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870-2019.pdf

  • 资源ID:166289       资源大小:691.5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870-2019.pdf

ICS 65.020.20 B 0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8702019 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late maturing longan 2019-12-19发布 2020-03-19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870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园地选择与规划.1 5 品种选择.2 6 栽植.2 7 幼树管理.2 8 结果树管理.3 9 高接换种.5 10 冬季果园管理.5 11 病虫害防治.6 12 果实采收与贮运.7 DB35/T 187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秀清、许家辉、许玲、章希娟、余东、陈志峰、袁韬、姜帆、缪友文。DB35/T 18702019 1 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晚熟龙眼的术语与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栽植、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高接换种、冬季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贮运等生产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晚熟龙眼的生产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1735 龙眼 NY/T 1472 龙眼 种苗 NY/T 1479 龙眼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晚熟龙眼 late maturing longan 自然成熟期较晚,在福建种植区其成熟期在9月下旬以后的龙眼。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宜选择年均温19 以上,极端最低温-3 以上,坡度25。其他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4.2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肥沃,透气良好,土壤pH值6.57.0,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4.3 园地要求 建设必要的主干路、支路和田间小路。修筑完备的蓄水池、排灌渠、沤肥池及附属建筑物等设施。周边营造防护林,防护林树种与龙眼不存在相同的主要病虫害。坡度5的缓坡地采用高畦种植,坡度525的坡地修筑等高梯田种植。DB35/T 18702019 2 5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寒性强的品种,如立冬本、松风本等。6 栽植 6.1 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应符合NY/T 1472的要求。6.2 栽植时间 宜于3月至4月栽植,以清明节前后10 d为最适。6.3 栽植密度 平地栽植株行距5 m5 m或5 m6 m,每666.7 m2种植2226株。山地栽植株行距5 m4 m或5 m5 m,每666.7 m2种植2633株。6.4 定植穴准备 定植前23个月挖好定植穴。定植穴长宽深为0.8 m0.8 m0.8 m,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每穴分两层,压入杂草或绿肥,撒施生石灰1 kg2 kg,钙镁磷肥2 kg,腐熟有机肥10 kg15 kg;填土时,先填入表土,后填入心土;做高出地面20 cm30 cm,顶部为0.8 m见方的定植墩。6.5 定植 将苗置于定植墩中间,根颈部与定植墩表面平齐,扶正、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再覆盖10 cm15 cm稻草或杂草。定植后保持植株周围土壤湿润,定植30 d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补植。7 幼树管理 7.1 水分管理 灌溉水质符合NY/T 5010的要求。干旱季节及时灌水,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及时排水。7.2 施肥 微生物肥参照NY/T 227执行,其它肥料种类与质量参照NY/T 496执行。按“一梢一肥”的原则,薄肥勤施。