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13_艾瑞咨询_不婚面面观-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45页).pdf
不婚面面观 2021 年 中国当代不 婚现象白皮书22021.8 iResearch I 摘要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不婚者并没有完全拒绝婚姻,“得一良人”“经济独立”是他们步入婚姻的敲门砖。相敬相爱、忠贞不二是他们心目中婚姻的理想状态。男性理想的另一半是温柔、贤惠 的,而女性追求的另一半是上进、有担当的。颜值高、性格好是双方共同的诉求。不婚者承认社会舆论对他们选择不婚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舆论对单身的诸多好处的宣 传、对婚姻的失败案例的分析,多角度传播了不婚理念,从侧面加深了不婚者的坚定 程度。不过不婚究竟好与坏,仍需不婚者权衡利弊、自作判断。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婚姻逐渐从公共制度变为奢侈的个性化艺术品。近年来结婚 率不断下降,离婚率不断走高,人们从被动地无法选择配偶转向主动地追求个人发展。伴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人们思想越来越独立,结婚不再是当代人的必修课。深入探究不婚背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渴望自由独立的主动不婚和经济、个人、家 庭等条件造成的被动不婚。其中,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 30 岁以上女性更偏向于主 动不婚,她们实力够、底气足,更有自信面对不婚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每 4个单身的人就有 1个可能是不婚者,他们学历高、收入高,思想独立、严于律己,在享受单身的同时又不排斥恋爱,形成一种“单身者自洽”的状态。从个人角度而言,不婚大多是出于对婚后琐碎和感情变质的恐惧。总之,不婚有自由,也有孤独,为抵御 不婚带来的“老无所依”,不婚者大多选择从身体健康和个人财富等方面充实自己。SMS32021.8 iResearch I 调研样本说明 调研概况 在线定量&定性调研 调研方式 在线调研 调查对象 1.年龄 20岁至 45 岁 2.单身人群整体: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包括未婚、丧偶、离异)3.不婚人群整体:未来短期和长期内均没有结婚打算 问卷投放区域 全国覆盖 问卷投放时间 2021.07样本总量 3893调研样本说明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42021.8 iResearch I 指标说明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一线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二线城市(包含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成都市 杭州市 重庆市 武汉市 苏州市 西安市 天津市 南京市 郑州市 长沙市 沈阳市 青岛市 宁波市 东莞市 无锡市 二线城市:昆明市 大连市 厦门市 合肥市 佛山市 福州市 哈尔滨市 济南市 温州市 长春市 石家庄市 常州市 泉州市 南宁市 贵阳市 南昌市 南通市 金华市 徐州市 太原市 嘉兴市 烟台市 惠州市 保定市 台州市 中山市 绍兴市 乌鲁木齐市 潍坊市 兰州市 三四线城市 除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外的其他非五六线城市。名词释义 坚定不婚人群 未来 短期和长期内 均 没有结婚 打算,且想法极为坚定的人群。非坚定不婚人群 未来 短期和长期内 均 没有结婚 打算,且想法比较坚定或犹豫不定的人群。主动不婚 因追求的提升和观念的改变,选择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个人发展而主动地放弃婚姻。被动不婚 由于个人条件、家庭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丧失择偶条件,被动地无法结婚。5不婚现象溯源 1不婚人群画像 2不婚原因探寻 3寻爱进行时 4舆论风向标 562021.8 iResearch I 婚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婚姻从 公共性 制度逐渐演变为 奢侈的个性化艺术品 从原始社会到近代,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婚姻逐渐从维系社会稳定、延续社会财富的制度慢慢演变为个人利益和 个人幸福的体现,从社会的产物转化为个人的产物。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 及绘制。