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技术规程DB63/T 299-2020.pdf
ICS 65.020.40 B 6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2992020 代替 DB63/T 299-1998育苗技术规程 2020-01-20发布 2020-05-01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299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63/T 2991998育苗技术规程,与DB63/T 299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相关技术规程;增加了 5.3条“轮作”的具体要求;增加了 8.2.1 种源的要求;修改了表 1、表 2 的相关内容;修改、完善了第 14 章苗圃档案的相关要求;修改、完善了附录 A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附录 C种子消毒药剂及方法、附录 E苗圃常用除草剂及使用方法、附录 F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相关内容;增加了附录 B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本标准由青海省林木种苗总站提出。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林木种苗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登贤、殷光晶、辛菊平、马青江、宋作敏、赵春香、姜睿丽、游牧、樊彦新、王有香、汪荣、吴延瑾、尚文俊、何常平、林兆霞、王军、朱生桂、邓梅。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63/T 2991998。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992020 1 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苗圃的选址建圃、作业设计、土壤管理、施肥、作业方式、播种育苗、营养繁殖、移植育苗、苗期管理、灾害防控、苗木调查和出圃、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苗圃档案等育苗生产全过程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苗木的露地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0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63/T 236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选址建圃 3.1 苗圃应设在造林绿化区域或周边地区,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有水源、电源的地方。3.2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过 1.5 m,土层厚不应少于 50 cm,质地疏松肥沃,土壤结构良好,PH 6PH 8 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做圃地;也可选择山坡的中下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肥沃、避风、向阳的山地做圃地。已建苗圃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通过土壤改良以及其它措施达到圃地要求。3.3 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的要求,搞好区划。固定苗圃,应测绘 1:500 平面图,辅助用地包括道路、房舍、场院、排灌渠道、输电、防护林、绿篱等不超过总面积的 20%。4 作业设计 育苗前应做好作业设计。内容包括:各树种的作业方式,育苗方法,育苗面积、苗木产量、质量、圃地安排、育苗技术措施、种或条子、农药、物资、肥料消耗、苗木成本、抚育用工定额等。5 土壤管理 5.1 整地 5.1.1 育苗前应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做到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清除草根、石块等杂质。5.1.2 整地分秋季、春季两次进行。秋耕深度 30 cm以上,春耕深度 25 cm以上。DB63/T 2992020 2 5.1.3 冬季无积雪的地区,随耕随耙;冬季有积雪或圃地湿润和土壤粘重的地区,耕后可不耙,翌年早春翻耕,随耕随耙,及时平整,镇压。5.1.4 浅山地区,随翻耕随耙磨,随镇压;脑山地区,秋翻后不耙磨,使其充分曝晒,越冬翌年早春地面解冻后,先耙平,然后浅耕,随即耙磨。5.2 土壤处理 育苗前应进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参见附录A。土壤瘠薄的应逐年增施有机肥料。5.3 轮作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播种苗与扦插苗或移植苗、苗木与绿肥或农作物轮作。苗木不应与马铃薯或蔬菜轮作。6 施肥 6.1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B。