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_唯恒农业&农小蜂_当归行业:2020年全国当归产业分析报告_30页.pdf
2 XVEVvMnQsRqRtNmPnQqPnM8OaO7NmOqQpNtPfQqQnMjMtRmQ6MpPvNMYtOnPuOoNwO3 4 2020 年全国 当归 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当归资源现状.8 1.1.当归历史沿革.8 1.1.1.名称考证.8 1.1.2.产区考证.8 1.1.3.功效考证.11 1.2.当归资源情况.12 1.2.1.野生资源.12 1.2.2.种植现状.12 第二章 当归研究现状.14 2.1.化学成分.14 2.1.1.挥发油.14 2.1.2.有机酸.15 5 2.1.3.多糖类.15 2.1.4.黄酮类.15 2.1.5.其他化学成分.16 2.2.药理作用.16 2.3.开发利用.17 2.3.1.临床应用.17 2.3.2.民间应用.18 2.3.3.保健应用.19 第三章 当归发展情况.19 3.1.药食同源之说.19 3.2.历史行情变化.20 3.1.销售市场情况.22 第四章 当归产业问题.22 4.1.种苗质量良莠不齐.22 4.2.种植过程缺乏技术.23 4.3.生产环节缺乏规范.24 4.4.流通和市场不稳定.24 6 第五章 当归发展对策.25 5.1.规范育苗,推广生产技术.25 5.2.规范生产,建设标准体系.26 5.3.合理布局,研究生产区域.26 5.4.开发产品,推广药食同源.27 第六章 资料性附录.28 6.1.当归规格等级.28 6.2.当归常用制剂.29 7 前言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被其列为中品,且历代 本草均重点记载。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 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由于补血、调 经功效显著,中医将其称为“妇科调经要 药”“血中之圣药”。素有“十方九归”的说 法,在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 发展,医学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当归化学成分的研究力度,当归很多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出来,为临床应用提供 了理论指导。除药用之外,当归由于补益作用佳、气味辛香的特点也常入药膳,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宗药材之一。虽然,当归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产业开发也趋近成熟,但是,作为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开发基本还在起步阶段。食疗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企业将药材与食品相结合,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药食同源食品。本文从 当归的资源情况、发展情况、研究情况、产区分布、历史价格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当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8 第一章 当 归 资源 现状 1.1.当归历史沿革 1.1.1.名称考证 东汉以前的文献未见当归之名,三国时(公元 230 年左右)的 广雅 一书中指出:“山蕲,一名当归也”。“蕲”即古 芹字,郭璞注云:“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许慎的 说 文 云:“生 山中 者名莫,一名山 蕲。然则 当归,芹类 也,生山 中粗大者,名当归也。”晋代的崔豹所著的 古今注 一书记载:“相赠以芍药,相招以靡芜”、“靡芜,一名当归也”、“文无,一名当归也”。其明确的药用记载始于 秦汉 时期 神农本草经,列为草部中品,并以当归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称,常见别名有:乾归(见于 神农本草经),子归(见于 太平御览),黑水当归、马尾当归(见于 本草经集注),蚕头当归、文州当归、滁州当归(见于本草图经),秦归(见于本草纲目),川归(见于本草蒙筌)。不同产地名称有:岷归(甘肃),云归(云南),秦归(陕西),川归(四川),窑归(湖北)等。1.1.2.产区考证 东汉以前的文献未 见当归之名,三国 时(公元 230 年 左右)的 广 雅 一 书 9 中指出:“山蕲,一名当归也”。“蕲”即古 芹字,郭璞注云:“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许慎的 说 文 云:“生 山中 者名莫,一名山 蕲。然则 当归,芹类 也,生山 中粗大者,名当归也。”当归自东汉 神农 本草经 开始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当归生川谷”。汉末名医别录记载,“生 陇西”(今甘肃)”。南北朝 本草经集注 曰:“生陇西川 谷”。本草经集汇 曰:“今陇西首阳(今甘肃渭源县北),黑水(甘肃省武山县)当归,马尾当归稍难得。”而据土贡 史料文 献通 考 中记载,当 归作 为贡 品,南 北朝 时期 主要产 自“陇 西(今 甘 肃陇西至兰州一带),叨(洮)阳(今甘肃临潭),黑水(今甘肃定西)及西川(今四川西部)”。主要还是集中在岷山南北一带。唐 新修本草 记载,“生陕西川谷 今当州(四川松藩县叠溪营西北)、宕州(甘肃岷县 南)、翼州(四川松藩县叠溪营西南百余里)、松州(四川松藩县),宕州最胜。”文献通考 有记载进贡的地区包 括“宕州(今甘肃岷县宕昌)”、“今出当州(四川省黑水县)、交川郡(今松州)”、“松 潘(松州,今四川松潘)”;“临翼郡(今翼州,四 川茂县)”、“归 城郡(今悉州,四川黑 水县东南 三十公 里)”、“静川 郡(今静州,四川马尔康县东)”、“蓬山 郡(今柘州,四川省黑水县西二十公里)”、“恭化郡(今恭州,重庆)”。北宋 本草衍义 记载:“今川蜀皆以 平地作畦种”,这明确说明北宋时栽培当归已较为常见。