定植当年,新梢老熟(5月份)后施第一次肥,之后每月施薄肥一次,一年56次,10月以后停止施肥;定植后24年,于春梢、夏梢、秋梢萌动时各施一次,每株施复合肥0.5 kg。7.3 扩穴改土 定植第二年开始扩穴改土,在靠原定植穴外侧挖深宽为0.4 m0.4 m的环形沟。第三年起在树冠滴水线内10 cm处往外挖两条深宽为0.4 m0.4 m的对称施肥沟,沟长与树冠直径等长。施肥沟内施入有机肥20 kg30 kg,钙镁磷肥1 kg,生石灰0.5 kg,与土拌匀后覆土。DB35/T 18702019 3 7.4 中耕、间作与生草 结合施肥,每年树盘松土12次,中耕深度5 cm10 cm。定植14年的幼龄果园可在行间间种豆科作物、绿肥等低秆、非攀缘性作物或蔬菜。间作物应距树冠滴水线0.8 m以上。植株封行前在树冠滴水线外可全部生草,可选藿香蓟等良性杂草,在杂草开花前刈割用于覆盖或填埋改土。7.5 整形修剪 13年生幼树以整形为主,在幼树高50 cm70 cm处定干,在主干上留35条分布均匀、着生角度为4560、生长基本一致的一级分枝培养成主枝。在主枝的30 cm40 cm 处截顶,培养位置向外、粗壮、分布均匀的副主枝23条。按副主枝的培养方式培养下一级分枝。修剪以轻剪为主,剪去纤弱枝、密生枝、荫蔽枝和病虫枝,使树冠形成自然开心形。8 结果树管理 8.1 肥水管理 8.1.1 水分管理 灌溉水质符合NY/T 5010的要求。果实发育期,遇旱及时灌水,雨季及时排积水。秋梢老熟后,停止灌水,保持土壤适度干旱。8.1.2 施肥 微生物肥参照NY/T 227执行,其它肥料种类与质量参照NY/T 496执行。结果树全年施肥分花前肥、壮果肥和结果母枝培养肥三个主要阶段,N:P2O5:K2O=1:(0.380.45):(1.01.5)。在春季花穗开始抽生至开花前视树势施一次花前肥,株施有机肥30 kg、复合肥0.5 kg、钾肥0.5 kg。生理落果(6月上旬)后,幼果黄豆般大小时视树势及结果量施壮果肥,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复合肥1.5 kg、尿素0.5 kg、氯化钾0.5 kg,撒施石灰1.5 kg2.0 kg。秋梢萌动前(8月下旬至9月上旬)视树势施结果母枝培养肥,株施尿素0.3 kg、氯化钾0.2 kg、钙镁磷肥0.2 kg。8.2 枝梢管理 8.2.1 早疏梢 花芽分化末期和春梢期(2月中下旬),对40%左右的枝梢进行短截,掌握树顶少留、下层多留、外围少留、内部多留的原则,做到疏弱留强、均匀分布。同时结合剪除病虫枝、细弱枝、过密枝。枝条剪口处腋芽长出的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基枝。8.2.2 结果母枝培育 早放秋梢,施结果母枝培养肥,促末次秋梢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抽生。末次秋梢抽穗期和生长期进行23次根外追肥,每次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2%硼砂、0.1%硫酸锌,促其老熟。DB35/T 18702019 4 8.2.3 控冬梢 8.2.3.1 化学控梢 末次秋梢老熟后,用0.03%0.05%多效唑250500倍液喷洒叶面。若有冬梢萌发,冬梢长3 cm5 cm时用0.015%0.025%乙烯利喷洒叶面,乙烯利浓度可根据品种和温度适当调整,最多使用2次,期间间隔15 d以上。8.2.3.2 人工摘梢 冬季抽生少量冬梢,可用人工摘除。8.2.3.3“C”形环割 末次秋梢老熟后,长势旺盛的结果树的主干或主枝上可进行“C”形环割,宽度0.8 cm1.0cm。8.3 花果管理 8.3.1 花穗冲梢防控 8.3.1.1 人工摘叶和摘心 花穗冲梢初期,可人工摘除花穗小叶及对花穗进行摘心。8.3.1.2 化学防控 用0.015%0.025%乙烯利溶液点喷花穗。8.3.2 疏果穗 生理落果(6月上旬)后,幼果并粒初期时疏剪果穗,疏去病穗、空穗、稀疏穗、果量少的果穗,可采用以树定产,以产定穗的方式决定果穗量,一般株产50 kg的植株留100穗左右。8.3.3 疏果粒 疏果穗后,再进行疏果粒。先把果穗基部、中轴附近的过密和横生的侧枝剪去,再疏小果、病虫果、并蒂果和部分过多果粒,每穗留60100粒果。疏果后,果粒要分布均匀,大小一致。8.3.4 套袋 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剪除病虫果,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全园喷药1次,药液干后用40 cm50 cm尼龙网袋进行果穗套袋。套袋要在喷药后2 d内完成。8.4 挂树保鲜 将60%唑醚代森联和磷酸二氢钾按1:2混合均匀,稀释2 0002 500 倍后对果穗进行喷雾,以喷湿到滴水为度。在果实成熟前20 d、10 d各喷1次,可延长采果期20 d30 d。8.5 采后修剪 秋季在采果后进行一次修剪,视结果枝的强弱进行适当回缩或删除,对夏、秋梢抽出的结果基枝进行疏枝,每基枝留12条健壮的梢,长度为25 cm30 cm。DB35/T 18702019 5 9 高接换种 9.1 高接时间 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阴天或晴天进行。9.2 接穗采集 采树冠中上部外围茎粗1 cm1.5 cm、芽眼饱满、无病虫害、带叶的健壮枝条为接穗。