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3621_艾瑞咨询_2023年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报告(39页).pdf

  • 资源ID:176578       资源大小:3.97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621_艾瑞咨询_2023年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报告(39页).pdf

部门:消费一部研究四组2023 iResearch Inc.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报告远渡重洋破雾来署名:徐仲雅、冯羡玮2摘 要ABSTRACT背景:中国自主 品牌汽 车在智能化、电动 化、研发/生产、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获得长足进展,此外,随着碳中和进程加快,我国加大对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出海提供强大动力。虽然我国汽车出海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但是疫情下全球市场供给不足、国际形势动荡等,为我国汽车出海实现跨越式的增长提供了契机。趋势: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完成早期的经验积累,在产品力、品牌力双向增强的推动下不断向高质量出海挺进,从车企的海外战略动向和市场表现看,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向欧洲腹地纵深、以重点市场为据点向全球辐射扩散是最主要的趋势特点。未来,随着国内汽车价值链的成熟和完善,在海外资源的加持下,中国汽车海外生态价值链将不断被建构起来。现状:中国汽车出海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出海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整车出口外,还有海外建厂、海外投资、收并购等,使得中国汽车出海从纯产品输出向“研-产-销”等价值链输出的阶段迈进。近年来,中国整车出口销量增势迅猛,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强劲,西欧、东南亚是主要目标市场,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SMS3概念界定研究范畴DEFINITION 目前中国汽车出海没有明确的定义或界定的标准,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出海概念的范畴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大、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海外输出而不断被拓宽。从狭义上来看,中国汽车出海主要是指中国品牌的汽车主机厂商将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品牌等向海外市场输出,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或份额。从广义上来看,中国汽车出海不仅仅包括主机厂商的海外业务,还包括汽车零部件厂商/品牌的海外业务。本报告关于中国汽车出海的研究将从历史脉络的追溯以及当前全球汽车发展的风云际会出发,聚焦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出海研究,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以及品牌、服务、产业链的海外输出等。中国汽车出海概念理解以 及研究 范畴界 定4目 录CONTENTS01 蓄力:中国汽车出海背景Background02破竹:中国汽车出海现状Situation 03布棋:中国汽车出海企业案例Case study04 渠成:中国汽车出海未来趋势Development trend5蓄力:中国汽车出海背景Background0162023.6 iResearch I以史为镜: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寻找发展中的结构性增量历史是过去传递到未来的回响。纵观全球汽车全球化道路,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汽车产业均在全球化中处于前列,通过全球化扩张形成了如今的工业强国。反观中国,在智能化、电动化、研发/生产、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获得长足进展;以史为鉴,在国内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的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出海将成为寻找中国汽车行业结构性增量的必由之路。来源: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世界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 关键脉 络1900-1930 1930-1960 1960-1980 1980-2010 2010至今全球化技术 1908-1925年,美国诞生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环境 美国、欧洲等经济复苏,汽车、电力等工业崛起 1935年起,汽车、飞机等因时代因素发展迅猛 1936日本出台汽车制造业法案 汽车动力性能实现突破,并向豪华与高性能发展 流线型车身、制动转向等技术逐渐成熟 美国在二战期间确立工业强国地位 1960年德国汽车产量达200万辆,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 日本汽车业开始发展 制造厂在长春动工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 1966 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二;1979年日本在美国销售超240万 1966年中国开始兴建二汽 70年代初期德国大众甲壳虫风靡全球 本田、日产、三菱等相继在美国建厂 中国开始合资建厂,引进国外技术 竞争推动日、欧车企到美国建厂,海外扩张和兼并重组等战略改变了强国向弱国扩张的全球格局 1910 年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4.6,1920 年上升到93.5;到1929年美国在欧洲建有30个整车组装厂和13个零部件;1930年末在国外五大洲已建有整车组装厂66个 1969年美国车企在计划和管理方面92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显著提高 排气污染及交通事故问题凸显,各国出台相应法规 石油危机使得小型车市场得到发展 90年代国际汽车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各国开启在多维度上的激烈竞争 中国加入WTO 出现了零部件厂和整车厂联合设计开发的研发模式 产业分工逐渐明朗 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柔性加工线、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逐步推广 全球CO2排放升高 世界汽车工业走向成熟,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 中国刺激汽车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欧洲生产的汽车占据全球多数份额 丰田销量霸榜全球 中国主机厂日积月累,逐渐走入国门,寻找下一个结构性增量72023.6 iResearch I风云际会:新能源革命带来黄金窗口期中国有望借助全球产业革命抓住新一轮全球化窗口期全球百年汽车工业的历次全球化窗口期均遗憾的与中国无缘。