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_中信建投_医药行业CNS系列:脑卒中与精神分裂症_55页.pdf
CNS系列报告二:脑卒中与精神分裂症证券研究报告医药行业研究创新药系列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5日贺菊颖SAC 执证编号:S1440517050001SFC 中央编号:ASZ591袁清慧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30001SFC 中央编号:BPW879 核心观点2 中国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患者量庞大,同时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超过200万,用药需求强烈。治疗不及时的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发生偏瘫、视力受损和痴呆等多种后遗症,因此脑神经保护剂对脑卒中患者十分重要。目前除依达拉奉外,多款脑神经保护剂处于上市或研发阶段,有望在疗效、安全性和用药便利上做到更多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我们认为,脑卒中赛道患者发病人群广泛,用药需求强,看好赛道后续长期成长。全球超2000万人受到精神分裂症影响,中国超800万人患病。精神分类症发病机制复杂,发病早,对患者影响巨大。在目前的临床中,主流用药主要为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然而现有药物具有锥体外系综合征等副作用,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目前的主流用药情况下,使用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超70%会在18个月内停止用药。目前,随着KarXT在三期临床展现的出色获益以及良好安全性,全新机制药物已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症状改善以及安全性保证。ZXBYvMmRtQmNqOtQtOqPrQ8OcM8OoMqQpNrNjMqQoPeRrRwO6MrRuMvPnOrPwMrQrP摘要 中国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患者量庞大。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2019年中国新发脑卒中患者约394万,同时脑卒中也是2019年DALY的首位原因,DALY数达45949134,年龄标化DALY率为2412.52/10万,带来非常高的疾病负担。缺血性脑卒中新药持续推进。依达拉奉的上市成功弥补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这一领域,单产品依旧在疗效和安全性端有望做到更高提升。目前国内新机制药物如依达拉奉右莰醇、Y-3注射液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有望在疗效、安全性和给药便利性方面做到更多改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中国超800万人受精神分裂症困扰,2030年人数将超900万。2022年,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达到约824.9万例,从2017年到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预计2025年患病人数将达到860.4万例,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918.2万例。主流药物为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多年来未有新机制产品获批。目前美国95%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为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几十年来未有新产品批准上市。目前最接近上市的新机制药物为Karuna的KarXT,产品目前处于NDA阶段,有望于2024下半年在美国获批上市 KarXT在临床中展现全面疗效,且安全性良好。相较于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多种副作用(体重增加,锥体外系综合征和嗜睡)等,KarXT在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出了更好的安全性。三期临床证实KarXT与此类副作用没有相关性,且产品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相较于此前仅能改善阳性症状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有了更多的临床获益。目前产品在中国开展临床三期,有望于2025-2026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区权益属于再鼎医药)。投资建议:我国脑卒中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庞大,加和后超千万。随着新药上市,脑卒中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迎来新的用药选择。我们推荐再鼎医药,维持“买入”评级。同时相关公司还有:先声药业、康哲药业、奥翔药业和绿叶制药。风险提示:新药研发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商业推广不及预期风险。3 目录41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6风险提示5投资建议2脑卒中用药:新药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用药选择3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4精神分裂症药物:以二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为主,KarXT有望带来新选择:1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70%30%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约80%资料来源: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中国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是由于脑补血管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从而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出血”,指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约占卒中发病比例的30%。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约占卒中发病比例的70%。秋冬季是卒中高发季节,温度每下降一摄氏度发病率提升1.13%。根据相关报道,气温变化与脑卒中患病风险密切相关。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升高1.13%,脑卒中死亡风险升高1.2%,因此秋冬寒冷季节更应该注意防范卒中风险。6两种脑卒中亚型占比 中国年新发人群约400万,现存患者接近3000万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Lancet,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年新发患者接近400万,脑卒中为中国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首要原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2019年中国新发脑卒中患者约394万,同时脑卒中也是2019年DALY的首位原因,DALY数达45949134,年龄标化DALY率为2412.52/10万,带来非常高的疾病负担。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超200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以及柳叶刀报道,2019年中国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数约为220万,是国内死亡人数第二的疾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在脑卒中死亡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接近,均超过100万。