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马铃薯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T 2828-2018.pdf

  • 资源ID:162379       资源大小:745.2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铃薯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T 2828-2018.pdf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2828 2018 马铃薯抗 旱性鉴定 技术规程 2018-09-21 发布 2018-10-21 实施 河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13/T 2828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标准 由河 北北 方学 院提 出。本标准 由河 北北 方学 院起 草。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员:王 燕、王 宽、罗亚 婷、郭三 妮、王 磊、冯琰、吴 桂丽、祁利 潘、刘畅、孙明磊、李梦、苏 云、柴莹、尹江、龚 学臣。DB13/T 2828 2018 1 马 铃薯抗 旱性鉴定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马 铃薯 抗旱 性鉴 定 方法 及使 用规 则。本标准 适用 于马 铃薯 品种、种质 资源 的抗 旱性 鉴定。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对于 本文 件的 应用是 必不 可少 的。凡是 注日期 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件。凡是 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于 本文件。GB 18133 马铃 薯种 薯 DB13/T 865-2007 马铃 薯 有机栽 培技 术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抗旱系 数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DRC)抗旱系 数是 同一 材料 的同 一指标 干旱 处理 组测 定值 与对照 组测 定值 的比 值。3.2 抗旱指 数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DRI)抗旱指 数是 指抗 旱系 数与 某材料 旱地 产量 之积,再 除以所 有材 料的 平均 旱地 产量。3.3 抗旱性 级别 grade of drought resistance 抗旱性 分五 级,从强 到弱 依次为:1 级,极 强(HR,highly resistant);2 级,强(R,resistant);3 级,中等(MR,middle resistant);4级,弱(S,susceptible);5 级,极 弱(HS,highly susceptible)。4 鉴定方 法 马铃薯 抗旱 性鉴 定时 期分 为苗期 和全 生育 期两 个时 期,可 根据 工作 目的,选 用不同 时期 的鉴 定 结果判定 待测 材料 的抗 旱性。4.1 苗期抗 旱性 鉴定 苗期抗 旱性 鉴定 在温 室或 旱棚内 进行。4.1.1 种薯准 备 DB13/T 2828 2018 2 种薯质 量应 符合GB 18133 的要求。为 减少 种薯 差异,先将 块茎 放于18 条件 下催芽,待 芽长1 cm左右,按单 芽切 块,每个 切块重 相等(7 g0.5 g),备用。4.1.2 播种 将准备 好的 芽块 播种 于口 直径15 cm 的塑 料盆 中,盆 中 用透 水性 好的 沙壤 土(也可以 用水 洗沙),播后统 一灌 溉,出苗 后,每盆只 留1 个茎,每 个材 料 种植20 株,3次 重复。4.1.3 干旱胁 迫处 理 干旱处理材 料在出苗后40 d停 止灌水78 片叶,使土壤水分保持 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3%,处理72 h后 采集 样品。4.1.4 非干旱 胁迫 处理 正常供 水材 料按 植株 正常 生长需 要,给以 充足 水分,使土壤 水分 保持 在田 间最 大持水 量55%5%。4.1.5 样品采 集 干 旱 胁迫 处 理组 胁迫72h 后取 处 理组 和 对照 组主 茎中上 部 功能 叶片1 2片 置于冷 藏 箱内 带回 实 验室备用。4.1.6 测定指 标和 方法 马铃薯 生理 生化 指标 的测 定按照 常 规 植物 生理 生化 指标的 测定 方法。