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2年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_228页_39mb (2).pdf

  • 资源ID:127545       资源大小:39.54MB        全文页数:2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_228页_39mb (2).pdf

Copyright2022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物联网智库拥有对本报告的版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未经授权和允许的情况下, 拷贝或转载本报告以及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和数据。 物联网智库拥有对本报告的解释权。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仅供相关单位和公司参考,所 有根据 本报告做出的具体行为与决策,以及其产生的后果,物联网智库概不负责。 数据更新声明 物联网智库 会 尽 最大努力为相关单位和公司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 但是由于目前市场 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物联网智库强烈建议用户和读者及时查看最新出 版的报告。物联网智库也会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完成定制化报告以及数据更新。 1 前言 2021 年 , AIoT 产业面临的环境有所变化, COVID-19 病毒的存在已常态化 , 防疫抗疫 进入 了 拉锯阶段 ; 波及全球的 “芯片荒” 也 正在重塑中国产业链 ; “双碳”和元宇宙风口, 为 AIoT 产业 发展 带来新机遇 。在 AIoT 产业内部, 无源物 联网、新型传感器等技术创新助 推 物联网渗透加深 , 继续 推动物联网 “普世化” ; “十四五” 规划和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三年行动计划 的出台 为 AIoT产业发展 注入新一轮政策 动能 。 2021 年 , 物联网智库 连续第 六 年推出 中国 AIoT 产业全景图谱 , 梳理产业 链 , 绘制 产业地图,并 在中国 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中 通过 分析 市场现状, 预测 市场 发展趋势 , 展示产业发展 脉络 。 2022 年中国 AIoT 产业全景图谱 分为“端”、“边”、“管”、“云”、“用”、“产业服务” 六大板块 。 整体来看,随着边缘智能的持续发展,“边”板块日益增“厚”。同时,今年图谱 中新增了无源物联网板块,以及智慧防灾、智慧社区等新应用板块,以体现产业的新技术趋 势和应用发展。 2 目录 前言 . 1 I AIoT 产业年度综述 . 7 1.1 2021 年 AIoT 产业概述 . 7 1.1.1 AIoT 产业结构 . 7 1.1.2 AIoT 产业规模 . 7 1.1.3 AIoT 产业发展阶段 . 8 1.2 2021 年 AIoT 产业主要特征 . 9 1.2.1 拉锯阶段下的抗疫 ( COVID-19)工作推动物联网进一步渗透 . 9 1.2.2 全球 “芯片荒 ”锤炼中国 AIoT 产业 . 10 1.2.3 新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11 1.2.4 资本市场持续火热,推动物联网应用和底层技术发展 . 13 1.2.5 大颗粒度应用市场相继发力 . 14 1.2.6 产业风口带来新市场机会 . 15 II 端 . 17 2.1 芯片 . 17 2.2 蜂窝通信模组 . 21 2.3 无源物联 . 22 2.4 感知设备 . 24 2.4.1 传感器 . 24 2.4.2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25 2.4.3 高精定位 . 26 2.5 其他硬件 . 28 2.5.1 天线 . 28 2.5.2 屏幕 . 28 2.5.3 电源 . 28 2.6 感知交互能力 . 29 2.7 物联网操作系统 . 30 2.8 主要企业介绍 . 31 2.8.1 芯片企业 . 31 2.8.2 存储设备企业 . 38 3 2.8.3 蜂窝通信模组企业 . 39 2.8.4 无源物联网 . 48 2.8.5 感知设备 . 49 2.8.6 电源企业 . 55 2.8.7 天线企业 . 55 2.8.8 屏幕企业 . 55 2.8.9 AI 芯片企业 . 56 2.8.10 感知交互能力 . 59 2.8.11 操作系统企业 . 63 III 边 . 66 3.1 边缘智能概述 . 66 3.2 边缘 智能市场分析 . 66 3.3 边缘智能发展趋势 . 67 3.4 主要企业介绍 . 68 3.4.1 边缘智能硬件载体企业 . 68 3.4.2 边缘智能软件平台 . 75 IV 管 . 80 4.1 无线通信 . 80 4.1.1 非授权频谱网络 . 80 4.1.2 授权频谱网络 . 84 4.2 卫星物联 . 89 4.3 量子通信 . 90 4.4 主要企业介绍 . 91 4.4.1 WLAN 企业 . 91 4.4.2 广域通信企业 . 93 4.4.3 工业无线企业 . 98 4.4.4 连接管理平台 . 104 4.4.5 通讯设备商 . 106 4.4.6 运营商 . 107 4.4.7 eSIM 卡企业 . 108 4.4.8 基础设施企业 . 110 4.4.9 通信软件企业 . 111 4 4.4.10 网维网优企业 . 111 4.4.11 卫星物联企业 . 