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DB33/T 2345-2021.pdf

  • 资源ID:154763       资源大小:911.1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DB33/T 2345-2021.pdf

ICS 65.020.40 CCS B 6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345 2021 生态茶园 建设通用 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2021-05-20 发布 2021-06-20 实施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3/T 2345 2021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准化文 件的结 构和 起草规 则的 规定 起草。请注意 本标 准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标 准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标准 由浙 江省 农业 农村 厅提出。本标准 由浙 江省 种植 业标 准化技 术委 员会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浙 江省 农业技 术推 广中 心、浙江 大学、中国 农业 科学 院茶 叶研究 所、湖州 市农 业农村局、金 华市 农业 农村 局、丽 水市 农林 科学 研究 院、宁 波市 林特 科技 推广 中心、丽水 市农 业农 村局、新昌县 农业 农村 局、开化 县 农业农 村局、安 吉龙 王山 茶 叶开发 有限 公司、浙 江省 诸 暨绿剑 茶业 有限 公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金晶、冷杨、罗 列万、冯 海强、范冬 梅、肖强、柳 丽萍、罗文 文、郭华 伟、王校常、何卫 中、韩震、马 军辉、周竹 定、胡双、方 辉韩、潘元 清、马亚 平。DB33/T 2345 2021 1 生 态茶园 建设通用 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生 态茶 园的 建立、栽培 管理 和绿 色防 控等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生 态茶 园的 建设。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标准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标 准;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标准。GB 3095 环境 空气 质量 NY/T 5010 无 公害 农 产 品 种植业 产地 环境 条件 NY/T 5018 茶 叶生 产技 术 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3.1 生态茶 园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以茶树 为主 要物 种,遵循 生态学 理论,通 过立 体复 合栽培,具 有多 物种 并存 的良好 生态 环境,实 现茶叶生 产优 质可 持续 发展 的茶园。3.2 绿色防 控 green control 基于生 态调 控原 理,综合 采用生 物防 治、物理 防治 和化学 防治 等环 境友 好型 防控技 术措 施来 控制 茶园有害 生物 的行 为。4 生态茶 园建 立 4.1 产地环 境条 件 茶园土 壤和 灌溉 水质 量符 合 NY/T 5010 的要 求。环 境空气 质量 符 合 GB 3095 的规定。4.2 园地要 求 4.2.1 茶园土 壤酸 性,pH 值4.5 6.0。土 层有 效深 度不 少 于 80 厘米,土 壤质 地良 好、养分 均衡。4.2.2 茶园应 为平 地或 缓坡,坡 度 15 以 上 建 立梯 级园 地,15 以下的 坡地 可等 高条 植。DB33/T 2345 2021 2 4.2.3 所在区 域植 被丰 富,自然 覆盖率 不低 于80%。4.2.4 茶园具 有一 定规 模且 相对 集中,应离 公路 干线 直线 距离大 于 200 米。4.2.5 茶园道 路布 局合 理,有主 干道、支道、操 作道 等,能适应 机械 化生 产要 求。主干道 硬化,平 整清洁。4.2.6 茶园排、蓄、灌 水系 统设 置合理。