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DB34/T 3544-2019.pdf
ICS 65.020 B 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442019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carrging capac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 2020-01-25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4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皖西盐肤木研究所、皖西学院、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舒城县林业局、六安市金安区东桥林业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存武、张作仿、叶少川、谷德文、姚厚军、卞显超、楚震、董国庭、李明。DB34/T 35442019 1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行为。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湿地生态承载力 Wetl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湿地区域系统的自身调节以及自身维系的特有功能,环境系统与资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供给的能力,并且能够抵御该区域内的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2.2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采用区域统计年鉴、相关主管部门年报及社会公共数据对湿地生态承载力监测开展的有关评价。评价的核心在于说明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即定量测度人类对湿地生态承载力的需求和自然生态承载力的供给,明确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顺序。2.3 湿地生态承载指数 Wetland ecological carrying index 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下,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活动的物质资源和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时所产生支撑效果。包括湿地生态弹性指数、资源承载指数和环境承载指数。湿地生态弹性指数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湿地资源和环境承载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湿地资源和环境的供容能力,即生态承载力的供给部分。2.4 湿地生态压力指数 Wetland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一定人口消费自然资产和产生的废弃物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即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生态压力,是客观存在的。DB34/T 35442019 2 2.5 湿地生态承载度 Wetland ecological carrying-pressing index 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相对大小,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生态负荷状况。当负荷小于 1,表示生态系统处于低负荷承载状况;当负荷等于 1,表示生态系统承载压力处于平衡状况;当负荷大于 1,表示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承载状况。3 数据来源 数据使用区域统计年鉴、水利年鉴、土地变更数据和自然资源、林业和气象等主管部门的湿地资源数据。4 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 4.1 指标体系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共 2 个状态指标,25 个评价指标。表1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状态层 序号 指标层 指标类型 湿地 生态 承载力 承载 指标 1 湿地面积比例()正 2 人均湿地面积(hm2/人)正 3 物种丰度()正 4 湿地保护率()正 5 优质水资源占有率()正 6 年均降水量(mm/年)正 7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hm2)正 8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人)正 9 年平均气温(0C)正 10 无霜期(天/年)正 11 人均 GDP(万元/人)正 12 森林覆盖率()正 13 人均森林面积(hm2/人)正 14 人均土地面积(hm2/人)正 压力 指标 15 人口密度(人/km2)逆 16 人口城镇化率()正 17 GDP增长率()正 18 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正 19 COD 排放量(t)逆 20 SO2 排放量(t)逆 DB34/T 35442019 3 表 1(续)目标层 状态层 序号 指标层 指标类型 湿地 生态 承载力 压力 指标 21 万元GDP 用水量(m3/万元)逆 22 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t/万元)逆 23 万元GDP 粉尘排放量(t/万元)逆 24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逆 25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t/hm2)逆 4.2 指标说明 指标体系的说明参见附录A。5 评价办法 5.1 指标标准化 本文件采用 Min-Max 标准化法,也称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 0,1 区间,转换函数如下:a)正向指标采用公式(1):(1,1)max minij ijijij ijXm i x Xyi m j mXX.(1)b)负向指标采用公式(2):max(1,1)max minjij ijijij ijXXyi m j mXX.(2)式中:maxXij 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Xij 样本数据的最小值;i 参与评价的单位,以 n 表示;j 评价指标,以 m 表示。在用指数法分别评价承载力时将指标分为承压和压力两类指标时,就不再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5.2 指标权重的计算 5.2.1 求随机变量的均值见公式(3):ij ij11yynni.(3)5.2.2 求 j 指标的均方差见公式(4):DB34/T 35442019 4 2ij i1j=(yynij).(4)5.2.3 求指标 j 的权重系数见公式(5):JJJmjmW.(5)式中:ijy 第j 指标在i 单位的平均值,yij 为第j 指标在第i单位的随机变量;i 第j 指标的均方差;WJ 第j 指标的权重系数。5.3 综合评价模型 5.3.1 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数 a)承载指数见公式(6):1jjWYniCCS.(6)式中:Yj 表示第 j 单位的支持力指标标准化值。CCS 越大,表示湿地资源的支持力越大,湿地资源承载力也越大。b)压力指数见公式(7):1jjWSniCCS.(7)式中:Sj 表示第 j 单位的压力指标标准化值。CCP 越大,表示湿地资源承受的压力越大。c)承载力指数见公式(8):C C I=.(8)5.3.2 评价判别依据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划分标准见表2。DB34/T 35442019 5 表2 承载力指数判别依据 级别 I 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V 级 区间 状态 CCI0.5 承载力强 0.5CCI1 承载力较强 CCI=1.0 平衡 1CCI1.5 中度超载 1.5 严重超载 承载力指数反映湿地资源的承载状况。CCIl,说明湿地资源系统的压力指数 CCP 大于承压指数 CCS,湿地生态系统压力超负荷;CCI=I,表示湿地资源系统的压力与承载力平衡,湿地生态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最大承载能力;CCIl,表示湿地资源系统的压力小于支持力。