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东方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_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之生物医药行业-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_23页_757kb.pdf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医药生物行业 行业 研究 | 深度报告 疫情常态化 防控 后, 相关预防、检测和治疗 等医疗 需求仍然旺盛 。 目前从 国内 防疫情况来看 , 少数地区难免出现散发情况,国内依然维持“动态清零”的政策 , 所以面对新冠肺炎的 常态化 防控 治理,仍然需要更好的治疗和防护手段。预计检测 -疫苗 -新冠药物将形成最终闭环,目前国内已经存在检测和疫苗,但新冠特效药物仍然有待继续开发 。 从新冠检测来看,目前国家已批准新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配合核酸检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尽早切断传播可能性。 从疫苗接种来看,虽然整体接种率较高,但加强针接种率和老年人接种率仍有待提升,加强针接种上 钟南山院士曾 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增强免疫原性 。 从新冠特效药物来看,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部分企业正在临床过程中,如君实生物的 VV116、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等 。预计疫情常态化 防控 后,相关预防、检测和治疗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新冠疫情 可能 会使得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面临挤兑风险。 新冠疫情的局部突发,体现出我国医疗资源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人均医疗资源来看,国内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 。 我国目前的人均医疗费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均对应的医生护士水平也相对较少 ,国内 ICU 床位占人口比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等。 为了提升传染病筛查和救治能力、同时应对疫情的反复,国内从 2020年 3 月份以来开始进入加大建设 ICU 病房、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方面的医疗新基建阶段,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准备相关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医疗新基建会持续 5-10 年 的建设时间 。 医保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临床创新需求更加迫切 。 疫情对财政和医保支出产生较大压力,伴随疫情常态化 防控 , 可能会使医保资金的支出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未来控费仍然是主旋律 。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拥有 更具备创新、更具备临床治疗水平的产品, 才有 望脱颖而出。 其实从整个国家的宏观背景下看,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未来创新的 标准 会越来越高,过去一些重复靶点、扎堆研究的伪创新将逐渐淘汰,真正有壁垒的 、 具备唯一性的产品, 将 有望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 后疫情时代, 国内 逐步 实施 常态化 疫情防控政策 ,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医疗需求。一方面,新冠检测 -疫苗 -新冠治疗药物有望形成治疗闭环,相关企业或将显著受益;同时,疫情 体现 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总量薄弱、结构失衡等短板,医疗新基建或迎来新一轮补充;另一方面,相关疫情受损行业有望迎来需求反弹,建议关注医疗服务等板块。建议关注相关板块公司,如迈瑞医疗 (300760,未评级 )、君实生物 -U(688180,未评级 )、佰仁医疗 (688198,买入 )、爱尔眼科 (300015,未评级 )、阳光诺和 (688621,买入 )、普门科技 (688389,买入 )、恒瑞医药 (600276,未评级 )等公司。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药物研发不及预期、 医保控费等政策过于严苛 、 相关 行业支持政策不及预期等风险 。 投资建议 与投资 标的 核心观点 国家 /地区 中国 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2年 05月 15日 刘恩阳 010-66218100*828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19040001 田世豪 021-63325888*6111 执业证书编号: S0860521080001 易丹阳 裴晓鹏 医药持仓有所回升,仍处于历史低位: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 2022-05-08 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梳理,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2022-04-21 医药生物行业重要地位凸显,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研究 2022-04-07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之生物医药行业 看好 ( 维持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目 录 前言 . 