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5/T 1956-2019.pdf

  • 资源ID:162738       资源大小:5.37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5/T 1956-2019.pdf

ICS 7 3.08 0 D 59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9562019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 ation of non-met allic minerals 2019-05-31 发布 2019-06-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5/T 1 95 6 20 19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 B/T 1.12 0 09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规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矿业协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田凤鸣、汪海、陆景宇、金华荣、吴允绍、陈家强、杨文、李容、罗寿文、廖 伟宏、史文超、梁琨锋、周文芳。DB 45/T 1 95 6 20 19 1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矿区环境、资源开 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建、改扩建、在建和生产的非金属矿(包括高岭土、膨润土、耐火 粘土、石膏、硅灰石、滑石、芒硝、白云岩、长石、叶蜡石、透闪石、重晶石、方解石、萤石、云母、硫铁矿、菱镁矿、硼矿、石灰岩、硅质原料等)绿色矿山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Z 2.1 工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 害因素 GB Z/T 18 9.8 工作场所 物理因素测量 第 8部分:噪声 GB 8 97 8 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 23 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 25 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 33 06 标牌 GB 1 41 61 矿山安全标志 GB 1 62 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 85 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5 01 87 工业企业总 平面设计规范 GB 5 08 63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DZ/T 03 12 非 金 属 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HJ 6 51 矿 山生 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DB4 5/T 70 1 矿 山 地质环 境恢复治理要求与验收规范 DB4 5/T 89 2 土 地复垦技 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Z/T 03 12 所界 定 的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绿色生产 gr ee n pr od uct io n 指采用高效、安全、节 能、环保、智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生产过程中粉尘、废水、噪声的排放 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实现清洁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石粉,实现矿山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符合 相关标准的要求。DB 45/T 1 95 6 20 19 2 3.2 数字化矿山 di gi ta l min e 在矿产资源开发 过程中,以地 理 坐 标 为参考系,以 矿山科学技术、信息 科学和 计算 科学 为 理 论 基 础,综合 运 用G IS、RS、G PS、多媒 体 网络及虚拟仿真 等技术,对矿山资源、基 础 设施、生产 进程、生产安全、企业管理等 信息进行 自 动采集、动态监 测、进程 管理和 辅助决策 的矿山。3.3 废石 w aste ro ck 一定技术 经济 条件下,开 采后暂时 不能 被 综合利用的 围 岩、夹 石。3.4 绿色运输 gr ee n tr an spo rt at io n 指以 不超 载 超 速 超限、保证 人 民群众 生 命财 产安全、道路桥 梁等 公共 基 础 设施安全,运输 工 具 高 效、环 保、节能、减排排放 为特征 的 运输。3.5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m ine e co lo gi cal e nv ir on men t pr ot ec tio n 采取 必要的 预防 和 保护措 施,使 矿产资源开 采、加 工利用 造成 的生 态 环境 破坏 和环境污染在可控范 围内,造成 矿山环境 破坏、环境污染的要 进行 治理修 复。4 基本条件 4.1 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和产业 政策,依法办 矿。4.2 持 有有 效 的 采 矿 许 可 证、安全生产 许 可 证 和 营 业 执 照 等 相关法 定 证 照。4.3 贯彻 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 展 理 念,遵循 因 地 制 宜 的原则,坚持 生 态优先、绿色发 展,坚持 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对矿山开发全 过程 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 保护、土 地复垦、水 土保持、和 谐社 区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统筹兼顾、全面发 展。