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亚江π接久隆~港口Ⅲ回22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公示.pdf

  • 资源ID:12573       资源大小:706.02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亚江π接久隆~港口Ⅲ回22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公示.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版) 项目名称: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 (盖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应不超过 30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 2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1 环境质量简况 . 1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8 评价适用标准 . 1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 25 环境影响分析 . 27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46 公众参与 . 48 环保投资 . 52 选线合理性与政策相符性分析 . 53 结论与建设 . 54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 通讯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三沿路 1 号 建设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电力供应行业( D4420)占地面积 ( m2) 线路总占地 3393m2,永久占地面积 2349m2,临时占地面积 1044m2。 绿化面积( m2) 2714 总投资 (万元) 4844 环保投资 (万元) 25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 比例 0.54% 评价经费 (万元) 投产日期 2014 年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20kV亚江变电站主要供电范围是钦南区南部和港口区北部部分地区。现有的主变容量供电可靠性差,另外,现有线路交叉混合共塔架线,接线复杂,运行检修困难,当检修或跨线故障时都可能造成三回线路同时停电,电网网架薄弱,存在较大运行风险。因此,为提高亚江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增加电能输送能力,降低 220kV港亚线、久港、线混合共塔架线潜在的电网运行风险,加强钦州南部电网网架结构,建设亚江 接久隆 港口 220kV线路,并对 220kV港亚线、久港、线混合共塔架线进行局部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2013 年 5 月,广西富源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版) ; 2013 年 9 月,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 于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亚江 接久隆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线路路径方案的复函(钦港管函 2013 13 号)中要求线路在途径台湾产业园区时,修改至规划的高压线路走廊内。同时中马工业园区管委会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需调整经过中马产业园区内的线路路径方案。 2014 年 3 月钦州供电局和设计人员对线路走廊再次进行踏勘,结合相关政府部门意见及规划的高压线路走廊,重新拟定了路径方案。 2014 年 5 月,广西富源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本工程的可 行性研究报告(收口版) 。同时,我所对修改后的线路路径方案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收口版)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2、编制依据 2.1 法律法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11 月 29 日)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 月 1 日)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 年 6 月 1 日)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2009 修正) ;  3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1989)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 8)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1997) ; ( 9)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2008 年 10月 1 日) ; (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 2006) 。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2.1-2011) ;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93) ;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19-2011) ; ( 6)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 (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方法与标准 ( HJ/T10.3-1996) ;( 8)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及附录)( HJ/T24-1998) ; ( 9)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 HJ/T-10.2-1996) ; ( 10)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试方法 ( GB/T7349-2002) ; ( 11)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 ( 12)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 DL/T691-1999) ; ( 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 2007】 881 号 “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 2.3 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 ,确定本工程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 2.4 其他编制依据资料 (1) 亚江 接久隆 港口 220kV 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收口版) ; (2) 亚江 接久隆 港口 220kV 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纪要(电网规 4 函【 2013】 43 号) ; (3) 业主提供的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范围 ( 1)施工期 施工噪声:杆塔施工区外 200m 范围的敏感区内,重点评价 100m 范围内; 施工扬尘:线路塔基周围环境; 生态环境:线路周围 300m 范围内; 水体环境:塔基施工废水排放去向;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的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的处置。 ( 2)运行期 运行噪声: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 工频电磁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 无线电干扰: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 带状区域,重点评价 100m 范围内。 4、项目基本组成 工程建设规模详见表 1: 表 1 本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 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 ( 1)新建线路部分 (一)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 线路(久隆侧) 线路起于 220kV 亚江站,至久隆 亚江 220kV 线路的 65#塔附近接入油路站 接久隆港口线路港口侧线路的 接塔,除 220kV 亚江变电站采用双回路终端塔单侧挂线出线(另一侧为预留备用挂线)外,其余按单回路塔建设,新建线路总长约 11km,曲折系数 1.07,导线型号2× JL/G1A -400/35 钢芯铝绞线。 (二)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 线路(港口侧) 线路起于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的 29#附近,终至坪上村西面接入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20#附近(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和接入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77#塔附近(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 , 按双回路共塔建设, 新建线路总长约 3km, 导线型号 2×JL/G1A -300/40钢芯铝绞线。 拆除港口 亚江 220kV 线路 20#杆塔,将港口亚江 220kV 的 29# 19#段线路退出运行,不计列拆除。 ( 2)线路改造部分 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改建段 线路起于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76 77#之间,终至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88#塔附近接回,双回路塔双边挂线(另一回为预留备用) ,线路总长约 4.8km,曲折系数 1.19,导线型号 5 2×JL/G1A -300/40 钢芯铝绞线。 拆除久隆 港口 220kV线路的 88#塔和 76#塔, 共 2 基杆塔, 将久隆港口 220kV的 50#76#段线路退出运行,不计列拆除。 ( 3)变电站间隔工程 (一) 220kV 亚江变电站:本期扩建两个出线间隔,用于油路、港口 220kV 出线; (二) 220kV 港口变电站: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利用原久隆(油路) 220kV 出线间隔;(三) 220kV 油路变电站: 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 利用原港口出线间隔, 该间隔已列入 220kV油路送变电工程中建设。 出线间隔均在变电站站内进行,不新征土地。 5、工程内容及规模 5.1 线路部分 5.1.1 线路路径方案选择 根据该项目线路路径现场踏勘、线路走廊勘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各规划部门的意见,并结合钦州电网现有电源点和电网规划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对接入系统方案如图 1 所示。 图 1 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  6 接入方式为:将久隆港口 220kV 的 50# 76#段线路退出运行,新建线路起自油路站 接久隆港口线路港口侧的 接点,终至 220kV 亚江变电站,形成油路亚江 220kV 线路;将港口亚江 220kV 的 29# 19#段线路退出运行,在港亚线 29#附近新辟走廊,新建双回路线路平行原港口 亚江 220kV 线路走线直至港口 亚江220kV 线路的 20#附近,分别接入港口 亚江 220kV 线路,形成港口亚江 220kV线路;接入久隆 港口 220kV 线路,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如图 1 所示) 。另外,为解决亚江港口、 220kV 线路与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互为交叉共塔问题,本工程从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88#塔附近,另辟走廊新建双回路线路接入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76#塔附近,恢复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另一回预留备用) 。 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如下: (一)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 线路(久隆侧) 线路起于 220kV 亚江变电站,新建 1 回单 220kV 线路向东北方向出线,走线约0.9km,右转跨越钦港一级路后,平行原久隆亚江 220kV 线路,向东北方向走线(途经摩天岭、大番坡、青龙) ,至久隆 亚江 220kV 线路的 65#塔附近接入油路站 接久隆港口线路港口侧线路的 接塔,通过该线路接入油路站,其中新建线路在亚江站采用双回路终端塔单侧挂线出线(另一侧为预留备用挂线),其余按单回路塔建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 11km,曲折系数 1.07。 接后形成油路亚江 220kV 线路,全长约为 18.5km;油路亚江 220kV 线路全长约为 18.8km。 (二)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 线路(港口侧) 线路起于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的 29#附近,终至坪上村西面接入港口亚江220kV 线路 20#附近(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和接入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77#塔附近(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 ,线路总长约 3km。曲折系数 1.3。 拆除港口 亚江 220kV 线路 20#杆塔,将港口亚江 220kV 的 29# 19#段线路退出运行, 不计列拆除。 接后形成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 全长约为 13.1km; 港口亚江 220kV 线路全长约为 13.3km。 (三)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改建段  7 线路起于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 76 77#之间, 新建条双回 220kV 线路左转向东南走线,在深坪村北面走线,右转在走廊内走线至围田沟东面,右转向南走线,经矮江东面,在侬儿墩东面左转,之后跨越大榄坪铁路支线,在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88#塔附近接回,全线按双回路塔双边挂线(另一回预留备用) ,线路总长约 4.8km。