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摇摆中前进:日韩教育改革启示.pdf

  • 资源ID:121130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摇摆中前进:日韩教育改革启示.pdf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传媒 行业 深度研究 报告 推荐 ( 维持 ) 摇摆中前进 日韩教育改革启示 为何要研究日韩经验?人口结构、教育制度、文化习俗上均高度相似 。 日韩 两国在战后都经历了婴儿潮,同时也都比中国更早 地 面临了“少子化”的挑战。 此外,东亚三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倾向于将资源向 教育倾斜 ,同样具有深厚的补习文化传统 。在教育制度上,日韩两国的学制均 为“六三三四”,义务教育阶段均为小学 +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因此,研究 日韩两国 教育政策的演变和其对于教培行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日韩教育政策演变:在公平与自由、 理想和现实的摇摆中曲折前进。 为更好 的实现教育公平,两国政府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多个个角 度对教育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两国分别开始进行“宽松教育 改革”和“高中平等化改革”。 但从结果看,对两国改革政策的评价均是毁誉 参半。其教育政策始终保持着摇摆,平等化与精英化、 教育理想(素质教育) 和社会现实(应试选拔) 之间很难取得完美的平衡,日本在减负之后重新开始 增负,韩国在 平等化和精英化之间则反复变化 ,教育 政策 始终在“进三退二” 中 曲折中前进。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减少校内授课的内容和降低校内教育的难度不会降低 课外辅导的需求 。 日本出于对“填鸭式教学”的反思和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考 虑推行了“宽松教育”的政策,校内教学的内容数量、授课时间、 教学和考核 难度都有所下降。但校内学习的“宽松”带来的却是校外培训的爆发,日本学 生的参培率和课外辅导机构学习塾的数量都在推行“宽松教育”的二十年间迅 速增长。究其原因,课外辅导需求并非是学习内容的多与难,而是名校教育资 源的相对稀缺,校内教育的宽松和升学的压力越不对称,就越将更多的学生推 向课外补习。 从韩国经验看: 改变选拔方式和增加高等教育供给并不会给辅导热降温 。 无 论是对于各高中实力上的平衡还是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实现高等教育的 大众化,均未能降低韩国民众对于课外补习的需求 ,韩国学生的课外补习率在 改革期间从 20%+上升到 70%以上 。 而 直接出台政策禁止课外辅导也只是短暂 压制了 需求 ,并将大量学生推到更难监管的私人家教市场。 进一步加深了韩国 教育的阶级化差异,“去培训”和“高考加入素质教育”不但未能减轻学生学 习负担,甚至加重了家长的经济压力,更严重 地 破坏教育公平。 可行的方向 : 加大校内教育 和放学后公益教育产品供给。 日韩两国的教育政策 改革过程 表明,办学体制改革需以需求者也就是家长和学生的核心需求为中 心。在早期的“放学后学校”体制改革中,政府初衷是想要全方面发展学生素 质,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却忽略了其面临的升学压力,在学 生普遍补习且校内质量不足却有需求的情况下,强推素质教育必然会遭到抵 触。而改革后的政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家长释放焦虑需求”、 “家长托管需求”,有效 地 减少了教育的差距、降低了学生家长的负担,经验 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教育政策将秉持“加强校内教育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 素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宗旨进行改革。围绕放学后课后服务、课堂教学 信息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 政策 变化超预期 ;人口变化速度超预期;行业渗透率不达预期 。 证券分析师:刘欣 邮箱: 执业编号: S0360521010001 行业基本数据 占比 % 股票家数 (只 ) 172 4.28 总市值 (亿元 ) 17,308.2 2.08 流通市值 (亿元 ) 13,262.87 2.08 相对指数表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8.73 -11.4 相对表现 0.0 -10.25 -36.4 相关研究报告 教育双周报( 20210607-20210620):政策传言 四起,各省对 K12 教培出台了什么政策? 2021-06-20 -13% -7% -1% 5% 21/04 2021-04-30 2021-06-22 沪深 300 传媒 (申万 ) 华创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 传媒 2021 年 06 月 24 日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 主题 报告亮点 本报告 系统梳理了日韩两国的教育政策改革情况和其对于课外辅导行业的影 响,为中国的教培行业未来的发展寻找道路。