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泰康·尼尔森IQ-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电子版-44页_2mb_2mb.pdf

  • 资源ID:128734       资源大小:2.76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泰康·尼尔森IQ-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电子版-44页_2mb_2mb.pdf

泰康保险集 团 |尼尔森 IQ联合发 布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 书目录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前言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一) 序言:什么是健康管理(二) 日常健康现状:心向往之 身未跟上1. 个人健康重视程度2. 个人健康日常状态3. 常出现的身体问题(三) 日常健康管理:在努力和无奈间徘徊1. 健康管理方式与目前问题2. 带来健康风险的生活习惯3. 健康体检现状与未满足点(四) 家庭健康管理:统筹难 服务诉求多1. 家庭健康管理面临的挑战2. 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始3. 借助家庭医生的健康服务(五) 生命周期后段:康复护理与安宁疗护1. 老年可能面临失能期2. 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07 |10 |10 |12 |17 |21 |21 |25 |28 |34 |34 |40 |42 |45 |45 |46 |CONTENTS第三章 更富足的长寿财富储备:退休前完成筹资 (一) 从已退休人群看退休资金储备1. 退休后收入情况2. 退休后支出情况3. 退休前资金准备(二) 通过财富管理规划做提早应对1. 目前的财富管理方式2. 退休后财富收益情况(一) 退休前后的担忧与适应问题1. 退休适应期2. 退休前预期3. 退休后问题(二) 退休生活新篇章与潜在需求1. 新技能2. 新事业3. 新圈子4. 新知识(三) 顺应新生活方式的养老选择1. 养老方式选择2. 养老机构选择49 |49 |52 |53 |55 |55 |57 |58 |59 |60 |61 |64 |64 |65 |68 |70 |72 |72 |78 |第四章 更享老的长寿退休规划:迎积极老年生活 2020年,泰康保险集团与尼尔森IQ首次合作发布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经由对中高净值人群的深入访谈与调研,基于“长寿时代”理论框架,探究个体角度的洞察与需求,同时也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了一份面向长寿时代的启航指南。2021年8月,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出版新书长寿时代,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深度解读并提出应对养老、健康等问题的企业解决方案。在新书发布仪式上陈东升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驱动的转型期,对体力劳动的需求在持续减少,互联网和5G正在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彻底解放人力资本,老年人的价值将被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而不是停留在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这个刻板的定位上。我们要运用新思路让老年人通过更灵活的方式参与劳动力市场,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三次人口红利 ”。同时,泰康保险集团与尼尔森IQ再度联手发布新一年度的白皮书,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追踪中高净值人群在医疗及养老方面的需求和变化,并更加深入地发掘和探索中高净值人群的日常健康状态、健康管理需求,通过他们的观点对生命态度进行了一定的讨论。此外,今年白皮书加入了对已退休人群的专门研究,从已退休中高净值群体视角出发,在健康、财富、退休生活、养老规划多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退休阶段和工作阶段中高净值人群之间的共同追求和不同期望。希望通过本次白皮书,能够帮助正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中高净值人群,在长寿时代下,对健康、财富、养老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提前规划,迎接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的享老生活。