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十年十大预测V2.0.pdf
1 证券研究报告 作者: 行业评级: 行业报告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汽车 强于大市 2021年 10月 13日 分析师 于特 SAC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21050003 分析师 陆嘉敏 SAC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20080001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十年十大预测 V2.0 行业深度研究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十年十大预测 1、互联网之后,全球最大投资创业风口是什么? 2、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吗? 3、自主品牌能否打败合资,走向全球? 4、自主品牌插电式混动 PHEV的空间? 5、智能电动汽车竞争格局会像手机一样吗? 6、智能电动汽车终极胜利者特征? 7、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公司之战谁会胜出? 8、汽车行业投资逻辑框架发生那些变化? 9、汽车整车怎么估值? 10、中国汽车整车市值空间有多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1、互联网之后, 全球最大投资创业风口是什么? 互联网科技巨头入局,以多种方式加入造车大军,精彩纷呈。 腾讯、阿里、 美团、 360集中参股造车新势 力 ; 华为与北汽、广汽、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深度合作 ; 小米自主造车并计划 2024年发布 ; 滴滴、大疆等 科技型公司亦加入造车大军。 智能汽车已成为互联网之后,全球最大的创业风口 资料来源: WIND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企业 互联网科技公司 参股或独资企业 股权占比 腾讯 蔚来汽车 15.1% 美团 理想汽车 13.2%(王兴 :6.7%) 阿里 小鹏汽车 13.3%智己汽车 18% 360 哪吒汽车 第二大股东 百度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 - 小米 小米汽车 100% 滴滴 美好出行(杭州)汽车 35% 大疆 大疆车载 100% 华为 阿维塔科技 与长安、宁德时代共同打造 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何切入汽车赛道? 图 :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 BOND Report,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一,智能手机及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 1)智能手机行业已趋于饱和。 智能手机出货量自 2015年后增 速明显放缓且出现负增长趋势。 ( 2)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 以手机和电脑驱动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放缓。 科技型企业行业急需寻找下一个增量赛道。 图 : 全球手机出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 BOND Report ,天风证券研究所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全球新手机出货量 (十亿 ) Android IOS Other 同比增长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0.5 1 1.5 2 2.5 3 3.5 4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互联网用户数量 (十亿 ) 同比增长 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何切入汽车赛道? 图 : 中国汽车行业产值 资料来源:盖世咨询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规模巨大,上万亿产值,足以承载企业家的梦想。 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总计 7803万辆,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为 2527万辆, 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行业产值超过 8万亿,占 GDP总额的 8%以上,造车市场空间与机遇较大。 图 : 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份额图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 亚洲其它 欧洲 北美洲 南半球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汽车行业产值 (亿元 ) 增速 第三,智能汽车存在大量创新点,科技互联网公司能够充分发挥。 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再到车身、底盘等 智能化,再到车路协同、车联网,智能汽车行业中存在大量软、硬件创新机会。 从产业链划分来看, 智能汽车产业链 上 游企业包括 感知 、 控制 、 通讯系统制造业 ,主要产品 包括芯片、雷达, 地图等 ;中游企业包括 执行系统制造业 主要产品 包括智能中控屏等 ;下游主要为 开发测试和运营 的服务业 , 科 技型企业均能从中找到各自擅长领域作为突破口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天风证券研究所 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何切入汽车赛道? 