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深度报告-20220823-国海证券-炬光科技-688167.SH-公司深度研究_激光产业中上游龙头_激光雷达助力发展_25页_1mb.pdf

  • 资源ID:134718       资源大小:1.89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深度报告-20220823-国海证券-炬光科技-688167.SH-公司深度研究_激光产业中上游龙头_激光雷达助力发展_25页_1mb.pdf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022 年 08 月 23 日 公司 研究 评级:买入 (首次覆盖 ) 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杨阳 S0350521120005 Table_Title 激光产业中上游龙头, 激光雷达 助力发展 炬光科技( 688167)公司深度研究 最近一年走势 相对沪深 300 表现 2022/08/23 表现 1M 3M 12M 炬光科技 2.6% 34.5% 沪深 300 -1.8% 2.6% 市场数据 2022/08/23 当前价格(元) 152.80 52 周价格区间(元) 78.11-232.08 总市值(百万) 13,745.89 流通市值(百万) 3,088.11 总股本(万股) 8,996.00 流通股本(万股) 2,021.02 日均成交额(百万) 146.64 近一月换手( %) 155.24 投资要点: 激光科技 业务覆盖激光产业中上游,业绩 稳中向好 。 炬光科技主要从事激光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 积极向中游领域拓展。公司目前拥有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光学系统四大业务。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4.76 亿元,同比增长32.21%,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 增长 94.33%。 2022Q1 公司营业收入 1.11 亿元 , 同比增长 20.77%,归母净利润 0.2 亿元 , 同比增长 120.92%。 立足“产生光子 +调控光子”,掌握核心技术。 公司成立初专注于半导体激光即“产生光子”业务,至今已深耕该业务 15 载 , 2017 年收购 LIMO 后 公司 涉足激光光学即 “调控光子”业务,完善上游业务布局。公司在半导体激光与激光光学领域拥有九大核心技术,其中大部分国际领先 , 技术优势 明显。 据 Strategies Unlimite 预计2019-2025 年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有望从 16.4 亿美元增长 至 28.2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9.5%;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1-2027 年中国光学元件市场规模有望从 1568 亿元增长至3095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2%。公司 2021 年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为 1.99 亿元、光学元件业务收入为 2.10 亿元, 市场空间 广阔,有望随市场规模 增长 持续 受益 。 驾驶自动化水平 提升驱动 激光雷达需求 增长,公司 汽车应用业务 有望持续受益。 随着驾驶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载环境感知设备的需求持续扩张,激光雷达作为环境感知传感器与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相比在探测精度上有明显优势,与辅助驾驶需求更加适配。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 501.8 亿元,2021-2025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233.43%; 2025 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 258.4 亿元, 2021-2025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52.07%,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拥有车规级激光雷达元件设计生产能力,产品类型丰富,相关产品不仅可用于车载激光雷达,还可用于驾驶员监测系统。目前 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厂商签订合作协议,未来 汽车应用业务 有望持续受益。 激光器 下游应用广泛, 医美与显示面板等领域共同 促进需求增长。公司产品在多个下游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 在近年高速扩张的医美行业中,公司激光器相关产品可用于激光嫩肤、 激光脱毛、激光无创 -0.5806-0.4374-0.2942-0.1511-0.00790.135321/12 22/1 22/3 22/4 22/5 22/6 22/7 22/8炬光科技 沪深 300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 减脂等领域,具有创伤较小、技术安全成熟的优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7-2021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 1124 亿元增长至 2274亿元, 2021 年同比增速达到 15.14%,公司 业务规模 有望 随医美服务渗透率的提升逐年扩张。在显示面板制造的剥离与退火两个关键制程中 , 公 司产品具有重要作用,研制的固体激光剥离线光斑系统已获得韩国 LG 电子、京东方等 全球 主流面板厂商订单,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高科技创新企业,深耕激光产业多年,在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上游, 业绩 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7.04/11.51/17.3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8%/63%/51%,归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23/1.98/2.87 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分 别 为81%/61%/45%, 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111.85/69.37/47.8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激光雷达推广应用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加重影响开工率。 