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及供应链梳理比较:四大派系的初局混战.pdf

  • 资源ID:122286       资源大小:5.26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及供应链梳理比较:四大派系的初局混战.pdf

浦银国际研究 首次覆盖 本研究报告由浦银国际 证券 有限公司分析师编制,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分析师披露、商业关系披露及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 行业 2020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0%。到 2025 年 全球 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有望接近 6,000 亿美元。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占整车的成本将达 60%- 70%,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 10%-20%。进一步,新能源汽车对自动驾驶要求的不断提升导致单车 AI 算力有望 超过单部手机的 AI 算力。因此,进入 2021 年,多方势力多家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我们看到主要 有四大主流派系:造车新势力、智能手机、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车企。我们认为,这四股不同的势力都有望在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零部件、自动驾驶、整车制造等环节贡献力量、分享市场红利。 2021 年 7 月 15 日 沈岱 (科技 分析师 ) tony_ (852) 2808 6435 杨子超 (助理 分析师 ) charles_ (852) 2808 6409 林琰 (研究部主管) sharon_ (852) 2808 6438 2021-07-15 2 目 录 市场行业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 7 市场规模比较 . 7 供应链与制造模式比较 . 16 智能化与算力比较 . 27 新能源汽车四大主流派系比较 . 33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览:行业初期将孕育巨大机会,大浪淘沙阶段远未到来 . 33 造车新势力:行业的引领和驱动 . 37 智能手机玩家:以电子制造能力切入智能系统 . 40 互联网巨头:人工智能最大的推动力 . 42 传统车企的转型:决断与速度决定生 死存亡 . 44 新能源汽车重要玩家和厂商概览 . 47 蔚来( NIO.US,买入,目标价 53.9 美元) . 47 小鹏汽车( 9868.HK,买入,目标价 187.6 港元; XPEV.US,买入,目标价 48.3 美元) . 48 理想汽车( LI.US,买入,目标价 35.4 美元) . 49 特斯拉( TSLA.US,持有,目标价 636 美元) . 50 比亚迪( 1211.HK,持有,目标价 243 港元; 002594.CH,持有,目标价 251 人民币) . 51 华为(未上市) . 52 小米集团( 1810.HK,买入,目标价 33.3 港元) . 53 苹果( AAPL.US,未覆盖) . 54 大疆(未上市) . 54 百度( BIDU.US, 9888.HK,未覆盖) . 55 谷歌( GOOGL.US,未覆盖) . 56 阿里巴巴( 9988.HK,买入,目标价 280 港元,赵丹覆盖) . 56 大众 ( VOW.DE,未覆盖) . 57 丰田( 7203.JP,未覆盖) . 58 长城汽车( 2333.HK, 601633.CH,未覆盖) . 59 上汽通用五菱(未上市) . 59 浦银国际研究 行业研究 | 科技行业 本研究报告由浦银国际 证券 有限公司分析师编制,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分析师披露、商业关系披露及免责声明。 新能源 汽车与 智能手机行业 及 供应链梳理 比较:造车新势力派、智能手机派、互联网 巨头派、传统车企转型派 之 造车初局混战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 增长 引来多方势力 入局 ,四大派别各具优势 : 2020 年 以来, 新能源汽车 行业开始 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也进入了快 速发展的通道。我们在 新能源 汽车 首次覆盖报告 中就认为 , 这个行业 未来 15 年是黄金发展阶段,将孕育巨大机会。进入 2021 年,多家公 司各方势力都先后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总结为四大派系 : 造车 新势力、智能手机、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车企 。我们认为 , 这 四 股不 同 的势力都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零部件、自动驾驶、整车制造等环 节贡献力量、分享市场红利。 我们也因此在近期上调中国造车新势力 的评级至 “买入” (详见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手册系列报告(三) ) 。 未来五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接近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 : 新能 源汽车 正处于爆发增长的初期。我们预计 , 2020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0%。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 有望接近智能手机 近 6,000 亿美元的规模 。 而到 2030 年 , 新能源汽车 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两倍。若以汽车行业约 3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做参考, 2030 之后 , 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有较大 增长空间。