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行业专题研究:关注企业订单执行与回款,需求探讨向整车行业转移.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锂电设备行业 专题 研究 关注 企业 订单执行 与回款 ,需求 探讨向 整车行业 转移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第一季度延续高增长, 公司增幅 出现分化 我们统计了目前上市的 5 家主流锂电设备公司(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科恒股份、星云股份、金银河), 18 年一季度 5 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 亿元,同比增长 96%,归母 净利同比增长 68.93%。 第一季度 平均 净利率 14.84%,相比 2017Q1 下降约 2.5 个点,这主要和 资产减值损失占比提升有关,一定 程度上 导致归母净利润增幅落后于收入。 企业之间的收入增速有一定分化,显示竞争力与产品结构差异。 现金流指标走弱,交付与确认节奏值得关注 今年 1 季度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规模较大,一方面由于在手订单执行带来原材料等成本的大规模支出,另一方面说明下游客户支付放缓,这对今年企业回款把控提出要求。整体看行业应收账款和资产减值损失规模可控,随着下游部分电池企业资金风险开始暴露,需要注意行业后续可能产生的应收风险。 行业预期探讨向更下游转移,整车厂影响逐渐突出 从 2016 年以来国内锂电设备的需求持续超预期,主要来自于下游电池企业的产能竞赛;站在当前位置, 下 游电池企业 产能 扩张节奏放缓 、 并 出现结构变化。而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车企纷纷介入新能源造车计划,重新定义产业边界,从而推动产业需求更多受到整车厂采购计划、新车投放的影响,设备 行业 需求开始受到终端牵动。 投资建议 从长期视角看,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赋予了锂电产业更长的景气周期,锂电池设备行业的高增长在今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但各公司增速开始出现分化 ,订单 交付与确认节奏值得关注。 随着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电池企业博弈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8 年全年看电池企业产能扩张增幅将放缓, 并 出现结构变化 : 软包 形态 、 锂电回收 等 方向 将 形成增量需求。 随着整车 巨头 纷纷公布新能源造车计划,巨额投资规模重新定义电池及设备市场空间 , 产业需求开始更多受到终端牵引,产能准备与终端消费之间开始重新匹配。 建议 继续 关注产品竞争力突出、客户结构 完善 的 锂电设备 上市公司 。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的不确定性;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 Table_Grade 行业 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8-05-08 Table_Aut hor 分析师: 罗立波 S0260513050002 021-60750636 luolibogf 分析师: 王 珂 S0260517080006 021-60750636 gfwangkegf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锂电设备专题 报告 : 从电池 形态演变看锂电设备需求 升级 2018-03-20 锂电设备专题 报告 : 锂电回收试点开启政策红利,供需契合构建产业基础 2018-03-12 锂电设备专题 报告 :锂电设备行业三季报分析 2017-11-06 产业真声音专题研究(十) :后端检测设备市场:客户集中+在线配置,后端大有可为 2017-09-14 Table_Contacter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目录索引 锂电设备行业最新跟踪 . 4 行业 18Q1 营收利润高增长,公司表现有分化 . 4 现金流指标走弱,交付与确认节奏值得关注 . 5 行业预期探讨向更下游转移,整车厂影响逐渐 突出 . 6 下游电池企业产能扩张出现结构变化 . 6 车企大举切入重新定义产业边界,设备需求受终端牵动 . 9 锂电设备企业估值水平 . 10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1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图表索引 图 1: 锂电设备行业 5 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及同比增速 . 4 图 2:锂电设备行业 5 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 %) . 4 图 3: 行业 5 家上市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 4 图 4:行业 5 家上市公司历年平均毛利率 . 4 图 5: 行业 5 家上市公司历年 Q1 期间费用率变化比较 . 5 图 6:行业 5 家上市公司合计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损失 . 5 图 7:行业 5 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合计 . 5 图 8:行业 5 家上市公司预收账款与存货合计及与营收对比 . 6 图 9:我国季度锂电池出货量( Gwh) . 7 图 10: 5 家锂电上市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合计(百万元) . 7 图 11: 5 家锂电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百万元) . 7 图 12: 5 家锂电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百万元) . 8 图 13: 5 家公司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流合计(百万元) . 8 图 14:我国目前动力锂电池回收现状 . 8 图 15:第二季度国内上市新能源汽车部分车型 . 10 图 16: 5 家上市公司 Q1 归母净利润(亿元)与市盈率( 18 年业绩按一致预测) 1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锂电设备 行业 最新跟踪 行业 18Q1 营收利润高增长,公司表现有分化 我们统计了 目前上市的 5家 主流锂电设备 公司(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科恒股份、星云股份、金银河 ), 18年一 季度 5家公司 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8亿 元,同比增长 96%。考虑到科恒股份正极材料业务和收购并表影响我们予以剔除,剔除科恒后其余的 4家上市公司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100.8%, 是近五年来同比最高增速 , 这主要是先导 、金银河两家 1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超过 100%所 贡献。 锂电自动化设备行业 从 14年以来一直保持 增速 逐年 递增的态势, 17年 各家公司 业绩增速 仍维持在 同比 较高水平 , 18年 第一季度行业 和各家公司 收入规模 再创新高 ,而行业内部各 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有一定分化 ,显示企业竞争力与产品需求差异 。 