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DB63/T 1794-2020.pdf
ICS 07.060 A 47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7942020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 2020-08-11发布 2020-09-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1794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流程.2 4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划分指标.2 5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计算方法.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比和湿生植物重要值分级.5 参考文献.6 DB63/T 1794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河南县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秉荣、石明明、赵之重、王晓敏、苏淑兰、张帅旗、周华坤、张方敏、颜亮东、陈奇、肖宏斌、李甫、权晨、康晓燕、韩辉邦。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监督实施。DB63/T 17942020 1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的等级划分流程、划分指标、指数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调查和评价等工作。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 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生态系统相关联的生境的破坏和丧失。2.2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划分指标 表征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的水资源、植物群落指标。2.3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 以水资源、植物群落等指标计算的反映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程度的定量数值。2.4 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比 丰水季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整个湿地区域面积的比例。2.5 重要值 用地上生物量构成的,反映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数量指标。2.6 湿生植物 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的陆生植物。2.7 DB63/T 17942020 2 中生植物 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其形态结构及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生长环境的植物。2.8 优势种 群落中种群数量和盖度占优势,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类。2.9 亚优势种 植物群落中次于优势种,但优势度较高的种。2.10 伴生种 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3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流程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流程见图1。图1 退化等级划分流程 4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划分指标 划分内容由水资源、植物群落2部分组成,划分指标见表1。DB63/T 17942020 3 表1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划分指标 划分内容 划分指标 水资源 积水面积占比(WER)植物群落 湿生植物重要值(Hiv)5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划分 根据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SDI)的范围划分退化等级,见表2。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SDI)计算方法见附录A;确定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SDI)的范围涉及的积水面积占比(WER)和湿生植物重要值(Hiv)分级见附录B。表2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等级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SDI 退化等级 SDI0.55 未退化()0.325SDI0.55 轻度退化()0.1SDI0.325 重度退化()SDI0.1 极度退化()DB63/T 17942020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计算方法 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SDI)按式(A.1)计算。ivH W ER SDI 21.(A.1)式中:SDI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指数;WER积水面积占比;Hiv湿生植物重要值。DB63/T 17942020 5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比和湿生植物重要值分级 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比和湿生植物重要值分级见表B.1。表B.1 高寒沼泽湿地积水面积占比和湿生植物重要值分级 特征描述 积水面积占比(WER)级别 湿生植物重要值(Hiv)级别 湿生植物为优势种,积水较多,鼠洞密度为每平方米 0 个2 个。WER50%正常 Hiv0.6 正常 湿生植物为亚优势种,积水较少,有少量干化斑块出现,干化斑块上具有明显的鼠洞,鼠洞密度为每平方米 2 个10 个。25%WER50%减少 0.4Hiv0.6 略有减少 湿生植物为伴生种,积水很少,出现大量干化斑块,有裸地出现,鼠洞密度为每平方米 10 个24 个。0WER25%明显减少 0.2Hiv0.4 明显减少 有零星的湿生植物,无积水,湿地系统被完全破坏,鼠洞密度为每平方米 2 个10个。WER=0 消失 Hiv0.2 显著减少 DB63/T 17942020 6 参 考 文 献 1 HJ 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S.2 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4,2(1):36-41.3 杨晨玲,李军伟,田华丽,桂凌健,巫文香,梁士楚.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10(01):53-56.4 杨永兴,李珂,杨杨.排水疏干胁迫下若尔盖高原沼泽退化评价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07):1826-1836.5 陈颖,张明祥.中国湿地退化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2(02):116-120.6 刘凯,李希来,金立群,孙华方,李清德.黄河源湖泊湿地退化过程土壤和植被的变化特征J.生态科学,2017,36(03):23-30.7 马维伟,李广,石万里,王辉,罗永忠,张亮,聂志刚.甘肃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J.草地学报,2016,24(05):960-966.8 黄蓉,王辉,马维伟,李德钰,石小伟.尕海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05):221-22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