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七普数据为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展望2035中国经济报告.pdf

  • 资源ID:121366       资源大小:705.0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人民币2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人民币2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普数据为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展望2035中国经济报告.pdf

七普数据为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展望2035中国经济报告 走向 2035 年的中国经济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 , 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 内容提要 近日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较为全面地展示了 我国 的 人口现状 。 以此 为基础, 本文对比了 包括中国在内的 东亚经济体转型时期的人口 特征 与 变化 趋势。 这 将 有助于 我们 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口 问题的特点,也为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把 握 未来 人口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 通过将中国与转型同期的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等经济体进行对比 , 我们发 现, 中国人口 在转型前后 10年里 的变化 模式与 其他东亚经济体 较为 一致 ,但在 结 构 变化 的 时点上却 相对 提前了 10-15 年 。 这意味着在相似的经济转型 时期 ,中国 人口 的总体特征演化 得更为后期 , 即 表现为 出生率 低迷 、死亡率 走高 、老龄化 加 速 、劳动力供应趋弱、城市化进程放缓 等 。 若以 东亚经济体 人口发展变化的历史 轨迹 作为参照 , 预计中国人口总量将在未来 10年出现负增长, 而这可能进一步影 响未来 10-15 年中国的经济表现。 风险提示: ( 1) 疫情发展超预期 ; ( 2) 地缘政治风险 一、 自然增长率 何时转负 为了更好地预测我国经济中长期走势, 我们 在此前 的研究中曾将中国的转型 时期与历史上日本、韩国、 中国 台湾等东亚经济体进行 了 对标 。 通过 观察 人均 GDP 和二、 三 产业占比等指标, 我们确立了 各 东亚经济体 转型的对标年份 。 如 表 1 所 示 , 即中国 2010 年的经济发展程度 、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致 接近于日本 1968 年前后的水平 、 韩国 1991 年前后的水平 、 中国台湾 1987 年前后的水平 。 表 1 中国发展阶段与日韩中国台湾的对标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对标基准 2010 1968 1991 1987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 基于这样的 思路 , 我们将 对标的这一年作为观察的 元年 , 来比较东亚 经济体 在元年 前后 几十 年 里 的 人口变化特征 。 首先 , 在人口总量的增长方面, 如图 1 所示,无论是在经济转型之前、还是 转型之后,相比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国人口规模的变化曲线都更为平坦,这 说明 中国人口 增速 在 经济 转型期间始终慢于同时期的 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 。 这固然有中国人口 绝对基数 大的 影响 , 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 我国人口增速 较高的时期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 彼时我国经济 尚未 进入 转型 ;而当我 国 于 2010 年左右 开始 转型后 ,人口增速早已 度过 高增长阶段,因而 其他东亚经济 体 在 转型时期 人口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的现象在国内并未出现 。 进一步观察人口增速的边际变化,可以发现 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 在转型 前后 10年里均呈现出人口 规模 加速增长的态势, 但是 到转型 开始 后第 20-25年 的 时间 里,其人口规模曲线 均 逐渐平坦化,表明人口增速不断下降。 考虑到东亚经济体 在历史变化上有着诸多一致性, 若以 日韩以及中国台湾转 型同期 人口增速 为参照, 预计 中国人口增速 将 在未来 10-15年继续保持 下行 趋势。 图 1: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的人口规模变化 情况 (定基数) 尽管因对标时点限制,在图 1 中我们无法看到韩国和中国台湾总人口规模的 拐点(这两个经济体的总人口拐点出现在 2020 年),但我们仍好奇中国总人口规 模(图 1 中的红线)是否会在转型对标时期内出现拐点,即中国人口在未来是否 会出现负增长、以及何时出现? 我们知道,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以衡量人口的净增长, 当净增长为负时,则意味着总人口将出现下降。 因此,我们将中国近年来的人口 自然增长率放在东亚转型背景下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 : 东亚经济体人口自然增长 率 呈现出“阶梯型”下滑形态,即在转型前 从高位 快速下落,接着在转型后的 10 年里基本维持了平稳增速,之后又持续下滑至零点,直至出现负增长。其中,中 国在可比时期的自然增长率变化与 其他东亚经济体 较为相同,但在绝对增速上始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0 -5 0 5 10 15 20 25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终系统性 偏低 ,因而人口规模的增长幅度也更小。 往后看,未来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会继续维持当前 的 中枢水平、 还是像 其 他东亚经济体 一样进入转型后期的下滑阶段呢? 