政和本草 曰:“生陇西”。本草图经 云:“当归生陇 西川谷、川 蜀、陕西 诸郡及 江宁 府、滁州 皆有之,以 蜀中 者为胜。”可 见,当 时 己有了主产区的概念。10 由元代 汤 液本 草 选辑,金 元四 大 家之一 的李 东垣“头止 血而 上行,身养血而中 守,梢破 血而下 流,全活 血而 不走”之 描述最 为精 辟,后世 医家多 从 此说法,为当归药材 的不同规格分化提供了药性理论指导。明 本草纲目:“今陕蜀、秦州(甘肃 天水)、汉州(四川茂县)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本草从新 则记载,“秦产力柔善补,川 产力刚善攻。”;本草易读 中记载:“生陇西川谷,今蜀州(四川崇庆县)、陕西、江宁(南京)、滁州(安徽滁县)皆有之,以蜀州者为胜。”本草崇原 云:“当归始出陇西川谷及四阳(甘肃渭源)、黑水(甘肃省武 山县),今 川蜀、陕西 诸郡 皆有。”据考证,陇 西叨 阳(四阳)、黑水 应 为陇西首阳黑水。本草乘雅半偈 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当州、宕州、翼州、松州、秦州、汉州多种时矣。近代以来,临床一直推崇甘肃岷 县及周边地区出产的当归,以其骨质重、气香浓、油性足,质量好,习称“岷归”。主要产于甘肃的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地,在计划经济时代,由药材公司定 点种植、收购。除甘肃以外,云南也有 大量种植,1910 年,云南鹤庆、剑川从 甘肃引种成功。云南产区生 态条件适宜 当归种植,尤以鹤庆马厂地区所产质量上乘,商品头大,质坚,味浓,油性足,称“马厂当归”,深受东南亚市场青睐。维 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鹤庆是云归的老产区,曲靖及昭通地区则是近年由于当归价高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新发展的产区,其种苗来自于丽江和岷县。历史上,受市场 价格及政府政策引导影响,云南、四川、湖北、陕西、青海、贵州等地先后引种栽培,目前除云南、四川、userid:497168,docid:152246,date:2024-01-23,11 青海尚有较大规模种植外,湖北、贵州等地商品当归产量较小,其余产地逐渐萎缩或消失。目前,我国当归主要产地集中于甘肃定西、陇南地区,云南丽江、大理、曲靖地区;四川的阿坝、雅安地区;青海海东地区等地也有一定规模栽培。当归药材现全部依靠栽培生产提供,尤以甘肃产“岷归”为道地药材,占全国总产量 85%以上。当归商品规格等级以甘肃岷县、陇西等产地药材市场上最为丰富和齐全。1.1.3.功效考证 当归的应用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使用较为普 遍,向来被誉为妇科之良药,大部分本草书籍均有记载。当归药用始载于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 神农本草经,列为 中品;并载:“主 咳逆上 气,温疟 寒热 洗洗 在皮肤 中,妇人 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名医别 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 脏,生肌肉。”日华子本草 云:“治 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去恶血,养 新血,及主症癖”。本草纲目 也称:“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珍珠襄“头 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 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本草求真:“归头止血上 行,归身养血守中,归尾破血下流,全归活血不走。”综上,当归不仅在治疗各种“血症”的方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 临床各科常用之品,当归不同部位,功能主治 有差别。12 1.2.当归资源情况 1.2.1.野生资源 当归在宋代以前通常来源于野生资源。然而,中国植物志 和 中华本草等文献均无野生当归记载。孙红梅等调查认为目前当归的野生资源主要零星分布在甘肃的岷县、宕昌和漳县接壤的高山疏林中,另处在四川的峨眉山、九寨沟县和平武县,陕西的眉县和西藏的林芝地区,生长在海拔 24002700m 的灌木林下,土壤为微碱 性灰棕色土壤。鲍隆 友和刘智能对西 藏野生当归调 查表明,野生当归分布于林芝、工布江达(错高湖)等地,生长于海拔 29003300m 的山坡草地、河边石砾地、林下及灌丛中。赵锐明在 2012 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 普查中发现,在岷县境内与宕昌、迭部、漳县和礼县接壤的马烨、马沿林牧区的寺沟 乡 马 烨林 场 石台 山、马 坞 乡有 野 生当 归 居 群分 布,生 长 海拔 为 2179 2936m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于灌木林下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土壤为黑钙土。由于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使野生当归资源在全国分布区域越来越少,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当归药材商品均为栽培品种。1.2.2.种植现状 早在 1500 年前,当归就在岷县、宕昌一带出产,本草纲目 记载“当归生陇西川 谷四 阳(今漳县、岷 县、渭源、临洮)”,以 后一 些省、地 区相继 引 种,主要产于甘肃南部与 四 川 边 界 的 岷 山 山 地。甘 肃 中 部 当 归 主 要 产 于 定 西 地 区 漳 13 县、岷县、渭县以及临洮、陇西等县,岷县、漳县各乡均产,其中以岷县种植面积最大,目前种植面积约 15 万,商品习称“岷归”,由于岷归产量高,质量佳,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从现有记载显示,当归在云南种植可能从明朝开始,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滇 南本 草 就有当 归的 记载,明 朝正德 年间 的 云南通 志 中就 有“当 归出施甸当 归山”的 记载,并 记载 建水、武 定也有 当归 出产,其后 明朝 万历、天 启年间的云南地方志 也记载鹤庆、大理、曲 靖、澄江、楚雄、昆明有产。