前言PREFACE前言 前言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1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2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2020年,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一文在管理世界第4期发布,指出长寿时代将带来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提出长寿时代下会产生新形态的长寿经济,并多维度探讨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由此,“长寿时代”理论步入人们的视野,引发持续的关注和讨论。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面世再次将老龄化议题推向社会热点,同时伴随一系列生育政策、养老政策的陆续出台,人口与寿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继2020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就中高净值人群对寿命的主观预期进行调研后,本年度白皮书持续追踪中高净值人群在此方面态度与看法的变化。数据显示,基于前述的多方面因素及理念传播影响后,今年中高净值人群中有六成认为未来寿命可能达到85岁以上,较2020年的寿命预期有明显延长。去年白皮书调研发现,尽管从人口寿命发展规律来看,年轻一代未来的平均寿命会更长,但实际上三四十岁中青年一代的中高净值人群对寿命的主观预期反而短于年长人群,由此可以看到年轻一代对未来寿命的理性认知仍有所欠缺。在今年的调研中,尽管三四十岁的中高净值人群对未来寿命的主观预期仍短于五十岁以上人群,但已能观察到明显的延长趋势。以85岁的寿命为分界线,去年不足半数的三四十岁中高净值人群认为未来寿命能达到85岁以上,今年该比例均突破50%,分别有55%和58%的三十、四十岁中高净值人群认为未来普遍寿命能达到或超过这一寿命年龄。五十岁以上更为成熟的中高净值人群,对于寿命的主观预期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在数据图表中小幅向长寿端迁移,认为能达到85岁以上的人群占比为65%,略增3个百分点。2020年 2021年2021 年:预期达到 85岁以上 60%2020年:预期达到8 5岁 以上 51%*题目:您认为和您年龄差不多大、经济条件相似的同龄人,未来普遍寿命能达到多少岁?中高净值人群对未来寿命的主观预期*不同年龄段的中高净值人群对未来寿命的主观预期2%9%29%39%16%4%1%4%11%34%33%13%3% 2%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9599岁 100岁以上6%8%31%38%10%6%1%3%14%36%30%12%2%3%2020年 2021年30岁人群2%10%29%37%17%3%4%12%36%31%13%3%2%40岁人群1%5%28%43%19%2%1%4%6%28%40%16%3%3%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9599岁 100岁以上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9599岁 100岁以上7074岁 7579岁 8084岁 8589岁 9094岁 9599岁 100岁以上50岁以上人群2021年:预期达到 85岁以上 55%2020年:预期达到8 5岁以上 47%2021年:预期达到 85岁以上 58%2020年:预期达到85 岁以上 49%2021年:预期达到 85岁以上 65%2020年:预期达到85 岁以上 62%1%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3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4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 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除寿命预期理性不足外,去年白皮书中的另一项重要发现是中高净值人群存在较大的养老资金准备缺口。由于对寿命的预期不足,即对于退休后需要耗费的资金从时间长度上预期不足,导致对退休后所需的养老资金判断失准1。特别是由于中高净值人群是具有高收入、高消费特征,若想在退休后维持与当前相同的生活品质,需要更加充足的资金储备。在今年的追踪调查中,中高净值人群所需的退休后养老资金均值为1038万元,与去年调查所得的1060万元基本持平,小幅波动。得益于对长寿时代有了更加客观的认知,今年中年高净值人群开始意识到需要准备更多的养老资金。养老资金准备缺口有所缩减,缺口从去年的623万元缩小到今年的509万元。尽管趋势向好,但仍应注意到中高净值人群认为所需的养老资金均值(529万元)离实际所需的养老资金均值(1038万元)还有一倍的差距。另一方面,从中高净值人群养老资金不同的准备充足度上来看,资金准备严重不足的人群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去年的59%降至半数左右。预估的养老资金与实际所需的养老资金基本相符的中高净值人群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升至31%。预估的养老资金准备充足的中高净值人群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升至18%。1所需的养老资金计算方式为=(中高净值人士被访者当前每年的花费支出-还贷费用)*退休后老年生活时长。退休后老年生活时长统一按60岁为起点,按被访者认为未来可能达到的寿命为终点计算;对于已退休的被访者,起点按当前实际年龄计算。