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地图.pdf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 扫描下载兴业研究APP 获取更多研究成果 中国产业地图 宏观研究部 张文达 分析师 电话:021-22852650 邮箱: 郭于玮 高级分析师 电话:021-22852641 邮箱: 鲁政委 兴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 摘要 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从结构来看,采矿业、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收缩是我国工业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1、从全国工业细分行业的省域分布来看,采矿业中煤炭、铁矿、油气 产业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中部地区则有着相对丰富的有色、非金属矿资 源。 在重化工业方面,江浙粤优势明显,尤其是在更接近消费端的化纤、 橡胶塑料等产业上;环渤海湾区域则在钢铁、炼油、电热力产业上占比较 高。 在轻工业方面,尤其是外贸占比较大的行业,如纺织服装、文体用品 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种类多,占 比高。 在科技装备产业方面,长三角、珠三角优势明显,各项产业的营收占 比均名列前茅;西南地区电子产业占比逐步提升,中部的装备业、汽车制造 业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京津冀在全国的产业竞争中有所落后。 2、从各省市的产业结构来看,江浙沪粤等省份以科技装备业为主,重 化工业为辅,兼顾外贸型轻工业。 华北、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上仍高度依赖重化工业,甚至有加强的趋势, 科技装备业方面主要以汽车制造为主,设备制造业相对薄弱。 西北地区产业高度依赖采矿业和重化工业,科技装备业占比极低,产 业结构升级任重道远。 川渝、中部地区则是高技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均衡发展,川渝地区依 托计算机电子、汽车等产业,有着更高的科技装备业占比。 云贵地区当前仍以重化工业为主,谋求以电子产业为突破口升级产业, 但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关键词: 工业、制造业 宏观经济 专题 2021年5月27日 28482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2 目录 一、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 4 二、各省工业表现概况 . 6 三、我国工业门类的省域分布 . 13 四、重点产业的省域分布 . 20 五、各省份内部的工业细分结构 . 26 六、总结 . 32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3 图表目录 图表1 中国GDP增速及人均GDP走势情况 . 4 图表2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情况 . 5 图表3 工业行业2011-2020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 . 5 图表4 工业行业2011-2015、2016-2020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情况 . 6 图表5 2010-2015,2016-2020年各省市GDP平均增速情况 . 7 图表6 内地各省份2019年人均GDP及GDP增速情况 . 7 图表7 各省市2010、2015、2019年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 8 图表8 各省市2019年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 8 图表9 2019年我国内地各省市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 9 图表10 内地各省市2010、2015、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 9 图表11 2015-2019年产业占比均值与2012-2014年产业占比均值之差 . 10 图表 12 2015-2019 年与 2012-2014 年科技装备业、重化工业产业占比均值之 差 . 11 图表13 2015-2019年以来历年内地各省市工业资产利润率情况 . 12 图表14 内地各省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 12 图表15 内地各省市2015-2020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ROA变化情况. 13 图表16 2018年主要采矿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 14 图表17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采矿业营收占比情况 . 14 图表18 2018年重化工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 15 图表19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重化工业营收占比情况(1) . 15 图表20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重化工业营收占比情况(2) . 16 图表21 2018年轻工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 17 图表22 2018年全国各省市轻工业营收占比情况(1) . 17 图表23 2018年全国各省市轻工业营收占比情况(2) . 18 图表24 2018年科技装备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 19 图表25 2018年全国各省市科技装备业营收占比情况 . 