1910 年,云南鹤庆商人又 从甘肃引进当归种子,在鹤庆马厂等村试种成功,后逐步扩大到整个滇西北栽培,俗称“云归”,鹤庆、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成为云归的道地产区。2002 年有安徽商人在在曲靖地区沾益县发展种植,至 2004 年后渐成规模。近年来,滇中的禄劝、东川,滇西怒江也在大力发展当归种植,曲靖、昆明地区成为当归的新产区,其种苗主要来自大理、丽江和维西,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 年云南省当归种植面积达 9.2 万亩,是除甘肃外的当归种植大省。云归质量好,归头大,质坚,味浓,油性足,多糖含量高,尤以鹤庆马厂产的质量为上佳为代表,称“马厂当归”,深受东南亚青 睐。除甘肃 和云南外,四川、青海也有小规模种植,湖北、贵州等地商品当归产量较小,其余产地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例如,湖北省恩施州红土乡石灰窑村所产当归,在 20 世纪中叶有一定出口规模,商品名为“窑归”,后来受计划经济影 响,当归生产停滞了几十年,现仅有几千亩,形不成商品规模。陕西省陇县、镇坪县等地,20 世纪 90 年代因早期抽薹率高,现种植面积少。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当归 14 商品主要为“岷归”或“云归”。图 1-1 当归在 全国主 要种 植区示意 图 第二章 当归 研究 现状 2.1.化学成分 目前,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类、黄酮类等,每一种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分析如下。2.1.1.挥发油 研究 者通过对当归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挥发油是当归的一大主要化学成分,其在当归中的含量约 1%;当归的挥发油又可以分为亚丁基苯酞、丁烯基酞内酯、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等,含量最多的为苯酞类 15 和苯酞类的二聚体化合物,其次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氧化石竹烯、-蒎烯等),此外还包含以丁烯基苯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2.1.2.有机酸 研究者通过对当 归中的化 学成分开展 分离和鉴定的试 验,结果 发现其存在有机酸主要有茴香酸、丁二酸、壬二酸以及阿魏酸等,其中阿魏酸在有机酸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早从当归中分离出来的有机酸。2.1.3.多糖类 多 糖 作为 当归 化学 成分 中水 溶性 的 组成 部 分,其在 当归 中的 含量 约 15%,当归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和补血的功效。赵雪娇等 研究者 指出,目前主要采用 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水提醇沉淀等方法对当归中的多糖提纯,通过对提纯得来的多糖类物质开展化学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多糖除有半乳糖、阿拉伯糖、李糖、葡萄糖等,还包含半乳糖、半乳糖酸以及糖醛酸等。2.1.4.黄酮类 黄酮类同样也是当归的一大重要化学成分,目前运用乙醇从当归中提取而来的黄酮类主要木犀草素-7-O-芦丁糖苷和木犀草素-7-O-D 葡萄糖苷两类。16 2.1.5.其他化学成分 研究 者指出,当归中包含 19 例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和 23 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镁、锌、锰等),此外随着医学界对当归化学成分研究的日益深入,还发现当归中存在 13 种呋喃香豆素衍生物。2.2.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医学界进一步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当归很多新的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出来,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当归不仅有活血、补血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 能、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具体如下图所 述:17 图 2-1 当归药 理作用 2.3.开发利用 2.3.1.临床应用 当归是医药学的珍宝,在中成药处方中广泛使用,有“十方九归”之说,临床 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应用 具体说明 18 调经止痛 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不论是血虚或是血瘀均为实用。临床上当归常与熟地、川芎、白芍等配伍。气滞血瘀时与香附、红花、桃仁等行气祛瘀药同用。偏寒时则配肉桂、艾叶等温经之品。偏热时,配丹参、赤芍、地骨皮等清热凉血之味;瘀血内停之癥积,可配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药同用。与生地、白芍、艾叶炭、阿胶珠同用,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证。总 之,当归善能补血活血,调理冲、任、带三脉,为“妇科良药”。血虚诸证 当归为良好的补血药,凡由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肢麻乏力等证,均可用当归为主药,或配熟地、白芍、阿胶等药,则补血之力益彰。