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_39页_5mb.pdf

  • 资源ID:130315       资源大小:5.49MB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_39页_5mb.pdf

2022年 4月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 :乘风、扬帆、起航“双碳”元年的能源投资数据来源本报告中的数据除特殊注明外 , 均基于 汤森路透 、 Mergermarket 、 投中数据 、 清科 数据 、 公共新闻及普华永道分析提供的信息交易数量与金额 本报告中提及的交易数量指对外公布的交易数量 , 无论其交易金额是否披露 报告中提及的交易金额包含已公开披露金额的交易以及披露金额数量级约数取整的交易;由于部分交易未披露信息或者未披露交易金额 , 一定程度影响我们分析的全面性和趋势 。 如披露的交易金额为下述表中提及的约数 , 我们用相应的取整进行计算分析 除特别注明外 , 报告中所列示金额的计量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 。 其中 , 对于用外币披露的交易 , 我们使用披露日当日中国银行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投资方向 按照投资方向我们将交易分为国内交易 、 出境并购交易及入境并购交易 , 其中: “ 国内交易 ” 指投资方及被投资标的均位于中国大陆 、 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 “ 海外并购 ” 指中国大陆 、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企业在境外进行并购 “ 入境并购 ” 指境外企业收购中国大陆 、 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企业披露融资或者募资金额 转换金额(人民币元)数十万 500,000近百万 /百万(级) 1,000,000数百万 5,000,000近千万 /千万(级) 10,000,000数千万 50,000,000近亿 /亿(级) 100,000,000数亿 500,000,000数据说明1行业说明传统能源行业细分领域的说明 本报告按照以下分类标准对传统能源行业进行了领域细分: 石油:包括石油勘探 、 生产 、 运输 、 储存 、 精炼及销售 , 石油产业链相关设备 、 工程及技术服务 ( 不含石油化工 ) ; 天然气:包括天然气的勘探 、 生产 、 运输 、 储存 、 提纯及供应; 混合:交易标的公司或资产同时涉及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链; 火电:包括火电 ( 燃煤 、 燃气和燃油 ) 及相关产业链;清洁能源行业细分领域的说明 包括核电 、 水电 、 光伏 、 风电 、 氢能 、 新能源汽车电源 、 非动力电池储能 、 其他新能源 ( 生物质能 、 垃圾焚烧 、 地热能 、 潮汐能等 ) 、 综合发电 ( 标的公司或资产包同时涵盖多种电源 ) ;输配电行业细分领域的说明 包括电网建设投资 、 输配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售电公司和电力交易机构 。请注意 , 以上分类标准主要基于普华永道对于行业在政策法规 、 交易特征 , 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上的理解而确定 , 不代表行业标准分类 。2目录3综述 4传统能源回顾 9清洁能源回顾 13 风电、光伏及综合发电 18 电池及储能 24 氢能 28输配售电回顾 32行业趋势与展望 34综述“ 双碳 ” 元年驱动全行业投资热点 2020年 9月 22日 , 习近平主席在第 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 “ 2030年碳达峰 、 2060年碳中和 ” 的 “ 双碳 ” 目标 , 引起全社会全行业的广泛关注 。 2021年 10月 , 经过一年的沉淀与酝酿 , 国务院正式发布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以及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正式对“ 双碳 ” 工作从顶层设计完善了系统性的谋划和总体部署 , 并对第一阶段 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进行了细化与完善 , 是 “ 双碳 ” 元年的重要成果 , 也为 2022年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坚实的基调 。 纵观 2021年能源行业的投资与并购活动 , 无论是石油 、 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 , 还是风 、 光 、 氢等新兴清洁能源 , 无一不围绕着 “ 双碳 ” 目标进行 。 传统能源在发挥 “ 压舱石 ” 作用 , 保障短期内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 , 也在积极谋划转型 , 减碳 、 脱碳;清洁能源领域则在继续加速落地 , 装机量持续大幅增长 , 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清洁能源的经济性和商业化落地前景 , 广受投资人热捧 。 更加多样化 、 复杂化的能源同时也刺激着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应用体系发展 , 能源的组织形式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深刻变革 。