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区域研究之金融篇(2022)_东强格局稳固_重点关注头部省份企业贷款投放_25页_2mb.pdf

  • 资源ID:132734       资源大小:2.33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研究之金融篇(2022)_东强格局稳固_重点关注头部省份企业贷款投放_25页_2mb.pdf

Table_Yemei1 区域 研究 深度 报告 2022 年 6 月 30 日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3 Table_Title1 区域研究 之 金融篇( 2022) 东强格局稳固,重点关注头部省份企业贷款投放 Table_summary1 近年来,我们持续跟踪区域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发展。本报告在金融篇2021 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地金融指标变化。整体来看,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稳固,马太效应持续,且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下东西部之间的分化趋势更加显著,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仍在持续。 东部存款虹吸效应持续,增速东高西低。 各区域存款规模均在增长,占比变化表现出东部提升、中部持平、西部和东北下降的特征。尽管绝大部分省份存款增速下降,但东部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尤其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规模头部省份增速表现较好;东部企业存款占比高,但受企业存款增速下滑影响,存款虹吸效应有所减弱。中部存款增速仅次于东部,安徽与山西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前。西部大部分省份存款增速低,其中云南、宁夏两者全国排名倒数;而西部个别地区存款增长加速,如内蒙古在企业存款带动下存款增速提升显著。东北存款余额相对不高,增速下滑明显,辽宁连续两年企业存款负增长。 东部贷款持续增长,中部贷款增速下降幅度大。 东部贷款余额大、质量优,江苏、浙江、上海的贷款规模、增速、质量优于其他省市;由于受贷款增速下降的影响较小,东部贷款持续增长。中部贷款增速降幅大,其中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企业贷款增速降幅全国排名靠前;海南的贷款质量需要特别关注,其不良贷款率提升幅度最大,成为不良率全国最高省 份。西部除四川外,多数地区贷款规模小、增速低;西部贷款增速变动存在分化,其中甘肃、青海、内蒙古增速增幅在全国排名靠前,而贵州、广西则是增速降幅明显。东北信贷增速较低,并且相较 2020 年增长进一步放缓。 非银领域保持东部恒强格局,中西部个别省份发展迅速。 全国保险收入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过半省份保险收入负增长。东部保险业规模保持领先,增速表现分化,京沪等地保险增速领跑全国,粤鲁等地增速负增长;中部的山西和西部的广西等省份保险增速排名靠前。东部证券业领先优势强化,中西部稳步增长,其中安徽和四川的上市公司增量表 现亮眼。 未来,在政府加大基建投资,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全国各区域存贷款大概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保险业或将得以修复。证券业预计仍将保持小幅增长。 ( 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 Table_Author1 魏荣桓 区域研究员 : 0755-89279226 : Table_Author1 包沁芸 区域研究员 : 0755- 83195867 : 储楚 区域研究员 : 0755-83077243 : 程伟波 区域研究所主管 : 0755- 83146635 : 相关研究报告 区域研究之金融篇( 2021):区域头部效应增强,重点跟踪边际变化 区域研究之金融篇( 2020):东部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显著 区域研究之金融篇( 2019):虹吸效应显著 ,恰似春水东流 Table_Yemei1 区域 研究 深度 报告 2022 年 6 月 30 日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3 目 录 1 存款: 东部存款虹吸效应持续,增速东高西低 . 1 1.1 规模: 粤沪浙苏存款占比上升显著,北京存款占比下降 . 1 1.2 结构:江苏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大部分省份住户存款占比持续提升 . 2 1.3 增速:滇粤宁辽存款增速降幅较大,辽宁和甘肃企业存款连续两年负增长 . 4 1.4 存款小结 . 5 2 贷款: 东部贷款持续增长,西部企业贷款占比下滑 . 7 2.1 规 模:粤苏浙头部省份贷款占比提升明显, 9 省信贷杠杆大幅下降 . 7 2.2 结构:贷款结构区域格局稳固,西部企业贷款占比下滑省份多 . 8 2.3 增速: 头部省份贷款增速领跑全国,大部分省份住户贷款增速出现下滑 . 9 2.4 质量: 东部整体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海南不良爆发 . 11 2.5 贷款小结 . 12 3.非银: 东部领先优势持续,中西部个别省份发展迅速 . 14 3.1 保险业:过半省份保费负增长 ,京沪晋桂逆势领跑 . 14 3.2 证券业:东部集聚更加显著,皖川表现亮眼 . 16 3.3 非银小 结 . 19 4结语:重点关注头部省份的企业贷款投放 . 20 Table_Yemei1 区域 研究 深度 报告 2022 年 6 月 30 日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3/3 图目录 图 1:各地区 2021 年末存款余额 . 1 图 2:各地区 2021 年末存款与 GDP 比值 . 2 图 3:各地区 2021 年末存款余额结构 . 3 图 4:各地区存款余额结构较 2020 年末变化 . 3 图 5:各地区 2021 年存款余额增速及变化(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 4 图 6:各地区 2021 年末住户及企业存款余额增速 . 5 图 7:各地区住户及企业存款余额增速变化(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 5 图 8:各地区 2021 年末贷款余额 . 7 图 9:各地区 2021 年末贷款余额与 GDP 比值 . 8 图 10:各地区 2021 年末贷款余额结构 . 8 图 11:各地区贷款余 额结构较 2020 年末变化 . 