Table_Forcast1 预测指标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475.80 704.42 1151.17 1737.93 增长率 (%) 32.21 48.05 63.42 50.9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67.76 122.90 198.16 287.41 增长率 (%) 94.33 81.37 61.23 45.04 摊薄每股收益(元) 1.00 1.37 2.20 3.19 ROE(%) 2.92 5.03 7.51 9.82 P/E 219.00 111.85 69.37 47.83 P/B 8.50 5.63 5.21 4.70 P/S 41.41 19.51 11.94 7.91 EV/EBITDA 151.78 98.45 64.83 44.60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 内容目录 1、 专注激光产业链,业绩稳中向好 . 5 1.1、 深耕激光行业,业务覆盖中上游 . 5 1.2、 保持较高研发投入,业绩稳中向好 . 7 2、 立足产生光子 +调控光子,掌握核心技术 . 8 2.1、 深耕 “产生光子 ”业务,技术先进积淀深厚 . 9 2.2、 收购 LIMO 进军 “调控光子 ”领域,拓展业务范围 . 11 3、 汽车应用业务发展迅速,激光雷达需求旺盛 . 13 3.1、 汽车智能化持续发展,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广阔 . 13 3.2、 入局激光雷达相关业务,产品具有技术优势 . 15 4、 下游应用广泛,多领域共同促进需求增长 . 17 4.1、 医美应用技术成熟,产品渗透率有望提升 . 17 4.2、 显示面板领域获得大厂订单,后续业务规模可期 . 19 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20 6、 风险提示 . 22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4 图表目录 图 1:炬光科技的主营业务涉猎激光 产业链中上游 . 5 图 2:炬光科技发展历程 . 5 图 3:炬光科技九大核心技术 . 6 图 4:炬光科技股权结构(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末) . 6 图 5:炬光科技 历年营业收入 及增速 . 7 图 6:炬光科技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 7 图 7: 2021 年炬光科技 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按产品划分) . 7 图 8:炬光科技历年营业收入结构 . 7 图 9:炬光科技历年销售净利率与销售毛利率 . 8 图 10:炬光科技历年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 . 8 图 11:炬光科技部分半导体激光产品 . 9 图 12: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预测 . 9 图 13:炬光科技历年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及增速 . 9 图 14:炬光科技历年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构成 . 10 图 15:炬光科技部分激光光学产品 . 11 图 16:中国光学元件市场规模及增速 . 11 图 17:炬光科技历年激光光学业务收入及增速 . 11 图 18:炬光科技历年激光光学业务收入构成(万元) . 12 图 19:激光雷达模块拆解 . 13 图 20:中国乘用车辅助驾驶系统占比情况 . 13 图 21:各品牌激光雷达上车规划 . 14 图 22: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及增速 . 15 图 23: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及增速 . 15 图 24:炬光科技历年汽车应用(激光雷达)业务收入及同比增速 . 15 图 25: DMS(驾驶员监测系统)示意图 . 17 图 26: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及增速 . 18 图 27:中国医美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速 . 18 图 28:激光脱毛示例 . 18 图 29:炬光科技 “绮昀 ”系列激光净肤产品 . 19 图 30: OLED 面板应用示例 . 19 图 31:炬光科技显示面板制造相关产品 . 20 表 1:炬光科技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 . 10 表 2:炬光科技激光光学核心技术 . 12 表 3:常见车载雷达及性能比较 . 14 表 4:炬光科技汽车应用(激光雷达)产品 . 16 表 5:收入成本拆分 . 21 表 6:可比公司估值表 . 21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5 1、 专注激光产业链,业绩稳中向好 1.1、 深耕激光行业,业务覆盖中上游 炬光科技专注于 激光行业,业务 范围广泛 。 炬光科技成立于 2007 年 9 月,主要从事激光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炬光科技注重 技术积累 、 积极向中游领域拓展业务 ,主要业务包括 半导体激光 业务 、激光光学 业务 、汽车应用(激光雷达) 业务 、光学系统 业务 ,在中国西安、东莞、海宁,德国多特蒙德 建立了生产基地 并均配备 核心技术团队。 2021 年 12 月,炬光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图 1: 炬光科技 的 主营业务涉猎激光产业链中上游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立足产业链上游,积极向中游拓展。 炬光科技 成立初期专注于半导体激光业务,2008 年第一款半导体激光器产品问世 , 2010 年获得首个发明专利授权 , 2017年完成对 LIMO 的收购 实现了 从原有的 “产生光子”业务向“调控光子”的拓展,2019 年成立汽车事业部进军激光雷达市场 进一步从上游向中游渗透, 2022 年成立系统应用和家用医美两大军团继续布局中游产业 。 图 2: 炬光科技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6 技术储备 丰富 , 科研创新能力强 。 