图 2: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5YMA 数据来源: Wind,安信证券 由于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而来,因此接下来 可以 从这两 方面着手分析。 首先,在出生率方面, 如图 3 所示,转型时期的东亚经济体出生率的变化与 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类似,呈现出“阶梯型”走弱, 即在转型前 20年 至前 5年 期间 , 出生率 平均 下降了 约 千分之八 ; 在转型前后 5 年的时间里 , 出生 率整体 维持在了 相对 稳定 的 位置 ,之 后 不断下降 。 其中, 中国的出生率 变化形态也与 其他东亚经 济体 相似 ,但绝对水平 却 低了约四分之一 。 从近两年数据来看,中国的出生率似乎也离开了转型期的中枢( 12 ),向 着更低的位置而去。若以 其他东亚经济体转型后期 的下降幅度为参照,则中国出 生率 的中枢水平 在 未来 10 年 里 或将下降至 8 左右 。 (1) 4 9 14 19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人口普查 图 3: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的 出生 率( ) , 5YMA 在死亡率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年轻人口持续补充 , 医疗技术 的进步促 进预期寿命延长 ,死亡率 的数值 会先出现快速下降 ; 而后 随着新生人口占比下降、 老龄化程度上升 ,死亡率 可能 会出现触底回升 的情形 。 如图 4 所示, 尽管 日韩 在 转型同期的 死亡率上相差约千分之一,但在变化趋 势上却极为相似,均 在转型后期 出现 了死亡率 的 触底回升 。 而 中国 台湾由于数据 限制无法 完整呈现 转型期间的死亡率变化,但从已有 的 数据 形态 来 看, 其 死亡率 可能在转型 元点 附近就已经开始 出现 上升。 而 从中国转型时期的死亡率来看,其绝对水平与同期的日韩相似,但在变化 方向上却呈现出 相反的 中枢抬升 趋势。结合中国出生率的走低、老龄化的加重, 以及 其他东亚经济体 死亡率的历史变化模式,或许 当前 中国 的 死亡率已经处在拐 点的右侧,即不断向上的过程之中。 若以 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在转型后期的 死亡率 上升速率为参考, 未来 10年 里 中 国死亡率的中枢预计将从 7 上升至 8 ,届时将有可能超过出生率的中枢水平, 进而导致自然增长率为负、总人口规模出现下降。 5 10 15 20 25 3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即使 在人均 GDP 不断提高的 情况下 ,总人口 增速 的放缓 、 甚至 转负 ,将 拖累 经济总量的增长 ,尤其是对 总消费形成抑制 ,这将进一步影响未来 10-15 年中国 的经济表现。 图 4: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的 死亡 率( ) , 5YMA 二 、 低迷的生育率 众所周知, 出生率 的走弱 与 生育率 的低迷 紧密相关 。 若 从转型视角来看,东 亚经济体的 生育率 大体 呈现出转型前大幅下滑、转型后维持低位的 变化趋势 。 如图 5所示, 由于日本 的 对标时点( 1968年)较早,因而转型前更早期的生 育率数据难以获得,但结合同期的出生率表现来看,日本的生育率 可能 也与中国、 韩国一样 ,在转型前 经历了迅速 地 下滑。 与韩国转型期相比,中国的出生率水平偏低,但在转型平台期维持的时间更 久,这可能与近些年我国“全面二孩”等人口政策的对冲有关。 然而,将这一 生育率的总体 水平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韩、日的生育率 已 居 于世界末位 ; 而中国 近些年 的生育率 中枢(约 1.6) 则已 与美、英、德等发达国家 水平相近 。 这 不仅低于联合国推算的世代更替水平( 2.1),也低于国家统计局调 5 6 7 8 9 10 11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查的生育意愿( 1.8)。若结合最新七普数据( 1.3),我国当前生育率水平已 与 日 本 生育率的 历史 低位 相近、 且低于转型同期的韩国。 面对持续走低的生育率, 日本和韩国曾 先后在上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 推 出 了 鼓励生育 的一系列 政策 。 可 从历史数据来看, 尽管生育率在个别年份出现增 长,但 波动中枢 仍 处在低位并 持续 下移 。而从广泛的文献研究来看, 生育率的下 降几乎是不可逆的,其中 教育和医疗等 因素可能对生育率有着更为本质的影响 。 因而政策 的作用更应是发挥对生育率的边际影响,即力图使得中国的生育率下滑 速率更像日本、而非韩国 。 图 5: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的 生育率 ( 育龄妇女平均生育数,人 )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安信证券 中国 2020 年数据为七普调查, 2019 年数据空缺 进一步,我们希望考察生育率分母端的育龄妇女变化情况。但由于育龄妇女、 婚生妇女等统计口径的差异,我们试图采用简单的男女性别比例来 作为 衡量生育 率的基础 。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 总人口性别比( 每百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为 105.07, 与 2010 年 相比 略有降低 ;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1.3,较 2010 年 大幅 下降 6.8。这 说明 近 年来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 不断 改善 。 1.39 0.98 1.30 0.5 1.5 2.5 3.5 4.5 5.5 6.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七普数据 但是 ,这一性别比水平与同时期的其他东亚经济体相比呢? 如图 5 所示,中日韩在转型时期的男女比例 都 较为稳定,且均出现了 每百名 女性对应男性人数下降 , 即 女性人口占比上升的现象,但变化的斜率 却 十分平坦。 其中,日本的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中韩两国的女性占比 则 始终低于男性。 尽管 女性预期寿命 普遍 高于男性,新生儿男女比例也在不断改善, 但人口总 量中的女性占比提升却是十分缓慢的 。