112 4.4.12 量子通信企业 . 114 V 云 . 116 5.1 物联网 PaaS 平台 . 116 5.1.1 物联网 PaaS 平台市场概 述 . 116 5.1.2 物联网 PaaS 平台的主要行业特征 . 117 5.2 人工智能能力平台 . 118 5.3 其他能力平台 . 119 5.3.1 大数据 . 119 5.3.2 网络安全 . 120 5.3.3 区块链 . 120 5.4 主要企业介绍 . 121 5.4.1 通信厂商平台 . 121 5.4.2 互联网厂商平台 . 123 5.4.3 IT 厂商平台 . 124 5.4.4 工业厂商平台 . 126 5.4.5 物联网厂商平台 . 129 5.4.6 新锐企业平台 . 137 5.4.7 AI 平台 . 141 5.4.8 大数据企业 . 143 5.4.9 网络安全企业 . 145 5.4.10 区块链 . 148 VI 用 . 150 6.1 消费驱动应用 . 150 6.1.1 智慧出行 . 150 6.1.2 智能 穿戴 . 153 6.1.3 智慧医疗 . 155 6.1.4 智慧家庭 . 155 6.2 政策驱动应用 . 157 6.2.1 智慧城市 . 158 6.2.2 智能表计 . 159 5 6.2.3 智慧安防 . 160 6.2.4 智慧能源 . 161 6.2.5 智慧消防 . 162 6.2.6 智慧防灾 . 163 6.2.7 智慧停车 . 164 6.3 产业驱动应用 . 165 6.3.1 智能工业 . 165 6.3.2 智慧物流 . 166 6.3.3 智慧零售 . 167 6.3.4 智慧农业 . 169 6.3.5 车联网 . 170 6.3.6 智慧社区 . 172 6.3.7 智慧园区 . 174 6.4 主要企业介绍 . 175 6.4.1 智慧出行企业 . 175 6.4.2 智慧穿戴企业 . 177 6.4.3 智慧医疗企业 . 179 6.4.4 智能硬件企业 . 179 6.4.5 全屋智能企业 . 182 6.4.6 智慧城市企业 . 185 6.4.7 智慧表计企业 . 185 6.4.8 智慧安防企业 . 186 6.4.9 智慧能源企业 . 187 6.4.10 智慧消防企业 . 188 6.4.11 智慧停车企业 . 189 6.4.12 智慧防灾企业 . 190 6.4.13 智能工业企业 . 190 6.4.14 智慧物流企业 . 192 6.4.15 智能支付企业 . 194 6.4.16 自助售货企业 . 195 6.4.17 智慧农业企业 . 196 6.4.18 车联网企业 . 197 6 6.4.19 智慧社区企业 . 201 6.4.20 智慧园区企业 . 204 VII 产业服务 . 209 7.1 研发与产品服务 . 209 7.2 资本与投资机构 . 209 7.3 决策与市场服务 . 209 7.4 联盟与协会 . 210 7.5 主要企业 /机构介绍 . 210 7.5.1 测试认证机构 . 210 7.5.2 标准化组织 . 211 7.5.3 研究咨询机构 . 212 7.5.4 行业媒体 . 213 7.5.5 资本与投资机构 . 215 7.5.6 技术联盟 . 217 7.5.7 行业协会 . 218 7.5.8 各地组织 . 221 7 I AIoT 产业 年度 综述 1.1 2021 年 AIoT 产业概述 1.1.1 AIoT 产业结构 AIoT产业 主要包括“端”、“边”、“管”、“云”、“用”、“产业服务”六大板块。 “端”指的是 物联网 终端,主要包括底层的芯片、模组、 感知设备 、 AI 底层算法、操作 系统等。 “边”是相对于“中心”的概念,泛指中心节点之外的位置。边缘计算则指的是将计算 及相关能力从中心处理节点 下放 至边缘节点后形成的 , 靠近 终端的计算能力。 “管”主要指的是连接 通道 ,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大物联时代带来的大连接数 和复杂设 备现场环境, 使得有线连接捉襟见肘,因此在 AIoT 应用场景中 , 网络 将逐步 以无线连接为 主 。 “云” 主要指 物联网相关的 云化能力 平台,包括物联网平台、 AI 平台和 以大数据、网 络安全、区块链为代表的 其他能力平台。 “用” 指的是 AIoT 产业应用 行业 。 从核心驱动要素来看,可分为消费驱动型、政府驱 动型和产业驱动型 行业 。 “产业服务” 板块主要包括 AIoT产业相关的各类联盟、协会、机构、媒体 、投资基金 等 ,这些组织为产业提供包括检测、标准制定、媒体、咨询、投融资等服务,是推动产业发 展的重要力量。 1.1.2 AIoT 产业规模 AIoT 产业是多种技术融合,赋能各行业的产业,整体市场 潜在 空间超十万亿元。 根据 IDC 的数据与预测, 2019 年全球 AIoT 市场规模达到 2264 亿美元,预计到 2022 年达到 4820 亿美元, 2019-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 28.65%。 根据 艾瑞咨询数据, 2021年 AIoT 整体市场规 模将 达 6548亿元 。 AIoT 市场持续扩大 ,主要得益于 AIoT技术、产品发展 且 持续 满足广大 市场需求,以及防疫居家带来的市场 需求进一步 释放 。 未来 三年,在 以 家居、汽车 为代表的 消费 驱动 端和 以 公共事业 、智慧城市 为代表的 政策 驱动 端应用市场的继续推动下, AIoT 产 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长期来看, 产业驱动 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将成为 远期 增长点。 8 图表 1 2018-2022 年中国 AIoT 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来源:艾瑞咨询 ,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绘图 1.1.3 AIoT 产业发展阶段 中国 AIoT 产业 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增长期, 基础设施正快速 完善 、技术加速融合 为产业 加速发展打下基础。 