如今,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已成为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核心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等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叠加我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及对汽车产业的支撑,中国有望在此次全球化窗口期中占据制高点,迎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来源: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维度 因素 表现国家层面经济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0年GDP首破100万亿,进入高 质量发 展阶段政策 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等文件 逐渐建 立保障 体系金融 多维度资金助推“走出去”有效激发 海外发 展活力产业层面技术 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水平不断攀升,部分 领域已 达世界 先进水 平供应链 汽车零部件等国产化势头强劲,中国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约占全球2/3左右市场 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 汽车市 场连续8 年保持 全球第 一历次全球化窗口期特征及 本次主 导因素 猜想中国把握本次窗口期的能 力表现 及国际 需求欧洲部分国家“禁售燃油车”时间表2025挪威2030荷兰2030丹麦2030瑞典窗口期:关键因素:主导国: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小型化模块化、平台化 新能源、智能化82023.6 iResearch I暗礁丛生:全球经贸体系的重新权衡把握时代机遇的同时,我国汽车工业必将面临的外部挑战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遭受重创,并进入了所谓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时期;同时自2008年以来,世界商品进出口波动愈加明显。世界经济与贸易在多维度、多重结构下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生产要素流动和贸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中国汽车工业在向外扩张过程中面临着保护主义、价值链内部化和地缘关系等重大挑战;同时,诸如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使挑战与不确定性持续加深,导致了中国汽车工业在迈向全球化道路上的暗礁丛生。来源:公开资料、WTO,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生产、投资、资源配置等形成并拓展了全球价值链,形成了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 贸易顺差在东亚国家聚集,美国贸易逆差积累速度上升全球化形成及延伸 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涌动 全球经贸体系的再平衡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低迷的经济恢复过程牵动了经济保护主义的滋生 地缘局势紧张,增长动力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部分失衡 全球经济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尖锐及复杂的外部风险,经贸体系的不稳定性在疫情下凸显 受技术、劳动力变化、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加速演进,不确定性逐渐加深0.1%13.9%19.4%4.8%3.4%-1.3%4.1%12.5%-3.8%4.4%16.8%21.7%13.9%15.1%15.5%15.4%-22.6%21.6%19.6%1.1%2.0%0.4%-12.5%-3.2%10.8%10.2%-2.6%-7.4%26.4%1992-2021 年世界贸易体系的深刻 变化世界商品总进出口额(万亿美元)世界汽车商品进出口额(万亿美元)世界商品总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率(%)92023.6 iResearch I7.77.0 7.19.09.710.5 10.922.340.5-9.6%1.8%26.7%8.2%7.9%3.9%104.4%82.1%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汽车出口金额(百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逆势突围: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增长2001年,第十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实施“走出去”的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同年我国加入WTO,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随之起步。然而,2012年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汽车出口动力明显不足,并持续呈现稳增长态势。2021年起,我国汽车企业出海计划逐步兑现、疫情下海外供给不足、车辆单价逐步升高,加之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带动作用促使汽车出口金额取得快速增长。种种挑战之下,我国汽车企业已在技术、品牌、服务等领域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在暗礁从生的全球化道路中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来源:海关总署,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汽车工业“危”中取“机”,实现困境中的倍道而行2014-2022 年 中国 汽车出口 金额(含 底盘)CAGR=92.9%CAGR=6.0%10破竹:中国汽车出海现状Situation0211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海的常规路径从产品出口到体系输出,是大多数车企常规的出海路径从产品出口,培育市场,到布局产业链,逐步提升整车及其零部件在海外生产的本土化率,形成规模,是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和开发的发展路径。