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62页_2mb.pdf
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2022.3 iResearch Inc. 22022.3 iResearch Inc. 摘要基础设施:成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构建软硬一体生态系统 ,以差异化服务破局;数字资源:求同存异, 定位学科特色与升学刚需 ,提升资源的校本化与智能化水平;师生应用:以软件切入刚需场景, 搭售配套硬件与增值服务 ,家校双端均可商业化;教育平台: 战略级定位,抢滩区县级平台 ,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翻新”机会。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主要呈现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 智能时代教育特征初露端倪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正从 量变迈向质变 , 创新引领与生态变革 成为行业纵深的主旋律;202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 达 1634亿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主要保障;投入呈现学段差异,整体上, 软件资源占 11%,硬件设备占 43%,专业服务占 46%。课后服务:供需错配 多方协作平台,统筹课内外与校内外资源, 打造菜单式服务 ;走班排课:复杂多变 专属资源评估,智能分班排课,轻松考勤管理的 一站式平台 ;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往前向小初延伸,往后与本科对接, 实现全学龄段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师乏生困 多终端人机交互与无感化数据采集 驱动教学与评价方式创新;教师备课:形式主义 网络化集体备课 助力教师发展, 打通课前课后 实现精准备课;学生作业:失焦失控 基础性作业 自动批改 ,全过程数据有效采集,实现靶向作业;考试测评:低效繁琐 实现 全业务流程信息化,数据融通平台化和学情诊断个性化。SMS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背景篇趋势与要求需求篇 -教育教学场景与痛点需求篇 -管理服务场景与痛点供给篇机会与策略3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研究范围( 1/2)聚焦于开展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及普通高中教育的组织机构本文所谓“中小学”,特指开展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及普通高中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我国,这类组织机构以“学校”为主。根据权属关系,中小学可进一步划分为公办中小学与民办中小学,其中公办中小学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 1.8亿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中占比 90%左右,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比逐年提升,其中民办中学在校生人数占比相对较高( 15%左右)。来源:教育部,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教育部,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9926 9696 9361 9451 9692 9913 10094 10339 10561 107255064 4761 4439 4384 4312 4329 4442 4652 4827 49142455 2467 2436 2401 2374 2367 2375 2375 2414 24945.7% 6.2% 6.7% 7.1% 7.4% 7.6% 8.1%8.6% 8.9% 9.0%8.7%9.5% 10.4%11.1%11.7%12.3%13.0%13.7%14.2%14.6%9.6% 9.5% 9.5% 9.9% 10.8%11.8%12.9%13.8%14.9%16.1%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合计 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数(万人) 普通小学民办占比( %)普通初中民办占比( %) 普通高中民办占比( %)2011-2020年中小学各学段在校生数及民办占比中小学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中国中小学分类维度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公办中小学 民办中小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42022.3 iResearch Inc. 研究范围( 2/2)聚焦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业务场景与核心建设内容从需求端来看,本报告聚焦于中小学不同于其他学校类型(如幼儿园、职业院校、高校)的特色业务场景,关注业务场景下各行为主体的需求痛点,包括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两大部分,覆盖课堂教学、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考试测评、课后服务、走班排课和生涯规划。从供给端来看,本报告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核心建设内容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师生应用和教育平台,关注各类供应商的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此外,与校园生活服务及教职工办公相关的信息化场景及建设内容不在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内。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及思路关注场景与痛点包含: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考试测评管理 服务: 课后服务、走班排课、生涯规划不包含:生活服务办公管理从需求端看业务场景关注机会与策略包含:基础 设施: 网络、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终端、创新教室数字资源: 电子课件、教 /学案、试题 /卷、媒体素材与视频微课师生应用: 教师应用、学生应用管理平台 : 国家云、区域云、校园云不包含:校园安防从供给端看建设内容提需求给方案5背景篇:时代变迁 趋势与要求 1需求篇:教育变革 场景与痛点 2供给篇:技术扩散 机会与策略 3案例篇:落地实践 方案与路径 462022.3 iResearch Inc. 发展历程( 1/2)我国正处于从信息时代教育向智能时代教育变迁的过程来源:黄怀荣等 面向智能时代 教育、技术与社会发展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教育形态变迁动力系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原始社会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智能时代顺应环境求生存生存技能部落习俗模仿试错体验野外不确定性时间改造环境求生活;人类学习与仕途及社会期许相关农耕知识道德规范阅读吟诵领悟书院等固定时段习得技能成职业;强调直观 、 循序渐进和反复巩固制造技能科学知识人文素养听讲记忆答疑解惑掌握学习标准化学校 /工作场所;确定性时间和教学周期个人终身发展信息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混合学习合作探究联通学习差异化学校 /网络空间弹性时间人类利益共同体学习能力设计创造社会责任泛在学习协同建构真实学习个性化无边界的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时代变迁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教育,并且人类发展的每一步,包括文化在内的所有创造物,都凝结了教育的成果。