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45/T 1877-2018.pdf

  • 资源ID:166334       资源大小:4.24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45/T 1877-2018.pdf

ICS 13.0 30.40 Z 05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8772018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landfill disposal e ngineering onhazardous waste 2018-11-05 发布 2018-12-05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87 7 20 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编写。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 理中心、中节能(广西)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 要 起草人:张 立宏、覃 楠 钧、赵侣 璇、宋晓薇、刘凯、黄 颖、徐荣乐、韦杰宏、蒋 波、谢诃、陆欣昌、李平、谢祎敏、李晓辉、樊勇吉、何欣凌、於雅娟。DB 45/T 1 87 7 20 18 1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辅助工程、劳 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本标准适用于广西辖区内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及突发事故产生危险废物的应急处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 97 8 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 62 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 85 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5 00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0 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 00 60 3 10 kV高压配 电装置设计规范 GB/T 5 00 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 02 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 02 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 02 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 02 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 02 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 02 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 02 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 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 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 V 及 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2 75 压 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 03 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统一标准 GB 5 03 30 建筑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 03 35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J 14 室外 排水设计规范 DB 45/T 1 87 7 20 18 2 GB J 19 采 暖通风 与 空 气 调 节设计规范 GB J 1 40 建筑 灭 火 器 配制设计规范 DL/T 6 20 交流 电气装置的 过 电压保护和 绝缘 配合 DL/T 6 21 交流 电气装置 接 地 HJ 7 6 固定 污染 源烟 气(SO 2、NO X、颗粒 物)排放 连续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及 检测方法 HJ/T 3 53 水污染 源在线监测系统 安装技术规范 HJ 