政策红利不断 释放 , 供给侧市场 能量逐步显现 ,并 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 动力 。 同时, 消费类应用市场开始 释放,车联网等大颗粒度应用市场预计在未来 2-3 年 内 大 规模 释放需求 。 市场整体向着供需双驱动的方向发展。 图表 2 中国 AIoT 产业发展阶段 来源: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2590 3808 5815 6548 7509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9 1.2 2021 年 AIoT 产业主要特征 1.2.1 拉锯 阶段 下的抗疫( COVID-19)工作推动 物联网 进一步 渗透 2020 年初, COVID-19 疫情全面爆发; 2021 年, 部分地区 疫情控制较好 , 并开始使用 疫苗, 但 疫情仍未结束。由于全球的人员 和 货物的 流动性和 病毒突变等因素, 国内 疫情间歇 性爆发 ,扰乱民众生活、工作 ,抗疫战进入拉锯期。 图表 3 2021 年 1-7 月 中国大范围 COVID-19 事件 (不完全统计) 时间 地区 详情 2021.1 河北 3 天 59 例,河北省进入战时状态 。 2021.1 黑龙江 黑龙江绥化市报告 首例 无症状感染者 , 全省进入应急状态。 2021.3 云南 云南瑞丽发现多例阳性 病例 , 瑞丽市区实施交通管制。 2021.5 台湾 确诊新病例 , 台北、新北两市将防疫警戒级别调升至三级。 2021.5 安徽 安徽六安新增本土病例,启动应急预案 ; 合肥划定管控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2021.5 辽宁 营口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学校停课;沈阳多区及营口市全员核酸。 2021.5 广东 广州、深圳确 诊 病例为印度变异毒株 , 广州、深圳等多 地 加强防疫行动, 采取 分级分类防疫措施,暂停校园聚集性活动 、 封闭部分区域。 2021.7 云南 瑞丽确诊病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I 级响应,所有人员非必要不进出瑞 丽。 2021.7 江苏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确 诊 阳性病例;南京发布通告 强化疫情防控工作 , 确认疫情 毒株是德尔塔毒株 ,非必要不离宁。 2021.7 湖南 张家界 确 诊 病例, 景区封闭;湖南多市出现病例,展开全员检测。 来源:公开信息,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从全球范围来看, 截至 2021 年 11 月 25日,全球累计 确诊 人数超过 2.58 亿,死亡人数 超 517 万 ,疫情大范围蔓延 。 同时,由于部分国家 /地区缺乏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广泛,这 逐渐形成了新冠病毒的 “ 培养皿 ” ,病毒在传播中不断进化 ,形成了 众多 变异毒株。变异毒 株往往隐蔽性和传播能力更强,甚至部分具备规避疫苗的能力。各类变异毒株分散出现在 世 界 各地, 影响广 ,防范难度大 ,这也就形成了对人类社会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得各地都无 法恢复正常社会生活。 11 月 Omicron 病毒开始传播 ,多国切断航班等交通,日本更是于 11 月 29 日宣布禁止所有外国游客 入境 ,新一轮抗疫开始。 10 图表 4 全球 主要 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变异毒株 首次发现时间 首次发现地 Alpha 2020年 9月 英国 Beta 2020年 5月 南非 Gamma、 Zeta 2020年 4月 和 11 月 巴西 Delta 2020年 10月 印度 Lambda 2021年 6月 秘鲁 Omicron 2021年 11月 南非 来源:公开信息,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新冠疫情的持续, 及其极强传播力导致的巨大 防范 失误风险 ,使得疫情的预防仍旧是 当 前 最重要工作 ,物联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日益明显 。轨迹追踪、体温监控、无人配 送 与 无孔不入的 新冠病毒 持续拉锯的有利武器, 远程办公和柔性生产为人们在疫情下尽可能 高 效地 开展工作 提供保障, 智慧城市 的数据采集、信息汇聚、智能处理为政府在疫情期间开展 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疫情期间, AIoT 技术 已从一个“前沿、新潮”的事物,变成大 众习以为常的基础应用。 根据微软和 Hypothesis 发布的 2021 版物联网信号报告, 44% 的决策者预计将因为新冠疫情而增加物联网的投资,而该数据 2020 年为 31%, 2021 年大幅 增长了 13 个百分点。 与 2020 年相比,新冠疫情对各企业的物联网应用起到了更大助推作 用。 1.2.2 全球“芯片荒” 锤炼 中国 AIoT 产业 芯片行业 供给 与多数行业一样,随着市场需求和产能供应增减而周期性的供货紧张 ,例 如 2018 年由于当时芯片需求增长,大量企业提交双倍订单备货,使得芯片交期在 2018年 8 月达到顶点 。