并且,若各方造车势力共同推动软件服务等商业模式 落地 , 借由新能源汽车平台延伸出的服务收入规模也将 十分可观 。 新能源汽车 的电子制造 和 供应链管理 模式 更接近 智能手机 行业需求 : 传统汽车 制造以车企内部平台为依托,按照分层分级的供应商体系 , 负责汽车供应链。智能手机 则 更多以代工制造为基础,水平化管理供 应链,更加适应快速迭代升级放量生产的需求。由于新能源汽车电动 化、智能化的需求 增长 , 电子零部件占整车的成本将达 60%-70%,远 高于传统 燃油车的 10%-20%。 因此 , 我们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电子制造、 供应链管理方式 或将 更接近智能手机制造升级和供应链管理方式。 对于 AI 算力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有 望 超越智能手机 : 单纯以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算力作为比较,由于新能源汽车快 速增长的自动驾驶需求, 其 单车的 AI 算力可能会超过 单部 智能手机 的 AI 算力。当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自动驾驶操作系 统,因此 , 这成为各个车企打造差异化的方向之一。未来 , 新能源汽 车 的 操作系统平台 ,或将与 智能手机平台 类似,成为 共享服务 收入变 现 的重要渠道。 投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自动驾驶发展遇到瓶颈。 行业竞争加剧。二级市场估值体系 发生变化 。 沈岱 科技分析师 tony_ (852) 2808 6435 杨子超 助理 分析师 charles_ (852) 2808 6409 2021 年 7 月 15 日 相关报告: 新 能源 汽车 小鹏汽车( 9868.HK)首次覆盖: 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急先锋 ( 2021-07-15)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手册系列 报告(三):站在黄金十年的起点, 从看跌到翻多,趁短期估值消化 的间隙,享受长期基本面成长的 红利 ( 2021-06-24) 从极热回归理性,新能源汽车 可以买了么 ( 2021-03-09) 新能源汽车投资手册:站在黄 金十年的起点,买还是不买? ( 2020-12-14) 智能手机 光学行业:点亮世界,看见未 来 ( 2021-02-19) 智能手机品牌及供应链梳理: 1Q21 业绩强劲和 2Q21 需求走弱 都不改全年复苏趋势,看好手机 品牌和摄像头模组 环节 ( 2021- 05-27)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征战全球 ( 2020-09-01) 浦银国际 行业研究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与供应链梳理比较 2021-07-15 4 写在开头 在去年年底首次覆盖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时,我们提到过,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无论是行业规模需求还是资本市场热情都处于爆发期。当前阶段是这 个行业黄金十年的起点,将孕育巨大的机会。这个观点我们没有改变。 作为一名科技硬件(主要是智能手机供应链)的分析师,我也观察到了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初期与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我们在 去年首次覆盖新能源汽车行业时 , 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比较这两个行业。 今年年初,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玩家高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这令 我们觉得 , 有必要 继续更全面、更深入地拓展此前有关 新能源汽车与智 能手机 的 比较 研究 。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探讨 以下三点 : 1. 与智能手机行业相比,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模增长空间有多少,潜 在可以容纳的玩家有多少,以及可能衍生出的新的商业模式; 2.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武装电子器件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与智能手机制 造类似的,而造车新势力、智能手机玩家各有哪些优劣势; 3. 作为潜在科技前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否在芯片、算力、算法等人工 智能方面,跟智能手机一较高下。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比较有趣也比较重要的研究结果。或许对于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投资会有一些帮助。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还相对较小,但是五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 的规模 就将接近智能手机行业规模。十年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将可 能是智能手机的两倍。超大的市场空间给与很多玩家机会; 新能源汽车中电子零部件所占的物料成本已经达到 60%-70%,尽管低于 几乎满身都是电子部件的智能手机,但是已经远超燃油车的 10%-20%。 这 给 从消费电子切入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 以后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仅需要跟人交互,更需要跟现实物理世界(道路 交通等)交互,这才能实现全自动驾驶。而这个需求有可能驱动单辆新 能源汽车对于最先进算力的要求 超过单部手机。 半导体相对于石油的重 要性也可能因此上升。 2021-07-15 5 进一步,与当下新能源汽车初局混战类似,智能手机在发展的初期也经过多 方势力的 角力 。当年各方势力都以不同的姿态进入智能手机行业。 1. 