7394393350355360365370375380385390395400脑卒中 恶性肿瘤2019年中国脑卒中与恶性肿瘤新发患者人数(万)219234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脑卒中 恶性肿瘤中国脑卒中与恶性肿瘤年死亡人数(万)缺血性卒中具备“五高”的特点,需对该疾病提高重视程度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定义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指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灌注下降,进而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供血区脑组织死亡。临床上表现为突发局灶性或弥散性的神经功能缺损,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上形成新的局灶性脑梗死病灶,24h之后往往留有后遗症。缺血性脑卒中具备“五高”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疾病具备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且近年来在我国具有年轻化并愈演愈烈的情况,也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因此针对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与管理意义重大。8缺血性卒中的特点高发病率(约247/十万)高患病率(约1114/十万)高复发率(5年覆盖率41%)高致残率(一年致残率超30%)高死亡率(约115/十万)缺血性卒中可分为5种亚型,对应不同病因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临床上可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亚型,对应不同发病原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临床和脑部影像学表现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患者CT或MRI检查存在直径1.5cm的大脑半球(包括皮质和皮质下半球)或小脑或脑干梗死灶,且血管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或闭塞,同时血管病变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心源性肺栓塞型:主要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也包括其他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反常栓子)、心肌梗死(附壁血栓)、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等。小血管闭塞型:主要是穿支动脉(直径200300m)或其远端微动脉(直径50m)闭塞。其他病因确定型:可能为药物滥用、血管源性、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病发证等。病因不能确定型:包括三种情况。1)多病因:发现两种以上病因,但无法确定哪个与缺血性卒中有关。2)无确定病因。3)检查欠缺:辅助检查不够充分。9 缺血性卒中识别分为三种方法,诊断需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缺血性卒中可从三方面进行识别。简易识别法:BEFAST试验:B(balance),是指平衡,表现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表现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表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表现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表现言语困难、理解困难;T(time),是指时间。专科识别法:专科医生可从神经功能缺损、起病突然、发生在激动寒冷等环境下和最常发生于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病因的人群中等方面来对患者疾病进行识别。影像识别法:缺血性卒中CT影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新的脑梗死病灶往往颜色偏灰色,超早期脑梗死可表现为皮质边缘以及豆状核区灰白质分界不清。但由于CT的分辨率低,所以对于发病24h内、小面积及脑干的脑梗死病灶显示不清楚,需要行头部MRI进一步证实。缺血性卒中需通过多方面的临床证据进行判断。缺血性卒中可从起病突然、头部CT和MRI检查、有明确和神经功能受损特征和他类型卒中排除法来进行多重诊断。10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重点在于解除脑血管梗阻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卒中患者最佳的救治时间是1.5h之内实现血管再通,因此实现脑血管再通是首要重点。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并且缺血性卒中需要救治的时间窗比较窄。因此越早解除脑血管梗阻,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就能越多地拯救受损的脑细胞。解除脑血管梗阻主要分为开展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溶栓:静脉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包括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尿激酶。rtPA治疗的时间窗为3.04.5h,尿激酶治疗的时间窗为6h。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的时间窗为6h,药物可以选用rtPA或尿激酶。机械取栓:机械取栓的时间窗为624h。血管成形术: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11脑梗示意图 缺血性卒中治疗药物多样,从病因来看应选择抗血小板或抗凝药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首选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发病症状危急的患者可考虑两药联合。同时,对于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推荐药物为抗凝药物华法林。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以红色血栓为主。治疗上以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为主。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均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视同脑出血是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12%14%的脑出血患者发病时正接受抗凝治疗,且相关脑出血较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体积更大。同时有相关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人群中,每10000人中脑出血增加12例,所以如何平衡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12症状表现 非心源性肺栓塞卒中 症状表现 心源性肺栓塞卒中正常状态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华法林,也可考虑新型口服抗凝药发病24h内,具有高复发风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天发病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天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他汀+抗血小板药物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治疗 出血性卒中发病更为凶险,仅20%的患者在6个月后可恢复自理能力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出血性脑卒中疾病定义明确。