在生育率低迷的背景下,女性占比偏低且 长期难以提升的局面将使得出生率承压。 图 6: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男女性别比例 ( 每百名女性对应男性人数 )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Wind, 安信证券 考虑到中国的女性占比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即使中国的生育率与转型同 期的日韩持平,相应的新生儿占比、即出生率也会相对较低。而 生育率 和出生率 的持续走低 会 进而影响人口 年龄 结构的变化。 如图 7 所示, 从转型时期少儿人口( 0-14 岁)占比情况来看,东亚经济体均 出现 了持续下滑 。 其中 , 韩国下降幅度最大,在近 40年时间里, 其 少儿人口占比 从 37%滑落至 13%,且始终保持了 较为 陡峭的下降斜率。 中国少儿人口占比虽然整体低于其他东亚经济体,但在转型后的 10年里基本 94 96 98 100 102 104 106 108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人口普查 保持了稳定 ,与日本较为相似;并且, 如果使用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起 2010 年, 2020 年我国少儿人口占比 上升 了 1.35 个百分点 ,达到 17.95%,这或与我国在转 型时期较为稳定的生育率以及近年来 的 鼓励生育政策有关。 往后看,在生育率和出生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随着中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 提升,我国少儿人口占比 的变化 可能仍 与 其他东亚经济体 相似, 即 在转型后 10-20 年里持续下滑 ;并 且从日韩 当前 的数据(降至 12%上方)来看,尽管少儿人口占 比下降的斜率 出现 放缓,但 占比的绝对值 似乎 至今 并未收敛至某一低位水平,暗 示这一占比仍存在 不小的 下降空间。 图 7: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0-14 岁人口占比, % 三、 加速 的老龄化 与转型时期中国少儿人口占比较低相对应的是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 相对 较 高。 如图 8所示, 从 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的历史对标情况来看,中国 的老龄化不仅 在绝对水平上高于转型同期的 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 ,而且老龄化加深的速度 也 相对较快 。 10 15 20 25 30 35 4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人口普查 图 8: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Wind,安信证券 无论是年度数据还是普查数据,转型后的中国老龄化均出现了加速的现象, 且这一加速相比 其他东亚经济体 而言要来得更早。这固然与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有关,但考虑到 在 对标时点下,中国处于医疗水平较高的时代, 因此 预期寿命 也比转型同期的日韩水平要高。 如图 9 所示,转型后的 日韩预期寿命 仍保持不断 增长 的 趋势, 预计 未来我国 人口的 预期寿命 也 仍有上行空间, 而 这进一步 支撑了 我国 老龄人口占比的抬升 和 老龄化的加速 。 图 9: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的 预期寿命,岁 4 6 8 10 12 14 16 -10 -5 0 5 10 15 20 25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人口普查 60 65 70 75 80 85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根据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和老龄社会(同 一占比超过 14%), 东亚经济体完成这一转变的用时约在 20-25 年左右,远高于 美国( 69 年)和英国( 45 年) 等发达经济体。 但 是, 老龄化加速 这一现象可能并非东亚独有 。 若以 IMF 等国际组织的人口 预测数据为参考,即使是目前人口结构较为年轻的东南亚经济体,如泰国、越南、 印尼等地,未来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变也仅需要 20-25 年 左右 。 这 种相比欧美更加快速的老龄化可能与低生育率和 预期 寿命延长有关。 结合最新的七普数据(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13.5%),以 东亚经济体历史的 、 以及我国当前的老龄化速度 为参照 ,预计我国将在明年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 65岁 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14%) 。 而 老龄化的加速将 使得适龄劳动力供应趋弱,进而抑 制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 。 表 2 东亚经济体从老龄化社会转变到老龄社会的用时,年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超过 7%的时点 2002 1971 2000 1994 超过 14%的时点 预计 2022 1995 2018 2018 用时 21 25 19 25 四 、 人口红利与城市化 在低迷的生育率和加速的老龄化背景下, 如图 10所示, 东亚经济体 劳动年龄 人口( 15-64 岁)占比在经济转型后均出现了见顶回落的态势 ,这也意味着抚养比 开 始触底回升 。 其中, 中国和韩国历史上的高生育 率 为 其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 较高 峰值提供 了支撑,而日本 在转型时期 较高的 女性占比 、 以及相对稳定 的生育率 ,使得 其人 口出生率变化较为平稳,进而 支撑 劳动年龄人口 占比在 高位 维持 了较长 时间。 而 从变化斜率来看,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回落得比日韩要早,且 维持高位的时间 偏短,这可能与中国生育率在 90 年代的骤降 、以及老龄化程度更深 有关。 图 10: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15-64 岁人口占比, % 除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以外,劳动参与率也是衡量劳动力红利的重要指标。 