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产生与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带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变迁。72022.3 iResearch Inc. 发展历程( 2/2)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走向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的深度变革来源:黄荣怀等 中国教育改革 40年:教育信息化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982: 5所高校附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实验1984: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984: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1987: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纲要199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立项1996: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2000: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前教育信息化阶段计算机教学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1978-2000教育信息化 1.0阶段量变:应用驱动,融合发展2000-2018教育信息化 2.0阶段质变:创新引领,生态变革2018-至今2018: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2018: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2018: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9: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20: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2021: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2000:“校校通”工程2004: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2010:电子书包与教育云项目启动2012: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201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运行2014:“ 一 师 一 优课 ,一 课 一名 师 ”项目启动 ;薄改计划2017: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能力建设计算机机房 多媒体教室 主题教室 演播室 录播教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 创客教室 智慧教室事件措施变化以信息化手段展开师资培训开设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推动中小学 STEAM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形成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前教育信息化阶段措施 教育信息化 2.0阶段措施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启动“校校通”工程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精品课程、开放课程和优质资源共享课教育信息化 1.0阶段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前教育信息化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计算机教学实验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教学环境变革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信息化 1.0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量变,强调应用驱动与融合发展;以教学系统变革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信息化 2.0阶段,该阶段重点关注质变,注重创新引领与生态变革。82022.3 iResearch Inc. 经费投入( 1/3)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可按照拨付标准划分为生均公用经费和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其中,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比较固定,一般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采购,学校对该费用的分配及使用相对灵活;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按项目拨款,每年经费不固定,一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单个项目投入量相对较大,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时间限定,其中,中央级专项经费多投向偏远地区和部分基础教育薄弱校,地方级专项经费则多因地制宜,普遍遵循“先城市后农村,先中学后小学,先中心校后(乡村)教学点”的建设顺序 。除此之外,对于民办中小学而言,其教育信息化经费依靠学校自筹,主要资金来源于办学收入和社会捐赠。来源:廖斯昂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财政投入问题的思考 ,魏易 县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建设和应用 ,专家访谈,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公用经费 -谁主管,谁拨款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来源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县教育局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区县政府财政部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区县财政局中央电教馆 省教育技术中心省电教馆市电教馆区县电教馆市教育技术中心区县教育技术中心省属学校市属学校区县学校专项经费 -谁统筹,谁拨款民办学校公办学校自筹经费C端用户企业 、 基金 、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和个人教育信息化厂商其他示范项目 薄改项目 扶贫项目其他单位9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18.7%16.2%17.3%小学 初中 高中信息化经费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比例(不含人员经费)( %)经费投入( 2/3)投入呈现学段差异,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投入占比更高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的调研, 2019年,我国中小学整体信息化经费投入占同期教育总经费(不含人员经费)比重为 18.05%,其中,小学占比最高,达到 18.7%,其次为高中和初中。按照类型来看,作为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占比超过 40%,成为最大的信息化经费支出项目,这一定程度上与硬件设备整体造价较高有关。从学段来看,不同学段的投入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学段更高,在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上的投入占比更高,另一方面,学段越低,在培训及运维服务上的投入占比越高。