4d;错 台 有 发 展,趋 势 较 慢,D 表 示 盾 构管片对 穿 螺 栓 孔 直 径,d 代 表 盾 构 管 片 对 穿 螺栓外径 D-3/4d错台量D-5/3dmm;错 台 有 发展,趋 势 较 快,D 表示盾 构 管 片 对 穿 螺 栓 孔直径,d 代 表 盾 构 管 片对 穿 螺 栓 外 径 隧底结构 道床脱空剥离 脱空剥离量5mm;局部翻浆冒泥 5mm 脱空剥离量10mm;局 部 翻 浆冒泥 5mm脱空剥离量10mm;道床板出现多道横向贯通裂缝;道床板上连续翻浆冒泥 脱空剥离量10mm;道床出现多道横向贯通裂缝,扣件弹条出现断裂;道床板连续冒泥冒沙 轨枕剥离 轨枕与道床轻微剥离,且剥离量0.5mm 0.5mm剥离量1.0mm;剥离有发展,趋势较慢 剥离量1.0mm;剥离有发展,趋势较快,出现崩角破损 轨枕与道床完全脱开 附属设施 联络通道 破损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劣化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剥落 剥离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渗漏 水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中隔墙、烟道 板、牛腿等 破损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劣化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同主体结构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4 9 病害处置 一般规定 9.1 9.1.1 根据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等级,宜按 7.2.3 条对隧 道结构设施病害分级处置。9.1.2 当隧道安全状态等级达到 3 级时宜进行维修专项论证。当安全 状态等级达到 4 级和5 级时应进行 专项论证。9.1.3 应选择治理效果稳定,对运营影响小的 治理方案。病害处置措施 9.2 9.2.1 盾构隧道不同病害类别与分级对应治理措施宜按表 1314 执行。表13 病害治理措施 类别 措施 不均匀沉降 a1 隧底微扰动注浆 a2 隧外MJS注浆 a3 地表卸载换填 a4 轨道调坡 a5 限速运营 收敛变形 b1 钢环加固或复合腔体加固 b2 隧内两侧微扰动注浆 b3 地表卸载换填 b4 隧外MJS注浆 渗漏水 c1 壁后注浆 c2 骑缝注浆配合弹性环氧封缝 c3 嵌缝封堵 c4 接水槽引流 管片破损 d1 钢环加固 d2 粘贴芳纶布 d3 植筋或挂网植筋修复 d4 环氧胶泥修补 道床脱空 e1 环氧加固 e2 灌浆料填充 管片裂缝 f1 表面封闭 f2 注射环氧加固 f3 粘贴芳纶布 短轨枕剥离 g1 环氧加固 g2 环氧胶泥或UHPC 修补 g3 轨枕重筑 管片错台 h1 骑缝钢环 h2 骑缝钢拉条 h3 砂浆修补 DB 32/T 310019-2024 DB 31/T 310019-2024 DB 33/T 310019-2024 DB 34/T 310019-2024 15 表14 病害分类分级治理措施 病害分级指标 治理措施 说明 类别 安全状态级 不均匀 沉降 4级、5级 a3、a5、a4、a1、e1 应兼顾沉降绝对值,沉降速率以及变坡值。变坡按线路不设竖曲线控制为2;不均匀沉降影响大,治理难,若2级病害,但变形仍持续发展宜尽早介入;a2、a3类措施应根据外部实际情况采用。依据轨道养护标准,经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