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_78页_24mb.pdf

  • 资源ID:134976       资源大小:24.62M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_78页_24mb.pdf

(2022 版)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2022 年 6 月 SMART CITYSTANDARDIZATION主要编制人员:戴红杨建军吕卫锋孙文龙范科峰张群张红卫刘文彭革非钱恒方可庄广新王妍荣文戈臧磊杨锋张永刚赵迎刘晓静崔昊刘燕李腾王惠莅孙玥李赟宋跃武周波董南姜栋田川郭真庞晓静王飞王瑶安小米万军孙汀何旭珩冯晓蒙尹洪刚熊自伟李闻宇张明状桑梓勤李雅洁张宸睿王志强李君兰权亚强张国强张江齐李素彩刘照言赵祺彬丁露张亮刘永东张刘引郑庆国张海波郝敬全谢银创郑其荣章建兵徐春梅李建伟相明科李旻赵伟赵正松杨钰刘莎华昱森崔光磊贺振华高万里周偲林立敏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使用说明:凡转载或引用本文的观点、数据,请注明 “来源: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 。版权声明编制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山东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睿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太极智慧城市运营服务 ( 天津 ) 有限公司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一代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仪电 ( 集团 ) 有限公司南京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奥斯迪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7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82.1国际现状 92.2国内现状 153. 智慧城市标准化现状 183.1 国际现状 193.2 国内现状 223.3 问题与挑战 284. 智慧城市标准需求分析 305.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研究 345.1 城市运行发展框架 355.2 智慧城市基本原理 365.3 智慧城市参考框架 386.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406.1 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416.2 标准分体系描述 426.3 与 2015 版标准体系对比说明 466.4 近期亟需制定标准 477.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建议 48附录 1:智慧城市领域标准明细表(含已发布、在研、拟研制) 51附录 2:智慧城市现有国际标准清单 57目 录1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中指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等相关要求,为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准既是引领和支撑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的载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在智慧城市标准化组织机制建设、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研究与应用实施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智慧城市相关理念认知的演化、地方智慧城市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标准化需求不断涌现,亟需在新形势下对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进行新一轮的顶层布局。为响应智慧城市、标准化、数字中国、信息化、新基建等相关国家战略要求,以及智慧城市相关方标准化需求,构建高质量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指导下,国内相关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简称“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基本原理及参考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提出了拟研制的标准项目清单、标准化工作建议。本白皮书是我国新时期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性、体系性规划,既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智慧城市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也能够促进标准在保障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发挥实效。前 言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21. 研究背景及意义3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根据国家标准GB/T37043-2018智慧城市 术语的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从提出至今,已经过 10 余年发展,其内涵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深化。2015 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城市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我国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全面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指明发展方向。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数字经济市场、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综合载体。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也是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的综合试验场,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及意义智慧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途径011Part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4“十四五”时期,如何实现高效扎实的城市精细治理是现代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为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新冠疫情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深刻反思,让所有人意识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2020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0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城市治理、县城改造、城乡融合等角度为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83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20530 号 ) 等政策文件为县城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2371 号)明确提出“提升智慧化水平。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探索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加快构建城市级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打通城市数据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环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促进学校、医院、养老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提供商事登记、办税缴费、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线上办事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中明确指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新需求025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发展数字家庭。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2021 年 12 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该规划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围绕公共交通、快递物流、就诊就学、城市运行管理、生态环保、证照管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智慧应用区域协同联动,促进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共享。稳步推进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大脑建设,打造互联、开放、赋能的智慧中枢,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有效提升城市运转和经济运行状态的泛在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推行城市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一网统管模式。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探索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精细高效的智慧治理新模式”。