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45/T 2349-2021.pdf

  • 资源ID:154796       资源大小:3.93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45/T 2349-2021.pdf

ICS 65S B 0 广 Sp e 2021-02 0.20 0 5 西 壮 e cificat-07-27 发 壮族生 态 ion for 发 布 广西 壮 族 自 态 茶 园 the con s 壮 族自治 区 自 治 园 建 设 s tructiotea ga r 区 市场监 督 区 设 与管n and m a r den 督 管理局 地 D B 理规 范 a nagemen t 发 布 4方 标 B 45/T 23 4 范 t of eco2021-0 布 45 标准4 9 2021 logical 0 8-31 实 准 实 施DB 45/T 2 34 9 20 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 0 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 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王 磊、韦瑛璐、白先丽、刘秋凤、苏 敏、胡钧铭、刘淑梅、张凌云、邱 瑞瑾、韦彩会、黄川、罗红卫、梁业瀛、丁成泉、梁靖严、邱勇娟。DB 45/T 2 34 9 20 21 1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的术语和定义、茶园选址与规划、生态位配置、茶树种植与管理、土壤管理、有害生物防控、防灾减灾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NY 5 25 有 机肥料 NY/T 8 53 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5 01 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茶园 ecol og ical te a ga rd en 以茶树为主要种植物种,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因地制宜配置和利用各种生态资源和设施,并 采用生态调控技术进行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使茶园建立稳定、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生 态系统,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茶园。3.2 茶园生态位 te a ga rd en ecol og ical ni c h e 某个种群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发挥的生态功能。3.3 茶园生态位配置 e c o log ical n iche al lo c a ti on of t ea g ard en 根据茶园中各物种的季相、位置和角色,进 行 合理的物种选择和搭配,并发挥物种特定的生态功能 的物种搭配方法。4 茶园选址与规划 4.1 选址条件 4.1.1 环境条件 选择生态适宜区域,远离城镇、工 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土壤、灌溉用水、空气 质 量应符合NY/T 85 3的要求。DB 45/T 2 34 9 20 21 2 4.1.2 立地生态条件 茶园应选 择在气候 和 光热 条件适宜,水质优良,土 层深厚、质 地 疏松 肥 沃 的 丘陵或山坡(坡度 25 以下),水 土 保 持 良好,植 被丰富,生 物 多样 性 丰富。土壤有机 质含量 宜 在 1.5 以 上,呈弱酸 性(pH 4.5 6.5)。4.2 规划建设 4.2.1 功能区划分 根据 茶园所 处 地 形 地 势、土壤、水 文等条件,划分生产区、游览观赏 区、隔离 区、防 护 区、灌溉功 能区,兼顾实 用性和 美观 性。4.2.2 边界设立 茶园与 周边山林、农 田 等 非 茶地 块 的 交界处 设置 隔离沟或隔离带,隔离沟 宜 宽 50 cm 60 cm,深 80 cm 100 cm;或隔离带宽 40 cm 60 cm,植 被 为 灌木,高10 0 cm 150 cm;茶 园 四周特 别 是上风 口可保留或 种植的 林木 植 被 作为 隔离带。4.2.3 植被保留 合 理 保护 和 保留 茶园原有 林木 植 被 和 特殊 的地 貌遗迹,在 茶园主要 道路、沟渠边 种植行 道 树,其树 冠幅 和分 枝 高宜分别 在 6 m 和2.5 m 以内。4.2.4 道路设施 根据 茶园地 形,规划主 干道、次干 道 和 田间 工作 道;坡 地茶 园 道路 按照“之”字 形或“S”形 绕山 开筑;茶园主 干道 与园 外道路连接,茶 园 支路 与主 干道相连,茶行地 块间、茶行与 支路间 设置 步道;有条件可配置 轨道 运 输线。