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DB4107/T 439-2020.pdf
ICS 65.020.20 B 05 DB4107 新乡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39 2020 杏鲍菇生 产技术规 程 2020-08-12 发布 2020-08-17 实施 新 乡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107/T 439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 根据 新乡 市无 公害 食品杏 鲍菇 种植、管 理、收获的 生产 实际 而制 定。本标准 由新 乡市 农业 农村 局、新 乡市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提出。本标准 起草 单位:新 乡市 农业科 学院 食用 菌研 究所、封丘 县市 场监 督管 理局。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靳荣 线、李 峰、马玮 超、李习 军、段 长勇、屈 涛、王宝 帅。本标准2020 年8 月12 日制定发布。DB4107/T 439 2020 1 杏鲍 菇生产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 杏 鲍菇 的 术 语和定 义、栽培 环境 及栽 培 基质 选择、栽 培技 术和 病虫害 防治。本标准 适用 于新 乡市 杏鲍 菇塑料 大棚 种植 及控 温出 菇房种 植。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4806.7-2016 食 品安 全国家 标准 食 品接 触用 塑 料材料 及制 品 GB/T 5483 天 然石 膏 GB 5749-2006 生 活饮 用水 卫生标 准 GB/T 12728-2006 食用 菌 术语 NY/T 119-1989 饲 料用 小 麦麸 JC/T 479 建筑 生石灰 NY/T 496-2010 肥 料合 理 使用准 则 通则 NY/T 528-2010 食 用菌 菌 种生产 技术 规范 NY/T 1276-2007 农 药安 全 使用规 范总 则 NY/T 2375-2013 食 用菌 生产技 术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GB/T 12728-2006 界 定的 以及下 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文 件。3.1 菇房 泛指具 备栽 培菇 类条 件的 各类建 筑物。3.2 塑 料大 棚 采用塑 料薄 膜覆 盖的 拱圆 形棚,其 骨架 常用 竹、木 或 复合材 料制 成,在 冬季 可 适当采 取 采 光增 温 措施;顶高 一般2.0 m 2.5 m,跨 度6 m 9 m,长度30 m60 m。3.3 日 光温 室 由采光 和 保 温维 护结 构组 成,以塑 料薄 膜为 透明 覆 盖材料,东西 向延 长,在 寒 冷的季 节主 要依 靠获取和蓄 积太 阳辐 射能 进行 生产的 单栋 温室;跨度7 m 9 m,脊 高2.8 m 3.3 m,长度30 m 60 m。3.4 DB4107/T 439 2020 2 培 养料 为食用 菌生 长繁 殖提 供营 养的物 质。