20 图表26 2020年全国分省区主要能源品产量情况 . 21 图表27 2020年全国分省区主要能源品产量情况 . 22 图表28 2020年全国分省区主要冶炼工业品生产情况 . 23 图表29 2020年全国分省区主要高技术工业品产量 . 24 图表30 内地各省市A、H股医药上市公司市值情况 . 25 图表31 2020年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100强的省域分布情况 . 25 图表32 2020年全国品牌500强中消费相关行业省域分布情况 . 26 图表33 东部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27 图表34 华北、东北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28 图表35 西北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29 图表36 西南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30 图表37 中部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31 图表38 全国各省份2019年产业结构情况 . 32 图表39 全国各省市2019年工业细分行业营收占比前五情况 . 33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4 近年来,从推进“供给侧改革”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了 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持续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当前我国产业结 构处于何种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效如何? 本文将在介绍中国产业结构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产业的省域分布、 不同省份内部的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展开讨论,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一、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我国GDP增速录得6.0%。其中, 既有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放缓、产业转型升级等内部因素 影响;亦有欧美经济放缓、逆全球化趋势加强等外部因素的拖累。尽管GDP增 速有所下行,但是人均GDP稳步提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 元大关,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经济发展亦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图表1 中国GDP增速及人均GDP走势情况 注:由于2020年人口数据尚未公布,2020年人均GDP使用2019年人口数量简单计算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1、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行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3 年-2019 年间,我国第三产业增速持续高于第二产 业。由此导致的是我国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行,由2010年的49.0%降至了2020 年的38.5%。而第三产业占比则由2010年的42.6%升至2020年的53.1%。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 0 2 0 0 0 . 0 4 0 0 0 . 0 6 0 0 0 . 0 8 0 0 0 . 0 1 0 0 0 0 . 0 1 2 0 0 0 . 0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按美元计价人均 G D P G D P 增速( r h s ) 美元 %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5 图表2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从具体细分产业来看,我国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的31.6%下降 至2020年的26.2%,下降5.4个百分点,采矿业和电力则由8.5%下降3.8个百 分点至4.6%。我们进一步通过计算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表现,来观测 影响工业占GDP比重下滑的主要行业。 2、采矿业、轻工业占比下滑 从数据来看,2011-2020年采矿业、电力业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所有工 业行业中接近垫底。此外,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业如纺服、制鞋、纺织等,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与欧美贸易摩擦的上升,东南亚国家的成长,产业 转移压力不断增大。不过,随着我国对产业升级、绿色经济重视程度的提升, 燃气供应(12.4%)、计算机电子(11.1%)、医药(10.6%)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工 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远高于其他产业。 