根据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数据, 2018 年 8 月芯片 平均交期 一度 接近 15 周 , 但随着客户备货充足和供给增加,交期 在数月内 快速回落 ,并持续缩短 至 12-13 周 。 但 是,于 2020 年年中开始 的 这 一波 芯片供应紧缺却与过去的周期性波动不同, 主要体现在 仅 一年时间 , 芯片平均交期延长至 18 周以上,并且一年间交期 全称延长 ,未见缓和 。 这一波 特殊的芯片供给紧缺,主要是因为 1)智能网联技术和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各行业对芯片需 求与日俱增; 2)新冠疫情导致代工厂转单变慢,叠加 2021 年日本地震和火山、美国暴雪等 自然灾害,半导体整体供给能力减弱; 3)市场投机者炒作 ,导致芯片价格进一步偏离。 11 2021 年芯片供给短缺给中国 AIoT 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从市场格局来说, 芯片、模组、 设备等产业链多个环节中, 拥有较成熟供应链体系的头部企业 在供给短缺情况下 ,依靠更强 大的供应能力和灵活空间, 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产业中的地位 。 从技术产品角度来看, 芯片 供应紧张 和价格升高 推动更多企业寻求 技术和设计方式 的创新 ,例 如 将 模组芯片化,围绕垂 直行业,做更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 来降低芯片供应链复杂度和和系统成本。 同时, 芯片短 缺这为中国芯片产业做强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最终消耗占全球芯 片的 24%,而如果加上进口芯片加工成成品后出口的部分,中国市场 将 消耗全球芯片 的 35%。 在芯片短缺中,海外芯片企业对国内市场支持减少,更多的芯片需求企业只能寻求新的供应 商,这给了国内芯片企业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 1.2.3 新政策 为 产业 发展 注入新动力 1.2.3.1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0 年 9 月 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 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 划”), 为接下来三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指明道路。 图表 5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要点归纳 要点 主要内容 再次明确了物联 网的“新基建” 属性 到 2023 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 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 性技术,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物联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催生一批可复 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服务模式,导出一批赋能作用显著、综合效益优良的行 业应用,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物联网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 指明 物联网发展 需要在技术和应 用两个层面进行 深度融合 技术融合: 面向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打好技术 “组合拳”的优势,不断推动物联网应用走向深海。 应用融合: 物联网融合应用发展被分为社会治理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和民生消费领 域三大类,共计 12 大重点方向,全面覆盖了从社会公共治理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 方面面。其中社会治理领域包含了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公 共卫生等 5 大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包括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环 保、智慧文旅等 5 个领域;民生消费领域包括了智慧家居和智慧健康 2 个领域。 再次强调 物联网 打造支持固移融合、 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加速推进全面感知、泛在连接、 12 要点 主要内容 发展全面布局 安全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整理 1.2.3.2 “ 十四五”规划 2021 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大量规划、政策、纲领出台,其中涉及 AIoT 产 业的文件众多,这为 AIoT 产业的发展注入政策动能。 2021 年 3 月 12 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纲要内容中多次提到对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 展要求和重点 。 