5 89 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 监测 技术规范 HJ 2 04 2 危 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 导 则 原国家 环境保护总 局令 第 28 号 污 染 源 自动 监 控管理 办法 原国家 环境保护总 局 环 发 20 04 75 号 危 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原 环境保护 部 环发 201 0 11 3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 管理 暂 行 办法 原 环境保护 部令 第 39 号 国家 危险废物 名录 原 环境保护 部 国 环规 环评 20 17 4 号 建设 项目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 暂 行 办法 生 态 环境 部 公 告 2 0 1 8 年第 9 号 建 设 项目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 指南 污染影响 类 3 术语和定义 GB 1 85 98 界 定的 以 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危险废物 ha za rd ou s was te 列 入国家 危险废物 名录或者根 据 国家 规定的危险废物 鉴别 标准和 鉴别方法认 定的 具 有 腐蚀 性、毒 性、易燃 性、反 应性、感 染性等 一种或一种以上 危险 特 性,以 及不排 除具 有 以上 危险 特 性的固体、液 体 或 其 他形态 的废物。3.2 填埋场 l and fi ll 处置危险废物的 一种 陆地处置设施,它 是由 若干个 处置单 元 和构筑物 组 成,处置 场 有 界 限规定,主 要包括危险废物 预 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填埋设施和 渗滤液 收 集 处理设施。3.3 相容性 c omp at ib il it y 某种 危险废物 同 其 他 危险废物 或 安全填埋 场 中其 他 物质 接触时 不产生气体、热 量、有 害 物质,不 会 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 他 可能对填埋 场 产生不 利 影响的 反 应和 变 化。3.4 天然基础层 na tu re f oun da ti on l aye r 填埋 场 防 渗层 的 天然 土 层。3.5 防渗层 l and fi ll l in er 人工构筑的防 止渗滤液进入 地下水的 隔 水 层。DB 45/T 1 87 7 20 18 3 3.6 双人工衬层 do ub le a rti fi ci al l ine r 由一层压实的低渗透性土壤和上铺的两层人工合成衬层组成的防渗层。3.7 复合衬层 co mp os it e lin er 由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和一层天然材料衬层组成的防渗层。3.8 刚性结构安全填埋场 c o ncre te cons tr ucti on la nd fi ll 防渗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壳与柔性人工衬层组合的安全填埋场。3.9 柔性结构安全填埋场 fl ex ib le cons tr ucti on la nd fi ll 防渗系统采用双人工衬层的安全填埋场。3.10 稳定化 s tab il iz at io n 选用某种适当的添加剂与危险废物混合,发生某种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 性及低毒性物质的过程。3.11 固化 s ol idi fi ca ti on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毒有害废物掺和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 中,阻碍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浸出 的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方式。4 总体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的新工艺和设备,应 经充分的经济、技术合理性分析论证后确定。4.1.2 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提高运 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4.1.3 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应有利于危险废物再利用。