6.2 结合秋、春季整地分两次施入基肥,秋施三分之二,春施三分之一。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6.3 追肥宜采用土壤追肥和叶面追肥,在幼苗生长期施 2 次4次,宜“少量、多次”施入,后期增施磷钾肥。6.4 每 3 年5 年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掌握土壤的肥力和 PH 值的变化情况。7 作业方式 7.1 作业方式根据地形、土壤、培育品种和地下水位的高低确定,一般分为低床、高床、大田垄作和大田床作:a)低床。苗床低于步道 15 cm20 cm,床面宽 1 m1.5 m,长度依地形而定,床间留出 30 cm40 cm 的步道;b)高床。苗床高于步道 15 cm20 cm,床面宽 1 m1.5 m,步道宽 30 cm40 cm,长度依地形而定;c)大田垄作。垄的宽度为 40 cm50 cm,垄高和垄距均为 30 cm40 cm,垄长根据地形而定;d)大田床作。苗床宽 3 m4 m,床间留30 cm40 cm 的步道,培育大苗可不留步道。7.2 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的,可采用高床或大田垄作;土壤疏松,水源不足的,可采用低床或大田床作。8 播种育苗 8.1 播种地的安排 安排在土质好、灌溉便利、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生产区内。8.2 种子 8.2.1 应按照种子区划进行选(调)种;无种子区划的宜选择本地种源。8.2.2 种子应按 GB 2772 进行质量检验,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DB63/T 2992020 3 8.2.3 种子处理的程序按 GB 6001 的规定执行。种子消毒药剂及方法参见附录 C。种子催芽方法参见附录D。8.3 播种期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因地制宜地选用春季或秋季播种。春季在土壤解冻后适时早播。秋季在土壤冻结前进行,容易丧失生活力的种子,宜随采随播。8.4 播种量 8.4.1 根据种子质量、圃地自然条件,以及育苗技术决定,按公式(1)计算播种量:CK EN PX 10.(1)式中:X播种量(g/m2或g/m);P种子千粒重(g);E 种子净度();C损耗系数,C的取值根据种粒大小、圃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和经验确定;K种子发芽率();N计划产苗量(株数)。8.4.2 主要树种播种量参见表 1。表1 主要树种播种量参考表 树 种 播种量(Kg/hm2)树 种 播种量(Kg/hm2)青海云杉 300450 沙 枣 11251500 紫果云杉 405450 紫丁香 67.582.5 川西云杉 150225 甘蒙锦鸡儿 200300 青 杄 300450 小叶锦鸡儿 200300 落叶松 150225 梭 梭 30 樟子松 6075 中国沙棘 375600 油 松 600 甘青瑞香 450495 祁连圆柏 10501500 小 檗 33.75 桦 树 90105 白 刺 225 白 榆 150 沙拐枣 300 山 杏 15002250 黑果枸杞 48(条播)花叶海棠 100150 711(撒播)暴马丁香 82.597.5 金(银)露梅 1520 DB63/T 2992020 4 8.4.3 主要树种扦插量参见表 2。表2 主要树种扦插量参考表 树 种 扦插量(株/hm2)树 种 扦插量(株/hm2)小叶杨 5550066600 小青杨 41625 青杨雄株 4500067500 青海杨 5550066600 新疆杨 4500067500 柽 柳 99900166500 河北杨 4500067500 乌 柳 99900166500 西丰杨 3750052500 枸 杞 6660003330000(硬枝)2220001332000(嫩枝)8.5 播种方法 8.5.1 微粒种子用落水或混沙播种,小粒种子用撒播或条播,中粒种子用条播,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撒播应均匀。8.5.2 播种宜使用播种机具。覆土厚度根据种粒大小、土质、播种季节确定。一般覆土厚度为种子横径的 2 倍3倍。8.6 移植育苗 8.6.1 移植时,先选苗,修根,剔除带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发育不健全的苗木,然后分级。8.6.2 移植在早春土壤解冻后或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幼苗分床移植,在苗木生长期的阴天或早、晚进行。8.6.3 根据树种特性和培育目的,确定株行距进行分级栽植,做到根不干、不窝、栽正、踏实、栽后及时灌水。9 营养繁殖 9.1 采穗圃 9.1.1 选用优良树种和优良无性系建立采穗圃。按 GB 6001 执行。9.1.2 根据树种特性、分别采用灌丛式或乔林式。灌丛式按株距 50 cm,行距80 cm 扦插,每株留 2个3 个萌发条;乔林式按株距 40 cm,行距 60 cm 扦插,每株留 2 个3 个萌发条。4 年5 年更新一次。9.1.3 建圃时应细致整地,施足基肥。建立后及时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排灌、除蘖定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绘制品系排列图,并记入档案,采集穗条时,防止发生品种、系号混杂。9.1.4 母树退化或病虫害严重时,应及时更新。