中高净值人群当前每年的花费通过对多个方面的月度花费、年度花费逐一询问后进行综合计算,有效避免被访者给出错误印象答案,花费类型包含品质生活支出、日常生活支出、还贷、旅游、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类消费(含运动)、医疗花费,不包含子女教育相关费用。中高净值人群认为应准备的养老资金通过一道问卷题目询问获得。总览今年中高净值人群对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准备,寿命预期、财富准备均有所改善,但健康状况出现一定下降,健康自评分跌破8分。在寿命预期延长0.7岁、养老资金准备缺口缩小114万元的向好趋势之上,迎接长寿时代必不可少的健康基础亟待关注,也因此成为本年度白皮书重点展开的研究内容。退休后的养老资金:实际需要 vs 认为需要 (单位:万元) 中高净值人群养老资金准备充足度中高净值人群的健康状况自评43752910601038认为需要 实际需要注:“实际需要”的养老资金是按退 休后维 持与当 前相同 生活品 质计算59%49%25%31%14% 18%2021年2020年2021年2020年准备充足基本相符509623-10%+6%+4%严重不足中高净值人群对未来寿命的预期寿命预期85.7岁寿命预期85.0岁20212020平均缺口509万元平均缺口623万元中高净值人群的养老资金准备缺口20212020寿命预期延长0.7岁 养老资金准备缺口缩小健康自评7.60分健康自评8.09分20212020健康状况下降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5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6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 第一章:长寿时代的认知与变化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健康管理最初源于保险业。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保险业蓬勃发展,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监管和控制,从而引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项名为“健康国民”的全民健康行动开始开展,该行动有三大目标:预防疾病、拯救生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坚持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用以节约开支,这时,健康管理逐渐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健康管理在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20世纪90年代末,健康管理开始在我国出现,2003年后,随着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以健康服务需求为牵引,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健康管理的内涵仍在不断完善,且在全球不同区域内形成了本土化、特色化、多样性的理念和模式。广义上的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对个人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rB5o3rB5pV3a?aaV5HrB%hBy?3-ebNQ/rB5d/5ar&arB!3ZT)5 arBarB8_h-)5 aB5ah5ahh)Y5 arBaD15b在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整体较为充足,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来看,三甲医院资源稀缺。2019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中占比分别为0.27%、0.96%、1.12%、93.72%和2.92%。从需求来看,患者就诊选择集中在三甲医院。2019年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重分别为23.62%、15.37%、2.64%、51.95%和6.42%。三甲医院总数占比仅为0.27%,但接诊人次占比达到23.62%。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标志着“健康中国”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国民健康已经提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高度。