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南DB37/T 4185—2020.pdf

  • 资源ID:168296       资源大小:511.8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南DB37/T 4185—2020.pdf

ICS 91.120.25 CCS P 15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185 2020 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 展品(展 项)及布 展指南 The guide for disaster education(earthquake)museums exhibition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2020-11-10 发布 2020-12-10 实施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7/T 4185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山 东省 地震 局提 出、归 口并 组织 实施。本文件 起草 单位:山 东省 地震局。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崔昭 文、宋 金龙、姚 思思、权 腾龙、魏玮、张 冬静、李 志恒、宋昊 冉、陈 庆、蒋其峰。本文件 为首 次发 布。DB37/T 4185 2020 1 防 震减灾(地震)科普场 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 南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防 震减 灾(地震)科普 场馆 的术 语和 定义、分类、布 展原 则、展品(展项)、布 展 要求等。本文件 适用 于各 类防 震减 灾(地 震)科普 场馆 展品(展项)及 布展。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本文件 没有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防震减 灾(地震)科 普场 馆 disaster education(earthquake)museum 用于宣 传、普及 防震 减灾(地震)知 识而 建设 或者 布设的 社会 教育 与公 共服 务设施。注: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一 般建设在室内,根据实际情况(如地震遗址、遗迹、地震监 测设施等),也可由部分室外场所与室内场所共同构成。3.2 展品 exhibit 用于展 示防 震减 灾(地震)专业 领域 的知 识、技 术、原理、理念 等,以及 模 拟再现 自然 现象、过 程的装备 或设 施。3.3 展项 portfolio of exhibits 用于系 统展 示防 震减 灾(地震)专业 领域 的知 识、技术、原理、理 念等,以 及模拟 再现 自然 现 象、过程的 装备 或设 施,由一 组或几 组展 品构 成。3.4 布展 exhibition installation 在防震 减灾(地 震)科 普场 馆内,按照 一定 的规 则对 展品(展项)进行 布设 及氛 围营造 和环 境 装 饰。4 展品(展项)配 置原 则 4.1 科学性 DB37/T 4185 2020 2 4.1.1 展品(展项)所 展示 的内 容应符 合科 学原 理,将科 学界一 致认 可的 学术 观点 作为设 计的 依据。4.1.2 应实事 求是 地表 述及 展示 地震的 预测、地 震发 生的 前兆现 象等 内容。4.2 知识性 展品(展项)应 以介 绍和 普及科 学知 识为 目的,按 照科学 含义,准 确展 示防 震减灾 科普 知识,并 从观众操 作、体验、感 受的 角度,结合 时代 特点、区 域特色、受 众 需 求进 行知 识内容 设计。4.3 趣味性 以公众 易于 接受 的形 式、乐于参 与的 方式 以及 互动 体验的 手段,使 其掌 握相 关防震 减灾 科学 知 识 和应急避 险、自救 互救 的技 能。4.4 安全性 展品(展项)及 布展 不得 对人员、设 备及 建筑 物造 成伤害。场 馆应 符合 国家 相关建 设标 准 的 要 求。5 防震减 灾(地震)科 普场 馆分类 5.1 类场 馆 独立的 建筑(场 所),符 合无障 碍要 求,建筑 面积 在1 200 m2以上 或实 用布 展 面积大 于800 m2,具 有地域特 色和 区域 影响 力的 防震减 灾(地震)科 普教 育场所。5.2 类场 馆 独立的 建筑(场所),或 建在其 他科 技馆、博物 馆、展览 馆等 适合的 场所 内,建筑 面积 在500 m2以上或实 用布 展面 积大 于300 m2,具 有本 地区 影响 力的 防震减 灾(地震)科 普教 育场所。5.3 类场 馆 独立固 定的 空间(场所),实用布 展面 积大于60 m2,在历史 性或 科技方 面具 有 一定特 色,或建在 地震遗址 遗迹、地 质公 园内 的防震 减灾(地 震)科普 教育场 所。6 布展基 本要 求 6.1 类场 馆 6.1.1 展品(展项)的数 量可 根 据展厅 建筑 面积 按 15 m2/件30 m2/件估 算,在 保证 安全及 布展 效果 的前提下,数 量可 适当 增减。