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其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出血性卒中占比较低,约20%,但发病更为凶险。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天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5,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为诊疗带来了巨大挑战。13出血性卒中的特点发病率较高(约73/十万)患病率较高(约245/十万)高复发率(5年覆盖率41%)高死亡率(35%-52%)高死亡率(约115/十万)脑出血卒中需多方面诊断,脑CT是“金标准”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涵盖多个方面。由于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较多,需要多方面诊断,所以疾病往往通过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多方面进行诊疗。脑CT是出血性卒中诊断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是脑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脑CT检查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因此,只要患者病情允许,都应该做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有助于了解病因。CT平扫可迅速、准确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等情况,是疑似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4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 特点CT平扫 迅速准确、是金标准增强CT和灌注CT 特殊需要时可做该检查(显示血肿扩大)标准MRI 可发现慢性出血和血管畸形,不如CT迅速方便多模式MRI 可提供更多信息,但是不能快速诊断,不应用在急诊 出血性卒中暂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选择药物种类较少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出血性卒中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暂无药物可特异性治疗出血性卒中。充足VIIa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荐常规使用。氨甲环酸虽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期病死率,但长期获益不确定,不推荐无选择性使用 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相较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可快速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和解除机械压迫,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不同手术选择,对于大多数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尚不能充分确定,不主张无选择地常规使用外科开颅手术,微创治疗是安全的、有助于降低病死率。15 卒中影响脑部神经功能,神经保护剂可有效保护脑部资料来源: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信建投证券脑卒中: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人群接近400万 卒中可引起脑部受损,导致多种后遗症。卒中往往发病迅速,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出现包括偏瘫、偏身麻木、视力受损、精神痴呆和谵妄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保护剂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预后起到积极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机理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缓解卒中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6卒中后遗症偏瘫 视力受损精神痴呆 谵妄偏身麻木 2脑卒中用药:新药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用药选择 有效抑制细胞损伤,罕见药依达拉奉受多国认可资料来源:Insight,中信建投证券依达拉奉:体征与影像学检查是关键 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有效抑制神经细胞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可治疗缺血性卒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药物不良反应多集中于肾脏、肝脏、心脏等部位,孕妇儿童禁用,高龄患者慎用。经大规模实验证实,依达拉奉受多国认可。依达拉奉临床试验在日本开展,I期试验证实,依达拉奉不会产生QT延长或对心脏的不良影响;III期试验证实,依达拉奉潜在疗效显著(用药后mRS1的患者比例为58.97%)。经过大规模试验,依达拉奉于2001年在日本上市。近年来,该药物年销售额稳定在2亿美元左右,2022年销售额为1.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71%。2014年,EMA(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依达拉奉列入“孤儿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罕见病的药品);2019年,依达拉奉以“罕见病用药”被列入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优先审评并于当年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23版国家医保中被纳入乙类常规目录范围。18依达拉奉年销售额(百万美元)-0.2-0.15-0.1-0.0500.050.1050100150200250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销售额(百万美元)YOY(%)结合自由基清除与炎症抑制,多靶点药物起到1+12效果资料来源:Insight,Stroke,中信建投证券依达拉奉右莰醇:创新研发带来更多效果 自由基清除+炎症抑制,依达拉奉右莰醇有效保护神经细胞。依达拉奉右莰醇是由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两种成分以4:1的最佳配比组成的多靶点神经保护剂。其中,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右莰醇是炎症抑制剂。两者协同发挥增效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与死亡,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依赖自主研发,2022年依达拉奉右莰醇销售额超25亿元。2020年,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批准上市,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谈判品种范围,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根据米内网数据,2022年依达拉奉右莰醇销售额已经超25亿元,成为先声药业的重磅药物。19期临床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依达拉奉组对比 依达拉奉+右莰醇概述图20.922.738.144.417.212.811.910.98.86.33.12.70 20 40 60 80 100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患者比例(%)0 1 2 3 4 56 mRS 双重靶点同时干预,Y-3注射液兼顾卒中和卒中后抑郁治疗资料来源:Insight,中信建投证券Y-3注射液:新机制有望带来双重疗效 双重靶点同时干预,Y-3注射液充分发挥脑保护作用。