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台式乌龙茶 茶树品种DB35/T 1907-2020.pdf

  • 资源ID:166089       资源大小:585.2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台式乌龙茶 茶树品种DB35/T 1907-2020.pdf

ICS 67.140.10 X 5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907 2020 台式乌龙 茶 茶树 品种 Tai shi Oolong Tea Cultivar of tea plant 2020-06-29 发布 2020-09-29 实施 福 建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5/T 1907 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茶 树品 种.1 4 种 苗繁 育.4 5 种 苗质 量及 检验 方法 和 规则.6 6 标 志、标签、包 装、运 输与贮 存.7 DB35/T 1907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福 建农 林大 学提 出。本标准 由福 建省 茶产 业标 准化技 术委 员会(SAFJ/TC 20)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福 建农 林大学、台 湾茶 叶学 会(中国台 湾)、海峡 两岸 茶 业交流 协会、国 家茶 叶质量安 全工 程技 术研 究中 心、大 同茶 业股 份有 限公 司(中 国台 湾)、龙 岩市 漳 平台湾 农民 创业 园区 管理委员会、福 建省 标准 化研 究院、福建 漳平 永福 闽台 缘高山 茶产 销专 业合 作社、漳平 市农 业农 村局、福 建漳平台 品茶 叶有 限公 司、福建漳 平鸿 鼎农 场开 发有 限公司、福建 漳平 九德 农 场开发 有限 公司、福州 文 武雪峰农 场、福 建漳 平尚 顺 农场开 发有 限公 司、鹿 谷 乡农会(中国 台湾)、阿里 山茶叶 合作 社(中 国台 湾)、安溪青 心乌 龙茶 研究 所、厦门茶 叶进 出口 有限 公司、建瓯 市市 场监 督管 理局、武夷 星茶 业有 限公 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孙威 江、陈 志丹、邓冰 斌、柯家 耀、陈 右人(中国 台湾)、刘纪恒、林 宪腾(中国台湾)、卢江 海、文 芳、颜 燕芬、谢东 庆(中 国 台湾)、李 志鸿(中国 台 湾)、杨咏 安(中 国台 湾)、林求喜、陈 宏安(中 国台 湾)、林献 堂(中国 台湾)、林育 丞(中国 台湾)、陈 志雄、颜敬 虔、沈瑞 完、李方。DB35/T 1907 2020 1 台 式乌龙 茶 茶树 品种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 了适 制 台 式乌 龙茶的 茶树 品种、种 苗繁 育、种 苗质 量及 检验 方法 和规则、标 志、标签、包装、运输 与贮 存。本 标准 适用 于适 制 台 式乌 龙茶茶 树品 种的 选择、苗 木繁育 以及 种苗 质量 检验。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11767 茶树 种苗 3 茶树品 种 3.1 总则 适制台 式乌 龙茶 的茶 树品 种主要 有:金萱(台 茶12 号)、青心 乌龙、四 季春、翠玉(台 茶13 号)、铁观音、碧 玉(台茶19号)、迎 香(台茶20号)、青心大 冇和 矮脚 乌龙 等。