样本: N=47814,于 2019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东、中、西部 10省的中小学校。来源:吴砥等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样本: N=47814,于 2019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东、中、西部 10省的中小学校。来源:吴砥等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19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分学段) 2019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分类型)42.4%11.0%20.2%17.7%8.7%44.1%11.3%19.4%17.0%8.2%47.7%13.6%17.2%12.9%8.7%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数字资源与平台开发费用运行与维护费用培训费用研究及其他费用小学( %) 初中( %) 高中( %)全国中小学平均值 =18.05%70%人员经费占教育经费比重硬件占比 43%软件占比 11%服务占比 46%102022.3 iResearch Inc. 经费投入( 3/3)达 1634亿,公用经费是主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同频共振607 673 747 760 818 894979 1079365 395 427443 492 529578 625244 265 288 295324 353384 4161216 13331463 1498 16341776 194121209.6% 9.6% 9.7%2.4%9.1% 8.7% 9.3% 9.2%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普通小学(亿元) 普通初中(亿元) 普通高中(亿元) 同比增长率( %)202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 1634亿,同比增长 9.1%, 2020年,新冠疫情给我国财政带来了较大冲击,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速放缓,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拨付也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从投入来源来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几乎全部来自财政拨款,其中,公用经费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保守估计占比超 90%。未来,随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关注建设质量,注重建设效率,强调集约式的采购模式,预计经费规模与财政经费增速将保持相同步调,实现稳定增长。2017-202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注释:相较于行业基于“不低于财政性教育经费 8%的部分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流估算逻辑,本报告基于更多的优质信源,整体判断认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占中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为 5-6%,基于此,本报告对前期艾瑞披露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12022.3 iResearch Inc. 区域差异( 1/2)省际: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差距较大,小学普遍低于中学50%60%70%80%90%100%浙江北京广东上海天津重庆内蒙古新疆福建江苏宁夏甘肃山东贵州陕西江西黑龙江河北安徽广西辽宁山西湖北海南云南西藏四川湖南青海河南吉林普通小学( %) 普通初中( %) 普通高中( %)网络多媒体教室是中小学推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网络学习环境的“学校普及率”(已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向“教室覆盖率”(已升级成网络多媒体教室的教室占比,即多媒体教室联网率)转变。从省份来看,各地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呈现较大差异,东北地区覆盖率整体偏低;从学段来看,小学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普遍低于中学,其中,西藏、四川、湖南、青海、河南和吉林的小学当中有四成教室尚未实现网络多媒体化。注释: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 =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量 普通教室数量,初中阶段数据含职业初中,因数量极少,此处忽略不计。来源:教育部,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0年中国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全国 普通小学 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全国 普通初中 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全国 普通高中 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相应学段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84.9%84.0%77.4%12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区域差异( 2/2)城乡: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新”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鸿沟。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校校通”和“农远工程”到“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缩小城乡间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上的差距是首要目标,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也时常被视为政策指标中的底线要求,截至 2019年底,城乡间多媒体教室覆盖已实现基本均衡,但在多媒体教室联网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设施设备的“物理鸿沟”尚未弥合之际,教师运用设施设备的“应用鸿沟”正在进一步加深,缩小城乡教师在基本意识、技能储备、使用方式上的差距成为下一阶段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议题。样本: N=47814,于 2019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东、中、西部 10省的中小学校。来源:吴砥等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葛新斌等 城乡教师“新数字鸿沟”之缘由与弥合路径探析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96.4% 93.6% 90.3%80.0%70.9% 64.2%城市 县镇 乡村城乡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量占教室总数量的校均比例( %)实现所有多媒体教室全部联网的城乡学校比例( %)2019年中国中小学城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及联网率 “新”数字鸿沟上的主要表征及举例动机鸿沟 愿不愿意用技能鸿沟 会的多不多 使用鸿沟 用得好不好未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被动使用数字资源和设备。无法深度应用网络资源去整合、开发和组建校本化的教育资源。缺乏创新意识,仅使用基础与表层的应用功能,创新动力不足。