兼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气药相伍,有补气血之效。驱瘀散寒诸证 当归补血活血,善止血虚血瘀之痛,且有散寒之功。用于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等。如,血痢腹痛与大黄、黄芩、白芍、木香之类同用。若久痢伤阴,湿热稽留,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可配黄连、干姜、阿胶有寒热并调,化湿坚阴之效。跌打损伤可配大黄、桃仁、红花等活血汤。风湿痹痛或 肌肤麻木,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鸡血藤等,均有良好的疗效。血虚肠燥便秘诸证 当归富油性,味甘而质润,能养血滋燥润肠。如老年人体弱,血虚肠燥之便秘,多配首乌、苁蓉、火麻仁等润肠药同用。用治阴虚血燥,大便秘结而兼瘀滞者,亦当归湿润养血,润肠通便之功。痈疽疮疡诸证 当归补血活血,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之功。为外科常用药,痈肿疮疡初起,可与银花赤芍、甘草、炮山甲等清热解毒溃坚同用,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利于肿疡之消散,方如活命饮。对痈疡脓成而不溃,或溃而脓少,出而不畅,可配黄芪、熟地、肉桂等益气补血,托毒排脓。2.3.2.民间应用 我国人民认识使用当归具有悠久的历史,应用范围很广泛。人们使用当归非常普遍,在配伍治病的同时,在牛、猪、羊肉汤锅中经常能见到当归的影子,运用得当,既能起到药食同补作用,口感也 较鲜美。19 2.3.3.保健应用 当归被称为“血家圣药”、“美容珍品”、“妇人面药”,其 美容功效也是得到验证,并非言过实在。具有抗衰老和 美容 功效作用,且有助于使人青春常驻等,加之使用方便突显当归在美容领 域的优势。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 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对皮肤科、妇女美容保健、改善头发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功效。第三章 当归 发展 情况 3.1.药食同源之说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其根在我国有一千余年的用药历史,其应用非常广泛。医家喻为“群 药之首”,病 家称为“治 补 两益冶”。本草述 曰:当 归味苦、温、无毒。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日常生活中,当归可煎汤、浸酒、煎膏滋、入菜肴。我国民间就有用当归、冬虫夏草、天麻、山药、枸杞子等药物熬汤、炖鸡、煮粥的习惯。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在经典著作 伤寒论 和 金匮 要略 中将“当归生姜羊肉汤”作为典型 的 20 食疗处方。中医学著作如 济生方 千金要方 内外伤辨惑论 等都列出 了一些当归食疗配 方。2014 年国 家卫计 委将人参、当归 等 临床常用 的中药材纳 入药食两用的品种目录中,当归将正式成为食品原料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3.2.历史行情变化 1950 年2007 年间,当归每公斤的价 格因种植面积的增减而有所波动,但基本在保持在 10 元以内,2005 年,行情开始出现大的变化,售价为 13 元左右。2006 年,受春寒因 素的影响,当归的 供应开始出现严 重短缺,价 格大幅上升,市场上草把货 30 元也难寻大货,这对 于一个年销量三万多吨的大品种药材来说是从没出现过的 现象。2007 年 春节前 后,在产区形成 了轰轰烈烈 的抢购风,行情也步步攀高。到 2007 年 6、7 月份,市场上草把货最高达到了 70 多元,箱归突破百元大关,形 成的天价维持了几个月后,一方面由于价高抑制了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假货充斥其中,到新货上市时,价格回落到了 30 多元,到 2008 年底价格跌回了 10 元以内,出现历史罕见 的暴跌,导致当归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到2010 年2011 年,出现连续两年的“大牛市”,当归价格一路回升到 25 元左右,2011 年下半年,随着政策调控,药材市场降温,当归回落到 15 元左右。2012 年 5 月,当归主产地岷县局部地 方遭受洪涝灾害,商家闻风而动,推动当归价格由 15 元涨到 21 元。由于 2012 年当归苗受灾影响,2013 年价格由 21元上涨到 45 元左右,并一直保持到年 底。2014 年,受 2013 年高价刺激,次 产区大量扩种,使当归价格从 2014 年初的 45 元左右快速下降,年底跌至 22 元。2015 年,当归再次受旱情抽薹等因素影响,价格又开始不断上涨,至 11 月,价 21 格上涨至 40 元左右。2016 年 2 月,大量新货上市冲击市场,但未形成大的冲击,价格稳定在 37 元左右。2016 年夏季,受 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导致产区的秋旱严重,当归价格 于当年 9 月开始上涨,至 2017 年 3 月,价格涨至 42 元左右。2017年 4 月开始至目前,当归价格 基本稳定 在 38 元左右。图 3-1 当归价 格走势图(数据来自 中药材 天地网)图 3-2 当归价 格走势图(数据来自 中药材 天地网)1517192123252015年1 月 2016年1 月 2017年1 月 2018 年1 月 2019 年1 月 2020年1 月2015 年1 月 2016 年1 月 2017 年1 月 2018年1 月 2019 年1 月 2020年1 月安国药市 22 20 25 22 21.5 22亳州药市 21 18 25 20 21 21荷花池药市 25 25 25 22 22 22玉林药市 17 18.5 23 20 20 22安国药市 亳州药市 荷花池药市 玉林药市1621262015年1 月 2016年1 月 2017 年1 月 2018年1 月 2019 年1 月 2020 年1 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 年1月2019 年1月2020 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 21.5 21.5 23 19 19 19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21 21 22 18 19 19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1 21 20 18 19.5 19.5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7 17 20 18.5 20 20 22 3.1.