天风汽车团队 图 : 智能汽车产业链 摄像头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高精地图 定位 上游 中游 下游 感知系统 控制系统 算法 芯片 操作系统 通讯系统 电子电器架构 云平台 执行系统 ADAS执行 智能中控 语音交互 整车制造 传统汽车 新型汽车 运营维护 开发测试 出行服务 物流服务 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切入,都瞄准一条赛道:智能电动汽车。 智能电动汽车有望接棒互联网,开启 “造富 通道”。 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之一, 正全力 迎接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同时已获得 国家层面 的大力 支持。 智能汽车产业链自上而下打开,多家整车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已切入赛道,整车位于产业链核心,是赛道最重 要投资方向。 整车是汽车赛道最重要投资方向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国内主要涉及智能汽车企业 传统车企 长城 吉利 广汽 长安 上汽、北汽等 造车新势力 蔚来 理想 小鹏 哪吒 威马 科技公司 华为 小米 百度 滴滴 OV 其它公司 恒大 宝能 大疆 2、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吗?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汽协,天风证券研究所 电动智能时代,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加速崛起 传统燃油车时代: 中国汽车产销量占全世界的 1/3,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自主品牌车企市场份额不足 4 成,不能说是世界汽车强国。 新能源汽车时代: 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 180万辆,同比增长 194%,其中 8月份销售 32万辆,同比增长 182%,预计 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 销量将超过 28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五成。中国无疑是新能源 汽车大国,并且也是强国。 图 : 历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图 : 历年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乘联会 、 天风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市场份额 0% 20% 40% 60% 80% 1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8) 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前瞻 产业研究院, IDC,天风证券研究所 智能汽车时代,中国也有同样优势吗? 第一,中国 ICT技术拥有全球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本质上就是 ICT化。 中国拥有以华为等为代表的一批在 ICT领域有软硬件优势企业。对 比而言,中国、美国在 ICT领域具有全球优势,但美国在制造领域弱于中国;而传统汽车强国如德国、日本, 则缺少 ICT技术竞争力。 图 : 2018年 全球大数据储量地区分布 23.00% 21.00% 30.00% 18.00% 8.00% 中国 美国 EMEA APjxC 其他地区 图 : 全球 ICT制造业分工以中美为主导 资料来源:新华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英国 卫报 ,天风证券研究所 智能汽车时代,中国也有同样优势吗? 第二,中国人的勤奋程度全球第一,有望复制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 据英国 卫报 的调查显示,全球各国 劳动时间排名中,中国每周 46小时,每天 9.2小时的排名位于世界第一。美国国家统计局也给出相应的认可, 中国劳动总量和劳动力参与率均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培养大批软硬件开发人员,并且非常勤奋,能够满足不断进行且快速迭代的汽车 OTA。 图 : 2018年中国与 OECD成员国工作时长对比 46 43 42 39 39 38 38 37 36 36 36 36 34 34 33 33 33 33 32 32 32 31 31 30 29 28 9.2 8.7 8.4 7.8 7.8 7.6 7.5 7.4 7.3 7.3 7.2 7.2 6.8 6.7 6.7 6.6 6.6 6.5 6.5 6.5 6.4 6.3 6.2 6 5.8 5.5 0 10 20 30 40 50 60 每周工作时长 (小时 ) 每天工作时长 (小时 ) 智能汽车时代,中国也有同样优势吗? 第三,中国有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互联网企业大量投入。 2019年,中国企业自动驾驶融资总额 2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2019年,全球自动驾驶融资总额前二分别 是美国、中国。其中,美国以 45亿美元融资领跑全球,中国以 23亿美元紧随其后。中美合计囊括全球融资 总额的 94%。 中国已经成为智能汽车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 放眼全球, 2017年中国占智能汽车相关全球 3.2万件专利 的 37%,其次是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占比分别是 20%、 16%、 12%和 7%,五国合计占比接近 95%。 受益于政府对专利申请的政策支持,我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已在全球领先。 