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影子银行系列报告之一: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pdf

  • 资源ID:12427       资源大小:981.7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影子银行系列报告之一: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银行行业 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 影子银行系列报告之一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存款利率上行是市场竞争结果,自律上限放松是市场深化而非加息 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松既是银行自律组织偏市场化的行为,也是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体现,不应过度解读为 “加息 ”或者 “非对称加息 ”的行为。 利率上浮能引起存款机构再平衡,但难以解决总量问题 从宏观整体来看,存款(货币)总量供给取决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和银行体系信用扩张,这两者都难以通过存款利率提高来实现。就银行体系的存款总供给而言,价格手段无法解决总量问题。 银行既是存款的供给者,也是存款的需求者 存贷利差存在,利益驱动银行资产扩张,派生存款。监管约束存在,驱动银行产生存款需求。商业银行永远面临着资产扩张冲动和监管约束的两难。两难倒逼创新,出现监管套利下的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扩张与收缩将带来信用的创造和消失 我们详细介绍了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并通过两种方式测算了我国表内 影子 银行 规模,截至 2018 年 2 月份,两种测算方式结果分别为 20.8万亿 元 和 26.2 万亿元 ,较 2015 年初分别增长了 10.2 万亿元和 11.3 万亿元。两者存款规模虽有差异,但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信贷承接影子银行存在压力,存款继续不足,但争夺将是囚徒困境 目前政策主要权衡去杠杆和稳定性,继续降准概率较大, 且 优于加息 预计,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将继续跟随性加息,影子银行在严监 管下趋势性收缩,实体流动性整体偏紧 状态 持续,央行 有意 维护整体 流动性的稳定性,银行间流动性充裕程度或将上升 。 信贷承接影子银行趋势下,降准需求和空间仍在,市场存贷款利率有上行趋势,从服务去宏观杠杆的目标来看,存贷款基准利率大概率不会变动, 继续 降准概率大于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优于加息。 风险提示 1、流动性冲击超预期; 2、利率波动超预期; 3、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4、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5、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Table_Grade 行业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8-04-18 Tabl e_Chart 相对市场 表现 Table_Aut hor 分析师: 倪 军 S0260518020004 021-60750604 nijungf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央行降准点评报告:替换为表,降准是里 2018-04-17 2018 年 3 月金融数据点评 :财政滞后效应与严监管季末效应 2018-04-15 银行行业 :从金融统计看监管趋势 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2018-04-10 银行行业 :【广发银行业】2018 年财政存款怎么看? 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一 2018-03-28 银行行业 :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机制及历史回顾 2018-03-22 Table_Contacter - 1 0 %2%14%26%38%2 0 1 7 - 0 4 2 0 1 7 - 0 8 2 0 1 7 - 1 2 2 0 1 8 - 0 4银行 沪深30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目录索引 1、对于存款,利率价格手段难以解决总量问题 . 4 1.1 存款利率早已放开,自律上限放松是市场深化,而非加息 . 4 1.2 利率上浮或引起结构再平衡,但难解决总量存款稀缺问题 . 5 2、对于存款,银行体系既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 . 8 2.1 利益驱动存款供给,银行常规资产扩张视角下的货币派生 . 8 2.2 监管驱动存款需求,从多指标监管体系看银行的存款需求 . 11 2.3 常规存款派生天然不足,监管套利催生影子银行信用扩张 . 13 3、影子银行:扩张与收缩带来信用创造与消失 . 14 3.1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商业银行会计科目视角下的监管套利 . 14 3.2 影子银行规模测算 1:货币总存量扣除传统信用派生的视角 . 17 3.3 影子银行规模测算 2:基于银银同业与非银同业漏出的视角 . 19 4、趋势预测:稀缺继续,存款争夺是囚徒困境 . 20 4.1 监管趋紧已成定势,常规信贷或难承接影子银行资产回表 . 20 4.2 信贷扩张将触存款增长约束,微观存款争夺引致囚徒困境 . 21 5、政策展望:实体流动性仍紧,降准优于加息 . 