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1年“双循环”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

  • 资源ID:123287       资源大小:3.56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双循环”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

中国化妆品行业 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编制 更多产业情报: 2021“双循环为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中央新提出“双循环”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新兴市场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我国 化妆品商品消费增速逐渐加快,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化妆 品市场规模将达4733.5亿元。 前 言 Introduction目 录 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的作用 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发展历程 化妆品产业链 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多项举措刺激居民消费 电商促进行业发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美妆护肤意识逐渐增强 新兴技术发展为行业提供支持 一 双 循 环 发 展 格 局 概 况 双循环的定义 双循环概念提出 内循环发展现状 外循环发展现状 内循环支撑举措 外循环推动措施 双循环发展前景 二 化 妆 品 概 况 三 化 妆 品 市 场 发 展 环 境欧莱雅 雅诗兰黛 资生堂 百雀羚 自然堂 上海家化 御家汇 拉芳家化 化妆品市场规模预测 双循环格局对化妆品行业影响 分析 化妆品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化妆品人均消费情况 全球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化妆品企业注册量情况 中国化妆品产量情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情况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情况 中国化妆品细分产品市场情况 中国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 四 化 妆 品 行 业 市 场 分 析 五 重 点 企 业 分 析 六 化 妆 品 行 业 发 展 前 景 目 录双循环的定义 双循环概念提出 内循环发展现状 外循环发展现状 内循环支撑举措 外循环推动措施 双循环发展前景 “双循环”发展格局概况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 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u 内循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u 外循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内循环 外循环 双循环的定义5.23 6.18 5.14 7.21 7 双循环概念提出 7.30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两个循环” 概念,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 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 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 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 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 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两会期间,习主席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 企业家座谈会上习主席谈到:面向未来,我 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 内循环发展现状 u GDP:“十三五”时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国内 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u 人口:目前,全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增速放缓。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4.00亿人,与2018年相比,人口 净增46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4。 6 8 8 8 5 8 7 4 6 3 9 5 8 3 2 0 3 6 9 1 9 2 8 1 9 9 0 8 6 5 1 0 1 5 9 8 6 0 2 0 0 0 0 0 4 0 0 0 0 0 6 0 0 0 0 0 8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2 0 0 0 0 0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1 5 - 2 0 2 0 年 中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G D P ) 统 计 单 位 : 亿 元 1 3 7 4 6 2 1 3 8 2 7 1 1 3 9 0 0 8 1 3 9 5 3 8 1 4 0 0 0 5 0 2 0 0 0 0 4 0 0 0 0 6 0 0 0 0 8 0 0 0 0 1 0 0 0 0 0 1 2 0 0 0 0 1 4 0 0 0 0 1 6 0 0 0 0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1 5 - 2 0 1 9 年 中 国 总 人 口 数 量 统 计 单 位 : 万 人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9 内循环发展现状 u 工业: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 u 投资:202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 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32%。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 4 . 5 4 2 7 . 5 1 3 0 . 1 1 3 1 . 7 1 3 1 . 3 1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1 6 - 2 0 2 0 年 中 国 全 部 工 业 增 加 值 统 计 单 位 : 万 亿 元 6 0 . 6 5 6 4 . 1 2 6 4 . 5 7 5 6 . 0 9 5 1 . 8 9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1 6 - 2 0 2 0 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统 计 单 位 : 万 亿 元1 0 外循环发展现状 u 进出口: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 进口14.22万亿元,下降0.7%。 u 对外关系: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单 位 : 亿 元 人 民 币 1 2 月 当 月 同 比 ( % ) 1 - 1 2 月 累 计 累 计 同 比 ( % ) 进出口总值 32005.2 5.9 321556.9 1.9 出口总值 18586.7 10.9 179326.4 4 进口总值 13418.5 -0.2 142230.6 -0.7 进出口差额 5168.1 - 37095.8 - R C E P 的 主 要 成 就 体 现 在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1 规定参与国之间90%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2 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允许在整个RCEP范围内计算 产品增加值 3 拓宽了对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准入 4 增加了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新规则1 1 外循环发展现状 u 吸引外资:2020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 58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 18.3%,占同期总额的16.2%,较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 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越南、老挝、马来西 亚、柬埔寨、泰国、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和以色列等 国家。 