图 : 全球智能汽车投资额统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 美国 以色列 日本 韩国 其它 中国 23亿美元 图 : 智能汽车领域专利数量占比( 2017年) 资料来源:中国轻工业信息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韩国 其它 3、自主品牌有望在国内打败合资品牌, 开启征战全球步伐 合资品牌式微,部分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 近年来,法系、意系及韩系等合资品牌的销量低迷且呈现下行趋势, 欧宝、铃木等相继退出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经历多年的深耕和沉淀,凭借制造科技等硬实力与国家文化艺 术等软实力,在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逐步超越合资品牌。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传统汽车领域:合资品牌优势不再明显,部分派系车企已现颓势 图 : 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中国品牌 德系 日系 美系 韩系 法系 2019 39.3% 24.2% 21.3% 8.9% 4.7% 0.6% 2020 38.4% 23.9% 23.1% 9.6% 3.5% 0.3% 2021 H1 42.0% 22.7% 22.0% 9.1% 2.7% 0.4%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众多合资车企推出的电动汽车并没有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传统汽车巨头们推出的智能电动车似乎不对自主品 牌构成挑战。 2021年上半年智能电动车 Top15 排行榜单中,有 13款车型来自中国自主品牌,以绝对的数量优势碾压外资及 合资企业。 资料来源:乘联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车企能够打败合资 /外资车企吗? 表 : 2021H1国内智能电动车销量排行 排名 制造商 车型 2021年 1-6月 同比增长 1 上汽通用五菱 宏光 MINIEV 157939 - 2 特斯拉中国 Model 3 84845 85.40% 3 特斯拉中国 Model Y 46180 - 4 比亚迪汽车 汉 EV 38664 - 5 广汽埃安 AION S( 埃安 S ) 32299 77.40% 6 长城汽车 欧拉黑猫 31994 241.40% 7 奇瑞新能源 奇瑞 eQ 30771 214.40% 8 理想汽车 理想 ONE 30154 217.40% 9 长安新能源 奔奔 E-Star 29128 649.00% 10 比亚迪汽车 秦 PLUS DM-i 21376 - 第一, Z世代,国潮崛起,加速自主崛起。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自主品牌经历多年的深耕和沉淀, 凭借制造科技等硬实力与国家文化艺术等软实力,在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逐步赶超国际品牌。 1995年至 2009年间出生的“ Z世代”已成为主力消费群,在 Z世代青年接棒消费担当的当下, 科技感丰富的自主品牌新车 有望收获 Z世代青年的认可。 自主车企能打败合资吗? 资料来源: 红旗官网 ,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 红旗 E-HS9-国潮 SUV 图 : 国潮 3.0时代 资料来源:钛媒体,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二、自主品牌车企与消费者共创,从产品定位、研发、销售、服务的链条一体化互动,更能理解国人消费需 求。 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开放“共创平台”,精准定位消费群体,支持强大的自定义功能,实现以人、车、企为核心 的新生态的共生。 自主车企能打败合资吗? 资料来源:凯翼汽车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 奇瑞“大蚂蚁焕新 K计划” 图 : 吉利汽车“我们”共创平台 资料来源:吉利汽车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三,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品牌车企符合“自主可控”与“安全可控”大战略。 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数据处理原则,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 序收集和违规滥用。 资料来源: 上游新闻 ,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 数据安全支持自主车企发展 自主车企能打败合资吗? 自主品牌 车企 加大对数据安全的 研发投入 提升多源数据的管控 与增值能力 加紧培育与数据安全关 联的核心零部件 推动、扶持自主品 牌三电发展和智能 网联核心技术 支持自主企业掌控 智能化核心零部件 技术 强化自主品牌智能 制造升级的支持 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 32%。 2020年,得益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有效防控 ,我国经 济社会较快恢复,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收窄至 2%以内,年销量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在全球车市份额提升到 32%。 自主品牌 发力 中高端车型,规模优势积累后有望走向全球。 近年来,自主品牌如红旗、领克等在中国市场已在中 国市场不断冲击高端市场,补齐市场区间的短板。规模优势积累后正走向全球,突破全球高低端市场。 伴随技术进步、新产品推出,以及合资的退败,我们预计到 2030年自主品牌国内市占率将达到 70%以上,同时单 车价格有望翻一倍,并开启征战全球市场步伐。 国内市场容量大,通过规模积累优势走向全球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 全球汽车销量占比(单位: 万辆) 1926 1619 1284 1743 1556 1718 1883 1998 2121 2155 2126 2128 2087 1541 2096 2008 1776 1318 1810 1758 1677 1723 1768 1855 1882 1838 1761 1749 601 606 598 688 712 745 763 709 599 542 584 616 587 454 1370 1345 1347 1566 1555 1818 1758 1787 1813 1811 1929 1954 1971 1532 878 936 1362 1804 1853 1930 2197 2348 2455 2789 2887 2799 2575 2527 5% -5% -2% 12% 5% 6% 4% 3% 2% 5% 3% -1% -4% -13% -40% 0% 40% 0 5000 100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北美洲 欧洲 南半球 亚洲其他 中国 增速 自主品牌崛起,出口增速提升,走向全球是必然。 