销售 市场情况 国内当归药材主要集散地在甘肃岷县的中国当归城,渭源会川、陇西文峰、首阳药材交易市场。岷县梅川、宕昌哈达铺等地也有小规模集散市场。从出口地区来看,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是我国当归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 对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出口的当归价格较高,对韩国和中国台 湾出口的当归价 格 相对较低。2012 年我国从事当 归出口 的企业有 178 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四 川和安徽。其中,民营企业 129 家;“三 资”企业 29 家;国有企业仅 15 家。从各省、市、区出口额情况来看,宁夏、四川、广东、湖南和安徽为我国当归出口较多的省、区。当归药用量巨大,以 它为原料的中 成药 多达 100 多种,国 内年药用量约 3万吨。当归由于自然灾害、种植技术等原因,经历了三次“牛市”。目前,当归价格趋于平稳,波动不大。随着当归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药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一些用当归配制的保健食品及化妆品投放市场,当归还是保健药药膳的常用原料,制成精制包装饮片供应市场。随着当归被列入药食两用的目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其产品有增加的 趋势。第四章 当 归 产业 问题 4.1.种苗质量良莠不齐 当归为高山植物,一般生长于海拔 2000 3500m,种植于阴坡。要求凉爽湿 23 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从播种到结子成熟,要越 2 冬跨 3 年,即 1 年育苗,2 年成药,3 年留种。当归种植 过程复杂,当归育苗一般需选择七成熟的种子。过熟的种子培育的苗当地人称为“火苗子”或“公归”,移栽后会提前抽 薹导致根部木质化 而失去药用价 值,即当 归的早薹现象。育苗地要求更 为严格,一般需要在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山上,开垦生地育苗;栽苗须严格控制大 小,才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减少早薹率的目的。当归生产目前仍沿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的传统模式,育苗田只能选择海拔 2400m 以上区域的生荒地,用 麦草地面覆盖或遮阴网遮阴,投入资金大,劳动力耗费多,育苗业发展缓慢。目前合作社进行育苗,育出的苗供自己生产使用,而绝大多数种植户都是从其它地调运种苗,无法保证种苗质量,造成种苗移栽后死亡严重、田间抽薹率高,严重影响当归生产。4.2.种植过程 缺乏技术 当归 的栽培历史很长,但其优质种质的收集、选育 工作相对滞后。由于当归 育苗一般采用七成熟的种子留种育苗,随着时问的变化,品种退化严重。这可能是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药材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耐药性增强、易抽摹、高等级商品规格药材得率 降低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和化肥 的 大 量使 用,“公 害”问题 较 为普 遍。使 药 材中 农 药残 留 超标 和 药 性降 低,临床疗效减弱。另外,加工 规格多年来无突破、无创新。我国 适宜种植当归 多数是山区,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大多数种植户缺乏农业科学技术,依据传统技术种植当归。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当归规 24 模生产技术,导致当归种植出现面积大、产量低的问题。4.3.生产环节缺乏规范 当归 生产诸环节缺乏规范,影响了当归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当归采收、加工、贮藏诸环节中,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当归药材生产的很多环节还是依赖人的感觉和经验,缺少科学依据。如采收时间在同一地区也不一致。另外,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大多由原来的经销商和 建筑商转型而来,缺乏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中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生产中机械化应用较少,无法形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对周边种植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很难促进当归产业发展。4.4.