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pdf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02 序: 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ERP作为数字化核心 6 序: 强强联合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8 1 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发展历程与挑战 9 1.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9 1.2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1 1.2.1 企业有限的预算 12 1.2.2 如何拥抱新兴技术 12 1.2.3 如何减少ERP中技术包袱 13 1.2.4 如何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14 1.3 智能ERP的特点 14 1.3.1 减少技术包袱 15 1.3.2 现代化的核心 15 1.3.3 创新集成 15 1.3.4 价值驱动 2 如何建设现代化智能ERP 16 2.1 如何构建新时代智慧企业 动成长企业Kinetic Enterprise 16 2.1.1 可以部署在任何平台的清洁ERP ( Clean ERP Anywhere) 16 2.1.2 智慧互联 17 2.1.3 按需扩展 17 2.1.4 兼容并蓄 18 目录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03 2.2 基于SAP的智能ERP框架 18 2.2.1 智慧企业套件 19 2.2.2 智能技术 20 2.2.3 数字平台 21 2.2.4 以SAP S/4HANA打造下一代企业数字化核心 22 3 SAP ERP如何转型S/4HANA 23 3.1 如何规划S/4HANA转换 23 3.1.1 S/4HANA 转换项目实施路线图 3.1.2 S/4HANA 部署方式 29 3.1.3 如何选择适合的部署方式 30 3.2 准备S/4HANA迁移 32 3.2.1 就绪性检查( READINESS CHECK) 32 3.2.2 S/4HANA 流程发现 33 3.2.3 系统代码清理 34 3.2.4 数据清理和归档 35 3.2.5 S/4HANA前置项目 36 3.3 S/4HANA转换技术实现 37 3.3.1 S/4HANA不同版本选择37 3.3.2 重新实施方式 38 3.3.3 系统转换方式 40 3.3.4 选择性转换方式 42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04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4 借助云平台构建智慧ERP 44 4.1 如何降低ERP 运营成本 44 4.1.1 传统IDC建设SAP的成本 44 4.1.2 云上建设SAP的成本 45 4.1.3 SAP上云的TCO分析 45 4.1.4 成本视角的SAP上云价值 45 4.1.5 SAP上云TCO持续优化 46 4.2 S/4HANA 云端架构 47 4.2.1 S/4HANA云端系统架构设计 47 4.2.2 S/4HANA在云上的部署地域和可用区的规划 50 4.2.3 网络接入规划 51 4.2.4 云上S/4HANA服务器配置的规划 52 4.2.5 网络安全设计 53 4.3 云端业务集成服务 54 4.3.1 德勤的集成服务框架 4.4 云端创新应用开发 55 4.4.1 概念 4.4.2 云原生时代的DEVOPS 55 4.4.3 云端DEVOPS解决方案 56 4.4.4 DEVOPS原则 4.5 云端智能技术应用 57 4.5.1 新的技术带来的价值 4.5.2 物联网 58 4.5.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59 5 迈向数字化核心转型成智慧型企业 60 5.1 RISE WITH SAP 方案 60 5.2 合作共赢的一站式服务 61 05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06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序: 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 ERP作为数字化核心 ERP作为企业应用软件的代表性产品,自诞生以来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每一位从 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士,对于30多年以前总结出来的“ MRP-MRPII-ERP”的三阶 段论都不会陌生。经过多年的演进,今天ERP的功能已远远超越了早期的设定范围。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ERP扮演着着企业信息化骨干( information backbone)的作用。 进入数字化阶段,经历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后, ERP发生了 脱胎换骨的变化。它将承担企业数字化核心( digital core)的重任,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 的建设中心。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企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在不确定 的内外部变化当中,不断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和运用。