2020年自主品牌出口量为 108.2万辆,同比增长 5.7%。 2021 年上半年出口量为 82.8万辆,预期整年出口量再创新高。 自主品牌车企逐一开始渗透全球市场。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有望加快这一趋势。 随着自主品牌崛起,走向全球是必然 图 : 2015-2021Q3汽车出口量 自主品牌 出口现状及战略 小鹏汽车 2020年出口挪威 100辆小鹏 G3 比亚迪汽车 2020年出口全球 3320辆 长城 +吉利 2020年出口全球 14.28万辆 蔚来汽车 计划 2023年或 2024年进入全球市场。欧洲成为首站 爱驰汽车 已与欧洲出行运营商正式签署合作,将交付欧版爱驰 U5于法国科西嘉岛 理想汽车 计划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作为进军全市场的垫脚石 资料来源:中汽协,产业信息 网,新浪财经,文汇汽车,金融界,汽车之家,未来汽车日报, 雷帝网,天 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汽 协,产业信息网, 智研咨询, 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 : 自主车企出口现状及战略 72.8 70.8 89.1 104.1 102.4 108.2 118.9 -20% -2.7% 25.8% 16.8% -1.6% 5.7% 161.9% -50% 0% 50% 100% 150% 2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月 - 9月 汽车出口量 (万辆 ) 同比增长 4、 插电式混动 PHEV 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双积分政策)于 2017年 9月 28日正式发布,并 于 2018年 4月开始实施。 该办法适用于: 境内 各乘用车生产企业 和 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 所生产的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3500千克的车辆, 包括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 双积分: “油耗积分” +“新能源汽车积分”,对传统车油耗及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出较高要求。 双积分 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资料来源:工信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双积分政策的计算方法 双积分 油耗积分 ( CAFC) 生产 /进口总 量 目标值 实际值 新能源汽车积 分( NEV) 实际值 目标值 图: 2018-2020年境内全行业积分情况 (万分) 708 150 -666 389 302 328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2018 2019 2020 CAFC积分 (万分) NEV积分(万分) -1500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18 2019 2020 CAFC正积分 CAFC负积分 NECV正积分 NEV负积分 资料来源:工信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受优待 新版 双积分办法对 “ 混动车型 ” 这一块做出了较大的修改 , 主要包括积分车型的定义 、 低油耗乘用车的定义 、 双积分核算及结转规则等方面 。 特别是伴随 “ 低油耗车型 ” 概念的出台 , 采用先进电气化技术的低油耗车型 , 将享受到积分计算的优惠 , 成为新政的受益者 。 资料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新浪汽车、天风证券研究所 2025 2030 2035 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 50%以上 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 75%以上 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 100%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20%左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40%左右 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 50%以上 PA、 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当年汽车市场销量 的 50%以上, HA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 场 PA、 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当年汽车市场销量 的 70%, HA级占比超过 20% 各类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达 50% C-V2X终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 高速快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满足 HA级智能网联汽车运行要求 表:新能源产品应用规划 混动汽车 迎来发展机遇 在 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学会理事长李骏发布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 