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21年6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

  • 资源ID:123092       资源大小:631.2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6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

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简报 2021 年 06 月 简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金融团队开发和运营,每月递送与中国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 和社会风险有关的新闻、政策、管理工具和专家观点。面向从事海外项目信贷审批、合规审查、风险管理、 战略政策等业务的从业者,期待您的建议和反馈。 中国海外项目进展 水坝几内亚福米(Fomi)大坝项目(生态风险) 该项目位于西非几内亚境内尼日尔河支流尼安丹(Niandan) 河上,规划装机 90 兆瓦,是一项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航运 等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惠及几内亚和其邻国马里的两 国人民。 2017 年,几内亚政府决定由中国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承担项目工程建设总承包,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 该项目原计划在 2017 年底前开工,但根据长期跟踪该项目进展的 社会组织,中国方面可能因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一直没有 动作。 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建设工作仍未展开,约 6 亿美元的项 目资金还未落实,但荷兰和瑞典两国表示了支持意向,几内亚政府、 马里政府和尼日尔河流域组织 1 已决定共同推进该项目。 该项目多年以来存在环境和社会争议,主要在于建设水坝和 下游灌溉项目将导致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部分干涸,威胁全球 知名的沙漠湿地,这会令原本富饶的生态系统难以为继,还可能 增加该地区农民、渔民和牧民对自然资源的竞争, 影响社会稳定。 煤电塞尔维亚克鲁巴拉B(Kolubara B)煤电项目(转 型风险,政策风险) 5 月,塞尔维亚矿业和能源部决定 暂停建设 350 兆瓦的克鲁 巴拉 B(Kolubara B)煤电项目。该项目原计划可能会由中国电 建负责建设。 该项目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但一路走来 因融资、政策等原因历经变数。2011年,塞尔维亚国有电力公 司EPS提议建设该项目,但直到2014年项目许可到期,都未 有实质性进展。2018年,该项目重启 ,而开工时间一再拖延。 2020 年,EPS 与中国电建达成 初步合作意向 ,计划由后者在 2024 年前完成项目建设并投运。2021 年 5 月,尽管受到来自采 矿行业的抗议 ,赛尔维亚政府考虑到该国的能源转型,依旧决定 暂时建设该煤电项目,并解释会充分考虑就业等转型期的问题。 根据专家分析 ,商业可行性不足是导致该项目被取消的重要原 因;考虑到碳税以及煤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成本,继续新建 燃煤电厂相比可再生能源已是一笔不划算的投资。 煤电波黑图兹拉煤电7号机组(Tuzla 7)项目(转型风险) 近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一位匿名官员 表示,图兹拉煤电 7 号机组建设或将中止,难以继续推进。该项 目在 2014 年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中国葛洲坝集团负责项目工 程总承包,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 该项目近年来受到外界争议不断,一方面是来自环境方面的 担忧,另一方面外界对项目经济前景的质疑。考虑到低迷的电价、 碳税以及来自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该项目的前景并不明 朗。尤其是在欧盟碳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巴尔干地区多国正在考 虑 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施行碳交易和碳内部定价机制等,可能 削弱煤电的发展前景。根据媒体报道 ,原本计划为其提供设备的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近期已退出该项目(但未获官方确 认),可能原因是受到欧盟方面退煤的压力;同时,中国承包商 也试图对协议条款开启重谈。 煤电柬埔寨波东沙哥(Botum Sakor)煤电项目(生态 风险) 简报曾在去年 11 月刊提醒该煤电项目的环境和气候风险, 除此之外中国参与方还应关注其生态风险。 1 尼日尔河流域组织成立于1964年11月21日,原名为“尼日尔河委员会”,成员国包括几内亚、马里、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科特迪瓦、尼日尔、 尼日利亚和乍得。 该项目于2020年获得柬埔寨政府的建设用地批复,获得 了柬政府的电费支付 担保 ,计划由中钢集团(该集团于去年 10月转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托管 )和柬埔寨当地企业皇家集 团(Royal Group) 共同开发 。该项目规划装机700兆瓦,预 计耗资13.4亿美元,计划于2024年投产。该项目位于由皇 家集团开发的经济特区内,坐落于柬埔寨波东沙哥(Botum Sakor)国家公园。 