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中国中东欧数字经济合作”“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研究背景及意义1Part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6标准对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标准既是引领和支撑新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的载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据调研,标准缺失一直是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自 2013 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在组织机制建设、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研究与应用实施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于 2014 年 9 月组织编制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2014),提出了标准体系规划和标准制定建议。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2015 年 10 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国标委工二联201564 号),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以上两份文件在一定时期内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起到了引导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了我国在国际和国内智慧城市标准方面的研究与实施工作,标准成果也在各地实践中发挥了应用成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明确针对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健全智慧城市标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21 年 12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国标委联202136号),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标准。围绕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城市数字资源利用、城市数据大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数字孪生等方面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面向智慧应急、智慧养老、智慧社区和智慧商圈等典型领域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亟需适应新要求0371.2 研究意义为响应相关新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智慧城市标准研制与应用实施等工作,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联合国内相关产学研用力量,共同编写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以下简称“本白皮书”)。本白皮书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2014)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最新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新要求,本白皮书提出了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给出了近期急需研制的重点标准项目建议,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具体建议。本白皮书是我国新时期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总体性、体系性的规划,为新一阶段开展智慧城市领域国家标准项目申报、研制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为统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智慧城市产品研发、保障智慧城市工程规划实施、增强智慧城市系统间互操作能力、建立智慧城市测试验证环境等提供重要支撑。本白皮书既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智慧城市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也能够促进标准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实效。加快标准研制。开展标准试验验证与应用实施,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2021 年 12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建设技术规则治理体系”“加强数字领域国际规则研究制定”“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到2023年,基层智慧治理规划、政策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数据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支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创新工程。建设信息化标准创新体系。加强信息化标准应用推广”。2022 年 7 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 16 部门关于印发贯彻实施 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市监标技发202264 号)发布,指出“实施城市标准化行动,完善智慧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突发事件应对、基层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展城市标准化试点”“推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国际标准制定”。随着智慧城市相关理念认知的演化,以及各地智慧城市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标准化需求不断涌现,亟需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加快研制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研究背景及意义1Part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8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92.1 国际现状根据联合国2019 年世界人口前景报告内容,世界人口从1950年的25亿增长到2019年的77亿,全球人口在未来30年将再增加20亿人,即到 2050 年将达到 97 亿人,届时将有 68.4% 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全球城市化进程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物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深入应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智慧城市正在成为解决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的最佳方案。2020 年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管理者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应对危机。2020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城市政策响应报告中强调,数字化应用在疫情应急防控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促使许多城市将疫情防控系统长久地纳入到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中,用以监控和警惕公共卫生风险。同时,由于疫情变化仍具有不确定性,市政服务、医疗、办公、教育等模式的变革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且各地智慧城市发展均各具特色。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日本发布超智能社会5.0政策,明确提出将日本打造为世界最适宜创新的国家,最大限度应用ICT;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英国在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数字产业优势、促进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欧盟以“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及创新应用的全球领导者”为目标,积极推进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市场份额的占比。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Part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102015 年 9 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了“白宫智慧城市行动倡议”,积极布局智能交通、电网和宽带等领域,宣布政府投入超过 1.6 亿美元进行研究以推进智慧城市,并推动超过 25 项以上的新技术合作,以解决城市交通和能源问题。据统计,2018 年美国智能城市技术投资达到 220 亿美元(全球 800 亿美元),预计未来投资金额仍将持续增长。在美国联邦政府机制下各地方政府存在竞争,促使市级政府更愿意制定全面、详细的智慧城市战略。以纽约为例,为了保持在世界智慧城市前列的位置,在纽约 2050战略中明确集中推进互联网连新加坡被公认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由新加坡总理领导规划了新加坡数字化发展愿景,并设立专门政府部门负责推进“智慧国家”建设以及协调各机构工作。2006 年,新加坡推出为期十年的“智能城市 2015”信息化计划,目的是通过大力发展 ICT 产业,应用 ICT,提高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由 ICT 驱动的智能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报告,让民众了解目标是否达成。经过十年的努力,效果显著,新加坡于 2014 年将该发展蓝图升级为“智慧国 2025”,希望通过 ICT 改善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机会。智慧国家计划是政府与行业组织、市民共同创造的以人为本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发展蓝图。