u 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 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611份,新签合同额 1414.6亿美元,同比下降8.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 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5.4%;完成营业额911.2亿美元, 同比下降7%,占同期总额的58.4%。 1 4 5 . 3 1 4 3 . 6 1 5 6 . 4 1 5 0 . 4 1 7 7 . 9 0 . 0 2 0 . 0 4 0 . 0 6 0 . 0 8 0 . 0 1 0 0 . 0 1 2 0 . 0 1 4 0 . 0 1 6 0 . 0 1 8 0 . 0 2 0 0 . 0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1 6 - 2 0 2 0 年 中 国 对 “ 一 带 一 路 ” 沿 线 国 家 投 资 额 统 计 单 位 : 亿 美 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 2 内循环支撑举措 u 科技创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 短板。要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路径发 展。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 才培养。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能力提升。 u 扩内需、强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 国、数字中国,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 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 费。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 康发展。 u 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 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1 3 内循环支撑举措 u 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流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 流网络。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结算体系建设,降低制度性交 易成本。 u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这个过程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表明我国城镇化的程度、深度和广度 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我国常 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发展目标为70%。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 成一批新增长极。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 u 推动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更充分就业。中等收入群 体的扩大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结构升级具有基础作用。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精准度,改善收入 和财富分配格局1 4 外循环推动措施 从外循环的推动措施来看,主要从两大方面推动外循环发展: 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 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要强化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要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 应用,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沿着从可用 到好用的路径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加公平的市 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外资。 要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出口质量,扩大 进口,促进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 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要用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 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 系,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1 5 双循环发展前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 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未来,我国将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 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 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 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 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 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 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 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错综复杂变化下国际环境中,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 势的内在要求,即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 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在此背景下,我国将 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加 深外循环,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内循环 外循环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的作用 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发展历程 化妆品产业链 化妆品行业概况 21 7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 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 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 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 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化妆品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细化,并且具有综合 功能的化妆品越来越多,档次差异十分明显,包 装设计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各商家为了更 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对化妆品进行了各自不同 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分类与包装。 