3.2 金萱(台 茶12 号)3.2.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由台 湾省 茶业改 良场以 台农8 号为母 本、硬 枝红心 为父本,采 用杂交 育种法 育成。主要 分布于中 国台 湾、福建、广 东、广 西等 地。2011 年通 过福建 省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会 审定。3.2.2 形态特 征 灌木型,植 株中 等,树姿 开张,分枝 密度 大。中叶 类,芽 叶生 育力 强,发芽 整齐,密度 中等,叶 片呈稍上 斜状 着生,叶 形近 椭圆形,叶 面微 隆,叶色 淡绿,具光 泽,茸毛 较多,叶面 微隆,叶 身稍 内折,叶缘波 状,叶尖 钝尖,叶 齿锐度 中、密度 密、深 度 浅,叶 质厚。开花 量多,结实率 高。花冠 直径4.0 cm,花瓣6 8瓣,子 房茸 毛较 多,花 柱3 裂、裂位 低,雌 蕊高,花萼5片。3.2.3 品种特 性 中 生 种,春 梢 一 芽 三 叶 百 芽 重 约98.7 g,每667 m2产 干 茶110 kg 以 上。制 台 式 乌 龙 茶 外 形 紧 结 重实,香 气 浓 郁,汤 色 蜜 黄,滋 味 甘 醇 浓 厚。抗 寒、抗 病 性 强,适 应 性 强。扦 插 成 活 率 高,开 花 多,结实 性 强。DB35/T 1907 2020 2 3.3 青心乌 龙 3.3.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又名软 枝乌 龙,无性 系,原产福 建省,主 要分 布于 中国台 湾、福建 等地。3.3.2 形态特 征 灌木型,树 姿开 张,分枝 密,枝 条细 软。小叶 类,叶片上 斜状 着生,叶 形长 椭圆形,叶 色深 绿,无光泽,叶 面平,叶身 内折,叶 缘微 波,叶 齿细 密锐 利,主脉 显、色 浅,叶 质 较厚有 革质,叶尖 锐尖,芽叶细 小,鲜 绿色,茸 毛中 等。花 冠直 径1.8 cm,花 瓣67 瓣,花萼 绿带 紫色,有茸 毛。3.3.3 品种特 性 晚生种,芽 叶密度中等,每667 m2产干茶约为60 kg。制台式乌 龙茶外形紧结绿润,香气 高长,汤色绿黄,滋 味清 醇甘 甜。抗寒性 强、抗旱 性差,抗 病虫性 弱。扦插 成活 率高。3.4 四季春 3.4.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在 台湾 木栅 选育 而成的 台湾 地方 良种,主 要分布 于中 国台 湾、福建 和云南 等地。3.4.2 形态特 征 灌木 型,植 株中 等,树姿 半开张,分 枝密。小 叶类,叶片 上斜 状着 生,叶形 椭圆形,叶 基钝,叶 色绿,无光 泽,叶 面平,叶 身内折,叶缘 微波,叶齿 细密锐 利,叶 质较 厚硬,叶尖锐 尖,芽 叶细 小,鲜 绿带紫红 色,茸毛 中等。3.4.3 品种特 性 早生种,生 长势 强,年 生 长周期 长、冬季 休眠 期短,新梢 萌发 轮次 多,产 量 高。制 台式 乌龙 茶外 形紧结,香气 浓郁 高扬,汤 色密绿 黄,滋味 鲜活 甜爽 甘滑。抗寒 性强,适 应性 强。扦 插成 活率 高。3.5 翠玉(台 茶13 号)3.5.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由 台湾 省茶 业改 良场以 硬枝 红心 为母 本,台农80 号为 父本,采 用杂 交育种 法育 成。主要 分布于中 国台 湾、福建 和云 南等地。