叶绿素 含量 测定(SPAD502 叶绿素 仪测 定);过氧化 物酶(POD)活性 测 定(愈 创木 酚法),见附 表A;过氧化 氢酶(CAT)活性(紫外吸 收法),见附 表B;丙二醛(MDA)含量(硫 代 巴比妥 酸),见 附表C 4.1.7 隶属 函数 值 数据分 析采 用隶 属函 数法。首先用(1)式求 每材 料各 指标的 抗旱 系数,用(2)式或(3)式 求每 个材 料各 指标的 具体 隶属 函数值,用(4)式求 每材 料 的平均 隶属 函数 值:抗旱系 数 DRC=干旱 处理 测 定值/对照 测定 值(1)Uij=(Xij-Xmin)/(Xmax-Xmin)(2)或Uij=1-(Xij-Xmin)/(Xmax-Xmin)(3)Ui=(4)式中:Uij i材料j指 标的 隶属 函数值;Xij 为i 材料j 指标 的抗 旱系数;Xmax 为所 有材 料中 此指 标的最 大值;Xmin 为所 有材 料中 此指 标的最 小值;Ui 为i 材料 各性 状的 平 均抗旱 隶属 函数 值。注:叶绿素、过氧化氢和过氧 化物等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计算用(2)式,丙二醛指标的隶属函 数值计算用(3)式。n1 jij Un1DB13/T 2828 2018 3 4.1.8 苗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马铃薯 苗期 抗旱 性评 价标 准应符 合表1。表1 马 铃薯 苗期 抗旱 性评 价标准 级别 平均抗旱隶属函数值(Ui)抗旱性 1 Ui 0.63 极强(HR)2 0.53 Ui0.63 强(R)3 0.37 Ui0.53 中等(MR)4 0.28 Ui0.37 弱(S)5 Ui0.28 极弱(HS)4.2 全生育 期抗 旱性 鉴定 马铃薯 全生 育期 抗旱 性鉴 定在旱 棚内 进行。4.2.1 种薯要 求 同4.1.1。4.2.2 试验设 计 旱棚内 用塑 料布 深埋1米,把旱棚 面积 分成 相等 的两 区域,一 区域 用于 正常 浇 水材料 种植,一区 域用于干 旱胁 迫处 理材 料种 植。每 区域 内部 材料 随机 排列,三次 重复。4.2.3 干旱胁 迫处 理 干旱处 理区 播种 后少 量灌 水,确 保苗 全苗 齐。出苗 后至收 获不 供水。4.2.4 非干旱 胁迫 处理 对照试 验的 土壤 状况 与胁 迫处理 的基 本一 致,保证 马铃薯 全生 育期 处于 水分 适宜状 态。其它 管 理与胁迫 处理 一致。4.2.5 栽培管 理 参 考引 用标 准 整地、播种、田 间管 理等 栽培技 术应 符合DB13/T 865-2007。4.2.6 收获记 产 每个材 料取10个 单株 的薯 块计产。4.2.7 抗旱指 数 抗旱指 数按 式(5)计算。DRI=(5)n1 jDjDwDYn1YYYDB13/T 2828 2018 4 式中:DRI 抗 旱指 数;YD 干旱 胁迫 处理 产量(kg);YW 对照 处理 产量(kg);j 第j个 参试 品种(系)。4.2.8 全生育 期抗 旱性 评价 标准 马铃薯 全生 育期 抗旱 性评 价标准 见表2。表2 马 铃薯 全生 育期 抗旱 性评价 标准 级别 抗旱指数(DRI)抗旱性 1 D R I 1.4 1 极强(HR)2 1.03 DRI1.41 强(R)3 0.51 DRI1.03 中等(MR)4 0.14 DRI0.51 弱(S)5 D R I 0.1 4 极弱(HS)5 使用规 则 5.1 以育种 和生 产应 用为 目的 马铃薯 抗旱 性鉴 定,应采 用全生 育期 抗旱 性鉴 定的 方法。5.2 以快速 筛选 遗传 和生 理方 面为目 的马 铃薯 抗旱 性鉴 定,应 采用 苗期 抗旱 性鉴 定的方 法。_ DB13/T 2828 2018 5 A A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过氧化 物酶(POD)活性 测 定 A.1 试剂 A.1.1 试剂 a)磷酸氢 二钠;b)磷酸二 氢钠;c)愈创木 酚;d)H2O2。A.1.2 试剂配 制 A液:0.2mol/L Na2HPO4,(Na2HPO4 2H2O 35.61g 或53.65g Na2HPO4 7H2O 或71.7g Na2HPO4 12H2O用蒸馏水 配成1000ml)B液:0.2mol/L NaH2PO4,(27.6g NaH2PO4 H2O用 蒸馏 水配成1000ml)31.2g NaH2PO4 2H2O 磷酸缓 冲液(pH6.0,0.1mol/L):A:B=12.3:87.7,混匀稀 释至200ml 磷酸缓 冲液(pH7.8,0.05mol/L):A:B=91.5:8.5,混匀稀 释至400ml A.2 仪器和 设备 a)微量进 样器;b)高速冷 冻离 心机;c)分光光 度计;d)恒温水 浴锅。A.3 测定步 骤 A.3.1 酶液制 备 称取样 品0.5g,加入2m1 磷 酸缓冲 液(pH7.8,0.05mol/L),冰浴 研磨,再 以3m1 磷酸缓 冲液 分两 次冲洗残 渣,一并 转入10ml 离心管 中。0-4 低 温,12000rpm 离心20min,离心 后 冷藏保 存,酶液 供丙 二醛、POD、CAT 测 定用。