半个多世纪之前,香农定律就揭示 了信息对于消除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 ERP作为企业资源相关信息管理的集大成者,毫 无疑问是企业管理的战略级武器。 在信息化时代,尽管企业获得的数据和由此转化生成的信息比较有限,但是ERP还是扮 演了企业信息化骨干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从功能的角度,ERP实现了对关键的生产要 素人、财、物的实时信息闭环,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从商品的角 度, ERP对生产要素管理的抽象恰到好处,让ERP从项目型开发的轮回中摆脱出来,成为可 以不断迭代进化的产品,让ERP成为每家企业都消费得起的商品化软件。 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数据本身也上升到新型生产要 素的高度,成为企业运营和创新必不可少的资源。 ERP的处理范畴,也适时扩展到大数 据。 2010年推出的HANA,让ERP同时具备了在事务处理和数据分析两类任务的高性能 能力,是ERP能够继续在数字化时代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志性里程碑。从此, ERP从传统生 产要素的信息处理领域,转向包括数据在内的新型生产要素的数据处理领域,成为引领 众多企业应用软件的数字化核心。 07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这种核心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ERP是实现企业数字化业务能力的基石。在数字化时代,市场瞬息万 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本质上是通过全面提升企业业务能力,用不确定(的行动), 来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化)。经过多年发展, ERP融合了各类企业资源的管理 流程和实践,结合高性能的事务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与一身,是企业打造业务能力的必 不可少的组件。 其次,数字化时代的ERP是承载SaaS形态的企业应用软件的底座。随着云计算的日渐普 及,所有的企业应用软件向SaaS形态转型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些SaaS系统中,没 有一个系统能够像ERP那样对企业的业务领域有如此广泛的覆盖,也没有一个系统能够 做到像ERP那样对企业的业务数据有如此精密和周全的连接。正如信息化时代ERP是企 业信息化骨干一样,在数字化时代ERP也是连接各类企业级SaaS应用的枢纽和打通端到 端业务的纽带。 第三,数字化时代的ERP是打通“数据-洞察-行动”的总线。数字化转型后的企业,在运 行机制上将会发生显著改变,“数据-洞察-行动”式的快速响应将会和业务流程的推进 相互补充。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入到ERP中,今天的ERP已经在各个业务 领域,融入了“数据-洞察-行动”的新机制,从而为企业转型后的数字化业务提供运行的 空间。 最后,数字化时代的ERP是通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智慧企业的桥梁。智慧企业 的显著特征,是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通过引入对话式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 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并结合高级数据分析技术, ERP不仅可以提供高度自动化的 流程,还可以显著提升决策效率,从而为实现智慧企业奠定基础。 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家立志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 ERP都将是系统建设的核心。 在德勤与阿里合作完成的这篇关于SAP ERP的白皮书,所涉及的话题无论是转向新 的SAP S/4HANA,还是进一步向云端转型,打造新时代的“动成长企业“都体现了 合作伙伴对于ERP在数字化时代重要性的睿智理解和实践真知。 SAP将会和众多的合作 伙伴一道,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地完成转型,迈向成功的彼岸。 彭俊松 博士 SAP大中华区首席数字官 2021年3月8日 周令坤 德勤中国SAP联盟领导人 及德勤管理咨询中国SAP服务领导合伙人 2021年3月20日 08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序: 强强联合助力中国企业 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2020年为我们开启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运营习惯的 快速养成,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动因。