根 据茶 园地 形、地势,利用 自然 溪沟 设置 排水沟 和蓄 水池,主、支 干 道内 侧建 排水 沟,宜每 隔 15 米20 米 设立 存水沟,以便 蓄水 减少 水 土流失。宜配 套建 设喷 灌、滴灌或 水肥 一体 等现 代节 水灌溉 设施。4.2.7 园区内 建筑 物采 用统 一风 格或主 题,色彩、外 形等 协调美 观,有体 现相 关茶 文化特 色的 元素。4.3 生态配 置 4.3.1 生态茶 园配 置植 物的 选择 应考虑 其与 茶园 的共 生关 系、病 虫管 理、环境 价值、种植 管理 成本、自身价 值等 因素。品 种应 多样化、叶 色多 变化,落 叶树与 常绿 树、乔木 与灌 木搭配,形 成色 彩丰 富 茶 园景观。植物 品种 推荐 参见 附录 A。4.3.2 山坡茶 园应 具有“头 戴帽、脚穿 鞋、腰系 带”的特 点,在 茶园 的山 顶、山腰、山脚 及山 谷岙 口处保 留 自然 植被 或补 种防 护林,宜选 枝叶 繁茂 常绿 树种。4.3.3 茶园与 周边 荒山、农田、果园等 非茶 地块 间 应 设隔 离林带 或隔 离沟,隔离 林 宜选枝 叶繁 茂树 种,隔离沟 宜深 不低 于 50 厘 米,可以 沟渠 兼用。连 片茶 园宜按 每 1 公顷 2 公顷 设隔 离 林带。4.3.4 茶园内 宜种 遮荫 树,与茶 树形成“乔 灌”两层 生态 结构,或“树木+茶树+绿 肥”的“乔 灌草”三层生 态结 构。遮荫 树宜 选 茶叶生 产季 不落 叶落 花、无 共生病 虫害 乔木 树种。种 植 密度为 每公 顷 90 株150 株,茶 园遮 光率 宜达 到10%30%。机 采茶 园须 按网格 化种 植。对遮 荫树 应进行 修剪 整枝 管理,树 冠不超 过 3 米3 米,第一 分 枝高度 应高 于 1.5 米,减 少间作 树木 留养 的骨 干枝 和侧枝 数量,不 影响 茶园作业。4.3.5 茶园道 路两 旁种 植行 道树,宜选 高大 美观 树种,株 距适宜,可 结合 种植 花草 形成立 体景 观。4.3.6 茶园内 除茶 树外 的其 他植 被覆盖 率宜 不少 于 5%。5 栽培 5.1 品种选 择 5.1.1 选用抗 逆、优质、高 产、适制性 好的 茶树 品种,茶 树无性 系良 种率 不低 于 70%。5.1.2 早中晚 生及 不同 抗性 品种 搭配合 理,中晚 生品 种占 比不低 于 10%。5.2 树冠管 理 培养结 构合理、长 势健壮 的树冠,常规 条栽 茶园覆 盖度不 少于80%;宜 配备 单 人修剪 机或双 人修 剪机进行 机械 化修 剪。茶树 修剪操 作按NY/T 5018执行。5.3 土壤管 理 5.3.1 合理采 用浅 耕、中耕、深 耕等耕 作技 术,配备 有茶 园耕作 机械。耕 作深 度,一般浅 耕 5 厘米 10 厘 米、中 耕 10 厘 米15 厘米、深 耕 20 厘米 25 厘米,深耕 每年 或隔 年进 行 1 次,耕 作后 及时 修复排水沟,浅 耕和 中耕 可结 合各季 的锄 草与 追肥 进行。5.3.2 修剪枝 叶宜 回归 茶园,病 枝条宜 移出 茶园。鼓 励集 中无害 化处 理。5.3.3 对pH 小于4.0 的严 重酸 化 茶园,宜用 白云 石粉 或土 壤调理 剂等 物质 改良,白 云石粉 用量 为每 公顷 1500 千 克3000 千克,土壤 调理 剂按 推荐 用量 使用,均宜 与中 耕、深耕 相结合 使用。DB33/T 2345 2021 3 5.4 施肥 5.4.1 肥料种 类 宜依据 测土 配方 结果,根 据基础 地力、养 分需 求、目标产 量等 因素 合理 确定 肥料种 类。以选 择与 当地土壤 肥力 相适 应的 缓(控)释 肥、配 方肥、茶树 专用肥(如18-8-12或 相近 配方)、商品 有机 肥或 饼肥等为宜。5.4.2 肥料用 量 宜依据 测土 配方 结果,根 据基础 地力、养 分需 求、目标产 量等 因素 合理 确定 肥料用 量。建议 商品 有机肥300 千 克500 千克/亩或饼 肥150 千 克200 千克/亩。配施 化肥,特 异品 种亩施 氮肥(N)10 千 克12 千 克,磷 肥(P2O5)3.0 千克4.5 千克,钾肥(K2O)4.5 千克 6.0 千 克;名优茶 亩施 氮肥(N)12.5 千克15.0 千 克,磷肥(P2O5)3.0 千 克4.5 千克,钾肥(K2O)3.0 千 克4.5 千克。大 宗茶 亩施 氮肥(N)15 千 克19 千 克,磷肥(P2O5)3 千 克4 千 克,钾 肥(K2O)4 千 克5 千克。5.4.3 施肥方 式 生态茶 园施 肥分 基肥 和追 肥分次 使用,基肥 采用 开 沟施肥 或机 械深 施,追 肥 撒施后 翻耕 入土。特异品种(白化茶、黄 化茶)和名优 茶在春 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和采 摘后 各追施 一次,大宗茶 在春 茶采 摘前20 天30 天、春 茶采 摘 后、夏 茶采摘 后各 追施一 次。有 水肥一 体 化 设施的 茶园可 开展水 肥一 体化施肥。