1850 前:制度婚姻 满足人 最基础的生活和生殖需求 1850-1965:友伴婚姻 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亲密和性的 需求,注重爱与陪伴 1965-至今:自我表现婚姻 注重婚姻中的自我表现空间,需要得到 尊重、自身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123一夫一妻制 打破了社会等级制度,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流动 和发展 近代 自由竞争 没有婚姻的概念,以男性为主导争夺 社群内的交配权 原始社会 走婚 女性因掌握繁衍的主 动权 而掌控社群资源,男性在不同社群之间 游走 一夫多妻制 婚姻是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少数人的权利;婚姻 使得家庭和家族的财富 得以延续 家庭的诞生 开始形成稳定的小群体,男女两性分配模糊,目 的在于繁衍人口,促进 生产生活 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 古代 自由恋爱 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 更顾及个人利益和个人 享受,不再看重社会稳 定和财富传承 现代 婚 姻 形 式 的 演 变72021.8 iResearch I 中国当代婚姻现状-结婚 虽不放弃,但也不将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 2014 年至 2019 年,我国内地结婚人数及结婚率不断走低。究其背后的原因,从客观角度来讲,适 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生活成本和压力不断上升,婚姻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成为了“奢侈品”;从主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 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婚姻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人们不愿意将就,但也从未放弃追求理想的婚姻。来源: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2020,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302 1,221 1,139 1,059 1,009 922 9.69.08.37.77.36.6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2014-20 19 年中国内地居民结婚 登记 数和结婚率 登记结婚(万对)结婚率()2014-2019 年中国内地居民结婚情况 影响因素 适婚人数总量下降 我国人口出生率从 1990 年的 21.1 下降到 1997 年的 16.6,至 2019 年 仅 为 10.5。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导致目前 结婚适龄人数不断降低。婚姻观念发生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引进,“80后”、“90 后”的婚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晚婚甚至是不婚,社会的 包容度也在逐渐提升。生活压力不断涌现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影响了 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 成本飙升,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反映“结不起婚”。82021.8 iResearch I 中国当代婚姻现状-离婚 与其相互纠缠,不如各自欢喜 2014 年至 2019 年,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升高。总体来看,人们对个人幸福和个人发展的追求更为突出,不愿对问题婚 姻继续纠缠下去,而是勇敢地选择回归单身,让彼此安好。来源: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2020,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364 384 416 437 446 470 2.72.83.03.23.23.40.01.02.03.04.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2014-20 19 年中国内地居民离婚 登记 数和离婚率 登记离婚(万对)离婚率()2014-2019 年中国内地居民离婚情况 影响因素 主张追求个人幸福 对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及问题,现代人不再选择 将就,而是更多地为自己着想,勇敢地说“不”。同时,社会也对离婚现象越来越包容,主张年轻人自由选择追求幸福的权利。女性地位得到提升 新一代女性 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突出,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不再需要依赖男性以获 取经济来源,而是有更多的空间来追求事业的 发展和精神的丰富等。对感情的忠诚度低“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 人”,而现在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的接 触面不断拓宽,对婚姻的忠诚度也 逐渐降 低,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更开放的情感关系。