A.3.2 过氧化 物酶(POD)活性 测 定 A.3.2.1 反应混 合液 配制:0.l mol/L 磷酸 缓冲 液(pH6.0)100m1,愈创木 酚56 l,加 热 搅拌至 溶解,冷却后,加 入30%H2O2 38 l,混匀,冰 箱保 存。A.3.2.2 测定:取50 l 酶液,加 入3m1反 应混 合液,以50 l 磷酸缓 冲液(pH7.8)代替 酶 液作为 空白,470nm 比色 并计 时,每隔lmin 读一 次(读0,1,2min 的OD值),以 每分 钟内OD470 变化值 表示 酶活 性大 小。DB13/T 2828 2018 6 A.3.2.3 结果计 算:POD 活性(U.min-l.g-1FW)=A470 Vt/0.01 W Vs t。式中,A470:反应 时间内吸 光值 的变 化;Vt:提取酶 液总 体积(ml);W:样品鲜 重(g);Vs:测 定 时 取用 酶液 体积(ml);t:反应时 间(min);0.01:每分钟 增加0.01 为一 个酶 活单位。DB13/T 2828 2018 7 B B 附 录 B(规范 性附 录)过氧化 氢酶(CAT)活性 B.1 试剂 B.1.1 试剂 a)磷酸氢 二钠;b)磷酸二 氢钠;c)H2O2。B.1.2 试剂配 制 a)A 液:0.2mol/L Na2HPO4,(Na2HPO4 2H2O 35.61g 或53.65g Na2HPO4 7H2O 或 71.7g Na2HPO4 12H2O用蒸馏 水配 成1000ml)b)B 液:0.2mol/L NaH2PO4,(27.6g NaH2PO4 H2O 用 蒸 馏水配 成1000ml)31.2g NaH2PO4 2H2O 磷酸缓 冲液(pH7.8,0.05mol/L):A:B=91.5:8.5,混匀稀 释至400ml 磷酸缓 冲液(pH7.0,0.05mol/L),A:B=61.0:39.0,混匀 稀释 至400ml B.2 仪器和 设备 a)微量进 样器;b)高速冷 冻离 心机;c)紫外分 光光 度计。B.3 测定步 骤 B.3.1 酶液制 备,同A3.1 B.3.2 过氧化 氢酶(CAT)活性 的 测定 B.3.2.1 反应混 合液 配制:0.05mol/L 磷酸 缓冲 液(pH7.0)100m1,30%H2O2100 l,冰 箱 保存。B.3.2.2 测定:取50 l 酶液,加入 反应混 合液3m1,用50 l 磷酸缓 冲液(pH7.8)代替 酶液作 为空 白,240nm 比色,并 计时,每 隔lmin读 一次。以 每分 钟内OD240 变 化值 表小 酶活 性大 小。B.3.2.3 结果计 算:CAT 活性(U.min-l.g-1FW)=A240 Vt/0.1 WVs t 式中,A240:反 应时 间内吸光值 的变 化;Vt:提取 酶液总 体积(ml);W:样 品 鲜重(g);Vs:测定 时取 用酶液 体积(ml);t:反应时间(min);0.01:每 分钟下 降0.1 为 一个 酶活 单 位。DB13/T 2828 2018 8 C C 附 录 C(规范 性附 录)丙二醛(MDA)含量 测定 C.1 试剂 C.1.1 试剂 a)磷酸氢 二钠;b)磷酸二 氢钠;c)硫代巴 比妥 酸(TBA);d)三氯乙 酸(TCA);e)NaOH。C.1.2 试剂配 制 a)A 液:0.2mol/L Na2HPO4,(Na2HPO4 2H2O 35.61g 或 53.65g Na2HPO4 7H2O 或 71.7g Na2HPO4 12H2O 用蒸 馏水 配成1000ml)b)B 液:0.2mol/L NaH2PO4,(27.6g NaH2PO4 H2O 用蒸 馏水配 成1000ml)31.2g NaH2PO4 2H2O 磷酸缓 冲液(pH7.8,0.05mol/L):A:B=91.5:8.5,混匀稀 释 至 400ml C.2 仪器和 设备 a)微量进 样器;b)高速冷 冻离 心机;c)分光光 度计;d)水浴锅。C.3 测定步 骤 C.3.1 酶液制 备,同A3.1 C.3.2 丙二醛(MDA)含量 测定 C.3.2.1 反应混 合液 配制:0.6 克TBA(硫 代巴 比妥 酸),先用 少量1MNaOH 溶解,再 用10%TCA(三氯 乙酸)定 容至100 毫升。C.3.2.2 测定:1毫 升酶 液+2 毫升0.6%的TBA,封口 沸水 浴15 分 钟,迅 速冷 却后1500 转10min 离心,取上清液,在600、532、450nm 三个 波长 下比 色。C.3.2.3 C结果 计算:MDA 浓度C(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 MDA含 量(mol/g FW)=CV/W V为提 取液 体积(ml),W 为样品 鲜重(g)。

注意事项

本文(马铃薯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DB13/T 2828-2018.pdf)为本站会员(18709673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