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燃料电池重卡行业发展白皮书.pdf
借力蓄势,厚积薄发 04.2021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 洞见 中国氢燃料电池重卡行业发展白皮书 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在纯电 动、混动等领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市场及产业链 基础。面向未来,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实现从能源的生产、运输、利用全链条绿色环保, 则是汽车产业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氢燃 料电池作为下一代以绿色氢气为燃料,水为排放 产物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未来将在三大因素推动 下进入发展加速通道。 1. 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国家深化能源结构转型的 关键战略要素,绿色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应用将助力新能源产 业发展。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发展新能源 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 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2 ) 规划提出2035整体目标,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商 业化应用:“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 用车全面电动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 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 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 效率的提升”。 2. 2030/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上游高耗能 行业及下游应用领域转型,氢能及氢燃料等清洁能源为终极 目标。 1 )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 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 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提出,背后有着国家对加 速经济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践行大国社会责任的诉求。 封面图片: T omasz Wysz o mirski/ Ge t ty Imag es i 加速经济转型:我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 展的阶段,通过逐步收紧碳排放要求,更高效且具备更高碳 强度的产能将更具成本优势,倒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发展绿色制氢为代表的零碳电力等产业也将创造更多新的 就业机会。 ii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能 源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对外依存度72%、天然气43%。在国际 局势动荡下, 能源安全担忧持续上升。中国也需要优化能源 结构,拓展自主掌控、生产的氢能产业,利用风、光等自然资 源所生产的绿色氢气作为新的能源将为能源结构转型及能 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iii 践行大国社会责任:2000年以来,我国碳排放大幅上升,截 至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28.76%。应对气候变化,是中 国树立大国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形成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2 ) 碳中和的实现必须要推动上游高耗能行业及下游应用同 步转型,而氢能则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i 上 游高耗能行业转型: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能耗和高排放 行业的结构和用能转型;结构方面主要是电力中可再生能源 电力占比进一步提升,当前仍有70%的电力来自火电。用能 转型主要是工业用能增加电的比例,同时在工业过程中减少 碳排放,如使用氢气替代焦炭还原铁,未来工业氢气的用量 将提升。 ii 下游应用转型:为减少排放,需要减少直接化石燃料的使 用,用电比例将提升。下游应用中,交通环节的排放占10%。