图表3 工业细分行业2011-2020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考虑到2015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工业生产、工业结构产生了明 显影响,因此,我们以2015年为界,分别计算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两 段时间里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情况。结果显示: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7 0 % 8 0 % 9 0 % 1 0 0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增速( r h s ) 第三产业增速( r h s ) % 0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 燃 气 供 应 计 算 机 电 子 医 药 制 造 电 气 机 械 汽 车 制 造 仪 器 仪 表 有 色 化 纤 金 属 制 品 专 用 设 备 食 品 制 造 化 工 非 金 属 矿 酒 水 饮 料 通 用 设 备 全 部 工 业 印 刷 业 橡 胶 塑 料 水 供 应 文 体 娱 乐 家 具 制 造 木 材 加 工 农 副 食 品 钢 铁 运 输 设 备 燃 料 加 工 纺 织 业 造 纸 电 力 供 应 黑 色 采 选 非 金 采 选 有 色 采 选 烟 草 制 品 纺 服 制 鞋 业 煤 炭 开 采 油 气 开 采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6 (1)2015 年以来,我国工业行业的增加值平均增速出现了普遍下滑,仅 电力供应、水供应、专用设备业的平均增速出现上行。 (2)采矿业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前的高速增长 切换至低速增长甚至是零增长状态。 (3)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鞋业、纺织业、纺服、家具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 速同样出现大幅下滑。高新技术产业下滑幅度较小。 图表4 所有工业行业2011-2015、2016-2020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近年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既有我国 产业结构升级压力下,主动优化的结果(比如供给侧改革去除过剩产能),亦有 我国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收缩的原因。 二、各省工业表现概况 从全国来看,我国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 长。那么,各省市区的产业结构又表现如何呢? 1、各省GDP增速及增长潜力 考虑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对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影响巨大,我们分 别计算2010-2015年和2016-2019年两个时间段各省市区的GDP平均增速。 从增速绝对表现来看,西南、中部省份经济增速较为靠前,东部发达省份 增速居中,而东北、华北地区则出现明显的下降。 从增速变化情况来看,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的GDP增速变 化最小,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北方省份的经济增速则在2015 年后普遍大幅下 滑。其中,天津增速大幅滑坡,排名已至末尾,掉队明显。 - 2 . 0 % 0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 1 6 . 0 % 燃 气 供 应 计 算 机 电 子 电 气 机 械 医 药 制 造 专 用 设 备 仪 器 仪 表 汽 车 制 造 水 供 应 化 纤 通 用 设 备 食 品 制 造 电 力 供 应 金 属 制 品 酒 水 饮 料 全 部 工 业 有 色 非 金 属 矿 橡 胶 塑 料 燃 料 加 工 化 工 印 刷 业 钢 铁 运 输 设 备 家 具 制 造 农 副 食 品 造 纸 木 材 加 工 文 体 娱 乐 纺 织 业 烟 草 制 品 煤 炭 开 采 纺 服 非 金 采 选 油 气 开 采 有 色 采 选 制 鞋 业 黑 色 采 选 2 0 1 1 - 2 0 1 5 2 0 1 6 - 2 0 2 0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7 图表5 2010-2015,2016-2020年各省市GDP平均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由于不同省份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增速的潜力也存在一定差 异。我们可以结合各省人均GDP的水平来衡量其经济动能变化情况。从 2019 年的数据情况来看,发达地区尽管经济水平较高,但其经济增速韧性较强,而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动能亦可能存在挑战。这一表现与发展经济学基于国别的 经典结论并不一致。 其中,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的人均GDP 最为靠前,其GDP增速从全国来看亦处于中游水平,显示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而人均GDP水平稍低于上述省份的天津、山东两地,其GDP增速反而弱于上 述省份,有掉队风险。 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适配,经济稳步增长。但是, 重庆、河南、河北等省份的经济增速,相较于相同人均GDP的其他省份略显疲 软。此外,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东北、西北省份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其经济增速甚至低于发达省份,经济追赶压力较大。 