5.4.4 施肥比 例 特异品 种(白化 茶、黄 化 茶)、名 优茶 按化 肥总 氮 量的40%50%作 基肥,50%60%作追 肥;大 宗茶30%作 基肥,70%作追 肥;磷肥、钾肥 等全 部作 基肥。此外,建 议基 施硫 酸镁10 千克/亩。5.4.5 间作绿 肥 可在茶 园行 间、隙地 种植 矮 生或匍 匐型 绿肥,推 荐品 种 见附录A。一 龄茶 园茶 行间 隙种植2 行3 行,2足 龄 茶园 种植1 行2行,行距1.5 米 以上 的3 足龄 茶 园可种 植2 行3 行。5.5 灌溉 宜制定 灌溉 计划。宜在 上 午10 点前 或下 午3 点 后喷 灌,连续 一周 高温 无雨,根据茶 园土 壤墒 情和 茶树缺水 情况 实施 地面 灌溉。6 绿色防 控 6.1 生物防 治 6.1.1 利用多 作物 间作、栖 息地 和缓冲 带,或种 植蜜 源植 物招引 或保 护茶 园中 的瓢 虫、蜘 蛛、捕食 螨、寄生蜂、螳 螂等 有益 生物,以虫 治虫。6.1.2 宜利用 茉莉 酸、水杨 酸等 诱导茶 树产 生对 害虫 或病 原物的 抗性,或 诱导 茶树 产生挥 发物 以聚 集天敌。6.1.3 利用以 草抑 草技 术,宜种 植三叶 草、圆叶 决明、鼠 茅草等 抑制 杂草 生长。6.1.4 宜使用 在茶 树上 登记 的微 生物农 药、植物 源农 药和 矿物源 农药 防治 茶树 病虫 害。6.2 物理防 治 DB33/T 2345 2021 4 6.2.1 宜人工 捕杀 茶丽 纹象 甲、茶毛虫、茶 蚕、蓑蛾 类等 害虫。6.2.2 宜使用 除草 布覆 盖茶 行间 抑制杂 草生 长,或采 用机 械、人 工方 法直 接除 草。6.2.3 利用害 虫的 趋性,进 行灯 光诱杀、色 板诱 杀或 性诱 剂诱杀。宜 利用 吸虫 机械 吸除茶 小绿 叶蝉、粉虱等 小型 害虫。6.2.4 宜采用 分批 勤采 技术,减 少茶小 绿叶 蝉、茶橙 瘿螨、茶饼 病等 趋嫩 性病 虫为 害。6.2.5 采用深 修剪 或重 修剪,减 轻蚧类 为害。6.2.6 宜秋末 清园 亮脚,采 用石 硫合剂 封园,减 少茶 树病 原菌和 在土 壤中 越冬 的害 虫虫蛹 基数。6.3 化学防 治 6.3.1 只在必 要时 才选 择化 学防 治。化 学防 治时 应按 防治 指标要 求,在防 治适 期施 药,具 体按 照 NY/T 5018 执行。6.3.2 不使用 国家、地 方规 定禁 止在茶 园中 使用 的农 药。6.3.3 施药人 员应 做好 个人 防护,妥善 处理 使用 后的 农药 废弃包 装物,清 洗、保养 施药器 械。7 技术模 式图 生态茶 园建 设标 准化 技术 模式图 参见 附录B。DB33/T 2345 2021 5 A A 附 录 A(资料 性)茶园生 态配 置选 择 茶园生 态配 置树 种推 荐见 表A.1,草 本植 物推 荐见 表A.2。表A.1 生态茶 园配 置树 种推 荐 植物名称 特性 用途 防护林 隔离树 遮荫树 行道树 楝树 落叶乔木 香椿 落叶乔木 柿子 落叶乔木 银杏 落叶乔木 合欢 落叶乔木 无患子 落叶乔木 大叶冬青 常绿乔木 香樟 常绿乔木 桂花树 常绿乔木 木荷 常绿乔木 天竺桂 常绿乔木 黑松 常绿乔木 杉木 常绿乔木 广玉兰 常绿乔木 杜鹃 常绿小乔木 杨梅 常绿小乔木 枫树 常绿小乔木 罗汉松 常绿小乔木 梅花 落叶小乔木 紫薇树 落叶小乔木 樱花树 落叶小乔木 海棠 落叶小乔木 DB33/T 2345 2021 6 表A.2 生态茶 园配 置草 本植 物推 荐 植物名称 特性 用途 夏季绿肥 冬季绿肥 其它 紫云英 二年生草本 苜蓿 多年生草本 苕子 一年生草本 蚕豆 一年生草本 豌豆 一年生草本 大叶猪屎豆 一年生草本 花生 一年生草本 黄豆 一年生草本 绿豆 一年生草本 田菁 一年生草本 印尼大绿豆 一年生草本 鼠茅草 一年生草本 抑制杂草 圆叶决明 多年生草本 抑制杂草 白花三叶草 多年生草本 抑制杂草 爬地兰 多年生草本 无刺含羞草 多年生草本 金光菊 多年生草本 知风草 多年生草本 紫穗槐 灌木 大叶胡枝子 灌木 迷迭香 灌木 诱虫 薰衣草 灌木 诱虫 除虫菊 多年生草本 驱虫 万寿菊 一年生草本 驱虫 DB33/T 2345 2021 7 B B 附 录 B(资料 性)生态茶 园建 设标 准化 技术 模式图 图B.1 给出 了生 态茶 园建 设 标准化 技术 模式 图。园地 要求 土壤 坡度 规模与生态 道路系统 排、蓄、灌水系统 风格 呈酸性,pH 值4.5 6.0。土层 有效深度不少于 80 厘米,土壤质地 良好、养分均衡。平地或缓坡,坡度 15 以上建 立梯级园地,15 以下的坡地可等 高条植。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所在区域植被丰富,覆盖率不低于 80%。