如 图 11 所示, 尽管转型 同期的中国劳动参与率较高,但 却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 且 距离东亚经济体 以及 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普遍劳动参与率水平 ( 62%) 已不远, 这表明未来中国劳动力数量占比的优势将进一步缩小。 55 60 65 70 75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人口普查 图 11: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劳动参与率 , % 劳动参与率 =劳动人口(就业者 +失业者) /15岁以上人口 *100% 衡量 劳动力结构 的 另 一个重要指标是城市化。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城市 化率已达 63.89%, 与 2010 年相比 大幅 上升 14.21 个百分点 。 但 如图 12所示, 与 转型同期 的 日韩 相比, 中国的城市化率大幅落后 约 10 个百分点 。 图 12: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城市化率, % 尽管 中国和日韩 在转型时期的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人均用电量等指标十分 相近,但 似乎 城市化 数据 存在较大差异。 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率 这一指标 在定 义和计算上存在 诸多 困难,比 如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统计技术上的困难。再比如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30 40 50 60 70 80 9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人口普查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老龄化程度 显著 高于 其他东亚经济体 ,老年人难 以实现城市化,而且老年人实现城市化本身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意义也 十分 有限 。 因此我们尝试 构建了 另外一个指标,即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 年龄 人口 的比重 。如 图 13所示 , 该指标显示 了 中国经济所经历 的 深刻的内部转型 , 即从 过 去十年或者更广地来说, 过往 四十年中国所经历的转型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相比 也 毫不逊色。 图 13: 东亚经济体 转型 时期 非农就业占 适龄劳动人口比 , % 劳动年龄人口指 15-64 岁人口;在估算中,我们假设中国每年新增非农就业 维持 2016-2018 年均值,每年新增非农就业 598.8万人。 该指标对我们 预判 2020-2030 年 的经济增长 有两个重要 含义 : 一是如果我们把该指标作为中国真实城市化率 的 合理 度量, 那么 从该指标来 看,中国 高速城市化的 过程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晚期,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在不太遥 远的将来基本会结束, 或者 至少会大幅 放慢。 二是 观察图 13 的 虚线 。 这些虚线的基本想法是 , 如果中国城市经济部门第 二、三产业每年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维持在 2016-2018 年 的平均水平, 我 国 非农 40 45 50 55 60 65 70 -10 -5 0 5 10 15 20 非农就业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中国 日本 中国台湾 估计值:中国 就业 占 全部劳动 年龄 人口 的比例 将逐步超过 日本 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 考虑到 我国 劳动 年龄 人口 已处在回落趋势之中 , 而 劳动 年龄 人口 中在城市经 济部门工作的比例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该水平上继续维持 此前城市化 的 速 度 将会变得越来越 困难 。 另外,从外出农民工以及移民等相关人口数据来看, 面对 劳动力人口数量 的 走弱 , 我国 未来 难以 通过 境内外 劳动力 的 转移 来进行 对冲。 图 14: 2008-2020 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和增速 图 15: 东亚经济转型时期的净移民数(万人) , 5YMA (4.00) (3.00) (2.00) (1.00)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4000 14500 15000 15500 16000 16500 17000 17500 18000 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20 19 20 20 外出农民工(万人) 同比增速(右轴)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 -10 -5 0 5 10 15 中国 日本 韩国 总结而言 , 在七普数据的基础上, 我们 将 最 近 20年中国 人口的统计特征,与 经济转型 类似 时期的日本、 韩国 和中国台湾的数据进行对比 , 发现 东亚经济体 在 人口变化模式上高度相似,但在变化时点上,中国却相对领先 10-15 年。 这意味 着在 可比 的经济转型 时期 ,中国人口 的总体特征演化得更为后期,即表现为 出生 率 低迷 、死亡率 走高 、老龄化 加速、劳动力供应趋弱、城市化进程放缓等 。若以 东亚经济体 人口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作为参照,预计中国人口总量将在未来 10年 出现负增长, 而这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 10-15 年中国的经济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七普数据为看东亚经济转型与人口变迁展望2035中国经济报告.pdf)为本站会员(幸福)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