4.1.4 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废水、废气、噪声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 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4.1.5 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渗滤液处理设施应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污染物自 动监控系统。4.2 建设规模 4.2.1 应根据服务区域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种类、可填埋量、分布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 综合考虑确定。可使用容积和扩建场地应能够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 5年及以上的 使用期。DB 45/T 1 87 7 20 18 4 4.2.2 安全填埋 场根 据 服务 区 域 范 围 内危险废物填埋量的 情况,采取分 期建设的 方式 建设。4.3 工程构成 4.3.1 主体工程应包括 接 收与 贮存系统、分析 与 鉴别系统、预 处理 系统、防 渗系统、渗滤液 控制 系统、填埋气体控制 系统、监测系统、应急 系统 等。4.3.2 辅助工程应包括 供 电 系统、给水、排水、消 防、采暖、通风 与 空调、建筑与结构、其 它 辅助设 施等。4.4 场址选择 4.4.1 应按照 GB 18 59 8 有 关 规定 进 行 选址。4.4.2 在岩溶 地区 选址 建设 时,应 查实 不 利 地质 条 件,并 进 行有 效 处理,以符 合G B 18 59 8 有 关 规定。4.5 危险废物入场填埋要求 4.5.1 危险废物 入场前 应 经过分析 和 鉴别,入场 要求应 符 合G B 18 59 8 中有 关 规 定。性质不 稳 定的危险 废物 经 固化/稳 定化后 方 可 进 行安全填埋处置,但 有 机 危险废物不 宜采 用安全填埋 进 行处置。4.5.2 可 溶 于水的 盐类 危险废物 经预 处理后 方 能 入场 填埋。4.5.3 刚 性结构安全填埋 场 的危险废物 入场 填埋要求可不 受 GB 18 59 8 中危险废 物 入场 填埋要求的限 制,反 应性、易燃 性的危险废物 除外。4.6 总平面布置 应按照 HJ 20 4 2中有 关 规定 进 行 布 置。5 工艺设计 5.1 接收与贮存系统 5.1.1 系统 设计应 符 合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中有 关 规定。5.1.2 填埋 场 计量设施应 具 有 称重、记录、传输、打印 与 数 据处理 功 能,宜 配置 备 用电 源,并应 将数 据 上传至当 地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5.1.3 具备条 件的危险废物处置 企 业 宜采 用 信息 化、自动化 手段实现 危险废物 入库、上架、分拣、出 库复核、运 输 等作业的 流 程管控、数 据 采集 和 过 程 记录。5.2 分析与鉴别系统 5.2.1 安全填埋 场 应自设 分析实 验 室,对 入场 的危险废物 进 行 分析 和 鉴别。5.2.2 分析试 验 室 不应 布 置 在震 动大、多灰尘、高 噪声、潮湿 和 强磁 场干 扰 的区 域。5.2.3 分析实 验 室 按有 毒 化学品 分析实 验 室 的建设标准建设,分析项目 应 满足 安全填埋 场 运行要求,至 少应 具备 Cr、Zn、H g、Cu、Pb、N i、Cd、As 等 重 金属 及 氰 化物等 项目 的 检测 能力,及 进 行危险废物 与危险废物 间、危险废物与防 渗材料 间 的 相容 性 实 验的能力。超 出自设 分析实 验 室检测 能力 以外 的 分析 项目,可 采 用 社会 化 协 作 方式解 决。5.3 预处理系统 5.3.1 危险废物 在 安全填埋 前 应 进 行 预 处理,预 处理 系统 包括危险废物 临 时贮存、分拣 破碎、减容减 量处理、稳 定化 养 护等设施。DB 45/T 1 87 7 20 18 5 5.3.2 对不能直接入场填埋的危险废物在填埋前应进行稳定化/固 化处理。5.3.3 重金属类危险废物在确定重金属的种类后,宜采用稳定剂进行稳定化处理。5.3.4 焚烧飞灰宜采用重金属稳定剂或水泥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5.3.5 含氰固体废物应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其中的氰化物,再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5.3.6 散落的石棉废物宜采用水泥进行固化,大量的有包装的石棉废物宜采用聚合物包裹的方法进行 处理。5.3.7 酸性或碱性固体危险废物宜采用中和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有条件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企 业,中和后宜进行脱水处理。5.3.8 反应性危险废物宜采用化学方法消除其反应性。5.3.9 易燃性危险废物应采用焚烧处置技术消除其可燃性,焚烧后的废渣经鉴别后方可入场填埋。5.3.10 含水率高的危险废物,宜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降低其含水率。