Y-3是全新结构小分子PSD-95/nNOS解偶联剂,具有解离PSD-95和nNOS偶联,以及激动2-GABAAR双靶点活性,拟用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表明,Y-3药效明确、安全性良好、药代性质稳定,能够透过血脑屏障,便于与溶栓药物联用,未来临床治疗限制小。同时,Y-3具有快速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可兼顾急性脑卒中保护和卒中后情感障碍改善,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试验全面推进,Y-3注射液有望成为首个卒中和卒中后抑郁兼顾同治的新型脑细胞保护剂。Y-3由南京宁丹新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2022年申请并获批临床试验,同时进行首次临床公示。目前,Y-3期临床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未来,Y-3有望成为首个卒中和卒中后抑郁兼顾同治的新型脑细胞保护剂,填补这一领域的临床治疗空白。宁丹新药与康哲药业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广产品。2023年8月,宁丹新药与康哲药业达成深度合作,康哲药业获得Y-3注射液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家推广权,随着未来产品上市,康哲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将有望让更多患者迎来临床获益。20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主,新药药效显著资料来源:Insight,悦康药业公司公告,中信建投证券羟基红花黄色素A:产品处于上市申请中 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主要成份。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一种单查尔酮苷类化合物,也是红花活血化瘀功效中最有效的水溶性成分,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与释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原料药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纯度不低于95%,总已知成份不低于99%。临床研究证实药效,新药上市全面推进。2023年1月,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表明,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药效明确、安全性良好。2023年12月,悦康药业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2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构图 新药试验疗效显著,申报成功获批上市资料来源:Insight,JAMA Network Open,中信建投证券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药物,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更小 重组人尿激酶原,又称为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激活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适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因此不可用于有高危出血倾向者。孕妇禁用,老人慎用。新药试验疗效显著,申报成功获批上市。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进一步表明,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治疗的AIS患者中,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疗效与阿替普酶相当,总体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出血风险较低。2020年,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成功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常规目录。22期临床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阿替普酶对比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 重组人尿激酶原 重组人尿激酶原患者(%)患者(%)全面自主研发,新药布罗佐喷钠药效良好资料来源:Insight,中信建投证券布罗佐喷钠:天然化合物优化,产品持续推进 奥翔药业自主研发,从芹菜中优化提取布罗佐喷钠。布罗佐喷钠源于天然化合物芹黄素,经过结构优化,拟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可以通过增加缺血区的脑流量,重建缺血区微循环。作为一种固体药物,布罗佐喷钠稳定性搞、副作用小、制剂成本低,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优异的心脏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减轻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历时多年研发,新药布罗佐喷钠药效良好。2017年,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两项期临床试验证实,注射用布罗佐喷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19年,布罗佐喷钠进入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推进迅速,已于2022年完成。23布罗佐喷钠临床试验进展 布罗佐喷钠概述图I期临床 II期临床首次公示 2017 2019首例入组 2017 2020试验完成 2018 2022 自主研发新型化药,试验证实药效良好资料来源:Insight,Frontiers in Neurology,抗脑缺血药物丁苯酞的合成研究进展,中信建投证券丁苯酞:重磅脑卒中产品,基础研究充分 经大规模试验证实,丁苯酞药效良好。丁苯酞由石药集团,早在2002年便在中国获批上市,据Frontiers in Neurology最新研究显示,与丁苯酞非依从组相比,丁苯酞依从组患者的90天良好功能预后率(mRS2)增加了4.63%,疗效与安全性显著。重磅脑卒中产品,2022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超60亿元(胶囊剂+注射液)。基于丁苯酞充足的前期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产品目前已成为重磅产品,根据米内网数据,丁苯酞2022年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约为66.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超重磅药品。24丁苯酞依从组&非依从组对比 丁苯酞近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亿元)41.444.550.642.96.38.31.75.30 20 40 60 80 100NBP-依从组NBP-非依从组mRS0 mRS1 mRS2 mRS3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3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中国精神分裂病患者超800万,人群广泛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WTO,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2022年,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达到约824.9万例,从2017年到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预计2025年患病人数将达到860.4万例,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918.2万例,其复合年增长率为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精神分裂症影响到全球约2400万人。