2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图表索引 图 1: 2015 年 10 月份后,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未调整 . 5 图 2: M0/M2 趋势趋势性下滑,且占比较低 . 7 图 3:存款利率、货币基金市场(余额宝)利率对比( %) . 7 图 4:银行传统贷款渠道存款派生机制(左为资产,右为负债,下同) . 9 图 5:银行购买国债债券创造信用示意图(从二级市场购买) . 9 图 6:银行购买国债债券创造信用示意图(从一级市场购买) . 10 图 7:银行购买企业债创造信用示意图 . 10 图 8:银行购买企业债创造信用示意图 . 11 图 9:各家银行流动性覆盖率 . 13 图 10:银行同业渠道信用形成机制 . 14 图 11: 非银行同业渠道的信用行为机制 . 15 图 12: “银信合作 ”模式的信用行为机制 . 16 图 13:理财产品信用行为机制 . 16 图 14: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行为机制 . 17 图 15: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与存款派生示意图 . 18 图 16:银行资本形成的信用行为机制 . 18 图 17:货币总存量扣除传统信用派生视角下影子银行测算结果 . 19 图 18:两种视角下的影子银行测算规模结果对比 . 19 图 19:影子银行资产规模 VS 表内贷款资产余额(万亿) . 21 表 1: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 5 表 2:上市银行挂牌利率上浮幅度及业务费用率对比(截至 2018 年 3 月底) . 6 表 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 12 表 4:流动性匹配率项目表 . 12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1、 对于存款, 利率 价格手段难以 解决总量问题 近日,据证券时报 1报导 ,银行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 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或将放开。 该新闻 引发了市场对于利率市场化、银行存款争夺、乃至 “非对称加息 ”的讨论。 我们认为,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松既是银行自律组织偏市场化的行为,也是 我国金融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体现, 不应过度解读为 “加息 ”或者 “非对称加息 ”的行为。 从微观银行行为来看, 利率自律上限放松 ,提高 了各 银行主体利率调整的自由度, 银行间存款竞争程度加大, 一定程度 上会引起 市场存款 利率 上行,导致 存量存款负债在 不同 银行 之间 再分配 。 但是 , 从宏观整体来看,存款(货币)总量供给 增加 取决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和 银行体系 信用扩张 ,这两者都无法通过存款利率提高来实现。就银行体系的存款总供给而言,价格手段无法解决总量问题。 1.1 存款利率早已放开, 自律上限 放松 是市场深化 ,而非加息 对于 “存款 利率自律上限放松 ”,有观点 解读为 “非对称加息 ”,我们看法有所不同。 1) “加息 ”是货币政策工具表述, 虽然当前我国是在加息趋势中,但 加的 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非 存贷款 基准利率 。 2) 我国存贷款利率早已放开, 这本身意味着货币当局已经逐渐放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首选的货币政策工具 。 3) 存款自律 上限放松 ,是 给予 商业银行 利率调整 更高的 自由度 。 并且 , 与存贷款基准 利率 调整不同,利率自律 上限放松 是 自律组织 行为,而非货币 当局利率 政策,更 应该理解为 我国金融利率的市场深化, 而 非行政加息 。 4) 在当前金融严监管、信用扩张受限的环境下,存款稀缺程度上 升, 存款自律上限 约束 放松 可能 会 引起 市场 平均 存款利率上行, 但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大型银行对中小型银行存款高成本(高利率 +高费用)竞争的应对,是整个市场利率中枢上升的自然反应,负债跟随资产价格上浮是正常的。 所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松是一种 银行 自律 组织的偏市场化行为,也是 我国金融利率市场 化程度加深的一种体现,而不应 过度解读为 政策 属性偏强的 “非对称加息 ”。 我们前期报告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机制及历史回顾 对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方式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有详细分析,欢迎 阅读 交流。 1 kuaixun.stcn/2018/0413/14112039.shtml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表 1: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一、稳步推进阶段 二、加速阶段 三、完全市场化阶段 1993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 2000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与 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2年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3年放开部分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 