5 一、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 5 1.1 疫情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 5 1.2 我国目前实行的防疫政策 保持 “动态清零 ” . 8 二、后疫 情时代,或将产生更多医疗需求 . 11 2.1 新冠检测 -疫苗 -小分子特效药物有望形成治疗闭环 . 11 2.2 目前国内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正在进行中 . 12 2.3 医疗新基建或迎来新一轮补充 . 14 2.4 行业对创新的需求更高 . 16 2.5 医疗服务行业后续展望 . 18 三、投资建议 . 21 风险提示 . 21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 图表目录 图 1:手套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近两年爆发性增长(亿元) . 5 图 2:新冠检测需求大增,相关公司盈利显著增长 . 5 图 3:新冠试剂出口情况 . 6 图 4:信邦制药医疗服务营业收入(百万 元)及增速、毛利率 . 7 图 5:爱尔眼科与通策医疗 PE-TTM估值有大幅下滑 . 7 图 6: 2020 年 1 月 -2022 年 1月我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及同比增长 . 7 图 7:大参林近 9 个季度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 . 8 图 8:一心堂近 9 个季度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 . 8 图 9: Delta 及 Omicron 期间美国重症新冠患者人数屡创新高(万人) . 10 图 10: Omicron 期间,美国 ICU 使用率情况 . 10 图 11: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率情况 . 11 图 12:全国 60 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情况 . 11 图 13:中西方每 10 万人均 ICU 床位数(单位:张) . 14 图 14: ICU 护士数 /床位数比例差距(人 /张) . 14 图 15: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情况 . 15 图 16:国内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数量情况(千万) . 15 图 17:历次集采降价幅度( %) . 17 图 18:历次创新药医保谈判降价幅度( %) . 17 图 19: 2021 年报中京新药业各项业务占比结构情况(收入:亿元) . 18 图 20:近年来我国医药板块研发费用投入情况 . 18 图 21:近年来我国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品种数量情况(个) . 18 图 22: 2010-2019 年公立、民营医院数量(个) . 19 图 23: 2010-2019 年公立、民营医院营收(亿元) . 19 图 24: 2019-2022Q1 爱尔眼科营业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 . 20 图 25: 2018-2021 年海吉亚医疗营业收入(亿元)及同比增速 . 20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4 表 1:近期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的疫情相关政策 . 8 表 2:国外主要上市及在研的新冠小分子药物情况 . 12 表 3:辉瑞 Paxlovid 与默沙东 Molnupiravir 的临床数据 . 12 表 4:国内在研的新冠小分子药物 . 13 表 5:国内新冠小分子药物 临床数据 . 14 表 6:历次国家药品集采情况 . 16 表 7:医疗服务行业政策支持 . 19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5 前言 新冠疫情自 2020年在全球爆发并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各产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和冲击,并逐步塑造新的社会格局。本次大流行还远未结束,但新旧产业的更替已经开始,后疫情时代如何进行投资成为不得不深刻思考的课题。在本系列研究中,我们以后疫情时代为着眼点对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相应的 投资机遇与风险。 一 、 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1.1 疫情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冠疫情 从 2020 年 1 月 开始 已经持续 两年多 ,医药行业的 部分子 板块 业绩显著增长 。 总体来讲,新冠防疫 等 相关 企业 充分受益于抗疫需求,经营业绩等方面显著受益。 从防护角度来讲,低值耗材中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行业受益于新冠带来的爆发需求。从检测角度来 讲 ,核酸检测和新冠抗原检测相关公司显著受益。 从疫苗角度来讲 ,新冠疫苗企业在为民众提供防疫保护的同时,也从中积累了相关研发经验、获取了相应的业绩收入。 图 1: 手套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近两年爆发性增长 (亿元) 图 2: 新冠检测需求大增,相关公司盈利显著增长 数据来源: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同时疫情反复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医疗需求激增,国产企业通过快速复工复产,持续向海外输出中国制造,并持续提高进口替代能力。 以一次性防护手套为例,全球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疫情期间东南亚国家产能扩张承压, 此时以蓝帆、英科为首的国内龙头在实现手套稳定供应的同时,持续扩大新产能建设,国内市场不断提高集中度,海外市场加速对其他龙头弯道超车的步伐。 再 以新冠检测为例, 随着海外防疫政策调整,居家自测自愈场景打开,国内企业迅速抓住机会,对外出口新冠抗原检测产品,使得相关体外诊断企业迎来业绩激增。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21 年全年我国新冠抗原检测相关产品出口额超过 700 亿元, 2022 年 1-3 月新冠试剂出口达到460 亿元,绝大部分为抗原检测试剂。