在此国策下,政策红利释放,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医疗机构占比及就诊人次占比 全国卫生支出总费用及占GDP比重?HW rB5M1=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目标降低30-70岁因慢性病死亡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依托社区开展“健康家庭行动”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加快发展远程会诊、专人导医陪护、家庭病房等个性化就医服务设计针对不同人群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以及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突出了“四个转变”: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推动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全民健康升高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十三五”健康促进与工作规划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1年7月2019年7月2017年5月2017年5月2017年4月2017年2月2017年1月2016年11月2016年10月(一) 序言:什么是健康管理数量占比 就诊人数占比23.6%2016其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疗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2017 2018 2019 202093.72%0.96%0.27%全国卫生总费用(亿元) 占GDP比重46344.951598.857998.365195.972306.47.1%6.6%6.4%6.2%6.2%52.0%2.92%6.4%1.12%2.6%15.4%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7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8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三选一,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管理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走出本土化的健康管理实施路径,美国的保险业与健康管理融合最为成熟、英国的分级诊疗已走在全球前列,而我国健康管理起步较晚,部分领域仍是空白或初建期,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社会需求更加丰富,制度环境更加复杂,目前仍在探索本土化、特色化的健康管理发展道路。美国的“健康国民”(HealthyPeople)战略规划始于1980年颁布的“健康国民1990: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陆续颁布“健康国民1990”、“健康国民2000”、“健康国民2010”、“健康国民2020”四个国家健康战略正如第一章对长寿时代的认知进行追踪的结果所示,中高净值人群的健康状况下降对未来实现更健康的长寿带来威胁。去年的白皮书研究中,已发现中高净值人群在健康方面同样具有挂号难、看病难、医疗资源难获取等问题。但健康不仅仅是关乎疾病诊疗,更在于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本年度白皮书继续从中高净值人群个体角度进行调研,对中高净值人群目前的健康现状、个人健康管理难题、家庭健康管理难题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帮助中高净值人群从自身出发,理解和开启健康管理新世代。M-rB&8V?rBpy7MrBarB5A1bL=MjrBrBbTEVTTYEV3%oPiMjrBL=M/&85b1.个人健康重视程度工作事业、家庭生活、个人健康,如果要对这三项进行优先级排序,中高净值人群会把什么放在一位?超半数中高净值人群将个人健康排序第一,认为其优先级高于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体现出中高净值人群对健康的高度重视。分年龄来看,中高净值人群在更年轻的30岁阶段,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比例不足半数,步入40岁后会有明显更高比例的人更加重视健康。从性别角度,男性中有20%把工作事业放在第一位,比例显著高于女性(7%)。女性则比男性更重视个人健康,59%将其排在第一位,显著高于男性的比例(48%)。通过这一组数据,已经可以初步发现中高净值人群在事业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取舍关系。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企业里面应酬也比较多,一般都是有三高症状,这个症状持续也有近十年了。从现在来看,退休以后可能就进入调养,把身体养好。因为现在工作状态下没法避免应酬,这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退休以后开始对身体进行调养。55岁,中高净值男性中国(二) 日常健康现状:心向往之 身未跟上13%TY 33%EV354%rB20% 32% 48%7% 34% 59%45%56% 56%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段中高净值人群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比例英国美国1978 1990 2000 2010 2020 .