4.4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 根据 本规范 进行 规 划 和设 计;生产矿山应 根据 本规范制定绿色矿山建设 升级 改 造 的 实 施方 案。4.5 应 以 人 为 本,保护 职工 身 体 健康,预防、控制和 消除 职业 危 害。5 矿区环境 5.1 基本要求 5.1.1 矿区 功 能区 布局 合理,实现 矿区绿化、美 化和主 干道硬 化,整 体环境 整洁美观。5.1.2 厂(场)址选择 合理,排土场应 防止 对 地 下水的污染,设 计 应 符 合 GB 18 59 9、G B 5 0 86 3 以及危 险 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规定的要求。5.1.3 矿区 取弃 土工 程结束后,取弃 土场能 及时回填、整平、压实,并利用 堆 存的 表 土 进行植被 和景 观恢复。5.1.4 矿山生产、运输、贮存等管理规范有 序,无群众 合理的 投诉案 件发生。5.2 矿容矿貌 DB 45/T 1 95 6 20 19 3 5.2.1 矿区内各功能分区符合 G B 50 18 7 的规 定,生产、生 活等各类功能区具有独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运行有序、管理规范。5.2.2 矿区地面配套设施齐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志、标识、标牌规范、清晰,设置符合 G B/T 13 30 6 的规定,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符合 G B 1 41 61 的 规 定。5.2.3 矿山应采用喷雾、洒水、湿法凿岩、加设除尘装置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容许浓度应符合 GB Z 2.1 的规定。5.2.4 矿山应采用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降低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限值符合 G B 1 23 48、GB 12 52 3、GB Z/T 1 89.8 的 规定。5.3 矿区绿化 5.3.1 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率应达到可绿化面积 的1 0 0%。5.3.2 矿区主运输通道两侧要有合理的隔离绿化带。6 资源开发方式 6.1 基本要求 6.1.1 矿山应按照经审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采矿 方法进行有序开采,建设规模符合相关规划和政策要求。优先选择资源利用率高、废物产生量小、水 重复利用率高,且对矿区生态破坏小的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6.1.2 贯彻“边开采、边恢复、边治理”的原则,对已开采结束的矿区、矿段及不再使用的工业场地,可治理 恢复和复垦的,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占用和损毁的土地。6.2 绿色开发 6.2.1 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实现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综合利用。6.2.2 矿山应配备地质、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确无条件配备专业技 术人员的,应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矿山地质测量工作。6.2.3 按合理的开采顺序,遵循贫富、大小、难易兼采的原则,编制采剥(掘)计划,合理回收利用 共伴生矿产资源。6.2.4 对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难利用的矿产资源,尽可能予以保护,以备今后开采利用,必须采出 的要有储矿场存储,以备今后利用。6.2.5 露天开采宜采用剥离-排土-开采-造地-复垦的开 采技术;地下开采选择合理的可减轻地表沉陷 的开采技术。6.2.6 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按附录 A 执行;其他矿种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按产 业政策、行业标准执行,没有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规定的,按经评审通过的采矿、选矿设计方案指标 执 行。6.3 技术、工艺与装备 6.3.1 矿山应采用与开发条件相适应的安全、高效、节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装备、技术与 工艺,应优先采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鼓励利用的技术,充 分实现 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综合利用;严禁采用国家明文规定淘汰的装备、技术、工艺。DB 45/T 1 95 6 20 19 4 6.3.2 新建矿山企业在工 艺 技术、装备选型时 应 优先采 用 绿色矿山 装备 技术 目 录、矿产资源节 约 与综合利用 先进 适用技术 目 录 及 矿产资源节 约 与综合利用 鼓励 目 录 推荐 的技术和 装备,新建矿 产资源开发 项 目 不 得 采 用限制 类 技术。6.4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6.4.1 切 实 做 到边 开 采、边 治理,修 复、改 善、美 化矿区 地表 景 观。矿山生产 中 产生的废土,适合用 于矿山 地 质环境治理 恢复 和土 地复垦 的 尽 量 优先 用于矿山 地 质环境治理 恢复 和土 地复垦;具备回填 条件 的 露天 采 坑,在 保证 不产生 二次 污染的 前 提下,鼓励 利用矿山固体废物 进行回填;不适 宜 用于 复垦、回 填 等的固体废 弃 物应 妥善 集中堆 放;对于 地 下开 采 的矿山,因矿制 宜采 用适用的 充填 开 采 技术。6.4.2 采 用 喷雾、洒 水、湿 式 凿 岩、加 设 除尘装 置、全 封闭皮 带运输 等 措 施处置 采选、运输过程中 产 生的 粉尘 和 遗撒,减少矿区 扬 尘。