13背景篇:时代变迁 趋势与要求 1需求篇:教育变革 场景与痛点 2供给篇:技术扩散 机会与策略 3案例篇:落地实践 方案与路径 414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 教师备课 学生作业 考试测评15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课堂教学 -场景特色( 1/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的常态化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虚实时空下的交互活动。从教学场所来看,可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其中,室内场所包括常规普通教室与专业功能教室,室外场所主要为操场,用于开展活动课程。从学习方式来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倡导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但受制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过于注重成绩和教研力量不足,教学改革步履维艰,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以班级集中讲授为主。样本: N=52031,于 2020-2021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全国 33个省份的中小学校。来源:教科院 中国教师未来教育认知调查报告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样本: N=52031,于 2020-2021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全国 33个省份的中小学校。来源:教科院 中国教师未来教育认知调查报告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小学教师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中小学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学习方式班级集中讲授 , 70.6%个性化学习 , 29.4%88.3%70.8%67.7%63.8%57.5%50.7%41.7%36.3%35.3%33.3%0.9%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自适应学习在线学习现场学习讲授式学习其他中国中小学教师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师负担过重过于注重成绩教研力量不足“事与愿违”16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课堂教学 -痛点分析( 2/3)“师乏生困”,生成性教学方案局限,过程性评价依据欠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生成性是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换代,教师可供选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受制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匮乏,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测上尚未到达较高水平,多媒体设备的浅层应用让课堂的生成性空间大打折扣,从“人灌”变为“机灌”。从学生的角度看,在班级集体授课模式下,教师难以兼顾每个人的听课状态,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学生的随堂困惑无法得到充分解答,听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往往依赖于课前导学与课后练习对知识点加以巩固,教学反馈及辅导的时间周期拉长,且多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判断,难以实现科学精准的针对性指导。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样本: N=52031,于 2020-2021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全国 33个省份的中小学校。来源:教科院 中国教师未来教育认知调查报告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学生评价中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比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设备多用于显示,人机交互维度少,生成性应用简单,学生参与程度低。粉笔黑板深入人心,信息化教学设计粗糙,二次开发的动力不足。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实施 信息化教学监测课前导学不精准,课中监测手段少,课后反馈周期长,过程性评价欠缺。 互动性教学:通过 人际交互与人机交互 ,提升课堂教学的 趣味性 生成性教学:基于知识技能的 建构过程 ,提升课堂教学的 创新性 结果性评价:基于学习结束后的结果,对学习质量做出 综合评判 过程性评价:基于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对 阶段性的表现 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 , 53.7%结果性评价 , 46.3%17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课堂教学 -方案展望( 3/3)多终端人机交互与无感化数据采集驱动教学与评价方式创新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创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如前文所述,教师对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范畴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除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外,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升级将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以情景化与游戏化教学为例,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提升将得益于更高频的人机互动,更加沉浸式的听课体验将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加形象与立体的知识结构。此外,根据调研,中小学生教师普遍认可通过新技术实现及时反馈的过程评价方式,基于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端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变得格外重要,室内教学场景下的随堂小测测验结果实时反馈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室外教学场景下的练习动作标准化评价与身体机能数据监测,都将成为科学评价机制的有益补充。样本: N=52031,于 2020-2021年开展问卷调查,覆盖全国 33个省份的中小学校。来源:教科院 中国教师未来教育认知调查报告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小学教师对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看法81.5%66.5%66.0%64.3%14.0%16.2%22.1%16.6%4.6%17.3%11.9%19.1%新技术和及时反馈测试档案袋作业同意与非常同意 不确定 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电子书包 反馈器 智能笔平板教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室内与室外课堂教学场景下的终端举例师生高频互动小测结果反馈机能数据监测运动表现分析评价数据留存保持纸笔作答实现纸屏同步数据实时上传室内教学室外教学手环 /脚环 /臂带 AI摄像头 智能跳绳运动动作捕捉练测数据分析训练方案建议自动记录数据自动上传作业训练方案建议182022.3 iResearch Inc. 