9.2 扦插育苗 9.2.1 种条选取 DB63/T 2992020 5 9.2.1.1 硬枝应选取母树中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的穗条或扦插苗当年生长的干条,幼、壮年树上当年生长健壮、节间距离较短的主轴枝或从根部萌生的当年生长健壮的萌芽条。9.2.1.2 嫩枝应选取幼年树木上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枝条。种根选用苗圃起苗切断和修剪下来的侧根或挖取幼、壮年树木周围的侧根。9.2.2 采条时间 9.2.2.1 硬枝种条和种根在晚秋或早春采取,采取后放于室内沙藏或窑藏。9.2.2.2 嫩枝种条在夏、秋的早晚或阴天采取,插穗要保留全叶,注意保鲜,做到随采、随截、随扦插。9.2.3 制穗规格 硬枝插穗粗度为0.8 cm1.5 cm,穗长18 cm20 cm;灌木嫩枝插穗粗度不小于0.3 cm,穗长,10 cm12 cm,下端斜剪,并剪去插穗下部三分之一部位的枝叶,只留主枝。插穗截制后,按粗细度分级,捆扎、浸泡或沙藏,并及时扦插或假值,防止方向颠倒和失水。制穗刀具应锋利。做到插穗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列、不伤芽。9.2.4 扦插时间及方法 9.2.4.1 硬枝扦插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按确定的株行距直插于土中。插穗上端应与地面平或留露 1 个2 个芽。插前圃地应灌足底水,插后踏实插缝,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勿使插穗在土中悬空。9.2.4.2 嫩枝扦插宜设施育苗,在夏末秋初早晚或阴天进行。插前剪去插穗入土部分的枝叶,扦插深度为穗长的三分之一,并保持圃地湿润。生根缓慢和难生根的插穗,扦插前可用药剂和水浸、沙藏进行催根处理。9.2.5 覆膜扦插 为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质量、产量,推广硬枝扦插地膜育苗。9.3 嫁接育苗 9.3.1 选择抗逆性强与接穗亲和力强的壮苗作砧木。9.3.2 接穗应从采穗圃或品种优良的母树上选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应保存在低温湿润处,防止失水,霉烂和发芽。10 苗期管理 10.1 覆盖和遮荫 10.1.1 小粒种子播种后应覆盖。常用的覆盖材料主要采用秸杆、枝条、草帘、无纺布等,覆盖后应经常检查,当幼苗出土到盛期出苗数达 60%70%时,应分期逐次撤除覆盖物。撤除时防止损伤幼苗。10.1.2 耐荫、易受日灼和圃地干旱的针叶树播种苗、嫩枝扦插苗,在夏季分别不同情况,采取加设荫棚措施降温,高荫棚距床面 1.7 m2.0 m,低荫棚 0.8 m1.0 m。在雨天揭开通风。高温季节过后及时撤除。10.2 灌溉和排水 DB63/T 2992020 6 10.2.1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及树种特性,灌溉采用喷灌、漫灌等方法。10.2.2 灌溉应适时,适量:a)出苗期。特别是幼苗出土前,只要床面处于湿润,土壤不板结就不必灌溉;b)苗木生长初期。特别是保苗阶段,采取清水少量多次缓浇,水面不能淹过苗顶;c)苗木速生期。应采取多量少次办法,浇足浇透;d)苗木生长后期。控制灌溉,以防徒长;e)冬灌。越冬前灌足冬水,确保安全越冬。10.2.3 应及时做好苗圃地排水。10.3 松土和除草 降雨和灌溉后应及时松土。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多年生杂草应进行深翻拣除或可采用化学剂除草,苗圃常用除草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E。10.4 间苗和定苗 10.4.1 幼苗出齐后及时进行间苗,拔除生长稠密、发育不全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稀疏地段应补苗。10.4.2 阔叶树幼苗在展叶 2 个(对)4 个(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针叶树幼苗出齐后一个月进行第一次间苗。以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第二、三次间苗和定苗。10.5 其他抚育管理措施 10.5.1 阔叶树苗,控制侧枝生长,应及时修枝抹芽,第一年保留苗干上部三分之二的侧枝,第二、三年保留二分之一的侧枝,并剪除多余的分杈顶稍,以保持苗干通直。10.5.2 嫁接苗成活后,及时解除绑扎物,抹去砧木上的不定芽。11 灾害防控 11.1 病虫鼠害 11.1.1 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病虫鼠害及时除治。11.1.2 预防为主,加强管理。调进的种(条、根)苗,应进行检疫,发现病虫害感染严重和属于检疫对象的,应立即烧毁,搞好苗圃环境卫生,做到圃内无杂草,无病虫传染源,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性。11.1.3 对扑杀、诱杀有效的害虫,可用人工和光、电、热、性引诱剂等方法防治。发现鼠、兔危害,应人工扑杀和毒饵诱杀。11.1.4 使用药物防治,正确选用农药,剂型,使用浓度、用量和施用方法。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F。11.2 其它灾害 11.2.1 针叶树播种苗,在幼苗出土期应防治鸟害,并适当遮荫。11.2.2 不耐寒的留圃越冬苗木,封冬前灌足冬水,并根据树种特性,苗木大小采取覆盖、冰封等防寒措施。易发生生理干旱的树种,在防寒结束后,立即灌一次透水。