能源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下 , 新电源 、 新关系 、 新技术将构成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逻辑 新电源重构电力系统 :清洁化的大势不仅改变了发电侧的装机结构 , 也在重构整个电力系统 。 截至 2021年年底 , 中国风光发电装机已占总装机的 25%以上 , 预计 2030年风光将超过火电将成为第一大能源 , 推动“ 双碳 ” 目标的加速实现 。 此外 , 2021年分布式光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新增装机量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 。 风光天然的不可预测性 , 叠加分布式光伏小而散的特征 , 意味着电网将在未来受到更大规模 、 更高频率的冲击 。 因此 , 自平衡 、 自运行 、 自处理的一体化智慧能源体系必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 。 新关系重塑电力系统 :无论是何角色 , 在源网荷储间信息与能量的双向传递与紧密互动的新常态下 , 都将面临市场关系与商业模式的重塑 。 以计划供应的传统市场不再能够承担重任 , 现有的商业模式也无法高效配置未来的资源 , 因此 , 价格涨跌松绑 、 交易模式丰富 、 “ 谁受益 、 谁承担 ” 的新型电力市场逐渐浮上水面 。 例如 , 2021年 12月 24日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 就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重塑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 激励各主体发挥调节潜能 , 有助于用户侧通过虚拟电厂 、 柔性负荷 、 需求响应等手段参与电力系统的应用不断深化 , 培育更高效的商业模式 。 新技术重造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下 , 发电侧 、 电网侧和用户侧都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从发电侧来说 , 新能源若想替代传统能源驱动经济的 “ 引擎 ”作用 , 必须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 提升发电效率 , 我们也观察到在光伏等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从电网侧来说 , 交直流混合柔性电网 、 具备灵活性的智能微电网 、 终端用能的深层感知和智慧互动等技术是坚实长期维持系统功率平衡能力的必经之路;从用户侧来说 ,光充储一体化 、 虚拟电厂 、 V2G等深入末梢的新型应用在不断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 推动工业 、 交通 、 建筑等场景的能源科技应用 , 不断颠覆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 。综述5多元的主体 、 创新的工具 、 丰富的标的催生投资格局转变 多元投资主体: 新能源领域正吸引来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 。 降碳压力 、 业务协同机会与 ESG理念在各行业的普及促使有色金属 、 采矿 、 新材料 、 环保工程等非传统能源企业与跨国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 同时 , 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降低了包括绿电 、 新型储能等项目的的建设与运营成本 , 推高了预期收益 , 叠加投资人对低碳责任目标的重视 , 也吸引来财务投资人对新能源领域与日俱增的关注 。 创新投资工具: 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孕育了一系列崭新的投资工具 。 随着国内碳金融与绿色金融建设稳步推进 , 碳金融衍生品 、 绿色债券 、 绿色 REITS, 绿色ABS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为新能源领域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参与途径 , 降低了投融资成本 , 拓宽了退出渠道 。 丰富投资标的: 新能源的新兴赛道逐渐崭露头角 , 投资机会日益清晰 。 例如:在储能领域 ,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 、 电改和电动汽车等趋势的推进 , 大规模的用户电价管理 、 调峰 、 移动储能等场景正进入商业化阶段 , 由用户侧切入的储能服务项目逐渐成为投资热点;在氢能领域 , 随着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 , 商业化前景进一步明朗 , 围绕着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与材料生产企业逐渐走上舞台 , 迎接市场的考验;此外 , 围绕着碳资产管理和碳服务的企业也在逐渐进入投资人的视野 。关键上游原材料 、 核心零部件 、 发电资产是新能源产业投资三大主题 新能源上游原材料关注度提升: 以动力电池为例 ,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快速提升 , 导致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 , 带动碳酸锂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 吸引财务投资人流入 , 例如红杉资本于 2021年投资锂电池原材料制造商融通高科 。 