目前,部分领先的厂商已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属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正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事业发展模式转型。来源:专家深访,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01 产品出口 02 资本布局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汇聚优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优势,优化提升产品设计及质量,强化品牌输出03 研发落地 04 产业链输出建立完善本地化体系,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能效率及服务水平,形成研产销体系的产业价值输出中国汽车常规出海路径将产品出口至低关税国家或地区,多以轻资产的经销合作模式提供销售及服务通过工厂建立、渠道铺设、品牌收并购、平台投资等方式,提升企业影响力及品牌效能12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的出海方式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品牌收并购及零基础投资是典型方式CBU是指整车产品直接出口,此种方式能帮助企业快速切入海外市场;KD则是将汽车散件出口,在海外完成组装生产后再进行销售,能有效减少运输及关税成本;而海外品牌收并购,能够帮助车企直接引进和吸纳海外技术与人才,优化自身的生产水平,较快地提升海外影响力;此外,在部分汽车工业基础较差的国家或地区,具备实力的车企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规划投建全新的生产基地,帮助当地进行产业建设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区域化的深耕及市场积累,实现双赢。来源:专家深访,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汽车典型出海方式及 特点将整车直接出口,大部分汽车企业在 出海初 期,均采用此方式优势:可快速进入海外市场,节省成本,提升品牌知名度挑战:高关税和贸易壁垒,存在市场适应性不足等风险以CKD 为主,即全散件出口,在目标市场组装,多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优势:可降低汽车生产企业投资成本、避免关税和贸易壁垒,试错成本较低挑战:涉及到大量拆组工艺和流程,对供应链及生产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投资收购海外的汽车品牌,包括其旗 下的技 术、设备等资源,主要应用于成熟市场优势:能帮助车企直接引进和吸纳品牌优势,优化自身生产水平;有利于提升当地影响力挑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另外可能令企业背负债务,陷入财务危机在部分汽车产业基础较弱的国家或地 区,投 资建设全新的生产基地,一般受当地政府 号召与 支持优势:可按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建设,灵活性大,助力相关产业建设,同时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挑战: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和人才引进难,需较强风险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整车出口(CBU)散件出口(KD)品牌收并购(M&A)零基础投资(Greenfield)13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海-整车出口现状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近年来出口量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在2021年达到峰值,增长率为103%,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台,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再次刷新纪录,突破300万台。我国汽车出口量近年来增势迅猛,除了国际汽车市场供应短缺之外,也与我国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汽车技术和产品实力有关,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和推陈出新,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与汽车出口大国相比,我国汽车出口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可见我国的汽车出口地位已然抬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2年我国整车出口量首次突破300万,位居世界第二华晨中华尊驰轿车在德国ADAC仅得1星,中国汽车品质与安全备受质疑2007 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 金融危机后的高速增长、核心技术的缺失叠加全球消费疲软,汽车出口量在100 万左 右徘徊2012-2020 全球车市回暖,但国际市场由于供应短缺导致缺口较大 全球新能源汽车趋势显著,中国凭借新能源优势表现强劲 中国企业在技术、品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持续提升2021-2022中国汽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日本=373万辆61 68375785102 95 9576 81106117 12410821934011%-46%54%49%20%-7%0%-20%7%31%6%6%-13%103%55%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出口量(万辆)同比增速(%)2017-2022 年中国汽车整车出 口量142023.6 iResearch I 2023.6 iResearch ISUV71.2%轿车27.1%MPV1.7%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特点车型层面SUV成为我国乘用车出口的主力车型,销量占比达7成由于SUV空间大、乘坐体验舒适,适用于家庭出行、商务接送、日常通勤等多种场景,使得SUV不仅在国内畅销,也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数据显示,在我国出口的乘用车车型中,SUV销量占比7成,其次是轿车,占比27%。从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销量TOP15来看,SUV占据了13席,轿车仅占3席。