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显示, 汽车是移动源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柴油货车使用强 度高、单车排放大,保有量虽然只占汽车的7.9%,一氧化碳、 碳氧化合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量,却分别占到汽车排 放总量的10%、18.8%、60%与84.6%以上。为实现碳中和,交 通领域的电动化为大势所趋,而商用车,尤其是柴油货车则是 交通运输迈向碳中和的重要加速器。 01 前言 2 01 / 中国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2020,% 3. 制造业升级驱动氢燃料等高端产业加速技术突破与自主 掌控。 1 ) 在贸易战等国际关系变化以及国内“中国制造2025”等政 策驱动下,制造业升级和解决“卡脖子”技术为未来大势所趋。 汽车制造业作为国内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充当制造 业升级的排头兵。 35.8% 33.2% 8.8% 8.7% 11.6% 1.9% NJzQh-Y(/|*DR 2 ) 当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在外部环境 驱动下,技术升级和自主掌握进程将持续推进:在关键材料 方面,燃料电池电堆中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原材料 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在核心工艺方面,膜电极、双极板等生产 环节需要进一步提升成品率,关键零部件,如高压氢瓶阀、空 压机等品质与国外仍有差距,因此氢燃料相关产业链升级也 势在必行。 NJzQh-Y(/|*DR 3 目录 04 07 13 15 16 19 20 1/ 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政策 以史为鉴,促进技术、应用、基础设施高质量均衡发展 2/ 氢燃料电池市场 车为核心,从氢燃料客车及中轻卡逐步向氢燃料重卡过渡 3/ 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 逐步迭代,以成本最优、性能突破、耐久提升为核心原则 4/ 氢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场景 区隔竞争,与纯电车型实现差异化应用场景布局 5/ 氢燃料电池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四大关键,成本、技术、应用场景、基础设施 6/ 氢燃料电池行业未来展望 借力蓄势,厚积薄发 7/ 氢燃料电池行业布局启示 匹配资源,调动生态,掌握节奏 4 1. 政策导向 政府政策将以推动上游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8大类)、促进下 游应用及基础设施发展为核心原则,避免将政策过度集中在 销售环节而引发产业链低水平发展。 1.1 上游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 2020年9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8项核心部 件(电堆、氢气循环系统、空压机、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 纸、交换膜)作为技术突破重点,要求示范城市群在第1-4年间 实现至少2项、4项、5项、7项的本土化突破落地。 02 1.2 促进下游应用: 自2017年起,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政策, 围绕车用场景依次制定技术路线、产业规划和示范应用方案, 带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03 1.3 基础设施发展: 2020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 函,提出新的加氢站补贴政策的补贴门槛或将从200kg/d提 升到500kg/d日加注能力,推动加氢站朝着示范性规划建设: 1) 规划目标:虽然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但国内部分地区依 然积极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其中以广东省佛山市、上海市、四 川省等省市为典型代表,如广东省发改委提出要在珠三角核 心地区、沿海经济带布局建设约300座加氢站,上海计划到 2023年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过30座。 2) 建设补贴:在国家推出对加氢站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后,部 分省市也相继推出补贴细则,主要针对于大于等于500kg/d加 注能力的加氢站,平均单站补贴力度在300-500万元左右。 02 / 1/ 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政策 以史为鉴,促进技术、应用、基础设施高质量均衡发展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5 03 / 04 / 2. 