图 1: 锂电设备行业 5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 2:锂电设备行业 5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 %)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3: 行业 5家上市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图 4: 行业 5家上市公司历年平均毛利率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20%40%60%80%100%12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营业收入(百万元) 同比增速 (%)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5 2016 2017 2018Q1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 科恒股份 星云股份 金银河 -50%0%50%100%150%200%25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同比增速 (%) 0%5%10%15%20%25%30%35%40%45%5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平均毛利率( %) 平均净利率(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18年第一季度 5家公司合计实现 归母 净利润 2.67亿元,同比增长 68.93%, 增幅 较 17年 全年 下降约 14个点 。 5家公司 2018年第一 季度整体毛利率 31.08%,相比 2017年 基本持平 ; 第一 季度整体净利率 14.84%, 也与 2017年 全年水平相当,但 相比 2017Q1净利率下降 约 2.5个点 ,这主要和 2018Q1资产减值损失 占比 提升有关 ,并导致 归母净利润增幅落后于收入 。 对行业 “三费 ”单独进行分析, 从 16年开始期间费用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 。其中 可以看到, 管理费用下降幅度较大,主要与行业内各公司发展 趋于 规范、增强内控以及营收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 财务费用在过去 3年持续提升, 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行业快速发展企业垫付生产资金带来的融资成本压力。 图 5: 行业 5家上市公司历年 Q1期间费用率变化比较 图 6:行业 5家上市公司合计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损失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现金流指标走弱,交付与确认节奏值得关注 通过行业 5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能够看出,行业的收款的季节性较明显。 图 7: 行业 5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合计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2%4%6%8%10%12%14%16%18%20%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 期间费用率 2016Q1 2017Q1 2018Q1-5%0%5%10%15%(1,000)01,0002,0003,0004,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 应收账款合计 (百万元 ) 资产减值损失 /归母净利润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100200300经营性现金流合计 (百万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一般 锂电 设备公司 在一、三季度进行原材料的备货,四季度集中验收和确认过去 3个季度交付产品的收入并收回货款。今年 1季度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规模较大,一方面由于在手订单执行带来原材料等成本的大规模支出,另一方面说明下游客户支付放缓,这对今年企业回款把控提出要求。 整体看行业应收账款和资产减值损失规模 可控 ,随着下游部分电池企业资金风险开始暴露,需要注意行业后续可能产生的应收风险。 从企业预收账款和现有存货统计数据看,行业 订单执行正常 。 1季度末企业预收款 合计 24亿元, 存货合计 45亿元。因此预收账款和存货在 今年如果能原有节奏正常 转化, 将 为行业今年 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 行业 本年度 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新接订单增速的放缓和在手订单执行的延后。 图 8:行业 5家上市公司 预收账款与存货 合计 及与营收对比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行业预期探讨向 更 下游转移 ,整车厂 影响逐渐突出 下游 电池 企业 产能扩张 出现结构变化 根据中汽协数据, 18年 1-3月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14.1万辆,同比增长 149%,其中商用车 1.3万辆,同比增长 159%。在 18年补贴缓冲期设置下,整车市场需求旺盛呈现 “淡季不淡 ”趋势 。 在整车销售旺盛背景下,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 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 8.6GWh,同比增长 32.85%。 但在出货量的大幅增长背景下,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产值同比增长 18.42%,增幅低于出货量, 显示在 新能源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补贴力度大幅下滑 背景下 ,动力电池 企业 继续面临价格被动 下滑。 0%10%20%30%40%50%60%70%8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预收账款合计(百万元) 存货合计(百万元) 预收占比( %) 存货占比(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图 9: 我国季度锂电池出货量( Gwh) 数据来源: 高工锂电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我们 对 A股目前上市的 主要 5家 锂 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坚瑞沃能、亿纬锂能、智慧能源、猛狮科技)进行 分析。 从代表锂电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从 16年底开始行业开始出现资金压力。虽然出货量持续提升,但整车企业在补贴退坡预期下,不断将盈利和支付压力传导至锂电池企业端,导致电池企业垫付加大、利润摊薄。 图 10: 5家锂电 上市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合计(百万元) 图 11: 5家锂电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百万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锂电池企业在市场和政策双向引导下,从 16年开始进入产能迅速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在建工程皆在 17年达到阶段性 高 点。随着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电池企业博弈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8年全年看电池企业产能扩张增幅将放缓,并出现结构性差异。 