炬光科技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 , 多年来持续投入并 形成深厚技术积累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九大类核心技术 ,分别是 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拥 有 境外专利 113 项,境内发明专利 11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49 项和外观设计专利 32 项。 图 3: 炬光科技九大核心技术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国海证券研究所 人才团队完备 , 核心管理层 具有技术背景。 炬光科技 拥有 稳定的 国际化人才团队 ,在中国西安、 中国 东莞、德国多特蒙德、美国圣何塞 的生产基地均 配置核心技术团队, 设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兴胜博士曾在美国 康宁公司 、相干公司、恩耐公司及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从事研发工作,拥有丰富的激光行业技术经验。 股权结构稳定 , 获得 产业基金支持 。 董事长刘兴胜先生 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持有公司 13.29%的股份 , 炬光科技已 获得多家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其中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 4.86%,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有公司股份 4.18%, 陕西高端装备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持有公司股份 2.72%。 图 4: 炬光科技股权结构 (截至 2022 年一季 度末) 资料来源: wind、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7 1.2、 保持较高研发投入,业绩稳中向好 业绩 稳中向好 ,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 炬光科技 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 2021 年营业收入达到 4.76 亿元 、 同比增长 32.21%,归母净利润达到0.68 亿元 、 同比增长 94.33%。 2022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1.11 亿元 、 同比增长 20.77%,归母净利润 0.20 亿元 、 同比增长 120.92%。 2020 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领先营业收入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图 5: 炬光科技 历年营业收入 及增速 图 6: 炬光科技 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上游业务占比较高 , 中游业务 有望 成为新增长点 。 炬光科技的 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两大上游业务 营业收入 占比较高, 2021 年分 别占公司 营收的 42.12%和44.45%;而处于行业中游的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和光学系统业务对营收贡献相对较少, 仅为 10.96%和 2.46%。 最近三年公司 汽车应用业务 的 收入 及收入 占比 均显著 提升 ,发展势头迅猛, 未来有望成为 新 的 收入 增长点 。 图 7: 2021 年 炬光科技 主营业务 收入 结构(按产品划分) 图 8: 炬光科技 历年营业收入 结构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年报 、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年报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8 炬光科技 盈利能力较强 , 利润率持续提升 。 得益于多年技术积累,公司产品具有较高利润率。 2022 年第一季度 ,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54.55%, 销售净利率 为17.16%, 盈利能力较强 。 近年来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逐年提升 , 随着更多先进产品投放市场 , 公司利润率 有望 进一步提 升 。 图 9: 炬光科技历年销售净利率与销售毛利率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持续保持高投入水平。 炬光科技是 科技创新企业,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历年研发投入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 2021年 公司 研发投入 0.68亿元 , 占 同期 营业收入的 14.25%, 2022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 0.15 亿元 , 占同期 营业收入 的 13.74%。 图 10: 炬光科技历年 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2、 立足 产生光子 +调控光子 ,掌握 核心技术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9 2.1、 深耕“产生光子”业务,技术先进积淀深厚 炬光科技深耕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多年, 以“ 产生光子 ”业务为 根基。 半导体激光器 即 激光二极管,由激光二极管芯片、激光二极管热沉、相关结构件等封装而成。以半导体材料作为 激光介质、以电流注入二极管有源区为泵浦方式的激光器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特点。炬光科技自 2007 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激光业务, 在“产生光子”业务领域深耕 15 年并 以半导体激光业务为 根基拓展 其他业务。 