英国的健康战略发展与国家的卫生服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9年,英国政府发布了对NHS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的白皮书,1997年,英国政府提出了NHS改革10年规划,1999年,英国通过的卫生法成为卫生改革的分水岭,2002年,英国发布了NHS下一步投资和改革计划,2006年,颁布“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意见-公共服务新指南”我国健康战略规划始于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陆续密集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30岁人群 40岁人群 50岁人群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09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0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进一步从收入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年收入人群对“个人健康”的优先级排序和对“工作事业”的优先级排序,都呈现出以年收入100-199万为分水岭的特点。年收入在100-199万的中高净值人群中会有四分之一把个人健康排序在最后,44%把工作事业排序在第一或第二。该收入区间的中高净值人群尽管整体以健康为重,但将“工作事业”优先级靠前、将“个人健康”排序在最后的比例,都高于其他收入区间人群,表明进入该收入区间时,是中高净值人群最有可能拼事业而忽略健康的阶段。对于目前正处于此收入区间的中高净值人群,需格外引起对自身健康的注意。另一方面,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还发现,在工作事业、家庭生活、个人健康的三项排序中,将健康排序在最后的中高净值人群反而健康自评分最高,反映出中高净值人群存在身体状况下降后才开始更重视健康的现象。但健康作为长寿之本,损耗易而挽回难,需避免口头重视健康,行动却“姗姗来迟”。2.个人健康日常状态综合本次研究覆盖的健康自评、健康管理意识和日常生活方式,对中高净值人群划分成四类健康状态人群,发现真正的健康人群占比仅为35%,近半为不健康人群和风险人群,另有16%的改善人群。健康人群相对来说当前健康状况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健康行为模式,能够主动管理健康,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风险人群虽然当前健康状况也较好,但健康行为模式比较差,主动管理健康的努力程度有限,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面临着健康状况下降的风险。改善人群当前健康状况一般或偏差,但具有较好的健康行为模式,积极主动管理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尝试改善健康状况。不健康人群同样是当前健康状况一般或偏差,且健康行为模式也不好,健康管理努力程度有限,日常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不健康状态难改变。其中,尤其是19%的风险人群需要引起重视。风险人群最突出问题是对健康的主动管理意识欠佳,为健康付出的努力程度在四类人群中评分最低,甚至低于不健康人群。因此,尽管风险人群目前的健康自评尚可,但过于“佛系”的态度会给将来埋下健康隐患。不同年收入人群对“个人健康”的优先级排序对“个人健康”优先级不同排序的中高净值人群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评分不同年收入人群对“工作事业”的优先级排序9%13%17%12%15%14%16%27%25%14%77%70%56%63%71%50万以下 50-99万 100-199万 200-299万 300万以上60%51%47%57%67%30%35%28%28%22%10%14%25%15%11%50万以下 50-99万 100-199万 200-299万 300万以上排第一排第二排最后9-10分 8分 7分 6分及以下rB1(srB1(srB1(s个人健康排第一的人 个人健康排二的人 个人健康排最后的人日常生活 方式您 觉得自己的生活 方式健 康程度 能打几 分?平均:7. 16分主 动管理意识请问您为身体健康付出的 努力能 打几分 ?平均: 7.01分健康人群 风险人群 改善人群 不健康人群8.05分 6.74分 7.28分 6.28分健康人群 风险人群 改善人群 不健康人群8.19分 5.79分 7.99分 5.84分改善人群不健康人群人群占比:16%人群占比:29%当前健康状况一般或偏差,但具有较好的健康行为模式,积极主动管理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尝试改善健康状况。当前健康状况一般或偏差,且健康行为模式也偏差,健康管理努力程度有限,日常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不健康状态难改变。健康行为自评健康状况自评17%36%35%12%17%38%31%14%25%32%29%13%健康人群人群占比:35%当前健康状况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健康行为模式,能够主动管理健康,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风险人群人群占比:19%当前健康状况较好,但健康行为模式比较差,主动管理健康的努力程度有限,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面临健康下降的风险。