9 图 12:各地区 2021 年贷款余额增速及变化(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 10 图 13:各地区 2021 年住户及企业贷款余额增速 . 11 图 14: 各地区住户及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变化(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 11 图 15:各地区 2021 年末不良贷款率及变化 . 12 图 16:各地区 2021 年保费收入及增速 . 14 图 17:各地区 2021 年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 . 15 图 18:各地 区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 2020 年变化 . 16 图 19:各地区 2021 年 A 股上市公司情况 . 17 图 20:各地区 2021 年末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及证券化率 . 18 图 21:各地区 A 股上市公司市值及证券化率较 2020 年变化 . 18 表目录 表 1:各地区 2021 年末银行存款总结 . 6 表 2:各地区 2021 年末银行贷款总结 . 13 表 3:各地区 2021 年末非银金融总结 . 19 表 4:各地区 2021 年末存贷款增速、保费增速及新增上市公司情况 . 21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21 1 存款 : 东部存款虹吸效应持续,增速东高西低 1.1 规模: 粤沪浙苏存款占比上升显著,北京存款占比下降 2021 年 ,我国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38 万亿元,较 2020 年增加 20 万亿元 。从国内区域 1分布来看,东部 、中部、西部、东北 存款 余额 占比分别为59.5%、 17.2%、 17.4%、 5.9%,与 2020 年相比,各区域的存款规模均在增长,而存款余额分化仍然存在,占比变化表现出东部提升、中部持平、西部和东北下降的特征。观察 2018 年至 2021 年数据发现,东部占比提升了 1.9 个百分点,而中部、西部和东部分别下降了 0.4、 1.2 和 0.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东部对于存款资源的虹吸效应仍在持续, 其中主要由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头部省份带动,这些省份的存款规模均在 15 万亿元以上,广东高达近 30 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存款余额 2021 年达到 20 万亿元,但占比从2018 年的 9.2%下降到了 2021 年的 8.8%,江苏与北京的规模差距逐步缩小。 图 1:各地区 2021 年末 存款余额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我们通过分析 存款余额与 GDP比值及其变化情况,来 观察各地经济对存款的吸纳和派生能力 。 从这一指标 来看,验证了东部头部省份对存款的虹吸效应,也观察到绝大部分省份 2021年 存款余额与 GDP比值出现了下降,非东部区域降幅相对较小,这表明非东部区域资金外流趋势虽然持续,但外流速度有所放缓。 1 区域划分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在文中用红色标识; 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海南, 用蓝色 标识 ; 西部包括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用黄色 标识 ; 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用绿色 标识。由于统计数据缺乏或口径不一,本报告部分内容未将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纳入分析。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2/21 图 2:各地区 2021 年末存款与 GDP 比值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1.2 结构:江苏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大部分省份住户存款占比持续提升 2021 年,全国住户存款、企业存款、政府存款、其他存款占比分别为43.9%、 31.0%、 15.4%、 9.6%。相比 2020 年,住户存款和其他存款(以金融机构存款为主)占比分别提升 0.5、 1.0个百分点,而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占比分别下降 0.9、 0.6 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绝大部分省份的 住户存款占比高于企业存款,仅北上广三个东部省市企业存款占比高于住户,而江苏的存款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住户存款占比近四年来首次高于企业存款。同时,我们还发现存款结构具备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一是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等资源型省份住户存款占比高,这些省份住户存款占比均在 60%以上,其中最高是河北( 67.7%);二是东部发达省份的企业存 款占比高,如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和北京等省份,占比均在 35%以上,最高的上海高达 42.9%;三是部分省份政府存款占比远高于全国水平,如青海、北京、宁夏、甘肃、云南等省份;四是东部的浙江、上海和北京三省的其他存款占比已连续多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存款结构变化来看, 相比 2020 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住户存款和其他存款占比出现上升,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占比出现下降。 其中,住户存款占比提升的省份有 23 个,河北、湖北、广西和辽宁等省份占比提升较大,黑龙江和浙江等 6 个省份住户存款占比下降;其他存款占比提升的有 24 个省份,提升幅度较大的省份有福建、广东、上海、甘肃和黑龙江等,辽宁等 5 个省份的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3/21 其他存款占比有所下降;有 25 个省份企业存款占比下降,湖北、甘肃、贵州和辽宁等省份占比下降幅度较大,而海南等 4 个省份企业存款占比有提升;有22 个省份政府存款占比下降,海南、河北、广西、重庆等省份占比下降较大,青海和上海等 5 个省份政府存款占比有所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省份的住户存款占比已连续 2 年提升,其中辽宁、贵州、河北等省份提升较为明显。