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制造业营商环境白皮书.pdf
2020年 我国制造业营商环境 白皮书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 2021年 4月 赛迪智库 - 1 - 前 言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全球各大权威组 织都在积极进行营商环境的评估工作,其中较为全面、客观是世 界银行自 2003 年起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 告)。报告针对各个经济体建立可度量的指标体系,收集和分 析定量数据,形成可比较的客观排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 , 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国务院第 196 次常务 会议做出了“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的部署。构建中国特 色的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开展相关评价工作意义重大。因 此,本 报告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评价理论, 对我国省际制造业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制造业 营商环境省 级之间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本 白皮书由赛迪 智库 工业经济研究所 韩建飞 、 张凯 、 张文会 、张赛 赛 、关兵 参与编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赛迪智库 i 目 录 一、指标体系构建 . - 1 - (一)指标体系 . - 1 - (二)模型构建 . - 4 - (三)数据处理 . - 7 - 二、评价结果 . - 8 - (一)总体情况 . - 8 - (二)分项情况 . - 9 - (三)优劣势情况 . - 12 - 三、实际调查 . - 19 - (一) 结果分析 . - 19 - (二) 影响因素 . - 23 - 四、对策建议 . - 27 - (一)全国层面 . - 27 - (二)区域层面 . - 29 - 赛迪智库 - 1 - 一、 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 综合考虑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 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 国制 造业发展特色,我们认为,首先,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企关 系是制造企业最为期盼的,政策环境是评价制造业营商环境的首 要指标。其次,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 实力应成为评价制造业营商环境的核心指标。再次,要素成本是 制造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制约因素,要素成本应成为制造业营商环 境评价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能够决定制 造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是制造业营 商环境优劣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综合方法,根据 2019 年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年鉴数 据,对初选指标进行显著 性检验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首先使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对指 标进行一次筛选,然后使用 SPSS( 18.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 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 数几个综合变量,使问题分析得以简化;聚类分析可以根据数据 的特征把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若干类。最终,本文构建了一套适 赛迪智库 - 2 - 用于评价各省制造业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包括政策、创新与人 才、成本以及基础设施等四个 方面 ,选择了 16 个具体指标。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制造企业最关心的营商环境指标之一。 近年来,各地通过“放管服”改 革,制造业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 善。如 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 发布以来,各省 市纷纷制定方案,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本 文政策环境维度包括政策落实、税收负担、市场活力、企业服务 四个方面,具体为: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私营 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占比 、企业开办天数。 创新环境 。 党的十 九 大提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制 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创新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 动力,企业对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的投入和需 求也越来越 大。 本文 创新环境评价包括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全社 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指标,具体为: 工业 R&D 经费 投入强度 、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 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授权数 。 赛迪智库 - 3 - 要素成本 。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 因素。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 升,大量东部地区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 产业跨过我国中西部地 区外迁到要素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大力降成本以及提高要素 生产率成为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本文要素成本 评 价包括融资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等四个指标, 具体为: 执行基准利率及以下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占比 、 平均销售 电价 、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 资 。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条件,交通的发 达程度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信息基础设施的 便利程度、适宜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考虑的因素。 本文基础设施评价包括交通设施、网络 设施、企业信息化、环境 质量等四个指标,具体为: 交通系数 、互联网普及率、两化融合 水平、空气质量。 