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759-2018.pdf

  • 资源ID:168276       资源大小:3.12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759-2018.pdf

ICS 65.0 20.20 B 31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592018 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banana seedlings in vitro 2018-05-10 发布 2018-06-1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75 9 20 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素梅、李朝生、韦绍龙、韦弟、韦莉萍、覃柳燕、田丹丹、周维、龙盛风、张进忠、杨柳、李小泉、颜梅新、何章飞、黄曲燕。DB 45/T 1 75 9 20 18 1 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二级组培苗的生产要求、病原检测、出圃、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NY/T 3 57 香蕉 组培 苗 NY/T 2 12 0 香蕉无病毒种苗生产技术规范 SN/T 2 66 5 香蕉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NY/T 3 57 界 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二级组培苗 se co nd ar y b an an a se edl in gs i n vit ro 移植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的香蕉组培苗,经培育达到出圃标准可供大田定植的香蕉植株,也称营养杯苗。4 二级组培 苗 的生产要 求 4.1 种苗来源 用于移栽的组培苗应由有香蕉组培苗生产资质的企业或科研单位提供,且经检测不带香蕉花叶心腐 病病毒、香蕉束顶病病毒、香蕉枯萎病病原的组培瓶苗。组培瓶苗要求按 NY/T 3 5 7 和 N Y/T 21 20 的规 定执行。4.2 苗圃的建设 4.2.1 场地选择 选择向阳、背风、水源丰富、排水良好、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香蕉园及蕉株残体的场所,周 围 无茄科、葫芦科、豆科植物,无蕉园流水经过、无香蕉栽种史的地块作苗圃地,圃地与周边蕉园距离应 大于2 k m,且 2 k m范围内不 应存放蕉株残体。DB 45/T 1 75 9 20 18 2 4.2.2 育苗棚 4.2.2.1 材料及规格 育苗棚材料可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育苗棚可为单栋或连栋,单栋育苗棚长 10.0 m3 0.0 m、宽 5.0 m8.0 m,棚 顶至地 面高度 2.5 m 3.0 m,育苗棚 两端留门(高 1.5 m 2.0 m、宽 0.6 m 0.9 m),门口 设立 长宽 约 50 c m 缓冲间,缓冲间 地 面设鞋底消 毒 池。4.2.2.2 覆盖材料 育苗棚距地 面 80 c m 处配 备 36 4 0 目 的 防虫网,距地 面 80 c m 处 的棚周及 棚顶 覆盖厚度 0.08 mm 0.10 mm 的 薄膜。在 距棚顶 高约 30 c m 60 c m 处 及大 棚 外表面各设 75 80 活动式遮 阳 网 1 层,具备 条 件的可采用 电动遮 阳 网系统。夏季光 照 强时,采 用 2 层遮 阳 网同时遮阴;冬季光 照 弱时,仅 盖 1 层遮 阳 网 或不 盖。4.2.2.3 淋灌水系统 大棚内应 安 装自 动喷 水 喷雾设备,或 在 育苗棚中 部从入口处每隔 10 m装 1 个 水龙 头。4.2.3 其他 每 15 30 万 组培苗,需配备消 毒 池、清洗池、残 体 收集池、焚烧炉各 1 个,在 苗圃 入口处设置车辆、人 员鞋底消 毒 池 1 个,每个 育苗棚周边应 设 宽 4 0.0 c m、深 20.0 c m的排水 沟。4.3 苗床 4.3.1 苗床设置要求 4.3.1.1 应 设沙床 和营养杯苗 床两 种苗 床,苗 床之间 应 保留 4 0 c m 50 c m的 操 作通 道。4.3.1.2 育苗 前,将4.5 的 高效 氯氰菊酯乳油稀释 80 0 10 00 倍,按 2 00 0 m L/m 2 2 50 0 m L/m 2 用 量 喷洒 大棚内 外 及苗 床底部,或按 每平 方 米 30 g 4 0 g 的 剂 量撒石灰粉。4.3.2 沙床 在 育苗棚的地 面铺一层 0.03 m m0.0 5 mm 的地 膜后,按长 5.0 m 10.0 m、宽 0.8 m 1.2 m的 规 格在 其 上 作 畦,育苗基质 铺 于 畦面,沙床畦高 6.0 c m8.0 c m。