总体来看,东部与其他三大区域的存款结构差异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存款东流的趋势仍然 显著。 图 3:各地区 2021 年 末存款 余额 结构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浙江、黑龙江统计口径变化,缺失广义政府存款数据;河南缺失存款结构性数据。 图 4:各地区存款余额 结构较 2020 年末 变化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浙江、黑龙江统计口径变化,缺失广义政府存款数据;河南缺失存款结构性数据。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4/21 1.3 增速:滇粤宁辽存款增速降幅较大,辽宁和甘肃企业存款连续两年负增长 2021 年末全国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9.3%,增速较去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排除基期影响, 2020 年与 2021 年存款两年平均增速 9.7%,较 2019 年提升1.2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 东部存款增速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增速整体较低。 观察各省市表现,除东部外,中部安徽、山西、海南,西部陕西、内蒙古存款增速较高,均高于全国水平。相比 2020年,有 24 个省份存款增速下滑,其中云南、广东、宁夏与辽宁降幅较大(下降超过 5 个百分点)。仅有 6个省份增速提升,其中海南、内蒙古提升幅度较高(提高超过 4 个百分点)。 图 5:各地区 2021 年 存款 余额 增速及变化 (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存款结构来看, 2021 年,全国住户存款与企业存款增速分别为 10.6%和6.1%。分区域看,住户存款与企业存款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具体表现为: 东部企业存款增速高,住户存款增速相对分化;中部住户存款增速高,企业存款增速相对分化;西部企业存款增速低,住户存款增速相对分化;东北企业存款增速低,辽宁企业存款增速全国最低,吉林住户存款增速高,黑龙江住户存款增速全国最低 。需要关注的是,东部大部分省份(河北、北京、天津除外)的企业存款增速已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辽宁和甘肃的企业存款增速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相比 2020 年,全国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分别下滑 3.2 和 4.7 个百分点。区域视角观察发现,全国大部分省份住户存款和企业存款增速出现了下滑。全国有 28 个省份的住户存款增速较 2020年出现下滑,其中黑龙江和辽宁增速下降幅度超 10 个百分点,仅有贵州一地住户存款增速有所提升。全国有 22 个省份的企业存款增速较 2020 年出现下滑,其中云南、宁夏、广东等省份增速下降 幅度超 10 个百分点,仅有 7 个省份企业存款增速提升,其中海南与内蒙古企业存款增速升幅最大,内蒙古增速升幅超过 14 个百分点。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5/21 图 6:各地区 2021 年末 住户 及 企业存款 余额 增速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河南缺失存款结构性数据。 图 7:各地区住户 及企业存款 余额 增速变化 (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河南缺失存款结构性数据。 1.4 存款小结 我们根据上述分析对各地 2021年末银行业存款进行总结。总体来看, 全国存款区域分布格局稳固,东部虹吸效应持续,大部分省份的存款 同比增速 出现下滑 ,住户存款与企业存款增速保持提升的省份较少。分地区看: 【东部地区】存款余额、存款 /GDP、存款增速等方面领先格局保持不变。东部发达省份存款规模效应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东部的存款增速同比下降较多,吸金速度有所收敛。东部企业存款占比高,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6/21 天津、浙江和北京等省。【中部地区】存款增速仅次于东部,其中安徽、山西增速高,在全国排名靠前。中部省份的住户存款占 比高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存款增速均相对较低,但是陕西和内蒙古存款增速保持较高增长,内蒙古存款增速提升幅度排名全国第一。西部省份住户存款占比高,内蒙古、青海和陕西等资源型省份企业存款增速提升显著。【东北地区】存款余额相对不高,但住户存款占比很高, 2021 年增速下滑明显。从存款 /GDP 来看,资金沉淀情况优于中部和西部。 表 1:各地区 2021 年末银行 存款总结 省 /直辖市 区域 存款余额 存款 /GDP 存款结构特征 存款增速 广东 东部 高 较高 企业、其他存款占比较高 中 北京 东部 高 高 企业、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上海 东部 高 高 企业、其他存款占比较高 快 浙江 东部 高 较高 企业、其他存款占比较高 快 江苏 东部 高 中 企业、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山东 东部 高 中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河北 东部 较高 较高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中 福建 东部 较高 低 住户、企业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天津 东部 中 较高 住户、企业存款占比较高 慢 湖南 中部 较高 低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 高 中 湖北 中部 较高 低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安徽 中部 较高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河南 中部 较高 低 数据未披露 慢 江西 中部 中 中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中 山西 中部 中 