5.3.11 可溶于水的盐类危险废物宜采用容器进行包装后填埋。5.4 防渗系统 5.4.1 安全填埋场防渗系统应以柔性结构为主,且柔性结构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双人工衬层。双人工衬 层结构由下到上依次为:a)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应1.0 10-5 cm/s,且其厚度应2 m,且不 因填埋危险废物的沉 陷而使场底变形、断裂。天然基础表面经碾压后,方可在其上贴铺人工衬里。有 纵、横向坡度,且坡度宜在 2 以上,以利于渗滤液的导流;b)地下水集排水层:应按水流方向布置干管,在横向上布置支管。排水能力设计有一定富余,管道直径应20 0 mm;c)压实的粘土衬层:粘土塑性指数应10,粒 径应在 0.07 5 mm 4.74 mm 之间,至少含有2 0 细粉,含砂砾量应10,不应含有直径30 mm 的土粒。压 实系数应0.94,饱和渗透 系 数应1.010-7 cm/s,厚度 应0.5 m。铺设时应设计一定坡度,利于渗滤液收集。在周边斜坡上宜铺设平行于斜坡表面或水平的铺层,但平行铺层不应建在坡度大于1:2.5 的 斜坡上,应 使一 个铺层中的高渗透区与另一个铺层中的高渗透区不连续;d)下人工合成衬层:应 选择具有化学兼容性、耐久性、耐热性、高强度、低渗透率、易维护、无 二次污染的材料。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 PE),应 为 优质品,不应使用再生产品,渗透系数 应1.010-12 cm/s,厚度 应1.0 mm;e)膜上保护层:宜采用土工布,符合耐腐蚀性和高强度要求,规格应60 0 g/m 2;f)渗滤液次级集排水层:所 用 材料包括集排水材料、过滤层材料和管材。底部集排水材料的渗透 系数应0.1 cm/s,采用有 级配的卵石或土工网格。过滤层采用砂或土工织物。集排水管道 应 用无纺布包裹,再用粒径为3 0 mm 50 mm 的卵石 覆盖,管 道材料及无纺布应符合耐腐蚀性和高 强度要求。集排水管道材料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填 埋 坑分单元建设时,渗滤液排出 装置应 按未 作业单 元 与作业单 元液 体 分 开 排放设计。应在 管 道 设计环节 考虑 管 道 清 洗 的可能性,保证管道畅通。排 水 层如用土工网格可不设集排水管道。次级集排水系统应设立坡面排水 层;g)上人工合成衬层:应 选择具有化学兼容性、耐久性、耐热性、高强度、低渗透率、易维护、无 二次污染的材料。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 PE),应 为 优质品,不应使用再生产品,渗透系数 应1.010-12 cm/s,厚度 应2.0 mm;h)膜上保护层:宜采用土工布,符合耐腐蚀性和高强度要求,规格应60 0 g/m 2;i)渗滤液初级集排水层:所 用 材料包括集排水材料、过滤层材料和管材。底部集排水材料的渗透 系数应0.1 cm/s,采用有 级配的卵石或土工网格。过滤层采用砂或土工织布。集排水管道 应DB 45/T 1 87 7 20 18 6 用 无 纺 布 包 裹,再 用 粒 径 为3 0 mm 50 mm 的 卵石 覆盖,管 道材料 及 无 纺 布 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集 排水管 道材料 应 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填 埋 坑 分 单 元 建设 时,渗滤液 排出 装置应 按 未 作业单 元 与作业单 元液 体 分 开 排放设计。应 在 管 道 设计环节 考虑 管 道 清 洗 的可能性,保 证 管 道 畅 通;j)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20 0 g/m 2。5.4.2 柔 性结构 边坡 防 渗系统 结构由 外 向 内依 次 为:a)基础 层:土压 实 度 应 90;b)膜 下保护 层:当采 用 粘 土 时,渗透系数 应 1.0 10-5 cm/s,厚度 应 20 cm;当 采 用土 工 布时,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60 0 g/m 2;c)下人工合成 衬层:宜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渗透系数 应 1.0 10-1 2cm/s,厚度 应 1.0 mm;d)膜 上 保护 层:宜采 用土工 布,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60 0 g/m 2;e)渗滤液集 排水 层:所 用 材料 包括 集 排水 材料、过滤层材料 和管 材。底 部集 排水 材料 的 渗透系数 应 0.1 cm/s,采 用有 级 配的 卵石 或 土工 网格。过滤层采 用 砂 或 土工 织 物。集 排水管 道 应用 无 纺 布 包 裹,再 用 粒 径 为3 0 mm 50 mm 的 卵石覆盖,管 道材料 及 无 纺 布 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集 排水管 道材料 应 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排 水 层 如 用土工 网格 可不设 集 排水管 道;f)上 人工合成 衬层:宜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渗透系数 应 1.0 10-1 2 cm/s,厚度 应 2.0 mm;g)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20 0 g/m 2。