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保证湿地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压力不超过支持力,即承载力指数 CCI 小于等于 1。资料整理和计算过程参见附录B。DB34/T 35442019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 表A.1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 目标层 状态层 指标层 计算方法 湿地 生态 承载力 承载 指标 湿地面积比例()湿地面积/国土面积100 人均湿地面积(hm2/人)湿地面积/总人口数量 物种丰度()湿地内物种数量/区域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100 湿地保护率()各类湿地保护区面积/区域湿地面积100 优质水资源占有率()I-III 类水资源量/区域水资源总量100 年均降水量(mm/年)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hm2)水资源总量/国土面积100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人)年水资源总量/总人口数量 年平均气温()一个区域常年均气温 无霜期(天/年)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 人均GDP(万元/人)GDP/总人口数量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森林面积(hm2/人)森林面积/总人口数量 人均土地面积(hm2/人)国土面积/总人口数量 压力 指标 人口密度(人/km2)人口数量/国土面积 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数/总人口数量 GDP 增长率()本期GDP-上期GDP/上期GDP X 100 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水产品产值/湿地面积 COD 排放量(t)COD 排放量 SO2 排放量(t)SO2 排放量 万元GDP 用水量(m3/万元)总用水量/GDP 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t/万元)废水排放量/GDP 万元GDP 粉尘排放量(t/万元)粉尘排放量/GDP 单位面积化肥用量(t/hm2)化肥施用量(纯量)/耕地面积100 单位面积农药用量(t/hm2)农药施用量/耕地面积100 DB34/T 35442019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模拟实例 B.1 数据标准化 某一个省有 12 个市,其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标经过标准化后结果见表B.1:表B.1 某省现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值统计 指 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物种丰度()湿地保护率()优质水资源占有率()无霜期(天/年)年平均气温(0C)年平均降雨量(mm/年)人均GDP(亿元/万人)湿地面积比例()人均湿地面积(万hm2/万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亿m3/万h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亿m3/万人年)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万hm2/万人)人均土地面积(hm2/人)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城镇化率()GDP增长率()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COD排放量(t)SO2 排放量(t)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万元GDP废水排放量(t/万元)万元GDP粉尘排放量(t/万元)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kg/hm2)DB34/T 35442019 8 B.2 指标权重 计算的各指标的标准差及权重结见表B.1:表B.2 某省湿地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指标权重 目标层 状态层 指 标 标准差(J)权重(WJ)相关系数(r)湿地 生态 承载力 承载 指标 物种丰度()湿地保护率()优质水资源占有率()无霜期(天/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mm/年)人均GDP(亿元/万人)湿地面积比例()人均湿地面积(万hm2/万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亿m3/万h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亿m3/万人年)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万hm2/万人)人均土地面积(hm2/人)压力 指标 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城镇化率()GDP 增长率()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COD 排放量(t)SO2 排放量(t)万元GDP 用水量(m3/万元)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t/万元)万元GDP 粉尘排放量(t/万元)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kg/hm2)相关系数是指各指标值与承载力指数的关系,旨在反映各项指标与承载力的相关关系。B.3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B.3.1 承载系统评价 承载系统评价值用承载指数表示,某省 12 个市的承载指数、排序结果见表B.3。DB34/T 35442019 9 表B.3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指数评价值 地 区 承载指数 排 序 地 区 承载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2 压力系统评价 压力系统的评价采用压力指数表示,某省 12 个市的承载指数、排序结果见表B.4。表B.4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压力指数评价值 地 区 压力指数 排 序 地 区 压力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3 压力度指数评价 压力度指数是采用承载指数和压力指数之比值进行定量评价,它反映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支持能力和与承载对象压力之间的关系。某省 12 个市的湿地压力度指数、排序见表B.5。表B.5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压力度指数评价值 地 区 压力度指数 排 序 地 区 压力度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4 承载力综合平均 湿地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是通过承载压力度指数来反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在对承载系统和压力系统分别评价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这两个系统对整个区域系统的影响,从而对区域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平价。结果见表B.6。DB34/T 35442019 10 表B.6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力综合评价 地区 综合评价 类型 地 区 综合评价 类型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从表B.6 看出,某省湿地生态承载力现状。哪些地区超载,哪些地区还有发展潜力。DB34/T 35442019 11 参 考 文 献 1国际湿地公约 1972 2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7 国家林业局 3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 2015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