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9 2020 2021蓝帆医疗 英科医疗公司名称2 0 2 2 Q 1 净利润(亿元)增幅九安医疗 1 5 2 .6 69023%明德生物 1 4 .3 309%奥泰生物 1 0 .5 598%万孚生物 9 .0 4 9 1 %迪安诊断 9 .2 1 2 2 %亚辉龙 5 .1 1 2 7 7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6 图 3: 新冠试剂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 东方证券研究所 同时 ,也有部分行业因疫情 使得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如医疗服务和药店等环节。 常规诊疗服务由于疫情或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 ,部分手术和临床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行业的刚需性所在,影响更多是 延期就诊 ,疫情阶段过去后, 我们认为 医疗服务 行业将会 逐步恢复。 以医疗服务板块为例,受疫情影响主要出自两个方面: 1) 疫情影响消费型业务的正常开展。疫情期间,如眼科的屈光、视光,牙科正畸、种植、美白等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类业务治疗的诊疗时效性不强,并含有部分消费升级属性,一方面由于抗疫工作的开展导致医院无法及时接诊,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在疫情之下的 消费意愿与就诊意愿也出现较大滑坡, 从 疫情恢复后 将 出现较大反弹。 2) 疫情 反弹后 的大部分医院需承担防疫抗疫职责, 手术量受到一定影响 。疫情期间,各方力量均参与到防疫抗疫、核酸检验当中,民营医疗做为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放了大部分门诊力量给予核酸检验,还抽 派 人手进入疫区进行抗疫工作。具体到医院的经营层面, 2021年 医院门诊数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一方面往年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的部分需求转移至医院,另一方面,不论综合性还是专科性质的医院均承担了核酸检查 的重任 。 21 年医疗服务内生增长均出现一定压力,估值出现较大回调。 疫情对医疗服务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在于内生增长的停滞,我们以信邦制药为例, 2017-2019 年,信邦制药医疗服务业务营收规模由13.37 亿元上升至 19.43 亿元,在疫情 反复 的 20-21 年,医疗服务营收规模分别为 19.67 亿元、20.71 亿元, 公司体内医院 贵州省肿瘤医院是当地肿瘤医疗专科服务的绝对高地,在疫情情况 下公司内生成长性也出现了较大压力。在市场表现层面,爱尔眼科与通策医疗在 21-22年估值 ( PE-TTM) 回调较大,从最高点的 200X 下降至目前的 60-80X。 2849110157 170133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21-10 2021-11 2021-12 2022-1 2022-2 2022-3出口货值(亿元)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7 图 4:信邦制药医疗服务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毛利率 图 5:爱尔眼科与通策医疗 PE-TTM 估值有大幅下滑 数据来源: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再 以药店为例,疫情之下药店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根据中康 CMH 的数据, 2021 年我国零售药店规模达到 4916 亿元,相较 2020 年 482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大幅跑输 GDP 增速( 8.1%)。分月份看, 21 年 年初 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 3 月份开启反弹持续至 7 月,随着 8 月往后天气转冷、疫情反复,零售药店市场增速呈现逐月递减状态, 11-12 两月进入负增长。总体看,疫情 影响最为 严重的 1-2月、 11-12月市场遭受重创至负增长,其余月份处于波动状态,可见疫情对零 售药店行业直接影响之深。 图 6: 2020 年 1 月 -2022 年 1 月我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及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 中康 CMH, 东方证券研究所 疫情对药店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防疫政策 要求 发热、感冒类药品下架。 2021 年 1 季度开始, 在疫情发生地区 零售药店需要下架感冒、发热类药品,倒逼相关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并进行 核酸 筛查。发烧感冒类品规在药房中约有 200-500 个,占比约为 15-25%,且部分地区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管理,部分地区以省级层面进行管理,发烧感冒类药品的下架对药店的经营有较大的影响。 2) 疫情反弹区域 客流大幅下滑,客单提升难以弥补。疫情 反弹 地区,一方面,加强了社会层面人口流动管制,核酸在 21年也进入常态化管理,医院诊疗人次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将药店的需求转移至医院;另一方面, 21 年戴口罩进入常态化阶段, 因戴口罩 导致部分传染性、季节性疾病的发病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也导致了客流的下滑。 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医疗服务 yoy 毛利率050100150200250300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 2021年 4月 2022年 4月爱尔眼科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8 3)疫情之下消费力减弱,偏消费型品类购买力下降。