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45/T 1693-2018.pdf
ICS 13.2 60 A 47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6932018 电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 pecifications fo r inspection o f lightn ing p rotection s ystem in electric lifts 2018-03-25 发布 2018-04-25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69 3 20 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市气象局、恭城瑶族自治县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经科、薛荣康、黎梓华、吴松、李 垂军、张宇、廖慕科、范方福、邱奕炜、韩建海、唐雷、张瑀琳、方志成、方琼玉、常晓丽、刘玉兰、赵琴。DB 45/T 1 69 3 20 18 1 电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防雷装置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制作。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与强制式电梯防雷装置的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系统防雷装置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 58 82 0 03 电梯制 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1 00 60 20 11 电 梯安装验收规范 GB 1 88 02.1 20 11 低 压电涌保护器(S PD)第 1 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 80 2.2 12 01 6 低 压电涌保护器 第 21部 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 P D)性能 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 96 63 20 05 信 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 GB/T 2 14 31 20 15 建 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 00 57 2 01 0 建筑物 防雷设计规范 GB 5 03 43 2 01 2 建筑物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75 88 20 03、GB/T 10 06 02 01 1、GB 18 80 2.1 20 11、GB/T 1 96 63 20 05、GB/T 21 43 12 01 5、GB 5 00 57 2 01 0、G B 50 3 43 20 12等 所确立的和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曳引驱动电梯 traction drive lift 提升绳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GB 7 58 8 20 03,定义 3.1 3.2 强制驱动电梯(包括卷筒 驱动)p os i ti ve d ri ve li ft 用链或钢丝绳悬吊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电梯。GB 7 58 8 20 03,定义 3.2 DB 45/T 1 69 3 20 18 2 3.3 机器设备区间 ma ch in e ry s pa ce 在井道内或井道外用于放置全部或部分机器设备的空间。GB/T 1 00 60 20 1 1,定 义 3.2 3.4 电梯驱动主机 li ft m a ch in e 包括电机在内的用于驱动和停止电梯的装置。GB 7 58 8 20 03,定义 3.12 3.5 井道安全门 e me rg en cy do or t o th e w el l 当相邻两层地坎之间距离超过11 m时,在其间井道壁上 开 设的 通往 井道 供援救乘客 用的 门。GB 7 58 8 20 03,定义 3.16 3.6 防雷装置 l ig ht ni ng pr ot ec ti on s y st em(L PS)用于 减 少 闪击击 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 物 附近 造成的物 质 性 损害 和人 身伤亡,由外部防雷 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 组 成。