这一比率在成年人中为1/222(0.45%)。另一项系统性的综述研究对全球 70 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球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 0.3%到 1%之间。26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万)7607808008208408608809009209402022 2025 2030 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及成年早期,平均寿命较常人短资料来源:Pubmed,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及成年早期。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在男性中开始发病的时间会更早一些。男性发病年龄高峰10-25岁,女性发病年龄高峰25-35岁。多项随访研究支持女性患者整体预后好于男性。与一般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早死亡风险高出3.5倍。据Mortality and suicide in schizophrenia:21-year follow-up in rural China估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缩短了19岁和16岁。约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在18%-55%之间。27精神分裂症男女患者的生存曲线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不明,现有药物主要基于神经生化假说资料来源:Pubmed,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简称精神分裂,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不清,具有多种假说。目前在临床中尚未能研究清楚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目前看,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假说和神经生化异常假说等。其中神经生化假说诞生了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氨基丁酸(-GABA)假说:-GABA是脑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GABA下调,所以根据该机制可设计-GABA神经能药物。多巴胺能和5-羟色胺(5-HT)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巴胺量的失衡及多巴胺受体活性的失调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存在多巴胺和5-HT共济失调的问题。28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本质的症状资料来源: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具备多种症状表现,其中思维障碍是最本质、最主要的症状。在众多症状中,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本质的表现,因此往往导致患者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与脱离现实,即所谓“精神活动分裂”。思维障碍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联想障碍,患者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谈多有难以理解和无法深入的感觉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其中最多的是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同时患者妄想有时表现为被动体验,这往往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患者丧失了支配感,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受他人或受外界控制。2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思维障碍 思维不连续,存在妄想感知觉障碍 出现幻觉,言语性幻听为主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或平淡意志行为异常 患者活动减少紧张症 部分患者存在异常紧张的问题 精神分裂症具备多种亚型,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资料来源:精神障碍诊疗规范,Pubmed,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具备多种亚型,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中有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和未分化型等分类,不同类型具有一定差异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步发展为妄想。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发病在青春期,表现为思维瓦解或者破裂,出现妄想。紧张型精神分类症:以突出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的分裂症,可以是两个极端的交替,如活动过多甚至暴力性兴奋发作和木僵、自动性服从和违拗 单纯形精神分裂症:占比极少,患者较少幻想,以阴性症状为主,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不符合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亚型。30 精神分裂症可通过量表评估来进行诊断资料来源:Pubmed,WHO,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DSM-5诊断标准:DSM-5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以下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阳性症状(必须有幻觉或妄想或思维紊乱):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语言紊乱、行为紊乱等,减少表达意愿等;(2)自疾病发生起,患者的社会能力下降,如学习、工作、社交等功能;(3)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4)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如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等所造成的精神障碍)。ICD-10诊断标准: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以下任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阳性症状: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被广播;2:明确涉及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被影响;3:行为被跟踪性评论、彼此讨论的幻听;4:与文化背景不相称且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排除其他致病因素(肿瘤、药物成瘾等问题)。31 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可通过PANSS量表来进行评估资料来源:Pubmed,WHO,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可通过PANSS量表来进行患者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组成,每项评估均可分为1-7分,一般分数越高情况越严重。