2004年完全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2006年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2012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1.1倍 2013年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0.7倍的下限 2014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 1.2倍 2015年 10月,人民银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取消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1: 2015年 10月份后,存贷款基准利率 未 再 调整 ( %) 数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2 利率上浮或引起结构再平衡,但 难 解决总量存款稀缺问题 对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松,有观点认为,这会缓解当前银行体系存款紧张 状态。我们认为情况可能没那么乐观,存款结构边际可能有改善,但存款总量问题依旧难解。 1) 存款利率 自律上限放松后,理论上 , 当前存款越稀缺的银行会越有动力 上浮存款利率,这一定程度上能将不同银行的存款稀缺 程度 传导到价格上,最终能带来银行体系存款分配结构的边际改善。 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2015 年存款利率管制上限 放开 后 , 即使在 行业自律机制的 上浮幅度 限制 下 , 不同类型银行 挂牌利率 的 上浮 幅度已经有所不同 ,如果考虑到各个机构在拉存款时候的营销力度 差异( 可以用 “业务 及管理费 -员工薪酬 ”/营业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2014-012014-032014-052014-072014-092014-112015-012015-032015-052015-072015-092015-112016-012016-032016-05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定期存款利率 :3年 (整存整取 ) 短期贷款利率 :6个月 (含 ) 逆回购利率 :7天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收入来 指征营销力度 ) ,实际存款负债成本差异化 会 更明显 。 也就是说, 当前 各机构 在 存款竞争上已经 差异化,利率自律上限放开 将给与市场 差异化 竞争更多自由度,但只能是边际改善, 整体效果可能有限 。 2) 有观点认为,存款利率上浮能带来 流通中 现金 ( M0) 转换为存款, 但我们预计效果有限。第一,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 货币基金、 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普及, M0占 M2比率已经趋势性下降;第二, M0一般是为 应对 流动性需求 而持有 ,这部分货币对利率的敏感度本身就很低, 通过存款利率上浮 使其 转化为一般存款效果有限。 3)也有观点认为,存款利率上浮能将货币基金在银行的同业存款转换为一般存款,但我们也认为效果有限。第一,即使利率存款上浮,也很难上浮到货币基金收益率层次;第二,居民购买货币基金一部分源于收益需求,另外一部分源于其高流动性和便利性,这部分优势是难以通过存款利率上浮替代的。 事实上,不管是流通中现金,还是货币基金,银行体系要想使其转换为一般存款,更多应从支付便利性、移动支付客户体验等方面下手,单纯的利率上浮预计难以奏效。 表 2: 上市银行 挂牌利率上浮幅度及业务费用率对比(截至 2018年 3月底 ) 数据来源: Wind,上市银行官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图 2: M0/M2趋势 趋势性下滑,且占比较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3:存款利率、货币基金市场(余额宝)利率对比 ( %)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4)我 们 看到,虽然各家银行负债压力有所不同,但整体银行体系存款稀缺是相对客观的现实。 在 通过提高利率上浮程度的存款竞争模式 中 ,一家银行的存款增加,必然对应另一家银行的存款减少,而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总量是不变的。 存款竞争对应的是存款需求,体现的 是 银行体系 的 负债端压力,而存款供给对应的是银行体系信用派生能力,对应的是银行体系资产端的扩张动力或潜力。 在实体经济中,需求增长可以 提高价格,继而 调用社会存量资源去增加供给,4.0%4.5%5.0%5.5%6.0%6.5%7.0%7.5%2011-122012-032012-062012-092012-122013-032013-062013-092013-122014-032014-062014-092014-12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0.551.051.552.052.553.053.554.054.55定期存款利率 :3个月 定期存款利率 :3年 (整存整取 )我国货基市场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但这一逻辑 在 一国货币体系中难以成立(当利率变动导致跨境资金流动引发外汇占款变动 的 时候可能有影响,但在当前全球货币环境下预计难出现)。 因为,货币供给取决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和银行体系信用派生。 在 我国当前货币体系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主要受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公开市场操作三个因素影响,而这三者几乎不受存款利率的影响。