本次规划 中 数字经济入选了 核心经济指标和单独成篇 。 本次规划提炼出 20 个十四五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其中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的指标,目 标是到 2025年这一指标达到 10%。 而这“ 10%”的重任,将分由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这 7 大产业 承担。 同时,本次规划也 给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 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云服 务与边缘计算,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 ”的要求。 十四五规划全文中 5 次提到“物联网”一词 ,除了划定数字经济 7 大产业外, 其他内容 还要求进一步布局 物联网 的 基础设施、接入能力 和 应用场景 。 2021 年 11 月 16 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信息通 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标志着规划将成为我国未来五年信息通信 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 提出了 “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产业的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 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 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以及 从总体规模、基础设施、绿色节能、 应用普及、创新发展、普惠共存六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量 化目标 。 同时,规划 围绕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拓展数字化发展空间、构建新型行业 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 五个方面,提出了 26项发展重点,并细化了 21 项重点工程 ,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信息通 信行业发展勾勒路径。 网络作为 AIoT 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的提出将大力推动物联 网产业发展,并强化网络基础能力,为物联网应用打下基础。 13 1.2.4 资本 市场 持续 火热 , 推动物联网应用和底层技术发展 根据物联网智库统计 , 2021 年 1 月 -8月, AIoT 领域 融资事件共 304 起 ,其中 141 起发 生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包括 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商业、智慧城市、车联网等 ,在产业 整体融资中占比 46.4%。 大量优秀的 物联网应用 端 企业 涌现,积极探索 ,物联网市场逐步呈 现 百花齐放 状。 半导体 由于国内国产化 风潮兴起, 整体市场火爆。物 联 网是半导体行业下游 应用中的主要市场之一,因此 大量创业企业涌入 物联网相关的半导体市场中 ,并获得资本追 捧。 网络安全、传感器、 通信、云平台 /云服务 、 大数据 等物联网核心能力供应 企业,也分别 占比 7.6%、 5.9%、 3.6%、 3.3%、 2.6%,收到资本持续关注。 图表 6 2021 年 1 月 -8 月 中国 物联网投融资 事件 分布 ( 单位: %) 来源: 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大量资本涌入物联网半导体和应用领域,直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和企业发展,这 即 为产业供应链稳定奠定基础,也推动了应用创新, 促进 推广物联网应用 和普及。 同时, 北交所开闸 , 对 AIoT产业发展和 资本 市场 带来 巨大变革。 北交所的设立 和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直接相关 。 AIoT 领域中有着大量中小型创新企业, 因此 北交所的设立 对物联网企业而言是明确的利好 , 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之外 , 也 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促 进 了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根据 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 统计, 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新三板 物联网企业共有 191家,其中精选层 34家,创新层 157 家。 依照 北交所 上市规则,可以 25.3% 5.9% 3.6% 2.3% 0.3% 2.6% 0.3%2.0% 7.6%3.3% 46.4% 0.3% 半导体 传感器 通信 边缘计算 操作系统 大数据 区块链 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 云平台 /云服务 物联网应用 其他 14 申请到北交所上市的新三板物联网企业,目前总市值为 1341 亿元,这些公司登陆北交所后, 有望在两年内达到 5千亿市值。 