图 11: 炬光科技部分半导体激光产品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国海证券研究所 半导体激光业务 受疫情影响 收入略有波动 ,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 2020 年有所下滑 , 2021 年 公司 半导体激光业务 收入 1.99 亿元同比增长 42.53%, 已 接近 疫情前收入水平 。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应用方向包括直接应用类器件 /系统、固体激光器泵浦源以及光纤激光器核心器件, 据 Strategies Unlimite 预计 2019-2025 年 全球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 有望 从 16.40 亿美元增长到 28.21 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速为 9.5%,市场前景广阔。 图 12: 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预测 图 13: 炬光科技历年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 Strategies Unlimite、 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的 开放式器件与医疗美容器件占比高,预制金锡材料或成新增长点。公司半导体激光业务主要由开放式器件、光纤耦合模块、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以及工业应用模块四大类产品组成,其中开放式器件与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占比较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0 高。 2020 年起公司研发的 可 保证光电子器件长期可靠使用的 预制金锡材料产品开始投放市场 , 未来有望成为半导体激光业务的新增长点 。 图 14: 炬光科技历年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 技术积淀深厚 , 具备核心技术 优势 。 公司在半导体激光领域拥有 共晶键合技术 、 热管理技术 、 热应力控制技术 、 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 以及 测试分析诊断技术 共五大核心技术,其中共晶键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余技术水平均国内领先。公司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 各项半导体激光业务的研发 与 生产 过程 , 有助于 提升 公司产品的 核心 竞争力。 表 1: 炬光科技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 技术特点及先进性 应用产品 技术水平 共晶键合技术 通过控制激光二极管芯片键合工艺 中多个参数,有效控制了贴片层内空洞的数量,做到了“无空洞”、“无缺陷”贴片,大幅提高散热能力,降低热应力,提高产品性能和寿命 半导体激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国际领先 热管理技术 采用数值模拟仿真,优化散热结构,采用高导热材料,有效解决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热管理问题,大幅提升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半导体激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整体国内领先 热应力控制技术 研究热应力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和均匀化应力的方法和工艺技术,使得激光二极管芯片所受应力大幅降低、激光器性能参数提高(如 Smile 效应降低、偏振度提高、光谱变窄) 半导体激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整体国内领先 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 封装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显著增强贴片材料 表面浸润特性,提高贴片的强度和长期可靠性;开发了金锡共晶合金薄膜制备技术,组分可调可控,实现稳定可靠的无铟化贴片 半导体激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整体国内领先 测试分析诊断技术 公司主持完成的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装备专项课题,建立了半导体激光器物理机理分析诊断模型,实现了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的 LIV 和光谱、偏振、远场、近场、空间光谱、空间偏振、空间光束轮廓、 Smile 效应、寿命等重要光电参数测试与表征 半导体激光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整体国内领先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1 2.2、 收购 LIMO 进军“调控光子”领域, 拓展业务范围 炬光科技收购 LIMO 进军激光光学 领域 , 拓展业务范围 。 公司于 2017 年完成对LIMO 的收购 ,由此进入“调控光子”即激光光学业务领域。 LIMO 是专业的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研发及生产商, 在全球微光学领域技术领先 ,曾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SPIE)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Prism Awards 棱镜奖。 激光 光学 技术可 调节光斑参数,助推 炬光科技业务 领域拓展。 激光光学技术利用微光学透镜对激光进行整形,并通过调节光斑参数实现对激光源产生光子的精密控制, 满足特定应用对激光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的要求 。经过 光学整形后的光斑 有助于激光器开拓应用场景,与半导体、消费电子等产业深入融合。 图 15: 炬光科技部分激光光学产品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 激光光学业务 收入持续提升 , 市场规模有望逐年扩张。 近年来 公司的激光光学业务收入保持上升趋势, 2021 年激光光学业务收入达到 2.1 亿元 、 同比增长 15.32%。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1 年中国光学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1568 亿元 , 同比增长 12%, 2027 年有望增长至 3095 亿元, 激光光学业务市场空间有望保持逐年扩张 。 