中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海南 中部 低 中 住户、企业、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中 辽宁 东北 较高 较高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慢 黑龙江 东北 中 较高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中 吉林 东北 低 较高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中 四川 西部 高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中 重庆 西部 中 中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慢 广西 西部 中 低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慢 陕西 西部 较高 中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甘肃 西部 低 较高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慢 贵州 西部 中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宁夏 西部 低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云南 西部 中 低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内蒙古 西部 低 低 住户存款占比较高 较快 新疆 西部 低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青海 西部 低 中 住户、政府存款占比较高 慢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 “”表示 2021 年较 2020 年该指标有所提升;“”表示 2021 年较 2020 年有所下降。“存款余额”以 3 万亿、 5 万亿、 10 万亿为阈值分为低、中、较高、高四档;“存款 /GDP”以 150%、 210%、 300%为阈值分为四档;“存款增速”以 8%、10%、 12%为阈值分为慢、中、较快、快四档。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7/21 2 贷款 : 东部贷款持续增长,西部企业贷款占比下滑 2.1 规模:粤苏浙头部省份贷款占比提升明显, 9 省信贷杠杆大幅下降 从贷款规模来看, 2021 年 我国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199 万亿元,较2020 年增加 20 万亿元。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 、中部、西部、东北 贷款 余额分别 占 55.9%、 18.5%、 20.2%、 5.5%。 东部贷款余额占比提高 0.5 个百分点,两年提升 1 个百分点 ,其中 广东、江苏、浙江 三省贷款余额(均超 16 万亿)位居全国前三的格局不变,占全国比重提升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贷款余额 2021 年达到 8.9 万亿元,但占全国比重略有下降。 图 8:各地区 2021 年 末贷款余额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相对量来看,贷款 /GDP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信贷杠杆。 2021 年 全国贷款余额 /GDP 为 173.6%,较 2020 年末下降了 2 个百分点。从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各省的信贷杠杆存在分化,一方面,东部的天津、浙江、上海、北京和广东信贷杠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天津的杠杆率最高( 261%),另一方面,河北、江苏和山东的杠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省份贷款余额/GDP 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河南和湖南信贷杠杆位居全国最后两位,分别为120%和 121%。西部各省贷款余额 /GDP 分化明显,甘肃、青海、宁夏和贵州高于全国水平,其他省份小于全国水 平。东北各省的贷款余额 /GDP 整体靠前,辽宁区域内最高( 193%)。 2020 年,全国 28 个省份信贷杠杆率增加,而 2021 年全国有 16 个省份信贷杠杆下降, 其中山西、海南、宁夏、青海、辽宁、内蒙古等 9 个省份杠杆降幅超过 10 个百分点,山西下降最多( 22.1 个百分点)。全国杠杆提升的省市共 14 个,但提升幅度较小,上海提升最多,仅 3.6 个百分点。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8/21 图 9:各地区 2021 年末贷款余额与 GDP 比值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2.2 结构:贷款结构区域格局稳固,西部企业贷款占比下滑省份多 2021 年 , 我国住户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下文简称“企业贷款”)和 其他贷款 (包括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等) 占比分别为 36.6%、 63.2%、0.2%。相比 2020 年,住户贷款占比提升 0.35 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占比下降0.27 个百分点,其他贷款(包括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等)占比降低 0.08 个百分点。 图 10:各地区 2021 年末 贷款 余额 结构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河南和 黑龙江 数据来自政府统计公报 分区域看,全国所有省市企业贷款占比均超过 50%,占比较高的省份有青海、新疆、甘肃、辽宁、山西、天津和北京等( 70%以上),同时福建、广东、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9/21 浙江、安徽和重庆等省份住户贷款占比处于较高水平( 40%以上)。 从贷款结构变化来看,企业贷款占比前十的省市与 2020 年、 2019 年基本保持一致。相比 2020 年 ,全国 20 个省市住户贷款占比提高 ,其中占比提升较高省份有青海、重庆、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同时上海、广西等省份的住户贷款占比出现了显著下滑;有 10 个省市企业贷款占比提高 ,其中占比提升较高省份有 广西、上海、福建、江西、吉林等。