政策实施范围 2020年9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 用的通知中明确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 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罗兰贝格 2017年:中国燃料 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 2020年:关于开展燃 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 通知 技术路线产业规划示范应用 2019年:中国氢能源 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明确燃料电池汽车的 技术路线、功能要求、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规划氢产业链和氢燃料 电池产业链的高阶发展 目标 制定示范的期限、城市 群、产业化目标、奖励 支持力度 短期以商用车( 特别是重 型) 为抓手 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目的是 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 式。截止目前已有17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提出申报,初 步答辩后选出3+2个示范城市群。 04 6 05 / 3. 政策支持方式 在城市示范群政策发布后,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将不再 沿用新能源汽车的“国补+地补”模式,而是由中央政府将政策 奖励下发给城市示范群所在的地方政府,由地方自主制定并实 施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先行城 市如佛山、上海等均已发布各自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05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方寅亮表示:“在向2030碳达峰、 2060碳中和的目标迈进过程中,氢燃料电池行业政策以促进上 游技术突破、驱动下游应用及基础设施发展为核心,同时惠及 产业链上下游玩家。另外在发展模式上以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 城市示范群为核心,也更能有效聚焦资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 展 。” 7 1. 氢燃料电池市场应用主体 氢燃料电池将以车用领域为核心应用,短期以客车及中轻型 物流车为切入,中长期以氢燃料重卡为主体。 1.1 氢燃料电池的下游应用广泛,除了交通运输领域,还有便 携式电池、发电和建筑储能领域。其中道路车辆为未来的核心 增量领域。在道路车辆中,乘用车纯电动市场系统随着锂电池 能量密度的逐步提升和充电设施的普及,已经能够较好满足日 常使用,因此短期内氢燃料电池的替代必要性有限。而商用车 则存在较多相对固定路线的场景,加氢站需求少,其应用场景 和所需条件更适合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基础,因此商用 车未来将成为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发展重点。 06 1.2 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相对较高、系 统及电堆功率较低等原因,所需系统功率相对较低的客车和 中轻型物流车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车型,而随着电堆 功率增大、燃料电池本身具备较大功率和能量密度潜力的特 点,加上氢燃料电池政策补贴向重卡倾斜,氢能源重卡发展将 进入快车道。 06 / 1) 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功率提升: 早期系统功率的增长 主要跟随补贴趋势提升,比如2017年额定功率主要在30KW- 40KW之间,与当时国补条件“燃料电池额定功率不低于 30kW”相适应,2021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最大补贴的额定功 率上限为110KW,整体功率发展紧随政策补贴需求。后期随 着燃料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用场景对于大功率系 统的需求驱动(类比当前主流的重卡牵引车马力-400马力(约 300KW)左右,当前主流的燃料电池功率段距市场需求仍有较 大差距),未来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将进一步提升。 07 2) 氢燃料电池重卡发展: 当前氢燃料电池市场主流仍以大中 客和中卡为主,主要由于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可以与此类 车辆所需的马力适配,同时可以获取较大的补贴优惠。另外大 中客主要的应用为城市公交,其所受政策的支持力度大,且路 线和运行场景相对固定,因此发展也更加快速。未来在技术发 展和补贴驱动下,伴随着燃料电池功率增大,氢燃料电池重卡 应用将加速发展,同时由于燃料电池天然的高功率和能量密 度的特点,使得其更能满足重卡对于载重量的要求。 