通过对于日韩两国课外辅导行业 发展的复盘, 我们认为通过禁止课外培训、改变高考模式、降低教学难度 或不 能彻底 解决目前的学生课业压力和家长教育成本压力问题,更有效的方式是增 强校内教育的竞争力和政府增加低价且高质量的放学后教育产品供给。 而进一 步完善和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除高考外更多有效 “出口”,也是另一条 还在 探索的道路。 投资逻辑 通过对于日韩教育政策演变的复盘和其课外辅导行业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外辅 导需求难以削弱,但其行业形式可能发生变化。若采用严格的政策限制大型教 培机构,这部分教育需求则可能被个人家教、地下机构所承接,长期看家长的 教育成本反而会被推高。因此我们认为, 未来我国教育政策将秉持“加强校内 教育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宗旨进行改革。 现有教培机构一方面要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进行转型,一方面可以探索和 政府、学校间的新合作方式,成为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 ,此外 通过技术手段提 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 教育科技企业也 值得关注。而另外一方面,为了从根 本上缓解学生和家长压力,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改善蓝领 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 职业教育的红利期正在到来,我们认为面向白领群体 的职后培训赛道、面向蓝领的职业培训赛道、面向应届生的职业能力和招录培 训赛道都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3 目 录 一、为什么要研究日、韩经验?人口结构、文化习俗、教育体系均具有相似性 . 5 二、日韩教育政策演变:相似的焦虑,摇摆的政策 . 6 (一)日本教育: 由“宽松”到“去宽松” . 6 1、日本的“宽松教育” . 6 2、困境和转向,由“宽松”到“去宽松” . 7 (二)韩国教育,寻找平等化和差异化间的平衡 . 9 1、韩国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高中教育的平准化 . 9 2、平准时代落幕,精英教育抬头 . 11 三、从日、韩经验看,什么是产生课外辅导需求的核心要素? . 11 (一)从日本经验看:学的少、考的易不会减少校外培训的需求 . 11 1、复盘 历史,日本学习塾由“乱”到“治” . 12 2、日本经验的反思: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未破 . 13 (二)从韩国经验看:应试化的考核方式和一般高校资源的稀缺同样不是课外辅导 需求的来源 . 17 (三)需求来自竞争,什么是真正“减负”的方式? . 19 (四)更难模仿的道路 德国的教育分流体制 . 21 四、风险提示 . 22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图表目录 图表 1 日本出生人口情况 . 5 图表 2 韩国出生人数 . 5 图表 3 中日韩三国教育体制比较 . 6 图表 4 “宽松教育”推进历程 . 7 图表 5 日本在全面实施“宽松教育后” PISA 成绩逐年下滑 . 8 图表 6 日本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学生比例 . 8 图表 7 日本学生认为学习理科是快乐的学生比例 . 8 图表 8 韩国教育政策演变 . 9 图表 9 韩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情况和高考制度变迁 . 10 图表 10 韩国高考科目 . 10 图表 11 日本学习塾的此时的主要问题 . 13 图表 12 学习塾数量在宽松教育时期上涨最快 . 13 图表 13 日本小学生入塾率宽松教育前后变化情况 . 14 图表 14 日 本中学生入塾率宽松教育前后变化情况 . 14 图表 15 学习塾在“宽松教育“时期发展迅速的原因 . 15 图表 16 日本各高中考入东京大学数量排名 . 16 图表 17 日本各学段参塾率情况 . 16 图表 18 韩国学生的参培率并 未随着高考毛入学率的提高而降低 . 17 图表 19 韩国教育经费占比和补习费用占比情况 . 18 图表 20 课外补习合法化后补习机构数量 . 18 图表 21 韩国放学后学校政策演变 . 20 图表 22 韩国课外辅导参 与度和放学后教育参与度情况 . 20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一、 为什么要研究日、韩经验?人口结构、文化习俗、教育体系均具有相似 性 日韩两国在战后都经历了婴儿潮,同时也都比中国更早的面临了“少子化”的挑战。此 外, 东亚三国 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倾向于将资源向教育倾斜。 在教育制度上,日韩两国的学制均为“六三三四”,义务教育阶段均为 小学 +初中的九 年义务教育。因此,研究日韩两国在人口规模下降的趋势下的教育行业的发展演变对于 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人口结构 变化 上看, 日本战后经历了两次婴儿潮 。 