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襄阳市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3-2019.pdf

  • 资源ID:168189       资源大小:720.9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襄阳市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3-2019.pdf

ICS 65.020.20 B 05 DB4206 襄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132019 襄阳市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tato with double film in Xiangyang 2019-10-21发布 2019-11-20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6/T 13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生产技术.1 6 田间管理.3 7 病虫害防治.4 8 收获.5 9 其它.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双膜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6 DB4206/T 13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治国、王四清、杨伟、宿秀丽、张勇、郭光理、温海霞、张杰、谭顺林。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0-3085001,邮箱:。DB4206/T 132019 1 襄阳市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双膜栽培的术语定义、产地要求、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山区海拔800 m以下低山地区及平原地区的马铃薯双膜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24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是应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经逐代繁育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不同级别种薯。3.2 双膜栽培 指在塑料拱棚内采取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提早上市的种植方式。4 产地环境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含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pH值5.56.5)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避低洼地块,前茬为非茄科作物。5 生产技术 DB4206/T 132019 2 5.1 品种选择 选用中薯5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兴佳2号、华薯1号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种薯应为脱毒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5.2 种薯处理 5.2.1 精选种薯 播种前(23)d种薯出库,剔除病薯、烂薯及畸形薯。5.2.2 表面消毒 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加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兑水1 kg均匀地喷施在100 kg种薯上,晾干药液后切块。5.2.3 切块 切块时要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应为菱形状或立方状,不要成条或片状,每个切块带有(12)个或1个以上健全芽眼,单块重30 g左右,提倡小整薯播种。切块时每人准备(23)把切刀,提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75%乙醇浸泡20 min消毒,切到病薯后立即换刀消毒,并及时淘汰病薯。5.2.4 切块处理 种薯切块后,用滑石粉2.5 kg干拌100 kg种薯,待切口愈合后待播。5.3 整地施肥 5.3.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耕晒垡杀虫灭菌,深耕(2030)cm;种前细耙两遍,整平地面,按设计的垄宽人工起垄或机械起垄,垄高(2530)cm,厢沟、围沟、中沟三沟配套。5.3.2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NY/T 496规定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每667 m2撒施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25003000)kg或畦内条施生物有机肥100 kg,加每667 m2畦内条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0:20)75 kg用做底肥。5.4 播种 5.4.1 播期 12月下旬1月中旬。5.4.2 播种量 每667 m2用种量(150175)kg。5.4.3 播种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均可,覆土厚度10 cm左右。5.4.4 播种密度 DB4206/T 132019 3 单垄双行栽培,每667 m2定植(50006000)株。5.4.5 芽前除草 覆土后,选用灭杀禾本科杂草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可每667 m2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150)mL,兑水30 kg,将70%80%药液均匀喷施在垄表面和侧面,待覆膜后将剩余药液喷施在垄沟内。5.4.6 覆膜 人工或机械覆膜均可,垄面喷施除草剂后,用宽度(90100)cm、厚度0.01 mm的地膜覆盖垄面,拉紧膜面,压实压严膜边,并在垄面上每隔(23)m压盖一点土。膜质量应符合GB 13735的规定。5.5 搭棚 小拱棚:播种覆膜完成后,用4 m长竹竿与厚度0.8 mm无滴农膜设置拱棚,每个拱棚覆盖4垄马铃薯,棚长30 m,便于通风。大棚:播种前(1530)d,用钢管搭建拱棚,棚宽(810)m、棚高2 m、棚长60 m左右,棚侧农膜与邻近垄底距离为(2530)cm。棚膜质量应符合GB 4455的规定。5.6 闷棚 大棚扣棚后,拱棚四周要用土压紧压实,大棚每隔(34)m用压膜线固定,晴天封闭(710)d后播种。6 田间管理 6.1 破膜放苗 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破口要小,并用细土封好苗孔,防膜灼伤薯苗。6.2 光温管理 出苗后,视天气和棚内气温进行通风降温,以保证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1822),夜间保持在(1215)。当上午7点棚内气温达到15时,9点打开棚膜通风,下午4点左右闭风。经常擦拭农膜,增强光照强度。6.3 水分管理 出苗期不宜灌溉,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沟灌),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80%,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水,收获前(1015)d,停止灌水。6.4 揭棚膜 当外界气温稳定在白天20、夜间12以上时,完全撤去棚膜。6.5 追肥 棚膜撤去后,每667 m2用0.3%磷酸二氢钾200 g兑水60 kg喷施叶面(12)次。6.6 培土除草 DB4206/T 132019 4 棚膜撤去后,结合培土除草1次,培成高而宽的大垄。6.7 化学调控 现蕾前,对有徒长趋势的田块进行化控。可每667 m2用150 mg/kg多效唑溶液60 kg均匀喷施叶面。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用药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7.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7.3 病害防治 7.3.1 晚疫病 田间出苗后,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有(23)天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等高湿条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时抢晴喷施预防,隔7 d左右喷 1次,连续(23)次;发现田间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应全株拔除,带离田块集中销毁,并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隔7 d 左右喷1次,连续(23)次。7.3.2 早疫病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7.3.3 青枯病 发现病株后,拔除病株,带离田块彻底销毁,病穴处撒入生石灰。7.3.4 病毒病 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7.4 虫害防治 7.4.1 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播种时,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 kg,拌细土20 kg穴施覆土。7.4.2 蚜虫 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7.4.3 二十八星瓢虫 DB4206/T 132019 5 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喷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5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现成虫后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双膜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A。8 收获 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采收,一般在4月底5月初开始收获。选择晴好天气,用干净卫生的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分级装入干净卫生的编织袋或麻袋内,用干净、卫生的车辆运回仓库,随收随运,避免收获后的块茎暴晒变绿。收获后清除回收地膜,地膜回收应符合NY/T 1224的规定。9 其它 对马铃薯的生产过程,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全过程,并妥善保存,以备查询。DB4206/T 132019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双膜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双膜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 双膜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晚疫病 块茎形成期(开花期),4 月份 1、田间出苗后,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有(23)天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等高湿条件,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施预防,隔 7 d左右喷 1 次,连续(23)次;2、发现田间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全株拔除,带离田块集中销毁,并用 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隔 7 d 左右喷1 次,连续(23)次。早疫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34)月份 发病初期,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隔(710)d 喷1 次,连续(23)次。青枯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34)月份 1、发现病株后,拔除病株,带离田块集中彻底销毁;2、在病穴处撒入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病毒病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35)月份 1、选用脱毒种薯;2、严格切刀消毒;3、发病初期,用 1.5%植病灵乳油 1000 倍液,或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隔(710)d 喷 1 次,连续(23)次。地下害虫 播种期,1 月份 1、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虫卵;2、播种时,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 kg,拌细土 20 kg 穴施覆土;3、每50667 m2安装1 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蚜虫 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45)月份 1、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2、每667 m2悬挂30 个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二十八星瓢虫 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45)月份 1、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喷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500)倍液喷雾,隔(710)d 喷1 次,连续喷(23)次;2、发现成虫后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500)倍液,或 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隔 10 d 喷1 次,连续(23)次。_

注意事项

本文(襄阳市马铃薯双膜栽培技术规程DB4206/T 13-2019.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