AIoT 企业将是北交所市场上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2.5 大颗粒度 应用 市场 相继发力 AIoT 产业的应用市场根据驱动力可分为消费驱动应用市场、政策驱动应用市场和产业 驱动应用市场。 当前大颗粒 度 应用 市场主要集中在政策驱动和消费驱动应用市场。 在 AIoT 政策驱动应用市场, 由于大量政策鼓励和 政府支持, 往往产业落地应用较快, 目前 已 在以智 慧表计为代表的公共事业领域形成 规模化落地的 AIoT 应用场景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 而在 路灯、安防等领域, AIoT 也在 快速渗透 , 这些市场规模的增长 , 直接与政府的规划和中国 城市化进程相关。 以智慧方案为例,市场预测其市场规模 2025 年将超千亿。 消费驱动 的应用 市场 ,由于应用技术成熟 较快 ,个人消费者 容易 接受新鲜事物, 已经出 现了智能家居等规模化应用市场。 根据 IDC 数据, 2021 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 货量达 1 亿台 ,同比增长 13.7%; 预计 全年出货 2.3 亿台,同比增长 14.6%,市场扩大主要 依靠于 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小家电等受市场认可的智能单品带动 。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 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 21.4%的复合增长率 快速 增长, 2025 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 5.4亿 台,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推广将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车联网也是 在未来数年内 有望规模化落地和释放市场需求的大颗粒度市场。 2021 年 全 国对车联网的发展给予大量支持 。 2021 年 中央部委接连印发了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 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 展规划 等相关文件, 从国家层面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和大规模落地应用。 同时,各地 也相继推出了支持智能网联化汽车应用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型汽车提供技术验证、应用 探索的空间。 图表 7 2021 年各地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 推广 项目 时间 地区 概况 2021.1 浙江 绍兴越东路智慧快速路中兴大道跨线桥通车,并迎来了自动驾驶车 红旗 EV,助 力绍兴打造国内领先的“自 动驾驶车路协同创新示范城市”。 2021.1 广东 广州首次在中心城区开放自动驾驶测试路段,路段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 区的核心区域,为二级测试道路,全长约 11 公里,对所有符合条件企业开放。 15 时间 地区 概况 2021.5 河南 郑州首条 L3 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获批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快速公交系统和 L3 级智能 网联系统,概算总投资近 3 亿元。项目服务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郑州片区经济发 展,构建“人 -车 -路 -站 -云”协同的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 2021.6 湖北 武汉建成中国首个全 5G 接入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 , 示范区已建立了车路协同的 智慧交通体系,为进一步探索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2021.6 江苏 苏州第二条自动驾驶公交车线路面向市民全面开放 ,路线总长为 4.6 公里 。 2021.6 江苏 全国首条未来高速公路江苏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正式建成。该无人驾驶 高速借助 5G 通信技术,推进 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 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2021.7 广东 广州 发布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 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 范运营的工作方案两个政策文件,将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行发展基础上,启动自 动驾驶混行试点。 