在战后,日本 在 1947-1949 的三年 间每年出生人口超过了 260 万,并连续 6 年出生人口在 200 万以上。而当第一代婴儿潮 进入生育年龄后,日本在 1971-1974 年间迎来了第二次婴儿潮,连续四年出生人口超过 200 万。此后日本出生人口逐年下滑,也并未出现第三次婴儿潮。 图表 1 日本出生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在二战和朝鲜战争相继结束后 ,韩国政府为了鼓励生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在 50 和 60 年代也出现了婴儿潮。此后 1970 年开始,韩国政府采取了控制人口政策,韩国人口也在 1970 年开始持续下降。 2020 年韩国出生人口仅为 27 万人,总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 图表 2 韩国出生人数 资料来源: Wind, 华创证券 从学制上看,中日韩三国高度相似 。 三国均采用“六三三四”的教育体制,其中义务教 育均为小学初中九年 、中学阶段开始区分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高考”均为最重要的 0 500 , 000 1, 000, 000 1, 500, 000 2, 000, 000 2, 500, 000 3, 000, 000 19 3 0 193 3 193 6 193 9 194 2 194 5 194 8 195 1 195 4 195 7 196 0 196 3 196 6 196 9 197 2 197 5 197 8 198 1 198 4 198 7 199 0 19 9 3 199 6 199 9 200 2 200 5 200 8 201 1 201 4 201 7 日本 : 出生数 : 总和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韩国 :出生人数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升学考试。 图表 3 中日韩三国教育体制比较 资料来源: 出国留学网, 华创证券整理 二、 日韩教育政策演变: 相似的焦虑, 摇摆的政策 结论: 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与如今的中国一样,面临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中高 考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为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两国政府分别从教学内容(日本“宽松 教育”)、教学资源(韩国“高中平准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考核方式(增加素质 教育考核)等多个个角度对教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但从结果看,对两国改革政策的评价 毁誉参半。我们认为, “课外辅导热”、“升学压力大”等 问题 并 不单纯是教育问题, 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单纯对于教育政策进行调整 或许 并不 能完全 缓解 民众对于教育的 焦虑 ,相比于对如何获得教育,人们或许更在意通过教 育能够获得什么。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其教育政策始终保持着摇摆,平等化与精 英化、综合素质与基础知识这几者之间很难取得完美的平衡,无论偏向于那一侧都将导 致出现严重的问题,而后需要通过“矫枉过正”的方式进行纠偏,正如同日本在减负之 后重新开始增负,韩国在高中平准化之后又开始提出培养精英人才,教育始终在“进三 退二”的曲折中前进。 (一)日本教育 :由“宽松”到“去宽松” 1、日本的“宽松教育” 上世纪 60、 70 年代,日本采取的为被称为“填鸭式教育”的教育体制引发了一 系列“校 园霸凌”、“校园暴力”乃至拒绝上学的校园和社会问题。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加上彼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日本开启了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浪潮,“宽松教育”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普通高中 普通本科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中等 教育 高 等教育 托儿所 中职中专 高等职业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普通高中 4 年制本科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中等 教育 高 等教育 保育所 职业高中 高专 / 短期 大学 0 - 6 岁 3 - 6 岁 6 - 12 岁 12 - 14 岁 15 - 18 岁 综合高中 0 - 2 岁 3 - 6 岁 6 - 12 岁 12 - 14 岁 15 - 18 岁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普通高中 普通本科 中等 教育 高 等教育 日托中心 职业高中 专科 / 函授 / 电大 0 - 2 岁 3 - 6 岁 6 - 12 岁 12 - 14 岁 15 - 18 岁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日本教育体制 中国 教育体制 韩国教育体制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图表 4 “宽松教育”推进历程 时间 政策 1972 教师工会提议实施“学校五日制”,打造宽松的学校 1977 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增设“特别活动课程”,削减课时数 1984 提出“教育个性化、公立教育民营化自由化”,将重视个性、终身学习、信息化、国际化作为教育发展重要着眼点 1989 修订学习指导要领,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社会科和理科课程,倡导个性化教育。 