更详细的逻辑可参考我们前期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一 2018年财政存款怎么看?。 银行信用派生主要取决于其资产端扩张意愿和能力两个方面。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主要来自于资产收益率,主要受宏观经济带动的信贷需求的影响, 其 受存款利率影响较小,或者说存款利率作为银行负债价格更多时候是追随资产价格 趋势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理论上 , 存款利率如果要影响信用派生,存款利率上浮也更多抑制而非促进,因为存款利率上行会提高贷款资产的收益率要求,从而会抑制贷款投放,这也是货币调控中加息应对经济过热的理论基础。当然,我们当前情况下,更多是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上行和监管考核要求下带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变动, 并非 货币当局为调控经济的政策 行为 。 从银行资产端扩张能力来说,其约束主要来自于监管指标约束,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表外信用扩张监管力度等,而这些监管约束是不会由于存款利率变动而发生变化的 。 事实上,如上文所述,当前存款稀缺 、存款利率上浮是监管约束力度加强的结果,而非原因。 总结来说, 存款利率上浮自由度 的 提升能通过存款结构 的 再平衡,对当前银行体系的负债压力形成边际改善,但 效果不会很大。当前银行体系 存款结构性不平衡和总量稀缺问题同时存在,其中总量存款稀缺问题难以通过利率上浮来解决,总量问题需要货币当局的总量 手段来解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存款增量稀缺问题, 为什么会 出现在当前时点, 后续如何发展,政策趋势可能会怎样 ?接下来,本报告将 分析 银行体系的存款需求 和创造机制, 以及 影子银行扩张和收缩对存款变动的影响 , 借此 去 理清 当前存款稀缺的原因 、 可能 演进 的 路径 以及可能的政策趋势。 2、 对于存款, 银行体系 既 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 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 是贷款创造存款,而非相反。 银行 体系通过信用 扩张 派生存款,成为 存款 货币 的供给者。 理论上,如果没有监管约束 和要求 ,银行体系可以无限自我派生存款和贷款, 监管者为了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会对银行体系设置监管约束指标要求, 这些 监管要求往往落实到 微观层面上时 会变成银行超储或一般存款的需求,从而使银行体系又成为 存款的需求者。 整体 来看,银行体系存款供给是利益驱动 ,存款需求是监管驱动。 2.1 利益驱动存款供给, 银行常规资产扩张 视角 下 的货币派生 常规来看,银行体系派生存款主要有三大类 途径 : 第一、 传统信贷途径; 第二、 购买 第三方债权,如政府、 非银行机构的债 券 、地方债和国债; 第三、 购买 外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汇;第四、购买 非银行体系 提供的实物 资产。 1、 传统信贷派生存款逻辑 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比如为 100单位),商业银行审核通过后,发放贷款时,银行资产负债表会发生如下变化。 1) 负债端,企业在银行账户企业存款会增加 100单位; 2) 资产端,企业贷款增加 100单位; 如是, 100单位的存款就被创造出来了,这就是常规信贷派生存款的逻辑。 图 4: 银行传统贷款渠道存款派生机制(左为资产,右为负债,下同)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2、 银行 国债 投资派生存款逻辑 商业银行购买国债 创造 存款分为从二级市场购买和 一级市场 投资两种途径。 二级市场国债投资 : 当二级市场对手方为银行同业 时,国债购买行为是不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之间转移,不创造货币。当二级市场对手方 是 央行时, 国债购买行为会导致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 也不会增加存款。 当二级市场对手方为非银行机构主体时,如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资产负债表会发生如下变化。 1) 负债端,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账户企业存款会增加 100单位; 2) 资产端,国债 资产(债券投资) 增加 100单位; 100单位的存款就被创造出来了, 这一过程和银行贷款派生信用的原理类似。 图 5: 银行购买国债债券创造信用示意图(从二级市场购买)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一级市场国债投资: 由于财政收入进入国库,此账户在央行,导致 银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行为 派生存款 的 逻辑会相对复杂一些。 第一步, 银行一级 市场 国债 投标 , 对商业银行来说,资产端国债投资增加,同时资产端存放 央行的准备金 减少,只是资产端资产类型置换 , 此时信用尚未派生。对央行来说,其负债端财政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放减少 。 第二步, 而随着财政支出,流动性向社会释放,各居民、企业通过商品 、 服务获得相应报酬,并存 放 在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负债端居民或企业存款增加,资产端存放 央行准备金 也 同时增加, 商业银行体系 由此 完成了 一笔存款创造 。 3、银行投资企业债或非银金融机构债的存款派生逻辑 银行购买企业债或者非银机构债券的情形较为简单, 负债端企业存款增加,资产端企业存款 增加。 