4.3.3 营养杯苗苗床 按长5.0 m 10.0 m、宽0.8 m 1.2 m的规 格在铺 有地 膜 的育苗棚地 面设 营养杯苗苗 床,或 在 距地 面 20.0 c m 25.0 c m 处搭建 营 养杯苗苗 床。4.4 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 宜 选择通 气、透 水 性强、保 水、保肥、利 于 根系 生长,且经检测不带香蕉枯萎病病原菌 Fo c 4 的 椰糠 或经 高温完全发酵后 的 蔗渣、木 薯渣 的 混合复配 基质。4.5 组培瓶苗的移栽 4.5.1 组培瓶苗清洗 将 组培瓶苗 从 培养容器中 取 出,放 入在 装有 清 水的 盆 内,洗净根部 培养基,清洗 过 程 应 避免损伤 植 株,按NY/T 35 7的规定,对组培苗进行 分 级,归类整齐摆 放于 底部 有 沥 水小 孔塑 料 框(或 篮)中。DB 45/T 1 75 9 20 18 3 4.5.2 移栽方式 4.5.2.1 概述 二级组培瓶苗移栽至沙床,一级组培瓶苗可直接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杯内种植,或移栽至沙床。4.5.2.2 沙床移栽法 在 苗 床上横向 挖 1 道深 2.0 cm3.0 cm小 沟,按 每 株 0.3 cm0.5 cm的密度,将洗净 的蕉苗按不 同 级 别整齐地排放于沟内,放满苗后,将沙(或椰糠)回填,轻轻按实,浇足定根水,沙床苗长出新根并长 出24片新叶 后,按大小分级,种植于营养袋中。4.5.2.3 营养杯(袋)直接移栽法 4.5.2.3.1 营养杯装满基质,将其放置于营养杯苗苗床上,在基质中央插 1 个深 1.0 cm 3.0 c m的 洞,每杯(袋)放入 1株 洗净 的组培苗,将育苗基质回填,轻轻按实,浇足定根水。4.5.2.3.2 营养杯(袋)大小应根据种植要求准备,规格为(1 0.0 cm 12.0 c m)(1 0.0 c m1 4.0 c m);培育 12 1 5 片叶大苗的营养杯(袋)规 格为(1 4.0 c m1 6.0 c m)(1 6.0 c m1 8.0 c m)。营养杯(袋)底部应保留 1 3 个直径 2 mm 4 mm 的沥水小孔。4.5.3 移栽要求 4.5.3.1 种植前 1 d,基质应淋透水。距蕉苗假茎基部 1.0 cm 2.0 c m 盖上基质,移栽浇水后不露根、不倒苗。4.5.3.2 清洗后的小苗应在 24 h 内完成移栽。淋定根水后,用竹片围成高 8.0 c m1 5.0 c m的 拱棚,拱棚表面盖 1 层 0.00 5 mm 的 白色薄膜,薄膜表面每间隔 30.0 cm 40.0 c m 处开 1 个直 径 3 m m8 mm 的小孔,薄膜四周应用少量土压实。4.5.4 揭膜 组培苗移栽 3 d5 d后,将 盖膜掀开再盖上;移栽 7 d1 0 d,长 出新叶或蕉苗叶片颜色开始转绿后,将盖膜完全揭开。4.6 营养杯苗培育 4.6.1 沙床苗转营养杯苗 移栽的沙床苗长出 34片 新叶后(移栽 25 d35 d),可将 株高7 c m的 沙培苗拔出,种植于营 养杯(袋)内,种植方法按照 4.5.2.3 执 行,并将 营养杯整齐放置于营养杯苗苗床上。4.6.2 营养杯苗的调苗 直接用营养杯(袋)移栽的组培苗长出 3 4片 新叶后(移栽 25 d3 5 d),及时剔 除死苗,根据 杯内蕉苗的大小进行分级归类管理,至出圃前无需再次换杯种植。4.7 蕉苗管理 4.7.1 蕉苗管理 揭开盖膜后,若育苗基质过干,则 需淋少量水,使水分含量为6 0 70。揭膜后加强水分管理,春冬季育苗,1 d2 d天 应喷水1次;夏秋等高温干燥季节,根据基质湿度,每天宜 喷水1 3次,保持 基质湿润。DB 45/T 1 75 9 20 18 4 4.7.2 光温控制 4.7.2.1 在 有 温控设施 的育苗大棚,可通过 温控设施控制 棚内 温度 25 30;在 无 温控设施 的育 苗大棚,夏天 可通过 遮 阳 网、淋 水 等措施 进行 降温,冬天 可通过 增加光 照、加强覆盖、减 少对流 等措施 增加 棚内 温度。4.7.2.2 夏季 采用 75 80 遮 阳 网覆盖,光 照 太强 的中 午时使 用2 层遮 阳 网;冬季光 照不 足时,应将遮 阳 网收卷 不 盖,用 薄膜 或 彩条布等保温。4.7.3 施肥 待 蕉苗长出 2 片 新叶 后(1 5 d 2 0 d),用 0.1 复 合肥(N:P 2 O 5:K 2 O=15:15:15)或 磷酸 二 氢钾喷施;30 d后 改用 0.2 0.4 的 复合肥(N:P 2 O 5:K 2 O=15:15:15)淋施 或 磷酸 二 氢钾溶 液 加 20 0 倍 的 乌金 绿(主 要原料:黄腐 酸)等 叶 面肥 喷洒 叶 面,每隔 5 d 7 d 喷 淋一次,根据 蕉苗大小按 每 株2 0 m L 4 0 m L 的 量施 用。4.7.4 病虫害防治 病 虫 害 防 治方法 参见附录 B。4.7.5 鼠害防治 可 在 大棚 四 周包围 高 1.0 m的 厚薄膜,并 投 放 鼠药、防 鼠 器进行 防 鼠。4.8 剔除变异株 正常 二级组培苗应叶 片完整、展 开平整、青 绿,茎干 黄 绿。