图表6 内地各省份2019年人均GDP及GDP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0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 贵 州 西 藏 云 南 江 西 安 徽 福 建 重 庆 湖 南 四 川 湖 北 河 南 陕 西 浙 江 宁 夏 青 海 广 东 江 苏 新 疆 广 西 山 东 河 北 上 海 全 国 北 京 海 南 山 西 甘 肃 内 蒙 古 黑 龙 江 天 津 吉 林 辽 宁 2 0 1 0 - 2 0 1 5 年 G D P 平均增速 2 0 1 5 - 2 0 1 9 年 G D P 平均增速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 . 0 3 . 0 4 . 0 5 . 0 6 . 0 7 . 0 8 . 0 9 . 0 0 . 0 2 . 0 4 . 0 6 . 0 8 . 0 1 0 . 0 1 2 . 0 1 4 . 0 1 6 . 0 1 8 . 0 万元 / 人 % 2019 年G D P 增 速 2019 年人 均 GDP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8 2、各省市三次产业结构情况 从各省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 占比的提升成为普遍趋势。从 2019 年数据来看,东中部省份的第二产业占比 最高。东北、西南欠发达省份的第二产业占比靠后。从第二产业占比的变化情 况来看,东北、华北、西北省份反而是去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地区,山东、河南 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亦相对较快。而作为国际开放前沿的东中部省份,目前却 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其去工业化进程反而相对缓慢。 图表7 各省市2010、2015、2019年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从第二产业占比与人均 GDP 的关系来看,除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之 外,人均GDP越高的地区,往往其第二产业占比也越高。人均GDP越高的地 区,其外贸占比越高,更加依赖于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源泉以参与国际分工, 创造财富。 图表8 各省市2019年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1 5 . 0 % 2 0 . 0 % 2 5 . 0 % 3 0 . 0 % 3 5 . 0 % 4 0 . 0 % 4 5 . 0 % 5 0 . 0 % 5 5 . 0 % 6 0 . 0 % 福 建 陕 西 江 苏 江 西 山 西 河 南 浙 江 宁 夏 湖 北 安 徽 广 东 重 庆 山 东 内 蒙 古 青 海 河 北 辽 宁 湖 南 西 藏 四 川 贵 州 新 疆 吉 林 天 津 云 南 广 西 甘 肃 上 海 黑 龙 江 海 南 北 京 2 0 1 0 2 0 1 5 2 0 1 9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0 . 0 2 0 0 0 0 . 0 4 0 0 0 0 . 0 6 0 0 0 0 . 0 8 0 0 0 0 . 0 1 0 0 0 0 0 . 0 1 2 0 0 0 0 . 0 1 4 0 0 0 0 . 0 1 6 0 0 0 0 . 0 1 8 0 0 0 0 . 0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3 5 % 4 0 % 4 5 % 5 0 % 5 5 % 元 / 人 第 二产业 占比 人均 GDP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9 3、各工业门类的省域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各省市第二产业占全国的比重来观测我国工业分布情 况,2019年我国工业占比最靠前的4个省份均来自东部沿海:江苏(11.5%)、 广东(11.3%)、山东(7.4%)、浙江(6.9%)。中部省份的河南(6.1%)、湖北(5.0%)、 安徽(4.0%)、湖南(3.9%)等紧随其后。对比之下,西部省份仅四川(4.5%)、 陕西(3.1%)两省第二产业占比超过3%。 图表9 2019年我国内地各省市第二产业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第二产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各省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相同。江苏、 广东、浙江、福建等东部省份近年来第二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湖北、安徽、 江西紧随其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内蒙古等东北、华北省份 的第二产业占比出现了大幅下降。 图表10 内地各省市2010、2015、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0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 江 苏 广 东 山 东 浙 江 河 南 福 建 湖 北 四 川 安 徽 湖 南 河 北 陕 西 江 西 上 海 辽 宁 重 庆 云 南 山 西 广 西 内 蒙 古 贵 州 北 京 天 津 新 疆 吉 林 黑 龙 江 甘 肃 宁 夏 青 海 海 南 西 藏 2 0 1 0 年 2 0 1 5 年 2 0 1 9 年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0 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影 响。我们将各项工业行业按照采矿业、轻工业、重化工业、科技装备业进行分 类,分别计算各省市2012年以来四大类产业占比情况,并且计算2015-2019年 占比均值与2012-2014年占比均值之差,来观测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可以发现,2015年以来我国内地所有省市的采矿业占比均出现下降。