技术迭代驱动核心零部件投资: 以电池和光伏为代表的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在 2021年迎来了一次投资高潮 , 以硅片 /电池片 、 逆变器 、 锂电池为代表“ 硬 ” 科技受到了投资人的热捧 。 协鑫集成 、 蜂巢能源 、 国轩高科等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吸引到了国企 、 私企 、 外企等多元化投资人的青睐 。 下游新能源发电资产的投资吸引力提升: 以光伏发电资产为例 , 光风电成本随着规模扩大及技术迭代持续下降 , 投资回报前景明朗 , 投资人的热情同步提升 , 集中在电站发电环节 , 例如中国人寿投资东方智慧 。综述6中国能源行业并购回顾2019年 -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总览2019年 - 2021年 中国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总览 按投资方向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注释:受 “ 三桶油 ” ( 中石油 、 中石化 、 中海油 ) 置入资产至国家管网公司 , 以及社保基金等机构认购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简称国家管网集团 ) 股权等系列交易影响 , 2020年并购金额有巨大增幅;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市场并购情况 , 本报告分析将 “ 国家管网 ” 相关系列交易剔除1,5146701,569 3,207516478 446803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1,0002,0003,0004,0005,0003782020256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交易数量(笔)2,057201915220213,5992,6914,029传统能源清洁能源交易数量 输配售电26% 25%9%73% 70%88%0%20%40%60%80%100%3%2%20196%2020 2021出境 入境 国内中国能源行业并购回顾72019年至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投资披露总金额累计 超 18,000亿元 ( 剔除“国家管网”相关系列交易后超10,000亿元),投资数量超 1,500笔。2021年,根据公开披露信息,中国能源行业全年披露交易金额达到 4,029亿元,较2020 年增长50% ,投资数量约803笔,增长80 %,双双创下报告期内历史新高。交易整体呈现以下特征:受可再生能源投资驱动,能源行业并购交易大幅增长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披露交易金额达到3,207亿元,较 2020年 大幅增长56%,创下报告期内历史新高,延续了自 2018年以来的增长趋势,过去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43%,未来有望继续维持高位。2021年 , 清洁能源领域占能源行业整体披露交易金额也从 75%左右上升 至近 80%, 成为了能源行业交易毫无争议的首要驱动力 。境内企业广受投资人追捧 , 出境并购进一步下滑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高居世界首位 , 风电 、 光伏等市场已高度成熟 , 近年来产业链上下游的前沿技术积累亦在不断加深 , 技术突破不断涌现 , 因此无论是境内资产还是产业链企业 , 都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青睐 。 境内交易的火热 , 加之疫情反复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影响 ,出境并购较 2020年进一步大幅缩减 , 按披露交易金额计算目前占比仅 10%左右 。中国能源行业并购回顾8传统能源回顾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2019年 - 2021年传统能源并购交易金额及数量2019年 - 2021年传统能源领投方类型占比(仅披露交易,按交易金额)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55%30% 31%9%39%64% 61%20206%6%2019 2021国企 PE/VC基金 私企 /外企581152145 2892253561068812402040608010012014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交易数量(笔)87352019462020151120211,514378670火电交易数量 天然气 石油 混合及其他传统能源回顾10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2021年 , 传统能源市场交易活动有所回升 , 交易量共124笔 , 披露金额 670亿元 , 较 2020年分别提升 77%、41%。自 2020年底习近平主席宣布 2030年碳达峰 、 2060年碳中和的 “ 双碳 ” 目标后 , 电力作为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 , 减排效果也将直接影响目标达成情况 , 如何在达成减碳目标的同时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也成为了艰巨的任务 。2021年 7月 16日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交易 。 