表 1 我国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具体指标 数据来源 政策环境 政策落实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项)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 2019 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 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 赛迪智库 - 4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具体指标 数据来源 报,赛迪研究院整理 税收负担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市场活力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占比( %)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企业服务 开办企业天数(天) 网上公开资料,赛迪研究院整理 创新环境 企业创新 投入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创新人员 投入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全社会创 新投入 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创新产出 能力 单位 R&D经费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 /亿元) 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Wind 数据库 要素成本 融资成本 执行基准利率及以下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占比( %) Wind 数据库, 2019 年 8-12 月的平均值 用能成本 平均销售电价(元 /千瓦时) Wind数据库 用地成本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元 /平) Wind数据库,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5 月一年的平均值 用工成本 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Wind数据库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交通系数(人均公路里程、人均 铁路里程、机场密度、水运货运 量综合指数) 中国统计年鉴,赛迪研究院计算得出 网络设施 互联网普及率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企业信息 化 两化融合水平 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2020年第 1期 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年 PM2.5浓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资料来源:赛迪 智库 整理, 2020, 12 (二) 模型构建 灰色 综合评价 分析是对系统中各 评价对象 之间大小和次序 进行评价的综合方法 。灰色 综合评价 方法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赛迪智库 - 5 - 第一,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第二,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权 重;第三,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第四,计算灰色加权 值 ;第五,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各评 价对象进行排序。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R = E W 公式 1 中: R = r1, r2, , rmT为 m 个评价对象的综合 评价结果向量 ; W = w1, w2, , wnT为 n 个指标的权重分配向量, wj = 1nj=1 ; E = 1(1) 1(2) 1(n) 2(1) 2(2) 2(n) m(1) m(2) m(n) , 为各指标的评价矩阵, i(k)为第 i 个方案的第 k 个指标与第 k 个参考指标的系数。 ( 1)确定最优指标集 设 F = j1, j2, , jn,其中 jk( k = 1, 2, , n) 为第 k 个指标的参考值(若某指标值越大越好,则取该指标在各个评 价对象中的最大值; 若指标值越小越好,则取各个评价对象中 最小值)。 选定参考指标集后,构造矩阵 赛迪智库 - 6 - D = j1 j2 jn j11 j21 jn1 j1m j2m jnm 其中 jki 为第 i 个对象中第 k 个指标的原始数值。 ( 2)标准化处理 各评价指标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所以不能直接进 行计算,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处理。 设第 k 个指标的变化区间为 jk1, jk2, jk1为第 k 个指标在所 有评价对象中的最小值, jk2为第 k 个指标在所有对象中的最大 值,则可用下式将上式中原始数值变换成无量纲值 Cki ( 0, 1) 。 Cki = |jk j k i | jk2 jk1 , i = 1,2, , m; k = 1, 2, , n 这样 D C矩阵 C = C1 C2 Cn C11 C21 Cn1 C1m C2m Cnm ( 3)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 )计算综合得分 Ri, Ri = ri,得分 越高说明及评价结果越好。 赛迪智库 - 7 - (三)数据处理 根据本文建立的 制造业营商环境省级评价指标体系 , 利用各 省市统计年鉴形成数据库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邀请多位专 家在各级指标中进行两两比较,结合我们开展的制造企业问卷调 查 1,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 值及其特征向量,计算得出这一组指标值的相对权重(见表 2)。 表 2 我国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 权重 指标 权重 政策环境 0.35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 显”奖励项数 0.3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0.2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占比 0.2 开办企业天数 0.3 创新实力 0.20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0.2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0.3 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0.3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授权 数 0.2 要素成本 0.25 执行基准利率及以下贷款利率 浮动区间占比 0.3 平均销售电价 0.2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0.2 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 工资 0.3 基础设施 0.20 交通系数(人均公路里程、人 均铁路里程、机场密度、水运 货运量综合指数) 0.35 互联网普及率 0.15 两化融合水平 0.25 12020年 6-7月赛迪研究院对除西藏、新疆、海南之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制造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 问卷 1000份,收到有效问卷 951份 。 分地区看 , 951家制造企业覆盖了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但具体分布上 也有侧重,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是此次问卷调查的重点,合计占比达到 50%。 分行业看 ,调查企业涉及 28个大类 行业,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所有制造行业。其中,通用和专用设备、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化工、医 药、食品、纺织等行业合计占比达到 73%。 分企业规模看 ,调查企业涵盖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其中, 中小微企业合 计占比 87%。 分企业性质看 ,调查企业中民企占比达到 57%。 赛迪智库 - 8 - 空气质量(年 PM2.5浓度) 0.25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调查计算, 2020, 12 其次,对各维度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 制 造业营商环境省级评价 指标进行处理,以最佳值为基础。