二级组培苗与原 品 种 相比,出 现 以下 情 况 中 任 何 一 种,均 可 判 定为 变异 株,应及 时剔除:假茎、叶 片、叶 脉明显变红;假茎 变青,叶 片 明显变尖形,叶 柄异常细 长;假茎 异常矮粗,叶距 短而 密集,叶 片 短圆;叶 片 非正常 卷 曲或 扭 曲;叶 片 出 现 黄、黄 白条 纹 或 缺 绿 斑 块。4.9 育苗时间 4.9.1 春季(2 月 底 至3 月 中 旬)大田种植的苗,应 在上一 年 的1 0 月 至1 1 月 将 组培苗种到营养杯中;计划 种植大苗的,育苗 时间 可提 前 至 上一 年 的8 月 至9 月。4.9.2 夏季(6 月 至7 月)大 田种植的,应 在 2 月 至 4 月 将 组培苗 种到营养杯中。4.9.3 秋天(10 月 至1 1 月)大 田种植的苗,应 在 7 月 至8 月 将 组 培苗种到营养杯中。5 病原检测 5.1 香蕉花叶心腐病病毒 按 NY/T 3 5 7 的规定执行。5.2 香蕉束顶病病病毒 按NY/T 3 57 的规定执行。DB 45/T 1 75 9 20 18 5 5.3 香蕉枯萎病 5.3.1 植株外观症状判断 5.3.1.1 除生理性或机械性原因外,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出现以下外观症状之一,定为疑似 病株:植株矮小、生长停滞;新叶不抽(或难抽);叶片黄化或变褐干枯;叶片黄化或黄化后在叶片、叶柄交界处折曲倒垂;假茎基部开裂。5.3.1.2 解剖疑似病株球茎横切面,如见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色或红棕色或红褐色的斑点,初定为枯萎病株,必要时可作进一步的检测鉴定;若 未见上述病变,应进行病组织分离培养,做进一步 的鉴定。5.3.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按 SN/T 2 66 5 的规定执行。5.3.3 病原菌形态鉴定 按SN/T 2 66 5 的规定执行。5.3.4 分子检测 采用CT AB法 抽提香蕉二级组培苗组织的DN A,分 子检测方法参见附录A。5.3.5 香蕉枯萎病株的判定 将经外观症 状、组织分 离培养鉴定、分子检测 等环节确定 感染枯萎病4 号生理小种 的疑似病株 定为 枯萎病株。6 出圃 6.1 植株检测 6.1.1 组培瓶苗移栽 2 3 个月 后,生长达到出圃标准的二级香蕉组培苗,应进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香蕉花叶心腐病病毒、香蕉束顶病病毒检测,并填写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检测记录表(参见附 录C)。抽样 方法、抽样数量按 NY/T 21 20 的规定 执行,检测方法及 相关要求按 5.1 执行。6.1.2 出圃合格标准:花叶心腐病病株率 1、束顶 病病株率1、枯萎病株应为 0,才能 认 定为 合格,方可出圃。6.2 检出病株的处置 6.2.1 苗圃中,一旦发现并经检测确定为香蕉枯萎病株,应立即销毁苗圃中所有种苗,不应继续在苗 圃育苗,并采取隔离措施,不应在该苗圃 1 k m 范围内设苗圃。6.2.2 经检测确定为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束顶病的病株,应立即销毁病株。DB 45/T 1 75 9 20 18 6 6.3 种苗的分级 蕉苗出圃 时 棚 外温度 应 12。出 圃种苗应 健 壮、叶 片 青 绿 且经检 验 无病 虫 害、无 变异症状,达 到2级 以 上 标准。按 表 2要 求 分 级 后 出圃,并填 写 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出圃 记录 表(参见附录 D)。表 2 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分级要求 项目 等级 大苗 1级 2级 新长叶片数/片 1015 69 5 假茎粗/cm 1.302.0 0.801.20 0.80 假茎高度/cm 19.030.0 13.019.0 10.013.0 7 包装 达到出圃要求的二级组培苗 分 级 后 按级 别 用木 箱(筐)、塑 料 箱(筐)等 硬 质包装容器或 塑 料 袋 包 装,包装过 程 应 避免 植株 受 伤。需 长 途 运输的种苗,应 在 包装 前喷 少 量 水 分。8 运输 应按照不 同 品 种、级 别 二级组培苗 分别 装 车,运输 车辆 应有 车 蓬,运输过 程 中 保持车 厢 内通风 透气,避免 日 晒、雨 淋,若 长 途 运输,应 在 运输 途 中为种苗 喷 少 量 水 分,避免 植株 缺 水萎 蔫。9 贮存 二级组培苗运到 目 的地 后,及 时将 苗 卸 于 荫 棚内或 阴 凉 处,尽早 安 排田 间 定植;暂 时 无法定植 时,可 将 苗 置 于 荫 棚内或 阴 凉 处 贮存,时间 不应 超 过7 d,贮存 期 间保持 通风 透气、喷 水 保持 营养杯内基质 的 湿润。