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规范DB1304/T 446-2023.pdf

  • 资源ID:176999       资源大小:464.1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规范DB1304/T 446-2023.pdf

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T4462023 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规范 Releasing and dissemin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ublic weather forecast on new media 2023-12-07发布 2023-12-2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T446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邯郸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邯郸市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玲珠、王洪峰、王艺璇、李秉阳、李猛、李卫英、乔平、吕桁良。DB1304/T4462023 1 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发布要求、传播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邯郸市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984 短期天气预报 GB/T 22164 公共气象服务 天气图形符号 GB/T 27956 中期天气预报 QX/T 313-2016 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新媒体 new media 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3.2 公众气象预报 weather forecast for general public 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能见度等气象要素预报。注:改写QX/T 313-2016,定义2.3。3.3 公众气象预报发布 weather forecast for general public issuance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将气象预报向社会公众公开的过程。3.4 公众气象预报传播 weather forecast for general public dissemination 将已发布的公众气象预报进行转播、转载的过程。4 基本原则 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应遵循统一发布、完整规范、传播及时、内容一致的原则。4.1 统一发布 DB1304/T4462023 2 公众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4.2 完整规范 在发布和传播公众气象预报过程中,应保持预报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的完整性,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发布单位名称和发布时间标注应清楚规范。4.3 传播及时 应在预报时效内传播最新的公众气象预报。4.4 内容一致 在传播公众气象预报过程中,不应自行更改公众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可结合新媒体特点,采用灵活的表现形式。5 发布要求 5.1 发布主体 发布主体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5.2 发布渠道 发布主体通过新媒体发布公众气象预报。新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B站、网站、手机客户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建立公众气象预报获取渠道,供其他非气象类新媒体获取传播。5.3 发布内容 公众气象预报应包括预报区域、预报时效以及对应的气象要素预报。气象要素应包括:天气现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风速,宜包括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其他要素。5.4 发布用语和符号 公众气象预报发布用语应符合GB/T 21984和GB/T 27956的规定,天气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22164的规定。5.5 发布格式 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应在醒目位置注明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其中,发布单位是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的气象台,发布时间是气象台签发公众气象预报的时间。以音频、视频形式出现的公众气象预报,应在音频、视频播放前后播报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5.6 发布频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每天至少发布3次公众气象预报,至少通过一种渠道对外发布。6 传播要求 DB1304/T4462023 3 6.1 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各类公众气象预报传播企业。6.2 传播渠道 传播主体通过所运维的新媒体进行传播。新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B站、网站、手机客户端。6.3 传播内容 应使用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正式发布的最新公众气象预报,内容和结论应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发布的预报内容和结论保持一致,使用预报用语和天气图形符号、标注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6.4 传播及时性 通过新媒体传播公众气象预报时,应尽可能快地传播最新公众气象预报,或在预报时效内及时传播最新公众气象预报。_

注意事项

本文(新媒体公众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规范DB1304/T 446-2023.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