到 2025年 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 50%以上;到 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替换为混合动力 ,新能源汽 车成为主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比 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到 203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含新能源汽车)达到 2L/100km,传统能源汽车达到 4L/100km; 到 203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达 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领域) 146万端。 资料来源:佐思汽研、汽车公司官网、盖世汽车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车企混动技术盘点 车企 混动技术 技术细节 核心亮点 BYD DM-i 核心是骁云 1.5L高效发动机 、 E-CVT 变速箱以及高容量电池三部分 , 骁云插混专用 1.5L 高效发动机 ,在发动机热效率 .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其热效率达到了 43%。 优: DM-i平台重回第一代的双 电机架构,以经济性为目的, 兼顾一定的动力性; DM-i重回 双电机混联架构,主打“超低 油耗”。 长城 柠檬混动 DHT 双电机高效混联的混动系统 , 系统逻辑与 i-MMD基本类似 , 具备了高功率的 TM驱动电机 , 最大功率130kW,最大扭矩达到了 300N.m。 优:全新双电机拓扑架构的经 济性 /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均优于 日系竞品的产品参数。 吉利 新一代混 合动力系 统 GHS2.0 正在开发新一代混动专用动力总成平台 , 其指示热效率 达到行业领先的 49.5%, 开发过程中更重视 用户的真实使用工况 , 尤其是城市拥堵路况 , 并覆盖 MHEV/HEV/PHEV/REEV各种混动技术路线 , 实现更优的节能效果和更强的动力表现 。 优:缓解发动机的负载压力, 强化动力输出。 上汽 集团 EDU Gen2 第二代 EDU电驱系统核心的零部件是发动机端的 6速变速器以及电机端的 4挡变速器 。 6挡变速器与发 动机同轴连接 、 4挡变速器与 TM驱动电机同轴连接 , 两套动力系统采用平行布局 , 通过中间的输出 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 所以从结构上来看 , 第二代 EDU电驱系统属于三平行轴的布局结构 。 优:插电油耗以及动力性能的 显著提升。 广汽 集团 GMC2.0 混动系统由广汽自主研发的 2.0TM 发动机 (热效率为 40.23%) +丰田 THS系统组合 , G-MC 2.0双电 机混合动力系统 , NEDC工况下油耗为 5.5L/100km, 将搭载在 B、 C平台生产的混动车型上 , 首款车 型全新 GS8将在 2021年底亮相 。 优:高效节能、动力强劲,两 驱车型 0到 50km/h加速仅需 2.9s, 0到 100km/h加速 7.3s, 起步加速响应迅速。 长安 蓝鲸 iDD混动系统 1.5T发动机采用了多种新技术 , 最大功率 126KW, 最大扭矩 260Nm, 未来热效率有望达到 45%。 电 驱变速器采用高集成度的湿式三离合模块 , 高效高压液压系统与智能电子双泵技术耦合等技术 , 变 速器的电驱动综合效率 90%, 电机控制器的最高效率超过 98.5%。 优:蓝鲸 iDD系统的最高传递效 率达到 97%。平台百公里加速 最快 6S,拥有优秀的动力表现。 车企混动技术布局 目前,自主车企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有: BYD DM-i、长城柠檬混动 DHT,吉利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 GHS2.0,广汽集团 GMC2.0、长安蓝鲸 iDD混动系统、上汽集团 EDU Gen2等。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代表车型性能对比 车 企 代表车型 性能参数 产品参数 发动机 电池 变速箱 1-100m加速 /s 百公里油耗 /L 热效率 排量 /L 功率/Kw 种类 容量 /Kwh 丰 田 雷凌 A级轿车 40.0% 1.8 72 镍氢 1.3 E-CVT 10.8 4.1 荣放 RAV4 紧凑级 SUV 41.0% 2.5 131 镍氢 1.6 E-CVT 9 4.7 本 田 凌派 A级轿车 40.5% 1.5 80 锂电池 1.2 单档 8.8 4 CR-V 紧凑级 SUV 40.6% 2 107 锂电池 1.3 单档 8.1 4.9 一 汽 大 众 探岳 GTE 紧凑级 SUV 37.5% 1.4 110 锂电池 13 6档双离合 8.4 7 比 亚 迪 秦 PLUS A级轿车 43.0% 1.5 81 功率型刀片电池 8-21 单档 7.9 3.8 宋 PLUS 紧凑级 SUV 43.0% 1.5 81 功率型刀片电池 8-21 单档 7.9 4.4 长 城 玛奇朵 紧凑级 SUV - 1.5 110 锂电池 1.7 两档 8.5 4.7 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优势突出 自主品牌在发动机、电池等多维度优势突出,并具备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代表车型性能对比 车企 代表车型 价格对比(万元) 综合续航 燃油版 油电混动版 丰田 雷凌 A级轿车 12.60 14.43 纯电动续航 55公里 +HEV续航 930公里 =综合续航 985公里 荣放 RAV4 紧凑级 SUV 20.38 24.31 纯电续航 80km,综合续航 1400km 本田 凌派 A级轿车 12.02 15.48 2994公里 CR-V 紧凑级 SUV 20.96 24.52 纯电续航 85公里,综合续航 888公里 一汽大众 探岳 GTE 紧凑级 SUV - 25.48 纯电续航 54公里,综合续航 900公里 比亚迪 秦 PLUS A级轿车 - 12.53 1245公里 宋 PLUS 紧凑级 SUV 12.93 15.98 1200公里 长城 玛奇朵 紧凑级 SUV - 15.48 1100公里 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优势突出 自主品牌在发动机、电池等多维度优势突出,并具备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中国市场 PHEV渗透率逐步提升, 我们 预计 2021-2025年混合动力渗透率将从 5%提升至 25%以上。 