1992 年 9 月开始每月第二周六变为休息日,95 年开始每月第四个周六变为休息日 1998 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彻底实施“一周 5 日制”,削减小学与初中课时数和 30%学习内容。新设:综合性学习时间“,引入”绝对评价法“,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资料来源:吴伟、赵健 日本“宽松教育”:历史脉络和理性审视 ,华创证券 日本宽 松教育的主要措施可以总结为“两减”、“两缩”和“一增”。 在推行“宽松教 育”政策期间,日本政府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体而言 可以总结为“两减”、“两缩”、“一增”。 两减: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一方面为了配合教学时间的 缩减一方面也为了为新增的素质教育课程腾出时间,对于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难度都做 出了调整。 1998 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减少了 30%的教学内容,如小学阶段删掉 了分数运算、原本初中阶段的交流电直流电等内容被放到了高中,此外还对教学难度进 行了调整,如对 于小学阶段圆周率的要求由原本的 3.14 改为 3。 两缩:授课时间减少、单休变双休。 主要是针对教学时间的减少。“宽松教育”实施后, 日本初中三年的总教学时间由 1977 年的 3535 课时变为 2940 课时。此外, 1992 年开始 中小学开始每月一次的周五制(即一周双休,原本为单休),在 1995 年扩大为两次,而 在 2003 年周五制全面实施。 一增: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 。 在这期间,日本政府规定每周新增 2-3 课时的“综合学习 时间”,综合学习时间是指除学科教育之外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评价标准。 2、 困境和转向 ,由“宽松”到“去宽松” “宽松教育”的背后是对于人的培养目标的转变,即“学力观”的改变。 在六七十年代, 日本乃至整个教育学界更强调学科的结构化,采用螺旋式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反复学习 中加深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一纲领也被称为“填鸭式教育”。而 70 年代末所提出的 宽松教育其 “ 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向对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上, 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而非片面的书本知识学习。 “宽松教育”的结果:学 力 下降和 学力 差距变大。 从结果看,“宽松教育”并没有 取得 理想的成果。首先是学力的下降,在两千年前后 ,分别有日本学者针对中小学生和大学 生进行了学力测试,均得出了学力下降的结论。此外在 PISA 测试中,日本的数学、科学、 阅读成绩也在 2003、 2006 两年迅速下降。其次,有学者指出,由于“宽松教育”减少了 校内教育的时间和难度,因此 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更加严格的私立学校和课外补习班中, 公立和私立、不补习和补习,不同学生之前的学力差距在变大。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图表 5 日本在全面实施“宽松教育后” PISA 成绩逐年下滑 资料来源: PISA,华创证券 “宽松教育”也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关于“填鸭式教育”方式的批判中,人 们普遍认为这一相对死板的教育方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但事实上,“宽 松教育”的实施并未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意愿。 从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所做的统计来 看,实施宽松教育阶段 日本学生对于数学和理科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了下降,并且在国 际平均线之下 ; 而在逐步去宽松化后这一比例反而有所升高。 