来源:乘联会,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易车榜,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2 年中国狭义乘用车不同 车型类 别出口 量占比2022 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TOP15 出口车 型销量排名 车型名称 车型销量(辆)车型类别1 名爵ZS 123514 SUV2 名爵5 97093 轿车3 瑞虎7 88564 SUV4 缤越 78812 SUV5 瑞虎5x 76393 SUV6 瑞虎8 58424 SUV7 昂科威 53858 SUV8 瑞虎3X 53417 SUV9 名爵HS 47421 SUV10 哈弗初恋 47363 SUV11 博越 42162 SUV12 捷途X70 40332 SUV13 宝骏510 38571 SUV14 焕驰 36210 轿车15 艾瑞泽5 35708 轿车152023.6 iResearch I 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特点动力类型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迅猛,纯电车型销量占比约9成我国汽车出口中,燃油车仍是主力车型,占比约7成,但是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出口量在2022年达到62.9万辆,同比增速超过100%;在新能源车型中,纯电车占据压倒性优势,2022年出口量达55万辆,占比约9成,同比增速达到136%;而插电混出口量相对较低,达5万辆。这主要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于纯电车在补贴、税收、合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有关,此外,中国车企在纯电车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体验也是纯电出口量高的主要原因。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4.725.422.331.062.938.7%72.8%-12.2%39.0%102.9%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2018-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 出口量 及增速60971755600753710133.6%136.4%107.5%NEV BEV PHEV销量(辆)同比增速(%)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 车型销 量及增 速16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特点价格层面我国汽车出口均价稳步抬升,纯电车出海高端化趋势明显中国汽车出口除了数量增长迅猛外,汽车均价也在不断抬升,说明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消费档次逐渐提高。从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我国整车出口均价近年来不断提升,2018年出口均价为8.5万元,2022年增长至12.2万元。随着中国车企在高端纯电乘用汽车领域的发力,驱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渗透海外市场。2020年开始,在纯电动乘用车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均价一路走高,到2022年增长至14.7万元;插电混汽车出口均价开始走低。来源:海关总署,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8.5 8.610.110.512.21.52.78.211.914.70.61.35.611.114.429.529.327.421.518.1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汽车(含底盘)(万元)新能源乘用车(万元)纯电动乘用车(万元)插电混乘用车(万元)2018-2022 年中国汽车出口均 价172023.6 iResearch I 2023.6 iResearch I9.413.319.111.212.311.78.16.14.42.425.422.221.220.716.2 1615.114.59.69.3170.2%66.9%11.0%84.8%31.7%36.8%86.4%137.7%118.2%287.5%2021 2022 增速(%)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目的地特点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整车出口的主力市场从2019年至2021年的整车出口区域销量占比数据来看,亚洲、非洲、北美的出口量占比相对回落,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的推动下,积极推动碳中和进程的欧洲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核心目标市场,市场份额增长突出。从整车出口目的国来看,墨西哥成为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达25.4万辆;其次,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地区经济强国也是我国汽车出口量表现突出的市场;而比利时、俄罗斯、英国等欧洲国家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走强。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42%43%33%10%16%24%18%15%18%11%13%9%14%9%9%3%4%5%2019 2020 2021亚洲(%)欧洲(%)南美(%)非洲(%)北美(%)大洋洲(%)2019-2021 年中国整车出口目 的区域 销量占 比 2021-2022 年中国整车出口目 的国销 量及增 速墨西哥沙特 智利 比利时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 菲律宾马来西亚阿联酋182023.6 iResearch I 2023.6 iResearch I中国乘用车出口目的地特点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出口目的地集中在西欧和东南亚国家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目的国中,出口比利时的数量最高,达19.6万辆,这与比利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集散港有关,能够促进中国汽车更快与欧洲腹地联通。此外,英国和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是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量较高。对比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数据可以发现,墨西哥、沙特、俄罗斯等国仍是以进口我国的燃油车等传统能源乘用车为主,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水平、气候、能源矿藏储备以及对环保的政策和态度等。