流通和市场不稳定 传统主产区,由于当归产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政府成立了中药材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主要药材品种的指导和监督,掌握当归的种植 面积与产量,会同 当地当归药材产业协会对当地的种 植生产加以指导,为当归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非传统道地产区而言,由于当归价格的骤升,同时受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近年来有些地区种植区域增长很快。如云南沾益县,从本世纪初期开始较小的种植规模,已发展 成规模,对当 归市场的供求关 系已能产生较 大影响。而且,由于 近年来很多西部地区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发展中药材种植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纷纷出台相关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招商项目。由于西 25 部地区地域广阔,耕地面积数 量大。如 果任由各地各自 跟风种植、无序发展 的话,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将导 致药农、经销商、药厂、政府部 门多方损失,势 必会对 国内药材市场造成混乱、负面的影响,最后影响国家的中药事业发展。如使中药产业获得良好的药材资源环 境,需要生产 者、经营 者与政府相关部 门一起协作,以科学、理智的态度顺应市场规律,合理协调好当归种植生产布局。第五章 当归 发展 对策 5.1.规范育苗,推广 生产技术 种苗质量是决定当归生产的关键,因此,当归种植大县要扶持一定数量的合作社或农户专门进行当归育苗,建立育苗基地,按订单形式生产优质种苗,就近供应当归种植户,确保种植产量,提高种植收益。引进当归规范化育苗、地膜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加推广经费,让技术骨干多培训、多学习,从而让好的技术得到示范推广与宣传,提高种植效益。26 5.2.规范生产,建设标准 体系 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摸得着、看得见”,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因此,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从规范种植、科学管理、机械化生 产等各个环节做好示范,组织农民群众现场观摩学习,使当归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很快得到推广且应用到实际种植中,这既能提高当归的生产效益,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增效增产的目的。依托当归 GAP 基地、GMP 深加工企 业的建设,围绕当归种植、加工、生产、仓储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树立当归品牌概念,在现有的基础,进行药材、饮片、提取物的各种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形成当归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质量 标准,提高当归品质。5.3.合理布局,研究生产 区域 由于当归属于生 态主导型道 地药材,所以在做其生产 区划时,要 特别注重其生态适宜性的 研究,找出 其与品质 形成相关的主导 生态因子,以 此寻找新 的生产区域。做 好当归的种植 区划研究,不盲目引种。由于当归生长 所需生态 条件要求独特,农 业部 特 色农产品区 域布局规划(2013 2020 年)规定 当归适宜发展区域为滇西北、甘肃南部。其 中云南片包括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甘肃片包括岷县、宕昌、漳县、渭 源、临潭、武都、西和、礼县、文县、武山、卓尼、康乐。此 规划 对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7 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分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作为相关地区发展当归药材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会同相关地区认真分析当归的产销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长远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使当归生产走上科学发展的良性道路。同时,认真做好 当归在全国 的生态适宜 区划研究,积 极应对可能 出现的当归产地变化的趋势。5.4.开发产品,推广药食同源 将当归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主要开发当归茶、当归奶茶、当归醋、当归酒、当归点心、当归糕点、当归牛奶、当归饼干、当归滋补袋包汤料,当归与其他产品的配伍食品,这些产品开发技术要求不高,研发费用低,研发周期短,上市速度快,并能极大地丰富当归产品多样化,刺激当归消费新需求。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与当归有关的药膳汤料很多,如当归羊肉汤,当归乌鸡汤、当归补血汤、当归红枣汤、当归牛肉汤等,这些滋补保健汤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任务就是让普通群众学会做这些滋补汤,真正让当归进入寻常老百姓家的餐饮世界。另外,通过已经具有一定销售渠道的企业推广当归食品。部分产地 当归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已经非常畅销,将开发出的当归食品通过当地电商在网上销售,容易被消费者接受。28 第六章 资 料 性附 录 6.1.