在重 化工业方面,除西藏(+12.8%)、内蒙(+12.3%)、辽宁(+8.2%)、宁夏(+2.9%)、 山东(+2.8%)等8个省份出现上升,其他省份占比均出现下行。 在轻工业方面,新疆、黑龙江、湖南、海南等部分省市有所提升,多数依 托当地特色产业,如新疆的纺织业、黑龙江、湖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贵州的 酒水饮料业等。 在科技装备业方面,仅西藏(-6.5%)、海南(-2.1%)、福建(-1.6%)、辽宁 (-0.3%)、山东(-0.1%)5 省出现下滑,其他省份均出现回升。其中,湖北、 北京、河南、浙江、贵州等省提升较快。 图表11 2015-2019年产业占比均值与2012-2014年产业占比均值之差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整体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正稳步推进,但是区域间存在一定分化。中 部、西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较快,同时重化工业的产能调整亦稳步推进, 西北省份的升级节奏相对较慢。还有部分省份的产业升级有所停滞。山东、辽 宁、内蒙等地科技装备业的占比基本不变,但是重化工业反而随着去产能的推 进,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政策调整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捋清。 - 1 8 . 0 % - 1 3 . 0 % - 8 . 0 % - 3 . 0 % 2 . 0 % 7 . 0 % 1 2 . 0 % 西 藏 内 蒙 古 辽 宁 宁 夏 山 东 新 疆 黑 龙 江 天 津 甘 肃 河 北 北 京 四 川 海 南 河 南 福 建 江 苏 山 西 吉 林 浙 江 安 徽 湖 南 上 海 陕 西 广 东 重 庆 广 西 云 南 湖 北 贵 州 江 西 采矿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科技装备业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1 图表12 2015-2019年与2012-2014年科技装备业、重化工业产业占比均值之差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4、各省市工业企业经营效率 我们通过计算各省市工业资产利润率,来观察各省市工业产业的资产回 报情况。从数据来看,2013 年我国有 20 个省份的工业资产利润率超过 6.0%, 但到了2019年仅剩8个省份,2020年受疫情影响更是只有6个省份实现了6.0% 以上的ROA。 从绝对表现上看,东中部地区的工业资产回报率最高,2020年江西(8.6%)、 福建(8.4%)、湖南(8.5%)工业资产利润率位列前三。此外,西部省份如四 川、陕西、贵州排名亦相对靠前。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工业资产回报率依 次下行。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8年以来,西北地区省份的工业资产利润率改善最为 明显。此外,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的工业资产利润率亦稳步改善。而 山东、河南、江苏、江西、天津等传统工业大省的工业资产利润率均出现较大 幅度的下降。其中,山东、河南、天津工业资产利润率在内地所有省份中的排 名大幅下滑。但尽管如此,江苏、江西、天津三者总体仍处于约6%一线。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此处选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计算工业企业 ROA。 西藏 内蒙古 辽宁 宁夏 山东 新疆 黑龙江 天津 甘肃 河北 北京 四川 海南 河南 福建 江苏 山西 吉林 浙江 安徽 湖南 上海 陕西 广东 重庆 广西 云南 湖北 贵州 江西 - 8 . 0 % - 6 . 0 % - 4 . 0 % - 2 . 0 % 0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0 % - 2 0 . 0 % - 1 5 . 0 % - 1 0 . 0 % - 5 . 0 % 0 . 0 % 5 . 0 % 1 0 . 0 % 1 5 . 0 % 科 技 装 备 业 重 化工业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2 图表13 2015-2019年以来历年内地各省市工业资产利润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表现,我们可以发现河南、山东、河北、 江西等资产回报率下滑较大的省份,其资产负债率的上升最快。而这一阶段, 西北、西南地区大部分省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则稳中有降,“去杠杆”政策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带来工业企业经营业绩改善。 图表14 内地各省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 2 % 2% 6% 10% 福建 江西 湖北 上海 湖南 广东 四川 陕西 安徽 天津 浙江 江苏 贵州 重庆 河南 海南 内蒙古 吉林 河北 广西 云南 山东 辽宁 北京 山西 新疆 黑龙江 甘肃 宁夏 西藏 青海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4 0 . 0 4 5 . 0 5 0 . 0 5 5 . 0 6 0 . 0 6 5 . 0 7 0 . 0 7 5 . 0 8 0 . 