2/ 氢燃料电池市场 车为核心,从氢燃料客车及中轻卡逐步向氢燃料重卡过渡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燃料 电池 交通运输 建筑供能 小型家用电器、 消费电子设备、 无人机等 乘用车 商用 车 大型固定氢燃料电池电站、 建筑应急备用电源 热电联产系统 其他:叉车、船只、航空、 轨交等 便携式 电池 发电 客车 中重卡 轻卡/ 厢货 道路 车辆 普拉格PLug Power 氢能叉车于2002年面世 已在沃尔玛、亚马逊、联合利华、通用汽车 等大型企业车间中应用 美国保有量25000辆,欧洲7000辆 HESenergy system: 工业级无人机 2018年,推出HYCOPTER ,为工业维护检查而 设计的多旋翼氢燃料无人机,续航3.5 小时 Horizon:户外使用的燃料电池充电宝(2011年) 斗山:全球最大氢燃料发电厂 于韩国瑞山市安装50MW 燃料电池系统,利用 氢气副产品运行 将于2020年完工,向16万个家庭每年供应共计 4000亿瓦时的电量 日本NEDO :ENE- FARM typeS 全球首个商业化的SOFC 热电联产系统,在日本 已大规模应用 发电效率为46.5,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达 90% 燃料电池使用场景非车用场景介绍 8 07 / i 补贴驱动: 在最新的氢燃料电池补贴政策中,相较上一版补 贴,政策对于中型货车补贴大幅下滑,轻型货车稍有下滑,但 随着纯电轻卡发展,氢燃料轻卡相较纯电轻卡的竞争力将下 降。而重型货车补贴倾斜则在新政中更加突出,2020年9月最 新补贴中,对于31t以上的重型货车来说单车补贴上限涨幅达 36.5%。补贴政策的调整正在更加贴近氢燃料汽车的实际应 用场景需求。 08 ii 氢燃料汽车销量结构转变: 氢燃料重卡的销售比重预计将 逐步提升,2020年及以前氢燃料重卡销售几乎为零,但到2030 年预计销售占比超过整体氢燃料汽车的50%。从2020年的数 据可以看出,当市场补贴存在不确定、出现空档期时,氢燃料 卡车的销量所受影响极大,而大中客由于主要为公交用途,有 地方财政支持,销量所受影响有限,销售占比达90%。后期当 重卡补贴政策明朗,以及相关应用的新能源化,如绿色矿山、 绿色电厂、绿色码头等,重卡在短倒牵引的使用将逐步增加, 长期随技术发展后,长途牵引也将贡献重卡增量,公开信息显 示,仅上汽红岩一家便规划未来4年将落地超10000台氢燃料 电池重卡。 2. 市场规模及趋势 2020-2025年为发展起步期,到2025年氢燃料商用车预计销 量达到约1万辆/每年的水平,2025-2030随着基础设施、技术 革新和成本下降推动进入发展加速期,到2030年销量有望超 10万辆。 2020-2025 起步期 由于当前加氢基础设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尚不成熟, 整车购置和加氢成本仍然较高,因此预计未来五年内,市场整 体仍需以政策驱动为主,以2020年为例,由于经历半年左右 的氢燃料政策空窗期,直接导致氢燃料商用车销量腰斩,从未 来成本变化及政策角度来看: 1) 成本方面: 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氢燃料牵引车的基准配置 (110KW电堆+100KWH电池)购置成本预计在2025年能与锂 电池相当,但理想情况下能够满足重卡大功率需求的购置成 本仍然较高。在2025年以前氢燃料能耗成本优势难以凸显, 百公里能耗成本超过250元。预计整体购置和燃料成本需要到 2030年,氢燃料才逐步具备一定优势。 30-40KW 2019 2017 2018 2020 40-50KW 2021 E 30-40KW 2025 E 60-80KW 90-120KW 130-180KW 主要额定功率 KW 最大额定功率 KW 40KW 80KW 80KW 100KW 130KW 180KW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9 08 / 单车补贴上限: 万元 30.0 24.0 20.8 19.2 17.6 14.4 2019. 6.26前 2020. 4.22前 2020. 4.22后 2022 2023 2021 -13% 50.0 40.0 36.4 33.6 30.8 25.2 -9% 50.0 40.0 54.6 50.4 46.2 37.8 +37% 50.0 40.0 20.8 19.2 17.6 14.4 -48% 轻型货车 中型货车 重型货车( 31t) 大型客车( 10m) 资料来源:财建2019138 号,财建202086 号,财建2020394 号,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2) 从政策端来看: 2020年由于政策不明朗直接导致氢燃料车 销量腰斩: 09 另外,类比纯电市场的发展,纯电市场早期亦为政策驱动,历 经约10年才逐步走向市场化,而氢燃料商用车在中国于2015 年起步,仍需时间逐步成熟。 2025-2030 加速期 未来随着基础设施普及、技术革新和成本下降,氢燃料电池市 场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1) 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配套要求: 当前制约氢燃料电池车使用 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在于加氢站的覆盖程度不足。加氢站是 未来中国新基建的重点内容,预计随着未来车辆保有量的上 升,以及加氢站建设成本的下降,加氢站数量增长将进入加速 期,预计到2025年达到500座,2030年到1500座。类比当前 约4800座左右天然气(LNG)加气站规模所支撑起的天然气重 卡13万年销量以及50万保有量,如若顺利建成1500座加氢 站,在加氢站加注能力和规模与加气站类似的前提下,也有望 支撑4-5万年销量以及15万保有量的氢燃料重卡的应用,与 我们预计的2030年重卡年销量6万辆相当。 