GB 5 00 57 20 10,定义 2.0.5 3.7 外部防雷装置 ex te rn a l li gh tn in g pro te ct io n s ys te m 由 接闪 器、引下 线 和 接 地装置 组 成。GB 5 00 57 20 10,定义 2.0.6 3.8 接地 ea rt h;gr ou nd 一种 有 意 或非有 意 的 导 电 连接,由 于 这种连接,可 使 电 路 或电气设备 接到大 地或 接到代替大 地的 某 种较大 的 导 电 体。GB/T 1 96 63 20 05,定 义 5.23 注:接地的 目的 是:a)使连 接到 地 的导体 具有 等 于或近 似于 大 地(或 代替 大地 的导电 体)的电 位;b)引导 入 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3.9 共用接地系统 co mm on ea rt hi ng s y st em 将 防雷系统的防雷装置、建筑物 金属构 件、低压配电保护 线(P E)、等电位 连接端 子 板 或 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 地、防 静 电 接 地、功 能性 接 地等 连接 在 一 起 构 成 共 用的 接 地系统。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6 3.10 接地端子 e ar th in g te r mi na l DB 45/T 1 69 3 20 18 3 将保护导体、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导体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8 3.11 等电位连接 e qu ip ot en t ia l bo ndin g 将 分 开 的 诸金属 物 体直接 用 连接导体 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 防雷装置上 以减小 雷电 流 引 发 的电 位差。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12 3.12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 gnetic impu lse(LEMP)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GB 5 00 57 20 10,定义 2.0.25 3.13 电磁屏蔽 e le ct ro ma gn e ti c sh ie ldi 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15 3.14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 ction zon e(LPZ)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 花板作为区界面。又称防雷区。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2 3.15 电涌保护器 s ur ge p ro t ec ti on dev i ce(S 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应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也称浪涌保护器。GB/T 2 14 31 20 15,定 义 3.9 3.16 标称放电电流 no mi na l dis ch ar ge cu rr en t(I n)流过电涌保护器 8/2 0 s 电流波的峰值。GB 5 00 57 20 10,定义 2.0.32 3.17 电压保护水平 vo lt ag e p ro te ct io n l ev el(U p)表征电涌保护器限制接线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 数,其值可从优先值的列表中选择。电压保护水平值 应大于所测量的限制电压的最高值。GB 5 00 57 20 10,定义 2.0.44 3.18 劣化 de gr a da ti on DB 45/T 1 69 3 20 18 4 由于电涌、使 用或不 利环境 的 影响而 造成SP D 原始 性能 参 数的 变化。GB 5 03 43 20 12,定义 2.0.34 3.19 过电流保护器 ov er cu r re nt p ro te c ti on dev ic e 位于SP D外部 的 前端,作 为 电气装置的 一 部分的电 流 保护装置(如断路 器或 熔断 器)。GB/T 2 14 31 20 15,定 义 3.10 3.20 退耦元件 dec ou pl in g e le me nt s 在 被 保护 线路 中 并 联接 入多级 S P D时,如果开关型 SPD 与 限 压 型 S P D之间的 线路长度小 于1 0 m或 限 压 型 SP D之间的 线路长度小 于5 m时,为 实现多级 SP D 间的能 量 配 合,应在SP D 之间的 线路 上 串接 适当的电 阻 或电 感,这些 电 阻 或电 感元 件 称为退耦元 件。