曲折系数 1.19。 拆除久隆 港口 220kV 线路的 88#塔和 76#塔,共 2 基杆塔,将久隆港口220kV 的 50# 76#段线路退出运行,不计列拆除。 本工程线路路径走向按照市规划局规划的高压 线路走廊走的,不经过中马产业园,只从附近经过。线路与中马产业园的距离约为 1km。 5.1.2 线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 : 表 2 线路主要技术经济条件一览表 内容 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线路(久隆侧) 亚江 接久隆(油路)港口 220kV 线路(港口侧) 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改建段 路径长度( km) 11km 3.2km 4.8km 杆塔用量(基) 36 11 20 导线型号 2×JL/G1A -400/35钢芯铝绞线 2×JL/G1A -300/40 钢芯铝绞线 2×JL/G1A -300/40 钢芯铝绞线 架设方式 架空 架空 架空 回路数 单回路 双回路 双回路(另一回预留备用)地形分类( %) 丘陵 90 90 90 泥沼 10 10 10 5.2 变电站间隔工程 (一) 220kV 亚江变电站扩建油路、港口 220kV 出线间隔工程 在站外面向 220kV 构架,亚江站本期分别在左起第 2、 5 备用间隔位置扩建港口、油路出线间隔,扩建间隔配电装置与前期一致。 (二) 220kV 港口变电站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 港口站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利用原久隆(油路) 220kV 出线间隔。 (三) 220kV 油路变电站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 油路站亚江 220kV 出线间隔利用原港口出线间隔, 该间隔已列入 220kV 油路 8 送变电工程中建设,本期将该间隔线路保护搬迁至亚江站港口出线间隔,并按对侧配置 2 套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扩建出线间隔均在变电站站内进行,不新征土地。 5.3 线路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 线路工程占地 本工程线路占地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区及施工道路占地等等。工程路径主要经过农作物用地、经济林地等。据调查可知,本工程线路沿线农作物用地主要为水稻、西瓜、花生、甘蔗等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本工程线路占地 3393m2,永久占地面积2349m2,临时占地面积 1044m2。 线路工程土石方量 本工程线路土石方挖方总量为 5800m3,填方 4060m3、临时弃土 1740m3,不产生永久弃土。施工过程中将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临时堆放于塔基,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塔基,弃土平铺至杆塔的横梁内。 5.4 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本工程线路无跨越房屋的情况,具体交叉跨越情况见下表 3: 表 3 主要交叉跨越情况 项目 次数 交叉(跨越)方式 500kV 1 穿越 35kV 14 跨越 10kV 14 跨越 低压、架空通信线路 20 跨越 一般公路 4 跨越 大榄坪铁路 1 跨越 根据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 GB50545-2010)规定,导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距离,在最大弧垂和最大风偏时,不小于下表 4 所列数值: 表 4 导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最小距离 跨越类别 居民区 非居民区 交通困难区 果树、经济作物及街道树 建筑物 垂直距离 (m) 7.5 6.5 5.5 3.0 5.0 本工程在施工中严格按照以上标准执行并优化设计。  9 5.5 工程线路相关及型号选择 电压等级: 220kV 亚江 接久隆(油路)港口 220kV 线路(久隆侧): 回路数:单回路;导线型号: JL/G1A -400/35 钢芯铝绞线。 亚江 接久隆(油路)港口 220kV 线路(港口侧): 回路数:双回路;导线型号: JL/G1A -300/40 钢芯铝绞线。 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改建段: 回路数:双回路(另一回为预留备用) ;导线型号: JL/G1A -300/40 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采用 JLB40-120 型铝包钢绞线;采用一根 16、 48 芯 G.652D(级)单模光纤。 杆塔类型:本工程共新建 67 基杆塔。其中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线路(久隆侧)需新建 36 基杆塔,直线杆塔 25 基,单回路耐张转角塔 1 基,双回路耐张转角塔 10 基, 均为自立式铁塔, 杆塔型号为 2D1W9-ZH-1 ZH-4 系列, 2D1W9-J系列。 亚江 接久隆(油路) 港口 220kV 线路(港口侧)需新建 11 基杆塔,双回路直线铁塔 3 基,双回路耐张铁塔 8 基;久隆港口 220kV 线路改建段需新建 20 基杆塔,双回路直线铁塔 6 基,双回路耐张铁塔 14 基,直线塔拟采用 2C2W8-Z2 和2C2W8-Z3 系列,耐张转角塔拟采用 2C2W8-J 系列。 基础类型:掏挖基础,斜柱地脚螺栓式基,锚筋基础。  1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路线沿线路径走向主要为丘陵地貌为主 ,其次为海滨滩涂地貌,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高速公路铁路,无大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根据 2014 年 4 月钦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项目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基本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状况良好。 本工程线路沿线区域最主要的地表水体为金鼔江,根据 2014 年 4 月钦州市水环境质量月报 ,水体质量基本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中相应标准。本工程线路不跨越河流,因此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本工程线路沿线多为丘陵地区,由实地踏勘调查,无大型噪声污染源, 根据对线路各敏感点的监测结果,改建段线路南侧敏感点的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要求的限值;改建段线路 及久隆侧线路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要求的限值,敏感点声环境状况良好。 据现场调查,本工线路沿线 2km 范围内没有无线电测向台、收信台、导航台站等大型电磁污染源,根据对线路各敏感点的监测结果,线路各敏感点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值、工频磁感 应强度值分别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HJ/T24 1998)规定的 4kV/m 和 0.1mT 的推荐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 GB15707-1995)规定的 46dB( µV/m)标准限值要求。由此可见,线路各敏感点电磁环境能够达到相关标准限值,电磁环境良好。 