0 河 南 山 东 河 北 江 西 吉 林 广 西 青 海 黑 龙 江 辽 宁 江 苏 西 藏 安 徽 广 东 湖 南 上 海 浙 江 陕 西 福 建 内 蒙 古 湖 北 北 京 贵 州 甘 肃 海 南 四 川 重 庆 新 疆 山 西 天 津 宁 夏 云 南 2 0 1 5 - 2 0 1 7 年资产负债率均值 2 0 1 8 - 2 0 2 0 年资产负债率均值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3 图表15 内地各省市2015-2020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ROA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三、我国工业门类的省域分布 由于不同省份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不同产业的区 域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区域在产业构成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当地工 业企业的经营表现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对各省市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 的区域分布进行细化,以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1、采矿业产业分布 我国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矿 产资源开采的地域集中趋势较为明显。从 2018 年全国主要采矿业的省市 CR5 数据来看,除非金属矿前五大生产省市的市场占比为 46.4%外,其他各类矿产 中,前五省市占比均超过 50.0%。其中,煤炭生产前五大省市的市场份额占比 更是达到71.3%。 在煤炭开采方面,当前生产以西北地区为主,主力开采省份:山西(31.8%)、 陕西(12.5%)、内蒙古(12.1%),合计占比达56.4%。 在油气开采方面,资源同样集中在北部区域,生产前三名省市:陕西 (17.0%)、新疆(14.9%)、天津(11.6%),合计占比达43.5%。 在有色矿采方面,山东占比最高,达到 23.5%,河南有色矿采占比则快速 下行,由此前占比 20%以上下降至 10.6%,陕西省稳中有升,2018 年提升至 9.3%。 在铁矿石生产方面,当前环渤海地区是铁矿石主要产区。占比前四名分别 为河北(16.1%)、北京(11.2%)、辽宁(8.0%)、山东(6.9%)。 在非金属矿方面,开采较为分散,中部地区的资源相对丰富。占比前三名 湖北(13.9%)、湖南(9.2%)、江西(8.1%)均来自中部地区。 河南 山东 河北 江西 吉林 广西 青海 黑龙江 辽宁 江苏 西藏 安徽 广东 湖南 上海 浙江 陕西 福建 内蒙古 湖北 北京 贵州 甘肃 海南 四川 重庆 新疆 山西 天津 宁夏 云南 - 5 . 0 - 4 . 0 - 3 . 0 - 2 . 0 - 1 . 0 0 . 0 1 . 0 2 . 0 3 . 0 - 8 . 0 - 6 . 0 - 4 . 0 - 2 . 0 0 . 0 2 . 0 4 . 0 6 . 0 8 . 0 1 0 . 0 1 2 . 0 2018 至 2 0 2 0 年 R O A 均值 - 2 0 1 5 至 2017 年均 值 2 0 1 8 至 2 0 2 0 年资产负债率均值 - 2 0 1 5 至 2 0 1 7 年均值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4 图表16 2018年主要采矿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注:因2019年部分省市数据缺失,此处选用2018年数据计算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图表17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采矿业营收占比情况 注:为了便于产业结构比较,将山东放入华北地区、将山西放入西北地区;标“-”表 示该省市该项产业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青海、黑龙江2018年未公布数据,故其占比 选用2019年数据代替。同时,因各地统计数据与全国统计数据之间存在误差,故内地 各省市占比加总不为100%,下同。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2、重化工业产业分布 从重化工业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东部贸 易、工业大省,重化工业产业布局更为全面,占比较高。其中,江苏在所有重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7 0 % 8 0 % 煤炭开采 油气开采 有色矿采 黑色矿采 非金矿采 山西 陕西 内蒙古 河南 山东 江苏 广东 四川 上海 重庆 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山东 新疆 陕西 天津 山东 四川 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山东 江苏 广东 山东 湖南 河南 山东 河南 陕西 江西 湖南 江苏 广东 吉林 上海 湖北 江西 湖北 四川 湖南 福建 河北 北京 辽宁 四川 山东 区域 省市 煤炭开采 油气开采 黑色矿采 有色矿采 非金矿采 北京 - - 11.20% - - 天津 0.01% 11.62% 1.61% - 0.74% 河北 3.80% 2.34% 16.09% 0.57% 1.67% 山东 7.18% 9.76% 6.93% 23.54% 4.26% 辽宁 1.02% 3.63% 7.99% 3.71% 1.65% 吉林 0.24% 1.70% 0.96% 1.22% 0.18% 黑龙江 1.78% 12.97% 0.36% 2.28% 0.46% 上海 - 0.08% - - - 江苏 0.91% - 2.10% 0.13% 1.80% 浙江 0.00% - 0.08% 0.22% 3.78% 广东 - 6.96% 0.58% 1.78% 5.56% 福建 0.44% - 5.92% 1.75% 7.56% 广西 0.12% 0.21% 2.75% 3.10% 5.35% 海南 - 0.14% 0.25% 0.24% 0.04% 安徽 3.59% - 5.72% 1.17% 4.68% 江西 0.26% - 1.69% 7.69% 8.10% 河南 7.76% 1.24% 1.48% 10.57% 6.56% 湖北 0.03% 0.57% 5.52% 1.07% 