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省份的结构仍然保持稳固, 西部 和东北 企业贷款占比 较高的省份较多,但西部企业贷款占比下滑的省份也较多。需要注意上海、广西、青海、重庆和辽宁等省份的贷款结构变化。 图 11:各地区贷款余额 结构 较 2020 年末 变化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河南和黑龙江数据来自政府统计公报 2.3 增速: 头部省份贷款增速领跑全国,大部分省份住户贷款增速出现下滑 2021 年 贷款余额增速为 11.3%,较前一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排除基期影响,贷款两年平均增速为 11.9%,略低于 2019 年。分区域来看, 贷款增速 东部反超中部成为全国最快,中部增速次之,西部增速略低于中部,东北增速最低。 其中,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等东部贷款规模头部省份领跑全国,同时这些省份( 2020 年上海贷款增速较低)已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从增速变化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贷款增速出现下滑,仅有 9 个省份贷款增速提升,其中增速下滑较大的省份有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辽宁和北京等,增速提升较大的省份有上海、内蒙古和青海等,均提升了 4 个百分点以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0/21 图 12:各地区 2021 年 贷款 余额 增速及变化 (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资料来源: CEIC、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贷款结构来看, 2021 年,全国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分别为 12.5%、 11.0%,较去年分别下降了 1.7 个百分点与 1.4 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住户贷款增速方面,各区域内部分化明显,青海增速仍是全国最快,上海最低。企业贷款增速方面,东部和中部大部分省份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大部分省份和东北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企业贷款增速较高的省份有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和江西等,较低的省份有青海、辽宁等。值得注意的是,东部的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省份的住户贷款和企业贷款增速双高,而东北三省、北京和天津的增速双低。 相比 2020年 ,住户贷款增速仅有 5个省市有所提升,其中内蒙古增速提升幅度全国最高(增幅为 3.95 个百分点),有 25 个省份住户贷款增速出现下降 ,增速降幅较大的省份有广西、河南、宁夏、浙江、上海等(降幅超过 5 个百分点)。全国有 11 个省份企业贷款增速出现提升,其中内蒙古、上海、黑龙江企业贷款增速提升幅度较高(增幅均超过 5 个百分点),有 19 个省份企业贷款增速出现下滑,其中北京、广东、江西、湖北、辽宁增速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他省市(降幅均超过 4 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宁夏、青海、上海、天津、辽宁和吉林等省份的住户贷款增速已连续两年较大幅度下降,而上海、山东、江苏、广西和云南等省份的企业贷款增速连续两年维持正增长。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1/21 图 13:各地区 2021 年 住户及企业贷款 余额增速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 :河南和 黑龙江 数据来自政府统计公报 图 14:各地区 住户及企业贷款 余额 增速变化 ( 2021 年增速 -2020 年增速) 资料来源: CEIC、各省市人民银行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 :河南和 黑龙江 数据来自政府统计公报 2.4 质量: 东部整体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 海南不良爆发 从贷款质量来看,截止 2021 年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 1.82%,较2020年末下降 0.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 东部 大部分省市贷款质量较高 ,其中北京 、 江苏、 浙江、上海 、 广东 的 不良 贷款 率 连续三年维持 在 1%以下 ,仅天津、河北不良率高于全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海南和甘肃的 不良 贷款 率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 8.75%和 6.06%。从不良贷款率变化来看,绝大部分省份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下降最多的是山东(下降 0.82 个百分点);有 4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2/21 个省份不良贷款率增加,其中海南增长幅度最大(增加 6.64 个百分点),导致其不良率全国最高 。 图 15:各地区 2021 年 末不良贷款率及 变化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2.5 贷款小结 从 各地区 2021 年 贷款情况 看,贷款余额虽然较 2020 年保持增长 ,但增速降幅较大,住户贷款与企业贷款增速均出现下滑。分地区看: 【 东部地区 】整体 贷款 余额大、增速快 、质量优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贷款规模、增速与质量均领先其他省市。但是,增速普遍有所下滑,其中广东、北京企业贷款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上海企业贷款增速提升明显而住户贷款增速下滑。【中部地区】贷款增速仅次于东部,其中,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山西 贷款增速 在全国排名靠前 。 但中部贷款增速同比下降幅度大,其中安徽、湖南、江 西住户与企业贷款增速双降。