长期以来,企业信息化建设模 式多遵从顶层规划先行和按步骤螺旋式渐进的方式开展,疫情冲击下涌现的业务新需 求和新场景,以及云化背景下数字化建设可供选择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在一定 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云化和大数据化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 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认为,云化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本质是:充分发挥云作为新经济基础设 施的平台功能,通过将企业业务数字化,充分利用数据“复制,归集,链接,模拟,反馈” 的优势,全面收集、整合并且结合具体的业务应用场景,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企业业 务场景数字化应用的重构和再造,进而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创新支持新的数字化场 景,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的。 围绕云化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这个主题,阿里云联合德勤, SAP,发布基于德勤Kinetic Enterprise (KE)观点及方法论的S/4HANA Move白皮书,提出了建立现代化智能ERP为核 心的数字化核心转型路线图,详细描述了基于云的S/4HANA ERP转换框架,阐述并提供 了企业实现“智慧互联,按需扩展与兼容并蓄的升级ERP理念”的完整动因、目标及实施 方案。相信这份白皮书将能够助益广大企业在云化背景下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决策到 规划,再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 未来五年将迎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战略规划,到全面实施、落地践行的高峰。德勤作为 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领域的领军咨询公司, SAP作为企业服务市场首屈一指的平台提供 方,阿里云与德勤、 SAP这两家重量级合作伙伴的合作,势必能实现强强强联合,为企业 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创造更多更新的价值。 郭继军(兰锐)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09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1 企业数字化发展历程与挑战 1.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工商业的发展在过去三百年间不断的变 化与加速演进。从18世纪末的动力产生 (power generation)、二十世纪初的工 业化(Industrialization) 、 1970到2000年 的电子自动化(Electric Automation) 、到 现在以数字化供应网络(Digital Supply Networks)为中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这些变化要求卓越企业不断创新以跟上 技术的更新,甚至引领产业的革新。通 过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从打字机 进化到PC花了100年、从PC进化到智能 手机花了30年,而人机交互技术从概念 到落地仅花了几年时间,越来越快的技 术变革速度促使我们的业务系统必须能 够同样快速的响应这些变化。从早期的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到数年前,机器人 流程自动化技术( RPA)与ERP系统的融 合,提升业务效率,再到如今结合人工 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企业信息 系统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日常事物的处 理,而需要我们的信息系统对业务的运 行具有感知、学习和预测能力,具备更 多的智能属性,帮助企业基于智能ERP 构建智慧企业。 图 1: 数字化演进历程 1784年,第一次 工业革命:水蒸 气、 机器制造 1870年,第二次 工业革命:电和 流 水线生产 1969年,第三次 工 业革命:大 型商业服 务器 ,电子邮件,互 联网 工业革命 早期信息技术 成熟信息技术 未来工作 图标 企业流程 管理系统 早期流程 自动化 早期 认知计算 成熟流程自 动化解决方 案应用 认知增强和 自动化 2018年,第 四次工 业革 命:流程自 动化, 认知 计算和深度 机器 学习平 台 取决于全球 机器学习的 深度 10年内 1700s 10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1年,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同 于过去,如今企业信息化环境具有以下 鲜明特征: 数据越来越多样性 今天的数据已经呈现爆炸性的发展,过 去,我们的数据都以关系型数据的形式 存储在数据库、核心信息系统中,但 是,今天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产生数据, 数据已经不只是发生在我们的核心数据 库、业务系统中,而是无时不刻在我们 的身边产生,例如我们的社交平台,我 们的移动终端设备,我们的互联网和协 作网络,以及我们的云端设备和各类联 网智能设备,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数据来 源。