图表 6 日本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学生比例 图表 7 日本学生认为学习理科是快乐的学生比例 资料来源: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华创证券 由“宽松”到“去宽松”,日本教育的转向。 由于社会各界对“宽松教育”引起的学力 下降的批评,日本政府开始对教育政策进行调整,逐步进行“去宽松”。 2005 年新修订 的教科书恢复了之前部分被取消的内容,而在 2007 年安倍政府宣布对学习指导要领 进行修正,在新的版本中 延长 了教学课时,并减少了综合学习课程课时,同时教学内容 和教学难度都有所增加。这代表着日本持续了 30 年的“宽松教育”政策正式走向终点。 整体上看,虽然“宽松教育”缓和了当时的校园问题,但是校内教学的过度削减让家长、 老师、学生无所适从,而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学习课程”也并没有给出具体 的指导意见和案例。政府想要通过给教育松绑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却没 有 考虑 到升学、就业的客观压力,也没有建立起可以替代考试的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客观 评价体系。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平衡和与社会系统的“宽松教育”最后成为了 口号。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00 2003 2006 数学 科学 阅读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5 小学数学 小学国际平均 中学数学 中学国际平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5 小学理科 小学理科国际平均 中学理科 中学理科国际平均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二) 韩国教育, 寻找平等化和差异化间的平衡 1、 韩国教育:高等教育 的普及化与高中教育的平准化 与中国和日本相比,韩国对于课外辅导和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更加系统。 韩国对于课外 辅导的系统性改革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韩国历届政府围绕 1)均衡学校资源; 2)禁 止非法课外补习; 3)提高主流学校教育质量; 4)降低家庭负担四个目的进行了多次改 革。 图表 8 韩国教育政策演变 时间 政府 政策内容 1968 年 朴正熙政府 颁布取消中学入学考试的政策,并于 1969 年在首尔实施,次年在韩国其他主要城市实施 1973 年 朴正熙政府 高中平准化“,取消高中入学考试,采取抽签派位。到 2003 年覆盖了全国 83%高中生。 1980 年 全斗焕政府 7.30 教育改革:取消私立大学入学考试,禁止大学预科入学考试;增加了大学入学考试次数;官方提供低价课外补习;大学生、学校教师禁止提供有偿私人不惜;学校禁止开设学科类的补习课程 1985 年 全斗焕政府 允许各大学自主招生;允许私立高中自主招生 1995 年 金泳三政府 5.31 教育改革计划:提高主流学校办学质量,施行放学后项目计划 2004 年 卢武铉政府 1)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 2)引进教师评价体系; 3)修订高中平准化政策,限制学生择校并丰富高中评价体系; 4)增加学生高中学习记录并促进大学招生标准多样化 2009 年 李明博政府 提升公立学校竞争力以减少影子教育: 1)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权和丰富性; 2)改革大学管理体系; 3)提供课外补习服务; 4)有效管理课外补习机构 资料来源: 赵霞中国和韩国的影子教育比较研究 ,华创证券 韩国仅用约 20 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与我国情况类似,韩国的 高等教育发展也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但是发展速度惊人。 1945 年日本投降时, 韩国只有 19 所高校、 7819 名在校大学生和 1490 名在职大学教师。但此后,韩国秉持教 育立国的执政思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其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不断升高,目前已经在 95% 以上。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图表 9 韩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情况 和高考制度变迁 资料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 , 赖秀龙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 华创证券 在高考制度上: 韩国 的高考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反复 。 自 1948 年建国以来,韩国高考已经 进行了 14 次重大改革,其考核方式 在不断地试错中逐步 完成 了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的 转变。 目前 韩国各大学采用“定时招生”和“随时招生”相结合的方式,其比例大概为 3: 7。