贷款质量方面,海南贷款质量需要重点关注, 2021 年不良率提升幅度最大,成为全国不良率最高的省份。【西部地区】除四川外, 大部分 省市 贷款 余额与增速较低,但西部部分省份贷款增速提升幅度大,其中内蒙古、青海贷款增速提升幅度在全国排名靠前,内蒙古更是住户与企业贷款增速均有所提升。【东北地区】贷款规模不大、增速不高、增速下滑 。 其中辽宁住户与企业贷款增速双降。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3/21 表 2:各地区 2021 年 末 银行 贷款总结 区域 贷款余额 贷款 /GDP 贷款结构特征 贷款增速 不良贷款率 广东 东部 高 较高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低 北京 东部 高 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低 上海 东部 高 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低 浙江 东部 高 高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快 低 江苏 东部 高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快 低 山东 东部 高 低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中 河北 东部 较高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较高 福建 东部 较高 低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低 天津 东部 中 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高 湖南 中部 较高 低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中 湖北 中部 较高 低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中 安徽 中部 较高 低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 河南 中部 较高 低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中 中 江西 中部 中 中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中 山西 中部 低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较高 海南 中部 低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高 辽宁 东北 较高 较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 黑龙江 东北 低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较高 吉林 东北 低 较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高 四川 西部 高 低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中 重庆 西部 中 中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中 低 广西 西部 中 中 住户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中 陕西 西部 中 低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较快 - 甘肃 西部 低 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高 贵州 西部 中 较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中 宁夏 西部 低 较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 云南 西部 中 低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 内蒙古 西部 低 低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 新疆 西部 低 中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中 中 青海 西部 低 较高 企业贷款占比较高 慢 - 资料来源: 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表示 2021 年较 2020 年该指标有所提升;“”表示 2021 年较 2020 年有所下降。“贷款余额”以 3.5 万亿、 5 万亿、 8 万亿为阈值分为四档;“贷款 /GDP”以 150%、 175%、 210%为阈值分为四档;“贷款增速”以 8%、 12%、 15%为阈值分为四档;“不良贷款率”以 1.2%、 2.0%、 2.5%为阈值分为四档。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4/21 3.非银: 东部领先优势持续,中西部个别省份发展迅速 3.1 保险业:过半省份保费负增长 ,京沪晋桂逆势领跑 保费收入是 分析保险行业 重要的总量指标。 2021 年全国保费收入为 4.49万 亿 元,同比下降 0.79%, 十年来首次增速为负 2。 在疫情反复、自然灾害频发提升赔付压力、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下, 保险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发展压力。 从总量看, 东部 地区继续保持大幅领先优势 ,保费收入 占全国比重为54%,其中,广东、江苏收入规模领跑全国(两省占全国比重为 21%)。 中部 总体规模仅次于东部,但各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西部 保费收入 整体 较低,仅有四川具备规模优势,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前十,在西部各省中“一枝独秀”。东北总量规模较小,但黑吉辽三省发展相对较均衡。 从增速看,各省市呈现分化状态。在保险业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仍有 14 个省市增速为正, 其中 , 保费规模处于头部 的北京、上海 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全国保费 增量, 而 小体量的山西和广西 也凭借 高于 6%的增速贡献了 增量 的 近五分之一 。 相反,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保险规模大省出现负增长, 拖累全国保费收入下滑。 