目前该煤电项目尚未开始建设,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仍待确 定, 但项目可能会遇到来自生态保护方面的质疑,值得中国投资 方重视。项目所在的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 包括亚洲象、戴帽长臂猿和马来穿山甲等。环保组织专家提醒 , 该煤电项目和经济特区的选址应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迁 徙通道和森林完整性的影响,避开已经得到授权的森林碳汇保护 区,否则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将削弱这片生态宝地的价值,也会削 弱该地发展可持续渔业和生态旅游的潜力。 中国投资方可以在项目规划、选址和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可 能存在的环境、生态和社会影响,制定影响预防和风险管理策略, 避免这些风险阻碍项目的如期建设和顺利运营。 港口秘鲁钱凯(Chancay)多功能港口项目(声誉风险, 生态风险,环境风险) 5 月,中交集团所属的中国港湾牵头的企业联合体中标 秘鲁 钱凯(Chancay)多功能港口新一期运营区和综合办公区施工项 目,工期 36 个月。该项目位于秘鲁中部的钱凯湾,该湾区拥有 开发深海港的天然优势。港口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美洲的重要枢 纽港,有助于秘鲁打造太平洋沿岸物流集散中心。该项目由中国 中远海运和秘鲁合作方 Volcan 共同投资 ,中远海运持股 60%。 这也是中远海运在南美洲持股的第一个港口码头项目。 该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对秘鲁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了顺 利建设并投运,投资方还要重视本地居民的意见和态度。该项目 自 2019 年起就遭受到本地居民的质疑和反对 ,他们的顾虑集中 在对项目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忧虑,和对经济补偿的不满。一些当 地居民和社会活动家担心,秘鲁政府可能会因为发展经济而忽视 项目重大的生态影响,导致海洋污染、沿海生境和独特动植物丧 失和滨海湿地退化等影响;他们认为负责评估该项目环境影响的 咨询公司弱化了这些影响。此外,该项目还涉及部分居民被迫搬 迁,但他们称还未知晓搬迁方案,暂未得到足够的经济补偿。 针对居民提出的环境顾虑,融资方可以要求客户制定预案和 应对方案,项目方可以督促环评单位和施工单位予以重视和科学 评估,提前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同时,中国的融资方、投资方 和建设方都应重视聆听民间声音和开展舆情管理,比如设置民众 反馈渠道,或可以通过开展适时或定期的社会调研了解民意,排 查隐患。 港口非洲塞拉利昂港口项目(声誉风险,生态风险) 近期,塞拉利昂政府与中国达成了一份资金规模达5500万 美元(约3.5亿元)的港口开发协议,但这在塞拉利昂民间引发 了 质疑,焦点集中在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移民问题和透明度上。 该项目选址位于非洲西部地区半岛国家公园边境的 Black Johnson海滩,该公园栖息着羚羊和穿山甲等独特物种,盛产 沙丁鱼、梭鱼和石斑鱼等渔产。塞拉利昂政府的这份开发计划在 民间社交媒体引发了热议 ,还曾一度引发误解,民间误传将开发 为一个鱼粉厂 ,但随后塞拉利昂渔业部长做出了澄清 。当地的土 地所有者、社会活动家和众多社会团体对该开发计划表达了顾虑, 部分社会团体已向塞拉利昂政府申请信息公开 ,要求查看开发方 案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报告;社会团体还提醒该项目潜在移民 问题担忧。 计划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参与方应重视舆情追踪,提高透明 度,适时回应外界的诉求和质疑,以免误解升级或演化。 WWF 长期和中银协合作,支持中银协发起并成立了该专家 组,未来还将继续支持中银协开展以上各项工作,包括申诉回应 平台建设、推动银行出台支持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引领 银行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等。 绿色金融央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结 果纳入金融机构评级 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评价方案(下简称“新方案”),规定于今年7月1日起对 24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 金融机构评级等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相比 2018 年发布的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 评价方案(下简称“旧方案”),新方案在定量指标、定性指 标和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做出了更新。新方案的定量指 标统计范围是境内绿色贷款和境内绿色债券(旧方案是绿色信 贷),未来人民银行还可能继续扩大绿色金融业务的评价范围。 新方案的定性部分比旧方案更详细,将考察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 策、制度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具体指标包括气候和环境压 力测试信息披露、气候和环境风险管控、棕色资产情况、境内外 绿色产业、尽职调查和贷后管理等。此外,新方案规定评价结果 将纳入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并鼓励银行业金融 机构主动披露绿色金融评价结果。 