3.5.2 形态特 征 灌木型,植 株中 等,树 姿 稍直立,分 枝较 少。中 叶 类,叶 片呈 上斜 状着 生,叶形近 阔椭 圆形,叶 色浓暗绿,具光 泽,叶 面 隆 起,叶身 内折,叶缘 微波,叶 尖钝 尖,叶 齿较 稀钝、不 整齐,叶质 厚,芽 叶 深绿带紫 色,茸毛 中等。3.5.3 品种特 性 早生种,采 摘期 长,芽 叶 生育力 中等,发 芽整 齐,密度稀,春 梢一 芽三 叶百 芽重约88.7 g,每667 m2约产干 茶80 kg。制 台式 乌 龙茶外 形圆紧,香 气清雅 高长,汤色绿 黄明 亮,滋 味甘醇 鲜滑。抗寒、抗病性中等。发 根能 力强,扦 插成活 率高。开 花多,结 实性强。DB35/T 1907 2020 3 3.6 铁观音 3.6.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又名红 心观 音,无性 系,原产福 建省 安溪 县西 坪镇。主要 分布 于中 国福 建、台湾、广东 等地。1985年全国 农作 物品 种审 定委 员会认 定为 国家 品种。3.6.2 形态特征 灌木型,植 株中 等,树姿 开张,分枝 稀。中叶 类,叶片呈 水平 状着 生,叶形 椭圆形,叶 色深 绿,富光泽,叶面 隆起,叶 缘波 状,叶 身平 或稍 背卷,叶 尖渐尖,叶 齿钝 浅稀,叶 质厚脆,芽 叶绿 带紫 红色,茸毛较 少。花冠 直径3.0 cm 3.3 cm,花 瓣68瓣,子房茸 毛中 等,花柱3裂。3.6.3 品种特 性 晚生种,芽 叶生 育力 较强,发芽 较稀,持 嫩性 较强,春梢 一芽 三叶 百芽 重约60.5 g,产 量中 等,每667 m2约 产干 茶100 kg。制台式 乌龙 茶外 形紧 结重 实,香 气馥 郁幽 长,汤色 黄绿明 亮,滋味 醇厚 回甘。抗旱、抗寒 性较 强。扦插 繁殖力 较强,成 活率 较高。3.7 碧玉(台 茶19 号)3.7.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由 台湾 省茶 业改 良场以 台茶12号 为母 本、青心乌 龙为 父本,经 有性 杂交育 成,主要 分布 于中国台 湾、福建 等地。3.7.2 形态特 征 灌木型,树 姿半 开张,分 枝密。小叶 类,叶 片呈 水 平状着 生。叶形 椭圆 形,叶色绿,幼 芽嫩 叶为 淡绿色,嫩叶 有茸 毛。3.7.3 品种特 性 中生种,产 量高,每667 m2约 产干茶87 kg。制台式乌龙茶外形 圆结重实,香气清幽,汤 色碧绿,滋味醇 和甘 滑。生长 势强,抗病 虫害 能力 强。扦插 繁殖力 强,种植 成活 率高。3.8 迎香(台 茶20 号)3.8.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由 台湾 省茶 业改 良场以2022 品系 为母 本、青心乌 龙为 父本,经 有性 杂交育 成。3.8.2 形态特 征 灌木型,树 姿半 开张,分 枝密。小叶 类,叶 片呈 水 平状着 生,叶形 长椭 圆形,叶色 鲜绿 富光 泽,叶身内折,叶 面隆 起,叶缘 微波,叶尖 钝尖,叶 片较 厚。3.8.3 品种特 性 中生种,芽 叶生 育力 强,萌 芽整齐,幼 芽嫩 叶鲜 绿略 带紫色,嫩 叶有 茸毛,每667 m2约产 干茶101 kg。制台式 乌龙 茶外 形紧 结,香气淡 雅蜜 香,汤色 蜜黄 清澈,滋味 清醇 回甘。抗 病虫害 能力 强,耐旱。扦 插繁殖力 强,种植 成活 率高。DB35/T 1907 2020 4 3.9 青心大 冇 3.9.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无性系,从 台湾 文山 栽培 茶树群 体 中 采用 单株 育种 法育成。