4、银行 购买外汇 的存款派生逻辑 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外汇资产完成信用派生,这也是 21世纪中国加入 WTO后十几年外汇大量流入中国期间的一个普遍情形。如图所示,银行购买了 100单位的外汇,负债端 100单位的存款货币就同时产生。当银行每次购买外汇时,都在通过类似的机制派生存款和货币。 图 6: 银行购买国债债券创造信用示意图(从一级市场购买)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7: 银行购买企业债创造信用示意图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1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此外,银行 向实体部门购买实物资产也能派生存款,逻辑和 房贷款类似,只是资产端形成如 “固定资产 ”代替 “贷款资产 ”。 总结 来说 ,只要是商业银行 资产端 扩表,负债端增加存款的行为,都能形成存款派生。 目前来看,常规信贷仍然是银行存款派生主要途径 。 通常情况下, 因为 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高于存款收益率,不考虑客户违约损失的情况下,银行每一次债权类 信用扩张 都能产生直接利润 。 所以利益驱动下,银行天然有资产扩张的冲动。 理论上,信用货币体系下(实物货币下没有这个问题), 银行体系可以通过贷款无限 派生存款, 这会 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所以监管 当局会 对微观银行设置考核 约束, 而这些考核指标 会 促进 银行产生存款的需求(通常是一般存款)。 接下来, 我们从具体监管指标层面去理解银行体系的存款需求和 发生 存款争夺的原因。 2.2 监管驱动存款需求, 从 多指标 监管 体系看 银行 的 存款需求 2017年 12月 6日,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流动性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于2018年 3月 1日起生效)中,我国商业银行流 动性风险指标体系由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两大部分组成,具体指标构成见下表 3。 对于上市银行而言,监管考核压力在于: 1) 流动性覆盖率( LCR)方面,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匹配率应当在2019年底前达到 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 2018年底前达到 90%。 从 2017年三季度数据来看,国有大行和大部分城商行均能达标,部分股份行可能存在达标压力,如果考虑 2018年底 100%的要求 压力较大; 计算公式: 流动性匹配率 =加权资金来源 ÷加权资金运用。 该指标值越低,说明银行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的问题越大,期限匹配程度越差。 流动性匹配率计算较简单、敏感度较高、容易监测, 可对潜在错配风险较大的银行进行有效识别,适用于全部商业银行。 2) 净稳定资金比例( NSFR)方面,银监会于 2011年开始监测该指标,且央行已于 2016年将其纳入 MPA考核体系,预计银行达标压力不大; 图 8: 银行购买企业债创造信用示意图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2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3) 目前的流动性管理办法中,资产规模 2000亿元以下的中小银行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 LCR)指标,即不需考核默认达标。新发布的流动性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中小银行新增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简化版 LCR)考核指标可能导致部分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考核压力; 4) 银监会对新增的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设置了较长过渡期(达标期限为 2019年底),给予了银行一定的缓冲期和调整期。 表 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按月报送,银监会另行规定的除外) 适用范围 指标名称 2017 年底 2018 年 6 月底 2018 年底 2019 年底 资产规模 2000 亿元人民币 流动性覆盖率( LCR) 90% / 100% / 净稳定资金比例( NSFR) 不设置 过渡期 , 2018年起应当不低于 100% 资产规模 2000亿元人民币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 70% 100% / 全部商业银行 流动性匹配率 / / 90% 100% 流动性比例 不得低于 25% 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特别是与日间流动性风险相关)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 参考指标: 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 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参考指标: 核心负债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无变现障碍资产 参考指标: 超额备付金率、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及向中央银行或市场融资时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其他资产 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状况 参考指标: 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重要币种是指以该货币计价的负债占商业银行负债总额 5%以上的货币) 市场流动性 参考指标: 银行间市场相关利率及成交量、国库定期存款招标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及证券市场相关指数 存贷比的变动情况 参考指标: 存贷比 数据来源: 银监会、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表 4: 流动性匹配率项目表 项目 折算率(按剩余期限) <3 个月 3-12 个月 1年 加权资金来源 1.