DB 45/T 1 75 9 20 18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分子检测方法 A.1 引物 采用引物 ST 1:5-G AA GAATAA A TAC TG CCGT CC-3;S T 2:5-TAA CCA G CA CTT C TT C TC TC GG-3 和引 物W29 87 F:5 GCC G ATG T CTTCGT CA GG T A3,W29 87 R:5C TG A G AC TC GT GC TG CA TG A 3对香 蕉二级组培苗进 行香蕉枯萎病菌 4 号生 理小种 PCR 检测。A.2 P CR 反应 PCR 采用 2 Taq P CR Ma ste rM ix(含染料)试剂盒进行,反应体系参照试剂说明书调整:2 Ma st er Mi x 10 L,上、下 游引物(10 mo l/L)各 1 L,D N A模 板 1 L,dd H2 O7 L,总体积 20 L。反应程序为:94 预变 性 3 m in;94 3 0 s,5 3(W29 87 F/R 为 56)3 0 s,7 2 1 min,进行 35 个循环;72 延伸 10 min。A.3 测序分析及结果判断 用1.2琼脂糖电泳检测P CR产物,送测序。根据PCR产物大小判断及测序 结果判断检测 结 果(由 引 物 S T1/S T2 和 W29 87 F/R获得 的阳性 香蕉枯萎病菌4 号 生 理 小种 P CR 产物条 带大小 分别约 为2 5 2 bp 和5 9 3 bp)。DB 45/T 1 75 9 20 18 8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香蕉二级组培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 B.1给出了 香蕉二级组培苗主要病 虫 害 防 治方法。表B.1 香蕉二级组培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药剂 用量与方法 叶斑病 25丙环唑乳油 兑水稀释至 1 5002 000 倍喷施叶片 54百菌清悬浮液 600800 倍喷施叶片 24腈苯唑悬浮剂 兑水稀释至 1 0001 500 倍喷施叶片 蕉瘟病 4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喷洒叶面或淋施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喷洒叶片 细菌性病害 33.5喹啉铜悬浮剂 兑水稀释至 1 0001 500 倍喷洒叶面 2春雷霉素水剂 兑水稀释至 600800 倍喷施或淋施 蚜虫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兑水稀释至 5001 000 倍喷淋 5啶虫咪乳油 兑水稀释至 2 5003 000 倍喷淋 根结线虫 30噻唑膦水乳剂 兑水稀释至 1 5002 000 倍淋根 5阿维菌素乳油 兑水稀释至 1 0001 500 倍淋施 斜纹叶蛾 45毒死蜱乳油 兑水稀释至 8001 000 倍喷淋 叶面 20甲氰菊酯乳油 兑水稀释至 8001 000 倍喷施 叶片 地老虎 2.5溴氰菊酯乳油 兑水稀释至 2 0002 500 倍喷地面 12 次 80敌百虫可溶粉剂 8001 000 倍液淋施于土面,种植前期淋 12 次 DB 45/T 1 75 9 20 18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检测记录表 表C.1给出香 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检测记录内容。表C.1 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检测记录表 品 种 送检单位 检测株数 送 检 人 编 号 样品来源 联系电话 送检日期 检测内容 检测方法:检测鉴定结果:备注:检测鉴定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检测单位盖章:年 月 日 DB 45/T 1 75 9 20 18 10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出圃记录表 表 D.1给出了 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出圃 记录 内容。表 D.1 香蕉二级组培苗(营养杯苗)出圃记录表 品 种:生 产 编号:育苗单位:购 苗单位:出圃株 数:抽样 株 数:抽样编号 新长叶片数(片)假茎粗(cm)叶片宽(cm)级 别 大苗 1级 2级 不合格 审核人(签字):校核人(签字):检验人(签字):出圃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1759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注意事项

本文(香蕉二级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759-2018.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