(30项总和为210分)32评估 分数妄想1:无2:很轻3:轻度4:重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度思维紊乱幻觉行为活动过度夸张行为被害妄想敌意评估 分数情感迟钝1:无2:很轻3:轻度4:重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度情绪退缩交流障碍冷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流缺乏自发性刻板思维阳性量表阴性量表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类型疾病的区别在于“精神”出现问题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WHO,Pubmed,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约2400万人受其困扰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存在问题,多重人格障碍为“人格出现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思维不连贯,幻想等问题,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虽然具备多样人格,但每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大体上正常,可连续思考问题。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想”等症状,双向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主要存在的是精神错乱,无法连续思考且出现幻想,而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症状较为明显。33精神障碍疾病临床特征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 遗传、大脑结构和后天环境等因素导致 妄想,思维不连贯多重人格障碍 遗传,童年创伤等因素导致 多个不同类型人格双向情感障碍 遗传为主要因素 狂躁与抑郁交替 4精神分裂症药物:以二代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为主,KarXT 有望带来新选择 955%第二代药物 第一代药物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于2032年达到130亿美金,目前主流药物为二代药物资料来源:Expertmarketresearch,Lancet,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分为一代和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一旦确认就要选择治疗。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尽早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根据评估,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选择适宜于患者个体化的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分为一代和二代药物,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美国目前95%的抗精神病药物处方为二代药物。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氯丙嗪等)、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和硫杂蒽类(氯普噻吨)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阿立哌唑和帕利哌酮等。全球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的81.8亿增长至2032年的129.7亿美金。根据expertmarketresearch测算,全球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的81.8亿美金增长至2032年的129.7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5.4%。3581.8129.70204060801001201402023 2032精神分裂药物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美国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处方量占比 中国抗精神病药物市场规模接近90亿元,前五药物均为二代药物资料来源:Expertmarketresearch,Lancet,米内网,中信建投证券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分为一代和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中国抗精神病药物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根据米内网的数据,中国抗精神病药物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90亿元。中国抗精神病药销售额前五均为二代药物。根据米内网数据,2022年中国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额前五分别为奥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均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36中国抗精神病药物市场规模(万元)1,032,7451,079,541906,726919,492874,707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一代药物存在明显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且仅能治疗患者阳性症状资料来源:Pubmed,中信建投证券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副作用较多,已较少使用 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仅能治疗患者阳性症状。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妄想、幻觉行为等)有效,但也有30%的受试者在治疗后出现阳性症状无效状态。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明显,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一项临床研究中,接受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患者,心脏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为56.3%,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副作用率为38.0%。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目前在美国95%的医药处方为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美国市场主要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为二代药物,因为二代药物有着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中国,根据米内网数据,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额前五均为二代药物。3777.05%22.95%前五销售额药物市场占比 其他药物市场占比中国精神分裂药物销售额划分(%)阿立哌唑显著延长复发时间,明显降低患者PANSS评分资料来源:Pubmed,中信建投证券二代药物阿立哌唑显著降低患者PANSS评分 相对于安慰剂,阿立哌唑可显著延长复发时间。在一项3期临床试验中,阿立哌唑相较于安慰剂组的疾病复发时间的HR值为5.03(P0.00001),同时给药组的复发率为10%,给药组为39.6%。相对于安慰剂,阿立哌唑可显著降低患者PANSS评分。在一项3期临床试验中,阿立哌唑相较于安慰剂可显著降低患者PANSS评分(-26.8 vs-11.7,P0.0001)。虽然二代药物在疗效上有所提升,但依旧仅能治疗患者的阳性症状。根据KARUNA公开资料,目前二代药物也无法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所以二代药物在疗效上依旧具备提升空间。38阿立哌唑疗效(PANSS)阿立哌唑疗效(复发时间)相较于一代药物安全性有所提升,但发生EPS概率依旧超过10%资料来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