5.4.3 选址 不能 符 合地质 条 件要求 时,采 用钢 筋 混凝土 外壳 与 柔 性人工 衬层组 合的 刚 性结构。刚 性结构由下 到 上 依 次 为:a)钢 筋 混凝土 底板:应按 抗 渗 结构 进 行设计,按 裂缝宽度 进 行验 算,其 渗透系数 应 1.0 10-6 cm/s。混凝 土 侧 压 强度 应 25 N/mm 2,厚度 应 35 cm;b)地下水 集 排水 层。应按水 流方 向 布 置 干 管,在 横向 上布 置 支 管。排水能力设计有 一 定 富余,管道 直径 应 20 0 mm;c)膜 下的 复 合 膨润 土保护 层:宜选 用 钙 质 膨润 土 或 钠 质 膨润 土,若选 用 钠 质 膨润 土,应防 止 化学 品和 渗滤液 的 侵 害。渗透系数 应 5.0 10-9 cm/s,规 格 应 4 80 0 g/m 2;d)人工合成 衬层:宜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渗透 系数 应 1.0 10-1 2 cm/s,厚度 应 2.0 mm;e)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60 0 g/m 2;f)卵石 层:厚度 应为 10 cm 30 cm。卵石 粒 径 为3 0 mm 50 mm;g)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20 0 g/m 2。5.4.4 刚 性结构 四周侧墙 防 渗系统 结构由 外 向 内依 次 为:a)钢 筋 混凝土 墙:应按 抗 渗 结构 进 行设计,按 裂缝宽度 进 行验 算,其 渗透系数 应 1.0 10-6 cm/s。混凝土 侧 压 强度 应 25 N/mm2,厚度 应 35 cm;b)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60 0 g/m 2;c)人工合成 衬层:宜采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渗透 系数 应 1.0 10-1 2 cm/s,厚度 应 2.0 mm;d)土工 布:应 符 合 耐 腐蚀 性和高 强度 要求,规 格 应 20 0 g/m 2。5.4.5 铺 设人工合成 衬层前 应 妥善 处理 好粘 土 衬层,去 除 砖头、瓦块、树 根、玻璃、金属 等 杂 物,调 配 含 水量,分层 压 实,压 实 度 要 达到 有 关 标准,最后 在 压平的 粘 土 衬层上铺 设人工合成 衬层,以使 粘 土 衬层 与下人工合成 衬层 紧 密 结合。5.4.6 若现场 缺乏 合 格粘 土,可 添加 4 5 的 膨润 土。DB 45/T 1 87 7 20 18 7 5.5 渗滤液控制系统 5.5.1 渗滤液集排水系统 渗滤液集排水系统包括初级集排水系统、次级集排水系统和排出水系统。各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a)初级集排水系统应位于上衬层表面和危险废物之间,并由排水层、过滤层、集水管组成,用 于 收集和排除上人工合成衬层上的渗滤液;b)次级集排水系统应位于上衬层和下衬层之间,用 于 监测上人工合成衬层的运行状况,并作为上 人工合成衬层渗滤液的集排水系统;c)排出水系统包括集水井(池)、泵、阀、排水管道和带孔的竖井等。集水井(池)用于收集来 自集水管道的渗滤液,若集水井(池)设 置 在场外,管 道与衬层之间应进行密封;集 水井(池)应设置防雨设施;泵 的材质应与渗滤液的水质相容;分单元填埋时,宜在集水管末端连接两个 阀门,使未填埋区的雨水排至雨水沟,使填埋区的渗滤液排至渗滤液处理系统。5.5.2 渗滤液处理系统 5.5.2.1 安全填埋场内应自设渗滤液处理设施,不应将安全填埋场的渗滤液送至其它污水处理厂处理。5.5.2.2 应根据不同危险废物种类,设置相应的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渗滤液处理前应进行预 处理,预处理包括水质水量的调整、机械过滤和沉砂等。5.5.2.3 渗滤液处理宜根据不同安全填埋场的不同特性确定适用的处理方法。5.5.2.4 渗滤液排放应符合 GB 89 78 或行业、地方排放标准要求,达到 GB 50 33 5 中废水 回用要求的应 尽量回用。5.5.2.5 渗滤液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应进行无害化处置。5.5.3 雨水集排水系统 5.5.3.1 柔性结构安全填埋场作业单元应用临时衬层覆盖,刚性结构安全填埋场作业单元应设置遮雨 蓬。5.5.3.2 填埋区应设立分区独立排水系统,未作业区的未污染雨水应通过管道导排或泵抽排的方法排 至雨水沟。应对贮存区及运输车辆工作区初期雨水进行收集、检测及相应的处理。5.5.3.3 较深的安全填埋场宜在坡面上设置排水渠,收集和排放落在坡面上的雨水;当危险废物填至 排水渠高度时,宜填入卵石,使其成为渗滤液排水沟。5.5.3.4 周边雨水集排水沟渠设在 填埋场四周、道路外侧、四周斜壁,或与上游雨水沟合建。