教师备课 -场景特色( 1/3)设计教学方案,配置教学资料,可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备课是授课之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从广义上来看,“教师备课”泛指教师为“上好一堂课”而做的所有准备,但人们时常将“教师备课”具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即教师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具体计划,并基于学科教材和教学大纲,输出教学方案。此外,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为教学设计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料,具体包括为不同学段、年级、科目和版本配套的课件、习题和微课,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同年龄、资历和学科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备课习惯,其产出的教学方案及对教学资料的偏好会有所不同,此外,好的教学方案往往需要反复打磨,对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构想也需要教师提前预演,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从相对封闭的个人备课走向集体备课,以丰富备课的视角。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小学教师备课类型及主要任务教师的常态化自主备课。教师基于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教案,结合授课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个人备课从空间上来看,可以包括校内集体备课和跨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多由同一年级的备课组或教研员组织,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活动。集体备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资料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教 /学案、试题 /卷、媒体素材、视频微课192022.3 iResearch Inc. 教师备课 -痛点分析( 2/3)教案表征形式单一,资源匹配程度有限,一键备课尚存争议作为教师备课工作中的关键要素,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资料配置上存在诸多痛点。一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案时常流于形式,且教案的表征方式多以文字为主,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描述缺乏直观的逻辑呈现,实操性弱,传播性差,作为凝结教师智慧的重要载体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成为了应付检查的工具。另一方面,不少省份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已与国家体系互联互通,种类齐全、形式丰富、内容详实与分类清晰的“标准化”资源已触手可得,但在推崇“校本”、“班本”及“生本”教学的背景下,这类免费配套资源往往“够用”但“不够好”,“够多”但“不够新”,因此,对现有资源的二次开发成为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必要工作,对个人专用与学校专有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及维护,成为提升资源匹配程度的关键。此外,不少备课系统主张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让教师彻底摆脱备课的负担,教师只需输入课程标题及计划,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料将自动生成,实现“一键备课”,虽然这种“拿来主义”的产品逻辑颇受教师欢迎,但也极易让教师形成技术依赖,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更违背了减负提质的初衷。来源:专家访谈,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小学教师备课痛点分析以文字为主的教案 , 难以充分传达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 , 实操性弱 , 传播性差;教案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 , 未帮助教师梳理思路 。教案表征形式单一国家基础性资源不足以支撑实际教学需求 , 教师二次开发难度较大 , 重复开发问题严重 , 浪费了教师的时间 ,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资源匹配程度有限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目的 , 没有真正去设计一堂课 , 与 “ 备课 ” 的初衷背道而驰 , 还会滋生教师惰性 , 反而会影响教师的备课能力 。一键备课尚存争议202022.3 iResearch Inc. 2022.3 iResearch Inc. 协同任务 备课共享教师备课 -方案展望( 3/3)网络化集体备课助力教师发展,打通课前课后实现精准备课教师备课最终将“脱虚向实”。艾瑞认为,教师流于形式的教案与只字未改的课件只不过是低质量与低效率备课的表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师专业能力及素养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集体备课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在多人参与的备课活动中,打破时空限制的网络化集体备课平台将有助于提升教师之间沟通与协作的效率,不仅便于教研组统筹管理和监督教师的备课工作,也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分享与迭代教学方案与教学资源。此外,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从“备教材”和“备教法”,向“备学生”和“备学法”转变,这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带入学生视角,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过程当中,因此,打通课前导学及课后作业的备课系统将更有助于教师破除经验主义的桎梏,实现基于学生学情和班级考情的精准备课。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网络化协同备课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与架构 贯穿课前与课后场景的备课系统备学生备学法课前导学,向学生同步发送预习学案及自测试题,备课时需要为学生建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中授课,课上要用的课件、微课以及课堂练习等资料都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好,并提前发放给学生。课后作业,作业应当与当天所学的内容配套,备课时应当结合知识点,对课前设问做出回应,设置练习题。协同备课备课广场个人备课备课检查 校本检查 备课巡检 学科资源推送 有效资源收藏 备课资源 在线编辑 在线上传网络备课系统212022.3 iResearch Inc. 学生作业 -场景特色( 1/3)学科与学段差异大,从压总量和控时间走向调结构和提质量作业是最能发挥教师教学自主权的载体,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契机,科学、合理与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不同学科与学段因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差异较大,需要适配不同的作业类型。具体来看,可根据学科作业特色分为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实践活动等,也可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分为基础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长期以来,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是中小学作业管理的主旋律,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减轻作业负担正从“压总量、控时间”的初期阶段,进入“调结构、提质量”的深化阶段,全面系统的作业管理成为新时期执教者与管理者的重点课题。