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2102/T 0044-2022.pdf

  • 资源ID:155230       资源大小:703.4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2102/T 0044-2022.pdf

ICS 65.020.20 CCS B 05 DB2102 大连市地方标准 DB2102/T 0044 2022 滑子蘑 工厂化生 产技术规 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actory Cultivation of Pholiota nameko 2022-01-17 发布 2022-02-17 实施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02/T 0044 2022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 义.1 4 生产条件.2 5 生产技术.3 6 采收.4 7 病虫害防 治.5 8 生产档案 管理.5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生产档案表.6 DB2102/T 0044 2022 前 言 本文件是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彩云、王淼、安冬、刘智强、常广宁、常晓娇、王媚、王薇、张晓松、由书妍、李光、吴春华。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新开路87 号 联系电话:041183688155 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通讯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678 号 联系人:赵彩云 联系电话:0411-86700342DB2102/T 0044 2022 滑子蘑 工厂化 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滑子蘑工厂化生产的术语与定义、厂区布局及生产条件、生产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滑子蘑的工厂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 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 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 地环境条件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 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3.1 滑子蘑 Slime mushroom 滑菇Pholiota nameko(T.Ito)S.Ito et Imai,中文名称 光帽鳞伞,又称珍珠菇、滑子蘑,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3.2 工厂化栽培 factory cultivation 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 的 食用菌室内周年栽培。4 厂区布局及生产条件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 的规定。4.2 厂区布局 4.2.1 厂区分区 DB2102/T 0044 2022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各区域独立。生产区采 用砖混或钢结构,冷却区、接种区采用花岗岩理石地面或环树脂自流坪地面,其余采用 水泥地面。分为培养料储藏区、菌袋制作区、灭菌区、冷却区、接 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加工区及废料区。4.2.2 培养料储藏区 建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防火、防 鼠的地方,区域大小与储藏原料多少相适宜。4.2.3 菌袋制作区 邻近培养料储藏区。配套安装搅拌机、自动装袋机、输送带等机械设备。4.2.4 灭菌区 邻近菌袋制作区,且与之 间隔。配套安装高压 或常压灭菌等相关设备,灭菌区与装袋区之间设有缓冲间。4.2.5 冷却区 连接灭菌区,按排气预冷、强冷、待接种布局,配套安装制冷机组、空气净化、消毒等设备。冷却区墙面、地面采用易于清洁 的材料建成。4.2.6 接种区 紧邻冷却区,分菌种室和接种区,配套安装百级空气净化、消毒、滚筒 输送带、自动接种、制冷机组等设备。设有更衣室和风淋室,天棚、墙面、地面使用易于清洁和消毒 的材料建成。4.2.7 培养区 由若干发菌室组成培养区。发菌室具有封闭性、保温性及节能性,单间容积500 m3600 m3为宜,配套安装温湿控制、通风、净化、消 毒等设备。采用塑料周转筐摆放菌袋,培养架为可移动式床架,工作走 廊及库门需宽敞,便于机械化操作搬运。4.2.8 出菇区 由若干出菇室组成,单间容积以200 m3250 m3为 宜。配套安装温湿控制、通风、光照、净化、消毒等设备。天棚、墙面、地面使用易于清洁和消毒 的材料建成。采用层架出菇。4.2.9 加工区 加工区配套安装分拣、称量、包装等 加工设备。4.2.10 废料区 距生产区100 m 以上,场地 大小视生产规模而定,配套运输及二次利用等设备。4.3 安全生产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特殊工种(锅炉工、电工等)持证上岗,菌种繁育、接种、菌 袋培育等 人 员应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配备消防安全设备,联网生产控制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4.4 培养料质量要求 4.4.1 主料 DB2102/T 0044 2022 应符合NY 5099-2002中3.1 的规定。宜 采用 阔叶硬杂木的木屑或锯末。4.4.2 辅料 应符合NY 5099-2002中3.2 的规定。保 持辅料新鲜、洁净、干燥、无霉、无异味。4.4.3 水 培养料配制、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 定。