截面形 状根据施工材料不同建成梯形、半圆形或矩形。沟渠的材料选用混凝土或塑料。5.5.3.5 封场后的填埋场表面集排水沟应与周边集排水沟结合在一起,便于雨水排放。5.5.3.6 山谷型填埋场上游雨水排水沟应根据地形设立,绕过填埋场排入下游;若 条 件所限难以绕过,宜用管道从填埋场下部穿过,应 避免 管道对底部结构造成破坏。上游宜设立防洪调整池,用 于 接收雨水 冲刷下来的泥土和缓冲雨水对系统的压力。应定期清理淤泥,避免沟渠淤积。5.5.4 地下水集排水系统 5.5.4.1 地下水排水系统由砂石过滤材料包裹穿孔管构成的暗沟组成。管沟下部应铺设混凝土管基,管道四周应用砾石覆盖。5.5.4.2 排水能力设计应有一定富余,管道直径应不小于2 0 0 mm。应按水流方向布置干管,在横向上 布置支管。5.5.4.3 地下水集排水系统应进行永久维护。DB 45/T 1 87 7 20 18 8 5.6 填埋气体控制系统 5.6.1 安全填埋 场 封 场时 应合理设置填埋气体控制 系统以 排出填埋危险废物中可能产生的气体。填埋 气体排放应 符 合 G B 16297 无组 织 排放 的规定。5.6.2 填埋气体控制 系统 应由 导 排 层 和气体 导 出管 组 成。5.6.3 应 在 封 场 底 层铺 设 厚度 30 cm 的 砂石 导 排 层,并 在 砂石 导 排 层上 安装气体 导 出管。5.6.4 气体 导 出管安装应 符 合 以 下要求:a)气体 导 出管应 选 用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材料,竖 管下 端 与安装 在 砂石 排气 层 中的气体收 集 横 管 相接,竖 管 上 端露 出地 面 部分 应设成 倒U型,整 个 气体 导 出管成 倒 T 型,气体收 集 横 管 带孔 并用 无 纺 布 包 裹;b)导 气管与 封 场 表面 复 合 衬层交界 处应 进 行 袜 式套 封 或法 兰 密 封;c)应对排气管 进 行 正 确 保 养,防 止 地 表 水 通过 排气管 直 接进入 安全填埋 场。5.7 监测系统 5.7.1 安全填埋 场 应设置 监测系统,以 满足 运行期和 封 场 期对 渗滤液、地下水、地 表 水和大气的 监测 要求,并应 在 封 场 后 连续监测 30 年。5.7.2 应设置防 渗层渗 漏 在线监测 设施,确 保 在 运行 过 程中及 时 发 现 人工 衬层 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的 渗 漏 位置并 开 展 相关 修 补 工作。5.7.3 应设置 渗滤液 处理设施 在线监测系统,系统 安装应 符 合 HJ/T 3 53 的 规 定。5.8 应急系统 5.8.1 应设置事故 报警 装置和 紧 急 情况 下的气体、液 体 快速 检测 设 备。5.8.2 应设置 渗滤液渗 漏 应急 池 等应急 预 留 场 所,还 应设置危险废物 泄漏 处置设 备。5.8.3 应设置全 身 防护、呼吸 道 防护等安全防护装 备,并配 备 常见 的 救 护急用物品和中 毒 急 救药 品。6 主要辅助工程 6.1 供电系统 6.1.1 安全填埋 场 的生产用电 宜 从附近 电力 网 引 接,其 接入 电压等 级 应 根 据安全填埋 场 的总用电 负荷 及 附近 电力 网 的 具 体 情况,经 技术 经济 比较 后 确 定。6.1.2 安全填埋 场 用电 负荷 应为 AC 38 0/22 0 V,负荷 等 级 为 三级。6.1.3 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过 电压保护和 接 地的技术要求,应 分别符 合G B 50 060、GB/T 5 00 62、DL/T 620 和 DL/T 62 1 中有 关 规定。6.1.4 照明设计应 符 合G B 50 034 中 有 关 规定,并应 满足 应急照明要求。正常 照明和事故照明 宜采 用 分 开 的 供 电 系统。6.1.5 电缆的 选 择 与 敷 设应 符 合 G B 50 217 中 的 有 关 规定。6.2 给水 6.2.1 安全填埋 场 应有可 靠 的 供 水水 源 和 完善 的 供 水设施。生 活 用水、锅炉 用水及其 他 生产用水应 符 合 国家现 行有 关 标准规定。6.2.2 厂 区给水管 网 采 用生 活 给水和 消 防给水 联 合 供 水 系统。DB 45/T 1 87 7 20 18 9 6.3 排水 6.3.1 处置区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6.3.2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优先考虑循环再利用,废水排放应满足 GB 8 97 8 要 求。6.3.3 经收集池收集的贮存区及作业区的初期雨水应经过有效处理,达到 GB 89 78 要求后 排放。6.3.4 雨水量设计重现期应符合G B J 14 中有 关规定。6.3.5 辅助工程排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6.3.6 消防废水应收集并经过有效处理,达到 GB 8 97 8 要求后排放。6.4 消防 6.4.1 安全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设置必须满足场区消防要求。6.4.2 生产管理区应符合 G B 500 16 中 有 关规 定。6.4.3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设有火情监测和灭火设施。