图 16: 中国光学元件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 17: 炬光科技历年激光光学业务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2 单(非)球面柱面透镜产品 收入 占比逐年提升,可用于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生产。从产品构成看,炬 光科技激光光学业务中单(非)球面柱面透镜产品收入占比 最高,并存在逐年上升趋势 , 2021 年上半年占公司激光光学业务收入近 70%。单(非)球面柱面透镜能够压缩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使激光光束更容易耦合进入光纤,主要应用于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生产。 图 18: 炬光科技历年激光光学业务收入构成 (万元)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在激光光学领域的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 多项产品不断优化升 级 。 公司在激光光学领域拥有 线光斑整形技术 、 光束转换技术 、 光场匀化技术 以及 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 共四大核心技术, 均 处于 国际领先 水平。相关核心技术不仅可用于激光光学领域,也能够应用于汽车应用和光学系统业务,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产品品质。 表 2: 炬光科技激光光学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 技术特点及先进性 应用产品 技术水平 线光斑整形技术 将点状激光光斑整形成为具有高长宽比,高能量均匀性,微米级线宽的光学整形技术,让工业加工及其他应用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光学系统产品 国际领先 光束转换技术 将半导体激光器快慢轴两个方向光束质量极不对称的光束转换为两个方向具有基本相近光束质量的光斑 半导体激光产品,激光光学产品,汽车应用产品,光学系统产品 国际领先 光场匀化技术 将各类能量非均匀分布(如高斯分布等)的激光光束转化为各个方向能量均匀分布的光斑 激光光学产品,汽车应用产品 国际领先 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 高精度、高重复性、大批量、低成本的独有激光光学元器件制造技术 激光光学产品 国际领先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光子参数调控范围大,可适应多种场景需求 。 公司提供激光线光斑和面光斑光子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可以根据特定应用需求设计并制备不同长度(从数百微米至数米长)、宽度(从数十微米至数毫米宽)和长宽比(高达 3 万比 1)的光斑形状。光斑功率密度可达到百万瓦每平方厘米、均匀度大于 95%,可有效提高各类激光器的工作效率、普及率及可用性。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3 3、 汽车应用业务发展迅速,激光雷达需求旺盛 3.1、 汽车智能化持续发展,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广阔 激光雷达 依靠激光光束 实现 目标探测。 激光雷达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及信息处理三部分组成,通过向目标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 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经信号与信息处理后获取目标的距离、方位、角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多种参数信息,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 图 19: 激光雷达模块拆解 资料来源: 艾瑞咨询 驾驶自动化水平不断 提升 驱动 车载环境 感知传感器 需求 增长 。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 我国乘用车 驾驶自动化水平不断 提升 。据艾瑞咨询预计, 2025 年我国 65%的 乘用车将搭载辅助驾驶系统 , 其中 L2 和 L3 级别分别占 33%和 6%。车载环境 感知传感器是 辅助驾驶实现 的硬件基础, 辅助驾驶渗透率的提升 有望带动车载环境 感知传感器 需求增长 。 图 20: 中国乘用车辅助驾驶系统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 艾瑞咨询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4 激光雷达探测精度高 , 完美契合 辅助驾驶 对环境高精度感知的 需求 。 与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竞品相比, 激光雷达 具备 探测精度高、测距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精确获得三维位置信息 等 优势 ,与辅助驾驶对环境高精度感知的需求相适应。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可达 300 米 , 探测角度范围优于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 ,在技术指标 上 具备较大 优势 。 表 3: 常见车载雷达及性能比较 雷达类型 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 激光雷达 波长 24GHz: 125mm 77GHz: 39mm 40KHz: 8.5mm 58KHz: 5.9mm 905nm 1550nm 探测距离 0-250m 0-3m 0-300m 探测角度 水平 : -60-+60 垂直 : -7.5-+7.5 水平 : -60-+60 垂直 : / 水平 : 360 垂直 : -20-+20 环境适应能力 强 一般 弱 车速测量能力 强 一般 弱 数据类型 位置 、 速度 位置 、 速度 位置 、 速度 、 形状 成本 (美元 /件 ) 50-150 10-20 1000-20000 优势 不受物体形状和颜色影响 , 受环境天气影响小 成本低 ,受环境影响小 可探测多数物体 , 精度高且可构建周边环境 3D 模型 资料来源: 华经产业研究院、 国海证券研究所 搭载激光雷达 的 车型 与单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均 有所增加 。 