如今,企业需要有从海量数据来源 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新兴技术快速更替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已 经越来越快速,短短几年间,云技术从 兴起到普及,机器人技术从简单的流程 自动化到今天探索如何实现人工智能、 机器自我学习,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 名词出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 很多技术在短短数年内已经普及,成为 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例如云、机器 人和数据可视化。目前这三类技术已经 成为成熟企业的标准配置。除此之外, 绝大部分获得爆发式增长的企业都选择 了一种或多种指数型技术,以树立自己 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类似的指数型技 术,包括深度分析、认知计算、内存计 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企业的信 息化系统需要有能力借助新兴技术创造 新业务价值。 图 2: 数据的演变 图 3: 当代新兴技术 今天的“数据” 过去的“数据” 数字化核心系统 (关系型数据) 网络和 外部服务 移动 终端 社交 平台 云端 服务 设备 感知器 云 机器人 数据可视化 深度分析 认知计算 数据可视化 区块链 当代核心技术 指数型技术 11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构建数字生态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EDI 、 B2B 和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他们需要全方 位的服务整合,构建企业数字生态,这 不仅有助于企业与客户和业务伙伴之间 建立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与 客户和业务伙伴之间的协作效率。 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的业务系统 和数据连接是建立企业数字生态的第一 步。端到端集成数据传递、数据转 换和数据整合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数字生态整合战略在2021 年及以后对企业更加重要的原因。现 代企业的ERP系统作为企业的数字化核 心,必须有能力与数字生态内的合作伙 伴、供应商、业务系统进行高效协作。 1.2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有 人可能会说,数字转型始于计算机技术 本身的迅猛发展,但是为了更好的描 述这一波趋势,我们引用Gartner的定 义:“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改 变商业模式以增加收入和创造价值的机 会,是一个从传统业务模式向数字化业 务模式转型的过程。 在IT领域之外,数字化也正在成为主流。 例如,经济学人杂志专门刊登了一 期完整的文章(经济学人, 2017年5 月6日)。“无论你是去跑步、看电视, 甚至只是坐在车流中,几乎每一项活动 都会产生一个数字轨迹。同时,机器学 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从数据中提取更多的 价值。算法可以预测飞机的喷气发动机 何时需要维修或某人何时面临疾病风险 等。” 其实,这种现象每天都反映在与我们与 客户的交流中。客户希望他们的信息系 统能够提供360洞察力、用户体验管 理、提供洞察分析能力,以便根据数据 做出决策、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员工体验 等。这些需求都促使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的推进,但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 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挑战。 图 4: 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架构 客户体验 行业特点 机器学习 区块链 安全性 API封装 物联网 和供应链 员工敬业度 开支管理 企业数字化 核心 12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1.2.1 企业有限的预算 企业IT预算有限,这些预算既要承担日 常企业运营的压力(必要但不能带来新 的价值)又要通过创新投资(带来真正 的新商机)来为企业赋能,产生附加价 值,两者可谓同等重要,但是,如何在 有限的预算下平衡两者的投入,如果企 业的信息化系统做的越复杂,往往企业 IT就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日常的运营 工作,以确保核心应用能够正常运作, 这样就很难抽取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投 资中去。所以,企业如何从日常复杂运 营工作中抽身,在确保核心信息系统可 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精力和 预算投入到创新投资中去,为企业创造 更多的附加价值,成为大部分企业面临 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2.2 如何拥抱新兴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的兴起,如何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利用新兴技术赋能 企业,创造新业务价值也成为越来越 多企业和软件产品关注的重点,这些新 技术平台、新技术势必会对现有业务模 式、现有业务系统造成影响和变革,如 何在充分保留历史投资的前提下又可以 方便、灵活的适用前沿技术成为了企业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课题。 