如木 屑、棉籽 壳、麦麸、米糠 等。3.5 菇 房管 理 以所栽 培食 用菌 所需 环境 条件为 调控 目标,对 菇房 进行环 境调 节和 控制 的技 术措施。4 栽培环 境 及 栽培 基质 选择 4.1 栽培环 境 应地势 平坦、排 灌方 便、近 水源、交 通便 利、周围500 m内 无污 染源。禁 止 与 畜禽养 殖场、化 工厂、污水沟、煤 矿等 靠近。4.1.1 塑料大 棚 根据地 势而 建,南北 走向、东西 走向 均可,具 备门、对流通 风口 等通 风装 置,能遮光、保 温、保 湿。4.1.2 日光温 室 依据地 势 坐 北朝 南稍 偏东,具备 门、对流 通风 口等 通风装 置,能遮 光、增温、保温、保 湿。4.1.3 温控菇 房 依据地 势而 建,在完 全人 工控制 环境 条件 下可 进行 周年栽 培,一般 单个 出菇 房面积 在60 m2100 m2。4.2 栽培原料 栽培原 料、肥料 使用 和 用 水质量 等,应符 合GB 5749 2006、GB/T 5483、NY/T 496 2010、NY/T 1191989 和JC/T 479的 规定。4.2.1 玉米芯 选用干 燥、无霉 变的 玉米 芯,使 用前 粉碎 成0.2 cm 0.5 cm大 小的 颗粒。4.2.2 棉籽壳 选用 新 鲜、干燥 的棉 籽壳,要求 颗粒 松散,色 泽正 常,无 霉烂、无 虫害、无结 块、无异 味、无 混 杂物。4.2.3 锯末 主要采 用加 工阔 叶树(以 杨树、槐 树、柳 树、榆 树等 为主)产 生的 锯末。要求 新鲜、干 燥、无 异味、没有混 入有 毒有 害物 质。4.2.4 麦麸、石灰、石膏 选用 色 泽正 常,无霉 烂、无虫害、无结 块、无 异味、无混 杂物 的麦 麸、石灰 和石膏。4.2.5 杀菌剂 及营 养剂 按各生 产企 业自 订的 企业 标准。DB4107/T 439 2020 3 5 栽培技 术 5.1 生产工 艺流 程 备料 配料 拌料 装袋 套环 灭菌 冷却 接种 菌丝 培养 搔菌 疏蕾 出菇 管理 采收包装 降温 运输、销 售。5.2 栽培季 节 5.2.1 春季种 植 大棚模 式种 植,一般 选择11 月初 11 月 中旬 准备 母 种,11 月中 旬12 月底 制 备原种,12 月中旬 翌年1 月 中旬 制备 栽培 种,1 月中旬 2 月底 种植,34 月上旬 出菇。春 季种 植,发 菌阶段,自 然气 温较 低,可适当 增温 以促 进菌 丝生 长。5.2.2 秋冬季 种植 大棚模 式种 植,7月下 旬 准 备母种,8 月上 旬10 月上 旬制备 原种,8 月底、9月 上旬11月 底制 备栽培种,10 月 初11 月 中、下旬均 可连 续种 植,11 月 中旬即 可出 菇。秋冬 季种 植,发 菌时 期,外 界气 温 较高,要 通过 采取 措施 降低 发菌温 度,控制 菌袋 中心 温度 不 超过28;出 菇后 期需要 进行 增温 管理。5.2.3 控温菇 房种 植 在可控 条件 的控 温菇 房内 全年均 可生 产。5.3 品种选 择 选择菌 丝洁 白、生长 旺盛,适温 广、生物 学效率 高、抗病 性强 的品 种。目前 市场上 棒状 菇型 的 杏 鲍菇比较 容易 销售,生 产者 应根据 市场 需求 合理 选择 适合菇 型的 品种,如 新科11、新 科12 等。5.4 菌种制 备 根据当 地不 同生 产季 节,按照国 家行 业标 准NY/T 528 2010规定 的 要求 生产。