92021.8 iResearch I 单身潮&不 婚现象的 兴起 不是拒绝婚姻,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婚姻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 3.0 亿人,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期间。纵观历史上四次“单身潮”的形成可以看出,人们不婚的原因逐渐从“被动不婚”转变为了“主动不婚”,从随大流地对婚姻“求而不得”转向个人主义觉醒的“得之我幸”。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020,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内地历史上的四次“单身潮”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950 年 5月,中国第一部 婚姻法 颁布,否定封建主义婚姻制度,随之而来的是波 及全国的离婚潮。上世纪 70 年代末,知青返城,高知分子与 低知分子 之间产生了文化代沟,沟通障碍 加剧,限制了年轻人的择偶范围。上世界 90 年代前后,追求自由、快乐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发,特别是 1980 年 婚 姻法 修改后,“感情破裂”可作为离婚的理由,离婚人数激增。本世纪初开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对婚姻 选择更加慎重,主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不婚元年:1990 年 约 800 万单身人口 被动不婚:由于个人条件、家庭条 件、地理位置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丧 失择偶条件,被动地无法结婚 主动不婚:因追求的提升和观念的 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有限 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个人发展而主动 地放弃婚姻 首批不婚族步入老年 约 3.0 亿单身人口102021.8 iResearch I 不 婚现象思潮 的根源 从“不能”到“不想”,婚姻不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从外界因素来看,适婚人口的不足、环境的限制、经济的可支配性等客观地造成了年轻人“不能结婚”;从内在因素来讲,对个人主义的追求、价值观的转换、对单身文化的包容程度等让更多年轻人主观地“不想结婚”。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Thinki ngEconomySociety Culture社会 适婚人数不足:老龄化加剧、性别 比例失衡,适婚人数不断减少 包容性提升:社会对单身人士的包 容性越来越强 城市空间有限:城市化导致越来越 多的单身人士聚集在大城市,而环 境不利于占空间较大的家庭生活 经济 经济困窘:经济危机和物价飙升让 人们担心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 经济独立:经济问题得到缓解后,人们不再着急进入婚姻,而是享受 着单身状态下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文化 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 易放弃婚姻关系转而追求个人目标 宗教信仰:没有宗教信仰的个人对 单身抱有更开放的态度 外国文化影响:全球化以来,随着 外国影视作品及思想文化的引入,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单身文化 思想 个人主义的兴起:现代人认为追求 个人幸福是最重要的 价值观的变迁:追求事业、消费主 义的价值导向盛行1112345不婚现象溯源 不婚人群画像 不婚原因探寻 寻爱进行时 舆论风向标122021.8 iResearch I 中国适婚人群划分 不婚者占单身青年的 1/4,其中 80%以上处摇摆状态 从中国适龄未婚人群整体来看,3/4 属于未来有结婚打算的人士,其中当前处于恋爱状态的约占 31%;另外 1/4 属于不婚群 体,非坚定不婚群体占其中 80%以上。来源:艾瑞于 2021年 07月通过线上网络调研获得,样本量 N=3893。中国适龄未婚青年结构 适龄未婚青年(当前已满足结婚年龄条件但仍处于单身状态的人,包括未婚、离异、丧偶)坚定不婚人群:4%未来长期内 计划结婚的人群:40%未来短期内 计划结婚的人群:27%暂无清晰 的时间规 划,但有 结婚打算 的人群:8%计划结婚人群:75%不婚人群:25%非坚定不婚人群:21%(对于不婚的坚定程 度不如坚定不婚人群 高,在一定时间内存 在着改变想法的可能 性)132021.8 iResearch I 不婚人群分布情况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 30 岁以上女性不婚者更多 综合来看,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 25%,也就是说,每 4 个单身的人就有 1 个可能是不婚者。具体看不婚人群,其中一线、女性、30 岁以上不婚者占比更高。注释:单身人群包括未婚及有过往婚史的人群,此处仅针对 20-45岁中国单身人士。来源:艾瑞于 2021年 07月通过线上网络调研获得,样本量 N=3893。不婚人士在单身人群*中占比 不同单身人群中不婚者占比 女性 29%男性 22%不同年龄段 30 岁及以下 23%不同城市线 30 岁以上 29%一线城市 32%二线城市 23%三线城市 17%142021.8 iResearch I 不婚人群画像 自给自足,安逸自律 不婚人群通常有着较高的学历、收入,是职场的中高层人员。