疫情之下,消费不振在多个行业均有体现,不仅由于个人收入水平出现波动,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担忧也同样导致了当下消费意愿的下降,而药店出售的产品中,如保健品类、中药材、参茸滋补品类以及部分医疗器械等具备一定的消费属性,且该部分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居民消费力的下降导致高毛 利 产品的销售需求也有所 下降 。 药店业绩波动与疫情 反弹 周期重合度高,疫情对药店正常经营影响严重。大参林与一心堂的经营范围更集中于单一省份内,疫情 反弹 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则更加明显,从数据上看,一方面 21年各季 度同比增速相较 20 年明显放缓,大参林同比增速中枢由 30%下降至 15%,一心堂同比增速中枢由 20%下降至 15%(总营收口径),另一方面,广东疫情频发的 21Q4 与 21Q1,大参林同比增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疫情 反弹 期对该地区药店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图 7:大参林近 9 个季度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 图 8:一心堂近 9 个季度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 数据来源: 公司公告, 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公司公告, 东方证券研究所 1.2 我国目前实行的防疫政策 保持“动态清零” 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目前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从防疫效果上来看,“动态清零”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策略。新冠病毒经过多次突变,不同突变株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均有所改变。今年 2 月以来,突变株 Omicron 凭借其极强的传染性,导致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肆虐,其中以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较为严重。为了阻止新冠疫情继续蔓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部分城市迅速响应国家“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对疫区进行局部封控。目前,深圳、吉林、山东等地已取得阶段性防疫成果,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各行各业正有序恢复中。 从相关政策的出台来看,国家对 “动态清零 ”的态度明确。 3 月份以来 ,为了保持 “动态清零 ”,防控流程更加精准,主要动作有: 1)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提高 “早发现 ”能力; 2)新增核酸检测 Ct 值 35 作为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3)奈玛特韦片 /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 /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写入诊疗方案; 4)对病例分类收治,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在方舱等),普通型、重型以及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救治 ; 5) 强调科学精准,对划定的区域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应当在 24 小时内完成。 表 1:近期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的疫情相关政策 项目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0%20%40%01020304050营业收入 yoy0%20%40%01020304050营业收入 yoy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9 2022 年 3月 23 日 关于调整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 Paxlovid)适应症等内容的通知 药物名称 :调整为 “奈玛特韦片 /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 ”。适应症 :发病 5 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用法用量 :300mg 奈玛特韦片与 100mg 利托那韦片同时服用,每 12 小时 1 次,连续服用 5 天。禁忌症 :对本品中的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不得与高度依赖CYP3A 进行清除且其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 /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 2022 年 3月 22 日 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 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 主要修订内容: 要在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严格的社区管控基础上,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 1) 强调科学精准,对划定的区域进行核酸检测。为适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规定了划定范围的核酸检测应当在 24 小时内完成 ,进一步提高疫情 “早发现 ”能力。 2) 原则上,疫情发生后的前 3 日,每日开展 1 轮区域核酸检测,摸清社会面潜在风险 ;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筛查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筛查范围和频次。 