5.4.1 一级种 用马铃 薯综 合培 养基,玻 璃试管 做容 器,温度121、压 力0.11 MPa 下 灭菌30 min,灭 菌结 束后 摆放斜面;琼 脂培 养基 斜面 冷却3 d 后,在 无菌 条件 下 接种。接种 后在22 25 温 度条 件下 培养8 d10 d,菌丝 长满 试管3 d 后 使用。5.4.2 二级种 采用麦 粒培养 基,配方为 麦粒99%+石膏1%,标准 菌种瓶 做容 器,温 度126、压 力0.147 MPa 下灭菌1 h 1.5 h,当 瓶内 温 度降至30 以 下时,在 无 菌条件 下,将母 种接 到原 种瓶 内。接 种后 在22 25 下培 养25 d 左 右,菌 丝满瓶3 d 5 d 后使 用。5.4.3 三级种 采用棉 籽壳78%83%+麸皮15%20%+石膏 粉1%+石灰1%的配 方作为 辅料 混 合枝条 生产枝 条菌种。菌 种袋 一般 采用 规格 为17 cm 18 cm 35 cm,厚度0.005 cm0.006 cm 的聚丙 烯或 聚乙 烯塑 料袋,塑料袋 应符合GB 4806.7-2016 的 规定。将 装好 的菌 种 袋进行 高压(温度126、压力0.147 MPa 下 灭菌2 h3 h)或常 压灭 菌(100 保持10 h 12 h),待 灭过菌 的菌种 袋温 度降至30 以 下时,在无 菌室DB4107/T 439 2020 4 或接种 箱内 按照 无菌 操作 技术规 程,将原 种接 入菌 种袋内,在24 25 黑暗条 件下 培养35 d 40 d左右,菌丝 长满 菌袋7 d 后 即可使 用。5.5 拌料、装袋 5.5.1 配方 配方1:玉 米芯41%,棉 籽 壳15%,锯 末20%,麸皮15%,玉 米粉4%,豆 粕3%,石灰1%,石膏1%。配方2:玉 米芯51%,锯 末20%,麸皮20%,玉 米粉4%,豆 粕3%,石灰1%,石膏1%。5.5.2 拌料 拌料时,应先 按照 配方将 各种原 料混合 均匀(玉米 芯 原料要 提前预 湿处 理,锯 末要提 前过筛),按照干料 水比1:1.2 1:1.3 的比例 将水 加入,充分 搅 拌,使 料水混 匀且 使培养 料的含 水量控 制在60%65%之 间,即手 握紧 培养 料,指缝 间有 水印,并 有一 两滴水 流出。5.5.3 装袋 杏鲍菇 栽培 菌袋 一般 选用 规格为(17 cm 18 cm)35 cm,厚度 为0.005 cm0.0055 cm 的 聚丙 烯高压或 聚乙 烯常 压塑 料袋。装袋 时,培养 料要 装紧 实,料 高为18 cm 左 右,一 般不超 过19 cm,袋湿 重1.2 kg1.25 kg。装袋时 应选 用能 够预 留接 种孔的 装袋 机或 人工 打孔。5.6 灭菌 采用常 压灭菌,灭 菌灶内 料温达100 保持14 h 16 h;采 用高 压灭菌,压力 达到0.147 MPa(锅内温度 达126)保 持2 h 2.5 h。无论 常压 或高 压 灭菌,都必 须做 到彻 底排 净灭菌 锅内 冷空 气,方能保证灭 菌效 果。5.7 接种 5.7.1 冷却 当栽培 袋内 温度 降至30 以下时,方 可进 行接 种。5.7.2 接种 接种要 在接 种室 或接 种箱 内进行,接 种室 或接 种箱 以及接 种工 具在 接菌 前,参照产 品说 明书 规 定 的用量,用 气雾 消毒 剂进 行 熏蒸杀 菌。在 接种 箱内 接 种,将冷 却后 的菌 袋与 经 过表面 消毒 的菌 种一 起装 入接种箱,按照 规定 用量熏 蒸消毒0.5 h 后开始 接种。