2021.7 北京 北京市推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政策,先行开放京台高 速北京段(五环路 -六环路)双向 10 公里路段,进行前期道路测试验证。 2021.8 江苏 全国规模最大的双向 170 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群将在无锡市多区同步启 用,实现开放测 试道路与权威封闭测试区的无缝衔接。 2021.9 广东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广州公交集团自动驾驶便民线路项目运营方案, 广州计 划开通 6 条自动驾驶运营示范线路 。 2021.11 上海 上海市交通委公布上海最新开放临港新片区 386 区块全域、嘉定新城全域共 372 条 722.60 公里道路,新增 7000 余个可测交通场景。 2021.11 江苏 江苏省 342 省道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已建、大流量普 通国省道的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是江苏交通新基建第一批示范项目,被列入交通 强国江苏方案创新驱动发展样板。 来源:公开信息,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整理 应用实践和数据量是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进步的基石, 大量保障和推进措施的推出, 有助于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成熟,加速产品市场渗透。 1.2.6 产业风口带来新市场机会 2021 年 AIoT 相关 领域也出现了众多新风口,其中最为典型的包括“双碳”和元宇宙。 碳达峰、碳中和 2021 年,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 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地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中国 2035 年远景目标。 2021 年 10 月 24日, 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 16 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这 是碳达峰 、 碳中和“ 1+N”政策体系中的“ 1”, 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出 顶层设计。 “双碳”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 朝 “ 碳达峰、碳中和 ” 前进的过程中,物联网的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智能传感 器实 时 掌握能源消耗情况, 为进一步管理和控制能耗打下基础。其次, AIoT 技术融合应用 能预测碳排放量,并 通过 过程监测和优化 , 减少碳排放 ,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使用 AI 可以帮助减少 26 至 53 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减排总量的 5%至 10%。 最后, 物联网与区块链 结合能有助于 简化和 促进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数据( ESG)的收集和自动呈报流程 ,从而 促进 碳中和 交易。 整体来看,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 GeSI 估算, ICT 相关领域 在未来十年内有潜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减 少 全球 碳排放的 20%。物联网、 AI 等技术都 有与能源、建筑、交通、工业、农业等行业进行结合来促进降低碳排放的应用场景。 因此, “双碳”目标的推进, 将带动 AIoT 应用更广泛渗透。 元宇宙 元宇宙可谓 是当前 最受热捧的一个概念 , 扎克伯格宣布 Facebook正式更名为 Meta,更 是将元宇宙推到了新沸点。但显而易见,元宇宙这个概念至今尚无明确定论,更非某家企业 或行业独有。 在挚物 AIoT 产业研究院看来, 元宇宙是通过多种技术和工具对物理空间事物 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并通过使用 虚拟化的成果 和技术 ,对物理世界的 更高效 运转 提供 服务。 而物联网作为 链接虚实 的桥梁 , 是元宇宙的基础。 AIoT 企业 可以参与元宇宙中的各个环节。 感知层中的各类传感器企业,为元宇宙感知 物理世界 提供 基础;网络层中的企业为元宇宙感知物理世界 的信号和接入元宇宙 提供 传输 通 道;平台层 和边缘层 的企业 链接 和 管理万物 ,并提供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层企业则是 基于元宇宙的能力 ,将元宇宙的发展 成果 引回并 服务于现实世界 。 因此,元宇宙的兴起和发 展势必将带动 AIoT 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 更广阔空间。 17 II 端 “端” 即 AIoT 产业中的 “ 终端 ”设备 及相关 软 、 硬件 ,主要包括 端侧 设备芯片、模组、 感知设备 、操作系统、底层算法等。 “端”是整个 AIoT 庞大系统中的“神经末梢”,承担着 底层数据采集 , 信息传输 ,及 提供基础算力、算法等 职能 。 