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资惬意,形成了“单身者自洽”的状态。来源:定量研究:不婚人群整体。不婚者基础画像 21%73%5%本科以下 本科 硕士及以上 学历情况 19%34%47%5000 元及以下 5001-8000 元 8000 元以上 个人月收入 高学历 45%20%13%13%9%企事业基层职工 中高级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私营个体人员 无工作人士 职业情况 职场中高层 高收入152021.8 iResearch I 不婚人群的婚恋状态 不婚者大多单身,其中母胎 solo 占比大。他们在享受单身的同时不排斥有伴侣,另外还有 13%的不婚单身者在积极寻找伴 侣中。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不婚人群整体。当前情感状态(不婚人士)正在恋爱中(8%)曾有过恋爱经历,目前单身(63%)从未有过恋爱经历(29%)近三成不婚者从未谈过恋爱,大部分不婚者不排斥恋爱 当前恋爱心理(未在恋爱中的不婚人士)57%30%13%我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 我更倾向独身主义者,对伴 侣需求度低 我在积极寻找伴侣中 恋爱,但不需要结婚“我和现在的男朋友感情挺好的,也 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了,就是 婚姻 对于我们目前的状态来说 并不是没有 就不行,也不是锦上添花,就 没有必 要结婚 了。”被访者 单身,但渴望恋爱“不主动 不撩人 不结伴,基本都非常 享受独来独往的过程,一个人自给自 足。不过也 期盼能有人 来发现我,打 破我的沉迷,哪个女孩子 不 想要甜甜 的恋爱呢。”162021.8 iResearch I 不婚者眼中的恋爱与婚姻 爱情是星辰大海,婚姻是资产重组 近 1/3 不婚人群认为结婚和恋爱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爱情是两个人的美好与甜蜜,而婚姻更像是冷冰冰的、严肃的商业合 同;婚姻可以没有爱情,而真正相爱也不一定要步入婚姻。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34%20%20%16%10%恋爱和结婚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 恋爱不一定要结婚,爱过即可 婚姻应以恋爱为前提 恋爱应以结婚为目的 婚姻不一定要恋爱,可婚后培养感情 婚姻=制度,爱情并非婚姻的前提“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婚姻更偏向于是 一种 财产保障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双方签 订了一份契约去共同发展。而 和情感之间 的关系没有那么强烈。”被访者 恋爱=享受当下,不被责任所束缚“现代人大家可能更 享受恋爱的这个状态,并且 不太愿意过早地进入婚姻 这种成熟的 状态里,婚姻可能意味着 现实、家庭的磨 合,而很多人还没想好去承担这个责任。”被访者172021.8 iResearch I 单身而自洽 享受单身的同时也憧憬爱情 不婚者享受一个人内心丰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为自己忙碌而富足的小日子而感到满足。同时在心态上,他们也期待着有人能够懂自己,在尊重自己选择和状态的前提下进入他们的生活,享受甜蜜的恋爱过程。来源:定性研究。-“一个人拥有的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这 种自身充足的感觉,让内在丰富的人不愿意为了与他人的交往 而去做出与之不符的牺牲。他们不会因交往而去迁就他人、否 定自我。”-“人们以为单身的人很酸,但其实单身的人为单身而骄傲。他们生活充实,没有被空虚和孤独笼罩,自由自在,不依靠任 何人也生活得丰盛满足。”享受单身-“我期待的爱情,大约是在未来某天,晒着午后的太阳,望着爱人熟悉的脸,平静淡然地说,自从遇到你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孤单过。”-“我相信世界上有另一个我,TA 也在为自己、为未来 奋斗着,有一天我们会相遇,会有人分享我的快乐与幸 福,这大概就是爱情吧。”期待爱情182021.8 iResearch I 对婚姻恐惧多于期待 选择不婚更多是出于对婚姻的恐惧“恐惧”、“迟疑犹豫”是不婚者对婚姻的主要态度。特别是比起厌恶、抵触婚姻,更多人对婚姻是未知的、恐惧的。另 外,由于非坚定不婚者的存在,他们对于婚姻处于矛盾、纠结状态,因此小部分人对婚姻仍抱有憧憬的心情。来源:定量研究:不婚人群整体。对婚姻的态度 36%29%24%14%12%10%8%6%我恐惧婚姻 我拒绝婚姻 迟疑犹豫 我厌恶婚姻 我反对婚姻(制度)我顺应婚姻(年龄到了自然要结婚)我向往婚姻 我期待婚姻 恐婚是一种当下的普遍现象“当一个社会发展到欲望大肆繁殖的阶段,人们对于幸福的安全感也随之降低。当感 情关系都变得不那么稳定时,人们便会开 始害怕确立关系。“192021.8 iResearch I 恐婚杂谈 怕婚后琐碎,也怕感情变质 婚后的家庭琐事,包括孩子的生养等,是不婚人群最为恐惧的,两个家庭的融合、关系的相处、礼节的往来等让两个人的 浪漫感情逐渐变成了现实 与琐碎;年轻人同样畏惧两个人的感情会不会始终如一,现在人们面临的诱惑诸多,出轨就如同 悬在双方头上的一把刀,让人心里缺乏安全感。