接种人 员应身 着整 洁,穿 上干净 的专用 接种 服进 行操作,接种人 员的 双手及 接种工 具用75%的酒 精进 行 消毒,然后点 燃酒 精灯,灼烧接 种工具 进行 灭菌,迅速将 菌种 接入 栽培 菌袋 内,整个 接种 过程 要动 作 熟练。接 完后 将菌 袋移 入 培养室 或菇 棚内 培养。接 种室内接 种应 严格 无菌 操作 技术规 程进 行操 作,严防 杂菌侵 染。5.8 菌丝培 养 5.8.1 培养场 所 要求干 燥、洁净、通 风良 好,避 光培 养。进菌 袋前,应提 前对 培养 场所 清扫 和 场地 消毒。5.8.2 培养条 件 DB4107/T 439 2020 5 严格控 制菌袋 温度23 25,一旦 超过25,要及时 通过通 风、降层或 启动制 冷机等 措施 进行降温。气温 在20 以 下 时,可 通过人 工增 温或增 加菌袋 摆放层 数等 措施,适当增 加菌袋 温度。整 个发菌期 间要 经常 通风 换气,保证 发菌 场所 空气 新鲜。5.8.3 检查成 活率 和污 染率 在接种 后4 d7 d,及时 检 查菌袋 污染 情况,发 现污 染菌袋,要 及时 清理 出发 菌室。以后 每周 检 查一次。5.9 出菇管 理 5.9.1 菌袋后 熟 栽培菌 袋菌 丝发 满后,可 适当延 长发 菌时 间10 d,促进后 熟。5.9.2 进棚 经过后 熟的 菌袋 进棚 出菇 前,应 先将 出菇 房提 前进 行消毒。杏 鲍菇 栽培 可墙 式出菇 或层 架式 立 体 出菇,墙 式出 菇每 垛可 放3 层6 层;层架 式立 体出 菇空间 利用 率高,操 作较 为简便。5.9.3 搔菌、催蕾 当出菇 房温 度在15 2 0时 即可 开袋、搔菌(需 要注意 的是:杏鲍 菇搔 菌 面积不 宜过 大,气 温高于20,杏鲍 菇原 基不 宜分化,气 温低 于15,原基分 化慢)。按 照下 面 要求条 件进 行管 理,一般经过7 d10 d 左右,即 可 看到原基 出现。5.9.3.1 温度 搔菌后,控 制出 菇房 温度 在17 左 右。5.9.3.2 湿度 空气相 对湿 度控 制在85%90%。5.9.3.3 光照 适当增 强光 照,光照 强度 以300 Lx500 Lx最 为有 利。5.9.3.4 二氧化 碳 要求出 菇场 所CO2 控 制在0.1%0.2%,注意 进行 通风 换气。5.9.4 疏蕾 杏鲍菇 幼蕾 长出 袋口 后,要及时 进行 疏蕾,一般 每 袋保留12 个健 壮的 菇蕾。保 留下 来的 菇蕾 应大小均匀,以 便统 一管 理、采收。5.9.5 菇蕾伸 长 期 管理 疏蕾后 要加 强温 度、湿度、光线 和通 风管 理。控制 菇房温 度在14 15 之间;空气 相对 湿 度 应控制在90%左右,可 以采 用 空间喷 雾增湿,也 可往出 菇房地 面 撒水,不 得向子 实体晒 水、喷 雾;菇蕾 伸长期,应 进行 避光 管理;CO2 浓度 一般 控制 在0.2%0.25%,每 天应 根据 子实 体 的生长 情况 选择 通风 次数及时间 长短,菇 盖较 小时 多通风,菇 盖较 大时 减少 通风。DB4107/T 439 2020 6 5.10 采收 5.10.1 采收标 准 子实体 原基发 生后,一般8 d10 d即可 采收,采收 标 准应 根据市 场需 求,一 般要求 菌盖圆 整,孢子弹射 之前 采收。采 收时,一手 按住 菌袋,一 手手 握菌柄,轻 轻掰 下。5.10.2 分类包 装 子实体 采收 后,要 及时 削 去菇 根 所带 培养 料,并 根 据菇形 及大 小进 行分 装,整齐码 入专 用塑 料袋 或箱内,冷链 运输,尽 快上 市。