4.5 菌种 4.5.1 品种选择 应符合NY/T 528-2010中4.5.1 的规定,选择同步性好、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宜工厂化生产的优良菌株。4.5.2 菌种质量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2010 中4.5.2 的规定。5 生产技术 5.1 生产工艺流程 环境消毒 培 养 料 配 制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 生产档案管理。5.2 环境消毒 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和出菇室等场所使用前用 二氧化氯消毒或用符合 GB/T 8321 要求的药 剂消毒,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也可以 在使用 前一天用紫外灯、臭氧 发生器进行室内消毒;接种室使用当天用紫外灯消毒 1 h,接种前30 min 关闭紫 外灯。5.3 培养料配制 5.3.1 培养料常用配方 配方一:阔叶木屑 78%,麸皮 20%,糖 1%,石 膏1%,pH6.5 7.0。配方二:阔叶木屑 82%,麸皮 17%,石 膏 1%。配方三:阔叶木屑 60%,玉米芯 30%,米糠(或麸皮)8%,石 膏 1%,石 灰1%。5.3.2 配制 拌料前筛除料中的木块等杂质,用拌料机将配方中各种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 60%65%。5.4 装袋 将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填装,填装松紧适宜,要求每袋标准重量均匀一致。采用料袋规格:聚丙烯塑料袋:325 mm 450 mm 0.05 mm,每袋 装料2.5 kg2.6 kg;聚乙烯 塑料袋:160 mm 450 mm 0.05 mm,每袋装 料1.9 kg 2.0 kg。5.5 灭菌 DB2102/T 0044 2022 聚丙烯菌袋采用高压灭菌,压力 0.13 MPa 0.15 MPa,温度 121 125 保持 3 h。聚乙烯袋采用常压蒸汽灭菌,4 h 以内袋内温度达到 100,并保持 16 h 以上。5.6 冷却 灭菌后温度降至60 80 之间 出锅,出锅后立即放入洁净无菌的冷却室进行快速降温至17 20。5.7 接种 符合NY/T 528-2010中4.7.7 规定,采用 单面四点接种或撒播接种,机器自动封口。接种后菌袋装入塑料筐中,摆放在 已消毒的培养室中。5.8 发菌管理 5.8.1 菌丝生长前期 接种后转入培养室发菌。温度控制 在18 20,培养 7 d 10 d,检查 污染情况并记录,及时清除污染菌袋,参见附录表 A.2。菌丝 萌发定植后,菌袋间温度控制在 20 23,袋内温度不可超过 25,避光 培养 27 d 30 d,每天通 风 2 次3 次,每次 30 min。5.8.2 菌丝生长后期 菌丝长满袋后,菌袋间温度控制在 18 22,尽量保持恒温,减小温差。每天通风换气,控制CO2 浓度 在 2000 mg/m3,培养 20 d 35 d。及时清除污染袋,作好记录。参见 附录表 A.2。5.9 出菇管理 5.9.1 上架摆袋 菌丝生长后 期 菇房给予 散射光刺激,温度控制 在18 23,空气相 对湿度控制 在60%65%,继续培养5 d 7 d,菌袋表面 菌丝形成淡黄至桔黄色 蜡面,菌袋达到生理成熟 后,转移到出菇室,采用层架摆放,进入出菇管理。出菇期间作好记录,参见附录表A.3。5.9.2 催蕾管理 催蕾期温度控制,白天15 20,夜间7 12,向空 气中喷 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定时通风,CO2 浓度 控制在2000 mg/m3以下;增 加散射光,光照强度300 lx 500 lx。2 d 后提高温度到18,形 成菇蕾后,割掉塑料袋一侧,露出培养基料面,加大 空气湿度达90%以 上,保持 料面湿度。5.9.3 幼菇管理 滑子蘑菌盖长至0.5 cm 左 右,可向料面喷轻水,每天定时通风,控制CO2 浓度在2000 mg/m3以下。控制 温度白天15 18,夜间7 10,空气 相对湿度90%95%,光照 强度500 lx 800 lx。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6.2 竞争性杂菌防治 DB2102/T 0044 2022 灭菌应彻底,接种环境保持无菌,运输和 培养期间防菌袋破洞。发现杂 菌立刻通风降湿,及时清除。6.3 生理性病害防治 注意通风、控温,小菇 蕾初期少喷 水,一旦出 现死菇,立 刻清除,停止 喷水4 d 5 d,加强通风,菌丝 恢复后,恢复正常管理。6.4 虫害防治 出菇室通风口及入口处挂窗纱,防止成虫飞入 室内,辅以黄板或黑光灯 诱杀。7 采收 7.1 采收时间 工厂化栽培一般采收2 茬 3 茬。子实体菌盖直径2 cm3 cm,菌盖未开伞、菌膜未破裂时适时采收。7.2 采收方法 采收前24 h 停止喷水,采收时用手握住菇柄拔下,不在培养料上留下菇柄、不伤料面。7.3 下茬转潮管理 第一茬菇采收后,进入下茬菇转潮 管理。清除料面残留物,停止喷水3 d 5 d,加大 通风,促使菌丝恢复。菌 丝 恢 复 后,温度控制白天15 19,夜间7 11,散射光300 lx,控 制 空 气 相 对 湿度90%,经过10 d 产生新的 菇蕾,还可以收获二茬 菇或三茬菇。7.4 加工包装 按照鲜销或盐渍用途不同进行剪柄 加工,分级处理。包装应符合GB 4806.7,标识符合GB 7718 要求。8 生产档案管理 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参见附录 表A.1。记 录档案 保存不少于二年。DB2102/T 0044 2022 A A 附 录 A(资料性)生产档案表 表A.1 生产记录表 制袋 灭菌 接种 损耗 负责人 日期 数量 日期 温度 稳压时间 h 日期 品种 数量 表A.2 培养记录表 日期 温度 相对湿度%通风时间 检查杂菌 负责人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日期 数量 污染 污染率%表A.3 出菇管理记录 日期 出菇管理 产量 负责人 温度 相对湿度%光照 lx 通风 总产 kg 单产 kg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_

注意事项

本文(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2102/T 0044-2022.pdf)为本站会员(18709673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