然后结 合各个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得出我国 制造业营商环境省级评 价指标 综合评价结果。 二 、评价结果 (一) 总体情 况 总体来看, 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持续向好, 广东、浙江、江苏 制造业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 区经过多年发展,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基础 设施等优势明显,三地制造业营商环境综合得分均达到 85 及以 上(见图 1),分别为 87.18、 86.31、 85.00,处于第一梯队。上海 和北京等地近年来土地价格、人员工资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制 造业发展空间受限,整体得分弱于第一梯队。中部的安徽、湖北 和湖南等地,近年来不断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成效显著。新疆、 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和云南等地在 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但在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拖累 了其整体表现,综合得分排名靠后。 赛迪智库 - 9 - 图 1 制造业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结果 资料来源:赛迪 智库 计算 , 2020, 12 (二)分项情况 制造业政策环境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延续,中部三省表 现亮眼 。 评价结果显示(见表 2),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四个 东部沿海省市在政策环境方面表现依然突出,排名前 4 位。 湖南、 湖北、安徽 三个中部省份排名也进入前 8 位 ,良好的政策环境成 为其制造业发展优势。其中,湖南排在全国第 5 位,这与其近年 来大力推进 政务服务 、 投资贸 易 和 生产经营环境 改善等工作密不 可分,其推出的“一件事一次办”政策实现了真正的“最多跑一 次”。 2018 年, 湖南省 衡阳市、宁乡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 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 2019 年,由于在促进外资增 长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方面成效明显,湖南省作为仅有的六个省 市之一受到国务院表彰。 87.1885.0084.85 81.58 71.98 69.93 63.69 40 60 80 100 广 东 浙 江 江 苏 上 海 北 京 天 津 山 东 安 徽 湖 北 重 庆 福 建 湖 南 四 川 河 北 辽 宁 陕 西 江 西 河 南 宁 夏 广 西 贵 州 山 西 云 南 黑 龙 江 海 南 吉 林 内 蒙 古 甘 肃 青 海 新 疆 赛迪智库 - 10 - 制造业创新环境方面,东部地区不再“一枝独秀”,部分省 份后来居上 。 评价结果显示(见表 2),创新环境方面排名前 10 的有 7 个东部省份,安徽、重庆、湖北等中西部省份进入前 10。 分省市来看,北京位列第一,得分 91.12,且是唯一一个超过 90 分的地区。 安徽 、重庆、湖北近年来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电子信 息、汽车等高新技术行业,创新资源与人才集聚优势开始显现。 其中,安徽政府勇于突破 ,招引并扶持京东方、 长鑫存储、蔚来 汽车、科大讯飞 等企业做大做强,创新环境日益优化。 东北地区 尽管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但由于人才软环境整体状况 不佳,近年来不仅无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本地人才也在不断流 失,制造业创新乏力 。 制造业要素成本方面,西部地区优势凸显,东北地区优势渐 失 。 评价结果显示 (见表 2) ,要素成本得分排名前 8 位 的 省份 均位于中西部,其中,山西是唯一的中部省份。 山西近年来 充分 挖掘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持续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 政 策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业用能 、 用地等成本下降显著,综合得 分排名第一。 但总体来看,要素成本得分最高(山西)和最低(北 赛迪智库 - 11 - 京)仅有 21 分之差,与其他三个维度指标相比,地区之间要素成 本差异较小,制造业营商环境差异更多体现在创新、政策和基础 设施建设的优劣,这也是中西部地区难以单纯通过成本优势吸引 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制造业基础设施方面,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其他地区仍需“补 课” 。 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路网密度、两化融合水 平、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评价 结果显示(见表 3),上海、北京、 广东、浙江、福建、天津、江苏、山东 8 个东部省份在制造业基 础设施方面表现最好,位于所有地区基础设施得分前 8 位。紧随 其后是重庆和辽宁两个地区,得分也都超过 80 分。近年来,两地 不断加大投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其中,重庆市大力推进信息 基础设施等“新基建”, 2019 年两化融合水平排名全国第 6。截 至 2019 年底,辽宁省高铁通车里程居于全国前列,达到 2033 公 里。 表 3 制造业营商环境分项评价结果排名 排名 地区 政策环境 地区 创新环境 地区 要素成本 地区 基础设施 1 上海 91.72 北京 91.12 山西 86.99 上海 93.83 2 浙江 91.45 浙江 89.86 宁夏 85.49 北京 93.41 3 江苏 90.62 广东 89.51 陕西 85.29 广东 91.05 4 广东 88.29 上海 87.86 广西 84.33 浙江 89.42 5 湖南 85.34 江苏 84.89 云南 84.28 福建 88.78 赛迪智库 - 12 - 排名 地区 政策环境 地区 创新环境 地区 要素成本 地区 基础设施 6 福建 84.26 天津 82.50 四川 83.70 天津 88.19 7 湖北 82.96 安徽 79.83 甘肃 82.76 江苏 87.67 8 安徽 81.66 重庆 76.88 内蒙古 82.00 山东 87.02 9 北京 80.74 湖北 75.75 江西 81.11 重庆 84.03 10 四川 80.72 山东 75.04 新疆 81.07 辽宁 81.82 11 天津 80.50 湖南 73.88 湖北 80.71 河北 78.41 12 广西 78.19 陕西 70.27 河北 80.56 湖北 77.33 13 山东 77.29 辽宁 68.90 山东 80.08 安徽 76.05 14 江西 76.42 福建 68.10 黑龙江 80.04 四川 76.03 15 河北 75.30 四川 66.86 青海 80.00 河南 75.10 16 河南 73.70 河南 66.80 广东 79.87 山西 74.54 17 宁夏 72.47 贵州 65.13 贵州 79.68 江西 73.62 18 重庆 72.24 宁夏 64.79 安徽 79.54 贵州 72.41 19 海南 71.61 黑龙江 64.25 重庆 79.53 吉林 72.19 20 贵州 71.23 江西 63.12 湖南 79.38 陕西 72.06 21 山西 69.26 云南 62.73 河南 78.49 湖南 72.05 22 陕西 68.28 河北 62.55 辽宁 78.12 海南 71.83 23 辽宁 67.94 海南 61.54 江苏 76.79 宁夏 71.09 24 黑龙江 66.07 广西 61.18 吉林 76.39 内蒙古 70.05 25 云南 65.68 吉林 59.98 天津 75.11 广西 70.00 26 吉林 62.37 山西 57.15 浙江 74.52 黑龙江 68.98 27 内蒙古 60.91 甘肃 56.56 海南 72.93 云南 67.02 28 青海 60.85 青海 55.45 福建 70.07 青海 65.77 29 新疆 59.06 内蒙古 55.26 北京 68.01 甘肃 64.21 30 甘肃 58.90 新疆 51.98 上海 65.98 新疆 62.64 资料来源:赛迪 智库 计算 , 2020, 12 (三)优劣势情况 本部分对全国各地区营商环境分类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各地 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于 指导 各地制定相应的优化 营 商环境 路 径 。 