3) 若社会面风险未得到控制、风险点位不清,则继续每日开展 1 轮区域核酸检测。 4)当社会面风险得到控制、风险点位基本摸清时,可根据病例分布情况,对有关街道、社区、小区划分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每日一检,非重点区域可视情况隔日一检或 3 日一检,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逐步缩小核酸筛查范围,提高筛查精度,科学精准筛查。 2022 年 3月 15 日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方案(第二版)的通知 主要修订内容: 1)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司机严格进行闭环管理; 2)急救中心、定点救治医院和新冠病毒感染者隔离管理机构应当指定相对独立的专门区域停放转运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护车; 3)各地应当根据城市规模、地理区位、人口分布等,统筹建立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救护车洗消中心,在辖区内进行网格化布局; 4)急救中心、洗消中心应设置规范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场所; 5)各地要统筹做好辖区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日常急救转运工作,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转运工作的同时,切实保障好日 常急救转运需求。 2022 年 3月 15 日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 主要修订内容: 1) 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2)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 ICU 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 治疗。 3) 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 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 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 /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写入诊疗方案。 4) 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 新版诊疗方案将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修改为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 值均 35(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为 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 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 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 2022 年 3 月 11 日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政策解读 推进 “抗原筛查、核酸诊断 ”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适用人群: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 5 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 “早发现 ”能力。 数据来源: 国家卫健委、国务院等政策文件 ,东方证券研究所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0 另一方面, 参照 海外的放松防疫政策, 其 医疗资源面对变异株的突袭仍显匮乏。 由于制度、国情的不同,海外大部分国家不具备长期坚持“动态清零”的能力,选择逐步放松防疫政策,但产生了不少医疗资源挤兑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在 2021年初期不断推进疫苗接种计划,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初步放松防疫策略。而面对 Delta 和 Omicron 变异株的陆续来袭,美国新增住院人数接连创下新高,并且在 Omicron 期间,大部分州的 ICU 使用率超过 80%,部分州的 ICU 使用率甚至超过 90%,疫情反复将占用大量医疗资源。 图 9: Delta 及 Omicron 期间美国重症新冠患者人数屡创新高(万人) 图 10: Omicron 期间,美国 ICU 使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 wind, 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Statista,东方证券研究所 从国内防疫来看 ,“动态清零”为现阶段最优解。 首先, Omicron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理论上一个感染者能够传染 8 人,而我国拥有超过 14 亿人口基数,若疫情出现且不受管控,患者将以几何倍数级增长;其次, Omicron 对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具有巨大杀伤力,中国香港的疫情中, 60 岁以上人群的死亡风险是 30 岁以下人群死亡风险的 252 倍,死者年龄中位数为 86 岁, 96%的死亡病例在 60岁以上。 目前, 中国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和制度优势, 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1 二 、 后疫情时代 ,或 将 产 生更 多医疗需求 2.1 新冠检测 -疫苗 -小分子特效药物有望形成治疗闭环 后疫情时代 ,国内将 逐步 实施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抗击疫情需要新冠检测、疫苗和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物结合,有望形成治疗闭环。 