普遍认为 , 智能手机时代最大的开拓者苹果是从电脑业务发展而来; 2.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三星、曾经中国地区的老大华为都是 从功能机转型而来; 3. 当时小米完全就是新兴势力从零起家 , 切入这个高速增长的行业; 4. 而 OPPO 和 vivo 则是分别是从 VCD、 DVD 产品与无绳电话转型而来。 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时期,还有大量其他公司快速涌入这个行业,包括初期的 HTC,中后期的乐视、锤子等公司,以及起 起伏伏的诺基亚、中兴、联想等。 大浪淘沙,各有浮沉。但是,从现在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看,每一方不同的势 力 , 都有公司最终站住脚跟 , 发展壮大 , 并留在了牌桌。 如今 , 新能源汽车不同势力的角逐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当年智能手机发展初 期的影子,也看到了其中孕育的机会。受惠于当前高速的增长以及本身比手 机更大的市场容量,我们相信 , 新能源汽车行业最终也能看到多个势力的玩 家留在这个行业,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我们希望借由这篇报告跟大家分享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比较, 以及新能源汽车不同势力的优劣 , 为这个行业的长期投资铺垫基础 。 2021-07-15 6 图表 1: 市场规模比较 : 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vs. 汽车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 IBISWorld、中汽协、浦银国际 ; E=浦银国际预测 2021-07-15 7 市场行业比较: 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市场规模比较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5 年接近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在 2035 年的 时候成长到智能手机行业规模的 两 倍 。 与当前整个汽车行业规模相比,新能 源汽车在 2035 年之后依然有较大成长空间。与智能手机平台催生的接近硬 件 20%规模的软件服务平台类似,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发展出类似的 渠道或者平台。 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 过去十年增量最大的科技产业终端产品。 全球 智能手机的出货 量从 2010 年的 3.05 亿部,迅速增长到 2015 年的 14.38 亿部。到 2020 年,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2.8 亿,市场规模在 5,000 亿美金以上。这十年间, 智能手机出货量渗透率也从 2010 年的 19%,快速提升到 2020 年 80%。 智 能手机行业, 是消费电子中最大的产业,也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推手和受 益行业。 展望未来五 至 十年,我们认为 全球 智能手机出货量复合增速在 1%-2%之间 。 增长的 主要驱动力 , 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 如印度、非洲等 )由 功能机 向智能手机的 转换。另外,中国智能手机高端占比提高 , 也会为智能手机市 场规模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动力。 而就 新能源汽车 行业而言 , 根据 InsideEVs 的数据, 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主要为电动车) 销量约 310 万辆,我们估算的 2020 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 模约在 1000 亿美金以上, 目前仍明显低于 智能手机市场规模 。 但是, 目前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渗透率非常低,全球比例 仅 约 4%( 图表 4), 行业发展 仍 处于 初期阶段。 展望未来,我们预测, 2020 年到 2025 年以及 2025 年到 2030 年,全球新能 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长率可以分别达到 40%和 17%( 图表 5)。 到 2025 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模,有望接近智能 手机 近 6,000亿美元的 市场规模 ;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上升到接近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 两 倍 ( 图 表 2) 。鉴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初期的爆发增长和长期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 认为 , 这其中会孕育巨大的市场机会。 2021-07-15 8 新能源汽车 vs 汽车 与智能手机对功能机的替换类似,新能源汽车也是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 替换。我们预计 , 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的渗透率将会从 2020 年的 4%,上 升到 2025 年的 18%和 2030 年的 38%( 图表 4) 。因此,即使到 2030年,新 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 1.2 万亿美元,这个行业上升空间依然巨大。 参照整 个汽车行业约 3 万亿美元的规模, 2030 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依然 有较大上升 的 空间 ( 图表 3)。 目前,更多的电动汽车或者混动汽车集中在高端或者偏豪华车型价格段,因 此全球能源汽车平均价格相对较高。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带来的 规模效应,三电系统等成本会相应下降。