本工程线路路径主要经过丘陵地区,但是沿线 人为活动频繁,多为农作物地和经济林木用地,在施工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其产生的影响极小,不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根据设计单位的初步定点踏勘的结果,本工程线路沿线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它受保护的物种。  11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 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形、地貌、地质 钦州市地处中国西南沿海,位于北纬 20°52至 22°41,东经 107°27至 109°56之间。本路线所在区域是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信都镇,线路沿线以丘陵地为主,其次为滨海滩湖地貌。海拔在 250 米以下,相对高度 50 250 米,切割轻微,起伏中等,坡度5 25°。沿线区域内主要种植有桉树、玉米、花生、水稻等。 钦州市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全,出露地层以下古生界志留系最为发育;岩浆岩以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有花岗岩和流纹岩;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并具明显的分带性,存在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条件。 钦州市地层发育较全,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以志留系、侏罗系、第四系分布最广,二迭系、泥盆系、白垩系次之。志留系按岩性可分为下统连滩群、中统文头山群和上统防城群。 本工程线路的地形主要为海滨滩湖和丘陵地貌,滩涂上主要长有珍贵的红树林,丘陵地貌主要为桉树。本工程跨越时采用增高的方式立塔跨越,不会对红树林产生影响。 2、水文 钦州市境内河流众多,计有大小独流入海河流 32 条,河流总长 2794 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0.6 公里。 流域面积在 1800 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均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地表水资源分区属桂南粤西沿海诸流域区。三江皆自东北流向西南, 大体平行分布于境内的西部、 中部及东部,南注入钦州湾。三江在市境内的干流总长 307.4 公里, 市内流域面积 4164 平方公里,水源充足,年径流总量为 64.8 亿立方米。主要河流都可灌溉、通航,流域沿岸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粮区。但因下游河床狭窄,如遇山洪暴发和海潮泛逆,往往发生水灾。 钦州市钦南区地处钦江流域,钦江为钦州市第二大河流。因江水含微量蛋白质,矿物质少,适于饮用、酿酒,被誉为醴泉,故有醴江、醴水之称。钦江发源于灵山县平山乡白牛岭,流经灵山县平山、佛子、灵城、三海、檀圩、那隆、三隆、陆屋转入 12 本市的青塘、平吉、久隆、沙埠、 钦州等乡镇,于尖山乡的犁头咀、 沙井注入钦州湾。 本工程线路多从山地丘陵经过,局部线路临海,局部塔位受雨季的影响外,其他塔位一般位于丘坡上,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潜水 (孔隙裂隙水 )和岩溶水三类,水位埋深一般大于 5m,对塔基无影响。工程线路不跨越任何河流,对地表水无影响。3、气象 钦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著名的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幅射强,季风环流明显。由于南临北部湾,西北靠十万大山,主要受海洋气候影响,也受大陆气团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是我国湿热多雨的地方之一。钦州市年均气温 22,极端最高温度 37.5,极端最低温度 -1.8;年均降雨量 2104.2mm,年平均降雨日 171 天;年无霜期 35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1782.9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平均蒸发量1714.4mm;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4、植被、生物多样性 钦州市植被繁茂,天然植被分区属桂南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区。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多种多样, 大致分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 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树矮草等 5 大类植被类型。 全市陆地植物共有 228 科、 931 属,近 2000 种,其中乔木 670 种,分别占广西和全国乔木树种的 60和 23, 灌木 411 种。按用途分类,主要分成用材树种、药用植物、果类植物等 13 个大类。植物资源主要种类有 160 多种, 以藻类植物和属乔灌木类的红树林植物为主,此外还有草类植物茳芏、短叶茳芏、大米草等。 线路沿线所经区域主要以丘陵地区为主,沿线植被主要有桉树、水稻、西瓜、玉米、花生等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以及部分杂木。据调查,线路沿线不穿越任何自然保护区,线路附近野生动物资源量较少,未发现珍稀保护动植物。 5、自然景观、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钦州市矿产资源计有锰、钛铁、石膏、煤、铁、砂金、石灰石、重晶石、独居石、锆英石、金红石、石英砂、硅石、磷、黄铁矿、铅、铜、铀、花岗岩、粘土和稀土矿等 20 多种,其中以锰、石膏、钛铁矿等著称。锰矿为钦州市主要矿产之一,总储量为 887 万吨,境内锰矿是次生淋积型、坡积型矿体,已查明有小型矿床 8 处、矿点 7 13 处。 钦州市冬凉夏热,气候宜人,依山临海。是中国南方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青山水秀。依水临海,山川美丽,风景迷人。钦州的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地区著名旅游胜地。 钦州旅游景点有 30 多处, 4A 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 、八寨沟旅游区 、王岗山、冯子材故居、 刘永福故居、 大芦村民族风情、 六峰山 、五皇山、椎林叠翠 、麻蓝岛 、龙门群岛 (七十二泾 )、三海岩、灵东水库、五皇山、越州天湖等。古迹与人文景观有马鞍山遗址、独料遗址、古立山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广州会馆、大朗书院、绥丰书院、大芦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据调查, 线路路径沿线评价范围内目前没有分布可利用矿产资源, 亦无文物古迹,不存在压埋矿产、文物古迹。 图 2 沿线地形地貌现状图  14 图 3 接点现状图 图 4 220kV 亚江变电站间隔扩建现状图  1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医疗等) 截止 2012 年,钦州市现辖 2 个市辖区、 2 个县。 2012 年 7 月小部分钦南区的街道划给钦北区。 钦州市面积为 10842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 379.11 万人 ( 2010 年)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钦州常住人口为 307.97 万人。 2013 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09.7 亿元,同比增长 32.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59 亿元,同比增长 35%,比上月提高了 6.3 个百分点,增速全区排第一;农村私人建房完成投资 50.7 亿元,同比增长 13.2%。