DB63/T 2992020 7 11.2.3 易受霜冻的苗木,采取架设暖棚,薄膜封闭等办法,防止霜冻,或在霜冻来临前浇水,熏烟防除。已受霜冻的苗木,日出前浇水缓苗。11.2.4 易受风沙危害的苗圃,在周围应设置防风障。12 苗木调查和出圃 12.1 苗木调查 12.1.1 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前后,按树种或品种,苗木种类、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生产销售,提供依据。12.1.2 苗木调查方法参见附录 G。也可用机械抽样法抽取总株数占 3%-5%的标准行调查。应有 90%的可靠性,产量精度到 90%以上,质量精度达到 95%以上。12.2 苗木出圃 12.2.1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分级、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按 DB63/T 236 执行。12.2.2 起苗时间应与造林季节紧密衔接,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春、秋季造林用苗,在春季苗木萌动前和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起苗;雨季造林用苗,随起随栽。12.2.3 起苗时根据树种根系生长特性,应达到一定深度,应做到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比较完整和不折断苗干,不伤顶芽。12.2.4 起苗后应立即在蔽荫无风处分级、选苗、剔除废苗,分级统计苗木实际产量。在分级、选苗过程中,修剪过长主根和侧根及受伤部分。12.2.5 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运往造林地的苗木,应立即假植,将苗木根部埋在潮湿的土壤中,苗干用草帘或湿草覆盖,防止苗木风干,根系霉烂和遭受鼠,兔危害。12.2.6 对春季萌发较早的苗木,在高寒地区造林,应在苗木萌发前起苗,异地假植或储藏在温度-3 3,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地势高、背风排水良好的地方,应掌握疏摆、深埋、培碎土,踏实不透风。13 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 13.1 科学试验 苗圃应建立科技支撑制度,成立科学试验小组,开展试验研究。13.2 技术推广 13.2.1 有计划地引进、繁育和使用良种。宜采用良种和优良无性系培育苗木,提高良种使用率。13.2.2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材料育苗,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质量。14 苗圃档案 14.1 应建立基本情况、技术管理、科学试验和生产经营各项档案,积累生产和科研资料:a)基本情况档案。包括位置、面积、自然条件,圃地区划和固定资产,平面图,人员编制等,如情况发生变化,随时修改补充;b)技术管理档案。包括土地利用和耕作情况,各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推广采用新技术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的使用情况;DB63/T 2992020 8 c)科学试验档案。包括各项试验的田间设计和试验结果、物侯观测资料,工作总结及技术报告等;d)生产经营档案。参照 LY/T 2280 建档。14.2 档案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年系统整理,苗圃技术负责人审查存档,长期保存。DB63/T 2992020 9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见表A.1。表A.1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及方法 名 称 使用方法 备 注 硫酸亚铁(工业用)每平方米用30%的水溶液2 kg。于播前7天均匀地浇在土壤中 土壤处理 五氯硝基苯(75%)每平方米用2 g4 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 灭菌 代森锌 每平方米用3 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 灭菌 辛硫磷-50%每平方米用2 g,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表面覆土 杀虫 波尔多液赛力散 每平方米用2.5 L波尔多液加 10 g赛力散喷洒圃面,灌水 杀虫 多菌灵 每平方米用50%的可湿性粉剂8 g10 g,与800 g1600 g 干细土混匀,撒于土壤。灭菌 二氧化氯 每平方米用150 ppm二氧化氯 3 kg,用水溶解后喷透土壤 深度在6 cm10 cm之间。消毒 DB63/T 2992020 10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 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见表B.1。