其中,“定时招生”是指以修学考试成绩(即韩国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 并参照学生生活记录簿(高中填写)和论述考试成绩来进行招生。而“随时招生”则类 似于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根据各大学办学特点和培养特色,可不参考韩国高考成绩, 主要考察学生生活记录簿和申请材料,各大学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组织面试、论述考试、 职业技能测试等,并综合评定。 图表 10 韩国高考科目 科目领域 2022 年以后考试科目 国语 必考:阅读、文学 选考:语法和作文、词汇和媒体(二选一) 数学 必考:数学 I、数学 II 选考:概率与统计、微积分(二选一) 英语 英语 I、英语 II 历史 历史 探究领域 一般探究:社会和科学 生活伦理:伦理思想、韩国地理、世界地理、东亚历史、世界历史、政治与法律、经 济、社会文化、物理 I、物理 II、化学 I、化学 II、生命科学 I、生命科学 II、地球科 学 I、地球科学 II( 17 选 2) 0 20 40 60 80 100 120 韩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1 9 5 4 年:建立起统一 入学考试 + 大学自主招 生两次考试的招生制 度。 1 9 6 2 年:实行全国大 学入学资格考试,取 消高校自主招生权。 1 9 6 9 年:恢复统考与 自招并行的制度。 1 9 9 1 :采用统考 + 自招 + 高 中考评记录相结合方式 1 9 9 4 :统考科目修改,由 韩语、数学 I 、数学 II 、 外语组成,满分 200 1 9 9 7 :统考满分提升到 4 00 2 0 0 4 :统考 科目修改 为必修(韩语、外语、 数学)和选修(国语、英语、数学、社会科 学、职业教育、第二外语) 2 0 1 8 :统考科目再次修改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1 科目领域 2022 年以后考试科目 职业探究:必考:职业生活 选考:农业基础技术、工业基础制图 商业经济:会计原理、海洋、水产与海运( 6 选 1) 第二外国语 德、法、日、俄、阿拉伯、越南、西班牙、中文、汉字( 9 选 1) 资料来源: 凌磊 韩国 2022 年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评析 ,华创证券 为了减少公立学校之间质量的差距,韩国推行 初中就近入学和高中“ 平准化政策”。 在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初高中升学考试同样竞争激烈,彼时韩国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 在 1968 年颁布法律以就近入学制度取代了初中入学考试制度,同时在 1974 年开始推广 “高中平准化政策”改革。所谓“平准化 ” 即平衡、标准化,通过 教师轮换、对贫困地 区学校加大财政支持、计算机随机排位入学的方式,尽可能缩小公立学校之间的教学差 距。 2、平准时代落幕,精英教育抬头 高中平准化政策实施过程困难重重。 首先,“高中平准化”政策规定私立中学学费涨幅 不得高于国立、公立高中, 政策因此要求国库负担私立高中教职工工资和学校管理费的 缺损部分,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专项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跟上,私立高中普遍遇到了巨大的 财政困难。此外,“平准化政策”还剥夺了学生学校选择权力,部分没有高中的农村地 区学生甚至由于政策限制没有办法升入外地高中,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更 重要的是,平准化之后的高中教学质量普遍出现了向下平均的倾向,而学生为维持竞争 力不得不寻求课外补习。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天平逐步开始向精英教育倾斜。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 得韩国国内经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加上教育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除首尔、釜山等 14 个大城市外,其他地区纷纷废止了“高中平准化”政策。并在 1999 年提出了英才 教育振兴法,鼓励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并致力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更在 2009 年进 一步提出高中多样化 300 工程计划, 建设了一批教育环境优越、教师水平更高、课 程设置更灵活同 时一流大学升学率也更高的“有特殊目的的高中”。 同时,为了更进一 步平衡各地区学校差距,韩国政府在高中多样化 300 工程中还提出建设了三 种 新型 高中 农村寄宿制高中、地方自律性私立高中、达人高中,分别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 欠缺、中小城市教育资源落后、职业工人缺乏的问题。 三、从日、韩经验看, 什么是产生课外辅导需求的核心要素 ? (一) 从日本经验看: 学的少、考的易不会减少校外培训的需求 结论: 从日本经验看, 降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和考核难度并不会减少校外培训的需求。 