10 2) 技术革新推动氢燃料汽车产品线布局完善: 未来氢燃料电 池汽车的技术革新将成为系统性的工程,除系统环节的集成 外,还需依赖上游电堆和下游整车环节的优化,氢燃料汽车也 将从技术上实现从中轻卡、客车向更高功率的氢燃料重卡产 品拓展。 i 上游电堆环节: 通过优化膜电极各子组件的抗机械及化学降 解能力,以及提升双极板耐腐蚀性以延长电堆寿命。优化电堆 组装及设计工艺,提升电堆一致性,并优化双极板流场设计, 强化膜电极子组件的导电率、比活性等性能来提升电堆性能。 通过降低双极板等硬件厚度,并同时优化电堆集成度来提升 整体功率密度;到2030年,电堆体积功率密度有望从当前的 3-3.5KW/L提升到7-8KW/L,电堆的寿命从当前的1.5-2万小 时,提升到3-4万小时。 10 09 / 氢燃料商用车上险数 2017-2020, 辆 440 841 3,190 1,288 2017 2018 2019 2020 半年左右政 策空窗期 2020年4 月23日 财建2020 86 号明确2019.6.26 -2020.4.22燃料 电池补贴按照财建2019 138号文 规定的过渡期补贴 (即2018 年补贴 标准的0.8 倍) 2020年9 月21日, 发布财建2020394 号明确氢燃料补贴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10 / 加氢站数量 2016-2030E, 座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5 12 30 61 118 2018 2025 E2016 2017 2019 2020 2030 E 500 1,500 2019年3 月5 日“推动加氢设施建设”首次写 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地方补贴需支持加氢 基础设施,各地纷纷推出地方补贴;2019年有 20个左右的省市发布加氢站建设地补政策 11 11 / ii 下游整车环节: 当前氢燃料重卡多使用柴油底盘进行改装 生产,在当前电堆功率不大、对载重要求不敏感以及重卡天 然的布置空间优势下,尚能满足需求。而未来必将朝着高度 集成化的底盘发展,通过适用于氢燃料和三电系统布置的新 一代重卡底盘来满足重卡客户对总使用成本优化、系统集成 性能提升的要求,突出的变动主要有电堆、储氢罐和锂电池 与底盘更好的匹配,以及驱动行驶从中央驱动到电驱动桥发 展。 11 3) 成本下降提升氢燃料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TCO竞争力。 i 车辆购置成本: 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程度有限,未来 随下游应用的推广,规模化将带来大幅的系统成本节降70% 以上,叠加上游零部件国产化、制造工艺进步提升, 未来燃料 系统的成本竞争力相较纯电等其他能源类型车辆将逐步提 升。 12 ii 氢气成本: 目前由于市场用氢量不足,各地规模、氢源供应、 加氢站类型不一,不同区域的加氢站氢气销售价格差异大,目 前法规允许的外供加氢站价格主流区间在60-80元/KG,部分 地区最低也需要40元/KG左右,补贴平均在10-12元/KG。如果 以氢燃料重卡牵引车为例,按照现在行业企业一般测试条件 来计算,则百公里能耗成本已至少超过400元,而同类型柴油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车百公里能耗成本在180-200元。未来随着规模化程度提升, 氢气到站的平均成本有望降低到2030年的25元/KG,若重卡 百公里氢耗降到7KG,则在氢燃料电池重卡在能耗方面的竞 争力开始逐步显现。 13 未来发展 随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发展,未来氢能还可逐步拓展至乘 用车、发电、储能等领域,同时在工业过程亦可应用氢气来降 低碳排放,整体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 产业白皮书,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 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罗兰贝格项目经理高仲骐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发展 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策支持更多是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玩家 更快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但购置、运营乃至车辆全生命周期成 本优化并相较其他燃料类型具备成本竞争力则是行业进入发 展加速期的必要先决条件,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玩家协同发展, 共同突破” 电机直驱 电驱动桥中央驱动 短期重卡必由路线 中长期少部分重卡 长期重卡终极方案 传动轴 Rear axle 电机 可布置空间 后桥 电机+AMT 传动轴 Rear axle 减速/ AMT 电机 可布置空间 后桥 集成电驱动桥 Rear axle 集成 电机 可布置空间 后桥 集成 齿轮 可布置空间 齿轮 电机 轮边驱动 12 12 / 13 / 氢气到站不含补贴价格 元/kg 规模化:规模化是影响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节降 的首要抓手,规模化后上游原材料的成本节降 潜力在70 %以上 国产化:2017 