健 康 状况自 评请问您认为自己的身体健 康情况 能打几 分?平均: 7.60分健康人群 风险人群 改善人群 不健康人群8.53分 8.20分 6.83分 6.52分健康状况自评健康行为自评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1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2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那么中高净值人群实际的日常健康状况如何?从睡眠、饮食、压力三大日常方面小结,中高净值人群的日常生活健康状态可以归纳为:睡得一般、压力较大、饮食尚可。调查中,仅28%的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睡得好、仅14%感到压力小,认为自己饮食健康营养均衡的比例相对较高。睡眠方面,中高净值人群在睡眠质量自评中仅不足三成认为睡眠较好或非常好,61%中高净值人群评价自己的睡眠质量一般,另有11%认为睡眠质量偏差。压力方面,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问题在中高净值人群里比较突出。42%中高净值人群感到压力较大,44%认为有一定压力,仅14%认为压力较小或基本无压力。其中,男性压力更大,认为压力较大的男性比例较女性高12个百分点。饮食与营养上,饮食结构方面相对较好,略超半数的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较为健康,仅6%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偏不健康。此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自评的饮食结构健康度优于男性。营养摄入方面也相对较好,近六成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营养摄入较为均衡,仅一成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营养摄入偏向于不够均衡。将睡眠、饮食、压力三大日常健康状况,结合四类健康状态人群对号入座来看,健康人群无论在睡眠质量、饮食营养还是压力方面,都是四类人群中状态最佳的。有健康下降风险的风险人群,主要是饮食营养的均衡上较差,不及健康人群和改善人群。想要提升健康状况的改善人群,突出问题是睡眠质量差,仅略优于不健康人群,但对于自己能掌控的饮食营养均衡性,较高比例的改善型人群在努力维持合理的摄入。不健康人群各方面的状态都最差,特别是压力大的占比明显更高,饮食营养均衡性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其他三类人群。睡得好吗?吃得好吗?压力大吗?睡 眠质量好饮食结构健康营养摄入均衡压力小在睡眠质量自评中,仅不足三成认为睡眠较好或非常好。61%中高净值人群评价自己的睡眠质量一般,另有11%认为睡眠质量偏差。饮食结构方面相对较好,略超半数的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较为健康,仅6%认为自己的饮食结构偏不健康。此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自评的饮食结构健康度优于男性。营养摄入方面也相对较好,近六成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营养摄入较为均衡,仅一成中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的营养摄入偏向于不够均衡。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问题在中高净值人群里比较突出。42%中高净值人群感到压力较大,44%认为有一定压力,仅14%认为压力较小或基本无压力。男性压力更大,认为压力较大的男性比例较女性高12个百分点。39%70%33%41%63%42%53%睡眠质量高压力大 饮食营养均衡健 康 人 群 睡 眠 质量 相 对更 高 、饮 食 比较 均 衡、 压 力小风险人 群 睡 眠 质量相 对较高 、饮食 均衡一般、 有一定压 力改善人群不健康人 群 睡 眠 质量差 、饮食 不均衡 、压力 大睡 眠 质量差 、饮食 比较均 衡、 有一定压 力四类人群的睡眠、饮食、压力现状3rBBavJV19%40%15%52%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3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4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男性比例明 显高于女性:男性 20% vs. 女性 5%接下来,针对中高净值人群问题普遍较大的睡眠和压力方面,做进一步展开。睡眠方面,四分之三的中高净值人群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易醒、难睡、多梦是排在前三的问题,在中高净值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达到34%、28%和27%。对于睡眠质量自评时认为自己睡眠质量差的中高净值人群,入睡困难是排名第一的困扰,62%都有此问题,体现出该项对睡眠质量感知起到关键影响。分性别来看,易咳嗽或鼾声高问题主要存在于男性之中,20%的中高净值男性有此睡眠问题,相对应的女性比例仅为5%。女性更受到伴侣的睡眠问题困扰,有13%的女性睡眠问题是伴侣造成,相比之下男性该相比例仅为2%。因此对于中高净值女性,想提高睡眠质量更是一个家庭问题,需要兼顾考虑和关注伴侣的睡眠情况。