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中汽协,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820.420.314.113.912.812.411.58.88.5墨西哥沙特比利时英国智利澳大利亚菲律宾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出口量(万辆)19.610.57.96.95.95.14.74.24.23.9比利时英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孟加拉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澳大利亚以色列出口量(万辆)2022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目的 国销量 2022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 口目的 国销量19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海目的地选择考虑因素目的国对新能源汽车进口扶持政策和其地缘位置是关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企在选择汽车出海的目的地时,往往会选择挪威作为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第一站,这主要和当地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态度、挪威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出口数据也表明,比利时是中国汽车深入欧洲传统汽车工业国的桥头堡。梳理我国新势力车企的出海事件,发现他们的出海路线,通常是通过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向该国所在的大区、大洲进行辐射和扩散,最终向世界发达强国不断渗透。来源: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政策方向 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技术的引进政策、进出口关税、补贴等经济水平 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发达程度对汽车出口市场规模有直接影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产业经济支柱、产业结构也关系到车企的出海战略社会发展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态度、消费水平和能力、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需求至关重要地理位置 出口目的地与周边国家的交通是否便利,是否具备大型汽车进出口集散地的地理位置优势等中国汽车出海目的地考虑 因素 不同车企出海目的地选择 考虑差 异车企各自发展的 战略 规划 不同车企产品结构和 核心 产品 卖点不 同不同车企出海历 史存 在差 异传统自主品牌车企汽车产品多元化,覆盖燃油车、纯电车、插电混等,海外出口初期,主要以价格优势抢占非洲、东南亚、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市场新势力车企新兴的自主品牌车企,以生产纯电汽车为主,主打汽车智能化配置和舒适的驾乘体验等,品牌定位为中高端,主攻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同车企出海目的地不同的原因车企自身的渠道、营 销资 源、实 力不 同202023.6 iResearch I 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中国汽车出海结构多元化,轮胎出口量近年来快速增长除整车出口增长外,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也是我国汽车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我国发动机出口量近年来有所回落,这可能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2023年Q1发动机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轮胎方面,由于我国自2006年以来稳居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和橡胶消费国,轮胎工业因而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轮胎出口量近三年来处于增长趋势,2023年Q1同比增速达11%,说明海外市场成为我国轮胎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来源:海关总署,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海关总署,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0-2023Q1 中国汽车发动机 出口量 及同比 增速33036129773-3.9%9.4%-17.8%3.2%2020 2021 2022 2023Q1出口量(万台)同比增速(%)539.7616.6651.3168.9-4.1%14.3%5.6%11.9%2020 2021 2022 2023Q1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速(%)2020-2023Q1 中国汽车轮胎出 口量及 同比增 速212023.6 iResearch I放眼全球,中国汽车在海外尚未形成强劲的品牌势能,而高端化仍处于试水阶段。同时,自2020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及军事冲突等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有社科院相关专家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加之海外运力、技术门槛、关税壁垒等问题,形成了对我国汽车出海的挑战。中国汽车出海的风险与挑战海外经济形势严峻,运力紧张、高门槛与高关税是主要挑战来源:专家访谈,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01 经济形势海外经济形势严峻。2023年,全球通胀高企,地缘政治及军事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通胀压力日益加大,海外消费支出能力疲软,呈现持续下滑的可能性较大。02 金融环境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由于美元持续升值导致大量发展中国家外汇资金紧张,汇率风险高;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外汇不足,无法偿还国际债务的情况,进而导致各国央行收紧信用证发放,影响目的国汽车进口及出口方收款。03 运输运力运输问题依然突出。2021年中国船公司所拥有的可用于国际市场的中大型汽车船不足10艘,导致运力紧张。虽然集装箱运费已经下降,但是滚装船资源仍旧紧张,运费仍旧高昂,且滚装船资源和中欧中亚班列资源仍然较为匮乏。04 准入门槛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门槛高、成本高。