同时,头部车企也会发布低端或者 入门版新能源车型。两相结合,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平均单价会向 着整体汽车的平均单价 靠拢( 图表 6)。 中国新能源汽车 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起步阶段,也是由海外发达地区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尤 其是 3G 和 4G 智能手机,欧美等发达地区使用时间明显早于中国。这种情 况直到进入 5G 时代才得到改变。即,中国由原来 3G、 4G 时代的追随者, 成为了 5G时代的引领者。 与当前中国 5G 智能手机的发展现状类似,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才起步, 但已处于全球相对领先的地位。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不管是政府还 是中 国企业,都在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在 2020 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 42%,远高于同期中国智能手机在全球占比的 25% ( 图表 14)。随着海外欧洲等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我们判断,中国新 能源汽车的全球贡献比例会呈下降趋势。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目前新能 源汽车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机会 巨大。往未来十年看,新能源汽车硬件市场规模将有望成长为智能手机硬件 市场规模的接近 两 倍,并且在此之后,对标整个汽车行业约 3 万亿美元的市 场 ,仍 有较大成长空间。 正因如此 ,我们看到智能手机厂商,例如华为、小米等都有意愿进入新能源 汽车行业。 对这些手机品牌自身而言,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 的天花板。 2021-07-15 9 图表 2: 全球 市场规模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 手机 图表 3: 全球 市场规模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车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 IBISWorld、 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 IBISWorld、 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图表 4: 全球 销量渗透率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图表 5: 全球 销量 五年复合增速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图表 6: 全球 平均单价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 车 图表 7: 全球 销量 五年复合增速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车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 IBISWorld、 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 乘联会、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 汽车 0% 20% 40% 60% 80% 1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20% 0% 20% 40% 6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30,000 31,000 32,000 33,000 34,000 35,000 36,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美元 新能源汽车 汽车 -20% 0% 20% 40% 6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汽车 2021-07-15 10 图表 8: 中国 市场规模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 手机 图表 9: 中国 市场规模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车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图表 10: 中国 销量渗透率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图表 11: 中国 销量 五年复合增速比较:新能源汽 车 vs 智能手机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图表 12: 中国 平均单价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 车 图表 13: 中国 五年复合增速比较:新能源汽车 vs 汽车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中汽协、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E=浦银国际预测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 汽车 0% 20% 40% 60% 80% 1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32,000 34,000 36,000 2015 2020 2025E 2030E 美元 新能源汽车 汽车 0% 10% 20% 30% 4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汽车 2021-07-15 11 图表 14: 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图表 15: 中国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 vs 智能手机 资料来源: 中汽协、 乘联会、 InsideEVs、 IDC、浦银国际 ; E=浦银国际预测 资料来源: 中汽协、 IDC、浦银国际 及预测 图表 16: 中国渗透率比较:智能手机 vs. 4G手机 vs. 5G手机 vs. 