日本出于对“填鸭式教学”的反思和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考虑推行了 “宽松教育”的政 策,校内教学的内容数量、授课时间、教学和考核难度都有所下降。但校内学习的“宽 松”带来的却是校外培训的爆发,日本学生的参培率和课外辅导机构学习塾的数量都在 推行“宽松教育”的二十年间迅速增长。究其原因, 课外辅导需求并非是学习内容的多 与难,而是 名校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校内教育的宽松和升学的压力越不对称,就越将 更多的学生推向课外补习。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2 1、复盘历史,日本学习塾由“乱”到“治” 二战之前: 出现伊始, 为富裕家庭提供升学考试辅导。 日本的民间教育补习机构被称为 学习塾 。 现代学习 塾 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 当时日本的初等教育已经相当普及 , 毛 入学率超过 90%, 但中等和高等教育发展落后 , 1908 年日本中等教育入学率仅为 4.3%, 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只有 0.9%。 且当时的日本普通民众如果想从事公务员 、 医生 、 教师等职业 , 最重要的标准即是候选人的毕业学校和考试成绩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第一 批现代的专门面向学生升学考试的校外补习机构应运而生 。 但此时的学习塾服务的对象 还仅仅为富裕家庭 , 数量不多、发展也较为缓慢。随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则打断了学 习塾的发展。 20 世纪 50-60 年代: “乱塾时代”,二战后的快速发展。 战后日本在 1947 年颁布了学 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彼时的日本 实施 以经济增长的高度化和极大化为 目标的“五五年体制”,教育思想也与之相匹配,强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同 时对于中小学生课程进行了大量改革,融入了更多现代科学成果 , 但 这也 导致大量学生 不能跟上教学进度,大量的“补差”需求推动了学习塾的迅速发展。此外,战后的日本 出现了生育高峰,但高中和大学数量有限,学生中高考竞争压力巨大,也造就了日本战 后学习塾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20 世纪 70 年代 : 规模化与第一次整顿。 20 世纪 70 年代,连锁式学习塾逐渐在日本流行, 不少小型补习机构在此期间都开始开办分校、扩大经营,甚至上市,学习塾迎来了第二 波发展高峰。但同时,社会公众也开始了对学习塾和日本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批判。日本 政府也在 70 年代末开始了对于学习塾的整顿,针对当时广泛存在的在职教师校外兼职授 课行为进行了查处。受此影响学习塾在 70 年代末一度沉寂。 20 世纪 80-90 年代: “宽松教育”导致了学习塾的第三次爆发。 学习塾在短暂沉寂后在 80 年代迎来了爆发,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 70 年代末开始推行的“宽松教育”政策。 首 先,“宽松教育”政策下,公立学校授课时间和内容均有所降低,家长更愿意让子女就 读于管理严格、教学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其次,日本在 1979 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高考, 新政之下,学生普遍寻求课外指导的帮助。第三,日本在 1992 年开始逐步实行了学校双 休的制度,学生课外时间增多也给了学习塾发展带来了良机。 行业自律 与政策监管之下,行业走向规范。 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鱼龙混杂的从业者和 越来越低的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1987 年,行业协会“培育优秀学习 塾大会”通过了学习塾自我管理约束规约这一行业自律规范,同年日本政府发布了充 实学校学习的意见,次年全国性行业协会“全国学习塾协会”成立,政府和行业从业 者开始着手治理行业乱象。此后,日本政府和行业协会先后出台了学习塾事业活动规 范化自主准测、 社会教育法、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学习塾事业活动规范 化自主准则实施细则等多部法规和行业自律准则, 行业逐步走向稳定和规范。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3 图表 11 日本学习塾当时面临的 主要问题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省有关儿童和学生的校外学习活动实态调查,华创证券整理 2、 日本经验的反思: “ 校内减负 、校外增负”怪圈未破 从动机上来说,日本推行“宽松教育” 的主要目的即是 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和培养学生创 造性、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从“填鸭式教学”中走出。但事实上,“宽松教育”时期 同 时也是学习塾数量和学生参塾率增长最快的时期 。 