年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率30% , 仅掌握系统集成、双极板和DC -DC,其余主要 依赖进口,2020 年国产化程度60 -70%,电堆、 膜电极等核心部件均可自主控制,而气体扩散 层、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也在加速 研发中,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工艺进步:产业化进程加快后,制造工艺的进 步将提升良品率、改进工艺流程,带来进一步 成本节降 燃料电池系统价格逐步下降 元/kw 10,000 5,500 2,000 1,000 2020底2019 未来3-5 年 未来5-10 年 成本下降的关键驱动要素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罗兰贝格 40 30 25 2025E2020 2030E 参考行业内有优势的价格为样本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13 14 / 1. 燃料电池电解质技术路线 PEMFC(质子交换膜)为短期重点技术路线,中长期固体氧化 物在储能等领域具有发展空间,汽车行业将是质子交换膜的 重点应用领域。 14 2. 双极板技术路线 在短中期主要的车用领域 氢燃料商用车,尤其是重卡领域, 由于氢燃料重卡对系统使用寿命、效率、系统功率大小要求更 高,在石墨、金属、复合双极板电堆三种技术路线中,短中期兼 具寿命和效率的石墨双极板电堆路线是主流,部分企业使用 复合双极板作为过渡,但石墨双极板电堆自有的功率密度上 限特点(4.3KW/L左右)将制约石墨双极板电堆所能达到的系 统功率水平,而若以多个石墨双极板电堆串并联实现大功率 系统则又有着配套系统复杂、体积庞大、稳定性弱等弊端。因 此对于系统功率具有更高要求的氢燃料重卡需要通过金属双 极板电堆来实现,未来3-5年内随着重卡对功率和功率密度要 求的提升,并逐步克服金属双极板寿命低的问题后,重卡电堆 中金属双极板逐渐上升。 3/ 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 逐步迭代,以成本最优、性能突破、耐久提升为核心原则 资料来源:2018燃料电池行业研究;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次要应用场景或潜在应用场景核心应用场景 商用车 乘用车 储能( 发电/ 建筑供能) 资料来源:2018燃料电池行业研究;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燃料电池类型 电解质与燃料 优势 催化剂 工作温度 PEM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池 + 功率密度大 + 重量轻、体积小 + 寿命长、成熟 + 温度低,启动快 聚合物膜 氢 铂 50-90C AFC 碱性燃料电池 钾碱 氢 + 效率高 + 制造成本低 + 简易且技术成熟 铂 60-220C PAFC 磷酸燃料电池 磷酸 氢 + 非常成熟的电池 类型,最早商用 + 允许燃料存在一 定杂质 铂 190-210C MCFC 熔融碳酸盐燃料 电池 碱碳酸盐 氢气/天然气/石油气 + 效率高 + 燃料相容性好 镍 600-700C 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池 + 能量转换效率高 + 燃料相容性好 + 非贵金属催化剂 陶瓷氧化物 氢气/天然气/甲 醇 钙钛矿 600-1000C DMF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聚合物膜 甲醇 + 特定功率密度大 + 燃料易于储存 50-120C 铂 - 工艺复杂 - 需要使用专用燃 料 - 体积大 - 需要纯氢和纯氧, 易受一氧化碳中毒 - 体积大,效率低 - 寿命短 - 需要贵金属催化 - 高温+ 电解质双重 腐蚀性 - 启动慢,寿命短 - 温度高 - 易受腐蚀 - 启动慢,寿命短 - 效率低 - 阴极一氧化碳易 中毒 应 用 场 景 劣势 无应用场景 当前主流潜力细分 14 3. 氢气储罐技术路线 3.1 当前氢燃料电池车主要使用III型铝内胆35MPa氢气储罐, 未来3年内车用氢气储罐仍然以气氢储罐为主,但将由III型 35MPa向IV型70MPa气氢储罐过渡。2020年7月21日,7月21 日,涉及车载储氢系统的两项国标修改后正式实施,均将原范 围中的工作压力不超过35MPa修改为70MPa ,2021年3月9日,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GB/T26779-2021)最新国家标 准正式发布,新国标增加了70兆帕加氢口尺寸及耐臭氧老化、 耐盐雾腐蚀、耐温度循环和兼容性测试等多项技术条目,预计 2021年10月1日实施,因此制约70MPa储氢罐发展的政策条 件已经消除,IV型70MPa的气氢储罐发展已经具备政策基础, 但IV型70MPa的气氢瓶成本下降速度将影响其推广节奏。 3.2 在液氢储罐方面,预计3年后液氢储罐在政策条件完善、 产业链同步跟进的前提下进入规模化拓展应用时期。虽然现 在部分行业领先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民用液氢储罐商业化,但 当前液氢储罐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仍取决于以下因素的发展。 