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小学作业类型及特征文本作业书面作业 。 我国中小学生作业的主要类型 , 包括主观题作业与客观题作业 ,形式有课后习题 、自编题 、 提高题 、开放题等 , 多要求学生通过纸笔完成 。1 活动作业2科学探究 。 项目制 ,输出调查报告为主 。体育锻炼 。 田类 、径类 、 球类等活动 。艺术欣赏 。 音乐 、美术类创作型活动 。实践活动 。 社会与劳动实践活动居多 。口头作业3朗读背诵 。 读课文 ,背古诗 , 复述段落大意 , 练习英语单词与句子 。口语交际 。 口头完成作文 , 或口头回答问题 。基础分层弹性个性“少而精” “留得准”“合理化” “有必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222022.3 iResearch Inc. 学生作业 -痛点分析( 2/3)作业设计难度较大,作业批改负担较重,作业反馈效率较低从作业管理的环节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作业的设计、批改与反馈,不同环节下存在不同的需求痛点。首先,作业的设计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与应试教育影响的教师,多主张一种“刺激 -反应”的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即让学生通过机械与重复的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提高答题的速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背景下,这类将作业窄化为训练工具的做法将不适用于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作业的数量、质量、内容和形式,这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作业批改负担较重。作业批改是教师日常工作中最费时费力的任务,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采取学生自批自改与家长代批代改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当前,国家政策明文规定教师需对作业“全批全改”,上述举措将被严格监管,为教师减负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最后,作业反馈效率较低。除答案校对以外,作业反馈中更重要的环节应当是学情诊断,学生需要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和分析,识别自身的薄弱知识点,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巩固提升,而这一重要环节时常因学生惰性或教师经验不足而缺失。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学生作业场景下的主要痛点作业时间减少,题海战术失效,作业设计的复杂性与精细度全面提升。作业设计难度较大学生自批自改与家长代批代改已经被严令禁止,教师全批全改加重负担。作业批改负担较重作业完成后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充分反馈,缺乏趁热打铁的针对性指导。作业反馈效率较低232022.3 iResearch Inc. 学生作业 -方案展望( 3/3)基础性作业自动批改,全过程数据有效采集,实现靶向作业数字化技术可赋能作业管理全部环节,让作业从异化回归至正常化。在作业设计环节,作为备课工作的一部分,作业系统需与备课系统打通,便于教师获取更多作业资源的同时,通过课前作业与课后作业的整体设计,形成作业反馈的闭环。在作业批改环节,自动化技术将最大化解放教师的生产力,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育人工作当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标准答案的基础性客观题,教师有理由拒绝机械化与重复性的批改工作。但对于体现学生思考过程的开放性主观题,则需要教师产出有针对性的批阅过程,否则对标准化批阅方案的过度依赖容易让教师滋生惰性,反倒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与反思教学。在作业反馈环节,一方面,一切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呈现均应指向学情诊断,继而实现靶向作业推送,因此,仅基于作业结果的数据尚无法洞悉学生学习全过程,唯有将课堂教学过程及学生作业过程的数据打通,才能够获取更加丰满的学情画像,另一方面,不改变学生习作方式的无感化数据采集正在成为主流解决方案,这不仅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并适应新的技术方案,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还有助于让学生在真实的习作环境中完成作业,保证作业数据的真实性。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借助智能化手段打造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辅导等完整闭环,避免作业内容的机械性和低效性数字化技术赋能作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客观题自动批阅与统计分析主观题扫描上传以提升效率开放题批阅建议自动化推荐自动化批改学习过程的行为数据监测无感化数据采集解决方案打通考试数据与资源数据过程数据采集基于知识图谱的学情诊断对学习路径的修正与规划学情画像数据可视化呈现靶向作业推送242022.3 iResearch Inc. 考试测评 -场景特色( 1/3)包含“考试测验”及“学习评价”两个环节中小学“考试测评”包含“考试测验”与“学习评价”两个环节,指的是 通过考试、测验 等 方式, 了解 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及应用能力,包含如期末考、联考等大范围、周期性的考试测验。从过程来看,考试测评场景 包含出题组卷、 试题审核、学生 参与测验、考试监管、数据录入、阅卷批改、 分数统计、 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 ;从结果来看,考试测评的结果既包含对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成绩分析,也包含对各校、各区域学生的整体评价和成绩分析,可以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来源,体现了考试测评的重要功能和意义。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考试测评场景的定义考试测评考试测验学习评价出题组卷试题审核学生测验考试监管数据录入阅卷批改分数统计成绩公布从过程看从结果看 个人和区域 学习情况质性评价 ,包含评语反馈、等级划分等 个人和区域 成绩量化分析 ,包含细项分析如某学科、某单元成绩分析,也包含区域整体的成绩统计对比分析 根据定性、定量的评价和分析结果,指导下一步的 教学设计252022.3 iResearch Inc. 考试测评 -痛点分析( 2/3)文化课、理化生实验、英语口语考试测评痛点各具差异来源: 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 出题组卷: 缺乏丰富的题库,组卷依赖教师经验2. 考试监管: 监考长达几小时,多考场需多位教师,人力成本高3. 数据录入: 纸质试卷数据录入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4. 阅卷批改: 客观题基本实现自动阅卷,主观题仍需人工批改5. 分数统计: 机械性分数录入,耗时耗力学情诊断无法对考生成绩给出精准的个性化诊断报告以指导个性化教学 留存性: 部分实验过程一闪即过,难以针对细节进行认真学习和记录 难监考: 实验中需要老师考核和把控安全风险,需要更多教师 效率低: 学校实验室数量有限,容纳人数有限,分批次考试效率低 缺乏过程数据: 实验结果易考察,但操作过程难追踪考试过程 学习评价考试过程文化课理化生实验类型:中小学口语考试测评、全国性口语等级考试流程:自动化出题 /考试 /判卷 /评估效果: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力参与准确度低: 测评系统语音识别及算法能力不足,测验准确度低维度单一: 缺乏对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