近年发布的 新势力品牌与传统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普遍选择搭载激光雷达 , 并且搭载数量存在上升趋势 。 如 2021 年发布的小鹏 P5 搭载两颗激光雷达 、 宝马 ix 搭载 1 颗激光雷达 ,即将发布的雷克萨斯和本田新车型预计将分别搭载 4 颗和 5 颗激光雷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与 单车激光雷达搭载数量均提升显著。 图 21: 各品牌激光雷达上车规划 资料来源: 艾瑞咨询 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前景广阔,未来有望保持较 高增速 。 未来五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 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 501.8 亿元, 2021-2025 年 年均复合增速 达 233.43%; 2025 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 258.4 亿元, 2021-2025 年 年均复合增速 达 252.07%,市场前景广阔。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5 图 22: 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 23: 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 Clean Technica、 BNEF、智研咨询、半导体行业观察、中国汽车报、电子发烧友网、贸泽电子、盖世汽车专区、 ittbank、产业信息网、智能网联汽车网、前瞻经济学人、激光制造网、第一电动汽车网、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彭博社、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智研咨询、半导体行业观察、中国汽车报、电子发烧友网、贸泽电子、盖世汽车专区、 ittbank、产业信息网、 智能网联汽车网、前瞻经济学人、激光制造网、国海证券研究所 3.2、 入局激光雷达相关业务,产品具有技术优势 炬光科技 激光 雷达业务 近几年收入增长较快, 2021 年 收入 0.52 亿元 。 公司 的 汽车应用(激光雷达) 业务收入从 2018 年的 0.02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0.52 亿元 , 2021 年收入同比增长 77.57%,保持强劲增势。 2021 年公司汽车应用 (激光雷达)业务毛利率为 43.45%,毛利 率水平 相对 较高 。 图 24: 炬光科技历年 汽车应用(激光雷达) 业务收入及 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激光雷达业务 产品类型丰富 , 可满足不同需求 。 公司入局汽车应用 (激光雷达)业务以来积极拓展产品品类,目前已拥有激光雷达面光源、激光雷达线光源、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三大产品线,涵盖 VCSEL 和 EEL 等光学模组 。产品可用于辅助驾驶所需的周边环境探测、智能座舱内的驾驶员监控,应用场景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6 广泛。 表 4: 炬光科技汽车应用(激光雷达)产品 产品线 典型产品名称 产品图片 结构功能 应用领域 下游应用设备 终端应用场景 激光雷达面光源 AL01 系列光 源模组 采用固体激光技术产生高峰值 功率红外激光光束,通过光束 扩散器实现 120 x20探测视场 角,能够满足在 -40至 110 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采用气 密壳体封装技术实现车规级高 可靠性。模块尺寸为: 42mm38mm20mm 应用于智能驾驶 闪光式激光雷达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 AT01/02 系列VCSEL 光源模组 采用 VCSEL 激光器与车规级光 束扩散器集成封装而成,实现 60 x45等应用所需的 FOV 探测 视场角。模块尺寸约为: 3.45mm3.45mm1.8mm 主要应用于智能 舱内驾驶员监控 系统,也可应用 于夜视安防监 控、机器视觉等 其他应用领域 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 激光雷达线光源 LE01905nm EEL 线光斑光源模组 采用边发射 905nm 激光器、长 焦光束准直器、宽发散角度光 束匀化器、短脉冲驱动电路板 集成封装而成,可实现脉冲峰 值功率大于 300W、快轴发散角 小于 0.2 、慢轴发散角 25或根 据客户需求定制 主要应用于智能 驾驶线扫描式长 距激光雷达,也 可应用于工业检 测、机器视觉等 其他应用领域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 AOP190001/A OP190002 LiDAR 光源光学组件 通过定制化设计的镜筒和光学 组件组装形成适配客户激光雷 达发射子模块的镜头,可按应 用需求实现对激光出射光束的 整形与匀化 应用于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发射模 组或系统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 专为激光雷达光源设计,单个 透镜,单一柱面结构,长焦 距,将光源的快轴方向压缩成 较小的角度 应用于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发射模 组或系统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 专为激光雷达光源设计,整片 透镜,单面或双面柱面阵列结 构,外形尺寸通常由定制化程 度决定,将光源光斑在慢轴方 向进行匀化,并扩散成较大角 度 应用于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发射模 组或系统 智能辅助驾驶激光雷达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招股书、 国海证券研究所 炬光科技激光雷达业务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并获得奖项。 2020 年公司通过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VDA6.3 过程审核,拥有车规级激光雷达发射模组设计、开发、可靠性验证、批量生产等核心能力。公司作为线光斑扫描发射模组方案的行业领导者,基于 EEL 和 VCSEL 激光器发布了多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7 款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品,其中 BeamRazorTM 系列线光斑模组 LE02产品获得 Laser Focus World 杂志颁发的“ 2021 年 度激光和光电行业创新者奖( Innovators Awards)”。 