采集后立即剪除叶片,留叶柄护芽,25枝或50枝为1捆扎紧,用薄膜包紧,标明产地、品种名和日期。宜随采随用,如要保存用湿布或湿纸巾包好,再用薄膜包紧,放置阴凉处存放。9.3 高接部位 高接部位离地面0.8 m1.5m。老树和衰弱树的高接分两年进行,第一年于3月至4月短截骨干枝,留12枝为拔水枝,待不定芽萌发,在不同方向留58个健壮新梢用于培育新枝,抹去多余新梢,第二年在新枝上进行嫁接。壮年树若树体高大且离地2 m以下分枝少,在主枝、副主枝上高接,接头45个,留12枝拔水枝;若树体中庸且离地2 m以下分枝多,在大侧枝进行全树多头高接,接头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留35枝拔水枝。幼树可在1级或2级斜生骨干枝进行高接。9.4 高接方法 宜采用切接法。9.5 接后管理 及时抹除砧木上抽生的新梢。接后15 d20 d,检查芽成活情况,成活芽数多且分布合理则不补接,成活芽少或分布不合理则应补接,补接时可把原砧木锯除2 cm4 cm后再接,一般在嫁接后30 d内完成。接口愈合完好,二次新梢老熟后解除包扎的塑料膜,台风来临前立柱绑缚,接口面较大的可在年后解缚。待接穗抽出第二批梢后,应逐渐减少拔水枝枝叶,待抽出第四批梢后,锯除全部拔水枝。萌芽至嫩梢期间应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枝梢老熟后薄肥勤施,雨季防涝,干旱及时灌水,做好整形修剪工作。10 冬季果园管理 10.1 树干涂白 用涂白剂(生石灰3 kg、盐0.5 kg、油脂0.5 kg、45%石硫合剂晶体0.5 kg、水10 kg)均匀涂白树干。10.2 覆盖 寒潮来临前,用塑料膜、遮阳网或杂草覆盖树体、树盘。10.3 冻后树体恢复管理 10.3.1 龙眼冻害等级判定 龙眼冻害等级判定标准,见表1。DB35/T 18702019 6 表1 龙眼冻害等级指标 冻害级别 冻害程度 症状表现 0 无冻害 基本无冻害症状。1 轻度冻害 25%以内叶片冻害,或叶尖、或叶缘、或全叶受害;枝芽无冻害或嫩梢轻微冻害。2 中度冻害 25%75%叶片受冻,嫩梢大部分受冻。3 严重冻害 全部叶片受冻、枝梢大部分受冻,并冻及部分主枝。4 极严重冻害 整株受害,冻及主干。10.3.2 适时修剪 在气温回升且稳定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修剪。10.3.3 适度修剪 按“大伤锯干,中伤剪枝”原则,进行适度修剪。对1级、2级冻害,采用“剪枯留绿”,剪口位于枯绿交接处下2 cm3 cm处。对3级、4级冻害,从枝梢、主枝或主干的死、活分界线以下2 cm处“带青”修剪。10.3.4 树体保护 锯除主枝和主干的植株,锯口应涂蜡液或用塑料薄膜包扎保护,并用石灰浆刷白或用稻草、杂草绑缚防晒,同时进行断根处理。10.3.5 及时疏剪花穗和果穗 受冻植株在春季开花前应短截或疏剪部分花序,减少花量。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对挂果较多的植株及时疏果。10.3.6 选芽与留芽 3级、4级冻害的植株短截处理后,每枝选留23个不同方向的芽,其余及时抹去,待梢长至15 cm左右时摘心,尽快形成树冠。10.3.7 加强肥水 受冻果园应于开春后及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冻害较重的果园,宜薄肥勤施,在春梢展叶后用0.3%0.5%尿素根外追肥23次。10.3.8 嫁接更新 对于冻害部位在原有嫁接口以下的树体进行嫁接更新。11 病虫害防治 按照NY/T 1479的规定执行。夏梢与秋梢抽生初期重点注意防治荔枝尖细蛾与亥麦蛾。DB35/T 18702019 7 12 果实采收与贮运 12.1 果实采收 12.1.1 采收标准 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判断应以品种特定的可溶性固形物指标为准。12.1.2 采收时间 宜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至11时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12.1.3 采收方法 在葫芦结处带 12 片复叶剪下,果枝保持剪口整齐,避免对果实造成机械损伤。采下的果穗轻拿轻放,避免掉果,并置阴凉处。鲜果包装前进行选果,剔除烂果、伤果和病虫果,剪去过长枝条和多余叶片。12.2 质量要求 果实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应符合GB/T 31735的要求。12.3 贮运 采后去除田间热,果穗经分级后装箱运输。_ DB35/T 18702019 福建省地方标准 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 DB35/T 18702019*2019年 12月第一版 2019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晚熟龙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870-2019.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