占全国碳排放 40%以上的超 2000家发电企业作为首批交易主体走进市场 。 截至 2021年底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CEA) 累计成交量 1.79亿吨 , 累计成交额约 76.61亿元 , 累计平均交易价格约 47.2元 /吨 。 “ 十四五 ” 时期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 “ 十三五 ” 时期的基础上增加 3-4倍;且中国的碳价与相对成熟的欧洲碳市场价格相比仍极为低廉 , 未来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 不断提高的减排成本及碳配额成本都对传统能源 , 尤其是火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 “ 脱碳 ” 挑战 。从投资方类型的角度来看 , 传统能源领域以行业整合为主 , 国企更为活跃 , 交易份额占比在 60%以上 。石油2021年 , 中国石油行业交易共发生 13笔 , 交易金额 15亿元 , 较去年稍有上涨 。 交易主要集中在私企间 , 以行业内横向整合为主 , 主要聚焦于勘探 、 开发设备制造等供应链领域的企业 。2021年 , 中国主要石油企业均加大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 多个海陆油田的碳捕获 、 利用与封存 ( CCUS) 示范项目陆续启动建设 , 未来伴随着 “ 碳中和 ” 步伐加快 , 石油行业低碳化投资有望受到关注 。天然气2021年 , 天然气行业交易共发生交易 58笔 , 交易金额356亿 , 较 2020年分别增长 9%、 58%。 交易集中于下游 , 以城市燃气生产 、 开发 、 运营及服务为主 , 且大多为行业内交易 , 代表交易包括北京控股集团及中燃集团97亿投资中国燃气 。2021年 3月 , 随着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接管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和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 去年开始的油气主干管网资产整合已全面完成 , 标志着 “ X+1+X”的油气市场正式形成 。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 ,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将起到过渡性作用 , 在能源清洁化中有较多的应用场景和空间 , 随着油气体制改革深入 , 预计仍将持续受到各类投资人关注 。火电2021年 , 火电行业共发生交易 48笔 , 披露金额约 289亿元 , 较 2020年分别增长 118%、 100%, 涨幅明显 。以行业内玩家的产业整合与战略投资仍然是火电交易活动的主流 。 受疫情和政策影响 , 国内企业对海外资产布局依然谨慎 , 国内交易占据了行业活动的绝对份额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 火电上游原材料供应领域的交易活跃度较往年大幅提升 , 交易金额占据了火电领域交易的75%以上 。 受益于煤价上涨 , 部分煤炭企业利润大增 ,现金流情况良好 , 刺激了行业内战略投资和并购整合事件 , 例如赛蒙特尔煤业收购博源煤化工 、 龙源电力换股吸收合并 ST平能 、 山西焦煤投资明珠煤业等 。传统能源回顾11时间 投资方 标的公司 投资行业 投资方向 交易金额(亿元人民币)2021-04-30 中燃集团、北京控股集团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972021-07-09 港华燃气 上海燃气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472021-01-15 龙源电力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火电 国内 392021-09-14 赛蒙特尔煤业 内蒙古丹蒙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火电 国内 372021-04-16 未披露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火电 未披露 352021-11-25 中石化天然气、皖天然气、嘉能可亚洲、农银投资 深圳能源燃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342021-02-01 嘉实基金、中金香港、新奥控股、山东能源集团等 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312021-12-23 河北高速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火电 国内 282021-08-16 华润燃气 苏创燃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202021-10-27 科云新材等 苏州道森钻采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国内 162021年中国传统能源行业重大交易 2021年的大型交易均主要集中于天然气与火电领域 , 其中火电领域大型交易主要涉及上游煤炭行业; 前十大交易标的公司均为国内企业 , 大型出境及入境交易均有限; 大型交易主要以行业内整合重组为主 ,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传统能源行业重大交易回顾12清洁能源回顾清洁能源回顾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2019年 - 2021年清洁能源并购披露交易金额2019年 - 2021年清洁能源并购交易数量7235 246 271182491042810585529505034415112737 7097979819233723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氢能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核电 水电 光伏 非动力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电源风电 综合发电 其他13023511732019 2020 20212368841 408513 21 272151354923 3243023060 51108703656050100150200250交易数量(笔)2147192019 2020 202114氢能核电 水电 光伏 非动力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电源风电 综合发电 其他2019 - 2021年清洁能源并购交易细分板块占比(按披露交易金额)清洁 能源 主要包括包括核电 、 水电 、 光伏 、 风电 、 新能源汽车电源及非动力电池储能 、 其他清洁发电 ( 生物质能 、 垃圾焚烧 、 地热能 、 潮汐能等 ) 以及综合发电 ( 标的公司或资产包同时涵盖多种电源 ) 。过去数年来 , 清洁能源 领域投资不断升温 , 2021年共发生并购交易 645笔 , 披露金额 3,207亿元 , 较 2020年大幅增加 56%、 87%, 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1年 , 中国 非水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达到 635GW,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 的 27%, 到 2025年 , 暨 “ 十四五 ” 末期 , 非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发电主体 。 光伏 、 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在 2021年 分别 突破 300GW大关 , 连续多年居世界各国首位 。从细分领域来看 , 以风光为代表的 “ 传统 ” 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应用 “ 双引擎 ” 驱动的电池与储能两大板块 齐头并进 , 活跃度均大幅提升 , 以氢能为代表的 “ 前沿 ” 技术也 开始 受到投资人的关注 。风电光伏平价上网 , 投资热情加码2021年 6月 , 国家发改委发布 关于 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 表示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不再接受中央财政补贴 , 正式标志平价上网时代 的全面 开启 。随着光伏 、 风电成本不断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而下降 , 投资回报前景明朗 , 投资人的热情也在不断加码 。2021年 , 光伏领域发生交易 230笔 , 披露金额 737亿元 ,较去年分别上升 70%、 39%;风电领域发生交易 60笔 , 披露金额 709亿元 , 较去年分别上升 186%、 202%。 其中 ,风电领域中 , 多家机构斥资 305亿元投资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的大型交易 , 对交易金额大幅上升的贡献明显 。从标的公司类型来看 , 除了热度不减的 新能源 电站交易 , 投资人对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 设备及组件制造商等领域的布局也在不断加深 , 代表交易包括印度信实工业50亿元从中国中化收购 REC太阳能公司 、 阳光电源 、 迈为股份 、 协鑫集成 、 福莱特等多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深圳燃气 18亿元收购斯威克等 。注:由于综合发电领域标的公司大多以以风电及光伏为主 , 因此在后续分析中统一纳入风电及光伏板块考虑 。16%风电及光伏56%60%22%1%41%201925%2%32%2020电池及储能31% 氢能2%其他 11%202115清洁能源回顾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 秘书长 曾少军博士在 “ 双碳 ” 目标的大背景下 ,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面临相对确定的行业前景 。 从技术的角度看 , 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预期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期限内 , 将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从区域的角度看 , 中国农村将率先实现碳中和 , 新能源的装机和使用比例将有可能达到 87%-94%。 当然 , 为克服新能源单一品种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 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情景将是:努力建设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 。