可持续基础设施澜湄六国就可持续基础设施合作等内容 达成共识 6 月 8 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在重庆举 行,六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 ,在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清 洁能源发展、森林保护、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方面达成多项共 识。六国外长声明,认识到严峻的水资源挑战和气候变化带 来的挑战,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强在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上的合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将在“绿色 澜湄计划”下,加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质量提升、清 洁水示范、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还将建设基于自 然解决方案的红树林保护网络,推动气候适应知识分享与合 作,并鼓励在森林资源经营与保护上的合作。 环境和社会亚投行将实施新修订的环境和社会框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环境和社会框架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ramework,简称 ESF)在经过两 轮公开意见征询后,最终在今年 5 月获得董事会批准,将于今年 10月1日起生效。ESF确保AIIB将环境和社会相关的风险和影 政策法规解读 生物多样性 WWF 与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与自然相关财务信 息披露工作组” 6 月,WWF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林冠项目(Global Canopy) 等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 “与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简 称 TNFD)。 TNFD 旨在弥补数据和信息的不足,通过制定并促进金融机 构采纳适当的原则、框架、工具、 度量标准和数据,使生物多 样性融入金融决策。TNFD由路孚特(Refinitiv)首席执行官大 卫克雷格(David Craig)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 书伊丽莎白姆雷玛(Elizabeth Mrema)担任主席,将在 2023 年前,为全球各组织提供一个共同框架,以报告不断变化的自然 相关风险并采取行动,支持全球资金流向对自然更有利的结果。 TNFD的想法始于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会议,随后 WWF 等机构作为 TNFD 创始伙伴,共同孵化了这一想法。TNFD 的发展得益于由 74 人组成的非正式工作组的强大支持。该非正 式工作组集结了来自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监管机构、多边 机构和财团的代表,他们通过9个月努力,在技术范围和运作 模式上提出了实用建议,为TNFD奠定了基础。WWF将继续支 持 TNFD,鼓励金融机构、企业、政府代表和各界专家共同参与 TNFD 倡议。 申诉平台中银协将推进海外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申诉 回应平台建设等工作 6月11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银协)主办的“银行业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中银协党委书 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会上指出 ,中银协发起并设立了中国银 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下简称“该专家 组”),制定了2021-2025年工作规划,专家组目标发挥智库作用, 开展一系列研究、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推动银行出台支持双碳 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计划,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银 行建立起后风险治理和风控体系,推动银行建设碳排放的数据信 息系统等。 潘光伟指出“十四五”期间将与各方一道,重点推进中资银 行海外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申诉回应平台建设工作,继续做好 绿色银行评价工作,引领银行业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等 相关领域投融资标准研究及金融产品的支持力。 响管理纳入投资决策,包括了强制性的环境和社会政策、标准和 排除清单等内容。有计划向 AIIB 寻求融资的项目方、公司和金融 机构须遵守ESF规定,构建符合ESF规定的、与融资内容和风 险相称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并定期向AIIB沟通落实情况。 修订后的ESF强化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规定,明确与巴 黎协定三项目标(减缓、适应和引导资金流动)保持一致。将 在尽职调查阶段考察客户是否已考虑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还将支持客户报告项目预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 新的ESF强化了对金融中介的尽职调查。