工业投资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2013 年工业投资完成 254.3 亿元,同比增长 61.1%;基本建设完成投资 209.1 亿元,同比增长 76.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 220.8 亿元,同比增长 35.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72.9 亿元,同比增长 6.5。 钦州市钦南区位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集临海工业园区、滨海文化旅游胜海滨地、广西沿海交通枢纽、大西南接海点等众多功能与优势于一身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钦南区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天蓝水清,风光秀丽。钦南区背钦南区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濒临北部湾,拥抱钦州港,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南(宁)钦(州)等五大铁路干线和桂海、钦防五条高等级公路在这些交汇,海陆空交通便捷; 有众多条件优越的小港口。 突出的交通优势并加上广西临海工业的强劲带动,一批辐射珠三角、大西南和东盟的物流公司和园区正逐渐形成。 本工程线路沿线无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16 环境质量简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 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声环境现状 本工程站址位于钦州县钦南区,根据环境功能区域规划,线路沿线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农村地区) ;线路沿线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居住区) 。 南宁市新桂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认证证书编号: 2013 20 2042U) 于 2013 年10 月 14 日对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敏感点进行环境现状监测(新桂监(辐射)字【 2013】第 018 号) 。根据监测单位的监测方案,线路周围的居民、学校等敏感点布置了声环境监测点, 所布设的噪声监测点能够反映线路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改建段线路南侧敏感点的环境噪声值昼间为 53.4dB(A),夜间为 42.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要求的限值;改建段线路西侧及久隆侧线路的环境敏感点的环境噪声值昼间为 51.052.6dB(A),夜 间为 41.942.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要求的限值,敏感点声环境状况良好。 2、电磁环境 南宁市新桂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认证证书编号: 2013 20 2042U) 于 2013 年10 月 14 日对亚江 接久隆 港口回 220kV 线路工程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场强进行现状监测(新桂监(辐射)字【 2013】第 018 号)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线路各敏感点监测点距地面 1.5m 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0.037 0.12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 0.052×10-3 0.144×10-3mT;线路各敏感点频率为 0.5MHz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为 28.430.1dB( µV/m) ;各监测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分别低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HJ/T24 1998)规定的 4kV/m 和 0.1mT 的推荐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值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 GB15707-1995)规定的 53dB( µV/m)标准限值要求。由此可见,线路各敏感点电磁环境能够达到相关标准限值,电磁环境良好。  17 3、水环境现状 本工程线路沿线区域最主要的地表水体为金鼔江。根据 2014 年 4 月钦州市水环境质量月报 ,金鼓江水质达到(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本工程线路不跨越任何江河,因此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4、大气环境现状 本工程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二级标准。根据 2014年 4 月钦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 2014 年 4 月,钦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天数为 30 天,其中达优天数为 11 天,达良天数为 19 天, API 指数优良率达 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为 “良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钦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 本工程项目变电站及线路在钦州市钦南区范围内, 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大型空气污染源,总体上项目区域空气环境质 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1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的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宽带状区域;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 范围,重点评价 100m 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宽带状区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0m 区域。 根据收集资料以及对线路路径方案的初步踏勘,本工程线路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本工程线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居民点和深坪小学。本工程沿线 2km 范围内没有雷达站、 微波通信站、 电视差转台及导航台站。 亚江 接久隆 (油路) 港口 220kV线路(港口侧)无环境敏感目标。 本工程线路路径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如表 5 所示: 表 5 工程线路路径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项

注意事项

本文(亚江π接久隆~港口Ⅲ回22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公示.pdf)为本站会员(另辟新径)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