从新冠检测来看, 目前国家已批准新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配合核酸检测,尽早发现疫情。随着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最新奥密克戎的繁殖速率可以达到 9.5,一代一代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83 天,传播速度很快,因此将核酸 +抗原自测作为联合检测策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尽早切断传播可能性。 从新冠疫苗来看, 目前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疫苗有 5 款,包括 3 款灭活疫苗、 1 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 1 款重组蛋白疫苗,分别为康希诺的腺病毒疫苗、智飞生物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国药中生武汉的灭活疫苗、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的灭活疫苗。这 5种疫苗包含了三条新冠疫苗研发的技术路径, 国产 mRNA疫苗、 DNA疫苗也在临床研发中。 截至 2022/4/28,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 33.41 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 12.85 亿人,已完成全程接种的有 12.50 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人别占全国总人口的 91.14%和 88.64%。 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7.50 亿 人,其中序 贯加强免疫接种 2997 万人 。 60 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 2.27 亿 人,完成全程接种 2.15 亿人 , 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 86.01%和81.49%,其中 加强免疫接种已完成 1.60 亿 人。 图 11: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率情况 图 12: 全国 60 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情况 数据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备注:截至 2022/4/28 数据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东方证券研究所 备注:截至 2022/4/28 从接种率来看,目前 60 岁以上老人的接种率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上海突发疫情情况下、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死亡率更高,老年人接种意识增强,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全国范围内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仅为 53.18%,接种率仍然不足。在加强针选择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通过实验室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分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使用一种异种疫苗,其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 CD4+活性均较三剂灭活疫苗者高,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91.14% 88.64%53.18%0%20%40%60%80%100%0.02.04.06.08.010.012.014.0接种覆盖 全程接种 完成加强免疫人数 (亿 ) 接种率86.01% 81.49%60.64%0%20%40%60%80%100%0.00.51.01.52.02.5接种覆盖 全程接种 完成加强免疫人数 (亿 ) 接种率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2 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是抗疫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数据,在 20 60 岁及 60 岁以上人群中,接种第三剂科兴灭活疫苗后,预防重症的有效率能够分别从 91.7%和 72.2%提高至 98.5%和 97.9%;对 60 岁以上人群,完成第三剂科兴灭活疫苗接种后,预防死亡的有效率从 77.4%提高至 98.3%,对于 20 60 岁人群,即便仅完成两剂该灭活疫苗接种,预防死亡的有效率已高达 94%。 从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物来看, 目前全球上市的主要是辉瑞的 Paxlovid 和默沙东的 Molnupiravir。目前国产小分子药物正在临床研发阶段,疫情常态化 防控 下急需国产药物上市。 2.2 目前国内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正在进行中 国内外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的研发正如火如荼地 进行中,国外药企进度较快。 