一方面, 行业龙头企业完成初始规模积累,进入理想扩张期,新增产能将向对软包、高镍等新方向倾斜,将对相应锂电设备形成增量需求; 另一方面, 对于部分追赶型企业,仍希望通过产能投放跻身第一梯队,但潜在财务和资金风险也在集聚,传导至锂电设备行业对相关企业客户结构和财务把控提出挑战。 -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246810121416动力电池季度出货量( GWh) 同比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000200030002014Q12014Q22014Q32014Q4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经营性净现金流合计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应收账款合计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图 12: 5家锂电 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合计(百万元) 图 13: 5家公司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流合计(百万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表 1:部分搭载软包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一览 品牌 /主机厂 车型 类型 正极材料 2017 年销量(辆) 电池厂商 备注 北汽新能源 EV200 BEV 三元 5757 孚能 EV 系列共销售 18,814 辆 北汽新能源 EC180 BEV 三元 78079 孚能 奇瑞 eQ BEV 三元 25784 万向 A123、捷威动力 东风日产 启辰晨风 BEV LMO 4 东风日产 日产聆风中国版 上汽通用 Velite 5 PHEV 三元 1629 通用汽车 通用 Volt 中国版, 2017 年 4 月上市 众泰 Z500 EV BEV 三元 5057 桑顿新能源 2017 年上市 宇通客车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 新能源客车 锰酸锂 / 中信国安盟固利 中通客车 纯电动城市客车 新能源客车 磷酸铁锂 / 北京国能 东风特汽 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新能源专用车 三元 / 多氟多 数据来源: LG 化学、搜狐汽车、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14:我国目前动力锂电池回收现状 数据来源:中国新材料,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50%0%50%100%150%200%25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在建工程合计 同比增速 -100%-50%0%50%100%1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流合计 同比增速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车企 大举 切入 重新定义 产业 边界, 设备需求受终端牵动 从 2016年以来 国内 锂电设备的需求 持续 超预期, 主要 来自于下游电池企业的产能竞赛;站在当前位置, 下游电池企业产能扩张节奏放缓、并出现结构变化 。而从 2017年 下半年 开始 , 国际车企 纷纷介入新能源造车计划, 重新定义产业边界, 从而推动产业需求 更多受到整车厂采购计划、新车投放的影响, 设备需求 开始 受 到 终端牵动 。 5月 6日 ,大众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宣布 将电池采购合同规模扩大一倍,达到 480亿美元, 从而保障未来 到 2025年每年可以生产 300万辆电动汽车, 以及 80款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这一决定 突显出这家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电气化的重视程度。 德国大众此次的重大决定只是全球传统车企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国内外 多家传统 车企由此前的观望和谨慎投入纷纷转向了战略性的布局。同时 国内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慢慢 开始由 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进行转化。 表 2: 国际车企新能源造车计划统计 大众 宣布电动汽车电池采购合同规模增加一倍,高达 480 亿美元 到 2025 年每年达到 300 万辆电动汽车的产量,同时累计推出 80 款电动汽车车型。其中包括 50款纯电动车型及 30 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2018 年除了现有的 8 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阵容,集团还将推出包括 3 款纯电动车型在内的 9 款全新车型。最晚到 2030 年,大众汽车集团的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 宝马 纯电、混动双管齐下,自 造电池、研发一体化的传动机构 2017 年 11 月宝马斥资 2 亿欧元,在全球总部慕尼黑建立电芯技术中心,最早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宝马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 9 款新能源车型。计划在 2025 年前,将提供 25 款新能源产品,其中 12 款为纯电动,剩余 13 款为混动车型(插电混动、 48V 弱混等)。在销量方面,宝马计划 2018 年售出新能源汽车 15 万辆,将比 2017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50%,与 2016年相比增长约 70%。 2019 年底之前,实现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 50 万辆。 2017 年,宝马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 10 万余辆。 梅赛德斯 -奔驰 投入 100 亿欧元、打造超过 50 款新能源车 戴姆勒集团将在奔驰品牌上将投入总共 100 亿欧元,用于技术研发,以及在德国、美国、中国建立 6 个整车工厂和 5 个电池制造工厂,到 2022 年就将发布超过 50 款新能源车型,涉及奔驰品牌、子品牌 EQ 以及 Smart 品牌。奔驰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将投入超过 10 亿欧元,包括锂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方向,现阶段的 EQ 子品牌车型已经能达到最大 150kW 的充电功率,未来这个数据还将翻倍至 300kW。 沃尔沃 2025 年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其汽车总销量的 50% 在今年 4 月 26 日的北京车展上,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汉肯 ·塞缪尔森表示,到 2025 年,该公司希望其所有销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一半销量。 其他 阿斯顿马丁 宣布其所有车辆将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采用混合动力系统或纯电动系统,到 2030年,其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将来自于电动汽车。 捷豹 去年表示,从 2020 年开始,其所有新车型将是混合动力车或纯电动车。 