目前使用比较比较广泛的新兴技术包括: 云技术:各类云服务模式兴起,客户 只需要关心业务本身而无需关心基础 架构、系统管理等日常繁琐事物,让 客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核心业务 价值上,减少日常管理性事物的投入, 同时,云端的按需扩展的管理模式, 也可以完美支撑业务的非线性、突发 性增长,帮助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商 业环境。 物联网:万物互联已经成为趋势,信 息已经不再只能从业务系统、数据库 中获取,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物 品、设备都可以成为数据源,企业需 要从互联的万物中获取关键信息,并 根据关键信息做出合理预测和正确决 策,同时,万物互联也推进了业务模 式的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响应,从而 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 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到来和 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企业每日产生的 数据越来越多,其中既包括结构化数 据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企业 需要提升数据的运算效率,并从海量 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撑日 常的业务运营和决策,而要实现大 数据的价值发现,往往需要涉及多 种技术,例如: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 ( MPP)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分 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等,同 时,大数据往往又需要借助云计算平 台提供数据分析所需要的巨大算力。 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又称为流程自 动化( Robot Process Automation RPA),通过RPA软件,实现对标准 的、重复的目标流程实现自动化,释 放人力资源;对既有流程进行标准 化梳理,并且借助机器人提高工作质 量,降低错误率,减少人工干预,提 高工作效率。 大型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业务流程是 高度标准化、不断重复的、并且有明 确规则、同时流程又很繁琐,需要跨 多系统、多界面,如果采用手工操作 非常容易出错,这类流程非常适合使 用智能机器人对人力进行释放,将繁 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既 可以解放生产力,将精力投入价值创 造中,在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同时降 低运营成本(机器人可以7*24小时自动 工作) ,提高准确率(机器人不容易犯 错)。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的下一步发展 是人工智能。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计 算系统,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而 不是仅仅是作为一个不断重复一样操 作的系统。它包含信息获取、信息分 析,图形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 学习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能够助力 决策者从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揭示非 凡的洞察。人工智能能够以对人类而 言更加自然的方式与人类交互;通过 认知系统获取海量的不同类型的数 据,根据信息进行推论;从自身与数 据、与人们的交互中学习,不断完善 自己,并为企业决策和日常运营起到 辅助作用。 13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1.2.3 如何减少ERP中技术包袱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技术更新换 代越来越快,随之企业需要更快速、敏 捷的适应技术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信息 化建设。 但是,过去传统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 统建设理念通常不具备此敏捷属性,传 统ERP目标满足企业所有的业务需求, 无论该需求是否必要,是否过时,将 ERP作为一个开发平台,进行大量非必 要的二次开发和增强,以满足非必要 的、临时性的、过时的业务需求。这种 方式会增加ERP系统的复杂度, IT团队需 要投入巨额资源去确保如此大量的自开 发功能可以在ERP系统内正常工作,并 且需要不断的去解决二次开发导致的问 题并进行优化,势必就会减少在创新领 域的投资,这些历史的投资往往变成了 企业转型路上的技术包袱。随着数字化 时代的来临,业务变化越来越快速,也 要求信息系统快速的随着业务变化而调 整适应,而存在大量技术包袱的ERP系 统,自然无法快速的调整自己以适应变 化的环境。