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DB3210/T 1166-2024.pdf

  • 资源ID:135778       资源大小:343.4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DB3210/T 1166-2024.pdf

ICS 65.020.01 CCS B 11 3210 扬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10/T 1166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land fertility improvemen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2024-03-25 发布 2024-04-25 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210/T 1166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提出。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扬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平、徐瑞衡、杨绪清、方驰、毛伟、居静、刘平、郑盛阳、李天鹏、王桂良、钱晓晴。DB 3210/T 11662024 1 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的土壤障碍因子识别、土壤障碍因子消除、土壤培肥以及培肥期限。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120 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NY/T 1334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T 1535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 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全国九大农区及省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分级标准(试行)(耕地监测函201930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标准农田 high-standard farmland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来源:GB/T 30600-2022,3.1 高标准农田建设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来源:GB/T 30600-2022,3.2 DB 3210/T 11662024 2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在当前管理水平条件下,由土壤本身特征、自然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来源:GB/T 33469-2016,3.2 地力提升 improvement of land fertility 通过施肥、灌溉、翻耕、种植等各种措施提升耕地地力的活动。培肥土壤 fertilize soil 针对具体区域、作物、耕作和栽培制度,以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无机肥料为手段,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不断提升,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措施。有机物料 organic materials 施入土壤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供应植物营养物质的含碳物料,如有机肥料、粪肥、秸秆、泥炭等。障碍表层土 obstructive topsoil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因土地平整等工程措施导致原有耕层土壤被破坏,从而新增存在妨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因素的表层土体。4 土壤障碍因子识别 现场情况踏勘 采用现场踏勘的方式,探明高标准农田灌排、道路、光照等配套设施与条件,明确耕地有效土层厚度、质地构型、农膜残留等情况。相关技术方法应符合NY/T 1634的规范要求。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明确土壤质地、容重、紧实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大于0.25 mm)、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硅、全磷、全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含盐量等理化指标。对照耕地质量分级标准 将现场踏勘状况与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比对全国九大农区及省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分级标准(试行)(耕地监测函201930号)中的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分级标准,明确高标准农田耕地主要障碍因子。相关技术方法应符合NY/T 1634和NY/T 1120的规范要求。5 土壤障碍因子消除 改善土壤质地 针对过砂过黏土壤,采取客土掺混、增施有机物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相关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GB 15618和NY/T 525的规范要求。DB 3210/T 11662024 3 改良土壤酸化 针对酸化土壤,采取施用石灰质物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pH值。相关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GB/T 6274和NY/T 525的规范要求。降低土壤含盐量 针对高盐分土壤,采取工程排盐、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等措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pH值。相关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GB/T 6274和NY/T 525的规范要求。提高土壤有机质 针对低有机质土壤,采取秸秆、绿肥还田,增施有机物料、功能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实施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形成良好结构体。相关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GB/T 6274、NY/T 525、NY/T 1334和NY/T 1535的规范要求。均衡土壤养分 针对肥力不均衡土壤,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养分状况。相关生产资料和技术方法应符合GB 18877、GB/T 33469和NY/T 496的规范要求。6 土壤培肥 施用有机物料 6.1.1 有机物料种类 因地制宜、低成本的选取有机物料,如普通商品有机肥、粪肥、沼肥、饼肥、沼液等。施用的有机物料应是经过好氧发酵或沤制腐熟等处理后的无毒、无害物料,质量应符合NY 525、NY/T 1334的要求。6.1.2 有机物料施用量 有机物料应作基肥一次性大量施用,一般每亩用量为4 t6 t。6.1.3 有机物料施用方式 在农田休闲前或作物播前结合翻耕,均匀施入土壤。施肥深度应达到20 25 cm。施用时要根据作物与土壤实际情况,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相互调剂、平衡施肥。轮作还田培肥 6.2.1 轮作培肥 轮作方式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水稻-西瓜、水稻-玉米等水旱轮作,小麦-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玉米等旱旱轮作。6.2.2 秸秆还田 培肥过程中秸秆应全量还田,作物收获时采用可粉碎秸秆的收割机,将秸秆粉碎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直接翻压还田,翻压深度以大于15 cm为宜,同时撒秸秆速腐菌剂(2030)kg/亩和尿素(46)kg/亩,促进秸秆快速腐殖化。DB 3210/T 11662024 4 绿肥培肥 6.3.1 绿肥品种 绿肥作物以豆科绿肥品种为主,依据区域降水、气温情况选择适宜品种。可选紫云英、苜蓿、田箐、大豆、三叶草。6.3.2 绿肥种植管理 播种时施用氮肥(N)(12)kg/亩。缺磷田块,适量施用磷肥(P 2O 5)(23)kg/亩。6.3.3 绿肥还田方式 在绿肥作物盛花期至终花始荚期前后及时耕翻还田,耕翻深度15 cm20 cm,还草量(1.52)t/亩为宜。耕翻后,适当晒田提高土温、促进绿肥凋萎和腐解,然后灌水沤田,保持田面1 cm2 cm深的浅水层,促进绿肥作物腐烂分解,涵蓄养分。6.3.4 绿肥还田管理 绿肥作物翻埋还田后的1个月内尽量不排水,合理灌水,避免养分流失。后茬水稻同等产量目标下,氮施用量可相应减少20%,适当增施磷肥,以保持土壤养分的供给平衡。7 培肥期限 高标准农田存在障碍表层土的培肥期限为2年3年,表层土未被破坏的培肥期限为1年2年。培肥期结束后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注意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与耕地保育。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DB3210/T 1166-2024.pdf)为本站会员(伤不起怎么办)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