对 凿 岩、碎磨、空压 等设 备,通过消 声、减 振、隔振 等 措 施 进行 噪声处理。6.4.3 有 符 合安全、环 保、监 测等规定的废 弃 物处置方 法,废水 以及 废石、尾 矿和废 渣 等固体废物存 放和处置的场 地 应 做 好防 渗 和 地 下水 监 测工作,废 弃 物不 得 扩 散 到 矿区范 围 外 造成 环境污染。6.4.4 按照 经 评 审通过 的矿山 地 质环境 保护 与土 地复垦 方 案,建 立责 任机 制,将 治理和 复垦 与生产建 设 活动统 一部 署、统筹实 施,制定 年 度计划,及时完成地 质环境治理和土 地复垦。具 体要求 如 下:a)排土场、露天 采 场、矿区 专 用 道路、矿山工业场 地、沉陷 区、矿山污染场 地 等生 态 环境 保护 与 恢复 治理 及 土 地复垦,应 符 合 HJ 651 及D B4 5/T 7 01 相关 规定;b)复垦 土 地 质量应 达到 D B45/T 8 92 等 相关 规定;c)地表 仍 在下 沉、暂时难以 治理的,应 采取 有 效措 施,把 环境 负效 应控制在最 低 限 度内;d)矿区 恢复 治理 及 土 地复垦后 的 各类 场 地 应安全 稳 定,对周 边 环境不产生污染,与周 边 自然环境 和景 观相 协 调。矿 山 恢复 的土 地 应 具备 基本 功 能,因 地 制 宜实现 土 地 可 持 续 利用,区 域 整 体生 态功 能 得 到保护 和 恢复。6.4.5 制定 地 质环境 监 测 机 制,建 立专 门机构,配备专 职管理人 员。具 体要求 如 下:a)对 选 矿废水、尾 矿、排土场、废石 堆 场、采 场 粉尘、噪 音 等污染源和污染物 实行动态监 测,接 受 社 会 公众监 督;b)矿山开 采中 和开 采后 应建 立、健 全长 效监 测 机 制,对土 地复垦 区 稳 定 性 与质量 进行动态监 测。7 资源综合利用 7.1 基本要求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 利用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 共伴 生矿产资源,科学利用 选 矿废水、废石、尾 矿等矿山废 弃 物。资源综合利用 率 应 符 合非金属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率 最 低指 标要求”。由于技术 和 经济 原因 暂时无法 利用的 共 生矿、低品 位矿应有 妥善 处置方 案。7.2 共伴生资源利用 对 共伴 生矿产资源 进行 综合 评价,对工业 品 位 达到 国 家要求的 共伴 生资源应 选 用 先进 适用、经济 合 理的技术工 艺进行加 工处理和综合利用。7.3 废物处理与利用 DB 45/T 1 95 6 20 19 5 7.3.1 固体废弃物应在专用场所堆放,应采取有效隔离和覆盖措施,做好防渗和地下水监测工作,禁 止向河流、湖泊、水 库等水体及行洪渠道排放,不得扩散到矿区外围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置方 法应符合G B 1 85 99 及安全、环保、监测部门等规定要求,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 10 0%。7.3.2 尾矿、废石优先用作地下采空区充填料,在达到 环境保护指标的前提下,可进行铺路、制 砖等资 源化利用。7.3.3 矿区及厂区应建有完善 的排水系统和生产生活废水处理系统,矿山生产 过程中应从源头减少污 水、废水产生,应实施清污分流,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GB 89 78 规定要 求;应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利 用选矿水,矿井水利用率不低于3 0%,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8 5%。8 节能减排 8.1 基本要求 建立矿山能耗核算体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达到节约能源、减少“三 废”排放的目的,年度节能减 排指标达到广西规定要求。8.2 节能降耗 8.2.1 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矿产资源开采能耗及产品综合能耗等相关指标应符合矿山设计 标准、广西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等规定。8.2.2 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新建、改扩建矿山不使用国家规定淘 汰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推广使用先进的变频调速电气设备,合理利用太阳能、地 热能等清洁能源。8.3 减少污染物排放 8.3.1 矿山在各生产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噪音、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尾矿、有 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清洁生产。矿山各类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指标。8.3.2 化验室排出的有害废水应单独收集,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8.3.3 生产企业应建立粉尘监测网络与评价制度,编制监测控制方案,并针对监测控制对象定期组织 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和自我监测。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9.1 基本要求 9.1.1 重视科技创新和科研队伍建设,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9.1.2 建设数字化矿山,逐步提高采矿、选矿、产品运输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实现矿山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9.2 科技创新 9.2.1 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9.2.2 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控制。