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896—2020.pdf

  • 资源ID:165017       资源大小:483.5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896—2020.pdf

ICS 65.020.01 B16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896 2020 草莓根腐 病综合防 治技术规 程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Strawberry Root Rot 2020-03-31 发布 2020-05-01 实施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7/T 3896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悦丽、马立国、张博、齐军山、祁凯、李长松、徐作珽。DB37/T 3896 2019 1 草 莓根腐 病综合防 治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根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草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病害症 状及 病原 菌形 态特 征 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 root rot)一般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多种病原菌也能引起该病害。3.2 病害症状及部分病原菌形态特征见附录A。4 防治方 法 4.1 防治原 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治理草莓根腐病。4.2 农业防 治 4.2.1 培育无 病壮 苗 按照“原原苗、原苗、生产用苗”三级体系培育无病壮苗。移苗时认真检查,剔除病苗。禁止从病棚向无病棚移栽种苗。4.2.2 清除病 残体 4.2.2.1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清出棚外深埋。4.2.2.2 生长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DB37/T 3896 2019 2 4.2.3 生态控 制 4.2.3.1 湿度管 理 使用消雾型无滴膜,实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滴灌或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水。注意放风排湿,使棚内湿度降至 70%以下。4.2.3.2 温度 管理 待设施内的温度升高到 30 33 后再放风。中午加大放风,降温排湿,使下午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 25,湿度控制在 70%80%。若夜间最低温度在 13 以上,可整晚放风以降低湿度。4.3 物理防 治 在夏季休闲期,将重茬地块地表面的残体清除干净,均匀撒施甲壳素有机肥每 667 m2用300 kg400 kg,犁地2遍,深度为 20 cm,覆盖地膜,高温闷棚 30 d以上。揭膜后,再犁地 2 遍,深度20 cm。4.4 生物防 治 用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330500倍液于苗期灌根,连施 23次,间隔 7 d10 d。4.5 化学防 治 4.5.1 农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应按照NY/T 12762007执行。4.5.2 休闲期土壤处理。夏季休闲期,重茬地块每667 m2加入粉碎的植物秸秆等有机物 800 kg1 000 kg,切成3 cm4 cm长,均匀撒入 50%氰氨化钙颗粒剂 50 kg100 kg,旋耕后,做成宽 0.6 m,高 0.2 m的小垄,然后灌水至土壤持水量 80%90%,覆盖厚度大于 0.04 mm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 cm 土层温度40 时维持7 d以上,或 37 维持20 d以上,揭膜后晾 7 d10 d,期间旋耕 2次,彻底放气后定植;或均匀撒施棉隆微粒剂 30 g/m240 g/m2于土壤表面后,旋耕,立即覆盖厚度大于 0.04 mm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 cm 土层温度15 20 时熏蒸 7 d10 d,揭膜后晾7 d10 d,期间旋耕2次,彻底放气;或开行距 15 cm、深 15 cm的沟,用 35%威百亩水剂按每667 m2用 4 L6 L兑水后沟施,盖土后用厚度0.04 mm 以上的原生膜覆盖,密封压实,20 cm 土层温度20 25 时熏蒸15 d25 d,揭膜透气7 d10 d,期间旋耕12 次,彻底放气。4.5.3 生长期化学防治。药剂种类与使用方法可参考农药登记公告中草莓根腐病防治推荐药剂的标签说明。5 生产档 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对病害防治及相关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生产技术档案两年以上。DB37/T 3896 2019 3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草莓根 腐病 症状 及病 原 A.1 症状 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该病害,主要有3种类型:腐霉菌根腐病、镰刀菌根腐病、炭疽菌根腐病,各自症状如下:草莓腐霉菌根腐病症状:草莓根部均染病,病原菌先侵染须根,呈水渍状,地上部分开始由外围叶片向内部叶片发展,2 d3 d 后叶片褪绿成暗绿色并萎蔫。随着病菌进一步侵染根部,地上部分逐步全部萎垂,根部变黑,茎基红褐色,直至全株枯死。近地果实亦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至微紫色,果实软腐,潮湿时长满白色的浓密棉絮状菌丝。草莓镰刀菌根腐病症状:该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发病初期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曲畸形;病株生长衰弱,叶片失去光泽,在3张复叶中往往有12张畸形或变得狭小而硬化,并且多发生在一侧,受害叶或老叶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变为紫红色,以后变得枯黄,叶片萎蔫至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但其根部症状依然可辨,受枯萎病侵染后,草莓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均都会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轻病株可结果但果量明显减少,不能正常膨大。草莓炭疽菌根腐病症状:发病时,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时病斑呈灰黑或黑色,大小不一,坏死斑点不扩展。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稍凹陷,病斑纺锤形,中央棕褐色,边缘紫红色,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蔓延后叶柄和匍匐茎干枯,严重影响子苗繁殖。根颈部染病初期,新叶在晴天午后萎蔫,傍晚恢复,几日后整株萎蔫枯死。果实染病时产生近圆形病斑,呈淡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最终干缩变僵。A.2 病原 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草莓根腐病。部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如下: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 PDA培养基上培养 4 d,菌落白色,平均直径为(40.03.0)mm,气生菌丝绒状。小型分生孢子较多,卵形或肾形,01 个隔膜,假头状着生在产孢细胞上,12.5(7.517.5)m2.8(2.04.0)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美丽型,较匀称,足细胞明显,具 14个隔膜,多数为34个隔膜,28.4(13.038.0)m3.0(2.34.5)m。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球形。产孢细胞单瓶梗,较短;b)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菌落在CMA 上呈放射状,菌丝发达,分枝繁茂,粗3.3 m9.8 m,菌丝膨大体近球形,多间生,14 m32 m(平均23.4 m),藏卵器球形,平滑,多顶生,少间生,直径 13 m30 m(平均20 m),雄器多紧靠藏卵器形成,受精管明显可见,宽约1.5 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10 m25 m(平均19.2 m);c)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絮状,分生孢子堆黑色颗粒状,散生;菌落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 4隔 5细胞,长梭形或纺锤形,(20.1 m27.3 m)(5.4 m6.8 m);中间三个细胞着色,上 2 细胞暗褐色,分隔处颜色深,第 3 细孢颜色略浅,分隔处缢缩,长 14.8 m16.4 m,顶胞无色锥形,着生附属DB37/T 3896 2019 4 丝,23根,多数 2根,长15.7 m27.6 m;尾胞着生一基部附属丝,中生,长 3.4 m6.8 m;d)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 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平坦,无皱褶,气生菌丝生长较密集,菌落初期为白色,后期正面颜色变为墨绿色,背面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圆柱状或椭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3 m13.78 m)(4.40 m5.37 m)。_

注意事项

本文(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896—2020.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