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DB1304/T375-2021.pdf

  • 资源ID:155001       资源大小:574.3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DB1304/T375-2021.pdf

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T3752021 邯麦 19亩产550 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2021-11-15发布 2021-12-01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T3752021 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要求 本标准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苏玉环、刘庆芳、马永安、张恒、刘保华、陈冬梅、李平、王雪香、李小康、武玥。DB1304/T3752021 1 邯麦19亩产550 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的术语定义、特征特性、基础条件、生育指标、各时期管理目标和关键技术。本规程适用于冀中南水浇地小麦生产栽培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832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邯麦 19 邯麦 19 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冬小麦新品种,2018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49。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3.2 节水 与当地常规生产田相比,少浇1水,实现亩节水 30-50方,产量提高或不减产,种植效益增加。3.3 稳产 针对冬小麦生长期间频发的冬前低温、倒春寒、干旱、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通过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适时镇压、春季水肥科学运筹、化控应变技术等措施,实现抗逆减灾稳产目标,达到重灾年份 500公斤产量目标,一般灾害年份550公斤产量目标。3.4 绿色生产 按照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控、科学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实现水肥高效利用、农药减量控害等,达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目的。DB1304/T3752021 2 4 特征特性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亩成穗较多。株高 83.5厘米,株型偏紧,茎秆强度较好,抗倒性好。旗叶稍大,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 45-50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 42-44克。5 基础条件 5.1 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要求,适宜壤土、粘壤土。要求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在 2.0米以上。耕层养分含量有机质1.5%、速效氮60 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 mg/kg。5.2 灌溉条件 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 要求,播种前保浇底墒水,春季保浇1-2水。6 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6.1 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龄.1.1,单株分蘖45个,单株次生根 5条,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或二棱初期。冬前生长健壮,不旺长、不瘦弱。6.2 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18-22万,越冬亩茎数80-90万,起身亩茎数90-120 万,成熟期穗数 45-50 万.6.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 45-50 万,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 42-44克。7 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7.1 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小麦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7.2 返青至抽穗期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稳蘖增穗,保花增粒。7.3 抽穗至成熟期管理目标: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8 关键技术 8.1 播期、播量 冀中南地区的衡水、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为10 月 5-10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DB1304/T3752021 3 为 10月 8-15 日。适宜播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基本苗 18-22万;以后每迟播或早播 1天,每亩增加或减少基本苗 0.5-1万;粘重土壤、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和抢墒播种的地块酌情增加播种量。每亩播种量=亩计划基本苗千粒重(g)/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8.2 足墒播种 适宜播种的土壤墒情为播种时0-40cm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 70-80%。壤土地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要及时造墒,每亩浇水 40-50m3;播前降雨、墒情较好的地块,要在玉米收获秸杆还田后及时耕翻、耙耢、播种、镇压保墒;玉米成熟较晚的地块,可在玉米收获前 15 天带杆浇水争取农时,保证小麦播种充足的底墒。土壤粘重不宜造墒的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并在适耕期搂划破土,辅助土苗。8.3 种子处理 符合 GB/T15671要求,因地制宜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或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种传病害。