9.2.3 研发及技改投入不低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5%。DB 45/T 1 95 6 20 19 6 9.3 数字化矿山 9.3.1 将 信息 化、数字化、自 动 化技术应用于矿山开 采 的 实时监 控,原料 运输 的 统计 与 追踪,生产 过 程 的控制与数 据采集,生 产 调度 的控制与管理,设 备 能 耗 的 监 测与 统计,报 表 生 成 与分 析,生 产 车间 除 尘降 噪等 坏 境 监 督 控制。9.3.2 逐步 完 善 选 矿厂生产 过程 的 取 样、浓 细 度、p H 值、加 药、产 品计 量和产 品 化学分 析 的自 动 化控 制 机 制。9.3.3 逐步 建设企业 入库 产 品 质量与数量 信息 化 档 案 管理 系统,实现 矿山企业 经营 管理科学化、生产 管理最 优 化。1 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1 0.1 基本要求 10.1.1 培育 体 现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义 核心价 值 观、新发 展 理 念 和 彰显 行 业 特 色的企业文化,建 立 环境、健康、安全和 社 会 风 险 管理体 系,制 订 有 切 实 可 行 的绿色矿山建设方 案,将 发 展 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 山列 入 企业发 展 规 划。10.1.2 建 立健 全 完 善 的 公 司 法 人治理 结 构,有科学高 效、集中统 一的管理体 系 和 特 色 鲜明 的企业文化。10.1.3 具 有 完备 的质量管理体 系、环境管理体 系 和职业 健康 安全管理体 系,重 视 产 品 质量、环境、职 业 卫 生 防 治、安全等工作的 过程 管理控制。1 0.2 企业文化 10.2.1 充 分体 现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义 核心价 值 观、新 发 展 理 念 和非金属矿 行 业 特 色,并 为 全体 员 工 认 可 和接 受。10.2.2 拥 有一 个团 结 战斗、锐意 进取、求 真 务 实 的企业 领导班子 和一 支 高素质的职工 队伍。10.2.3 企业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公 益 活动,鼓励 企业 员 工 积 极 参 与矿山企业文化建设,每月 以 黑板报或 内 部 报刊 等形式 向 全体 员 工 宣传报 道 企业的新 风貌 以及各 种 好 人 好 事,展示 企业 良 好 的 社 会形象,向 社 会 传 递正 能量,同时 丰 富 企业文化。1 0.3 企业管理 10.3.1 绿色矿山建设 实行 企业 法 人 负责 制,明 确内 设 机构,专 人 负责,责 任 到 人,并形 成 制 度 性 文件,按 月或 按 季 度考 核。10.3.2 建 立完 善 的资源管理、生 态 环境 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 病 防 治等规 章 制 度,明 确 工作 机 制,责 任落 实到 位。10.3.3 各类 报 表、台账、档 案 资料等 齐 全、完整。10.3.4 建 立 和 完 善 职工 培训 制 度,培训 计划 明 确,培训记录明 晰。10.3.5 丰 富 职工物质文化生 活,建设职工 娱乐 场所,每年至 少 组织 一 次 职工文体 娱乐 活动,定 期 组织 职工 进行健康 检查,营造 职工 团 结、奋 进、和 谐 氛 围。10.4 企 业 诚信 10.4.1 生产 经营活动、履 行社 会 责 任 等 坚持 诚 实守信,及时公示公 开矿业 权 人等 相关信息,建 立 良 好 的企业形象。DB 45/T 1 95 6 20 19 7 10.4.2 在企业官方网站等易于公众了解的渠道披露有关企业建设和生产相关的环境、健康、安全和社 会影响等信息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责部门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1 0.5 企地和谐 10.5.1 与矿山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 组建联合协商会,每年不少于 1 次召开由企 业、当地 村民代表、乡(村)委等当地代表参加的协商会议,研究和解决当地村民与企业间的争议,通过协商及 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矿山、社区和谐。10.5.2 应建立矿区群众满意度调查机制,矿山企业三年内无当地村民的正当投诉。10.5.3 建立提高矿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长效机制,采取劳务委托、工 程承包等方式,支持所在乡镇(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实现矿区所在地居民共同富裕;同 时 对矿区群众的教育、交通、环 保等提供支 持、帮扶,力所能及帮助、解 决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办矿一处,造福 一方。DB 45/T 1 95 6 20 19 8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部分矿种“三率”指标要求 A.1 部分矿种“三率”应 符 合 表 A.1 规定。表A.1 部分矿种“三率”指标要求 矿产名称 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 综合利用率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高岭土 85%75%85%尾矿综合利用率 98%萤石 9 0%稳定岩体 a 80%易选矿石 b 83%不稳定岩体 a 73%难选矿石 b 75%磷 矿 93%72%入选矿石品位2 0%磷块岩矿8 0%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率 45%入选矿石品位1 0%磷灰石和磷灰岩 85%尾矿综合利用率 25%膨润土 9 0%7 0%9 0%8 0%硫铁矿 92%煤系沉积 65%煤系沉积7 0%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50%非煤系沉积8 0%非煤系沉积8 0%石膏 9 0%采用房柱法 35%采用崩落法6 0%采用全面充填法 85%滑 石 85%采用崩落法6 0%滑石含量 c 50%,产品产 率 d 90%采用全面充填法 85%滑石含量c 3 