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玉山白玉豆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186-2019.pdf

  • 资源ID:165359       资源大小:612.2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玉山白玉豆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186-2019.pdf

ICS 65.020.20 B 05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1862019 玉山白玉豆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Yushan lima bean 2019-12-27发布 2020-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186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2 5 播种育苗与定植.2 6 田间管理.3 7 病虫草害防治.3 8 采收与留种.4 DB36/T 118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饶市玉山县经济作物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留、柳森水、占焕禄、卓辉、陈学军、万雅静、聂樟清、张莉娜。DB36/T 11862019 1 玉山白玉豆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山白玉豆栽培的技术规程,包括术语和定义、白玉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与留种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省内玉山白玉豆种植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山白玉豆 Yushan lima bean 玉山的地方传统特色品种,皮纯白光滑,大似蚕豆,略扁,因其籽粒白如玉,故称玉山白玉豆。3.2 春提前 planting in advance in spring 春季作物栽培中,通过提前种植或者采用早熟品种、采取大棚等设施使农产品提前上市,利用比其他产区上市早的特点,获得更多收益。3.3 秋延后 delayed planting in autumn 通过延后种植、采用晚熟品种等措施,使产品上市时间避开正常种植作物产品上市时间,延后上市,增强竞争力,获得更高的收益。3.4 垄 ridge 耕地整成的窄长高堆。DB36/T 11862019 2 4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80cm左右,土层厚度大于30cm,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无污染的微酸性至中性(pH值6.07.5)的壤土或沙壤土,并符合NY/T 391的规定要求。5 播种育苗与定植 5.1 种植前的准备 5.1.1 整地与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原则上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中等肥力地块每667m2施2000kg农家肥加25kg30kg复合肥(N16,P7,K23)。放入基肥后土地深翻25cm30cm,翻耕后按 60cm宽做垄,开好垄沟及边沟。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5.1.2 种子选择与处理 播种前应选择有光泽、籽粒饱满、无病斑、无虫伤、无霉变的种子,并进行1d2d的晾晒,严禁曝晒。5.2 播种育苗 5.2.1 播种时期与方式 大棚种植一般在1月底播种育苗,2月底前移栽;露地种植在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4月5日前移栽;秋季种植不育苗,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5.2.2 用种量:大棚种植和春季露地种植育苗播种量为每定植667m2需玉山白玉豆种子1.25kg左右;秋季直播用种量为667 m2需1.50kg左右。5.2.3 播种与苗期管理 5.2.3.1 播前用药剂消毒,播种量约 250g/m2。播种苗床宽 120cm,长度依实际地块而定。播后盖上小拱棚保温保湿,出苗后及时揭去小棚,以降低床温防止幼苗徒长。现真叶后棚内温度控制在 525,晴天小棚日揭夜盖,阴雨天视温度状况酌情开闭小棚,温度高时可适当打开大棚通风换气。2月中下旬分苗一次,分苗行株距 8cm5cm,每穴双株。定植前 1周加大通风量进行炼苗。5.2.3.2 秋季直播白玉豆,播种时开沟或开穴深 3cm,按穴距点籽,每穴点籽 3粒4粒,覆土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发芽。出苗后在基生叶展开时要及时查田间苗、补苗,根据苗长势每穴留苗 2株,间去多余的苗,如缺苗要进行补种或补栽。5.3 定植与密度 春提前在大棚育苗,露地地膜覆盖定植,当豆苗有两片真叶时即可选晴天移栽。保护地移栽时间不限,露地栽培在“清明”前后,过早易受晚霜冻害。每667m2栽1300株1500株,栽双苗,边栽边浇稀肥水定根。秋延后白玉豆宜采用干籽直播。遇干旱天气,在播种前应灌水造墒或在播种时浇底水,以利种子吸水顺利出苗。播种时开沟或开穴深3cm,按穴距点籽,每穴点籽3粒4粒,覆土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发芽。DB36/T 11862019 3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不覆地膜的苗期要中耕2次3次,以利地温回升,改善土壤通透性,为白玉豆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行间和穴间中耕可深些,近根部要浅些,以免伤根,中耕同时结合进行培土。6.2 水分管理 根据白玉豆长势和天气情况,在开花座荚前以中耕保墒为主,进行适当蹲苗。土壤过于干旱,或植株长势较弱,可在开花前或插架前浇一次小水。结荚期5d7d浇一次水(覆盖地膜的浇水间隔期可适当延长)。盛夏高温季节,采用勤浇轻浇,早晚清水降低地温,雨季注意排水防涝。6.3 追肥 为获得单位面积高产,需追肥3次:1)在3片4片复叶前,浇施尿素8kg/667m10kg/667m;2)在现蕾期和结荚初始期,浇施或开沟施 14kg/667m15kg/667m;3)在结荚盛期,喷施 2次3次磷酸二氢钾及硼砂,提高结荚率,促进籽粒饱满,提高单产。6.4 搭架与整枝 当植株5片6片叶时搭“人”字型架,人工引蔓上架,使植株茎蔓均匀分布在架上,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避免雨后或早晨茎蔓易断时引蔓。蔓上架后每株除主蔓外,保留1根2根从基部长出的健壮侧蔓随主蔓生长,其余侧蔓从基部摘除,以保证主蔓与所留侧蔓生长健壮。当蔓长至14片16片复叶、高度达1.8m 左右时摘除顶心,以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形成第一花序。白玉豆的腋芽是复芽,侧蔓的摘除要反复进行,每隔3d4d摘一次,抑制其营养生长,有利提高结荚率,促进粒大、粒饱夺高产。7 病虫草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草害 白玉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红蜘蛛、小夜蛾等。主要草害有马齿苋、稗草、酸模叶蓼、空心莲子草等。7.2 防治原则 根据病虫草害危害情况,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确保产品质量安全。7.3 防治措施 7.3.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深沟高垄栽培,做好肥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清洁田园。采用测土平衡施肥等措施,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7.3.2 物理防治 DB36/T 11862019 4 人工捕杀豆荚螟等害虫,清除卵块。垄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豆荚螟等害虫,每667悬挂30块40块黄板(25cm40cm),露地栽培铺银灰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每2hm23hm2范围内设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7.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绿姬小蜂等防治蚜虫和潜叶蝇。利用生物农药,如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5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潜叶蝇等害虫。7.3.4 化学防治 在上述措施达不到防治指标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8 采收与留种 8.1 采收 8.1.1 以鲜嫩豆供食时,在嫩荚鼓起、色泽由青绿转淡绿色时采收,此时采收风味最佳,每 kg嫩荚能剥鲜嫩豆 0.45kg0.5kg,若超过此重量、豆肉呈白色老熟,则嫩豆风味稍减。白玉豆嫩豆口味鲜美,上市价高好销,但容易发生腐败现象,可采用低温保鲜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要遮荫、防晒或防冻,避免接触污染物。8.1.2 以老干豆供食时,在豆荚老熟变硬后采收,经晒干脱粒后收藏或出售。8.2 留种 选生长健壮、花多、荚多,无病虫危害的植株作种株,留中下部豆荚作种,下年再精选使用。_

注意事项

本文(玉山白玉豆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186-2019.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