8.4 精细整地 深耕耕深 25-30厘米,旋耕耕深10-15厘米,连续旋耕 3年后深耕 1 年,破除犁底层。深耕、旋耕后均要及时耙耢,破碎土块,塌实土壤,避免表层土壤疏松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8.5 播后镇压 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播种,随播种随镇压。秸秆还田抢墒播种的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一遍,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提高出苗率,减少悬根苗。土壤湿重地块,要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后镇压。8.6 播种方式、播种深度 采用 15cm等行距机条播。畦宽3.6-4.0m,畦长10-15m,面积 40-60 m2。播深 3-5cm,早播宜深,晚播宜浅;壤土宜深,粘土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不包衣种子宜深,包衣种子宜浅。播种要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8.7 灌溉 8.7.1 冻水 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的麦田,可以免浇冻水。遇旱视墒情补灌冻水,一般土壤保墒能力差、抢墒播种、播后未按照规程进行镇压的麦田,0-40cm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 60%时应灌冻水。8.7.2 春季灌溉 一般年份春季灌1 水。越冬前达到壮苗指标,且冬季冻害不超过 3级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在拔节初期;旺长麦田,春一水时间应视墒情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介于壮苗与弱苗之间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提前到起身末期;冬前弱苗麦田不适用本规程,弱苗麦田应加强管理,促弱转状。8.8 追肥 结合春一水追施尿素,N用量为6-8公斤/亩。DB1304/T3752021 4 8.9 化控 8.9.1 预防倒春寒 密切关注天气,寒流到来之前,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倒春寒,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减轻寒流对小麦生长的影响。8.9.2 化控防倒 在起身前后喷施壮丰安、矮壮素等可降低基节长度,提高茎秆质量,预防倒伏,亩用量 3040ml,兑水 25-30千克喷雾,可结合除草进行。8.10 一喷综防 为节约成本减少用工,抽穗到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一次用药防虫、防病、防干热风。4 月底至5 月初小麦抽穗扬花期和5 月上旬至中旬小麦灌浆期,综防 2-3 次。每亩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 80-1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100 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10-15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20ml、150克磷酸二氢钾、300 克尿素,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白粉、叶锈、叶枯、赤霉病和蚜虫、吸浆虫,同时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药剂使用按照GB/T8321-2000执行。9 常规技术 9.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 要求,选用精选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9.2 秸杆还田 前茬玉米的田块,在玉米联合收割后再粉碎秸杆一遍,趁秆青及时粉碎,秸秆长度应小于 5厘米,秸杆细碎,均匀铺撒地面。9.3 施用底肥 肥料施用按照NY/T496 要求。每亩底施纯氮(N)6-7.5kg,磷(P2O5)8kg,钾(K2O)6kg,犁地前撒施。9.4 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9.4.1 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适播麦田播种后6-7 天出苗,出苗后麦垄内10-15cm 无苗时,应及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补种。分蘖期地下害虫危害的缺苗断垄应及时疏苗补栽。9.4.2 虫害防治 小麦出苗后每平方米有土蝗或灰飞虱10头以上时,用具有内吸性的杀虫剂喷雾防治。9.4.3 杂草防治 小麦出苗后降雨较多的年份,冬前杂草容易滋生。可在 11 月上旬小麦 3-4 叶、杂草 2-3 叶、日平均气温100C以上时进行杂草秋治。阔叶杂草每亩用10%苯黄隆 10-15克,或15%噻磺隆 10克,兑水 30DB1304/T3752021 5 公斤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用3%世玛 30ml,加水 30公斤喷洒防治。9.4.4 禁止麦田放牧或啃青 9.5 中后期管理 9.5.1 杂草防治 3 月中下旬,对于冬前没有杂草秋治,春季杂草较多的地块,应在日平均气温 100C以上,小麦起身之前及早防治。防治方法、用药同冬前。9.5.2 防病治虫 4 月上旬至中旬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用杀虫、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麦蜘蛛、麦叶蜂、纹枯病。20%三唑酮乳油 50ml 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20%哒螨灵可湿性粉 10001500 倍喷雾防治麦蜘蛛;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防治麦叶蜂。上年吸浆虫严重的地块,用 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粉剂)每亩 23 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到麦田(包括畦埂和垄沟),防治吸浆虫蛹,兼治麦叶蜂、蚜虫等。9.5.3 春 2水管理 视土壤墒情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应小水漫灌,灌水量 30m3左右。不浇麦黄水,以免降低产量和品质。9.5.4 收获 完熟期根据籽粒脱水情况及时收获,割茬高度低于 15cm。_

注意事项

本文(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DB1304/T375-2021.pdf)为本站会员(18709673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