AIIB规定对于通 过金融中介比如银行、私募股权基金等第三方进行的信 贷和投资业务,须对高风险活动进行事先批准,即:对于A类 项目 2 要进行事先审查,而不授权给金融中介;部分 B 类高风险 项目 3 可以在 AIIB 确认金融中介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计划后才会进 行委托。 新的ESF细化了对客户建立申诉补偿机制的要求。AIIB要 求客户尽早建立项目层面的申诉补偿机制(GRM),确保受项目 影响人能够表达与项目环境和社会方面有关的担忧和不满。AIIB 在机构层面还为受项目影响人提供了申诉机制,即AIIB的受项 目影响人机制(PPM),规定客户以通俗易懂且当地适用的语言, 告知受影响人如何访问 GRM 和 PPM。 新的 ESF 还首次提出 AIIB 将在资本市场进行 ESG 投资,为 基础设施发展吸引更多资金。这种方法区别于针对具体项目的融 资,银行无法在资产层面展开对环境和社会绩效的评估,而是落 脚于企业层面。故新的ESF提出,将为这套方法开发一套适用 的 ESG 框架,解决投资组合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尽管 AIIB 还未 公开如何完善这套ESG框架的细节,一些社会组织已提出前瞻 性的建议,指出设计ESG框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无法掌握当 地实际情况、同一家公司的ESG评级可能不一致等,而要求被 投资的资产管理者完善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配合来自AIIB强 有力的尽职调查,或将是一套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新的ESF还在信息披露、征地与非自愿移民、性别、大坝安全、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做出了相应修改。 化石能源追踪全球金融机构的能源融资政策 煤炭和煤电项目正面临着来自气候政策、能源转型、碳 税或碳交易、环保等多方面的压力,境外煤炭项目容易引起 民众反对,中国金融机构应重视潜在的财务风险、声誉风险 和搁浅资产风险,谨慎研判退煤计划。 工商银行将设立退出煤炭融资时间表 5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在国际金融 论坛 2021 年春季会议上宣布工行将设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资的路 径图和时间表,同时持续提升绿色贷款余额,力争 2030 年末可 再生能源投融资余额比 2020 年末增加一倍。在境外,工行将按 东道国自主原则、可再生能源优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成本可 负担原则支持境外能源项目,支持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工行已 就煤炭、煤电领域出台了专门政策,从严控制煤炭、煤电投融资 业务,从严把握业务准入标准,确保仅关注技术先进、符合东道 国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的项目。 中国邮储银行将禁止支持海外煤炭煤电等高碳资产 为助力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已 在今年年初宣布把ESG风险管控纳入授信业务全流程,并加强 “一带一路”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禁止支持境外煤炭、煤电等 传统化石能源和高碳资产,将定期开展ESG风险排查,开展环 境和气候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邮储银行还将参照“气候相关财务 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的框架、香港交易所 ESG 信息 披露指引、赤道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等,披露与环境和气候相 关的公司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等信息,充分接受 各方监督。今年 4 月,邮储银行已正式采纳签署 负责任银行原 则 (PRB),继中国工商银行后成为第二家签署PRB的中资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汇丰银行将在 2040 年底前退出全球煤炭融资 5 月 28 日,汇丰银行(HSBC)正式通过一份关于气候变化 的 决议 ,承诺将在 2030 年底前逐步退出欧盟和经合组织国家的 动力煤矿和煤电融资 ,并在 2040 年前将范围扩展至全球。汇丰 银行将根据巴黎协定目标制定科学的减碳目标,从 2021 财 年年报开始根据 TCFD 建议的框架开展相关披露。 汇丰银行的这份决议一方面是考虑到零碳带来的机遇和气 候变化的转型风险,同时也是因为投资人和社会组织的压力 。社 会组织指出,汇丰银行虽然在去年10月宣布了 “零碳银行” 目标, 但没有对化石能源项目和企业做出融资限制,煤炭融资政策存在 漏洞, 如果想让“零碳银行”目标掷地有声,应尽快停止对加剧 气候灾难的经济活动的支持,尤其是煤炭、油气开采和有毁林风 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迫于投资人压力,汇丰决定加快从化石 能源行业的撤资,首先从煤炭行业开始;同时将支持客户的低碳 转型,计划在 2021 年底前公布具体政策。有评论认为,汇丰银 2 项目对环境和社会有潜在重大不利的、不可逆的、累积性、多样性、前所未有的影响。 3 项目对环境和社会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程度有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部分影响可通过减缓措施来解决。 行退出煤炭融资的承诺没有包括其资产管理部门,而通过股权投 资汇丰银行还持股了众多煤炭企业,总计拥有 99 吉瓦的新建煤 电计划,建议汇丰银行为此制定明确的减碳要求。 