东部、中部地区 的 政策环境、创新实力、基础设施 方面指标大多是优势指标 , 而成本方面则处于相对劣势, 西部、 赛迪智库 - 13 - 东北地区 要素成本 为优势,同时政策环境、创新实力等方面也有 一些指标脱颖而出,但仍有个别指标值得关注 。 具体看: 优势方面 ,如表 3 所示,可以找出各省市在全国竞争力最强 的 3 个指标,即优势指标,以便于指导各个地区依托基础和资源, 进一步强化优势,支撑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东部地区多项政策环 境和创新实力指标在全国领先,如浙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 人员投入强度居全国首位,江苏、广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 居全 国前三 ,广东 一般公共预 算 支出中科技 支出 占比全国最高,北京、 天津、湖南、安徽、湖北等地也均有创新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 反映出这些省份更重视以 科技 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海 优势指标全部集中在政策环境类,且都在全国居首,表明上海将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福建的私企和外 企经营活 力较强, 且 环境质量和互联网普及率两项基础设施指标 排名靠前,需进一步以较优的基础设施带动其他领域优化提升; 山东 制造业 两化融合水平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江苏,两化融合 水平的持续提升有助于带动全省发展环境改善。西部地区要素成 本普遍较低, 我国 用地、用电、 用工成本最低 的十个省份大多都 赛迪智库 - 14 - 集中在西部地区;另外,一些中部省份为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能 力,尽可能降低要素成本吸引企业投资,如江西用地、用工成本 得分 分别 居全国 第二和第四位,河南用工成本 得分 为全国首位, 山西用工成本 得分 居全国第二位。东北地区创新产出排名靠前, 用工成本、利率下 浮空间等指标表现也相对较好 ,但尚未形成在 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领域 。综合看,东部地区多个 指标 全国领先, 其中 更重视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优化政府服务 来 带动营商环 境改善,中西部地区在继续夯实要素成本优势的同时,在创新、 政策等方面也不断发力, 多个指标脱颖而 出, 东北地区也开始重 视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用工、资金等要素成本的下降。 表 4 各地优势指标 区域 优势 (各省市表现最好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浙江 开办企业天数( 1)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1)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1) 上海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 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1)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1) 开办企业天数( 1) 江苏 两化融合水平( 1)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2)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2) 广东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1) 受国务院“ 对真抓实干 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3)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3) 北京 开办企业天数( 1) 互联网普及率( 1)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 1) 安徽 开办企业天数( 1)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4)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8) 赛迪智库 - 15 - 区域 优势 (各省市表现最好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湖南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 效明显”奖励项数( 1)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4)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6) 天津 开办企业天数( 1) 交通系数( 1)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 福建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3)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4) 互 联 网普及率( 4) 湖北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 效明显”奖励项数( 5)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7)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9) 四川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1)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 效明显”奖励项数( 6) 平均销售电价( 9) 山东 开办企业天数( 1) 两化融合水平( 2) 交通系数( 4) 广西 开办企业天数( 1)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3)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3) 江西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4)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 效明显”奖励项数( 6) 宁夏 平均销售电价( 3)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6)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6) 河北 交通系数( 5)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7)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12) 河南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1)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 效明显”奖励项数( 6) 交通系数( 8) 重庆 开办企业天数( 1)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5)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6) 海南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1)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 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5)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6) 贵州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4)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5) 平均销售电价( 8) 陕西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4)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7)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 