主 要分 布于 中国 台湾、福建 等地。3.9.2 形态特 征 灌木 型,植 株中 等,树 姿 开张,枝多 弯曲,分枝 密 度中等。小 叶类,叶片 上 斜状着 生,叶形 长椭 圆或椭圆 形,叶 色暗 绿,无 光泽,叶 面平,叶身 平,叶 脉不明 显,叶 缘波 状,叶 齿密而 锐利,叶质 厚硬 脆,叶尖钝 尖,芽 叶肥 壮,深 绿带紫 红色,茸毛 中等。花冠直 径2.3 cm,花瓣67瓣,子 房茸 毛稀 较长,花柱3裂,花 萼绿 带紫 色,有 茸毛。3.9.3 品种特 性 中生种,树 势健 壮,芽叶 密度中 等,春梢 一芽 三叶 百芽重 约60.0 g,产量 中 等,每667 m2约产 干茶75 kg。制白 毫乌龙 外形 卷 曲显 毫,香气 浓郁 持久带 花果香,汤色 橙黄 或橙红 明亮,滋味浓 厚;制颗粒形台式 乌龙 茶外 形圆 结紧 实,香 气清 高持 久,汤 色 绿黄明 亮,滋味 浓厚。抗 寒性强,抗 虫性 中等,抗 旱性弱。扦插 成活 率中 等,移栽成 活率 高。3.10 矮脚乌 龙 3.10.1 品种来 源与 分布 又名小 叶乌 龙,无性 系,原产福 建省 建瓯 市东 峰一 带,主 要分 布于 中国 福建、台湾 等地。3.10.2 形态特 征 灌木 型,植 株矮 小,树 姿 开张,分枝 较稀。小叶 类,叶片 呈水 平状 着生,叶 椭圆或 近倒 披针 形,叶色深绿 或绿,具 光泽,叶 面平,叶缘 微波,叶身 内 折或稍 平,叶齿 较钝 浅稀,叶质 较厚 脆,叶 尖钝 尖 或渐尖,芽叶 紫绿 色,茸毛 少。花 冠直径3.3 cm,花 瓣7瓣,子 房茸 毛少,花 柱3裂。3.10.3 品种特 性 中生种,芽 叶生 育力 较强,发芽 较稀,春 茶一 芽三 叶百芽 重约28.0 g,产 量 较低,每667 m2约 产干茶75 kg。制 台式乌 龙茶 外 形紧结,香气 清高 悠长,汤色绿 黄,滋 味醇 厚。抗 旱、抗 寒性强。扦 插繁殖率较强,成 活率 较高。4 种苗繁 育 4.1 繁育方 式 宜采用 短穗 扦插 技术 繁育 苗木,有条 件的 可采 用工 厂化育 苗技 术繁 育苗 木。4.2 种苗质 量分 级和 指标 扦插穗 条和 无性 系苗 木的 分级和 质量 指标 应符 合GB 11767 的要 求。DB35/T 1907 2020 5 4.3 扦插育 苗 4.3.1 扦插苗 地 4.3.1.1 选择土 质肥 沃、地势 平坦、交通 方便、水 源充 足、地下水 位 在 0.8 m 以 下、排灌便 利、土壤结构良 好、土 壤pH 值在4.5 6.0 之 间的 黄红 壤沙 壤土、壤土 或轻 黏壤 土地 块整理 扦插 苗地。4.3.1.2 同一地 块不 宜连 续作 为扦 插苗圃,宜 轮作,前 作作 物为烟 草、麻类 的地 块不 宜作为 苗地。4.3.1.3 扦插前 清除 苗床 地杂 草、树根、石块 等杂 物,深 耕25 cm 以上,深 翻前15 天 左右 每667 m2施有机 肥(或腐 熟厩 肥)1 000 kg 1 500 kg,或施 发 酵饼 肥 100 kg 150 kg,施肥时 拌施 磷 肥 50 kg100 kg,肥 料与 土壤 应充 分拌和、整 平。4.3.1.4 扦插苗 床 高15 cm 20 cm,宽 110 cm 140 cm,畦 间沟 宽25 cm35 cm,长 度15 m30 m。4.3.1.5 应在苗 床畦 面上 铺经 过筛 分后的 酸性 或微 酸性 的红 黄壤心 土,整平 压实 后厚 度 2 cm 4 cm。4.3.2 采穗园 管理 4.3.2.1 采穗园 土壤 应结 构和 肥力 良好,土层 深厚,土 壤 pH 值在 4.5 5.5 之间。