炬光科技 与多方达成合作,产品受到市场认可。 炬光科技 已与北美、欧洲、亚洲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项目,包括美国 Velodyne LiDAR、Luminar、福特旗下无人驾驶公司 Argo AI 等,其中已与多家客户建立 激光雷达线光源新产品的开 发项目。 公司于 2016 年起研发的高峰值功率固态激光雷达面光源已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批量供货合同,现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021 年公司 成功获得一家国内知名激光雷达客户的项目定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2022 年第三季度 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 炬光科技可 提供 DMS 光源 , 拓宽 车载领域 应用场景 。 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实现 驾驶安全预警和车内人机交互 功能,其中主动式 DMS 系统可通过摄 像头或ToF 相 机实时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若驾驶员出现疲劳 、打哈欠、眯眼睛等行为,系统会进行及时实施的语音和灯光警示功能。炬光科技的激光雷达业务类产品 包括应用于 DMS 的 AT01/AT02 系列 VSCEL 光源 , 包含车规 级广角扩束器, 视场角可根据需求定制。 图 25: DMS(驾驶员监测系统) 示意图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4、 下游应用广泛,多领域共同促进需求增长 4.1、 医美应用技术成熟,产品渗透率有望提升 用户持续增加 驱动 医美市场规模扩张。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7-2021 年医美行业用户人数从 400 万人增长至 1813 万人,预计 2022 年有望达到 2093万人,客户规模 呈 持续增长 态势, 驱动医美市场规模扩张 。 2017-2021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 1124 亿元增长至 2274 亿元, 2021 年同比增速达到 15.14%。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8 图 26: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 27: 中国医美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 华经产业研究院 、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华经产业研究院 、国海证券研究所 医美行业市场扩张有望带动激光器需求增长 。 激光医疗是基于生物组织光热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 。 半导体激光具有涵盖波长更广的特性,在 以激光嫩肤、激光净肤、激光无创减脂、荧光显影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及家用医疗健康应用场景中逐步渗透。在医美市场规模逐年扩张的背景下,激光器需求有望随之实现持续增长。 炬光科技的激光脱毛技术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客户遍及多国地区 。 激光脱毛通过使激光穿过皮肤表层到达毛发根部毛囊,产生热效应使毛囊消减,达到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又不损伤周边组织的效果。 炬光科技 率先提出“高峰值功率短脉宽”的技术 炬光科技 多家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保持合作。 图 28: 激光脱毛示例 资料来源: 中华整形大典 炬 光科技拥有成熟的自主 激光溶脂 方案 技术。 激光无创溶脂利用激光穿透皮肤到达脂肪层,对脂肪细胞进行选择性加热。在激光的作用下脂肪细胞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通过血液和淋巴代谢 。激光溶脂技术已通过美国 FDA 认证,是被公认的新一代安全、有效的减肥方式。炬光科技研发的无创溶脂激光模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 FR 系列业务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展开合作。 炬光科技激光净肤产品持续升级提升激光峰值和占空比,并在激光医美领域与多方达成合作。 2021 年 公司发布了“绮昀”系列新一代激光净肤产品,通过技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9 术创新,大幅提升了激光器 峰值功率和占空比,目前进入小批量订单交付阶段。在家用激光医疗健康市场领域,公司在手持激光嫩肤、手持式激光脱毛方面和国内外头部客户开展项目合作。目前公 司已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Cyden 公司签署了总价值约 8 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 图 29: 炬光科技“绮昀”系列激光净肤产品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4.2、 显示 面板 领域 获得大厂订单 , 后续业务规模可期 OLED 显示优势显著 ,下游 需求增加推动扩产 。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 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下游应用市场 持续 扩张, OLED 面板 的 需求 不断 增加 , 各 OLED 厂商持续完善单位产能、积极扩大显示器面积和面板产量。 图 30: OLED 面板 应用示例 资料来源: 炬光科技官网 激光剥离与退火 是 OLED 面板生产过程中的 关键制程, 固体激光器有望成为主流 。 激光剥离是柔性 OLED 面板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 ,利用激光能量实现玻璃基板与 OLED 器件的分离。激光退火是 OLED 和 LCD 生产中的关键制程之一,可使非晶硅转换成低温

注意事项

本文(深度报告-20220823-国海证券-炬光科技-688167.SH-公司深度研究_激光产业中上游龙头_激光雷达助力发展_25页_1mb.pdf)为本站会员(科研)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