新能源汽车 资料来源: 工信部、中汽协、浦银国际 0% 20% 40% 60% 80% 2015 2020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0% 20% 40% 60% 80% 100% + 0 年 + 1 年 + 2 年 + 3 年 + 4 年 + 5 年 + 6 年 + 7 年 + 8 年 + 9 年 + 10 年 + 11 年 + 12 年 + 13 年 + 14 年 + 15 年 新能源汽车 智能手机 0.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 0 月 + 2 月 + 4 月 + 6 月 + 8 月 + 10 月 + 12 月 + 14 月 + 16 月 + 18 月 + 20 月 + 22 月 + 24 月 + 26 月 + 28 月 + 30 月 + 32 月 + 34 月 + 36 月 + 38 月 + 40 月 + 42 月 + 44 月 + 46 月 + 48 月 + 50 月 + 52 月 + 54 月 + 56 月 + 58 月 + 60 月 + 62 月 + 64 月 + 66 月 + 68 月 + 70 月 智能手机 4G 5G 新能源汽车(右轴) 2021-07-15 12 软件服务市场规模比较:智能手机 vs 智能汽车 1. 智能手机 : 软件服务增值体系完善 智能手机在中国和海外发达地区的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智能手机这个电 子终端,不仅与用户平时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且还兼具部分生产力的 功 能 。 智能手机拥有巨大流量, 以及 超强使用黏性。 智能手机的软件服务增值 业务模式已经具有相当的体系,并且十分成熟。 因此, 智能手机厂商除了通 过 出售 硬件获取利润外, 也 可通过广告、游戏渠道分发、会员、应用内购买 等多种方式,同时从消费者 C 端 和企业 B端( 如 广告 商 、游戏开发商 、运营 商等 )获得 高毛利率 的软件服务收入。 以小米和苹果为例, 软件服务的收入大约为智能手机收入的 15%-40%( 图表 18) 。按照智能手机 5,000 亿 美元 硬件规模收入和 20%的增值软件服务比例 计算, 智能手机带来的软件服务市场规模约在 1,000 亿美元。 这个规模体量 已经和目前电动汽车的总规模相当。 而借由智能手机这个最大消费电子终 端平台而衍生出的市场规模则更为庞大,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等 , 都是移动互联网平台最大受益者。 2. 智能汽车:从硬件到软件服务的模式转变 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对汽车品牌实现软件 业务变现的期待也水涨船高。我们 的 基本判断是 , 新能源车企软件业务, 不 管是新商业模式 , 还是进一步技术演变,都还在初期探索阶段。 当下这个阶段, 特斯拉、小鹏等新势力推出具有较高等级自动驾驶车型 的 价 格, 会较普通版本车型 高 2.2 万 -6.4 万元 ( 图表 17) 。所 谓 的自动驾驶软件 包 , 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这个硬件载体的一部分 。跟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 自动驾驶软件包是新能源汽车实现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 消费者来说,这个软件包(车企的软件收入产品)无法实现 在 多个硬件终端 的迁移。而消费者在智能手机硬件终端购买的游戏充值、云存储会员都是可 以在多个硬件终端平台使用的。因此,当前车企的软件变现依然局限在一台 车里。 展望未来,我们 对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软件变现的方式保持相当程度的乐 观。 基本逻辑在于,自动驾驶可以 在 驾驶员 开车过程 中 解放双手。在驾驶员 相对“自由”的空间(车内)和时间(目的地 A 到 B) 里 ,有潜在的需求, 例如娱乐 、 工作等。企业端也可以借助智能汽车这个平台去提供服务。而车 企作为平台厂商收取 相关服务的 佣金 ,这个 基本模式是 可行的 。 虽然市场上较多观点表示 , 以后车就是移动的大手机,但我们认为 , 未来的 智能汽车如果仅能实现当前智能手机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情况 下,可以推算出,未来车企 能 做到的市场规模 , 仅仅只是和智能手机共享的 2021-07-15 13 约 1,000 亿美元的软件服务增值收入。这 是 车企和手机公司针对软件 服务 的 竞争 , 只 会 加剧行业竞争。 我们认为, 至少开拓以下两方面的场景机会 ,未来智能汽车车企才有希望打 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上文提到的自动驾驶解 放驾驶员 双手 之后的 情景,二是车辆闲置时利用自动驾驶等 提供 额外增值服务 ( 图表 19) 。 这些 将是智能手机无法触及的领域。 若按照 匹配智能手机衍生需求的 20%增值 服务需求计算, 汽车 约 3 万亿美元的 硬件 市场 规模 可以催生约 6,000 亿美 元的市场。 这个市场规模已经同消费电子最大的市场手机硬件的规模相当。 虽然以上两大场景的应用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未 来的雏形。例如,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等都有将车打造为移动的家的理念, 让车内空间成为更加舒适的娱乐影音小天地。而新能源汽车闲置时,可以让 车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增加城市出行运力。或者可以让新能源 汽车成为电能储存站,平衡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用电峰谷。 ( 图表 19) 总结来说, 新能源车企刚刚进入 出售 软件包的初期阶段,中期会 不断 完善并 向智能手机功能靠拢,长期完成智能驾驶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 从而逐 步培养和推升汽车的软件增值服务 市场的规模 。 