从学习塾数量上看, 日本学习塾数量 由 1981 年宽松教育刚刚开始时的 18683 个五年内增长到 1986 年的 34367 个,并在 1991 年达到 4.5 万个,此后基本保持在 4.5-5 万。 从参塾率上看, 日本小学生参塾率从 1977 年的 12%提高到了 1985 年的 16.5%,初中生参培率也由 38%提高到了 44.5%,并在 1993 年进一步提高到 58.5%。 图表 12 学习塾数量在宽松教育时期上涨最快 资料来源: 日本产业经济省,姚琳日本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塾治理探析, 华创证券 从业者混杂 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教育从业者开办学习塾,百货公司、信 贷公司、家庭主妇等非专业人士也纷纷涌入行业。日本文部省 数据显示, 1 9 7 7 年 2 2 . 5 % 的学习塾讲师没有教育从业经验。 应试化教育 学习塾完全以升学考试为最终目标,其教学手段单一且大大加 重了学生负担;且填鸭式教学在考试分数上提分效果明显,导 致学生重心放在课外而非课内。 治理落后 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民间辅导机构的定位不清,监管部门各行 其是,不法行为查处“雷声大雨点小”。校内教师大量校外兼 职而无人管理。 0 100 00 200 00 300 00 400 00 500 00 600 00 198 1 198 6 199 1 200 9 201 0 201 3 201 4 201 5 201 7 201 9 学习塾数量 宽松教育 时期 :学习塾数量迅速增加 去宽松时期:学习塾数量保持稳定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4 图表 13 日本小学生入塾率宽松教育前后变化情况 图表 14 日本中学生入塾率宽松教育前后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姚琳日本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塾治理探析,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姚琳日本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塾治理探析, 华创证券 (注 1962 年数据为广岛市及周边地区初中生参塾率) 宽松教育导致 日本公立中学、私立中学间学习效果特别是应试结果上的差距在此期间被 进一步拉大。 1) 日本的“宽松教育”政策限制了公立学校的授课难度和授课时间,而私 立学校却不受此限制 。 2) 宽松教育对于公立学校的定位为普及基础教育,对公立学校的 考核也不考察其升学率,因此大部分公立学校只需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而并不对教学质 量负责。 3) 日本的公立学校在此期间开始严格实行学区制,而私立中学可以通过入学考 试选拔生源,两者生源差距也被拉大。 12% 16.50% 0% 5% 10% 15% 20% 1977 1985 小学生参塾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62 1977 1985 1993 初中生参塾率 传媒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5 图表 15 学习塾在“宽松教育“时期发展迅速的原因 资料来源: 1985 年版 日本 国民生活白皮书, Wind,赵彦俊 、胡振京 日本 “ 宽松教育 ” 述介,华创证券整理 此外,日本本身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也是学习塾热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日本是典型的“学历社会”。 日本企业在二战后普遍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 这种制度下学生毕业后所入职的第一家企业将有很大概率成为其终身工作的企业,且跳 槽成本较高。因此一个人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升职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家企 业的实力。而企业对于应届生的选拔则基本由其学历和就读的大学来决定,因此虽然日 本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名校的热度却没有减少。 高校升学制度强化了私立中学的优势。 日本大学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各大学多数将全 国统一 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类似于中国高考)成绩作为入学选拔的参考,但 各个学校对于如何制定选拔标准有绝对的自主权, 顶级高校一般会采取“高考” +“自主 命题”加权计分的方式进行选拔。而对于公立学校来说,并没有能力对各高校选拔考试 进行针对性复习。 从考入东京大学的数量上看, 2020 年排名前十的有 9 所为私立 中 学, 在录取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授课内容减少 30% 0 5 0 0 , 0 0 0 1 , 0 0 0 , 0 0 0 1 , 5 0 0 , 0 0 0 2 , 0

注意事项

本文(摇摆中前进:日韩教育改革启示.pdf)为本站会员(幸福)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