当归规格等级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全归 一等 上部主根圆柱形,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直径 0.3 1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具纵皱纹,皮孔样突起,不明显或无;质地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木部色较淡,具油性,皮部有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每千克支数 n 15,单支重6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二等 每千克支数 1540,单支重 256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三等 每千克支数 4070,单支重 1525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四等 每千克支数 70110,单支重 1015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五等 每千克支数 n110,单支重10g;根茎痕有或无;主根或有部分腿渣,但主根数量占 30%以上,腿渣占 70%以下。统货 每千克支数 10120,单支重 57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归头 一等 纯主根,长圆形或拳状。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或撞去粗皮,微露白色至全白色。皮孔样突起,不明显或无;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质地稍硬,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木部色较淡,具油性,皮部有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每千克支数 n 20,单支重50g。二等 每千克支数 2040,单支重 2550g。三等 每千克支数 4080,单支重 1525g。四等 每千克支数 n80,单支重15g。统货 每千克支数 1090,单支重 1060g。29 6.2.当归常用制剂 序号 制剂名称 摘录 处方 1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 10g、熟地 12g、白芍 12g、川芎 8g。调益营卫,滋养气血。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调理失 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 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2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辩感论 黄芪 30g、当归 6g。补气生血。主治:劳 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 洪大而虚,以及妇人行经、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3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 9g、白芍 9g、细 辛 9g、桂枝 9g、通 草 6g、甘草 6g、大枣 25 枚,温通血脉,养血散寒。治疗厥 阴伤寒,四肢厥冷,脉细欲绝。4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当归 30g、生姜 30g、羊 肉 500g。温中补 虚,祛寒止痛。主治:产后腹中疼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5 当归芍药散 金匮要略 当归 8g、芍药 40g、茯 苓 12g、川芎 8g、白术 10g、泽泻20g。健脾利湿,养血益脾。主治:妇人怀 妊,腹中疗痛。6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当归、贝母、苦参各 60g,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 3 丸。主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7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当归 24g、川芎 9g、桃 仁 6g、炮姜 2g、炙甘草 2g,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疗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8 当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肉桂各 60g,阿胶(捣碎,炒)当 归(去声,微炒)、干姜(炮)、甘草(炙微赤)、续断、川芎各 120 g,白芷、附子(炮,去皮、脐)、白术各 90 g,生熟地黄 300克 真蒲黄(炒)27 g,吴茱萸(汤洗七 次,焙干,微炒)90 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20 丸。主产后虚羸,面色无华,脐腹拘急,痛引腰 背,嗜卧不眠,唇口干燥,心忡烦倦,头重目眩,不思饮食;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崩中漏下,及月水将行,腰腿重 痛,脐腹急痛;兼治从高坠下,内有瘀血,吐血、下血等。9 胶艾汤 金匮要略 川芎 6g、甘草 5g、阿胶 9g、当归 9g、芍 药 13g、艾叶 9g,生地 20g。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 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薹漏下血,腹中疼痛。10 柏子养心丸 体仁汇编 柏子仁 120g、枸杞子 90g,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各 30g,玄参、熟地各 60g,甘 草 15g。补气养血,安神益智。主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失眠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