化妆品的定义1 8 作用 内容 清洁作用 祛除皮肤、毛发、口腔和牙齿上面的脏物,以及人体分泌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洁物质。如清洁霜、清洁奶液、 净面面膜、清洁用化妆水、泡沫浴液、洗发香波、牙膏等。 保护作用 保护皮肤及毛发等处,使其滋润、柔软、光滑、富有弹性,以抵御寒风、烈日、紫外线辐射等的损害,增加分泌 机能活力,防止皮肤皱裂、毛发枯断。如雪花膏、冷霜、润肤霜、防裂油膏、奶液、防晒霜、润发油、发乳、护 发素等。 营养作用 补充皮肤及毛发营养,增加组织活力,保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皮肤皱纹,减缓皮肤衰老以及促进毛发生 理机能,防止脱发。如人参霜、维生素霜、珍珠霜等各种营养霜、营养面膜、生发水、药性发乳、药性头蜡等。 美化作用 美化皮肤及毛发,使之增加魅力,或散发香气。如粉底霜、粉饼、香粉、胭脂、唇膏、发胶、摩丝、染发剂、烫 发剂、眼影膏、眉笔、睫毛膏、香水等。 防治作用 预防或治疗皮肤及毛发、口腔和牙齿等部位影响外表或功能的生理病理现象。如雀斑霜、粉刺霜、抑汗剂、祛臭 剂、生发水、痱子水、药物牙膏等。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化妆品的作用1 9 种类 使用目的 具体品种 清洁化妆品 用以洗净皮肤、毛发的 化妆品 清洁霜、洗面奶、浴剂、洗发护发 剂、剃须膏等 基础化妆品 化妆前,对面部头发的 基础处理 各种面霜、蜜,化妆水,面膜,发 乳、发胶等定发剂 美容化妆品 用于面部及头发的美化 用品 胭脂,口红,眼影,头发染烫、发 型处理、固定等用品 疗效化妆品 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 的日化用品 清凉剂、除臭剂、育毛剂、除毛剂、 染毛剂、驱虫剂等。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化妆品的分类2 0 化妆品发展历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一代是使用天然的动植物油脂对皮肤作单纯的物理防护,即直接使用动植物或矿物来源的不 经过化学处理的各类油脂。自7世纪到12世纪,阿拉伯国家在化妆品生产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代表是发明了用蒸馏法加工植物花朵,大大提高了香精油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我国化 妆品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古藉汉书中就有画眉、点唇的记载。 第二代是以油和水乳化技术为基础的化妆品。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解决了正确选 择乳化剂的关键问题。化妆品生产从过去原始的初级的小型家庭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 专业性的科学技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化妆品行业才成为目前我国轻工行业中发展最迅猛, 最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诺大行业。 第三代是添加各类动植物萃取精华的化妆品。诸如从皂角、果酸、木瓜等天然植物或者从动物 皮肉和内脏中提取的深海鱼蛋白和激素类等精华素加入到化妆品中去。提取方法中比较先进的 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高了有效物质的得率和萃取纯度。 第四代是仿生化妆品,即采用生物技术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 质并复配到化妆品中,以补充、修复和调整细胞因子来达到抗衰老、修复受损皮肤等功效,这 类化妆品代表了21世纪化妆品的发展方向。这些化妆品以生物工程制剂如神经酰胺和基因工程 制剂如脱氧核糖核酸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参与为代表2 1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化妆品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 中游化妆品生产 下游化妆品销售 甘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香精香料及其他添加剂等 化工材料 塑瓶、花盒、泵头、 礼盒、软管等 包装材料 护肤品 彩妆品 护发用品 沐浴用品 防晒用品 香水等 垂直电商平台、社交电商平台、 综合B2C平台、新兴渠道等 线上渠道 商超、专卖店、药妆店 美容院等等 线下渠道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多项举措刺激居民消费 电商促进行业发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美妆护肤意识逐渐增强 新兴技术发展为行业提供支持 化妆品发展环境 32 3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 2020 化妆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了对化妆品原料的溯源管理要求,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 案人在办理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时,应当明确原料的来源及其原料质量规格,后续原料 来源或者原料质量规格发生变化的,应当进行安全评估并更新相关注册备案信息。 2020 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 求意见稿) 该办法是我国针对化妆品生产和经营监督管理设置的首部专门部门规章,对新条例中 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管的各项要求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是化妆品上市后监管的 重要法律依据。 2020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规定,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 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特殊化妆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注册后方可生产、进口,特殊化妆品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生产经营的化妆品的标签存 在瑕疵但不影响质量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责 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2019 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 规范共二十四条,旨在进一步规范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保证化妆品注册 和备案检验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科学。 2019 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导 原则 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类型检验检测机构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指导,提升检验 检测能力,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9 关于实施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 可延续承诺制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 自2019年6月30日起,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延续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实施承诺制审 批。 