16清洁能源回顾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应用 “ 双引擎 ” 驱动 , 电池与储能赛道活跃度大幅提升2021年 , 新能源汽车电源 领域共发生交易 108笔 , 披露金额 798亿 , 较 2020年分别上升 120%、 58%, 非动力电池储能领域共发生交易 70笔 , 披露金额 192亿元 , 较2020年分别上升 268%、 1645%, 其中包括两笔超 100亿元的大型交易 分别为航空工业等 120亿投资中航锂电 、 中银投资等 103亿投资蜂巢能源 。从投资领域来看 , 除了传统的 锂 电池制造外 , 投资人也在不断将眼光向产业链上游转移 , 碳酸锂 、 三元前驱体 、 锂矿 、 铅锌矿等正负极材料及上游矿产也吸引了诸多投资 , 代表交易包括汇安基金等投资人 44亿元投资当升科技 、 华友钴业 27亿元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等 。以氢能为代表的前沿赛道广受关注除了上述相对成熟的 清洁能源 能源领域外 , 投资人对以氢能为代表的前沿赛道的关注也有显著提升 。 2021年 ,氢能领域共发生交易 51笔 , 披露金额 79亿元 , 较去年分别上升 4%、 58%, 持续了 2019年以来的增长趋势 , 交易轮次也随着行业成熟而逐渐后移 。从具体的投资事件来看 , 氢能领域的投资呈现出了新兴行业的典型特征 , 以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投资最为火热 ,核心零部件与关键原材料企业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 。专家观点:2019 - 2021年清洁能源并购交易产业链占比(按披露交易数量)01002003004005006002019 - 2021年清洁能源并购交易产业链占比(按披露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从产业链阶段来看 , 清洁能源领域的交易主要仍聚焦于偏 “ 硬 ” 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原材料及设备制造领域 , 披露交易金额合计占比 95%以上 。电站投资仍为基础设施投资主力 , 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尚处萌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集中于风电 、 光伏 、 水电等电站类投资 , 但我们也观察到充电桩 、 换电站 、 加氢站等新兴基础设施的交易也在逐渐展现 。2020年投资受疫情及出境投资放缓的影响 , 基础设施投资也略有缩减 , 但 2021年再次大幅增长 , 披露交易金额达到 1459亿人民币 。光伏与电池引领原材料及设备制造领域火热投资2020年以来 , 随着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 , 原材料及设备制造领域的投资活跃度明显增加 , 投资轮次逐渐向中晚期移动 , 平均披露投资金额从 2019年的 3.8亿元左右上升至 2021年的 8.2亿元左右 , 披露交易金额占比也从 23%上升至 51%。原材料及设备制造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光伏与电池两个细分行业 , 合计披露交易金额占的 70%左右 。软件 、 应用服务及平台类投资逐渐萌芽随着清洁能源行业的各类技术发展与进步 , 2021年的交易版图中涌现出了一系列伴随着新型能源体系而生的软件 、 平台运营及服务型公司 , 披露投资金额达到 71亿元( 2019年数据受中天科技 、 方天电力等 51亿元投资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大额交易影响 , 交易金额偏高 ) , 披露交易数量较 2020年上升 244%, 达到 62笔 , 创下报告期新高 。例如武汉蔚能 ( 电池资产管理 ) 、 埃文低碳 ( 碳排放权交易及运营 ) 、 库博能源 ( 分布式储能及虚拟电厂 ) 、东润环能 ( 新能源大数据与绿色能源开发商 ) 、 昇科能源 ( 电池管理 ) 等横跨多个细分领域的新型企业均在2021年获得投资 。此类公司目前交易轮次仍偏早期 , 平均交易金额较低 ,但随着基础设施完善 、 硬件及设备产业链成熟 , 与之配套的应用服务类企业的重要性也将逐渐提升 , 这一领域的交易也有望进一步活跃 。171(55%)118(40%)127(41%)18(6%)15(5%)286(48%)20202019159(54%) 248(41%)64(11%)2021基础设施 原材料及设备制造 应用服务及其他345(23%)1086(71%)955(48%) 37(2%)99(6%)1017(51%)1459(47%)1598(51%)71(2%)20202019 202117清洁能源回顾清洁能源 风电及光伏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2019年 - 2021年风电及光伏领域交易682 8371,78314817932605010015020025030035005001,0001,5002,0002,5002020交易数量(笔)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2019 2021交易数量 风电、光伏及综合发电近 3年来 , 风电及光伏领域交易持续火爆 , 2021年披露交易金额达到 1783亿元 , 交易数量 326笔 , 较去年分别增长 113%、 82%。具体来看 , 支撑风电及光伏火热交易背后的原因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利好: 国家政策引导 , 装机量高速增长已成定局 :在 “双碳目标 ”的驱动下 , 减排效果显著的风电光伏电站受到国家层面更多支持 。 