传统汽车工业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家,针对中国汽车的准入条件苛刻,注册及认证费用高、流程长;新能源方面,海外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标准不统一等,也制约对外出口。05 关税壁垒关税壁垒依然较高。许多RCEP国家依然对中国汽车征收高关税,(如越南需通过约10年才会把对中国汽车进口关税降至5%以内,但其对日本、韩国的关税相当于零,造就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2023年4月,欧盟碳关税正式通过,未来可能覆盖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出海风险与挑战 分析22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海的风险与挑战各贸易地区的汽车认证标准不一,增加车企出海难度地区 汽车认证标准/相关法规北美自贸区 美国:DOT(安全类)、EPA(环保类)、CARB(排放认证,加州实行)加拿大:CDOT(安全类认证)墨西哥:NOM认证(汽车官方标准)欧盟地区 整体:WVTA(整车认证,欧盟统一)、E/e-MARK认证等 德国:德国KBA每年处理新车认证及老车新改进认证达14000多个,欧洲之最 法国:NF标准、新车整车强制认证、支持2007/46/EC指令下的整车型式认证、同时针对小批量汽车和单车还有国家认证制度欧亚经济联盟 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CU-TR(海关联盟认证)、能耗认证(参考欧盟ECE R101号法规)南美 巴西:LCVM(环保类)、CAT(安全类)、INMETRO(能耗标签及零部件认证),排放法规阶段已升级至L7 阿根廷:LCM(汽车产品合格认证)秘鲁:058号最高法令(秘鲁国家车辆法规)智利:3CV(安全类报告/声明+排放当地试验)中东及海湾地区 伊朗:VOC认证,主要依赖于ECE欧盟认证的部分标准;沙特:需满足GSO和SASO标准 以色列:强制性认证,提供所需测试的报告或证书 海湾七国和伊拉克北部均认可GCC的认证,GSO 法规在海湾地区六国范围内强制执行;非洲 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苏丹等:提供所需测试的报告或证书即可,另尼日利亚要求每年提供一次COC证书南亚 印度:CMVR认证(要求印度当地测试或印度官员到中国现场见证试验)RCEP东盟成员国 泰国:整车-TISI认证+DLT注册=准入资质(联合国UN ECE与本地标准TISI标准并行的制度);零部件-TISI认证 马来西亚:按照联合国UN ECE体系进行产品准入认证、噪声和排放(电消耗及续航里程)需在当地测试 新加坡:可在国际通用的汽车安全认证体系中任选一项,进行要求的全部型式认证试验即可注册 印尼:需本地进行检测与认证 越南:对进口每批次每车型检查,文件+实车+检车测试 菲律宾:ICC认证RCEP其他成员国 澳大利亚:VSS的整车认证(取得符合性铭牌 Identification Plate)韩国:由MOT、MOE和MOI归口管理的安全、环保和油耗标签三方面认证,电动汽车需通过Appraisal Test 日本:JIS认证来源:专家访谈,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全球主要贸易地区的汽车 认证标 准或相 关法规23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出海的市场机会海外多地市场正处高增长红利期从整体市场看,2022年中国的汽车出口总体持续增长,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4%,首超日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车2022年出口增长约90%,2023年14月增长达160%,需求激增,市场潜力巨大;分国家及地区看,传统乘用车市场机会仍以东欧、亚非拉地区国家为主,新能源车的机会市场可锚定欧洲、中东及拉美地区。来源:专家访谈,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汽车出海机会分析传统乘用车市场 东欧:整体准入门槛不高,“一带一路”政策辐射区域;尤其俄罗斯市场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欧美日韩退出,中国品牌强势补位 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政策辐射,中国品牌渐成规模 拉美:汽车产业以贸易为主,低税甚至零关税,对中国汽车出口政策友好 欧洲、RCEP 其他 成员国:购买力强,新能源车态度友好 中东:沙特等国汽车工业产业基础薄弱,有意向新能源转型 拉美:智利、巴西等国关税壁垒低,新能源车销量好,可考虑以墨西哥为基点布局,产业集群效益明显更低价且基础良好的劳动力;与全球50多国自由贸易协定,且可零关税同时辐射南、北美新能源车市场24布棋:中国汽车出海企业案例Case study0325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案例上汽集团全景式出海,上汽锻造四大能力举措助创佳绩上汽集团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典型样本,海外每卖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制造。上汽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基本遵循着常规车企出海的一般路径,是最早提出“新四化”的汽车制造商。对市场发展的预判能力,让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走在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前列。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深化发展,上汽对海外的布局,已完成涵盖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在内的汽车全产业链延伸。来源: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结合海外实况,新能源和互联网产品在海外溢出,如: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的创新技术优势,助力上汽在海外市场凭技术和品质赢得用户认可打造产品|服务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区分、聚焦重点目标人群,通过数字化营销等方法,提升品牌影响力区域化品牌营销能力含整车研发制造、品牌营销服务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近25000名员工,技术、人才与市场营销上与海外合作伙伴整合互补。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完整的整车体系、零部件体系、服务贸易和金融体系发挥体系性的协作,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化经营体系的能力上汽集团汽车出海特点6条国际航线,覆盖海外100+国家,年发运量千万辆规模,零部件及整车物流全球第一涵盖汽车研发、制造、营 销、物 流和金 融的全 产业链 布局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600+海外营销服务网点3个海外创新研发中心3个整车制造基地93个零部件制造基地“五菱印尼金融”上汽金融首家海外金融公司助力当地市场占有率增长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多 种类车 型名爵 大通 智己 飞凡 五菱 荣威26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案例奇瑞汽车国际化“三步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先以性价比拿下第三世界国家,积攒足够的实力再陆续向发达国家挺进,奇瑞走着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出海路线,是第一个将整车、CKD、发动机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到国外的自主汽车品牌。