4.2.5 水利设施 维护 茶园原有 水系,山坳 及主要 道路 内 侧 修建 蓄排水沟渠;根据 茶园地 形、地 势,因地制宜设置 蓄 水池,蓄水池 以 每公顷 建 造 1 2 个,容 量 10 m 3 50 m 3 为宜,蓄水池 可结 合 建立 沤 肥 功 能,有条件可结合安装喷灌、滴灌 及 水 肥 一体 化 系统。4.2.6 设施配套 根据 茶园规 模,配 套 工 具房、加 工用 房、鲜 叶 收青摊晾 区等。所有 基础 设施的规划应 优 先 考虑实际 生产 加 工的 需 要,同时兼顾美观。5 生态位配置 5.1 生态位规划 5.1.1 种类规划 茶园 除 茶树以 外,应配置4种及以 上 植物 类 群,每 种植物类 群面积 应不 小 于茶园 面积 的2;宜 人 工引 入 部分茶园有 益 生物,经济 林木、观赏动 植物、功 能性 动 植物 交互搭 配,兼顾功 能性和 景观 性,物种 类宜选 择 适生的本地物种,各类推荐植物种类 参见 附录A。DB 45/T 2 34 9 20 21 3 5.1.2 垂直结构规划 在垂直结构 上应规划3个及以上物种 生态位,形 成“乔木-灌木-草、昆虫-草-土壤动物、微生物”等不同层次结构。5.1.3 水平结构规划 水平结构上,应根据地 形地貌和功 能分区合理 布置生产茶 园、缓冲带、防护林、遮荫树、行 道树、名贵经济林木、景观茶树、景观树木、景观花草、动物昆虫等,不同类群可重叠交叉。5.2 功能规划与数量配置 5.2.1 生产茶园 茶树种植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60 80,茶 树 品种应合理选种早、中、晚生以及不同抗性和适 制性的良种。5.2.2 功能性物种 功能性物种种植面积 宜占茶园总面积的20 40,功能性 物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a)缓冲隔离带:周边有国道、省道、大面积其他农作物的需设置缓冲带,宽度在 30 m 以上,采 用深根性的景观类和经济类植物品种搭配;b)防护林:在山脊、或茶园风口的上方应设置防护林带,新栽植防护林带宽度为8 m 10 m,树高在成年期达 5 m 20 m,以 植 株高大,抗风力强,生 长快,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为佳;c)遮荫树:生产茶园内种植遮荫树,每公顷 75 12 0 株为宜,宜选择树体高大,根系深,分 枝部 位较高,秋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品种;d)绿肥类:生产茶园空地宜适当种植绿肥,绿肥种类参见附录 B;e)天敌类:茶园内适当放养寄生或捕食性天敌;f)有益土壤动物:茶园内适当放养蚯蚓等有益土壤动物,并为其营造适宜生长环境;g)名贵经济林木及林下作物:不同功能区域内可穿插适当种植名贵经济林木及林下作物,以提高 茶园总体经济效益。6 茶树种植与管理 6.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土的气候、适制茶类、抗性较强的品种,注重品种的搭配和多样性,避免大面积连片种 植单一品种,优先选择本地区无性系良种。6.2 茶苗种植 生态茶园开垦种植依据地形合理选择梯田或环形种植方式。茶苗种植前开种植沟将地表杂草灌木等 植被连同有机肥料一起埋入种植沟底作为底肥;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茶苗品种特点确定。栽植 后注意抗旱、防涝、保苗。6.3 树体管理 按NY/T 5 01 8 的规定 执行,修 剪枝叶宜留在茶园内培肥土壤。DB 45/T 2 34 9 20 21 4 6.4 鲜叶采摘 根据 茶树生 长特 性和各茶类对 加 工原料的要求,适 时 采 摘,采 留 结 合。7 土壤管理 7.1 监测 定期 取 样 检测 土壤肥 力水 平、酸 碱 度、重 金属 及有机 污染 物 残 留,宜 每 2 年 检测 一次,土壤 质量 指 标应 符合 NY/T 85 3的要求。7.2 改良 可施用白云 石粉、生物 质 炭 等土壤调理 剂 或 采 取 施用有机肥等生物 措 施进行改 良。7.3 耕作 应结 合当 地 降 水 和 实际 生产 情况 对茶园土壤进行 合 理 耕 作,防 止 水 土 流失,耕 作 深度一 般 为 浅耕 5 cm 10 cm、中 耕 10 cm 15 cm、深 耕 25 cm 30 cm,深 耕 每 年或隔年 进行1 次,浅耕 和中 耕 可结 合 各 季 的 锄 草与 追 肥进行,深 耕 宜结 合 有机肥施用进行。土 层深厚、树 冠 覆盖 度大、病虫草害控制 好 的茶园可 实 行减 耕 或免 耕。7.4 施肥 7.4.1 根据 种植茶 树 品 种及 加 工茶类要求、功 能性物 种 养 分 需 要,结 合 土壤 养 分 现状,实 施 测 土配 方 施肥,注意 平 衡 施肥、基 肥和 追 肥以及有机肥和化肥的配 合 施用。7.4.2 平 地和 缓坡 茶园 在 茶行中 间开沟 施肥,陡 坡 茶园 在上坡 位置 开沟 施肥;基 肥施肥 深度 20 cm 以 上,追 肥施肥 深度 8 cm 10 cm,施 肥 后 及 时 覆 土。