为了实现智慧国家计划,智慧国家和数字政府办公室进一步明确细分领域的建设目标,于 2018 年更新发布智慧国家:前进之路, 其中新加坡智慧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核心内容由两大智慧国家基础(数字系统基础、国民与文化)、三大智慧国家支柱(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六大智慧国家新方案(国家战略、交通、城市生活、电子政务、健康、创业与商业)组成。针对提及的三大智慧国家支柱,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数字经济行动框架、数字政府蓝图和数字化储备蓝图,为“智慧国 2025”的落地实施提供支撑。2019 年新加坡政府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计划,提出了新加坡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愿景、方法、重点计划、建立人工智能生态等内容,该战略将成为新加坡实现“智慧国”愿景的重要一步。新加坡美国010211接传感及其他城市技术,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将纽约打造成为全球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的领导者。2020 年,纽约市长宣布加速实施纽约市互联网总体规划,计划将于 18 个月内投资 1.57 亿美元。该计划将连接60万纽约人,其中优先考虑20万纽约公共住房社区的高速网络部署,以应对疫情导致的网络需求。2020年1月,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发布智慧城市系统信任(Trust inSmartCitySystems)报告。根据该报告,美国目前有数百个智慧城市项目处于部署或开发阶段,这些项目的投资量和影响范围意味着美国公民将更加依赖更智能的城市技术。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美国尽管进行了大量投资,但近 1/3 的智慧城市项目宣告失败,近 80% 的原型未能成功拓展以达到预期目标。此类项目失败除了导致的经济影响,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导致社区安全性、隐私和基础设施的风险。为应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美国政府尤为重视标准建设,如美国国土安全部科学技术理事会推进发布智慧城市互操作性参考体系架构,以此来评估智慧城市标准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为物联网传感器提供可互操作的开放架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推进发布智慧城市和社区框架系列,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网络、安全、特定行业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Part日本03日本从自身自然资源贫乏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政策来支持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建设。2009年日本提出“i-Japan战略2015”,旨在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16 年 1 月,日本政府发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简称“第五期计划”),首次提出“社会 5.0”概念。该计划明确提出将日本打造为世界最适宜创新的国家,最大限度应用 ICT,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 ( 现实空间 ) 的高度融合,给人带来富裕的“超智能社会”,由日本引领后工业乃至后信息社会。“社会 5.0”是将“狩猎社会”作为起点,相继经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到达第五阶段超智能社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12作为国际电信联盟选定的智慧城市典范,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据 OECD 统计,韩国的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排名全球第一,这得益于早在1999年韩国就已推出了“E-government”计划。2011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智慧首尔 2015”,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2016 年韩国政府成立首尔数字化基金会,以支撑首都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同年发布了数字首尔 2020 计划,指导城市在数字化城市、数字经济、市民体验以及全球引领等方面的工作。2019 年,韩国政府制定第三次智慧城市综合规划(2019-2023),主要目标是在打通和完善数据与技术的基础层面上,推进更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营工作。韩国政府积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和推广到城市运行与治理服务中。韩国智慧城市倡议建设三种类型的国家试点项目,一是以釜山市和世宗市为代会。日本超智能社会 5.0 政策涉及范围全面宽广,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立足于整体经济社会,形成一套互联互通、相辅相成,涵盖整个社会的综合性智能化体系。日本超智能社会 5.0 以问题为导向,从当前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出发,通过新技术手段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达到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问题二者兼顾的目的;不仅要提升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还要实现国民生活的智能化。日本超智能社会 5.0 将运用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提升生活便捷性,提高灾害的防御和应对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解决少子高龄化、环境和能源等社会课题等,最终将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富裕且有活力的社会。2017 年,日本内阁发布成为世界 IT 领先国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数据采用基本计划的声明,其中重点强调了促进建设以数据利用为导向的ICT 智慧城市。东京于 2017 年发布都市营造的宏伟设计东京 2040城市总体规划,推进“新东京”实现“安全城市”“多彩城市”“智慧城市”3 个愿景。东京 2040提出要利用城市空间,结合不断发展的 ICT,开放数据,搭建最尖端的信息平台,实现城市活动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本质提升,创新信息化城市空间。韩国0413表的国家试点城市,旨在展示韩国智慧城市前沿技术的融合落地,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未来智慧城市;二是建立旨在验证研发能力的试点项目,以大邱市与始兴市为主,将针对智能交通、预防犯罪、环境能源等领域探索韩国智慧城市模式;三是城市更新项目,以解决城市产业升级、旧城维护等问题。2019 年7 月韩国政府发布了智慧城市海外扩张计划,鼓励智慧城市出口,全面强化外交合作,以此实现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双重目标。面对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就业、房价、老龄化等种种城市问题,首尔于 2021 年 9 月正式发布了首尔愿景2030,综合涵盖了今后市政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首尔的十年市政统筹规划,确定了 2030 年四大未来目标,即共生城市、全球领先城市、放心城市和未来感性城市。其中未来感性城市提出要将首尔打造成为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重点工作包括:提升交通物流智能化水平,构建以市民为中心的智慧生态,实现大数据 AI 基础的智能型政府,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Part英国05英国在城市管理、规划方面一直具有极强的战略意识,积极应对潜在挑战。英国专门成立了未来城市技术创新中心,其职能是促进数字服务和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并通过制定设计原则和统一的开放标准,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共享合作。其首都伦敦于 2013 年发布智慧伦敦规划,目标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系统的整合,加强系统之间的联系,使伦敦作为一个整体运作,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高效、高质的服务”。2018 年伦敦发布第二个智慧城市规划共建智慧城市让伦敦向世界最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蓝图,该计划包括了 20 多项倡议,旨在推进下一代智能技术发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其核心内容包括:优化智慧伦敦计划,利用城市数据和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能化,提高城市的连接性、协同性和响应性。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14欧盟06欧盟是国际区域一体化的代表区域,近年来整个欧洲已启动了超过 15 项针对数字化产业的国家计划,如德国工业 4.0、法国未来工业联盟、荷兰智慧产业等。欧盟虽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欧洲数字经济仅占全球份额的 4%,与其经济实力并不匹配。随着价值链在欧洲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只能通过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协调努力来解决内部协同发展的问题。2020年2月,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人工智能白皮书和欧洲数据战略3 份文件,从战略层面推进欧盟加快数字转型,提升数字化水平。塑造欧洲数字未来涵盖了从网络安全到关键基础设施、数字教育到技能、民主到媒体的所有内容,该战略提出欧盟数字化变革的理念、战略和行动,希望建立以数字技术为动力的欧洲社会,使欧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全球领导者。人工智能白皮书强调“利用欧盟在工业和专业市场的优势,加大投资以及构建卓越生态系统来提升和保障欧盟的话语权”,进而将基于欧洲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模式传播到全世界,实现其自身全球性的领导地位。