布局合理,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等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宜配套建设喷灌、滴灌或水肥一体等现代节水灌溉设施。园区内建筑物采用统一风格或主题。生态 配置 整体要求 防护林 隔离树 遮荫树 行道树 栽培 管理 品种选择 树冠管理 土壤管理 肥料管理 灌溉管理 山坡茶园应具有“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的特点。园内茶树外其他植被覆盖率应不少于 5%。茶园的山顶、山腰、山脚及山谷岙处保留自然植被或补种防护林。选枝叶繁茂常绿树种。茶园与周边荒山、农田、果园等非茶地块间应设隔离林带或隔离沟,隔离林宜选枝叶繁茂树种,隔离沟宜深不低于50 厘米,可以沟渠兼用。连片茶园宜按每 1 2 公顷设隔离林带。园内应种遮荫树,形成“乔灌”两层或“树木+茶树+绿肥”的“乔灌草”三层生态结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0 株150 株,茶园遮光率宜达到 10%30%。对遮荫树要修剪1.5 米以下枝条,不影响茶园作业。道路两旁种植,宜选高大美观树种。株距适宜,可结合种植花草形成立体景观。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早中晚生 及 不 同 抗 性 品 种搭配合理。无性系良种率不低于 70%,中晚 生 品 种 不 低 于10%。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常规条栽茶园覆盖度不少于80%,宜配备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等耕作技术,结合施肥除草进行,配备耕作机械。修剪枝叶宜回归茶园、病枝移出茶园,鼓励集中无害化处理。严重酸化茶园,宜用白 云 石 粉 或 土 壤 调 理 剂 等物质改良。根 据 茶 园 生 产类型、地力确定肥料 种类和用量,开沟深施基肥、分次追肥翻耕入土,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肥和幼龄茶园套种绿肥。制定灌溉计划,宜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 午 3 点后喷灌,连续一周高温无雨、土壤 和 茶 树 表 现 干 旱 时 及 时地面灌溉。山坡茶园山顶山脚植被保 留 茶园内隔离林 带 遮荫树 幼龄茶园树冠培养 茶园耕作机械 茶园喷灌 绿色 防控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 态茶园施 肥用量 建议方 案 充分利用缓冲带,或种植蜜源植物,以虫治虫。诱导茶树产生挥发物聚集天敌。宜种植三叶草、圆叶决明、鼠茅草抑制杂草生长。宜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可人工捕杀较大害虫,诱杀各类趋性害虫,机械吸除小型害虫,分批勤采减少趋嫩性害虫,深修剪或重修剪减轻蚧类为害。使用除草布覆盖抑草或采 用机械、人工方法直接除草。秋末清园亮脚,采用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茶树病原菌和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虫蛹基数。只 在 必 要 时 才 选择 化 学 防 治。化 学防 治 时 应 按防 治 指标 要 求,在防 治 适期及 时 施 药。不 使 用国 家、地方规 定 禁 止在 茶 园 中 使用 的 农药。施 药人员 做 好 防护,妥善处理用后的农药包装物。茶园类型 名优茶园 大宗茶园 基肥 有机肥 每亩:商品有机肥 300 千克500 千克或饼肥150 千克200 千克。化肥 每亩:氮肥(N)6 千克7.5 千克,磷肥(P2O5)3 千克4.5 千克,钾 肥(K2O)3 千克4.5 千 克(白 化 黄 化 品 种 再 加1.5 千克),硫酸镁 10 千克。每亩:氮肥(N)4.5 千克5.7 千克,磷肥(P2O5)3 千克4 千克,钾肥(K2O)4 千克5 千克,硫酸镁10 千克。植物驱诱害虫 鼠茅草抑制杂草 天敌友好型色板 及时修剪减轻病虫 为害 追肥 时间 次数 2 次,春茶开采前 30 天40 天和采摘后。3 次,春茶采摘前 20 天30 天、春茶采摘后、夏茶采摘后。化肥 每亩:每次氮肥(N)3 千克4 千克 每亩:每次氮肥(N)3.5 千克 4.4 千克 _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DB33/T 2345-2021.pdf)为本站会员(1790959710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