表B.1 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 肥料种类 施肥时间 用 量 施肥方法 备注有机肥 播种前 75 m3/hm2105m3/hm2 结合整地施入 基肥 磷酸二胺 播种前 150 kg/hm2450kg/hm2 结合整地施入 复合肥 播种前 150 kg/hm2300kg/hm2 结合整地施入 尿素 6月中旬7月中旬 10 kg/hm2300kg/hm2 结合松土除草 追肥 复合肥 7月下旬8月上旬 75 kg/hm2150kg/hm2 结合灌溉施入 磷钾肥 8月下旬9月中旬 75 kg/hm2150kg/hm2 结合松土除草 DB63/T 2992020 11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种子消毒药剂及方法 种子消毒药剂及方法见表C.1。表C.1 种子消毒剂及方法 名 称 使用方法 备 注 硫酸亚铁 用0.5%-1%的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高锰酸钾 用0.3%-0.5%的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密封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胚根突破种皮的种子不宜用此法。多菌灵(25%)用0.5%-1%溶液拌种 DB63/T 2992020 12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种子催芽方法 种子催芽方法见表D.1。表D.1 种子催芽方法 催芽方法 技术要求 适用树种 混沙埋藏(层积)1.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2:1或 3:1.2.沙的含水量为60%。3.在室内有容器或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处挖坑层积,温度控制在05之间。4.保持通风良好,防止霉烂。5.用冷水或温水浸种,使种皮吸水膨胀后,再层积。6.层积时间,根据树种特性而定。7.播种前一周检查种子,如果尚未露白移于温度20处催芽。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川西云杉、青杄、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祁连圆柏、沙枣、沙棘、山杏等。混雪埋藏(层积)1.雪与种子的体积比为3:1.2.在室内用容器或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处挖抗层积,控制容器或坑内的雪不融化。3.在室外坑的深度不要超过结冻层。4.用冷水或温水浸种,种皮吸水膨胀后层积。5.播种前一周左右检查种子,如果尚未露白,移于20左右外催芽。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川西云杉、青杄、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水浸催芽(温水浸)1.用50左右的温水。2.先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边倒种子边搅拌,倒完后,水面高出种子10cm以上,3.水浸超过1天的,每天都要换水。4.种皮吸水膨胀后捞出,摊于容器中置于20左右外催芽。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川西云杉、青杄、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沙棘等。水浸催芽(热水浸)1.用80-90的热水。2.先将水倒入容器中,然后边倒种子边搅拌,水面高出种子10cm以上。3.大部分种子吸水膨胀后,筛出未膨胀的种子,再用热水反复浸种,直至绝大部分种子膨胀为止。4.将膨胀的种子摊于容器中,置于20左右处催芽。沙枣。注1:种皮表面有蜡质、油质的除去后再催芽。注2:埋藏处理应注意防鼠。DB63/T 2992020 13 DB63/T 2992020 14 E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苗圃常用除草剂及使用方法 苗圃常用除草剂及使用方法见表E.1。表E.1 苗圃常用除草剂及使用方法 名 称 性 状 适用范围 施用方法 备 注 敌稗 选择性 触杀型 道路、休闲地 茎、叶处理 春、夏施用。草甘膦 灭生性 内吸型 道路、休闲地 茎,叶处理 杂草萌发期使用,避免直接喷在苗木上有光照才能发挥作用。氟乐灵 选择性 触杀型 杨、柳插条 杂草萌发前土壤处理 易挥发和光解。对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特效。敌草快 灭生性 触杀型 苗圃地、道路 茎、叶处理 春、夏在禾本科杂草严重的地方,和百草枯一起使用效果更好。百草枯 灭生性 内吸性 苗圃地、道路 茎、叶处理 主要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好。2,4-D类 选择性 内吸型 道路、休闲地 喷雾或土壤处理。对一年和多年生阔叶杂草有特效。注意苗木药害 注1:茎、叶处理法: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注2:土壤处理法: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在土壤中或制成毒土施于土壤中。注3:播后苗前:指播种(或扦插)以后,幼苗尚未出土(插穗尚未发芽)这段时间。注4:苗期:指幼苗已出土(插穗已发芽),幼苗生长发育期间。DB63/T 2992020 15 F F 附 录 F(资料性附录)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表F.1。