GB/T 2 14 31 20 15,定 义 3.1 1 注:电感多用于低压配电线路,电阻多用于信号线路中多级SPD之间的能量配合。4 检测项目 检测(检 查)项目 如 下:a)接闪 器;b)引下 线;c)接 地装置;d)机器设备区间的防雷区的 划 分;e)雷电防护等 级划 分;f)等电位 连接;g)雷 击 电 磁脉冲屏蔽;h)电涌保护器(SP D)。5 检测要求和方法 5.1 外部防雷装置检测 电梯所在建 筑物 接闪 器、引下 线、接 地装置等 外部防雷装 置的检测按G B/T 2 14 31 20 15第5.2 条、5.3 条、5.4 条 规定的方法检测,本检测 只记录 其检测 结果 是 否符合 规范。5.2 机器设备区间的防雷区的划分 防雷区的 划 分应按照G B 5 0 0 5 72 0 1 0 中 6.2.1 的 规 定 将需 要防雷 击 电 磁脉冲 的 环境划 分 为L P Z 0 A、L P Z 0 B、L P Zl L P Z n+l 区。在 进 行防雷区的 划 分 后,应检 查 防雷 工 程设计 中L P Z 的 划 分是 否符合 标准。5.3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 5.3.1 雷电防护等 级宜 分 为A、B、C、D 四级。5.3.2 雷电防护等 级宜 按下列方法之 一划 分:a)按建筑物电梯 控 制系统防雷装置的 拦截效率 确定雷电防护等 级;DB 45/T 1 69 3 20 18 5 b)按建筑物电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5.3.3 对于重要的电梯控制系统,宜采用 5.3.2 规定的 两 种方法进行雷电防护分级,按其中较高防护 等级确定。5.3.4 防雷装置拦截效率 E=1-N c/N,N(建 筑物和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 C(可接受 的年平均 最大雷击次数)的计算方法见 GB 50 34 32 01 2 第 4.2 条和G B 50 34 3 2 012 附录 A。5.3.5 雷电防护等级按下列方式确定:a)当 E0.98 时 定 为A 级;b)当0.9 0 E 0.98 时 定 为 B 级;c)当0.8 0 E 0.90 时 定 为C 级;d)当 E0.80 时 定 为 D 级。5.3.6 对于重大工程的电梯控制系统或使用单位提出要求时,宜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 级。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见 GB 50 34 3 20 12 第 4.4 条和G B 50 3 43 20 12 附录 B。5.4 等电位连接检测 5.4.1 要求 5.4.1.1 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1、表 2、表 3 的规定。表1 防雷装置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 等电位连接部件 材料 截面(mm 2)等电位连接带(铜、外表面镀铜的钢或热镀锌钢)Cu(铜)、Fe(铁)50 从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或 各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 Cu(铜)16 Al(铝)25 Fe(铁)50 从屋内金属装置至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 Cu(铜)6 Al(铝)10 Fe(铁)16 连接 电涌 保护 器的 导体 电气系统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Cu(铜)6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2.5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1.5 电子系统 D1 类电涌保护器 1.2 其他类的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的截面可小于 1.2 mm 2)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表2 各类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 名称 材料 最小截面积(mm 2)垂直接地干线 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 50 楼层端子板与机房、辅助机房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 25 机房、辅助机房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 16 设备与机房、辅助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 6 机房、辅助机房网格 铜箔或多股铜芯导体 25 DB 45/T 1 69 3 20 18 6 表3 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最小截面积 名称 材料 最小截面积(mm 2)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铜带 150 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铜带 100 机房、辅助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排)铜带 50 5.4.1.2 接 地电 阻值 要求 见表 4。