6.4.4 消防器材的设置应符合G B J 14 0 中有 关规定,并定期检查、验 核消防器材效用,做到及时更换。6.4.5 生产管理区各系统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划分应符合 G B 50 016 中 有 关规定。6.5 采暖、通风与空调 6.5.1 安全填埋场各建筑物冬、夏季负荷计算的室外计算参数,以及建筑物的采暖、通风设计,应符 合G B J 19 中有 关规定。6.5.2 实验室和贮存间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正常情况下的换气系统以及其他应急设备,防止人员伤 害及有机气体燃爆风险。6.5.3 当其它建筑物机械通风不能满足工艺对室内温度、湿度要求时应设空调装置。6.6 建筑与结构 6.6.1 安全填埋场区建筑造型应简洁、新颖,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厂房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应满 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同时应考虑今后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6.6.2 厂房及办公用房的建筑、防腐、采光、通风、消防等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中有关规定。6.6.3 安全填埋场区及管理区用房应按化工企业通风标准设计,并应考虑密封、防腐、地面防渗、地 面坡度及地面冲洗水收集沟等。6.7 其它辅助设施 6.7.1 安全填埋场宜设置机修 间,机修间应负责全厂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小修应急等任务。设备的 大、中修宜通过社会化协作解决。6.7.2 机修间应配备必须的金工设备、机械工具、搬运设备、备用品和消耗品。6.7.3 锅炉房、供配电室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7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应按照HJ 2 0 42中有 关规定 执行。DB 45/T 1 87 7 20 18 10 8 施工与验收 8.1 工程施工 8.1.1 施工单位应 具 有与 该 工程 相 应的 资 质等 级。8.1.2 施工 前 应 根 据设计文件 或 招 标文件编制施工 方案 和准 备 施工设 备 及设施,并 根 据工程设计 图纸、技术文件、设 备 图纸 等 组 织 施工。8.1.3 工程施工和设 备 安装应 符 合 相 应的 国家或 行业规范,施工质量应 符 合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 例 的有 关 规定。8.1.4 有 条 件的地区,施工期 间 宜 开 展建设 项目 环境 监 理,编制环境 监 理 报 告,并作为建设 项目试 生 产环境保护 条 件和建设 项目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 条 件。8.2 工程验收 8.2.1 土建工程验收应按 GB 5 0 30 0、G B 50 2 02 GB 5 02 0 5 及 相关 验收 规范 执 行。8.2.2 安装工程验收应按 GB 5 0 23 1、G B 50 2 36、GB 5 02 7 5、HJ 76、GB 50 25 4 G B 5 02 59 和 安 装文 件的有 关 规定 执 行。8.2.3 应对防 渗层 高 密 度聚乙烯(HD PE)的 完整 性、导 排 系统 的有 效 性、渗 漏 检测层 的 灵 敏性和 粘 土 衬层 均匀 性 进 行质量验收。8.2.4 应按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 例 及 相关 规定 进 行建设工程 竣 工验收。8.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8.3.1 工程 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应 执 行 建设 项目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 暂 行 办法 及行业验收技术规范。8.3.2 工程环境保护设施 竣 工验收 监测 应 符 合 建设 项目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 指南 污染 影响 类 的 规定。9 运行与维护 9.1 一般规定 9.1.1 应对 操 作人 员、技术人 员 及管理人 员 进 行 相关法 律 法 规和 专 业技术、安全防护、紧 急处理等理 论 知识 和 操 作技能 培训。9.1.2 应建立 完 备 的规 章 制 度,以 保 障 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应制定 严 格 的 操 作规程和管理制 度。9.1.3 工程 竣 工验收 前 安全填埋处置设施不应 投 入 生产 使 用。