双积分等政策助推 PHEV普及。 PHEV车型帮助车企缓解新能源积分及油耗压力。 长城、广汽等自主品牌混动方案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长城柠檬混动、广汽绿擎等,兼具性价比、省油、动力 响应快等优势。 自主品牌混动新品热销,进一步强化自主崛起趋势。 资料来源:乘联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国内乘用车中 PHEV渗透率 PHEV渗透率逐步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空间广阔 图: PHEV乘用车中自主品牌市占率 0% 10% 20% 30%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40% 50% 60% 70% 80% 90% 2018 2019 2020 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 资料来源:乘联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5、智能电动汽车竞争格局 不会像手机一样 自主品牌智能手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渗透率已接近 90%。 2012年 -2020年自主品牌手机厂商崛起,市场 份额不断提升至 85%以上。 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较高, TOP5份额超过 95%。 2012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成熟,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不 断提升, 2020年华为、 vivo、 OPPO、小米、苹果五家合计市场份额达到 96.46%,其余厂商份额仅 3.5%。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2012年以来国内品牌市占率趋势图(万台) 资料来源: IDC、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2012、 2020年国内智能市场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 (左 2012、右 2020)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快速演变,行业集中度高 70% 80% 90% 1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出货量 -国内品牌 出货量 -国外品牌 国内品牌市占率 38.35% 17.65% 17.41% 11.97% 11.08% 3.53% 华为 vivo OPPO 小米 Apple 其他 17.40% 11.00% 9.80% 9.10% 8.70% 43.90% 三星 联想 苹果 中兴 华为 其他 汽车市场格局相对分散,能容纳更多企业。 美国、欧洲、日本三地汽车市场格局看, TOP 5销量占比分别 为 42%、 71%、 81.75%,远低于手机市场。我们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 汽车产品因为不同品类、不同定 价、不同品牌、不同人群的消费,消费需求更分散、千人千面、品牌容纳率更高,每个国家或地区至少有 10个以上品牌共存。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2021年 H1美国市场不同车企市占率 资料来源: ACEA、盖世汽车、天风证券研究所 汽车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且能容纳更多企业 图: 2021年 H1欧洲市场不同车企市占率 图: 2021年 H1日本市场不同车企市占率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6.20% 21.30% 8.70%7.60% 7.20% 6.30% 5.70% 4.80% 12.20% 大众集团 Stellantis 雷诺集团 现代集团 宝马汽车 丰田集团 戴姆勒 福特 其他 31.85% 10.22% 1.78% 3.65%12.82% 14.04% 12.94% 12.70% 丰田 日产 三菱 马自达 本田 铃木 大发 其他 11.06% 10.00% 9.02% 7.31% 5.44% 4.18% 4.05%3.51% 3.45% 3.35% 38.64% 丰田 福特 雪佛兰 本田 日产 现代 JEEP 起亚 RAW 斯巴鲁 其他 图:公司发展历程智能座舱 全息成像场景 资料来源: AutoLab,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广汽传祺 M8智能座舱 资料来源:广汽传祺邢台宝旭店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智能电动时代,消费者需求向定制化、精准化方向转变 智能电动时代消费者需求 主要分为: 1)驾驶辅助及出行服务需求; 2)整车数字化、在线化功能延展需求; 3) 日常社交类服务功能; 4)工作相关服务类功能。智能座舱能够满足消费者在这四方面的需求。 在智能辅助出行方面 , 提升用户效率和便捷性是 根本 出发点 。 智能座舱将满足与出行和位置相关的服务 , 做到 在用户搜索时甚至提出需求前 , 满足对附近衣食住行等场景的搜索 。 现有的功能将更加智能化 , 影像将更清晰 , 导航将实时联网自动更新 , 定制化的导航代表了未来趋势 。 整车数字化 、 在线化服务功能的延申将随着 5G的应用而实现 。 在万物互联背景下 , 汽车 O2O服务 、 多设备互 联 、 车载在线支付等 功能让 用车更加方便高效 。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一、国潮兴起, Z世代年轻人,汽车消费更加追求个性化; 第二、主机厂与用户共创,追求产品精准定位; 第三、智能化大量创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差异化创造出众多细分市场; 第四、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均价达到 14万元,年产销 3-5万台,就有可能实现盈利,主机厂定位在这些细 分市场就能生存,这一点同手机产业明显不同。 