各项存款 70% 70% 100% 2.同业存款 0% 30% 100% 3.同业拆入及卖出回购 0% 40% 100% 4.发行债券及发行同业存单 0% 50% 100% 加权资金运用 1.各项贷款 30% 50% 80% 2.存放同业及投资同业存单 40% 60% 100% 3.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 50% 70% 100% 4.其他投资 *(债券、股票投资除外) 100% 100% 100% 数据来源 :银监会、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注 *:其他投资指除债券投资、股票投资之外的表内投资, 如 特定目的载体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3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阅读这些监管指标的细则我们可以感受的监管的内核,整体的监管方向在于对一般存款贷款业务的占比要求提高以及对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的约束加强,且从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来看,很多中小型银行已经处于这一指标的强约束之下,也就意味着 2018年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迫在眉睫。 然而基于我们的分析,存量的同业资产中包含了派生一般存款的业务,对这一部分的挤压将导致同业信用派生存款的消失,而同业负债的约束逐渐变紧使得银行不得不提升对于一般存款的需求,二者之间的供求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强化。另一方面,贷款(高风险权重)在风险资产中对同业资产(低风险权重)的替代,也使得银行资本约束逐渐加强,使得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减弱。 2.3 常规存款派生 天然 不足,监管套利催生 影子银行信用扩张 整体来说,监管 约束要求银行存款 的量 比贷款要高,体现为存款 “负债 ”/贷款 “资产 ”实际要求比率大于 100%, 存贷 比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显示了 这个逻辑上。 我看到,不管是信贷投放,还是债券投资,商业银行 传统存款派生机制下,每个银行每一单位资产扩张 只能带来一单位存款派生, 如果 央行 基础货币投放 不变 ,那么 “负债 ”/“资产 ”随着银行 体系的资产扩张 而 变小,对应到监管 约束上,意味着银行体系的存款稀缺程度是趋势性上升的 。 所以不管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于 商业银行 来说, 永远面临着利益驱动下资产扩张冲动和监管约束下资产扩张受限的两难。 商业银行为了应对这种两难,通过各类创新,在资产扩张活动收益 的同时,尽量避免监管约束的科目增长,这便是监管套利下的 影子银行的扩张。 图 9: 各家银行 流动性覆盖率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0%20%40%60%80%100%120%140%上海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流动性覆盖率( 2017/3Q) 监管要求( 2017年底 9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4 / 24 行业深度 |银行 3、影子银行 : 扩张与收缩 带来 信用 创造与消失 影子银行 的监管套利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 表内业务表外化,比如通过一般存款转理财对接企业资金需求,从而 拜托 银行表内监管指标约束。另一个是,通过一些会计科目的记账差异,使 银行信用扩张行为派生一般存款,但又不 增加 产生信贷资产的增加 ,俗称 “信贷消规模 ”,从而 降低信贷资产方面的监管约束 。 不管是 表内转表外还是 “信贷消规模 ”都 能创造信用,不同点在于,表内转表外模式下类似直接融资,体现为不同部门的存款转移 ; 而 “信贷消规模 ”只是银行通过其他资产置换了信贷资产,整体仍在银行表内,这种类型的影子银行业务 也 能 派生存款 。 3.1 影子银行 信用 创造: 商业 银行会计科目视角下的 监管套利 2 1、 “信贷消规模 ”模式的影子银行 “信贷消规模 ”一般是银银同业或银行非银同业合作, 利用监管约束和银行会计科目之间的差异, 将本应记于贷款科目下的资产隐匿于同业资产下,从而规避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和信贷投向限制 ,同时扩张了货币。 主要有 “同业代付 ”、 “非银同业拆出 ”、 “信托收益权 ”银信合作 等 模式 。 1) 同业代付 同业代付,一般至 银行 B委托银行 A向企业 Q提供融资,同时承诺在未来某一时间还给 A银行此次代付的本金和利息。 对 商业银行 A来说,其资产端会 增加 “同业拆出 ”100单位(因为在银

注意事项

本文(影子银行系列报告之一: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pdf)为本站会员(另辟新径)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