韩国国家养老基金将拒绝为新煤电项目提供资金 全球第三大养老基金韩国国家养老基金(NPS)在5月宣布, 将不再资助任何涉及新建燃煤电厂的项目,同时还将建立负面筛 选机制,排除有违气候目标的投资。韩国卫生福利部部长,同时 也是NPS管理委员会主席表示,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 境正引入更严格的政策,比如碳边境税,NPS也因此面临风险 管理的挑战。不过NPS尚未宣布如何管理对高碳公司的投资, 这部分投资也面临着转型风险。 电力南亚和东南亚的低碳能源转型 南亚、东南亚与中国海外投资联系紧密,也是中国海 外电力、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投资的热点地区。 WWF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定期组织会议沙龙,助力中 国与该区域各国加强低碳和可持续投资合作。 巴基斯坦将寻求中巴经济走廊下电力项目的债务重组 巴基斯坦媒体报道 ,巴基斯坦总理的电力和石油事务特别 助理受访时表示,将针对中巴经济走廊下的电力项目向中国寻求 30 亿美元的债务重组。 简报曾在 3 月刊报道巴基斯坦为控制电力行业的“三角债” 负担,计划提高用电价格。此次债务重组提议也是为了缓解“三 角债”压力,巴方面希望中国考虑设立 30 亿美元的一次性债务 再融资基金,用来支付在巴运营电力项目的 12 家中国独立发电 商的电费。据报道,巴方面已就该决定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进 行了讨论,下一步还需要在两国更高级别会议上讨论。 “三角债”是巴基斯坦电力系统长年以来的困扰,会影响在 巴投资电力项目的中资企业及其供应商 4 。过去几年,为缓解用 电危机和降低发电成本,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下快速建设了 多座大型燃煤电站。这一时期的煤电项目多采用容量电费“照付 不议”机制,并以美元结算,这给巴基斯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 力,巴方面曾就容量电费的结算方式与独立发电商重新谈判 。未 来几年,巴基斯坦仍面临巨额的容量电费压力,预计到 2023 年 将提高到 1.5 万亿卢比(约 95 亿美元)。 WWF 建议,中巴双方可以探索以 “债务换自然”或“债务 换气候”实现债务重组的可行性,即通过债务互转,将现有的 电费债务转化为气候投资或自然投资的专项资金,用来发展对 气候和自然更友好的项目,将保护自然和气候等目标作为还本 付息的条件,有助于债务国开展更有力的行动实现经济可持续 复苏和发展。 印尼正在制定更加绿色的国家电力发展计划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在今年 6 月宣布,未来 10 年(2021- 2030年)印尼计划新增约41吉瓦电力装机,其中48%将来自 水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这一目标将被写入印尼正在制定的 国家电力供应商计划(RUPTL) 5 。相比现行的 RUPTL(2019- 2028年),新版PUPTL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目标(现行 RUPTL计划2019-2028年间,可再生能源占新增电力装机的比 例为30%)。为了推进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化,印尼能矿部表示 还会考虑将现有柴油发电站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电厂,发展生物 质 / 煤炭共同燃烧发电厂,推进老旧电厂退役等工作。围绕新版 RUPTL,外界仍有 质疑 ,比如认为印尼政府的低碳转型计划过于 保守,尚未制定老旧燃煤电厂提前退役计划,尚未释放光伏和风 能的发展潜力等。 印尼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计划仍有不确定性,但目前已经明 朗的是,印尼已宣布在完成在建和规划项目后,于 2023 年停止 建设燃煤电厂,计划引入碳税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些举措将削 弱煤电项目的投资前景。另一方面,印尼的转型将为投资者带来 更多的低碳投资机会。中国投资方应该紧跟政策和市场趋势,谨 慎研判各类风险,完善项目开发模式和流程。 WWF 近日举行了印尼可再生能源投资研讨会,邀请专家和 行业代表分享了印尼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各类风险、机遇和建议。 与会专家指出,印尼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充满机遇,但在土地、 政策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与会专家建议,中国投资 方可根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不同类别,分别研判市场机会和参与 模式,重视项目可行性评估、成本核算和竞争分析,尤其要考虑 到印尼对新能源项目有严格的本地成本要求、政策多变而且市场 竞争激烈;中国投资方还应重视发展本地合作伙伴和政府沟通, 及时发现市场机会,调整开发流程。 4 配电商的购电价格长期高于售电价格,需要政府通过补贴来填补其利润缺口。但巨大财政压力下,政府对配电商的补贴难以及时到位,这令配电商无 法按期支付给发电商的电费,影响发电商的现金流。 5 RUPTL 是印尼政府为印尼国家电力公司 PLN 制定的 10 年电力供应规划,由 PLN 和能矿部负责定期修订。 分析工具 金融机构如何制定支持双碳目标的行动路线 6 月 11 日,WWF 作为观察员和支持方,参与了由中国银行 业协会主办的“银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推进会。 