表4 各类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 接地类型 接地电阻()电气设备接地 4 SPD 接地 4 管道等金属接地 20 弱电设备接地 4 共用接地 4 按 50Hz 电气装 置的接地电阻确定,应不大于按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 5.4.1.3 从 建筑物 总 配电 箱 起 供 电给电梯的配电 线路 应 采 用T N-S 系 统并在机 房重复接 地。5.4.1.4 机器设备区间包括安装电梯设备的机 房、辅助 机 房、底坑、井道 顶 部、井道外、井道壁 开孔 等的防雷 接 地、交流工 作地、直流工 作地、安全保护地 宜采 用 共 用 接 地(即联合接 地),共 用地 接 地电 阻 应不 大 于4。机 房 内 接 地装置的 接 地电 阻值 应不 大 于4。宜利 用建筑物的 基础 地网作 为共 用 接 地 系统,如 建筑物 没 有 基础 地网,宜 在建筑物 四 周 埋 设 环型水平接 地 体加 垂 直接 地 体 作 为共 用 接 地系统。5.4.1.5 接 地装置应在不 同 位置引出 至 少两 根连接导体 与 接 地 干线 相 连接。5.4.1.6 强 弱 电设备的 接 地 端 子距离 宜 不 小 于1 m。5.4.1.7 电 缆屏蔽 层两 端 及雷电防护区 交界处 作等电位 连接。5.4.1.8 当 采 用非 屏蔽 电 缆 时,敷 设在 金属管 道内时,金属管 应电气 导通,并应在雷电防护区 交界处 作等电位 连接。5.4.1.9 用于 敷 设非 屏蔽 电 缆 的 金属格栅 或钢 筋 成 格栅形 的 混凝土管 道,两 端 应电气 贯通,且 两 端 应 与等电位 连接带连接。5.4.1.10 不应 利 用 蛇皮管、管 道保 温 层的 金属 外 皮 或 金属 网及电 缆金属 护层作 接 地 线;不应 将桥架、金属线管 作 接 地 线。5.4.1.11 电梯井道内 宜利 用建筑物非外 侧墙 或 柱 内两 根 不 小 于 16 的 钢 筋通焊 作 接 地 干线,但 不应 利 用防雷引下 线 包括 突 出 屋面 机 房 的防雷引下 线 作 接 地 干线。若 不能 利 用非外 侧墙 或 柱 内钢 筋 则在 尽 可能 远 离外 侧墙 或 柱处 用 一条-40 4 热 镀锌扁 钢下 端 与 基础接 地 极热熔焊 或 焊接,经电梯井道 后,沿 建筑 物外 侧墙 的 正 对 面 井道 墙通长明敷。5.4.1.12 电梯井内 沿 电 缆桥架敷 设 铜 绞 线、热镀锌扁 钢及 利 用 沿桥架构 成电气 通路 的 金属构 件,如 安 装 托 架 用的 金属构 件作 为接 地 干线 时,电 缆桥架接 地时应 符合 下列规定:a)电 缆桥架 全 长 不 大 于3 0 m 时,不应少 于 2 处 与 接 地 干线 相 连;b)全 长大 于3 0 m 时,应 每隔 20 m 30 m 增 加 与 接 地 干线 的 连接 点;c)电 缆桥架 的 始端 和 终 端 应与 接 地网可靠 连接。5.4.1.13 轿厢 导 轨、平 衡 重(对 重)导 轨 及垂 直敷 设的 接 地 干线、金属管(槽)等 金属 物的上下两 端 应与防雷装置可靠电气 连接 并 每隔 不 大 于2 0 m 与建筑物 均 压 环 或建筑物内钢 筋 就 近 电气 连接。DB 45/T 1 69 3 20 18 7 5.4.1.14 机器设备区间内宜设等电位连接带,将所有设备外壳和机柜外壳接地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 上。弱电设备接地连接方法应采用S型结构或 M 型结构。设两根不等长且截面不小于6 mm2 的绝缘 铜导 线作等电位连接线,其长度宜按相差 20%考虑,或 采用星型和网型混合接地方法。5.4.1.15 采用 M 型或S M 型等电位连结 方式时,机房、辅助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连结网格,网格宜为边 长为 0.6 m 3 m 且截面积 不小于2 5 mm 2 的铜带或裸 铜线或-40 4 热镀锌扁钢 组成的矩形网格。5.4.1.16 宜在机房、辅助机房用截面积不小于2 5 mm 2 的 铜带或裸铜线或-40 4 热镀锌扁钢在机房、辅助机房内距地 0.2 m 0.3 m设 置 一 圈等电位连接带。对无机房电梯应设置接地端子板。5.4.1.17 所有可导电部件包括配电柜(盘)内 部的 P E排 及外 露金属导体、控制柜内部的 P E排 及外 露金 属导体、电梯驱动主机(含减速箱)、限速器、门窗、隔断、栏杆、桥架、线槽、金属管道、屏蔽线 缆 外层、检修门、井道安全门、玻璃幕墙的支架、底坑部件(金属梯、轿厢缓冲器、平衡重(对重)缓 冲 器、张紧装置、底坑检修装置等)、轿顶检修箱、轿顶智能 控制箱、轿顶防护栏杆、每层站的部件(轿 厢、轿门、层(厅)门、层 门门套、门机、监 控摄像机、呼梯(召唤)盒、消防 开关、门锁、门禁(包 括刷卡识别、密码识别、生物识别)等、设 备 外 壳及基座、支撑钢梁、吊 钩、金属操作台、承重梁、构 架、建筑物构件等金属物应就近接入等电位系统或与保护线(PE)可靠电气 连接。