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为现有 ERP系统进行瘦身,以便更灵活、更敏 捷的适应未来信息化的要求,同时也使 得ERP对各种部署模式和版本都兼容, 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就完成自身版本的更 新、平台的更替等需求,可以以较小的 成本和代价迁移到更先进的架构和平台 上,例如迁移上云,是大部分企业面临 的挑战之一。 图 5: 构建Clean ERP 传统信息化核心 单一ERP为核心 创新平台 LOB应用 整合数字化 创新 行业应用和 功能拓展 将ERP系统 作为开发 平台 不间断的 功能修补 过时的业 务需求 非必要 的增强 ERP基础配置 行业领先实践 (德勤DLEAPS, SAP 模板公司)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兼容任何平台的 Clean Core 领先的ERP实践 14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1.2.4 如何构建数字生态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企业内部的数 据集成越来越复杂,同时,企业核心信 息系统和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间的业务 协作导致的集成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衍 生出了构建“数字生态系统”的理念, 意在增强不同实体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 进行数据交互,该理念是由互联网驱 动,包含一系列基于标准,规模可变的 硬件、软件、数字设备和服务,可系统 地实现企业信息数字化,数据流通,以 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但是高效的数 字生态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如 何应用新技术提高协作效率,包括云技 术、大数据、人工智能, 流程的自动化 等,如何将数据和系统的高效地无缝自 动集成,如何实现合作伙伴间的数据可 视化、如何快速敏捷的响应外部环境的 变化,并对业务做出适时调整等。这些 都是企业在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时需要解 决的问题。 1.3 企业现代化核心信息系统的特点 为应对现代业务模式转变及如新冠疫 情等各种突发情形的挑战,当今企业 需要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响应速度和 洞察力,以能够适应供应链和工作模式 的快速变化。为此,企业必须比以往更 多地利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在当今 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局势下保持稳定运 营。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并 在数字化体验中加入人工智能和认知维 度后,技术、业务流程乃至整个企业都 将实现智能化。而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 高,企业将不断发展,逐渐转型成为智 慧企业。 图 6: 从数位化时代走向智慧化时代 大型主机、个人电脑 1960s 1980s 服务器、互联网 1990s - 2000s 云、移动、大数据 2000s - 2010s 智慧科技 2010s - 2020s 技术 客户价值 晶体管和硅革命 采用大规模大型计算 PC的出现 工厂自动化 广泛的PC应用 宽频互联网络 ERP 和业务流程技术 移动和智能手机无处不在 云计算 社交网络 大数据 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 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 区块链技术 工业自动化 流程自动化 数字化转型 智慧企业 15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现在,数字化智慧企业已成为全球企业 的一个差异化竞争优势,转型成为智慧 企业意味着企业必须为未来创新奠定坚 实的运营基础,这个坚实的基础就是具 有智能属性的ERP, 智能 ERP 系统利用算 法、数据集、分析功能、认知功能和辅 助用户界面在人员、流程和技术层面让 一些任务实现自动化,帮助执行预测、 追踪、学习、路由、管理、分析和报告 等工作。这种自动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 深入的洞察,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 决策,进而提升业务绩效。 智能ERP应该具有以下四大典型的特征: 1.3.1 减少技术包袱 降低对核心ERP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 的存在构成了系统内的技术包袱,会降 低ERP系统的灵活度、平台适应性和自 我更新的速度。 低技术包袱的ERP系统可以更好的适应 不同的技术平台和产品,例如,可以以 较小的成本,平稳的迁移到云平台或者 SaaS ERP产品中去,降低企业信息系统 的TCO和响应效率。以私有云或者SaaS 模式部署的企业ERP ,具有灵活、可配 置、可扩展、实施速度快、随时随地可 用以及可以持续更新等特点。而拥有大 量的定制化的ERP会导致无法兼容SaaS 或者云部署模式,仅支持在本地服务 器上进行部署,从而降低了ERP的灵活 度,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低技术包袱的ERP可以更灵活的进行版 本更新,目前主流的ERP软件,例如SAP 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更新的产品版本,低 技术包袱的ERP可以降低升级的成本, 可以让企业始终使用最新版本的产品和 功能。 