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恐婚的原因 49%42%40%56%39%36%42%38%23%担心感情变质,走向离婚 担心另一半出轨/不忠/家暴 恐惧自己无法处理好亲密关系 恐惧婚后家庭琐事 恐惧婚后的责任 恐惧婚后生活的平淡 担心婚后生育抚养问题 担忧婚后的经济负担加剧 担心婚后财产分配问题 感情 不和 婚后 烦恼 家庭 责任“当前社会,人变得越来越现实了,面对的诱惑也 越来越多。有时候连自己的感觉都无法确定,更 不要说去 完全信任对方 了。“兴趣爱好要被一部分 家务琐事 挤占,可以拿来真 真正正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外通宵的生活一去不再复返了。时间不再自由,金钱也不再自由。“一旦结婚,男人要承担起 更多的责任,想到 房子、孩子 等问题,就感觉 压力很大。想得越多越觉得没 底,好像总也做不好结婚的准备。”202021.8 iResearch I 不敢 结婚 女性 进步 外界 影响 个人 思想 为什么选择不婚 现代人既不敢结婚,又不需要结婚 形成当代不婚潮的主要原因在于生存和经济压力大,以及离婚率逐年攀升让人们对结婚心生畏惧;另外,个人意识的觉醒 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女性的独立也让越来越多的女人有底气自主选择而不是被迫依附 婚姻。具体来看,不婚族认为婚姻不是必须的,其带来的责任和束缚是他们所厌恶的。来源: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20%25%25%30%39%36%39%44%43%44%舆论导向的影响 对于婚姻制度的”反叛“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这是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升 女性个人经济实力的提升 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大于家庭幸福 对于婚姻的思考更加深入 个人独立思考意识的增强 现在离婚率逐年攀升 社会压力、经济压力所致 个人不婚主义 形成的主要原因 21%26%27%38%39%43%49%婚姻是一种制度保障 婚姻是契约关系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婚姻会带来很多麻烦 婚姻会让我觉得不自由 婚姻意味着家庭和责任 婚姻不是每个人必须的选项 不婚人群怎样解读婚姻212021.8 iResearch I 不婚有苦也有甜 想自由,也想要陪伴 在 不婚的状态下,不婚族既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又担心只有一个人的未来;既希望有人陪伴和照顾,又忧虑家庭带来的责 任与付出。来源: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不婚的“甜”60%58%52%51%44%29%29%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一个人生活更轻松 没有家庭琐事的牵绊 经济压力更小 能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 个人成长更加迅速 可以接受更开放的关系 不婚的“苦”34%33%33%30%29%21%21%担心自己孤独终老,无人陪伴 面对家庭催促的困扰 担心未来养老问题 他人异样的眼光 面对舆论对不婚的压力 担心面对不能生育的问题 年龄增长,无法结婚222021.8 iResearch I 不婚风险防御战 努力赚钱、强身健体,增强风险抵抗力 为了避免未来没有陪伴、养老无措的窘境,大部分不婚人群选择从现在开始增加储蓄、强健自身,从钱财和健康上抵御不 婚可能带来的风险。来源: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抵抗不婚的方式 51%46%37%32%32%24%16%15%13%努 力 赚 钱 增 加 储 蓄 锻 炼 身 体 注 重 健 康 购 买 保 险 购 买 房 产 了 解 养 老 相 关 事 项 增 强 亲 友 间 联 系 加 入 相 关 互 助 群 未 婚/非 婚 生 育 领 养 孩 子 努力赚钱、增 加储蓄储/购买 理财产品 锻炼身体,注重健康 购买(疾病,养老等)保险 购买自己 名下的房产 主动了解养老 相关事项 增强亲友 间联系 加入相关互 助群/激励群 未婚生育/非婚生育 领养孩子2312345不婚现象溯源 不婚人群画像 不婚原因探寻 寻爱进行时 舆论风向标242021.8 iResearch I 不婚原因探索 一、二线城市 30 岁以上的女性更多是因自身原因选择不婚 相较于非坚定不婚人群,坚定不婚人群由于外界原因不婚的占比更高;从性别、代际和城市级别来看,一、二线城市 30 岁 以上的女性更多是因自身原因而不婚,这类人群相对来说经济更独立、思想更成熟,更易面对不婚所带来的风险。注释:高线城市即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即三线及以下城市。来源:定量研究:不婚人群整体。43%50%52%46%51%46%49%34%11%14%9%17%8%19%13%35%46%37%39%38%41%35%38%31%低线城市 高线城市 30岁以上 30岁及以下 女 男 非坚定不婚人群 坚定不婚人群 不同人群选择不婚的原因 主动不婚(即因自身原因不婚)被动不婚(即因外界原因不婚)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原因 坚 定 程 度 性 别 年 龄 代 际 城 市 级 别252021.8 iResearch I 因自身原因不婚 冲破婚姻枷锁,追求更自由、更独立、更开放的人生 在主动选择不婚的原因中,对不婚人群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的思想理念与发展,特别是他们认为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 人自由,而婚姻带来的好处不足以弥补其带来的限制;此外,主动不婚人群更期待婚姻之外的情感关系,例如开放关系和 恋爱但不结婚等等;遇不到自己心目中的“真爱”、不愿意将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来源:定量研究:主动不婚人群。