默沙东 Molnupiravir 和辉瑞 Paxlovid 研发进度 大幅 领先,已于多国获批上市,其中辉瑞 Paxlovid 于 2022年 2 月 11 日在中国获批 ,两款药品均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表 2: 国外主要上市及在研的新冠小分子药物情况 公司 药物 药物类型 剂型 国外最新进展 国内最新进展 默沙东 Molnupiravir RdRp 抑制剂 口服 已获批(英国,美国,日本) / 辉瑞 Paxlovid 3CL 抑制剂 口服 已获批(美国,欧洲) 220211 中国获批 盐野义制药 Ensitelvir 3CL 抑制剂 口服 III 期 / Veru Sabizabulin 微管蛋白抑制剂 口服 III 期 ,计划申请 EUA /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医药魔方,东方证券研究所 辉瑞 Paxlovid 主要活性成分是 3CL 蛋白酶抑制剂,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 II/III 期结果显示,对于轻中症、高风险的非住院新冠患者, Paxlovid 将安慰剂组的住院或死亡率 6.5%(44/682)降低到给药组的 0.7%(5/697),相对风险降低 89%,疗效显著。 默沙东 Molnupiravir 属于 RdRp 抑制剂,通过破坏病毒 RNA 的合成,实现抗病毒的效果。 III 期临床数据显示对于轻中症、非住院的新冠患者, Molnupiravir 能够将 安慰剂组的 住院或死亡率 9.7% (68/699) 降低到给药组的 6.8% (48/709),相对风险降低 30%,体现一定的抗病毒效果。 表 3: 辉瑞 Paxlovid 与默沙东 Molnupiravir 的临床数据 药物 药物类型 剂型 临床数据结果 辉瑞 Paxlovid 3CL 抑制剂 口服 II/III 期结果显示,对于轻中症、高风险的非住院新冠患者, Paxlovid 将安慰剂组的住院或死亡率 6.5%(44/682)降低到给药组的 0.7%(5/697),相对风险降低89%。 Paxlovid 能将出现症状后 3 天内用药的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将症状出现后 5 天内用药的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 88% 默沙东Molnupiravir RdRp 抑制剂 口服 III 期临床数据显示对于轻中症、非住院的新冠患者,能够将 安慰剂组的 住院或死亡率 9.7% (68/699) 降低到给药组的 6.8% (48/709),相对风险降低 30% 数据来源: 公司公告、医药魔方, 东方证券研究所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13 国内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的研发速度处于世界前列,各阶段管线丰富。 备受瞩目的君实生物VV116 已于 21 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 EUA, 4 月 19 日开启了一项针对轻中度 COVID-19 的头对头辉瑞 Paxlovid 的 III 期临床;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研发进展较快,目前已于巴拉圭、利比里亚、波黑萨拉热窝州获批 EUA,还获得加纳共和国授权使用,正开展全球多中心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期待;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研发进展顺利,目前三期临床已经结束,中国结果已报 CDE,俄罗斯和巴西结果已经报批。此外,国内研发进展较快的还有处于 I 期的先声药业 SIM0417、前沿生物 FB2001 等,管线数量丰富。 表 4: 国内在研的新冠小分子药物 公司 药物 药物类型 剂型 国外最新进展 国内最新进展 君实生物 VV116 RdRp 抑制剂 口服 211230 乌兹别克斯坦 EUA 全球多中心轻中症 II/III期 全球多中心中重症 III期 轻中症 II/III期 中 重症 III期 220419 头对头 Paxlovid 的轻中症III期 启动 220428 香港中心轻中症 III期启动 开拓药业 普克鲁胺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口服 211230 巴拉圭 EUA 2201 波黑萨拉热窝州 EUA 2203 加纳共和国授权使用 220331 利比里亚 EUA 全球多中心 III期 轻中症 III期 真实生物 阿兹夫定 RdRp 抑制剂 口服 巴西 /俄罗斯 III期结果已报批 III期结果已报 CDE 歌礼制药 ASC10 RdRp 抑制剂 口服 / pre-IND 歌礼制药 ASC11 3CL 抑制剂 口服 / pre-IND 先声药业 SIM0417 3CL 抑制剂 口服 / I期 君实生物 VV993 3CL 抑制剂 口服 / pre-IND 前沿生物 FB2001 3CL 抑制剂 注射 美国 I/II期 I期,已获批开展 II/III 期国际多中心临床 数据来源: 公司公告、医药魔方, 东方证券研究所 君实生物 VV116 是一种 RdRp 抑制剂,衍生于 Remdesivir,不仅保留了 Remdesivir 的抗病毒活性,还在其基础上改善了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以口服给药。 3 项 I 期临床结果显示, VV116具有较低的肝毒性风险,口服吸收迅速,重复给药可以维持有效抗病毒浓度,且普通饮食对药物暴露量没有影响。 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是一种雄激素受体 (AR)拮抗剂 ,能 通过两种方式发挥抗病毒作用:调控宿主细胞关键蛋白 ACE2 和 TMPRSS2,抑制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激活 Nrf2 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阻止因子风暴 的发生,从而可降低中重度新冠患者严重程度。针对轻中症患者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数据 显示 , 在服药至少 1 天的人群中降低 50%住院率,在服药大于 7 天的人群中降低 100%住院率,针对高风险轻中症患者同样降低 100%住院率,同时普克鲁胺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及改善部分新冠肺炎相关症状。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也是一种 RdRp 抑制剂,通过阻断病毒 RNA 复制来抑制新冠病毒。同时阿兹夫定还是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和辅助蛋白 Vif 抑制剂,作为抗 HIV 药物于国内获批上市。 在 II 期临床中, 新冠患者 口服阿兹夫定 在 3-4 天 便 可以快速达到核酸转阴,平均用药时间为 6-7 天,平均出院时间为 9 天。重症与轻症治疗效果类似, 且 安全性良好。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 后疫情时代带来医药投资新机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