9.2 运行管理 9.2.1 应 详 细 记 载每 日收 集、贮存、利 用 或 处置危险废物的 类别、数 量、危险废物的最 终 去向、有 无 事故 或 其 他 异 常 情况 等,并按照危险废物 转移 联 单的有 关 规定,保管 需 存 档 的 转移 联 单。危险废物 经营 活 动 记录 档 案 和危险废物 经营 活 动 情况 报 告 应与 转移 联 单 同 期保 存。9.2.2 应 记录 生产设施运行 状 况、设施维护和危险废物处置 情况,内 容 应包括 但 不限于:生产设施运 行工艺控制 参 数记录、危险废物处置 残 渣 处置 情况记录、生产设施维修 情况记录、交接 班 记录、环 境 监 测数 据的 记录、生产事故及处置 情况记录。9.2.3 应建立危险废物 数 据 库 对有 关数 据 进 行 系统 管理。DB 45/T 1 87 7 20 18 11 9.2.4 应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完备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备 案。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 根据演练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应 配 备常见的救护应急用物品和中 毒急救药品。9.2.5 应采用分种类、时段、区域、单元、分层填埋作业,每日一个作业单元。每一单元及作业区的 大小应按设计及现场设备、危险废物种类及数量、运输等实际条件而定。填埋作业应选择适宜的天气进 行,除非设有完备 的雨棚,雨天不应进行填埋作业。填埋作业单元应进行每日覆盖。9.2.6 危险废物堆填表面应维护最小坡度,宜为 l:3(垂直:水平)。9.2.7 应按照 GB 5 0 33 0 的要求对 填埋 堆体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分析。9.2.8 应对渗滤液、地下水和地表水、废气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和频次应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符合 HJ 5 8 9 的规定。9.3 封场要求 9.3.1 安全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数量达到安全填埋场设计容量时,应进行堆体稳定性分析,确定填埋标 高后实行安全填埋封场。9.3.2 安全填埋场最终覆盖层结构应为多层结构,结构自下而上为:a)气体控制层:应为厚度30 cm,倾 斜度2,透气性好的砂石排气层;b)表面复合衬层:上层应为高密度聚乙烯(HD PE)膜,下层为厚度60 cm 的压实粘土 层。表面 人工合成衬层材料选择应与底部人工合成衬层材料相同,且厚度1 mm、渗透系数1.0 10-1 2 cm/s;c)表面水收集排放层:材质应选择小卵石或土工网格。若选择小卵石,不 需另设生物阻挡层。若 选择土工网格,应另设生物阻挡层并解决土工网格与人工合成衬层之间的防滑问题;d)生物阻挡层:当使用土工网格作为地表水收集排放系统材料时,应 在表面水收集排放系统上面 铺一层30 cm 厚 的卵石,防 止挖洞动物入侵安全填埋场;e)植被层:封场系统的顶层应设厚度60 cm 的植被 层,以达到阻止风与水的侵蚀、减少地表水 渗透到废物层,保持安全填埋场顶部的美观及持续生态系统的作用。9.3.3 封场后应制定并有效实施填埋场安全保障的应对方案,包括再生利用方案。9.3.4 当发现场址或处置系统的设计有不可更改的错误,或发生严重事故及发生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使得填埋场不能继续运行时,应 实施非正常封场。非正常封场应预先做出相应的补救计划,防治污染扩 散。9.4 维护保养 9.4.1 安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的各种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并由专人负责。9.4.2 安全填埋场封场后不应在原场地进行开发等其它用途,应继续进行维护管理工作,并延续到封 场后3 0年。维护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定期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b)定期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c)定期维护提升泵站、气体导出系统、电力系统等;d)持续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定期清理渗滤液收集系统;e)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DB45/T 1877 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注意事项

本文(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技术规范DB45/T 1877-2018.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