WWF 支持中银协设立专家工作组,支持银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规划,出台支持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银 行创新碳金融产品和业务,引导银行建立气候风险治理和风控体 系,推动银行支持 TCFD 等国际主流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框架等多 项工作。 金融机构推进双碳目标的赛道已经展开,参赛的第一步是了 解自身业务和碳排放,对标同业和双碳目标,完成目标设定。不 同于实体经济企业(比如发电行业),金融机构对气候变化的最 大影响是通过其投资和贷款活动(范围三排放)产生的,所以金 融机构应优先确定在这些业务上的减碳目标,并与投资对象积极 沟通,同时也要设定运营业务的减碳目标(范围一和二排放)。 WWF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可为金融机构设定投资组合的碳减排目标提供指南、标准和工具。 SBTi 由 WWF 联合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世界资源研 究所(WRI)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项目(UNGC)于 2015 年共同 发起的。SBTi 在 2018 年发起 SBTi金融项目 ,开始制定和完善 针对金融机构设定科学碳目标的方法、指南、资源和工具。SBTi 金融项目旨在支持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使其投资和贷款组合 与巴黎协定规定的全球升温远低于2C和1.5C的目标一致, 专注于范围一、二和三的目标设定与实施 6 ,以及如何沟通和信 息披露。 利用 SBTi 提供的资源和工具,金融机构可以测试目前投资 组合所对应的温度得分,即判断是否已经超过了巴黎协定目 标所规定的温度升高范围;还可以识别公司、行业和国家层面的 最大影响因素,即最显著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也可能是金融机构 应对气候变化的攻坚重点;SBTi还可帮助金融机构制定与被投 公司的沟通策略,即帮助金融机构明确其投资对象如何设置或改 善减排目标。SBTi可为金融机构的双碳规划,制定减碳路线图 等工作提供资源、工具和指导。 有意加入 SBTi 的金融机构需遵循五步流程,即承诺设定科 学碳目标、制定目标、提交目标以供审核、宣布获核准目标和披 露目标实施进展。针对金融机构多种投资和贷款活动,SBTi为 金融机构提供了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不同的资产类别,可将金融 机构在这些资产类别上的投资组合与减排路径联系起来。 现阶 段,SBTi涵盖的资产类别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发电项目融资, 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债券和股权,未来还将包括更多的资产类别, SBTi 也还会继续更新方法、资源和工具。 气候变化议题下,众多倡议或联盟都在推动和帮助金融机 构实现减排目标,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推广可持续投融资 的实践。SBTi与这些倡议或联盟并不冲突,而是更关注于帮助 金融机构完成目标设定,是对现有这些倡议或联盟的补充。截至 2021年6月底,全球已有 87家金融机构公开承诺通过SBTi设 定科学碳目标,还有约 80 家金融机构表示会在未来制定科学碳 目标。WWF 鼓励中国的金融机构通过了解或加入 SBTi,制定针 对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在新赛道上把握发展 机遇。 6 范围一排放指经营活动产生的排放,范围二排放包括购买或获得的电力、 蒸汽、供暖或制冷而产生的排放,范围三排放是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间 接排放,包括上游和下游排放。 观点和研究 生物多样性NGFS联合研究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 定之间的联系 6月,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及其学术支 持组织 INSPIRE 7 发布一份联合研究报告 ,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丧 失与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这份报告为各国央行和监 管者就如何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识别了一系列关键问题和行动 要点,包括风险管理工具、影响评估工具、信息披露和国际合作等。 这份报告 是该研究团队的首份展望类报告,详细结论和建议 将在今年 10 月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前夕发布,最终报告预计在 2021 年 2 月前发布。该研究团队于今 年4月 启动 ,由NGFS研究工作组主席马骏博士和INSPIRE共同 主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Nick Robins 共同主持,致力于探究 生态系统、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影响传导机制。 森林保护中国金融机构需重视和加强对毁林问题企业的 尽职调查 6 月,国际非盈利组织全球见证发布一份报告 ,聚焦于大豆 和棕榈油等大宗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指出众多得到中国金融机构 资金支持的企业在海外存在毁林问题,融资方和监管方应重视尽 职调查和监管,确保所支持的企业无毁林行为,否则有可能损害 全球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可能对 自身业务的持续性和声誉构成负面影响。 全球见证援引 “森林与金融” 8 的数据发现,2013 年 1 月到 2020年4月,中国的银行和投资机构向生产和贸易“森林风险 商品” 9 的主要企业提供了超过 225 亿美元的贷款和承销服务, 融资金额是进口国中最大的。