1) 目前民用液氢道路运输许可尚未放开: 根据中华人名共 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液氢 作为危险货品目前只允许军工用液氢上路运输,民用液氢上 路运输许可尚未放开,且解封时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2) 民用液氢国家标准尚未健全,移动式液氢运输标准有望率 先出台: 目前三项国家宏观液氢技术标准(氢能汽车用燃料 液氢、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液氢贮存和运输安全技术 要求)已出台征求意见稿,预计正式稿有望于2021年正式出 台。但若想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需完善液氢产业链各 环节设备标准体系,涉及各环节核心装备(包括移动式及固定 式)的设计、生产制造、检测等各个环节。预计2023年前液氢 运输相关系统化标准体系有望建立健全。然而车载液氢储罐 和固定式液氢储罐相关设备标准体系由于推进进程较慢,具 体出台时间尚不明晰。 在海外市场的液氢运输方面,目前戴姆勒计划从2023年开始 进行液态氢燃料电池重卡GenH2的用户试驾,并于2025年后 实现量产,由于采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液氢,GenH2卡车性能 将媲美传统柴油卡车,但其应用的节奏和实际推广时间仍存 在不确定性。 15 15 /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专家访谈;罗兰贝格 重卡用1个210L 标准气罐可储 4.95kg氢;8个储氢罐续航 400km,仅满足短途运输需 求 是暂时的解决方案,未来将被 替代 35MPa气氢 70MPa气氢 液氢 短中期主流 长期机会 1个210 L标准气罐可储8.42kg 氢;8个储氢罐航在600 - 700km,可满足中途运输需求 但对加氢站依赖仍然较高 样车续航可达1000km ,可满 足中长途运输需求 但液氢易气化,目前储氢罐的 绝热性能和储存天数有限,仅 适用于车辆极少闲置的高出勤 场景 15 相较于纯电,氢燃料电池优势在更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在载 重和续航方面有优势,而在配套设施方面相较纯电存在劣势; 而对于纯电车,虽然续航能力有弱势,但是满足城市内的公 交、物流车、环卫等短途行驶的续期,也由于当前的成本优势, 短期内城市内交通工具的纯电化会更加迅速。 16 因此,氢燃料适用的应用场景主要为三大类。 1. 固定路线: 便于配套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如矿山短倒、港 口、物流园区内等相对封闭和固定路线的场景,方便氢燃料汽 车布局加氢站等配套能源加注设施。 2. 中长途干线: 里程在400-800公里左右,超过纯电的续航上 限将成为氢燃料汽车的优势应用场景区间。 3. 高载重: 纯电车型由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重卡 匹配一定续航里程的电池必然导致自重较大,因此氢燃料过 渡到液氢路线后车重较纯电优势进一步放大,在载重量具有 更大需求的场景上将更有优势。 4/ 氢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场景 区隔竞争,与纯电车型实现差异化应用场景布局 16 / 性 能 可 靠 性 纯电动汽车 (BEV) 170 Wh/kg (磷酸铁锂电芯) 1-1.5KW/L 3-4KW/L (电堆) 200-300公 里 (配备:300 - 400KWH电量) 氢燃料当 前 在 中 途 更 具 有差异化优势,且氢燃 料为开放系统,续航还 能进一步增长 纯电由于当前单位成本 更低,虽然续航较短, 但对于城市内公交、 物流车、环卫车等适用 性好 氢燃料当前使用寿命无 法满足商用车要求的 3 万小时需求 燃料电池汽车 (FCEV) 能 量 密 度 表 现 使 用 寿 命 氢 燃 料 更 能 适 应 大 载 重 , 锂电池自重大,影响重 卡载重量 功 率 密 度 表 现 500 Wh/kg 400 公 里 (配备:110K W氢燃料 系统+ 100KWH锂电) 35兆帕* 8标准气罐:400 公里 70兆帕* 8标准气罐:600 - 700公里 液氢储罐:1000 公里 续 航 能 力 1.5-2万 小 时3万 小 时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 兰贝格 16 5/ 氢燃料电池行业 关键成功要素 1. 规模化带动成本下降及技术提升: 规模化的客户资源将给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带来规模效应,降低关键零部件及系 统成本,同时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应用及验证、优化提供 数据基础。 1) 规模化降低成本: 以美国能源部(DOE)2019年12月12日 发布的燃料电池长途卡车技术发展路线图规划,达到10万台 产量后,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可以较1000台下降60%。在中 国市场氢燃料关键零部件成本下降也同样依赖于应用规模 的提升。 2) 规模化技术应用验证: 当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等关键 零部件的技术应用由于下游应用规模有限,部分技术的验证 仍局限于实验室仿真或小规模验证阶段。而对于商用车用户 来说,车辆及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因此规模化能 够为技术应用提供大量测试数据以优化技术设计,为提升可 靠性提供关键保障。 