4.3.2.2 采穗母 树园 宜重 施基 肥,每亩施 有机 肥(或腐 熟厩 肥)3 000 kg 5 000 kg,或施 发酵 饼肥250 kg 400 kg,施 肥时 拌施磷 肥 50 kg 100 kg,注意 配施 相应 追肥 以及 磷钾肥 的搭 配。4.3.2.3 采夏插 或秋 插穗 枝的 母树 在春茶 萌动 前宜 轻修 剪,采冬插 或翌 年春 插穗 枝的 母树在 秋茶 萌动前宜深 剪或 重剪,幼 龄茶 树结合 树冠 培养 进行 定型 修剪。4.3.2.4 留穗母 树的 芽梢 宜在 剪穗 前进行 轻采 或打 顶采 摘。4.3.3 采穗 4.3.3.1 采穗母 树应 选择 适制 台式 乌龙茶 的无 性系 纯种,树 龄适宜,以 青壮 期为 佳,树势生 长健 壮、无病虫 害。4.3.3.2 采穗茎 枝应 剪取 茎枝 表皮 棕红色 或黄 绿色、半 木质 化的当 年生 枝条。4.3.3.3 短穗标 准:将穗 枝剪 成长 约 3 cm 4 cm、带有1 个 健全饱 满腋 芽 和1 片 健全 叶片的 短穗。剪口应平 滑并 与叶 面成 同向 平行的 斜面,短 穗上 端剪 口距腋 芽 2 mm 4 mm。4.3.3.4 穗枝剪 取后 应及 时阴 凉避 风保存,洒 水防 止萎 蔫,避免发 热、失水、风 吹、日晒、重压。4.3.4 短穗扦 插 4.3.4.1 扦插时 期宜 根据 不同 气候 情况,适时 扦插。春 插 宜 在 5 月 至 6 月,秋插 宜 在9 月至11 月。4.3.4.2 扦插前 应洒 水湿 透畦 面,畦土湿 而不 黏,呈松 软状 态。4.3.4.3 扦插株 距2 cm 4 cm,行距 7 cm 10 cm。或 用营 养钵(袋)扦插。4.3.4.4 扦插为 斜后 插,叶面 应顺 主风向,叶 柄和 腋芽 应露 出土面,叶 片不 贴土,扦 插深度 以叶 柄基部与畦 面平 齐为 宜,扦 插 后将短 穗周 边土 壤压 实,穗枝叶 片之 间重 叠不 得超 过三分 之一,扦插 后应 立 即浇水至 培养 土湿 透。4.3.5 苗圃管 理 4.3.5.1 扦插后 应用 遮光 率 50%75%的黑 色遮 荫网 遮荫,随 插随遮。4.3.5.2 扦插 初10 天,晴天 每天 早 晚各浇 水 1 次,阴天 每天 浇水 1 次;第 10 天 至第 50 天,每天 浇水1 次;50 天 后根 据土 壤和 天气状 况适 时浇 水,雨天 苗圃应 及时 排水。4.3.5.3 冬季当 气温 降至 冰点 温度 或以下 时,宜采 用中 心高 度约 为 50 cm 的 小拱 棚薄 膜覆盖 保温、保湿、防 寒,每天 应适 时通 风透气。DB35/T 1907 2020 6 4.3.5.4 扦插短 穗长 出新 根前 不必 除草,长出 新根 后应 及时 除草、除花 蕾和 防治 病虫 害,病 虫害 防治以农业 防治、物 理防 治和 生物防 治为 主。4.4 工厂化 育苗 4.4.1 主要设 备设 施 4.4.1.1 育苗工 厂应 配套 基质 搅拌 机、恒 温箱、育苗 大棚、光照设 施、育苗 床、穴 盘、平盘、防虫 网、喷淋系 统、升降 温系 统等。4.4.1.2 宜在地 势平 坦、交通 方便、水电 取用 便利 处建 设育 苗大棚,以 钢管、塑 料管 为主要 架构 装配搭建,表面 覆盖 透光 或半 透光材 质的 膜材。4.4.1.3 宜在 育 苗大 棚内,距 离地 面约 90 cm 高 处,安装 宽 度约 1.5 m、长度 约10 m 的可移 动育 苗床。4.4.1.4 育苗大 棚依 据实 际面 积及 育苗规 模,应 配套 安装 适 宜容量 的育 苗床、光照 设 施、穴盘 或平 盘、喷淋系 统及 升降 温系 统等。4.4.2 扦插基 质 4.4.2.1 扦插基 质以 泥炭 土:蛭石:珍珠岩=1:1:1 的比 例配 制 而成。