5.11 转茬管理 塑料大 棚和 日光 温 室 内可 连续采 收2 茬,采收 一 茬 菇后,将出 菇口、料 面整 理干净,并 清洁 菇 棚,降低湿 度,提高 棚温,遮 光,使 菌丝 恢复 生长,待 原基再 现后,可 重复 出菇 管理。工厂 化温 控菇 房一 般采收一 茬菇。6 病虫害 防治 6.1 主要病 害 6.1.1 竞争感 染性 病害 主要病 菌有 木霉、青 霉、曲霉、毛霉、根霉、链 孢 霉、酵 母菌 等真 菌及 假单 孢杆菌、托 拉斯 假单 孢杆菌、荧光 假单 孢杆 菌细 菌。6.1.2 生理性 病害 主要有 花菜 型畸 形菇、脑 状畸形 菇、矮脚 畸形 菇、细柄大 盖菇、幼 菇萎 缩干 枯、瘤 状菇 等。6.1.2.1 花菜型 畸形 菇 杏鲍菇 子实 体不 断生 长,菌柄丛 生分 叉,不形 成菌 盖,在 菌柄 端膨 大处 形成 小菇蕾,类 似菜 花 状。防治办 法是 加强 通风 换气,保持 菇房 相对 湿度 在95%以下。6.1.2.2 脑状畸 形菇 在杏鲍 菇原 基形 成后,有 的长出 粗柄 或不 长柄 呈脑 状,不分 化成 菌盖,其病 因 是二氧 化碳 浓度 高和光线太 弱。防治 方法 是改 善通风 条件,增 加光 照。6.1.2.3 矮脚畸 形菇 菌柄短 粗,菌盖 小,有裂 纹,色浅。病 因是 温度 低,湿 度小。防治 办法 是提 高温 度在16 18,控制空 气相 对湿 度在85%90%。6.1.2.4 细柄大 盖菇 调控好 菇房 光照 强度,在 原基形 成时,光 照可 强些,达300 Lx,当 原基 已分 化 出菌柄、菌 盖后,适当降低 光照 强度 至50 Lx。6.1.2.5 幼菇萎 缩干 枯 DB4107/T 439 2020 7 多是由 于生 理 缺 水和 空气 相对湿 度较 低所 致,防治 方法是 调节 好培 养料 的含 水量,出菇 期保 持 菇 房相对湿 度在85%90%。6.1.2.6 瘤盖菇 菌盖表 面形 成大 小不 一的 瘤状突 起,严 重影 响杏 鲍 菇品质。主要 原因 是温 度 过低造 成。防 治办 法是控制出 菇温 度在14 以 上。6.2 主要虫 害 包括菇 蚊、菇蝇、瘿 蚊、菌蛆等。6.3 防治方 法 6.3.1 农业防 治 6.3.1.1 选择抗 病品 种 针对当 地生 产主 要病 害,选用高 抗多 抗品 种。6.3.1.2 创造适 宜的 生育 环境 条件 出菇期 间注 意控 制好 出菇 场地温 度、空 气湿 度,保 证 出菇场 地良 好的 通风 条件,避 免高 温和 高湿 形成病害;及 时清 理菇 根和 死菇、烂菇、病 菇,保持 出菇场 地干 净卫 生,避免 侵染性 病害 发生。6.3.2 物理防 治 6.3.2.1 安装防 虫网 将防虫 网直 接安装 在 栽培 大棚、菇房 所有 通风 口处,四周 用土、砖 或木 条 压 严压实。使 用防 虫 网 时一是要 选择 的40 目60 目的防 虫网,二是 平时 进 出要随 手关 门,以 防害虫飞入棚 内产 卵,三 是要经常检查防 虫网 有无 撕裂 口,一旦发 现应 及时 修补,确 保 出菇 房 内 无害 虫侵 入。6.3.2.2 杀虫灯 诱杀 害虫 利用频 振杀 虫灯、黑光 灯、高压汞 灯、双 波灯 诱杀 害 虫,在成 虫羽 化期,在 大棚 内上空 每间 隔10 m15 m 挂 一盏 杀虫 灯;天 黑 以后开 灯,天亮 以后 关灯,进行 诱杀 成虫,从而 达 到减少 虫源,降 低虫 害之 目的。6.3.2.3 悬挂黄 板 利用多 数害 虫对 黄色 敏感,具 有强 烈的 趋黄 性 特 点,采用特 殊的 黄色 配以 特殊 黏胶,制 成高 效黄 色黏虫板,该 种黄 板诱 虫效 果非常 好。