17 四大关键,成本、技术、应用场景、基础设施 17 / 美国能源部提出的重型车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目标 美元/KW 1000台 10万台 中期 2030实现 190美 元 /KW 80美 元 /KW -57.9% 17 2. 合适的应用场景: 目前氢燃料所主要应用的轻载中短途货 运、客车等领域主要受政策支持、应用条件简单等因素支持, 但长期来看上述场景在市场化条件下相较纯电车型并不具备 显著的TCO及技术优势。而相比新能源纯电车型来说,氢燃料 电池汽车在技术、配套产业成熟后,其相较纯电车型所同时具 备的更大载重量、更长续航里程的优势将使氢燃料在重卡领 域,尤其是应用在中长途干线货运的重卡领域具备明显优势, 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应用场景。 3. 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上游低价、绿色的氢源以及下游完善 的加氢基础设施。 1) 未来十年内,若不考虑补贴,则难以单纯通过燃料电池系 统成本的下降使氢燃料重卡在购置成本上比肩柴油车,而氢 燃料重卡的燃料成本占全生命周期总使用成本的46%,为主 要的成本项,因此未来燃料成本的节降对氢燃料重卡推广的 整体贡献较大。 2) 低价绿色的氢源: 未来需要质子交换膜加可再生能源的共 同应用: i 质子交换膜技术体积小、产氢密度高,使其更适合于规模化 生产,但由于铂、铱等昂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整体生产成本 目前仍相对较高;随着膜材料寿命和催化效率提升,质子交换 膜成本不断下降,将成未来主流技术。 18 ii 同时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在2030年后将成为主流技术 路线,碳减排政策将进一步驱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 19 3) 完善的加氢基础设施: 除了加氢站数量的增加,还需关注 加氢站的模式演变,主要包括从氢源角度来看,外供液氢将逐 步替代外供高压氢气,预计到2030年外供液氢的比例将超过 50%。以及从加氢站能源加注类型角度来看,单一的加氢站将 向油氢/气氢供应站模式的转变,在更好满足下游应用和平衡 加氢站的投入产出,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加氢站在市场 化条件下的自主发展。 20 18 / 随成本下降,质子交换膜技术将成未来主流 资料来源: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案头研究;罗兰 贝格 E4tech预测范围 DOE (PEMEL)预测 FCH JU目标 3,500 2,500 2,000 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3,000 1,500 1,000 500 资本成本 欧元 / k w 3,500 2,500 2,000 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3,000 1,500 1,000 500 资本成本 欧元/ k w 碱 性 电 解 水 路 线 质 子 交 换 膜 路 线 0.5MW el 100Nm 3 /h 0.1MW el 20Nm 3 /h 资料来源: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18 19 / 15% 45% 70% 30% 23% 20% 10% 67% 60% 45% 3% 100% 5% 0% 2020 2030E 5% 2% 2040E 2050E 0% 生物制氢及其他化石能源制氢 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工业副产氢 资料来源: 中国氢能白 皮书 中国氢 能联盟 ;案头 研究; 罗兰贝 格 20 / 加氢站类型由纯加氢站向油氢、气氢共建站转变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 兰贝格 推荐 不推荐 特殊情况 加 氢 站 氢 电 共 建 站 油 氢 共 建 站 油 氢 共 建 站 其 他 共 建 站 单纯建立纯加注氢气的加氢站,短 期内加氢车辆规模有限,难以实现 良好经济性 提供加氢和充电服务 但是因为充电设备占据场地空间较 大,经济性一般 提供汽、柴油加注业务和加氢业务 改造便捷且经济性好 适合三桶油等大型能源供应商 提供天然气和氢气加注业务 改造便捷且经济性好 适合三桶油等大型能源供应商 如油、电、气氢共建站等,但因为 经济效应一般难以大规模推行 主 要 驱 动 因 素 土 地 资 源 角 度 : 部分城 市土地 资源稀 缺, 土地集约化利用需求较高,因此重新 建立 占地面积达的氢电共建站难度高,但 在现 有加油站和加气站基础上改建为油氢 、气 氢共建站相对容易 经 济 效 益 角 度 : 仅提供 氢气加 注的纯 加氢 站盈利难,须配合其他能源加注业务 ,诸 如加油、加气等帮助实现良好的经济 效益 未 来 各 类 型 加 氢 站 区 域 分 布 特 性 南 方 地 区 以 油 氢 共 建 站 为 主 :南方 地 区天然气 资源相 对较少 ,天然 气站密 度低, 但加油站密集,将更多基于其改造氢 油站 北 方 地 区 以 气 氢 共 建 站 站 为 主 : 北方 地区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华北、西 北等 地区天然气重卡优势明显,因此改建 气氢 共建站具备更有利条件 总 体 分 布 特 征 共 建 站 沿 运 输 干 线 分 布 : 油氢、气氢共建站将首先覆盖主要运 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