4.4.2.2 基 质 混 合 均 匀 后 潮 水 至 手 握 成 团 不 易 松 散 为 宜,潮 水 后 基 质 装 入 穴 盘 或 平 盘 中,轻 振 稍 压抹 平。4.4.2.3 应在扦插前 24 h 使用 800 1 000 倍 多菌 灵对 穴盘 或平盘 及基 质进 行灭 菌。4.4.3 采穗、扦插 及管 理 采穗园 管理、采 穗、扦插 技术 应 按照4.3.2、4.3.3、4.3.4 执 行。4.4.4 育苗管 理 4.4.4.1 扦插后 育苗 大棚 内气 温控 制在 22 28、湿 度 控制 在 70%80%。4.4.4.2 扦插基 质宜 保持 湿润 不滞 水。4.4.4.3 扦插苗 根系 形成 后可 适当 施用叶 面肥。4.4.4.4 扦插苗 病虫 害防 治以 农业 防治、物理 防治 和生 物防 治为主。4.5 起苗 4.5.1 出圃茶 苗应 符 合GB 11767 要求。4.5.2 起苗宜 在茶 树种 植季 节,起苗前 应保 持苗 床湿 润。4.5.3 起苗宜 用小 型锄 头挖 掘,不宜直 接用 手拔,检 数时 剔除杂 株、病虫 株等 不合 格株。4.5.4 茶苗捆 装应 做到 保湿 透气,防止 重压。5 种苗质 量及 检验 方法 和规 则 5.1 种苗质 量 茶树苗 木质 量指 标及 分级 应按照GB 11767 的规 定执 行。5.2 检验方 法 5.2.1 检验和 分级 应在 蔽荫 背风 处进行。5.2.2 用卷尺 或直 尺测 量苗 高、侧根长 度,数值 精确 到 0.1 cm。DB35/T 1907 2020 7 5.2.3 用游标 卡尺 测量 距根 茎 10 cm 处 的主 干直 径作 为茎 粗,数 值精 确 到0.1 mm。5.2.4 观察茶 苗及 包装 物是 否有 危险性 病虫 害症 状,必要 时使用 植检 仪器。5.2.5 品种纯 度检 验 应 按照 GB 11767 的规 定执 行。5.3 检验规 则 5.3.1 组批 以相同 自然 条件、管 理方 法进行 培育 的同 一苗 圃、同一品 种、同一 等级、同 一 天起苗 的苗 木为 一批。5.3.2 抽样方 法 样本从 已捆 扎苗 木中 随机 取样,苗木 检测 抽样 量应 符合GB 11767 的 要求。5.3.3 合格判 定 5.3.3.1 苗木检 验结 果全 部符 合 GB 11767 要 求,则判 定该 批 苗木合 格。5.3.3.2 苗木检 验时,如 有一 项指 标不符 合 GB 11767 要求,则判定 被检 批次 苗木 不合 格。5.3.3.3 级别判 定时 如低 于该 等级 的苗木 个体 超 过10%,则 该批苗 木做 降级 处理。5.3.3.4 判定为 不合 格的 苗木 可在 剔除不 合格 个体 后重 新检 验判定。5.3.3.5 生产单 位对 检验 合格 的茶 树种苗 核发 合格 证书。6 标志、标签、包 装、运输 与贮存 6.1 标志、标签 每批种 苗宜 附标 签(可与 合格证 合二 为一),标明 苗木品 种、等级、数 量、批号、生产 单位 名称、出圃日 期、执行 标准 编号,苗木 调运 前应 进行 检疫,并附 植 物检 疫证 书。6.2 包装、运输 和贮 存 苗木和 穗条 可散 装或 用萝 筐等透 气性 材质 包装 物盛 装,包装 后应 及时 启运,包装、运 输和 贮存 过程中应注 意保 湿透 气,防止 重压、紧压、雨淋、风吹 和日晒,运 输苗 木至 目的 地后,应及 时种 植或 适度 遮阴下假 植。_

注意事项

本文(台式乌龙茶 茶树品种DB35/T 1907-2020.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