1.3.2 现代化的核心 作为企业的数字化核心, ERP应该具有 以下功能: 首先,现代化的核心要求ERP具有全面 的功能,可以支持更多跨整个企业范 围的业务要求,而不是局限于某个职 能部门的某些要求。财务、采购和制 造部门都可以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 制定正确的决策,并且,不同部门之 间的业务流程可以无缝的在ERP内进行 串联,高度的集成和自动化。 现代化的ERP应可以通过简化业务流程 操作,提升数据可视化程度,简化用 户操作体验,整合面向数字化时代的 用户体验,包括支持语音控制、具备 情境感知能力和精通业务的数字助理 等工具,帮助企业用户及时获取关键 的、最新的实时信息,获得有效的洞 察,随时制定最佳业务决策。 具有借助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 言和预测分析的智能和学习功能,帮 助企业自动化关键流程的能力。 1.3.3 创新集成 智能ERP作为数字生态系统中的核心, 应具备良好的集成功能,即可以有效集 成企业核心应用和云端智能应用,将大 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 用拓展到核心业务流程中,提供辅助决 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智能ERP将 连接数字生态系统内的不同合作伙伴、 客户和业务系统,增加数据可视度、提 升跨组织协作效率。 1.3.4 价值驱动 智能 ERP 应能够利用新兴技术创造附加 业务价值,例如,将大数据挖掘、机器 学习、深度学习以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的分析和认知功能关联在一起,对现有 ERP业务流程进行扩展,帮助企业分析 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洞察,并对流程、 事务及其他数据元素进行预测。再将分 析转化为洞察并实时创造价值,提供自 动化响应和辅助决策。 16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2 如何构建现代化智能ERP 2.1 如何构建新时代智慧企业 动成长 企业Kinetic Enterprise 基于多年的ERP实施经验和帮助客户数 字化转型的经验,德勤提出了“动成长 企业”建设理念( Kinetic Enterprise ) , 该理念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 引。“动成长企业”由四大部分组成, 以Clean ERP为核心理念, 结合智能应 用技术、向云平台部署模式迁移和开放 应用集成平台三大技术方向为基础,助 力客户向智慧企业转型。 2.1.1 兼容任何平台的Clean ERP (Clean ERP Anywhere) 智能企业的核心是一个Clean ERP系 统, Clean指的是低技术包袱的ERP系统 ( Technical Debt)。 ERP系统不应作为 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因为大量的自开发 会降低ERP系统本身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技术包袱包括不必要的自开发,创新应 用开发,过时的需求导致的开发等。 应坚持Clean ERP原则,将业务流程 标准化,将技术负担降低到最小。这样 ERP本身会易于版本更新,随时应用最 新的功能。同时标准化减少了平台依赖 性, ERP可以部署、迁移到任何平台, 无论是IaaS还是SaaS , 一个干净的ERP 都可以较小的代价平稳的迁移到新的技 术平台。而拥有大量技术包袱的ERP系 统就不具备良好的平台移植性,通常更 适合本地定制化部署。 此外, Clean ERP将结合平台优先的 建设理念,平台优先指通过核心系统 与创新平台双平台部署模式,赋予业 务创新价值。既保证了核心业务系统 的Clean,降低TCO, 赋予企业更多精力 在创新平台上投资,实现更多业务价 值。例如通过部署在云端的创新平台 进行应用开发,该应用可以便捷地调用 PaaS平台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接口 并与核心“ Clean ERP”进行集成,赋 予“ Clean ERP”更多智能属性。 图 7: 现代企业ERP建设思路 - 动成长企业 ( Kinetic Enterprise) 图 8: 技术包袱可能成为追求数字化生态系统架构的阻碍 图 9: 结合云端创新平台构建Clean ERP 动成长企业 智慧互联 Intelligent 智能应用程序与技术 Clean ERP 减轻业务与技术包袱, 支持快速迭代 按需拓展 Responsive 支撑稳健扩张,按需拓展 兼容并蓄 Inclusive 整合应用, 服务和体验一体化的 生态系统 非标准 功能修正 过时的需求 非必须 客制化 错误的配置 标准程序 的修改 自开发程序 标准程序 复制 自开发字段 标准功能增强 自开发报表 标准功能配置 基础 ERP 历史ERP投资 大量的 技术包袱 = 高昂的TCO 自开发表单 2 1 “ 平台优先” 策略赋能企业竞争优势 减少技术包袱, 追求“Clean ERP” Deloitte ReimaginePlatform SAP Cloud platform 然 而,大多数客户不希望被1年或3年的 合同束缚住。 弹性与可伸缩性:使用自动伸缩功能 来根据需求和使用情况(例如尖峰工作 量)对实例进行扩容或伸缩操作; 智能消费: 识别并关闭未使用的实 例,例如周末不运行的开发/测试实 例; 监控:设置指标以持续监控和衡量利 用率,以寻求成本优化机会。