压力方面,工作生活压力与不良生活习惯相生相伴,压力越大越有可能催生出多种不良习惯。同时,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质量又会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压力大小与不良生活习惯的数量几乎成线性关系,认为自己压力较大的中高净值人群中,69%有3个及以上的不良生活习惯,而认为自己压力较小的中高净值人群里,这一比例仅为28%。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质量的影响,在睡眠和饮食营养上都有体现。当中高净值人群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数量达到3个以上时,睡眠质量好的比例仅为19%,比整体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同时,饮食结构健康和营养摄入均衡的比例也降为38%和45%,比整体水平(54%、57%)分别低16和12个百分点。随不良生活习惯数量减少,睡眠好和饮食营养好的中高净值人群占比都会显著提升。对于不良生活习惯,将在本章白皮书的第三部分进行展开分析。压力除了催生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次调查中,42%中高净值人群认为平日压力较大,五分之一的中高净值人群表示过去一年常感到心情易烦躁或低落。但面临各种心理状况,能尝试心理咨询的人仍占极少数。整体来看,绝大多数中高净值人群都没有做过心理咨询,仅6%有过尝试,其中又只有1%有过持续做心理咨询的经历。压力越大,尝试心理咨询的比例和未来想尝试的意愿都会明显更高,压力较大人群中9%进行过心理咨询、53%想在未来尝试,特别是在尝试意愿上,压力较大的人群持积极尝试意愿的比例比压力较小人群高近20个百分点。而对于过去一年常感到烦躁和低落的中高净值人群(男性中占比16%,女性中占比24%)2 ,更是高达62%想尝试心理咨询。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咨询的不熟悉也使得中高净值人群存在多种担心及观念问题。没有做过心理咨询的中高净值人群中,近三成认为心理咨询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的,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除此之外,有16%持不信任的怀疑态度,其中主要是质疑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在45%的想尝试人群中,觉得不好意思、怕咨询师不好、不知道哪里能做咨询,是主要阻碍因素。是否做过心理咨询? 对心理咨询是什么态度?睡眠存在哪些问题?压力大小 vs. 不良生活习惯的数量 睡眠质量好的比例饮食结构健康的比例营养摄入均衡的比例34%28%27%21%12%8%6%4%3%易醒或早醒入睡困难多梦或易做噩梦起夜去厕所易咳嗽或鼾声高被伴侣的睡眠问题影响睡着易发寒或燥热呼吸不畅被家中幼儿夜里哭闹影响75%有睡眠 问题女性比例明 显高于男性:女 性 13% vs. 男 性 2%4%14%29%27%47%43%69%39%28%压力较大 有一定压力 压力较小3个及以上不良习惯12个不良习惯无不良生活习惯无 不 良 生 活 习 惯 12个 不 良 习 惯 3个 及 以 上 不 良 习 惯55% 30% 19%无不良生活习惯 12个不良习惯 3个及以上不良习惯88% 65% 38%无不良生活习惯 12个不良习惯 3个及以上不良习惯83% 63% 45%94%没 做 过27%20%19%16%4%13%5%10%15%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想尝试,但不好意思想尝试,但怕咨询师不好想尝试,但不知道哪里有想尝试,但怕家里人知道国内多数心理咨询师不行骗人的,没用不了解以上都不符合45% 想尝试16% 不信任没做过的人6%尝试过,仅1% 持 续过较长时间的咨询压力较大有一定压力压力较小9% 4% 3%做过心理咨询的人占比压力 较大有一定 压力压力 较 小53%42%35%想尝试的人占比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5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6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本段中关于过去一年常感到烦躁或低落的人群数据来自后一小节“身体小病问题多”,为便于多维度分析,在本小节提前引用。23.常出现的身体问题本次调查中,中高净值人群在过去一年几乎都出现过多种身体问题。中高净值女性里,仅3%没有出现调查中所列举的20项常见身体问题,平均每位中高净值女性过去一年有4.5个症状。中高净值男性情况稍好,但也不乐观,只有6%未出现相关的身体问题,平均每位中高净值男性出现过的身体问题数量也少于女性,为3.6个。综合来看,易疲乏、记忆下降、睡眠、肩背酸痛、脱发是前五大常见问题。在所列举的20项常见身体问题里,有13项都是女性出现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此处的“显著”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数据显著性)。前文所提及的“心情容易烦躁或低落”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是出现率居中的常见问题。然而,对于身体出现的各种状况,中高净值人群选择就医的比例并不高。针对20项常见身体状况逐一分析,有8项症状中高净值人群选择去看医生的比例更高,其余12项则都有更多人选择自行处理不去就医。