图 : 2014-2020年中国民用汽车千人保有量(辆 /千人) 图: 2035年全球汽车产业利润池分布结构预测 资料来源:富特科技官网、 BCG分析,天风证券研究所 未来千人千乘,个性化需求,国内汽车行业能容纳至少 10家自主车企 0 50 100 150 200 25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8.42% 15.79% 8.68% 17.37% 5.53% 7.37% 20.00% 6.84%34.21% 传统零部件 新车销售 汽车金融 汽车后市场 新车销售 数据和智能互联 按需出行 AV与 BEV零部件 6、 智能电动汽车终极胜利者特征 终局胜利者标准: 企业家精神 、供应链整合能力 资料来源:速威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经久不变的核心资源 , 也是终局胜利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 根据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的创 新型企业 模型 , 创新型企业家一般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 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2) 带着疑问广泛观察: 3) 反复试验; 4) 与不同领域 、 不同背景的人交谈来获取信息 。 这四个特征形成的思维模式使得企业家能够快 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 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整车终局胜利者的核心竞争力 。 在信息整合 , 协调与资源共享及组织互联时 , 优秀的供应 链整合能力是最为整车必须的特性之一 , 也是能保证脱颖而出 , 成就终局的标准之一 。 图:供应链整合能力 终局胜利者标准:全栈软硬件运营开发能力 资料来源:电动星球 News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全栈式 软硬件 研发 运营开发能力是 整车追求目标 之一 。 全栈开发 , 指车企自己完成大部分研发任务 , 而不是 将核心系统 、 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全部分派给供应商 。 华为已具备全栈 软件 研发实力 , 新势力 、 自主也在努力 争取成为手机里的小米 、 OV品牌 。 图: 小鹏 P5智能驾驶 32个传感器 +1组高精度单元定位图: 高德第三代车载导航使用图 资料来源:科技犬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终局胜利者标准:优秀的产品定位及用户体验 图:创新技术用户体验模型 李斌 资料来源:中汽数据,天风证券研究所 新时代汽车终局胜利者 , 除了拥有过硬的技术 , 还需要贴近消费者 , 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定位 。 造车新势力三剑客均凭借各自差异化产品定位 , 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 成功出圈 。 如 蔚来汽车 是目前国内造 车新势力的佼佼者 , 将汽车的体验 , 从简单的出行工具拓展为服务 +体验一体化的更广泛的需求集合 , 强调 用户培养 。 理想汽车 通过差异化的增程式电动汽车解决了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 , 提供可媲美燃油车的便利能 源补充体验;车型定位中大型 SUV, 满足家庭用车需求 。 小鹏汽车 主打汽车智能化 , 提供符合中国道路情 况的高性价比自动驾驶体验 。 39 整车终局预测:传统品牌 3家 +新势力 3家 +科技公司 3家。 随着技术积累及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整车格局最终会 形成“ 3+3+3”的态势,三分天下。其中,关注各领域内的龙头企业: 1)传统自主: 长城、 吉利、上汽、广汽、长安、北汽、小康等 ; 2)造车新势力: 蔚来、理想、小鹏、威马、高合、天际等 ; 3)科技公司: 华为、小米、百度、滴滴、 OV等 。 整车终局将是“ 3”分天下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整车终局 传统品牌 长城 吉利 广汽 长安 上汽 造车新势力 蔚来 小鹏 理想 威马 哪吒 科技公司 华为 小米 百度 滴滴 OV 传统车企优势: 规模效应下供应链整合能力、混合动力汽车蓝海市场。 新势力企业优势: 软硬件开发能力、全新的品牌渠道运营。 科技公司优势: 软硬件开发能力、资金资源实力等。 整车终局将是“ 3”分天下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各车企优势分析 分类 优势 劣势 传统车企 品牌和口碑; 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 混合动力汽车取得突破; 功能模块分工明确 , 质量控制更好; 技术领域拥有极为深厚的技术积累 , 专利池极 为深厚 , 把握核心技术; 创新思维薄弱; 新技术适应能力差; 资源分配早已固化; 集团规模大 , 转型困难; 新势力车企 软硬件开发能力;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全新的品牌渠道运营; 创新意识 、 互联网思维超前; 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薄弱 , 硬件方面供应链较 薄弱; 科技公司 软件生态; 资本实力雄厚; 完善的软件开发 、 测试流程及人才储备; 无量产压力 , 可直接跳过 L3, 从 L4做起; 控制权难题; 品牌影响力不足; 渠道构建刚刚起步; 7、 传统车企、新势力、科技公司之战 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强势冲击传统汽车产业。 2019年以来,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 销量持续爬坡,市占率稳步提升。 2021年下半年开始,造车新势力迎来第二轮新车投放周期,小鹏 P5、蔚来 ET7等新车型将搭载更高智能化及更长续航水平,有望拉动销量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