全球见证发现,这些企业中有数家 企业及其供应商与毁林、森林火灾、侵犯社区权利等环境和社会 风险有关联,其中包括几家全球知名企业。与这些企业相关的毁 林风险可能威胁当地的种植环境,影响供应链稳定和业务长期发 展,可能构成信用或声誉风险。全球见证建议银行业对牵涉毁林 问题的企业进行严格检查,监管机构通过法律法规严控向毁林活 动提供资金。 WWF 通过访谈了解到,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对海外环 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够,缺乏相应的人力配置、管 理工具和知识储备,同时因为没有明确的政策要求而欠缺行动力。 这些原因阻碍了金融机构主动加强对客户海外业务环境和社会方 面的尽职调查。WWF 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和专业社会组 织的定期沟通,主动了解相关情况,作为客户管理和尽职调查的 有效补充。 煤电中国近年支持建设的海外煤电项目遇阻多于投产 中国是最大的海外煤电融资经济体,也是投资国中唯一未正 式宣布限制海外煤电融资的国家。近期发布的两份报告分析了近 年中国机构参与海外煤电项目的遇阻情况,指出由于东道国意愿 的改变、煤电项目在发电和融资成本上的优势不再,会进一步削 弱煤电的发展前景,报告还对中国参与方如何转型和平稳退出海 外高风险煤电资产提出了建议。 独立研究机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研究指出, 2017年以来中国参与的海外煤电项目被搁置或取消的装机量是 进入建设的 4.5 倍 10 ,大量项目的取消可归因于煤电厂的经济竞 争力降低、民众对负面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担忧,以及东道国电力 规划的改变。中国还参与了约 80 吉瓦的待建或在建海外燃煤电 厂,考虑到煤电项目普遍存在的开工延迟、财务前景恶化以及东 道国煤电政策的变化,这些项目的推进可能会面临障碍。 另一份报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 带一路”中心。这份报告分析了中国参与的海外煤电项目的资 金量,指出 2014 年下半年至 2020 年底,约有 1600 亿美元的境 外新煤电项目宣布由中国机构支持或参与建设,但其中超过 650 亿美元的项目未按计划开工(被搁置、停产、取消或推迟开工); 尤其是在 2019 年之后,海外煤电项目开工延迟或取消的情况更 严重。这份报告指出煤电项目的发电成本和融资成本已超过可再 生能源,待建煤电项目的搁浅资产风险值得投资方重视。报告建 议中国机构继续减少与煤炭相关的新投资,对存量投资制定退出 计划(比如提前退役、申请特别资金、发行可持续性相关的债券 支持转型等),而这一过程须确保财务、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可行 和合理,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未来的风险管理,同时警惕天然 气等化石能源项目可能存在的类似风险。 7 NGFS于2017年12月12日在巴黎“一个地球”峰会上宣告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多家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发起,通过成员自愿分享最佳实践经验, 为金融部门发展绿色金融和管理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提供政策指引。INSPIRE(可持续金融政策洞察、研究和交流国际网络)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学术研 究组织,旨在支持 NGFS 在管理气候风险和调动资金支持可持续经济发展领域的工作。 8 “森林与金融”是一项由倡导和研究类社会组织共同发起的倡议,包括雨林行动网络、TuK Indonesia、Profundo、Reprter Brasil、亚马逊观察、银 行监察组织和马来西亚地球之友。这些组织的目标是防止金融机构在支持森林风险领域客户的业务发展出现环境和社会问题。 9 “森林风险商品”在这里包括牛肉、大豆、 纸浆纸张、棕榈油、橡胶和木材。这些行业与毁林或土地退化最相关,东南亚、巴西、中非及西非等地区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产和出口这些商品的主要地区。 10 CREA使用全球燃煤电厂追踪系统(GCPT)、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波士顿大学的中国全球电力数据库等各种全球数据库,比较了2017年1月和 2021 年中国参与的煤电项目的进度。中国机构在这些海外煤电项目中的角色分为融资、并购、工程承包和施工、提供设备和咨询。 简报信息更新至发布前,如需获得最新且详细信息,请联系: 王伟康 Ella Wang | 项目主任,能源转型 Priority Project Coordinator, Energy Transition to 100% Renewable | WWF China wkwangwwfchina 刘颖 Ying Liu | 代理主任,绿色一带一路项目 Acting Coordinator, Greening BRI | WWF China yliuwwfchina 杜红霞 Hongxia Du | 绿色金融专家 Green Finance Expert | WWF China hxduwwfchina 王衍作为 WWF 绿色金融顾问参与简报编辑和资料整理。 WWF 的使命是 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 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美好未来。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6月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简报.pdf)为本站会员(行业报告-1)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