其中,八成左右的中高净值人群在牙齿和过敏问题上会找医生处理,是就医率最高的2种症状。尽管遭遇易疲乏、记忆下降、睡眠、脱发等问题的中高净值人群比例较高,但少于三成选择去看医生,七成以上对此类问题会选择置之不理或自行调节。各项问题中,心理健康类的问题就医比例最低,仅9%中高净值人群会在心情易烦躁或低落的情况下选择看医生。中高净值女性人群和男性人群在三类身体问题上的就医比例呈现明显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通过就医处理牙齿和肩背酸痛问题,而男性更高比例会在感到腿脚不便时去看医生。遇到的身体问题是否去看过医生?40%睡眠不好36%记忆力下降36%容易疲劳乏力28%肩颈、腰背易酸痛24%眼睛不舒服或视力下降22%脱发18%身材不容易控制18%皮肤变差18%注意力不容易集中17%牙不好16%心情容易烦躁或低落15%关节、胳膊/ 腿易受凉或酸痛11%不时会胃不舒服10%容易便秘或拉肚子9%没胃口,食欲下降8%不时会头晕头疼4%不时会胸闷心悸3%容易感冒发烧3%腿脚不便,行动能力下降2%开始或更多出现过敏情况男性6%未出现问题平均问题数量:3.6个过去一年身体出现过下列问题吗?16%牙不好15%注意力不容易集中14%容易便秘或拉肚子13%不时会胃不舒服8%没胃口,食欲下降5%容易感冒发烧3%腿脚不便,行动能力下降47%记忆力下降43%容易疲劳乏力42%肩颈、腰背易酸痛37%睡眠不好36%脱发33%皮肤变差31%眼睛不舒服或视力下降25%身 材 不 容 易 控 制24%心 情 容 易 烦 躁 或 低 落19%关 节 、 胳 膊 /腿 易 受 凉 或 酸 痛14%不时会头晕头疼7%不时会胸闷心悸6%开始或更多出现过敏情况女性3%未出现问题平均问题数量:4.5个83%76%61%60%60%57%56%56%46%38%35%29%20%18%18%18%14%12%10%9%17%24%39%40%40%43%44%44%54%62%65%71%80%82%82%82%86%88%90%91%牙不好开始或更多出现过敏情况肩颈、腰背易酸痛容易感冒发烧不时会胃不舒服关节、胳膊/ 腿易受凉或酸痛不时会胸闷心悸腿脚不便,行动能力下降不时会头晕头疼容易便秘或拉肚子眼睛不舒服或视力下降睡眠不好脱 发容易疲劳乏力皮肤变差没胃口,食欲下降身材不容易控制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心情容易烦躁或低落看过医生的比例 没看医生的比例会去看医生的比例更高不去看医生的比例更高女性 男性腿脚不便 39% 78%女性 男性牙不好 90% 75%肩颈腰背酸痛 65% 55%女性 就医比 例更高 的 问题 男性 就医 比 例更 高 的 问 题标记该项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男性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7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18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 第二章 更健康的长寿健康管理:从中年开始重视3%2%23%37%34%0%5%10%15%20%25%30%35%40%针对上文所列举的20项健康常见问题去看过医生的中高净值人群,其就医结果也并非尽如人意。就医后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无法确定病因或没有什么好办法,因此即便看了医生也没有进行治疗;第二类是看医生后做了治疗,但仍然会感到不舒服;第三类是就医后治疗好了。每项健康常见问题在就医后,都会出现三类结果中的一类,选择三类结果中占比最高的一项为该症状的就医结果类别,分别将20项健康常见问题的就医结果按此三类进行了分类。这三类结果,以第一类占比最多,有11项症状都属于中高净值人群去看医生后,无法进行治疗的比例最高。特别是脱发、记忆力下降、身材不易控制、心情易烦躁低落这四项症状,即便中高净值人群选择就医,也有超七成的结果是不了了之。这11项症状,多与外貌、心理/大脑、压力有关。第二类属于治疗后仍会感到不舒服,有6项症状属于此类,包括肩背易酸痛、关节易受凉疼痛这样的常发病,也包括头晕头痛、胃部不适、胸闷心悸、过敏等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身体问题。第三类是治愈型,只有3种症状对应,包括容易感冒发烧、牙不好、腿脚不便,但能完全治愈的比例也不超过六成。另一方面,对于出现了部分身体问题却选择不去看医生的中高净值人群,最主要原因是认为这些症状对生活影响不大。太忙、没时间看病、认为这些身体问题自己能处理、或觉得医生也解决不了,这些原因也使得部分中高净值人群选择不就医。不就医的原因在性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性会有明显更高比例由于太忙,而选择暂时忽视健康问题;女性则对看医生的必要性有更多的自行判断,明显更高比例的女性针对某些症状会认为“不需要看医生”或“看医生也没用”。无论男女,都有15%左右的中高净值人群因为不知道该看什么科室而阻碍了及时就医。同时,对于大部分此类“小毛病”,超过10%的中高净值人群认为医生不会重视,因此选择不去看医生。还有少量中高净值人群会由于讳疾忌医而避免看医生,女性存在这一就医障碍的人群比例略高于男性。在回顾了中高净值人群过去一年身体

注意事项

本文(泰康·尼尔森IQ-2021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电子版-44页_2mb_2mb.pdf)为本站会员(科研)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