为避免接地串入干扰,接 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等电位连接带或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接地支线应采用 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5.4.1.18 单台设备(如控制柜内一体化控制系统或主控制板、通讯板、扩展板、电 源板、变频器、继 电器、对讲系统、语音报站器等设备)的不同种类接地线不应串接,应 先分别连接后并联并于同一点入 地。5.4.2 检测 5.4.2.1 检测各种接地线的数量、材料规格、接地点位置、敷设方式。5.4.2.2 低压配电线路引入和连接的检测,应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穿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 金属线槽内引入。如全线采用铠装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有困难,检测电缆埋地长度,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及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性能,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5.4.2.3 电梯井内竖直敷设的轿厢导轨、平衡重(对重)导轨及垂直敷设的接地干线、金属管(槽)等金属物的检测,应检查其上下两端应与防雷装置可靠电气连接并每隔不 大于2 0 m 与建筑物均 压环或 建筑物内钢筋就近电气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测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5.4.2.4 穿过各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所有穿过各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 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导体的材料、尺寸和连 接电阻。5.4.2.5 机器设备区间的检测,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 电位端子板)、接地端子板之间的 电气连接情况:a)配电柜(盘)内部的 P E排 及外露金属导体;b)控制柜内部的 P E排 及外 露金属导体;c)电梯驱动主机(含减速箱)、限速器;d)门窗、隔断、栏杆;e)桥架、线槽、金属管道、屏蔽线缆外层;f)检修门、井道安全门、玻璃幕墙的支架;g)底坑部件:金属梯、轿厢缓冲器、平衡重(对重)缓冲器、张紧装置、底坑检修装置等;h)轿顶检修箱、轿顶智能控制箱、轿顶防护栏杆;i)设备外壳及基座;j)支撑钢梁、吊钩;DB 45/T 1 69 3 20 18 8 k)金属 操 作 台;l)承 重 梁、构架、建筑物 构 件等 金属 物。5.4.2.6 检测 轿厢 导 轨、平 衡 重(对 重)导 轨首尾 两 端 的 接 地电 阻值。检 测 首 层和 顶 层的 金属 部件(轿 厢、轿 门、层(厅)门、层 门门 套、门 机、监 控 摄像 机、呼 梯(召唤)盒、消 防 开关、门 锁、门 禁(包 括 刷卡识别、密码识别、生 物 识别)等)的 接 地电 阻值。当电梯 导 轨 长度大 于2 0 m时,上 述 部件 应 至 少 每隔 不 大 于2 0 m检 测 一次。5.4.2.7 等电位 连接 的过 渡 电 阻 的测试 采 用空 载 电压 4 V 24 V,最 小 电 流为 0.2 A 的测试 仪 器 进 行测 量,过 渡 电 阻值 应不 大 于0.2。5.5 雷击电磁脉冲屏蔽 5.5.1 要求 5.5.1.1 机 房、辅助 机 房 的 金属门 窗、屋顶金属表面、立 面金属表面、混凝土 内钢 筋 和 隔 断 框 架 等 大 尺寸 金属 件等应等电位 连接 在 一 起,并与防雷 接 地装置相 连。5.5.1.2 机器设备区间动力 线路 与信号 线路 应 采 用 屏蔽 电 缆 或护 套 电 缆穿金属管 分 别 敷 设或 埋 地 进 线。5.5.1.3 电 缆屏蔽 层两 端 在雷电防护区 交界处接 地,并与防雷 接 地装置相 连。如 要求 一端接 地的 情况 下,应 采 取 两层 屏蔽,外 屏蔽 层应两 端接 地。5.5.1.4 当 光 缆线从 建筑物外引 入 建筑物时,光 缆 的 金属 护 套 或 金属构 件应在 入 口 处 就 近 与等电位 连 结端 子 板连接。5.5.1.5 电力 线缆、信号 线缆、系统内不 同 电压等 级 及不 同 电 流 类别 的 线路,不应 布 在 同一管 内或 线 槽的 同一 槽 孔 内。5.5.1.6 信号 线 空 线 对应 短 接 并 接 地。5.5.1.7 防雷引下 线 与 交流工 作地(当 变 压器安装在 同一 建筑物内)、直流工 作地、安全保护地引下 线接 地 点 之间 宜 相距 3 m 5 m。