与白皮书同期发布的欧洲数据战略,旨在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最安全和最具活力的数据导向经济体,即欧洲运用数据改善决策能力和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2021 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发布 CEN-CENELEC 战略 2030,明确将数字化作为战略变革的核心内容,将加速为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量子技术等世界领先技术制定先进创新标准,进而提升欧洲经济优势。152.2 国内现状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十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已有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5%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 700 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区域特色明显”“地域差异化显著”等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本。根据 2017 年度、2019 年度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参评城市平均得分由 58.03 分上升至 68.16 分,涨幅达 17.46%,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信息资源、改革创新领域水平均有所提升。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式已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可和接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Part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01智慧城市建设从运营管理范畴向“以人为本”建设理念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众需求,强调民众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治理等领域的重要参与作用。如广东、山东、贵州等省提供服务平台供民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物联设备选型、百姓随手拍管理、城市治理、功能定制、建言献策等决策。以民众关切为导向,聚焦智慧城市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使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感受紧密相连,让民众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形成自上而下的赋权与自下而上的积极行动的良性循环,打造有温度、可感可触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16以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合,助推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截至 2022 年 2 月,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络,累计已建成5G基站150.6万个,已有多个5G应用落地实践,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园区、社区、疫情防控等场景。国家层面已经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江西鹰潭等 5 个物联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物联网感知设施统筹部署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兰州、合肥、南京等多地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并部署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资源和边缘计算布局,提供先进的计算技术服务。广东、贵州、浙江、吉林、山东、重庆、广西等大部分省份均成立了政府数据管理机构,承担大数据发展、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研究、数据资源统筹共享等职责,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江苏、广东、山东、陕西等省深入布局“区块链+智慧城市”项目,其中,数字公民、数字金融、电子证照等领域的建设成效明显。基于信息技术赋能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参与、市民共建转变;注重基层治理中的创新突破,强调从城市“末梢”如社区、乡村等多方面协同治理,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同时,我国城市治理体系的理念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基层治理、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方面,更强调了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提升民生服务方面的治理水平。新技术持续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020317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建设重点、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区域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向区域智慧城市群体系转变,强调区域层面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实现区域城市间的信息融合共享、产业功能分工、协同机制建立、创新体系建立、战略规划定位,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以区域城市群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融合应用等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构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从创新合作角度看,智慧城市共建生态联盟或研究机构将依托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多方力量应运而生,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生态圈,面向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等领域,重点聚焦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共享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全周期建设发展。从多元主体角度看,ICT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企业、数据服务企业以专业技术优势构建产业协同生态,公众主体以多样化、多渠道互动平台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助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全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智慧城市发展现状2Part智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模式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0405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Smart City Standardization White Paper 2022183. 智慧城市标准化现状19智慧城市标准化现状3Part3.1 国际现状2013 年以来,智慧城市一直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ISO、IEC、ITU-T 等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均陆续成立了面向智慧城市领域的专题研究组或工作组等,我国专家在其中承担了许多重要角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进展情况见表1。序号 国际标准组织 智慧城市组织 我国承担角色 国际标准项目情况1 ISO/IECJTC1ISO/IECJTC1/WG11智慧城市工作组我国发起成立我国专家担任召集人、秘书我国专家担任下设城市数据利用、城市数字孪生与操作系统、城市知识可信赖、试点实施与用例研究、白皮书修编、ISO/IEC 24039 应用促进等焦点组召集人共11项国际标准(已发布 7 项),4 项 PWI2 IECIEC/SyCSmartCities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我国专家担任副主席我国专家担任下设 WG1 术语工作组召集人、WG2市场关系工作组召集人、WG3参考框架工作组召集人共20项国际标准化项目(已发布 3 项,3 项 IS,17 项 SRD)3 ISOISO/TC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我国专家担任下设TG1、TG2召集 人,SC1/WG4 召 集 人、SC1/TG2、SC1/WG7 召集人共49项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标准4 ITU-TITU-TSG20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研究组我国专家担任副主席我国专家担任下设 WP2 联合主席已发布76项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表 1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情况ISO/IECJTC1/WG11 智慧城市工作组(以下简称“JTC 1/WG11”)是 ISO/IEC JTC1 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平台,聚焦智慧城市ICT国际标准研制。JTC1/WG11 是在国家标准委、工信1.ISO/IEC JTC 1/WG 11部、网信办等部门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中国专家担任JTC1/WG1

注意事项

本文(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_78页_24mb.pdf)为本站会员(科研)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