6.1.2 布展方 式以 多媒 体投 影、触摸屏、互 动体 验、实物、模型 制作 为主,展 板展 墙等平 面展 示为 辅,应综合 运用 适 合 展示 特点 及需求 的新 技术。6.1.3 场馆宜 设置 地震 体验 平台、地 震破 坏场 景搭 建、地 震 逃生体 验、地 震知 识问 答 交流等 互动 设施。6.1.4 场馆配 备中 控系 统,实现 集中统 一控 制及 运行 监测。6.1.5 适当配 置语 音讲 解系 统、装置。6.1.6 场馆配 备必 要的 指示 导引 标识、安检 装置、服 务台、休息 区等 设施。6.1.7 在场馆 设置 一处 互动、交 流、研 讨区 域。6.2 类场 馆 DB37/T 4185 2020 3 6.2.1 展品(展项)的数 量可 根 据展厅 建筑 面积 按 15 m2/件30 m2/件估 算,在 保证 安全及 布展 效果 的前提下,数 量可 适当 增减。6.2.2 布展方 式以 互动 体验、实 物、模 型制 作、展板 展墙 等平面 展示 为主,多 媒体 投影、触摸 屏为 辅,宜运用 适合 展示 特点 及需 求的新 技术。6.2.3 场馆可 考虑 配备 中控 系统,实现 一键 开关 机等 功能。6.2.4 适当配 置语 音讲 解系 统、装置。6.2.5 场馆配 备必 要的 指示 导引 标识、休息 区等 设施。6.3 类场 馆 6.3.1 展品(展项)的 数量 可根 据展厅 建筑 面积 按 15 m2/件30 m2/件 估 算,在保 证安全 及布 展效 果的前提 下,数量 可适 当增 减。6.3.2 展品(展项)必 须结 合场 馆的环 境特 点,以展 示特 色为主,兼 顾其 他。6.3.3 布展方 式以 展板 展墙、实 物、模 型制 作为 主,以触 摸屏、互动 体验 为辅 助方 式,可 运用 适合 展示特点 及需 求的 新技 术。6.3.4 适当配 置语 音讲 解系 统、装置。6.3.5 场馆配 备必 要的 指示 导引 标 识。7 展示内 容 不同类 别场 馆的 展示 内容 见表1。表1 展示内 容 展项类别 知识点 类场馆 类场馆 类场馆 宇宙与地球 1.宇宙、银河系及太阳系相关 知识 2.地球的外观及地貌特点 3.地球的圈层构造知识 4.大地构造及板块学说 地震带与断裂带 1.全球地震带分布 2.中国地震带分布 3.本地主要断裂带 地震及地震类型 1.地震的成因及地震类型 2.地震波类型及特点 3.浅源地 震、中源地震、深源 地震 4.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大震和巨大地震 DB37/T 4185 2020 4 表1 展示 内容(续)展项类别 知识点 类场馆 类场馆 类场馆 地震灾害类型 1.地震灾害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2.地震成灾机理机制 3.地震的原生灾害 4.地震的次生灾害 5.地震的诱发灾害 火山和海啸 1.全球火山分布及中国火山分 布 2.火山活动及其原理机制 3.火山的灾害及火山资源利用 4.海啸原理及其知识介绍 历史地震与防灾文化 1.中国历史地震震例 2.将地下搞清楚,将地上建牢 固 3.抗震规范及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 4.地震小区划及地震安全性评 价 地震震级及烈度 1.地震震级与能量关系 2.地震破坏程度与地震烈度 3.地震烈度与震级关系 4.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主要因 素 地震的监测 1.地震监测与地震三要素 2.远震、近震和地方震 3.地 震的前兆监测手段 地震的预测、预报及预警 1.地震预报信息的发布 2.地震预报现状及进展 3.地震预测与预报 4.地震预警系统及原理 建(构)筑物防震抗震 1.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2.建设工程的减隔震技术 3.民用建筑的抗震措施 4.农村安全民居及农村民居的 抗震加固 地震避险和疏散 1.因地、因时制宜,科学进行 应急避震 2.室内应急避险的知识 3.室外应 急避险的知识 4.野外环境下应急避险的知识 5.怎样避免撤离时出现踩踏事 故 DB37/T 4185 2020 5 表1 展示 内容(续)展项类别 知识点 类场馆 类场馆 类场馆 地震的自救和互救 1.地震应急包应当准备的物品 2.被埋压后的生存和自救 3.对被埋压者的救助与黄金72 小时 4.地震伤员的救治 5.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防范与 救援逃生 6.地震应急援救技术及方法 识别地震谣言 1.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2.动物行为异常一定预示要地 震吗 3.地震预报为何被称为世界性 科学难题 注:表示应涵盖知识点,表示可补充展示知识点 DB37/T 4185 2020 6 参 考 文 献 1 建标101 2007 科 学技术 馆建 设标 准 2 JGJ 66 2015 博 物 馆建筑 设计 规范 3 JGJ 218 2010 展 览建筑 设计 规范 4 DB14/T 1967 2019 防震 减灾 科普 教育 基地 建设规 范 _

注意事项

本文(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南DB37/T 4185—2020.pdf)为本站会员(1362959198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