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8) 山西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 平均销售电价( 7)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8) 云南 平均销售电价( 2)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5) 黑龙江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5)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7) 辽宁 交通系数( 6) 互联网普及率( 7)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10) 赛迪智库 - 16 - 区域 优势 (各省市表现最好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吉林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3)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10) 开办企业天数( 12) 青海 平均销售电价( 1)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3)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3) 内蒙古 平均销售电价( 6) 开办企业天数( 12)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12) 新疆 平均销售电价( 4) 互联网普及率( 13)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14) 甘肃 平均销售电价( 5)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6)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10) 资料来源:赛迪 智库 计算 , 2020, 12 劣势方面 ,如表 4 所示,可以找出各省 市在全国竞争力最弱 的 3 个指标,即劣势指标,以便于指导各地区找准短板和弱项, 有针对性地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东部地区 的劣势指标基本上 全部集中在 要素成本 方面 , 如 浙江 、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 营商环境综合得分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劣势指标全部集中在用地、 用资金、用电、用工方面;福建、天津劣势指标也主要集中在用 电、用工等要素成本方面,这一定程度反映出要素成本一直是削 弱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 江西、湖南、湖北等部 分中部省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比得分都在全国排 名倒数十位 , 表明这些地区对企业收费方面仍需关注 ,以便于进 一步优化 政府 服务 ,改善营商环境 ; 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劣势指标 主要集中在创新实力和基础设施方面,如 广西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赛迪智库 - 17 - 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都居全国第 27 位,两化融合水平也在全国 排名倒数;吉林和黑龙江创新指标在全国排名第 25 位之后;甘 肃、 青海、内蒙古等地 除 创新实力 指标排名靠后外,两化融合水 平、互联网普及率等反映信息化水平的基础设施类指标也相对落 后。 综合看,东部地区 要素成本处于较高水平 , 这也是近年来东 部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主要 原因 , 这些地区要留住企业,需尽可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中部地区 多数省份尚未实现工业化,更应重视 要素成本 上涨问题; 西部和东北地区如果单纯依赖降低要素成本,只能吸引一些劳动 密集型产业或产业链低端环节,而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通 过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来推动营商环境的整 体改善。 表 5 各地劣势指标 区域 短板(各省市表现最差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浙江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3)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25) 平均销售电价( 27) 上海 平均销售电价( 28)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9)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9) 江 苏 平均销售电价( 25)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27)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7) 广东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17) 平均销售电价( 19)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4) 赛迪智库 - 18 - 区域 短板(各省市表现最差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北京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8) 平均销售电价( 30)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30) 安徽 平均销售电价( 21)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2) 互联网普及率( 23) 湖南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24)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4)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5) 天津 平均销售电价( 26) 制造 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8)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8) 福建 平均销售电价( 14)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3)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30) 湖北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18)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1) 平均销售电价( 22) 四川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0) 交通系数( 25) 互联网普及率( 27) 山东 平均销售电价( 23)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6)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7) 广西 两化融合水平( 24)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27)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7) 江西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29)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9)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29) 宁夏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23) 两化融合水平( 23) 交通系数( 23) 河北 开办企业天数( 27)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7)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8) 