本田 在 2016 年宣布,到 2030 年,希望其三分之二的车辆都是电动车。 数据来源:第一电动,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一方面,国际车企纷纷公布新能源造车计划,巨额投资规模重新定义电池及设备市场空间。 17年以来多家国际车企巨头开始动作频频,努力在新能源产品领域重金投资,为未来市场争夺做准备;同时积极上调发展战略,进行新能源布局。 另 一 方面, 国内 行业需求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消费主导, 国内 下游各整车厂家也开始加速创新升级,并陆续推出 各自 新款新能源车型 。 产业需求开始更多受到终端牵引 , 产能准备与终端消费 之间 开始重新匹配 。 图 15:第二季度 国内 上市新能源汽车 部分 车型 数据来源: 第一电动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锂电 设备 企业 估值水平 根据万德一致预测统计的 2018年各公司归母净利润, 根据 2018年 5月 7日收盘价 计算各公司对应市盈率水平。可以看到,行业内公司 PE(18E)分布在 25-35倍的区间。 图 16: 5家上市公司 Q1归母净利润 (亿元) 与市盈率( 18年业绩按一致预测)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5101520253035400.00.20.40.60.81.01.21.41.61.82.0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 科恒股份 星云股份 金银河 2018Q1PE(18E)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1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 从长期视角看, 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 动赋予了锂电产业更长的景气周期,锂电池设备行业的高增长在今年第一 季度得以延续 ,但各公司增速开始出现分化 。 第一 季度行业 5家公司合计 归母 利润增速 降幅较明显,折射 行业 产品售价下降 趋势 。 现金流指标走弱,行业内公司今年交付与确认节奏值得关注。 通过对 代表性 下游电池企业分析得出, 下游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在建工程皆在 17年达到阶段性顶点。随着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电池企业博弈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8年全年看电池企业产能扩张增幅将放缓,并出现结构性差异。行业龙头企业完成初始规模积累,进入理想扩张期,新增产能将向对软包、高镍等新方向倾斜,将对相应锂电设备形成增量需求;而对于部分追赶型企业,仍希望通过产能投放跻身第一梯队,但潜在财务和资金风险在集聚,传导至锂电设备行业对相关企业客户结构和财务把控提出挑战。 建议关注锂电生产环节 产品竞争力突出 、客户结构优异的 上市公司 。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下 游电池厂商扩产的不确 定性;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2 / 12 行业跟踪 |专用设备 Tabl e_Research 广发机械行业研究小组 罗立波: 首席分析师,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 6年证券从业经历, 2013年进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刘芷君: 资深分析师,英国华威商学院管理学硕士,核物理学学士, 2013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代 川: 分析师,中山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 2015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王 珂: 分析师,厦门大学核物理学硕士, 2015 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周 静: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 2017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Tabl e_RatingIndustr y 广发证券 行业 投资评级说明 买入: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 10%以上。 持有: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的变动幅度介于 -10% +10%。 卖出: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大盘 10%以上。 Tabl e_RatingCompany 广发证券 公司投资评级说明 买入: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 15%以上。 谨慎增持: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大盘 5%-15%。 持有: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的变动幅度介于 -5% +5%。 卖出: 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大盘 5%以上。 Table_Address 联系我们 广州市 深圳市 北京市 上海市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 9号耀中广场 A 座 1401 深圳福田区益田路 6001 号太平金融大厦 31 层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 2 号月坛大厦 18 层 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 8 号国金中心一期 16 层 邮政编码 510620 518000 100045 200120 客服邮箱 gfyfgf 服务热线 Tabl e_Disclai mer 免责声明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广发证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只发送给广发证券重点客户,不对外公开发布,只有接收客户才可以使用,且对于接收客户而言具有相关保密义务。广发证券并不因相关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收到或阅读本报告而视其为广发证券的客户。本报告的内容、观点或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定状况,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建议。本报告发送给某客户是基于该客户被认为有能力独立评估投资风险、独立行使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相应风险。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 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 广发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广发证券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报告旨在发送给广发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它专业人士。未经广发证券 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