主动不婚的原因 43%40%26%24%23%35%31%28%32%18%25%25%22%18%14%婚姻限制了个人自由 婚姻对自身而言弊大于利 不想过多参与到另一半的家庭 不喜欢婚后平淡如一的生活 婚姻与个人发展冲突 向往更加开放的两性关系 不需要婚姻来维系感情 感觉自己不适合婚姻生活 找不到理想中的”真爱“没有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身边亲朋的影响 过往感情经历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影响 受社会舆论的影响 受国外文化的影响 个人理念与发展原因 期待其他类型的关系 没有合适的人 受外界影响,形成不婚观262021.8 iResearch I 38%43%22%33%15%32%24%49%36%27%22%21%19%19%因自身原因不婚的性别差异 男性追求自由开放,女性追求独立发展 在主动不婚的原因中,男女差异明显:更多男性出于婚姻限制自由、婚后生活平淡乏味而主动拒绝婚姻,而女性更多的顾 虑在于婚后双方家庭的交往和婚姻生活的一系列琐碎,包括亲戚来往、家庭礼节、孩子的抚养等等,让女性感觉个人独立 和个人发展受限,因而主动选择成为不婚族。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动不婚人群。女 男 主动不婚的原因(按性别划分)要自由,不要平淡“婚姻本就不是以个人自由为目的的。身 为男性,不说别的,想买包烟,买瓶酒,买些自己喜欢的手办、游戏和书都受限 制.周末有的时候工作很累就想躺尸,但 还要陪着家人去逛街、去看话剧“要独立,不要琐碎“经常在网上听说这种故事,生了孩子之 后,家里条件有限请不起保姆,婆婆又强 势固执,女人只好牺牲自己的工作照顾孩 子,没过了几年又生了儿子,同时 拉扯大 的和小的,别说出去工作了,连家务都做 不过来。“婚姻限制了个人自由 感觉自己不适合婚姻生活 不喜欢婚后平淡如一的生活 婚姻对自身而言弊大于利 向往更加开放的两性关系 不想过多参与到另一半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272021.8 iResearch I 婚姻对个人而言的“弊端”不婚族要自由、要独立、要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定性研究。01 0203 04婚姻限制个人自由 婚姻阻碍个人发展 向往其他情感关系 婚姻干扰独立人格“结婚之后和双方的 家庭之间有 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逢年过节要 给各种长辈拜年,打很多红包出 去,各种人情关系都得维系!特别是有小孩之后,很多事情身 不由己 了,双方家长还参与其中,约束很多。”“一段关系、一种身份,会直接 影响到我的处事方式和抉择。像 我现在这种状况的话,比如说有 一个深圳的工作机会,那我 无须 顾虑其他,自己说去就可以去了。但有家庭的话,我可能 出差都要 权衡一下。”被访者“一份 稳定的感情可能对于我来 说 不是必需品。像我现在结束了 一段感情,也没有着急去寻找下 一段感情。这个年龄认识的人比 较多,有一群朋友一起玩,不一 定要是男女朋友关系,可以出去 玩,可以去约会”被访者“但凡动了情,就谈不上有多独 立了。想要 完整的人格独立,就 得 不需要他的感情,不需要他哄,不需要他宠爱 自己经济独立、社交独立,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女孩子很难的,一开始付出就 进去了。”282021.8 iResearch I 因外界原因不婚 生存压力大,结婚成为“奢侈品”对于被动不婚的人群来说,生存压力大是他们无法结婚的首要原因,特别是经济实力不足,承担不起结婚和婚后生活相关 的一系列费用;其次在生活中遇不到合适的人、选择面窄,也让他们被动地无法开启一段婚姻。来源:定量研究:被动不婚人群。被动不婚的原因 53%44%44%33%31%21%15%11%生存压力大 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 没有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年龄变大,可选择面变窄 自身/对方家庭原因 舆论导向影响 当前伴侣不想结婚 家里不同意与当前伴侣结婚 生存/经济原因 没有遇到合适的“爱”其他外界因素影响292021.8 iResearch I 因外界原因不婚的性别差异 男性经济压力明显大于女性,女性更看重合适的对象 阻碍男性结婚的外界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对于负担不起结婚、生活等一系列费用的男性来说婚姻的门槛更高;女性面临 的压力相对小一些,但她们担忧的是能否遇到合适的人,缺少“门当户对”的人在客观上限制了女性步入婚姻。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被动不婚人群。被动不婚的原因(按性别划分)38%51%39%12%8%50%39%25%17%15%女 男 安身立命之本在于金钱“总觉得 一个人住的差、吃的差都行,但 要是有了对象就有了责任和压力,有时候 想偷个懒都觉得自己很没用,总归不忍心 让喜欢的女孩子跟自己一起受苦。所以在 无法确定能否对另一个人的人生 负责时,不想轻易地做决定。“希望合适,也要门当户对“越来越觉得女孩子从小时候的星座血型 配对,到长大后的长相 身材学识 各方面门 当户对,其实一直都是在寻找合适的人。