2.1 芯片 全球芯片市场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 市场规模 为 1231 亿美元,比 2020 年第四季度增长 3.6%,比 2020 年第一季度增长 17.8%, 季度增幅 3.6%, 是自 2010 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增幅。 5G 的快速推广、 汽车行业 的 复苏 、物联网应用进一步渗透 等 因素 , 推动 半导体市场 在供应短缺 、疫情反复、国际环境多 变的 情况下 依旧前进 。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预测数据,预计 2021年全球 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 25.1%,达到 5510 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此前的最高纪录是 2018 年的 4687 亿美元。 图表 8 2011-2021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 %) 来源: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 组织( WSTS) 从地区分布来看, 2020 年 北美(美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 953.7 亿美元,全球占比 21.7%;欧洲市场规模为 375.2亿美元,占比 8.5%;日本为 364.7亿美元,占比 8.3%; 亚太 及其他地区市场 规模 达到 2710.3 亿美元 。 2995.2 2915.6 3055.8 3358.4 3351.7 3389.3 4122.2 4687.8 4123.1 4403.9 5510.0 -2.7% 4.8% 9.9% -0.2% 1.1% 21.6% 13.7% -12.0% 6.8% 25.1%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市场规模 同比 18 图表 9 2020 年世界半导体市场规模地区分布(单位: %) 来源: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 组织( WSTS) 从产品 分类看, 202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中, D-O-S产品(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传感 器)合计占比 18%,市场规模为 791.5 亿美元 。 2020 年 IC 产品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比 82%,其中 逻辑电路市场规模达到 1184.1亿美元,在整体半导体市场中占比 26.9%;存储器 电路市场规模 1174.8 亿美元,紧随其后 ;微处理器和模拟电路市场规模分别为 696.8 亿美元 和 556.6 亿美元。 图表 10 2020 年全球半导体 市场产品 结构(单位: %) 来源: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 组织( WSTS) 中国芯片市场 近年来,随着 国内 半导体行业投入 增大 ,大量新兴企业快速成长 , 中国芯片市场发展 迅 猛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 2013-2020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19 年中国芯 21.7% 8.5% 8.3%61.5% 北美(美国) 欧洲 日本 亚太及其他地区 5.4% 9.2% 3.4% 12.6% 15.8%26.9% 26.7% 分立器件 光电子器件 传感器 模拟电路 微处理器 逻辑电路 存储器电路 19 片销售额为 7562.3 亿元,同比增长 15.8%。截至 2020 年中国芯片销售额为 8848 亿元,较 2019 年增加 17%。 图表 11 2013-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市场销售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 来源: 中国半导体协会 同时,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上升。 2019 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占国家 GDP 的比重为 0.76%, 2020 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上升至 0.82%。 芯片 行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 重要性进一步增大。 图表 12 2013-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市场规模占 GDP 比重情况(单位: %) 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目前,与国际半导体企业相比,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在技术、规模上仍存在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_228页_39mb (2).pdf)为本站会员(团团)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