控 制 柜 等 弱 电设备 宜 距离建筑物防雷引下 线、建筑物外 侧墙 及电梯驱动 主机等 干 扰源 1 m 以 上。5.5.1.8 机器设备区间的信号 线 与其 它干 扰源 的间距应 符合表 5 的 规定。表5 电梯布线系统与其它干扰源的间距 其它干扰源 与信号线缆接近状况 最小间距(mm)380V 以下电力电缆(2 kVA)与缆线平行敷设 130 380V 以下电力电缆(2 kVA)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7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10 380V 以下电力电缆(2 kVA5 kVA)与缆线平行敷设 30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80 380V 以下电力电缆(5 kVA)与缆线平行敷设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30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150 其它管线 最小平行净距(mm)最小交叉净距(mm)防雷引下线 1 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管 150 20 DB 45/T 1 69 3 20 18 9 表 5 电梯布 线系统与其它干扰源的间距(续)其它管线 最小平行净距(mm)最小交叉净距(mm)压缩空气管 150 20 热力管(不包封)500 500 热力管(包封)300 300 煤气管 300 20 注1:当380 V电力电 缆的容量小于2 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 m时,最小 间距可为10 mm。注2: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注3:如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 000 m 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大于或等于0.05H(H 为交叉处防雷引下线 距地面的高度)。5.5.1.9 机器设备区间宜采取屏蔽措施,屏蔽结构分为网型和板型两种。网型屏蔽是采用金属网或板 拉网构成的焊接固定式或装配式金属屏蔽,如利用建筑物内钢筋组成的法拉弟笼或专门设置的网型屏蔽 室。板型屏蔽是采用金属板或金属薄片构成金属屏蔽。5.5.1.10 屏蔽材料宜选用钢材或铜材。选用板材时,其厚度可为 0.3 mm 0.5 mm 间。选用网材时,应 考虑网材目数和增设网材层数。在门、窗的屏蔽中,宜采用钢网屏蔽玻璃。5.5.2 检测 5.5.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施工图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5.2.2 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毫欧表或小型(或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查机器设备区间的屏蔽网 格、金属管(槽)、大尺寸金属件、金属龙骨、金属门窗、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隔断、金属格栅、电 缆屏蔽层等的电气连接,过 渡电阻值不宜大于0.2。首 次检测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屏蔽 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 5.5.1.10 的 规定。5.5.2.3 检查信号线空线对是否短接并接地。5.5.2.4 检查信号线与其它干扰源的间距是否符合 5.5.1.8 的规定。5.5.2.5 计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设置的屏蔽网的屏蔽效能,计算方法见 GB 50 05 72 01 0 第 6.3.2 条的规定(此项非必选检测项目,使用单位要求时可做此项)。5.5.2.6 用仪器检测电磁屏蔽效能的方法参见 GB/T 21 43 12 01 5 附录 F(此项非 必选检测项目,使用 单位要求时可做此项)。5.6 电涌保护器(SP D)5.6.1 基本要求 5.6.1.1 应使用符合 GB 1 88 02.1 2 01 1 和 GB/T 18 80 2.21 2 01 6 要 求 的 产品。5.6.1.2 SP D 安装的位 置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 时,电涌保护器(SP D)可安装在 被保护设备处。5.6.1.3 电涌保护器(SP D)应能 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 具有通过电涌时的最大嵌位电压和有 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5.6.1.4 SP D 连接导线 应短而直并符合 5.4.1.1 中连接导线 的最小截面要求,SP D 的 引线长度之和宜不 大于0.5 m,SP D 应安装 牢固。