由于在 云上启动实例非常容易,因此,为了 限制“云蔓延”(一般指云实例或云 服务的不受控制的扩散),清晰地看 到服务的实际消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重要。 最后,为了充分优化云计算的使用成 本,企业需要对SAP的成本和收益进行 调整并定期检查。 图 49: SAP云上优化成本模型- 企业全面上云成功路径与实践 公共云上的当前应用程序总体拥有成本(TCO) 规模优化 实例定价 弹性和可伸缩性 监控 智能消费 1 2 3 4 5 47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4.2 S/4HANA 云端架构 对于”动成长企业”来说,在部署设计 S/4HANA落地的技术架构的时候也应该 面向未来,设计一个能够支撑未来5-10 年乃至更久的架构,来支撑未来可以预 见及那些不可以预见的需求的变化,使 我们的系统能力可以随着企业的“成 长”而“成长”。 4.2.1 S/4HANA云端系统架构设计 一般公共云都会在基础设施中设计有大 量的冗余措施,以保证为用户提供承 诺的SLA (服务级别协议),例如阿里 云公共云的ECS (弹性计算服务)承诺 单实例可用性为99.975% ,多可用区多 实例可用性99.995% ,云盘可靠性达到 99.999999%,相较于线下传统的IDC一 般都会有更好的可用性保障,不过考虑 到SAP S/4HANA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系 统,为了保证足够的业务连续性,我们 还是建议您根据自身企业对于系统的连 续性要求,在云端设计更加符合您公司 的系统架构。 公共云厂商一般会在全球拥有多个数据中 心,以满足不同用户在系统架构设计过程 中的需求。以阿里云为例,当前阿里云在 全球拥有23个数据中心69个可用区(截 至2021年2月14日),并且借助于阿里 云的全球一张网,数据中心或者可用 区之间的网络可通过高速通道进行快速打 通。所以,您可以在云上快速部署例如: 同城高可用、同城灾备、异地灾备甚至跨 境灾备等多种系统架构。 图 50: 企业SAP上云在未来会产生其他对于底层数据中心的需求 图 51: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分布 阿里云 系统全球化 部署及访问 亚洲认证最全面的云厂商 全球21个地域一张网 提供完善的网络接入方案 提供多种灵活全球组网方案 国内唯一SAP认证HANA备份解决方案 10PB级容量、百微秒延迟、百万IOPS 对象存储Gartner评估世界第一 国内SAP认证最全的机型(从256G-6T) 全球最高的可用性保障(99.975%) 业内首创软硬件一体化虚拟化 服务器性能世界第一 支持SAP的全球加速方案 基础安全(主机、容器、网络)、用户业务安全(风险识别、内容检测、实人认证)、 用户应用安全(应用保护WAF、配置安全、环境安全)、用户数据安全(全链路数据加密保护) 系统快速横向 纵向扩容 灾备快速上线 灾备 数据中心扩容 人员迭代 机房搬迁 企业IT需求 海外收购、 企业出海 超预期的 业务增长 等保合规 合规 安全 网络 存储 计算 新的业务模式 新的用户使用习惯 美国 硅谷 英国 伦敦 德国 法兰克福 印度 孟买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新加坡 呼和浩特 乌兰察布 张家口 北京 青岛 上海成都 广州 河源 深圳 中国 香港 日本 东京 杭州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澳大利亚 悉尼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迪拜美国 弗吉尼亚 48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SAP系统,还是其他IT系统,企业 在规划业务系统的备份恢复、高可用及 容灾方案时,需要明确两个核心指标: RPO( Recovery-Point-Objective): 直译为目标恢复点。该指标定义业务 系统发生故障或灾难后进行数据恢复 时要求恢复到的时间点,即定义了可 以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IT系统的数据 对企业业务越重要, RPO 就要求越 小, RPO越高,对数据备份的频率要 求更高、对数据复制要求的实效性就 越强,对业务系统ECS实例计算性能、 云盘性能以及网络带宽的要求也越 高,系统压力也会越大,成本通常也 越高。 SAP系统,尤其SAP ERP , SAP S/4HANA等生产系统一般为企业的 核心系统, RPO时间一般为零或接近 零。 RTO( Recovery-Time-Objective): 直译为目标恢复时间。该指标定义业 务系统发生故障或灾难后,业务系统 的数据恢复到RPO定义的时间点并且 业务系统技术上重新上线可用所需的 时间。业务系统故障后,单位时间内 对企业业务造成的损失越大, RTO 就 要求越短。 RTO时间越短,对业务系 统的可用性要求就更高,就需要采用 更自动化的方案确保系统在发生单点 故障( SPOF)时可用性不受到或仅 受到有限影响。 SAP生产系统,企业 根据自身业务要求, RTO可能从从数 分钟到数天不等。 RTO规划在分钟级 时, SAP系统需要做高可用规划。 RTO、 RPO 一般由业务部门提出要求, 与 IT 部门共同商议,基于技术可行 性、对现有系统影响、成本等多方面综 合考量综合得出。 RTO、 RPO 标准的高 低与基础设施成本往往有线性关系。 图 52: RTO、 RPO与投入的关系 时间 费 用 时间 RPO RTO 用时间衡量丢失数据量 SAP数据丢失 SAP数据 可用性 SAP应用 可用性 SAP系统停机 0 恢复业务需要的时间 49 打造智慧动成长企业 | 驱动企业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 企业客户可以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来 制定 RTO 、 RPO 目标。 GB/T 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