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2 4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 2018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 案)通报 标志着条例的修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结合条例的修订,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妆品网 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建设也有序推进。 2018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 原则征求意见稿 化妆品企业需对产品功效宣称类别进行评价,要求功效宣称与其证据水平(评价)相一致。除了 能直接识别的功效外,特定功效宣称均应经过相应评价,包括但不限于防晒、美白祛斑、育发、 美乳、健美、除臭、抗皱、祛痘、控油、去屑、修复、保湿(2小时)功效。 2018 化妆品分类规范(征求意 见稿) 该规范以产品功能宣称、作用部位、产品剂型和使用人群为依据细化分类,实施编码原则,实 行开放式分类表格设计,可依据行业和科技的发展对分类进行动态增补或调整。这一行动将有 利于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化妆品分类方式,为化妆品行业的规范发 展和科学监管提供依据。 2018 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规程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根据规程,6大类化妆品将被重点监测,包括:可能 含有潜在危害因素的产品;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产品;引起化妆品安全事故或受到消费者关 注的产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根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具有潜在风险的产 品;技术上无法避免,导致风险物质作为杂质带入的产品。以上6大类化妆品的监测总结报告, 将直接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 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规范 加强和规范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生产/委托单位 同类产品的跟踪抽检监测等。 2017 关于规范化妆品注册及备 案申报有关事宜的通告 对换发新版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后的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分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 妆品进行了详细规定。 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 3 8 2 1 . 0 2 5 9 7 3 . 8 2 8 2 2 8 . 0 3 0 7 3 2 . 8 3 2 1 8 9 . 0 0 . 0 5 0 0 0 . 0 1 0 0 0 0 . 0 1 5 0 0 0 . 0 2 0 0 0 0 . 0 2 5 0 0 0 . 0 3 0 0 0 0 . 0 3 5 0 0 0 . 0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1 6 - 2 0 2 0 年 中 国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统 计 单 位 : 元 2 5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 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长 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 素,实际增长3.8%。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 增长3.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6%。其中,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 是平均数的9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 数15204元,增长5.7%,是平均数的88.7全球化妆品人均消费情况 全球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化妆品企业注册量情况 中国化妆品产量情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情况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情况 中国化妆品细分产品市场情况 中国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 化妆品行业市场分析 4欧莱雅 雅诗兰黛 资生堂 百雀羚 自然堂 上海家化 御家汇 拉芳家化 重点企业分析 5化妆品市场规模预测 双循环格局对化妆品行业影响分析 化妆品未来发展趋势 化妆品行业发展前景 6注意:本报告共81页,只展示25页,欲知详 细报告及报告中涉及数据请下载报告PPT版本中商服务/Services 中商 产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p 专项市场调研 p 产业战略咨询 p 行业研究 投资咨询 Industry Consulting p 商计可研 p 财务顾问 p 企业上市咨询 p 商业模式设计 规划设计 Industry Planning p 产业规划 p 园区规划 p 定位策划 p 概念性规划设计 产业招商 Industry Investment p 产业招商地图 p 产业招商策划 p 项目包装策划 p 产业招商代理公司介绍/版权声明 公司介绍: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专注于围绕构建“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战 略、产业投资、产业招商”等“五位一体”的产业咨询体系。中商产业研究院以业内首家自建数据库 “中商产业大数据 库”为依托,行业覆盖传统重点行业和新兴热点领域。如研究范围不仅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 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还深入研究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 联网+”等新兴领域。 近二十余年来,中商产业研究院积累了一批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主要包括国内外500强企业、各级地方政府、科研院所、 金融投行等,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未来,中商产业研究院将继续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和严谨的专业化服务,引 领中国产业咨询的创新发展。以产业咨询力量助力中国经济变革创新,推动中国新时代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不 断跃升世界舞台! 版权说明: 本报告的所有图片、表格及文字内容的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其中,部分文字及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版权归属 原著作者所有。中商产业研究院取得数据的途径来源于市场调查、公开资料和第三方采购。未经本公司授权许可不得转 载,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商产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减与修改。违者将依法追究 其责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咨询机构 l 中 商 产 业 研 究 院 l 中 商 情 报 网 l 招 商 情 报 库 l 中 商 数 据 库 更 多 产 业 情 报 : w w w . a s k c i . c o m / r e p o r t s / 客 服 热 线 : 400-666-1917 邮箱: 中 商 产 业 研 究 院 中 商 情 报 网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双循环”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为本站会员(夏天的风)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