2010年起奇瑞从过去追求速度、规模和质量,转而追求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随着本地化策略推行,奇瑞广纳国际汽车公司的经营人才,将先进技术、流程、人才资源的流动互融,意在形成从设计、开发到试制、试验较为完整的创新能力,逐步建立起技术“护城河”。来源: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奇瑞汽车出海行动及特点2001年起,先以低价切入中东、北非市场,后延伸至南美、东欧等地优先主攻低势能市场2010年起转而追求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海外筹建独资工厂+招募本地员工,针对当地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辐射周边市场,融入当地文化量身定制打造营销服务本地运营融入+质优形象打造搭建全球一体化研发及销售体系,招募一流人才,实现技术、流程、人才资源流动互融激发创新能力市场表现俄罗斯中国品牌中占44%巴西月均销量3千台智利月均销量2千台阿根廷进口车市场排名No.1埃及进口车市场排名No.5销往全球80 多个 国家和 地区,累 计出口 超过170万辆海外配套全球统一奇瑞生产模式(CPS)6 个全球研发基地10 个海外生产工厂1300 家+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点主力车型2022 年车 型出口 量,奇 瑞5 款车型 排名TOP20瑞虎7 瑞虎5x 瑞虎8 瑞虎3x 捷途X7027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案例长安汽车深耕“一带一路”基础核心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有序推进长安汽车从90年代初开始布局海外业务,距今已有30年,从最初的CKD模式入局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到海外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价值链体系的建立,其出海业务达到新的高度。长安汽车出海伊始,就着眼于“一带一路”国家,CS、逸动系列畅销海外,随着长安汽车在重点市场的深耕取得卓越成效,未来在产品上将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特点推出不同车型和款式,并提升其海外产能,强化智能、低碳等品牌建设,扩大营销服务网络,加快布局欧洲、澳新等发达市场。来源: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CKD 及合资工厂等方式入局重点国家建立全球协同研发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的海外产、供、销体系14 个海外基地33个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工厂400家+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点在全球“六国十地”建立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已拥有来自全球24个国家、12000余人的工程技术团队,以及16个产品创新研究院及技术中心。2018年,长安汽车通过CKD合资合作方式进入巴基斯坦 2005年,CM8和CV6两款产品以CKD形式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形成多个万辆级核心市场海外主力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 70%东南亚 中东 北非 中南美主力车型CS系列 逸动系列 UNI高端系列未来出海战略蓝图:全方 位出海产品|产能 品牌建设 营销网点 市场拓展全球化产品和区域差异化产品同步开展;加快建设海外制造基地打造智能、低碳、设计等品牌标签,加强深蓝、阿维塔品牌海外建设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探索直通直联新营销模式加快布局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市场,覆盖澳新、英国、南非等长安汽车出海特点、出海 成绩和 出海规 划282023.6 iResearch I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案例吉利汽车从整车到技术出海,吉利汽车海外战略版图不断扩展“让世界充满吉利”是吉利汽车的美好愿景,近20年来,吉利通过收购外国汽车企业、合资建厂等汇聚了大量的海外汽车人才,汽车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并内化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其多年来在海外的精心布局,已为其海外业务版图打下良好基础,不仅建立了多元化的品牌和产品体系,多弹齐发,针对各个海外市场击破,其技术实力的提升也开始促使其出海业务不仅仅是整车制造,更是扩展到汽车平台、动力技术的出口,使得中国车企的出海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来源:公开资料,艾瑞消费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吉利汽车出海典型特点多元化品牌和产品,针对目标市场各个击破 首次技术架构出海,创造中国车企先例2022 吉利技术授权收入16.6亿元2022年5月,吉利汽车入股雷诺韩国,首次实现技术输出到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将向韩国市场推出全新混动技术及车型。2022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其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瀚海SEA 平台 授权给波兰IZERA使用,助力波兰车企的电气化转型。同比增速29.9%2017年吉利入股宝腾,打造了“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 产业链输出的宝腾模式,使得宝腾维持马来西亚市占率第二。吉利旗下领克 和极氪品 牌主 攻欧洲发达市场,其中,领克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汽车出口第一,实现整车出口欧洲常 态化,欧洲版图扩张,向中东、美国、东南亚进发。

注意事项

本文(2023621_艾瑞咨询_2023年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报告(39页).pdf)为本站会员(18223345698)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