一般 按照 每100 m2悬挂5块8 块15cm 25cm 的黄 板即 可;悬挂 时,一是要 勤观 察菇 房,一旦 发现害 虫即 开始 在菇 床上 方20 cm 处 悬挂 黄板,二 是 虫多时 可以 适当 多挂 黄 板。6.3.3 化学防 治 农药使 用应 按照NY/T 1276-2007 的规 定执 行,严禁 向 菇体喷 撒农 药。6.3.3.1 主要病 虫害 的药 剂防 治 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等 真菌 性病 害发 生后,可喷 洒800 倍45%50%二氯异 氰尿 酸钠;袋内在局 部有 木霉、青 霉、曲霉、毛霉、根 霉等 污染 的地方 注射300 倍500 倍10%稳定 性二 氧化 氯。DB4107/T 439 2020 8 出菇期 生理 性病 害:原基 发生后,避 免 洒 水时 水滴 溅落在 子实 体上,以 免造 成菇体 萎缩 变黄,发 生时,应 适当 通风,降 低菇 房湿度。菌蚊、瘿蚊、菇蝇:菌 丝 生长期 间,菌袋 内发 生虫 害,可 以将 有虫 的菌 袋集 中,出 菇前 发生,场地喷洒800 倍100 0 倍的 菊 酯类杀 虫剂(5%高效 氯氰 菊 酯乳油)或1.8%阿维 菌素);出 菇后 发生 虫害,应 在采菇后,场 地喷 洒2000 倍2500 倍的20%杀灭 菊酯,也可 喷洒800 倍1000 倍的1.8%阿 维菌 素。DB4107/T 439 2020 9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杏鲍菇 生产 技术 明白 纸 A.1 栽培环 境和 栽培 基质 栽培场 地要 求地 势平 坦、排灌方 便、近 水 源、背 风向 阳、卫 生条 件良 好的 环境。禁止 与 畜禽 养殖 场、化工厂、污 水沟、煤 矿等 靠近,避免 对杏 鲍菇 生产 造成污 染。A.2 生产工 艺流 程 备料 配料 拌料 装袋 套环灭菌冷却 接种 菌丝 培养搔菌疏蕾 出菇 管理 采收包装 降温 运输、销 售。A.3 生产技 术管 理 A.3.1 菌种 主栽品 种:主要 有新 科11 号、新 科12 号等。A.3.2 栽培袋 制作 A.3.2.1 配方 配方1:玉 米芯41%,棉 籽 壳15%,锯 末20%,麸皮15%,玉 米粉4%,豆 粕3%,石灰1%,石膏1%。配方2:玉 米芯51%,锯 末20%,麸皮20%,玉 米粉4%,豆 粕3%,石灰1%,石膏1%。A.3.2.2 拌料 拌料时,应 先按 照配 方将 各种原 料混 合均 匀,按照 料水比1:1.2 1:1.3 的 比例将 水加 入,充 分 搅拌,使 料水 混匀 且使 培养 料的含 水量 控制 在60%65%之间。A.3.2.3 装袋 杏鲍菇 栽培 袋一 般选 用规 格为17 cm 18 cm35 cm,厚度 为0.005 cm 0.0055 cm 的聚 丙烯 高压 或聚乙烯 常压 塑料 袋。装袋 料高一 般为18 cm 左 右,一 般不超 过19 cm,袋 湿重1.2 kg 1.25 kg。A.3.2.4 灭菌、接种 用常压 灭菌,灭菌 灶内料 温达100 保 持14 h16 h;采用 高压 灭菌,压力达 到0.147 MPa(锅 内温度达126)保持2 h 2.5 h。当栽培 菌袋 内温 度降 至30 以下 时,按照 无菌 操作 技术要 求,完成 接种。A.4 发菌管 理 A.4.1 培养场 所 DB4107/T 439 2020 10 要求干 燥、洁 净、通风 良好,避 光培 养。