连接导线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5.6.2 电源 SP D 布 置要求 DB 45/T 1 69 3 20 18 10 5.6.2.1 用于机器设备区间电 源 线路 的电涌保护器的 冲击 电 流 和标 称 放电电 流参 数 值 应 符合表 6规定。表6 源线路电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 雷电防护等级 LPZ0 与 LPZ1 边 界 LPZ1 与 LPZ2 边界 后续防护区的边界 10/35O s 类试验 8/20 s 类试验 8/20 s 类试验 8/20 s 类试验 1.2/50 s 和 8/20 s 复合波类试验 I im p(kA)n(kA)n(kA)n(kA)U oc(kV)/SC(kA)A 20 80 40 5 10/5 B 15 60 30 5 10/5 C 12.5 50 20 3 6/3 D 12.5 50 10 3 6/3 注1:SPD分级应根据保护距离、SPD连接导线长度、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U w 等因素确 定。注2:机器设备区间自地面以上取电的第一级配电箱应 作 为LPZ0与LPZ1边界处 理。5.6.2.2 当在 线路 上 多处 安装 SP D 时,电压 开关 型 SP D 与 限 压 型 SP D 之间的 线路长度 不 宜小 于1 0 m,若小 于1 0 m应 加 装 退耦元 件。限 压 型 SP D 之间 的 线路长度 不 宜小 于5 m,若小 于5 m应 加 装 退耦元 件。当电涌保护器 具 有能 量 自动配 合功 能时,电涌保护器之间的 线路长度 不 受限 制。5.6.2.3 安装在电 路 上的 SP D,其 前端宜 有 后 备保护装置。后 备保护装置 如使 用 熔断 器,其 值 应与主 电 路 上的 熔断 电 流值 相配 合。宜根 据S P D制 造 商推荐 的过电 流 保护器的最 大 额 定 值选择,或 应 符合 设计 要求。5.6.2.4 S PD 如 有 通 过 声、光 报 警 或 遥 信 功 能的 状 态指 示 器,应检 查 SP D 的 运 行 状 态 和 指 示 器的 功 能。5.6.2.5 连接导体 应 符合 相 线采 用 黄、绿、红色,中 性 线 用 浅蓝色,保 护 线 用 绿/黄双色 线 的要求。其 截面 积 规 格 应 符合 GB 5 0 05 72 01 0 中表 5.1.2 的 规定。5.6.2.6 U c 值 应 符合 表 的规定。表7 电涌保护器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SPD 连接于以下导体之间 相 线与中 性 线 相 线与 P E 线 中 性 线与 P E 线 相 线与中 性 线 1.15 U o 1.15 U o U o*注1:*该 值 对 应于最 严重 的 故障 状况,因 而没 有 考虑 10%的 余 量。注2:U o 是低压系统 的 相 线 对 中 性 线的 标 称电压,在 220/380 V 三相 系统中,U o=220 V。5.6.2.7 电 源 SP D 的 有 效 电压保护 水平 U p/f 应低 于 被 保护设备的 耐 冲击 过电压 额 定 值 U w,U w 值参见表。其 中,U p/f=U P+U,U=L(d i/d t)为 SP D 两 端 引 线 的 感 应电压 降,户 外 线进入 建筑物 处 可按 l kV/m计 算(8/2 0 s、2 0 k A 时)。表8 22 0 V/38 0 V 三相系统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 w)设备位置 电源处的设备 配电线路和最后分 支 线路的设备 用电设备 控制柜 等弱电设备 耐冲击过电压类 别 类 类 类 I 类 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kV)6 4 2.5 1.5 DB 45/T 1 69 3 20 18 11 5.6.2.8 当电梯驱动主机、控制柜等被保护设备的 U w 与 U p/f 的关系满足 5.6.2.7 时,被保护设备前端 宜只加一级 SPD,否则应增 加第二级 SP D 乃至第三、第四级 SPD,其 U p/f 值应符合 GB 5 00 5 7 201 0 中 6.4.7的规定。5.6.3 信号 SP D 的 布置要求 5.6.3.1 连接于信号线路的 SPD 其电压保护 水平 U p 和通过的电流 I p 应低于被保护的电子设备的耐受水 平。5.6.3.2 信号线路 SP D 性能的参数 宜符合表的规定。表9 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参数推荐值 雷电防护区 LPZ0/1 LPZ1/2 LPZ2/3 电涌范围 10/350s 0.5 kA2.5 kA 1.2/50s 8/20s 0.5 kV10 kV 0.25 kA5 kA 0.5 kV1 kV 0.25 kA0.5 kA 10/700s 5/300s 4 kV 100 A 0.5 kV4 kV 25 A100 A SPD的要求 SPD(j)D 1、B 2 SPD(k)C 2、B 2 SPD(l)C 1 注1:电涌范围为最小的耐受要求,可能设备本身具备LPZ2/3栏标注的耐受能力。