河南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6) 互联网普及率( 27)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30) 重庆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21)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23)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30) 海南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28)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28) 平均销售电价( 29) 贵州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5) 互联网普及率( 26) 贷款利率下浮区间( 30) 陕西 交通系数( 20)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0) 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收入 占比( 25) 山西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24)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6) 空气质量年 PM2.5 浓度( 29) 云南 交通系数( 26) 两化融合水平( 26) 互联网普及率( 30) 赛迪智库 - 19 - 区域 短板(各省市表现最差的三个指标,括号内为该省市该指标在全国排名) 黑龙江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5)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26)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6) 辽宁 受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奖励项数( 23) 省会城市工业用地价格 ( 24)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公共预算比重( 28) 吉林 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 26)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8)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29) 青海 交通系数( 29) 工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30)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30) 内蒙古 交通系数( 28)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30) 单位 R&D 经费发明专利数( 30) 新疆 工业 R&D 人员投入强度( 29) 两化融合水平( 29) 交通系数( 30) 甘肃 互联网普及率( 29) 科技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比重( 29) 两化融合水平( 30) 资料来源:赛迪 智库 计算 , 2020, 12 三 、实际调查 为了解 我 国制造业营商环境的最新情况,破解 制造 企业生产 经营中的“堵点”“痛点”。 赛迪 智库 经 问卷调查 2分析发现 ,我国 制造企业对营商环境的 整体 认可度较高, 但在政策落实、融资难 融资贵、土地审批等方面的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地区 的制 造业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 结果分析 总体来看,制造企业对 我国 营商环境 认可度较高 。 调查结果 显示, 制造 企业对全国营商环境的综合评分达到 7.5 分(满分为 2 2020年 6-7月赛迪研究院对除西藏、新疆、海南之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制造企业进行了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1000 份,收到有效问卷 951份 。 赛迪智库 - 20 - 10 分),其中, 61%的企业认为在 8 分及以上 ,整体认可度较高 。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制造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程度 较高 , 从与疫情之前对比来看, 仅有 17%的企业认 为营商环境 变差; 从企业理想的营商环境最 佳地区来看, 62%的企业认为我国营商环境最好,远高于世界其 他地区 。 图 2 制造企业营商环境总体评价结果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赛迪 智库 整理, 2020.12 分区域来看, 欠发达地区 制造企业 对 我国 营商环境的评价低 于发达地区 。 浙江、 四川 、 江苏 、 湖南 、 福建 、 广东 、 湖北 、 山 东 等 制造业大 省 的制造企业 对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均超过 7.5 分, 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上述 省份 企业对政府在新冠疫情中的助 企政策认可度较高 。 从企业选择的国内营商环境最佳地区来看 , 59%的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最好的省份 为 广 东、浙江、江苏、山东 8-10分 , 61% 5-7分 , 34% 1-4分 , 5% 所在地区的营商环境得分 变好 , 45% 没有变 化 , 38% 变差 , 17% 与疫情之前相比营商环境变化情况 赛迪智库 - 21 - 等东部 省份 , 16%选择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 西部和东北地区 则仅有 6%和 0.3%。 分企业规模来看,微 型 制造 企业对 我国 营商环境的评价 远 低 于 其他类型 企业。 如图 3 所示, 大、中、小型企业对营商环境的 评价分别为 7.6、 7.6、 7.5 分, 差别不大,而 微型企业 的评价较低, 仅 为 6.6 分。从与疫情之前对比来看 , 大、中、小型企业中认为 变好的企业分别占 44%、 51%、 45%, 微型企业获得感依然最低 , 仅 为 33%。 优化营商环境的应重点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力度 ,补 足 政策落地的“ 短板 ” 。 图 3 不同企业规模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赛迪 智库 计算 , 2020.12 分企业性质来看, 国内 制造 企业对 我国 营商环境的评价低于 外企 。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国已 连续 二十多 年成为外资流 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 , 2019 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历时不到 1 年即 14% 14% 18% 25% 42% 34% 37% 42% 44% 51% 45% 33% 7.6 7.6 7.5 6.6 6.0 6.4 6.8 7.2 7.6 8.0 0% 20% 40% 60% 80% 100%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变差 没有变化 变好 打分平均值 (右轴 ) 赛迪智库 - 22 - 投产,创造了全国制造业项目落地的“纪录”。如图 4 所示,国有 企业和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相差不大,外企对国内营商环 境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上述两种类型企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的持续, 对外贸易与人员往来均有限制, 在华外资企业受 到了不同程 度的影响,但从与疫情之前对比来看,认为营商环境 变差的外资企业仍低于国内企业 。 图 4 不同企业性质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赛迪 智库 整理, 2020.12 分行业来看, 劳动密集型行业对 我国 营商环境的评价低于 其 他 行业 。 如图 5 所示, 化纤、造纸、印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