7.4.3 基 肥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为主,有机肥 质量 应 符合 NY 52 5;可采用 蚯蚓 等结 合无 害化 处 理 后 的有机物料进行生物 培 肥。追 肥以 速 效肥为主,也 可采用 沤 肥 池沤 制 液 体 肥料,沤 肥 池 可与 蓄水池 结 合,宜采用 封闭 式。不宜使用植物生 长 调 节剂。7.5 覆盖 茶园土壤宜进行地 表覆盖,冬季 施肥修 剪后覆盖 可选用 山 草、稻 草、豆秸、蔗渣、修 剪 枝 叶、绿肥 等,材 料要求 未受 病虫 危 害,无污染。8 有害生物防控 8.1 原则 充 分发 挥 生态 系统 的 平 衡 和自 我 调 节 作用,创 造 有 益 于 天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环境条件;加 强 病虫草害发生 田间 调 查 和 测报,综 合 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防控 手段。不宜使用 化学 合 成农 药,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 的生物农 药。8.2 虫害防控 8.2.1 农业防控 根据 生产 安排 及 时 采 摘、修 剪;加强水 肥、土壤管理,增 强 茶树 抗 性。DB 45/T 2 34 9 20 21 5 8.2.2 物理防控 采用人工吸虫机、窄波L ED杀虫灯和 天敌友好型可降解黄板等方式集中杀灭害虫。8.2.3 生物防控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蜘蛛、瓢虫、草 蛉、捕食螨、寄生蜂、鸟类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宜选用印 楝素、除虫菊素等植物源农药,苏云 金杆菌、白 僵菌、绿 僵菌等微生物农药,矿物油等矿物源农药防控 虫害。8.3 病害防控 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将带病枝叶及时清除出茶园做无害化处理,冬季使用石硫合剂 和波 尔多液等封园。8.4 草害防控 生产茶园空地杂草宜每年剪除 2 3 次,剪下的杂草平铺在茶行。生产茶园外的空地宜铲除杂草,种植观赏植物或其他功能性植物,并及时剪除新生杂草。不应使用除草剂。9 防灾减灾 9.1 冻害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采取覆盖、搭防护网、喷淋灌水等措施进行茶园防霜防冻处理。9.2 涝害 茶园淹水及池塘水倒灌等,应及时排水,并用清水洗去茶树及叶片上的 淤泥。9.3 台风 及时修剪茶园断落树枝和大树,破坏严重的功能性物种需及时补种。9.4 干旱 采取铺草覆盖、安装喷滴灌设施等抗旱措施。DB 45/T 2 34 9 20 21 6 A A 附录A(资料性)生态茶园适宜种植植物种类推荐 表 A.1 给 出了 生态茶园适宜种植的 景观 植物种类推荐。表A.1 生态茶园适宜种植的景观植物种类推荐表 植物名称 特性 布置 植物名称 特性 布置 木棉 落叶乔木、观花树种 间作 洋紫荆 常绿乔木 行道树 银杏 秋色落叶乔木 间作、桂 北适用 广玉兰 常绿乔木 行道树 板栗 落叶乔木 间作 肖黄栌 彩色叶小乔木 行道树 柿 半常绿乔木 间作 紫叶李 彩色叶小乔木 行道树 枫香树 乡土、秋色 落叶乔木 间作 黄花风铃木 常绿乔木、观花树种 行道树,桂中及以南 适用 乌桕 乡土落叶乔木 间作 桂花 乡土常绿小乔木 行道树 李 乡土落叶小乔木 间作 阴香 乡土常绿乔木 行道树 梅 乡土落叶小乔木 间作 枇杷 乡土常绿乔木 行道树 石榴 乡土小乔木 间作 合欢 乡土落叶乔木 行道树 楝 乡土落叶乔木 间作 任豆 春色叶、乡土落叶乔木 行道树,景观树 桂中及以南适用 酸枣 乡土落叶乔木 间作 楹树 乡土落叶乔木 行道树,桂中及以南 适用 杉木 乡土常绿针叶乔木 间作 双荚决明 乡土常绿小乔木 行道树 松 乡土常绿针叶乔木 间作 金银花 乡土草本 攀缘绿化 柏 乡土常绿针叶乔木 间作 百香果 草质藤本植物 上层套作 台湾相思 常绿针叶乔木 行道树 罗汉果 草质藤本植物 上层套作 表B.1 给出了 生 态 植物名称 箭筈豌豆 三叶草 紫云英 毛叶苕子 光叶苕子 紫花苜蓿 态 茶园适宜 种 表 生态茶 园 种 植的绿肥 种 B.1 生 态 茶 适种季节 冬春季绿肥 冬春季绿肥 冬春季绿肥 冬春季绿肥 冬春季绿肥 冬春季绿肥 B B 附录 B(资料性)园 适宜种植 绿 种 类推荐。茶 园适宜种 植 B)绿 肥种类推 荐 植 的绿肥种 类 植物名 称 黑麦 草 黄豆 花生 木豆 猪屎 豆 田菁 荐 类 推荐表 称 草 豆 DB 45/T 适种 冬春 季 夏 季 夏 季 夏 季 夏 季 夏 季 234 9 2021 7 季节 季 绿肥 季 绿肥 季 绿肥 季 绿肥 季 绿肥 季 绿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 DB 45/T 2349 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范DB45/T 2349-2021.pdf)为本站会员(1790959710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