2021年 10月 , 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明确指出至 2030年 , 风电 、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以上 , 为风电光伏电站扩容设置了较高的增量空间 。 技术发展与规模效应推动经济性提升 :受技术不断成熟与规模化应用影响 , 国内光伏风电的度电成本快速下降 ,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成本平准化度电成本为 0.214 - 0.342元 /kWh,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为 0.170 - 0.303元 /kWh。 在此背景下 , 2021年 6月 , 发改委发文 关于 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 标志着风电光伏电站实行平价上网 , 全面进入无补贴时代 。 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 , 提升电力资产固收属性 : 2021年 , 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 3.7万亿千瓦时 , 同比增长17.2%, 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44.6%。 伴随着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与丰富 , 进一步促进了收入的透明程度 , 改善了收入渠道 , 致使投资人收益预期更加稳定 , 降低估值的不确定性 , 使得电力资产更加适合作为固收类资产长期持有 。 新机制与新工具促进融资门槛降低: 风电光伏平价后 , 电站收入受补贴延迟影响的因素得以消除 , 电站现金流的稳定性更强 , 有利于金融机构从仅对贷款人资信的评估上回归到对电站资产本身投资属性的评估上 , 从而使拥有优质电站资产的投资人获得周期更长 、 成本更低 、 方式更灵活的融资条件;加上政策鼓励下绿色债券 、 REITS和 ABS等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涌入 , 降低了风光电站融资门槛 , 进一步提升了投资人的投资意愿 。 技术迭代驱动产业链中上游增长 :国内风电光伏技术世界领先 , 在技术安全性和产业链成熟度方面已有充分保障 。 但是 , 产业技术仍在快速进化过程中 , 尤其在光伏行业更为明显 , 无论是硅料 、 硅片 、 电池片等核心零部件 , 还是玻璃 、 胶膜 、 银浆等主要组件辅材 , 目前都面临着各自的技术迭代 , 无论是上一代技术的配套设备需要淘汰更换 , 还是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投入 , 都在促进行业整体活跃度上升 。 现有行业龙头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方能维持市场份额 , 新兴初创企业及跨行业玩家亦有机会通过技术迭代弯道超车 , 多方竞争的格局点燃了行业交易的热火 。 绿电价值显现 :在国内 “能耗双控 ”的宏观调控影响下 , 高能耗企业逐步显现出对于绿电的需求;同时 ,行业龙头企业 、 国企 、 跨国企业在 “双碳目标 ”和碳中和承诺的驱动中逐步关注通过使用绿电起到减少碳排的效用 。 至此 , 需求侧不断涌现出的绿电交易意愿 ,进一步激活了国内绿电交易平台 。 在江苏和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 2022年度绿电交易结果显示 , 成交价格均高于煤电基准价 , 体现出绿电的投资价值 , 鼓励投资人参与风电光伏基础设施的并购交易之中 。19清洁能源 风电及光伏20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2021202019%50%19%31%201924%57%23%62%15%2019年 - 2021年风电及光伏领域交易数量(按领投方)私企 /外企PE/VC 国企2019年 - 2021年风电及光伏交易产业链阶段占比(按披露交易金额)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436(52%)2019交易金额(亿元)110(16%)31(5%)380(45%)541(79%) 21(2%)20201,227(69%)507(28%) 49(3%)2021基础设施 原材料及设备制造 应用服务及其他清洁能源 风电及光伏基础设施投资与原材料及设备制造领域投资共同火热从产业链阶段来看 , 基础设施投资占据了风电及光伏领域投资一半以上的比例 。 除了传统的集中式电站 , 过去 3年间 , 分布式光伏也持续受到投资人的侧目 , 相比于风电光伏地面电站类型 , 分布式光伏布设更加灵活 , 能够做到电力需求侧与发电侧相邻 , 不存在电力输送困难导致弃风弃光现象情况的发生;同时 , 分布式光伏余电上网的方式 , 为资产持有人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 , 双重因素的叠加汇聚了更多投资人的目光 。 以 Brookfield与普洛斯共同成立的普枫新能源为例 , 其聚焦分布式光伏资产的投资 , 所瞄准的是北上广等用电需求旺盛区域的产业园区 、 物流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等 “ 用电大户 ” , 针对性投资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 , 满足上述企业对于清洁电力的需求的同时 , 获得更稳定的投资回报 。同时 , 下游电站的火热投资以及装机量增长的高确定性也带动了原材料及设备制造 , 尤其是光伏领域的各类新兴技术投资在近两年经历高速增长 。 以光伏的核心组件电池片的产业链为例 , 过去几年来 , 硅片的大尺寸化 、薄型化趋势明显 , 电池片的主流技术从 BSF转移至更为先进的 PERC技术 , 同时下一代的 TOPCON/HJT/非硅基电池片等新型技术也在快速积累 。 