13.90% 湖南 0.95% - 1.30% 7.59% 9.20% 重庆 0.56% 1.05% 0.36% 0.06% 3.26% 四川 2.50% 8.35% 7.43% 3.48% 7.63% 贵州 4.66% - 0.59% 1.73% 4.03% 云南 1.65% - 3.26% 6.56% 3.13% 西藏 - - 0.03% 1.70% 0.08% 山西 31.76% 1.05% 4.53% 0.60% 0.15% 内蒙古 12.12% 0.34% 5.44% 5.64% 0.80% 陕西 12.52% 17.03% 3.90% 9.30% 5.32% 甘肃 0.72% 3.14% 0.71% 1.42% 0.34% 青海 0.17% 1.92% 0.30% 2.01% 0.19% 宁夏 1.78% - - - 0.15% 新疆 1.68% 14.87% 3.20% 2.82% 0.50%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5 化工业产业中,营收占比均列入前五。 对于与下游消费品联系更为紧密的化工、化纤、橡胶塑料、金属制品等行 业中,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由于离市场更近,对产业控制力更强。 而炼油、钢铁、金属制品等领域,渤海湾地区的山东、河北、辽宁、天津 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与工业基础,营收占比靠前。 图表18 2018年重化工业营收占比前五省市分布情况 注:因2019年部分省市数据缺失,此处选用2018年数据计算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图表19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重化工业营收占比情况(1)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7 0 % 8 0 % 9 0 % 四川 浙江 江苏 福建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上海 广东 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山东 江苏 广东 浙江 福建 山东 江苏 山东 河北 天津 辽宁 江苏 广东 山东 河北 江苏 山东 江西 河南 甘肃 江苏 广东 北京 浙江 山东 广东 江苏 福建 河南 四川浙江 山东 河北 辽宁 区域 省市 燃料加工 化工 化纤 橡胶塑料 非金属矿 钢铁 北京 1.52% 0.52% 0.04% 0.42% 1.04% 0.17% 天津 2.24% 1.74% 0.06% 1.63% 0.75% 4.10% 河北 4.93% 2.66% 3.14% 2.68% 2.99% 19.63% 山东 22.75% 13.74% 1.94% 11.94% 7.13% 7.89% 辽宁 11.09% 2.46% 0.34% 1.52% 2.17% 6.08% 吉林 0.21% 1.32% 0.90% 0.58% 0.60% 0.87% 黑龙江 2.52% 0.56% 0.01% 0.50% 0.42% 0.50% 上海 2.98% 4.79% 0.31% 3.91% 1.40% 2.71% 江苏 4.71% 17.56% 33.52% 11.04% 7.81% 13.83% 浙江 3.75% 9.46% 34.94% 10.40% 5.55% 3.30% 广东 7.52% 8.52% 1.60% 19.88% 9.94% 3.87% 福建 3.10% 3.06% 15.36% 7.09% 7.69% 2.97% 广西 1.96% 1.09% 0.01% 0.75% 2.86% 3.10% 海南 1.34% 0.46% - 0.08% 0.37% - 安徽 1.21% 2.98% 1.24% 5.41% 5.47% 3.02% 江西 1.41% 2.38% 1.09% 2.41% 5.05% 2.28% 河南 2.23% 4.31% 2.19% 3.83% 8.82% 3.68% 湖北 1.93% 4.53% 0.68% 4.11% 6.32% 3.50% 湖南 1.85% 3.65% 0.41% 2.54% 5.57% 2.37% 重庆 0.16% 1.11% 0.34% 1.71% 2.56% 0.85% 四川 1.72% 3.35% 3.62% 4.13% 7.18% 3.55% 贵州 0.18% 1.18% - 0.84% 2.23% 0.58% 云南 1.72% 1.32% 0.20% 0.57% 1.54% 1.87% 西藏 - 0.01% - 0.00% 0.18% - 山西 4.05% 1.06% 0.00% 0.18% 0.92% 3.88% 内蒙古 1.92% 2.24% - 0.17% 0.53% 2.84% 陕西 4.19% 1.98% 0.27% 1.29% 2.77% 1.20% 甘肃 2.06% 0.22% 0.01% 0.20% 0.76% 1.81% 青海 0.06% 0.42% - 0.01% 0.19% 0.26% 宁夏 1.45% 0.65% - 0.18% 0.30% 1.61% 新疆 3.46% 1.37% 1.63% 0.51% 1.02% 0.81%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宏观经济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6 图表20 2018年全国各省市重化工业营收占比情况(2) 资料来源:WIND, 兴业研究 3、轻工业产业分布 从我国轻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省份在轻工业领域存在着绝对 优势。尤其是对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产业,由于东部地区贸易条件更加优越, 发展时间长,其有着非常强的产业影响力。像文体用品、纺织、纺服、造纸等 产业,营收占比前五的省份均由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包揽,且营收 占比非常高。 相较之下,如酒水饮料、烟草制品、农副食品、食品制造、木材加工等行 业,由于内需占比较大,多数省市区均有布局,且省市区间的营收占比差异较 小。当然,其中具有资源优势、或品牌优势的省份所占比例更为靠前,比如云 南省的烟草业;四川、贵州的酒水饮料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