表F.1 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类 型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 使用方法 病 害 猝倒病、菌核性根腐病 硫酸铜 1000倍液浇灌苗木根部 猝倒病、叶枯病、赤枯病、叶斑病、叶锈病、白粉病、炭疽病 波尔多液 100倍150倍液,出苗后每1520天喷雾一次,连续23次 猝倒病、炭疽病 硫酸亚铁 100倍200倍液,每周喷雾一次,连续23次 叶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煤污病 石硫合剂 0.2波美度0.3波美度,出苗后每周喷雾一次,连续2次3次 叶枯病、白粉病、叶斑病、赤枯病、猝倒病 代森锌 60%75%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雨季前每10天15天喷洒一次,连续3次4次 叶枯病、白粉病、叶斑病、赤枯病、炭疽病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400倍800倍液,10天15天喷洒一次,连续2 次3次 猝倒病、菌核性根腐病、炭疽病、梢腐病、立枯病 敌克松 500倍800倍液,10天15 天喷洒一次,连续2次3次 炭疽病、白粉病、赤枯病、叶斑病、猝倒病 退菌特 50%可湿性粉剂800倍1500 倍液,10天15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叶枯病、叶斑病、赤枯病、白粉病 二硝散 50%可湿性粉剂或25%粉剂,含有效成分0.3%0.5%壮苗落针病 百菌清 75%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10天15天喷洒一次,连续2 次3次。白粉病、锈病 粉锈宁 15%或25%粉剂 2500倍3000 倍液喷洒叶锈病 敌锈钠 200倍液,在锈孢子器形成破裂前,每半月喷洒一次,连续2次3 次 DB63/T 2992020 16 表 F.1 病虫鼠害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续)类 型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 使用方法 虫 害 食叶害虫、蚜虫 马拉硫磷 用50%乳油1000倍2000倍液喷雾 地下害虫、蚜虫、介壳虫、食叶害虫 辛硫磷 50%乳油1000 倍1500倍液在傍晚喷施,制成毒土施入土壤中 蚜虫、介壳虫 松脂合剂 20倍25倍液喷雾(蚜虫),10倍15倍液喷雾(介壳虫)食叶害虫、介壳虫 杀螟松 1000倍2000 倍喷雾 各种松毛虫、杨树 舟娥、美国白娥在2-3龄幼虫发生期 氯氰菊酯 用4.5%乳油4000倍8000倍液喷雾 叶螨、瘿螨、茶黄螨和各种抗性蚜虫 阿维菌素 使用4000倍6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 刺吸性害虫 吡虫啉 10%吡虫啉4000倍6000倍液喷雾 蚜虫、红蜘蛛等 苦参碱 1%可溶性溶剂800倍1000倍喷雾 松毛虫、舞毒蛾、美国白蛾等害虫 灭幼脲 25%悬浮剂2000倍4000倍均匀喷雾 鼠 害 啮齿类动物 生物灭鼠剂 每公顷投药500克1200克 G DB63/T 2992020 17 G H 附 录 G(规范性附录)苗木调查方法 G.1 划分调查区 将树种,苗木种类,苗龄、作业方式都相同的划为一个调查区,量测每个调查区的施业面积和净面积,同时按一定的顺序,将床(畦、垅)编号。G.2 设置样地 G.2.1 一般以20株50株苗木所占面积为样地面积 G.2.2 粗估样地块数按式(G.1)计算:2 Ec tn.(G.1)式中:n样地块数;t可靠性指标(粗估时可靠性定为95%,则t=1.96);c变动系数;E允许误差百分比(精度为95%时,E=5%);注:式中t、E是已知数,c值参考过去调查的变动系数确定,如无过去资料,可按式(G.2)、(G.3)求得。5min max X XS.(G.2)XSC 100.(G.3)式中:S粗估标准差;Xmax单位面积内最大密度(以株数表示);Xmin单位面积内最小密度(以株数表示);X 单位面积内平均密度(以株数表示)。G.2.3 用随机或系统抽样法将粗估样地落实在调查区内。G.3 调查样地内苗木数量、质量和计算精度 将每块样地内的苗木逐株数清。用系数抽样法,抽取一定数量(不少于100株)样苗,量测苗高、地径。将结果分别记入表G.1和表G.2中。并按式(G.4)(G.8)计算精度 DB63/T 2992020 18 X=nnii X1.(G.4)S=1 112 212 nnnXniiii X X X.(G.5)nSS X.(G.6)XXEsx 100.(G.7)E P 1.(G.8)各式中:Xi 第i个样本单元观察值;X 样本平均数;n样本单元数;S样本标准差;SX标准误差;E相对误差;P精度。如没有达到精度要求,先按(G.3)c(%)=SX100求出初估样地(样苗)的变动系数,再按式(G.1)2 Ec tn 计算应设样地(样苗)数,补设样地(样苗)G.4 计算苗木产量、质量 先计算育苗面积,再根据样地(样苗)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各苗木的产量,质量填入表G.3中。DB63/T 2992020 19 表 G.1 苗木调查记录 树种:苗木种类:苗龄:作业方式:施业面积:净面积:样地面积:m2 样地号 株数 样地号 株数 精度及产量计算 调查日期:调查人:表 G.2 苗木调查记录 单位:cm 株号 地径 苗高 株号 地径 苗高 精度计算 调查日期:调查人:表 G.3 苗木产量、质量汇总 I 树种 苗木种类 苗龄 作业方式 育苗面积(公顷)产苗量(千株)施业面积 净面积 合计 其中 I级苗 II级苗 III级苗 汇总日期:汇总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