从投资视角来看 , 这一方面意味着传统制造厂商需要通过不断融资以快速扩大先进产能 , 维持或增加市场份额 , 此类交易以通威 、隆基等上市龙头企业定向增发为主;另一方面 , 试图通过新型技术弯道超车的初创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地融资以加速孵化 , 此类交易以早期企业的 A-B轮融资为主 , 例如高瓴投资北京曜能 、 碧桂园等投资无锡极电等 。以运维 、 O&M企业为代表的服务类企业的交易虽然目前交易占比仍低 , 但未来随着分布式光伏兴起以及光充储一体化电站等形态复杂 、 对运维要求更高的基础设施增加 , 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软件及平台型交易有望走热 。国企仍为投资主力 , 财务投资人参与度逐渐提升从投资人类型来看 , 国企在风电光伏领域的热情始终高涨 , 近 3年间交易数量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 至 2021年已经达到 62%。 作为并购主力军的电力行业央国企往往设定了明确的发电结构转型目标 , 拥有清晰的清洁能源装机需求 , 能够支持其不断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获得新能源发电资产 。此外 , 过去 2年里 , 以 PE/VC为代表的财务投资人参与度也在逐渐提升 。 一方面 , 海外的 PE/VC开始积极参与到电站资产早期开发 、 在建及在运营各阶段的交易之中 ,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以期获得电站稳定的投资回报 ,以及达成基金管理层对于投资组合的 ESG治理要求 。 另一方面 ,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 , 诸如华能景顺罗斯 、 新华电力等 , 依靠产业基金在募资 、 投资方面的能力优势 ,以及能源电力集团在项目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 形成较为成熟的产融结合商业模式 , 促使产业基金有能力同时布局基础设施与产业链投资 。21清洁能源 风电及光伏时间 投资方 标的公司 投资行业 投资方向 交易金额(亿元人民币)2021-11-26全国社保基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国新、中国诚通,广东恒健、川投能源投资平台等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 风电 国内 305 2021-12-07中国国新、上海绿色发展基金管理公司、中国南方电网、中国人寿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发电 国内 150 2021-09-25 中电电机 天津北清电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综合发电 国内 122 2021-11-02 新加坡政府投资、红杉中国、春华资本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风电 国内 /入境 64 2021-10-10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REC Solar Holdings AS 光伏 出境 50 2021-12-28 中国人寿 东方智慧(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 综合发电 国内 45 2021-10-21 春华资本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风电 国内 38 2021-10-22摩根士丹利、高盛、诺德基金、能投资本、江山投资、润晖投资、瑞银、汇丰等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 国内 /入境 36 2021-07-15 Global Power Synergy PCL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Ks-CFXD Wind Farm 风电 入境 32 2021-04-20 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 Alcazar Energy Partners Ltd 综合发电 出境 31 2021-01-25凌顶投资管理、证大股权投资、沛县经济开发区、建投华科、嘉兴嘉刚投资基金、东城产业投资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 国内 25 2021年中国风电及光伏行业重大交易 风电及光伏行业的大型交易主要由电站基础设施类交易为主 , 且有较多海外玩家参与 ( 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 ) 投资人既包括传统的央国企和国资背景的基金 , 同时也有诸如新加坡政府投资 、 摩根士丹利 、 瑞银 、 Global Power Synergy PCL等外资背景的企业或基金参与风电及光伏行业重大交易回顾22清洁能源 电池及储能来源:投中数据 、 汤森路透 、 清科数据 、 Mergermarket及普华永道分析2019年 - 2021年电池及储能交易2805179901006817505010015020002004006008001,000交易金额(人民币亿元)交易数量(笔)2019 20212020交易数量 电池及储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_39页_5mb.pdf)为本站会员(科研)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