只要那个人愿意宠你,各个方面都特别合 适,没有感觉也可以慢慢培养嘛。“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 没有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自身/对方家庭原因 当前伴侣不想结婚 家里不同意与当前伴侣结婚302021.8 iResearch I 面包与爱情 有爱情更好,但要先拥有面包 据统计,结婚所需要的花费远超适婚青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结不起婚”已成为很多人的现实。而现在的年轻人有着更 豁达的人生观”,如果结不起婚那就不结,认真工作、努力赚钱,用自己的积蓄潇洒过一生,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选择。2.0 2.2 2.4 2.6 2.8 3.1 3.2 10.2%9.0%8.3%9.2%8.9%9.1%4.6%0.0%2.0%4.0%6.0%8.0%10.0%12.0%-1.0 2.0 3.0 4.0 5.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2014-2020 年中 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提升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结婚平均花费*:17.4 万 结婚花费是夫妻月收入 总和的:8倍 OR“年薪百万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的收入也就这么 多,这是一个很难买房子,很难结婚,很难养娃的 收入 你想象中的一份好工作,一套一线或二线城 市的房子,一个温柔漂亮的老婆,生一对龙凤胎 中国能实现的不足 1%。”“我没有什么宏图伟业,顶多算个自私自利的小市 民,不想让自己过 3040 为房贷而活,5060 为儿子 房贷而活的日子,我希望我的人生有足够的时间去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结不起婚 就不结,安稳当个单 身狗。”“结婚需要花费的金钱远大于单身,光育儿成本就 是非常大的一笔数字 如果买不起房,那就不买,把准备买房的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努力提升生存质 量和生活尊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机会这么多,何必非要把自己拴在结婚生子这一条路上?”注释:这里的结婚花费仅计入结婚前中期的费用如婚纱摄影、婚礼酒宴等。来源:定性研究;腾讯营销洞察;兴业证券研究所。3112345不婚现象溯源 不婚人群画像 不婚原因探寻 寻爱进行时 舆论风向标322021.8 iResearch I 21%23%23%28%20%33%10%15%27%41%需要有人帮自己“养老”需要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照顾父母/家庭 想要生一个孩子 父母/家人的催促 婚姻制度有所改革 个人经济实力增强 伴侣的催促 想组建一个家庭 难以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遇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 不婚人群未来可能结婚的原因 不婚,但不是完全不婚“遇见真爱”“经济独立”是不婚族走入婚姻的“敲门砖”对于非坚定不婚人群来说,合适的人选和经济的提升是他们未来最有可能改变现状、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原因。也就是说,理想的自己遇上理想的另一半是他们心目中的“婚姻乌托邦”。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合适的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对象“其实单身时间已经很长了,一个人也习 惯了,但如果 有合适的人的话,也会考虑 结婚的,有个陪伴。”被访者 足够的钱:个人经济实力增强,经 济条件足以支持结婚“男性会有压力,你得有钱,你得买车,你得买房 不过这个东西可以实现的,20来岁付不起首付,但慢慢 有稳定的工作和 独立的思考能力 了,就可以组成一个家。”被访者 渴 望 陪 伴 条 件 具 备 养 老 保 障 合适的人百里挑一,合适的自己触 手可及“合适的人 不一定就是指条件优秀的人,其实我也 说不清楚 爱情不是通过遇到合 适的人开始的,我觉得 爱情是从遇到自己 开始的。”332021.8 iResearch I 不婚族结婚可能性的性别差异 男性在意经济、家庭等 现实因素,女性对“合适”更执着在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足以负担家庭生活费用 的前提条件下,男性不婚者可能因需要陪伴和照顾而结束不婚状态;而对于 感性的女性来说,她们对经济条件、家庭催促等现实因素相对不敏感,选择结婚更可能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人”。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6%13%20%25%25%30%45%14%18%26%29%31%35%38%不婚人群未来可能结婚的原因(按性别划分)女 男 男性在意的因素 女性在意的因素 遇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 个人经济实力增强 父母/家人的催促 难以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想要生一个孩子 想组建一个家庭 伴侣的催促342021.8 iResearch I 不婚人群的婚姻蓝图 相互尊重、绝对忠诚、共同进步、独立自爱 两个人相互尊重、绝对忠诚是不婚人群认为理想婚姻必备的因素。