5%,产品产率 75%72%滑石含量c 3 5%,产品产率4 0%重晶石 9 0%85%易选矿石e 9 0%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f 75%难选矿石e 80%石灰岩 9 0%废石综合利用率6 0%DB 45/T 1 95 6 20 19 9 表 A.1 部分矿种“三率”指标要求(续)矿产名称 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 综合利用率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 芒 硝 85%硐室水溶法70%伴生盐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21%钻井水溶法21%石英岩 石英砂95%石英砂岩75%尾矿综合利用率 石英砂岩50%石英岩95%石英岩65%石英岩50%脉石英70%脉石英60%脉石英70%天然石英砂 95%天然石英砂75%天然石英砂50%菱镁矿 90%80%品位低于三级(MgO43%、CaO1.5%、SiO 2 3.5%)以 下时,须进行选矿回收,其回 收率不低于 58%。矿山企业开发利用菱镁矿 矿产时,鼓励综合利用低品 位矿石、利用矿山开采废石 及选矿尾矿,制作建筑材料 或矿山采空区回填 硼矿(固体)93%80%硼矿中只有低品位硼铁 矿(5%B 2 O 3 11%)g 进行选 矿,其选矿回收率(总硼)65%。硼矿中只有低品位硼 铁矿对其共伴生的铁和铀 矿产进行综合利用,其共伴 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55%。注:上述指标选自参考文献 1015。a 据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标准(GB 5021894),、级确定为稳定岩体,、级确定为不稳定岩体。b 萤石矿石的可选性主要取决于矿石的结构构造、伴生矿物的种类及嵌布特性。通常同时含有石英、方解石、重 晶 石等杂质,成分复杂的矿石或是嵌布粒度小于 38m 的矿 石为难选矿石,除此之外为易选矿石。c 指入选原矿中的滑石含量。d 某些矿种,如滑石、珍珠岩等,一般不进行选矿,可用产品产率来替代选矿回收率。产品产率是指加工生产的最 终产品质量与消耗的原矿石质量百分比。e 重晶石矿的可选性主要取决于矿石的结构构造、伴生矿物的种类及特性,通常将矿石结构简单、伴生矿物单一的 称为易选矿石;将矿石结构复杂,伴生有石英、方解石、萤石等矿物成分的称为难选矿石。f 对于共伴生矿物为萤石且含量达到 20%以上的,应进行综合回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75%。g 硼矿低品位硼铁矿标准来自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112002)。DB 45/T 1 95 6 20 19 10 参 考 文 献 1 关 于 贯彻 落 实 全 国 矿产资源规 划 发 展 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 指 导意见(国 土资发 20 10 11 9 号)2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矿产资源节 约 与综合利用 鼓励、限制和 淘汰 技术 目 录(修 订稿)(国 土资 发 20 14 17 6 号)3 国 土 资源部、财政 部、环境 保护 部、国 家质量 监 督检 验 检疫 总 局、中 国银 行 业 监 督 管理 委员 会、中 国 证 券 监 督 管理 委员 会 关 于 加 快 建设绿色矿山的 实 施 意见(国 土资规 20 17 4 号)4 全 国 矿产资源规 划(20 16-2 0 20)(原 国 土资源部)5 广西 壮族自治区 国 土资源厅 办公 室 关 于 印 发 的 通 知(桂国 土资 办 20 14 16 4 号)6 关 于 印 发广西壮族自治区 加 快 建设绿色矿山工作方 案 的 通 知(桂国 土资发 201 7 49 号)7 非金属 行 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 Z/T0 31 2-201 8)8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铁、铜、铅、锌、稀 土、钾盐 和萤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 率”最 低指 标要求(试行)的 公 告)(20 13 年 第21 号)9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 磷 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 率”指 标要求(试行)的 公 告(2 01 2 年 第3 0 号)10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 高岭土矿 产 资源合理 开 发利用“三 率”指 标 要求(试行)的 公 告(2 01 2 年 第28 号)11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 锂、锶、重 晶石、石 灰 岩、菱镁 矿 和硼等矿 产 资源合理 开 发利用“三 率”最 低指 标要求(试行)的 公 告(2 016 年 第3 0 号)12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 镍、锡、锑、石膏和滑 石等矿产资 源合理开发 利用“三 率”最 低指 标要 求(试行)的 公 告(2 015 年 第3 0 号)13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 锰、铬、铝 土矿、钨、钼、硫铁矿、石 墨 和石 棉 等矿产资 源合理开发 利用“三 率”最 低指 标要求(试行)的 公 告(2 014 年 第3 1 号)14 国 土 资源部 关 于镁、铌、钽、硅质原 料、膨润土 和 芒硝等矿 产 资源合理 开 发利用“三 率”最 低指 标要求(试行)的 公 告(2 017 年 第4 3 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DB45/T 1956 2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注意事项

本文(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45/T 1956-2019.pdf)为本站会员(1325959236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