注2:B 2、C 1、C 2、D 1、D 2 等是信号线 路电涌保护器冲击试验类型(见GB 50343 2012附录E)。注3:(j)、(k)、(l)表示不同防雷区边界的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见G B 503432012 图 5.4.4)。注4:当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光缆时,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当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时,第一级可安装 B2 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余情况安装 D1 类。5.6.3.3 信号线路的 S PD,尚应满足 系统传输特性。5.6.3.4 5.6.1 的 基本要 求 原则上适用于信号线路的 S PD。5.6.3.5 U c 值应高于系 统 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 1.2 倍,表 10 提 供 了部分参考值。表10 常用电子系统工作电压与 SP D 额定 工作电压的对应关系参考值 序号 通信线类型 额定工作电压/V SPD 额定工作电压/V 1 xDSL 6 18 2 模拟电话线 110 180 3 100 M 以太网 5 6.5 4 同轴以太网 5 6.5 5 Rs 232 12 18 DB 45/T 1 69 3 20 18 12 表 10 常用 电子系统工作电压与 SP D 额定工作电 压的对应关系参考值(续)序 号 通 信线类型 额定 工作 电压/V SPD 额定 工作 电压/V 6 R s 422/485 5 6 7 视频 线 6 6.5 8 现场控制 24 29 5.6.3.6 信号电涌保护器(S PD)应 设置在 金属线缆进 出建筑物、机 房 等防雷区 界面处,但 由于 工 艺 要求 或 尽量 设置在防雷安全区等其 他 原 因,控 制 柜 等 弱 电设备的安装位置不 会 正 好 设在防雷区 界面处,在 这 种 情况 下,当 线路 能 承 受 所 发生 的电涌电压时,也 可 将 信号电涌保护器(S PD)安装 在 弱 电设备 端 口 处。5.6.4 检测 5.6.4.1 SP D 运 行期间,会因 长 时间 工 作或 因 处 在 恶劣 环境中而 老 化,也 可能 因 受 雷 击 电涌 而 引起性 能下 降、失 效 等 故障,因此 需 定期 进 行检 查。如 测试 结果表明 SP D 劣 化,或 状 态指 示 指 出S P D 失 效,应及时 更换。5.6.4.2 检 查 并 记录 各 级 SP D 的 安装位置,安装数 量、型 号、主要性能 参 数(如 U c、I n、max、imp、U p 等)和安装 工 艺(连接导 体 的 材质 和 导线截面,连接导线 的 色 标,连接 牢固 程 度)。5.6.4.3 对S P D 进 行外 观 检 查,SPD 的 表面 应 平 整、光洁、无 划伤、无裂痕 和 烧灼痕 或 变形。SPD 的标 示 应 完 整和 清晰。5.6.4.4 测 量多级 SP D 之间的距离 和 SP D 两 端 引 线 的 长度,应 符合 本标准 5.6.2.2 和 5.6.1.4 的要求。5.6.4.5 检 查 SP D 是 否 具 有 状 态指 示 器。如 有,则 需 确 认状 态指 示 应与 生产 厂说 明 相 一 致。5.6.4.6 检 查 安装在电 路 上的 SP D 限 压 元 件 前端 是 否 有 脱 离器。如 SP D 无 内置 脱 离器,则检 查 是 否 有过 电 流 保护器,检 查 安装的过电 流 保护器是 否符合 5.6.2.3 的要求。5.6.4.7 检 查 安装在配电系统 中 的S P D的 U c 值 应 符合表 6 的规定要求。5.6.4.8 检 查 安装的信号 SP D 的 U c 值 应 符合表 10 的规定要 求。5.6.4.9 检测 SP D 安 装 工 艺 和 接 地 线 与等电位 连接带 之间的过 渡 电 阻。5.6.5 电源 SP D 的 测试 应按GB/T 21 4 31 20 15 第5.8.5 条 的要 求 执 行(此 项非 必 选 检测项目,当SP D 可能 老 化 或可能 因 物理损 坏 等 影响 其性能时作 此 项测试)。5.7 检测作业要求 5.7.1 应在非 雨 天 和 土 壤未冻 结 时检测 接 地电 阻值。5.7.2 检测作 业 应 符合 国家 有 关 安全 生产 的法 律 法规要求。5.7.3 应 使 用在检定 合格 有 效使 用期内并 至 少所检测项目 功 能能 正 常 使 用的检测 仪 器。5.7.4 检测时,接 地电 阻 测试 仪 的 接 地引 线 和其 他 导线 应 避 开高、低压 供 电 线路。5.7.5 每 一 项检测 需 要有 二 人 以 上 共同进 行,每 一个 检测 点 的检测数据 需 经 复 核无误 后,填 入原始记录 表。5.7.6 应 严 格 遵守 使 用单位的规 章 制 度、安全 操 作规程和电梯安全 管 理要求。DB 45/T 1 69 3 20 18 13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