此外,两个人能够共同成长、进步,同时保留一定的个 人独立性和个人空间也是不婚人群看重的。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27%33%38%40%45%36%39%46%52%双方原生家庭无过多交集 夫妻间经济/财产独立 双方间没有过多的约束 双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双方有充足的独立时间及空间 夫妻感情不会变质 双方精神契合 夫妻间绝对忠诚 夫妻间相互尊重 不婚人群 理想中的婚姻关系 相互尊重:既是一种 关怀,也是一 种认可“男生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的时候,女生耐 心地听、崇拜地注视着他,其实未必是 不 懂那些大道理,而是在 尊重他的真心,这 样双方也会更爱彼此。”绝对忠诚:对另一半的忠诚也是对 自己人生的负责“婚姻的忠诚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 保 护,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限制。出轨容易,但带来的后果,比如对孩子的影响,财产 的分割,是承担不起的。”情 投 意 合 自 由 自 在352021.8 iResearch I 婚姻蓝图的性别差异 女性 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重视彼此相处和共同成长 相较于男性不婚者,女性不婚者对理想婚姻的必备因素均更为敏感,特别是有助于夫妻间融洽相处的互相尊重、绝对忠诚,以及有助于双方保留个人空间、共同成长进步的独处时间、较少约束等等。来源:定性研究;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29%35%45%40%37%40%48%48%58%不婚人群理想中的结婚状态(按性别划分)24%31%34%36%36%39%42%43%45%夫妻间相互尊重 夫妻间绝对忠诚 双方有充足的独立时间及 空间 双方精神契合 夫妻感情不会变质 双方间没有过多的约束 双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长 和进步 夫妻间经济/财产独立 双方原生家庭无过多交集 夫妻间相处融洽“男人需要崇拜感,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做得好夸夸他,做得不好也不怪他。他会 觉得妻子善解人意又尊重他、需要他,夫 妻感情就能一直好下去。”夫妻双方各自独立、共同进步“一方前进而一方在原地踏步,这是夫妻 间最可怕的关系,比如 我的前半生 里 马伊琍演的全职太太。爱情是一场博弈,需要双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 结了婚也 要不停地丰富自己,男人永远欣赏有自我 追求的女人!”女 男362021.8 iResearch I 期待爱 不婚人仍在寻找真爱的路上 人们常用“怦然心动”、“耀眼的星星”、“不顾一切”等浪漫的词汇来形容真爱。在不婚人群心中,真爱是美好的,是 值得追寻的,是那个“对的人”出现在眼前,突然间找回了心动的感觉。来源:定性研究。什么是对的人?什么是真爱?在爱情里,没有所谓的牺牲“我会为了 他去另一个城市生活打拼,只为了两个人能够离得更近一点。我同样也会为了自己,做回本来的样子,及时抽身,收获自己的生活和意外的惊喜。”为了爱情做更好的自己“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是最耀眼的星星,而我样貌平平、成绩平平,没有任何出挑的地方,也不敢去主动找他说话 但我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势均力敌,我也要变得优秀成为他的星星,于是减肥、读书、化妆、打扮 我终于能够和他并肩而立,而这一切也是因为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无论受过多少伤,都要不遗余力的去爱“30岁以后,当我用合适与否去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对感情已经非常麻木了。可是他的出现重新点燃了我,久违的心动的感觉 起初也因为两人的年龄差犹豫过,但 他总会给我坚定的回应。现在两个人一起走过了许多分歧与障碍,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对的人。”3712345不婚现象溯源 不婚人群画像 不婚原因探寻 寻爱进行时 舆论风向标382021.8 iResearch I 社会舆论的影响 不婚人群承认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整体不婚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承认不婚舆论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详细来看,舆论一方面在宣扬单身的优点、鼓 励大家单身,另一方面也在传播婚姻的弊端、推崇大家不婚,二者的影响程度较为相近。来源:定量研究:非坚定不婚人群整体。32%39%42%43%鼓励大家结婚生子 增强大众对婚姻抵抗的情绪 加大对婚姻的恐惧/焦虑,推崇 不婚 宣扬单身主义,鼓励享受单身 舆论对不婚的导向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