图表 17: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增值服务比较:特斯拉、小鹏、蔚来 、理想 品牌车型 起售价 (人民币) 自动驾驶增值价格 (人民币) 特斯拉 Model 3 250,900 - 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32,000 -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64,000 小鹏 P7 229,900 价格根据车型版本有所不同 : - XPILOT 2.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12,00020,000 - XPILOT 3.0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22,00030,000 蔚来 ES6 358,000 - NIO Pilot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精选包: 15,000 - NIO Pilot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全配包: 39,000 理想 ONE( 2021) 338,000 - 所有车型标配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资料来源 : 各 公司官网 、 浦银国际 2021-07-15 14 图表 18: 收入拆分: 智能手机玩家 vs 新能源 汽车玩家 资料来源: Bloomberg、浦银国际 2021-07-15 15 图表 19: 自动驾 驶 应用场景:出行服务、空间体验、 渠道 平台 资料来源: EO Intelligence、尼尔森、 Volvo、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罗兰贝格 、浦银国际 2021-07-15 16 供应链与制造模式比较 新能源汽车 在生产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上 部分采用当前智能手机的模式 。 例 如,品牌与代工厂的合作,水平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这都是为适应新能 源汽车中自动驾驶所需要软硬件结合的需求而出现的模式转换。这与传统 汽车供应链分层分级的业务模式以及以机械硬件为核心驱动的方面不同之 处。 智能手机供应链 智能手机品牌的制造模式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以苹果为代表的 OEM (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模式,即手机品牌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 设计。而如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等 组装 代工厂,负责手机的制造。另外一类 以 vivo 为典型,手机产品的设计和组装都由手机品牌自主 完成。 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维度衡量,更多手机品牌采用了 OEM 的模式。同时, 由于组装和代工厂相对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制造能力,部分智能手机品 牌也采用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的模式 ( 图表 21) ,即手机 品牌提出手机产品的要求,而 ODM 厂商,如闻泰、华勤等负责手机的研发、 设计和组装制造的全部流程。 手机品牌对于供应链采取水平化的管理策略。 因此,不管是 OEM 模式还是 内部组装, 手机品牌 会 直接监控和管理 相当大比例的关键零部件 。相对来说, 手机品牌对于组装厂的话语权 更大 ,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更强。举例来说, 手机品牌对于组装厂采用哪家摄像头模组,甚至摄像头模组零部件如镜头、 图像传感器等都有 可以做出 规定。有些零部件,如屏幕、 SoC( System on Chip, 系统级芯片)也是 由 手机品牌采购 ,再 交由组装厂 进行组装 。组装厂 赚取的 更多 是 制造的加工费用,赚取物料成本的差价 相对较难 。 智能手机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集大成者的产物。 智能手机对于产品的高性 能、 低功耗、 元器件的微型化都有较高要求。 基于智能手机零部件定义界定 的不同,当前一部智能手机的零部件在 200 个 上下,涵盖原材料、上游芯 片、 光学声学部件、显示屏、结构件等大类 ( 图表 20) 。 以苹果为例,其供应商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大概 在 700-800 家之间,核心供 应商的数量是 200 家。苹果增加供应商数量,一方面来自于新功能催生新的 硬件供应商,例如面部识别的 零部件 。另一方面来自于,苹果对同一个零部 件引入不同供应商的策略 ( 如声学器件 ) 来保持连续 稳定的 供应和 平衡 零部 件的成本 。因此,虽然苹果不直接制造生产 iPhone,但是对供应链有 着 较强 的管控能力。 2021-07-15 17 智能手机的性能最重要的部分取决于 SoC,即主芯片的性能。 这也是智能手 机最重要的零部件。 同时,由于摩尔定律,手机品牌对于其主芯片的性能有 较高的迭代升级需求 ,而且 对迭代速度要求也比较高 。部分头部智能手机品 牌如苹果和华为就有较强的芯片设计能力 ,每年都会推出新一代旗舰芯片 。 另外,智能手机全年 13 亿部上下的巨大销量 , 叠加每年的迭代升级 , 对整 条产业链短时间快速爬坡上量的要求也非常高。 因此, 智能手机品牌及其供应链在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其他产品强劲的 性能、优秀的快速量产的能力、品牌与供应链的联动能力 , 都是其生产制造 的优势所在。 部分零部件,如摄像头、传感器、屏幕、通讯模块等,在智能 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实现上是一致的。这些智能手机零部件供应商的 能力优势会更加明显。 例如, 比亚迪电子 、 立讯精密 、 舜宇光学 、韦尔股份 等等智能手机 供应链 公司 已经开始布局 汽车 相关零部件的 业务( 图表 22)。 