图 16:各地区 2021 年 保费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我们用保险密度(常住人口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 GDP的比例)衡量保险业的发展程度。 2021 年我国保险密度为 3179 元 /人,保险深度为 3.9%。在保险密度上, 东部显著 高于其他地区 和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北京、上海一骑绝尘,稳居全国前两位。非东部地区中,仅有黑龙江、辽 2 2012 年至 2020 年间,连续 9 年保费收入为正。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5/21 宁、湖北三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的云南、贵州则排名垫底。 在保险深度上,依然延续东北整体偏高、其他区域内部分化的特点 。 一半的省市保险深度低于全国水平 ,主要集中在中部与西部。 与 2020 年相比,全国保险密度总体下降 27 元 /人, 保险深度回落 0.5 个百分点 。 从各省表现来看,保险 密度增减参半,保险深度则全部下降。 综合看各地变化情况,北京表现最为突出,在下行压力下保持韧性,密度提升最多、深度降幅最小( -0.1 个百分点)。西部的小体量省份,如青海、广西,发展也较为稳健。相比之下,东部的山东、河北、广东等省则出现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双降”。需要注意的是 ,保险深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山西( -0.87 个百分点),实际上保险业发展态势尚可,深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山西 2021 年 GDP高速增长,显著快于其保费收入增速。 图 17:各地区 2021 年 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 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局、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6/21 图 18:各地区保险 密度和保险深度较 2020 年 变化 资料来源:各地统计局、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3.2 证券业:东部集聚更加显著,皖川表现亮眼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来衡量区域证券化程度。从企业数量来看,截至 2021 年末我国新增 A 股上市公司 502 个,总量达到 4697 个。在区域格局上,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大致对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最少”的分布特点。 2021 年,东部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总量占比和增量贡献占比均超过了 70%。苏、粤、浙三足鼎立,合计贡献了全国一半的新增上市企业,充分体现出上市企业的集聚效应。中西部地区虽然与东部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个别省份表现突出,其中,安徽连续两年为中部贡献了最多的新增企业,四川则连续三年在西部省份中实现增量领跑。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7/21 图 19:各地区 2021 年 A 股 上市 公司情况 3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总市值和证券化率 4看,东部优势显著,中西部追赶步伐加快 。截止2021 年年底,全国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 96.6 万亿元,证券化率水平为 85%,小幅提升 1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 各省市基本符合“上市企业数量越多的地区,总市值和证券化率水平也越高”的特点。 但也有个别例外 , 例如, 北京虽然企业数量远不及粤浙苏,但凭借企业平均市值规模大的优势,成为总市值和证券化率的双料冠军。另外,贵州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但受益于白马股茅台的拉动,证券化率超过 150%,进入全国前三。 来看 2021年主要变化情况。首先, 东部各省证券化率表现分化。一方面,天津、浙江证券化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头部省份均出现大幅下滑。其次,除广西外,西部证券化率普遍保持增长。青海、新疆、宁夏三个 西部省份证券化率提升超过 10 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 。特别是青海在新能源受市场热捧的背景下,盐湖股份表现优异带动证券化率提升 62个百分点。再次,大部分东北和中部省市证券化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仅黑龙江和河南、湖北略有下降。 3 上市企业 数 统计范围为 wind 数据库中 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A 股上市公司( 对在 A 股 B 股同时上市 的企业进行 去重 处理 ) 4 证券化率 =上市公司总市值 /GDP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8/21 图 20:各地区 2021 年 末 A 股 上市公司总市值及 证券化率 5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 21:各地区 A 股 上市公司市值及证券 化 率 较 2020 年 变化 资料来源: Wind、 招商银行研究院 5 上市公司市值统计范围为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A 股上市公司( 对在 A 股 B 股同时上市 的企业 , 仅计算 A 股 的市值 数据),市值的计算指标选取了“万得 -总市值 1”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Table_Yemei2 区域研究 深度 报告 19/21 3.3 非银小结 从总体变化看,证券业持续良好发展,保险业发展失速明显。 2021 年全国保费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首次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研究之金融篇(2022)_东强格局稳固_重点关注头部省份企业贷款投放_25页_2mb.pdf)为本站会员(科研)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