进菌 袋前,应 提前对 培养 场所 清扫 和食 用菌场 地消 毒剂(主要成分 为复 合酚)消 毒。A.4.2 培养条 件 严格控 制菌袋 发菌 温度23 25,一旦超 过25,要 及时通 过通 风或降 层等措 施进行 降温。整个发 菌期 间要 经常 通风 换气,保证 发菌 场所 空气 新鲜。A.4.3 检查成 活率 和污 染率 在接种 后4 d7 d进 行,及 时检查 菌袋 污染 情况,发 现污染 菌袋,要及 时清 理 出发菌 室。以 后 每7 d检查一 次。A.5 出菇管 理 A.5.1 进棚、开袋 经过后 熟的 菌袋 进棚 出菇 前,也 应先 将出 菇房 提前 消 毒。杏 鲍菇 栽培 可墙 式栽 培 或层架 式立 体栽 培,墙式栽 培每 垛可 放3 层6 层;层架 式立 体栽 培空 间 利用率 高,操作 较为 简便。A.5.2 搔菌、催蕾 当出菇 房温 度在15 20 时 即可 开袋、搔 菌(需 要注意 的是:杏 鲍菇 搔菌 面积不 宜过 大,气温高于20,杏鲍 菇原 基不 宜分化,气 温低 于15,原基分 化慢)。按 照下 面 要求条 件进 行管 理,一般经过7 d10 d 左右,即 可 看到原基 出现。A.5.3 疏蕾 杏鲍菇 幼蕾 长出 袋口 后,要及时 进行 疏蕾,一般 每 袋保留1 个2 个健 壮的 菇蕾。保 留下 来的 菇蕾应大小 均匀,以 便统 一管 理、采 收。A.5.4 菇蕾伸 长 期 管理 疏蕾后 要加强 温度、湿度、光线 和通风 管理。控制 菇房温 度在14 15之间;空 气相对 湿度 应控制在90%左右,可 以采 用 空间喷 雾增湿,也 可往出 菇房地 面撒水,不 得向子 实体晒 水、喷 雾;菇蕾 伸长期,应进 行避 光管 理;CO2 浓度 一般 控制 在0.2%0.25%,每天 应根 据子 实体 的生长 情况 选择 通风 次数及时 间长 短,菇盖 较小 时多通 风,菇盖 较大 时减 少通风。A.6 采收、包装 A.6.1 采收标 准 子实体 原基 发生 后,一般8 d10 d左 右即 可采 收,采 收标 准 应根 据市 场需 求,一般要 求菌 盖圆 整,孢子弹 射之 前采 收。采收 时,一 手按 住菌 袋,一手 手握菌 柄,轻轻 掰下。A.6.2 分类包 装 子实体 采收 后,要 及时 削 去菇脚 所带 培养 料,并 根 据菇形 及大 小进 行分 装,整齐码 入专 用塑 料袋 或箱内,冷链 运输,尽 快上 市。DB4107/T 439 2020 11 A.7 转 茬管理 采收一 茬菇 后,将出 菇口、料面 整理 干净,并清 洁 菇棚,降低 湿度,提高 棚 温,遮 光,使 菌丝 恢复生长。待原 基再 现后,可 重复出 菇管 理。A.8 病虫 害 防治 A.8.1 菌丝生 长期 病害 木霉、青霉等 真菌 性病发 生后,场地喷 洒1000 倍50%多菌灵,也 可喷洒800 倍45%50%二氯 异氰尿酸 钠;袋内 在有 污染 的地方 注射300 倍500 倍10%稳定 性二 氧化 氯。A.8.2 虫害预 防 菌丝生 长期 间,菌袋 内发 生菌蚊、瘿 蚊、菌蝇,可 以 将有虫 的菌 袋集 中,出菇 前发生,场 地喷 洒800倍1000 倍的 菊酯 类杀 虫 剂(5%高 效氯 氰菊 酯)或1.8%阿维 菌素;出 菇后 发 生 虫害,应 在采 过菇 后,场地喷 洒2000 倍2500 倍的20%杀 灭菊 酯,也可 喷洒800 倍1000 倍的1.8%阿 维菌 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