图表 20: 智能手机供应链拆解 资料来源:浦银国际整理 2021-07-15 18 图表 22: 中国 的头部 智能手机零部件与 半导体 上市公司 的 手机及 汽车业务布局 公司 手机相关产品 汽车相关产品 手机零部件供应商 小米集团 智能手机 及周边产品 后视镜记录仪、智能记录仪、车载充电器等产品、 将 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海康威视 手机 储存卡 行车记录仪、域控制器、环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立讯精密 声学模组、震动马达、 5G 模组、天线、无线充模组 等 抵押整车线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和连接器、智能 电器盒、路侧单元、车载通讯单元及中央网关等 舜宇光学 手机摄像模组、手机镜头 车载镜头、车载模组 蓝思科技 手机玻璃、 精密 陶瓷 、 摄像头、金属中框 、电子功能 组件、整机组装 等 车载玻璃 闻泰科技 智能手机 组装 、手机半导体、电子元器件 汽车 功率 半导体 比亚迪电子 手机玻璃、陶瓷、金属部件 、手机组装 汽车智能系统 ,包括娱乐影音系统、通讯模块等汽车 零部件 半导体 供应商 中芯国际 指纹识别芯片、 CMOS 图像传感器、射频芯片、 WiFi 芯片等 汽车电子相关芯片 韦尔股份 CMOS 图像传感器、分立器件、射频器件及 IC、 MEMS 麦克风传感器、电源管理 IC 等 CMOS 图像传感器、硅基液晶投影显示、特定用途集 成电路产品等 卓胜微电子 传导开关、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模组 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 兆易创新 嵌入式传感芯片、指纹识别芯片、互容触控屏控制芯 片、超声波产品 代码型闪存芯片、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 、互容触控 屏 控制芯片 士兰微 加速度传感器、快充芯片组、 LED 芯片 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分立器件、 LED 芯片、车 规级功率模块 汇顶科技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电容指纹识别、智能 音频放大 器 、手机触控 车载 触控屏 、车载指纹识别、车载语音 华虹半导体 功率分立器件、大功率快充 汽车电子芯片、车载充电机、车载逆变器 资料来源 : 公司公告 、 浦银国际 图表 21: 智能手机生产模式 资料来源: 浦银国际整理 2021-07-15 19 汽车供应链 在汽车生产制造中,车企,即主机厂, 如丰田、大众、通用、特斯拉等, 重 在搭建架构平台 ( 图表 48) ,通过灵活可变的产线,满足消费端差异化的量 产需求。主机厂通常 也会 负责 关键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的生产,并 完 成 最终的装配环节。 主机厂通 过 向一级供应商( Tier 1) ,包括博世、 电装、 大陆、法雷奥 等 企业 , 提出需求以及相互 紧密配合 ,完 成 大部分供应链零部 件的采购。 一级供应商 负责汽车模块的设计和制造,例如传动装置、座椅、仪表盘等模 块。一级供应商需要确保这些模块的质量、安全性,并符合主机 厂 的需求。 同时,一级供应商也会向二级供应商( Tier 2)采购部分零部件,而二级供 应商主要对一级供应商负责,与主机厂的直接交流相对较少 ( 图表 29) 。 汽车供应链的分层分级 , 主要是 降低 汽车 供应的复杂度。 目前,日系车企与 欧美车企的供应链体系有所不同。 日系主机厂通过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形 成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在采购时,以自己体系内的一级供应商为主。而欧美 系车企对供应商更加开放, 哪家供应商 的技术、质量、成本更具优势,就采 用哪家供应商。 汽车 是 近百年科技应用的集合体。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直接的性能体现来 自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而电子信息技术更多 扮演着 辅助 性的 角色。基于不 同的零部件定义,当前一台燃油车的零 部件在 3 万个上下 ,涵盖不同材料、 不同功能的机械零部件、电子零部件( 图表 23) 。汽车零部件的量级是智能 手机的百倍。这也是汽车供应链复杂度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根据大众集团公 布的数据, 大众的供应商的数量在 4 万家,也是数 倍于苹果供应商数量。 另外,虽然 与手机制造类似, 汽车产业链需要就量产爬坡 有 快速上量的能力, 但是,汽车对于安全性、可靠性的极高要求 ( 图表 24) 让汽车零部件包括 电子器件的升级速度显著慢于手机供应链的升级速度。 因此, 对于智能手机供应链来说,在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时,如何确保和 提升零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额外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难题。 同样是摄像 头模组,应用在汽车时 ,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程度,对于使用寿命,都有较 高的要求。 2021-07-15 20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关键零部件存在较大差异。 汽车动力能源从燃油到 电力的改变,推动汽车动力性能的来源的 变革,即 从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 器、底盘三大件为核心的动力系统,到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的新三大 件的转变 ( 图表 28) 。 因此,传统燃油车中作为辅助系统的电子部件 , 逐步 成为新能源电动车的核心部件 ( 图表 26) 。 根据 罗兰贝格 的数据, 汽车电子 的价值量有望从 2019年单部燃油车的 3,145美元,提升到 2025 年单部电动 车 7,030 美元 ( 图表 27) 。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改变 , 也降低了动力总成系统零

注意事项

本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及供应链梳理比较:四大派系的初局混战.pdf)为本站会员(夏天的风)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