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端制造专题报告:新时代新格局智造为先.pdf

  • 资源ID:117824       资源大小:6.90M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端制造专题报告:新时代新格局智造为先.pdf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策略 专题 2021 年 03 月 26 日 新时代,新格局,智造为先 高端制造专题报告 核心要点: 制造业 仍是我国产业支柱 ,政策支撑制造业转型。 新冠疫情 带来 全 球 新局势 ,各国加速制造业本土化回归进程 ,加之面临美国 对于我 国高科技产品打压 行为影响, 促使在高端制造领域 进一步强调 全面 国产替代化 。 “十四五”期间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做出规划,延续“中 国制造 2025”所着眼的深度产业变革以及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中国制造业要为全人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贡献独特力量。其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更是提到要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 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长阶段看来,高端制 造必将持续成为中国制造业战略发展的主题。 建议关注半导体、 5G、 原料药等高需求的先进制造基石产业。 电子板块 作为高端制造核心上游,兼顾传统领域锻 长板与新兴产业 补短板,围绕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三大主题,半导体、材料板 块量质齐升,需求政策双轮驱动技术突破进程,建议关注先进制造 细分领域专业性优势显著的企业; 国防军工 行业受 政策 利好,航空 航天装备万亿蓝海市场待掘金,重点关注产业链优化进程享受红利 的优质配套企业; 机械设备 内需托底外销复苏,锂电光伏预计需求 井喷增长,作为科技革命浪潮布局重点,建议关注实现技术突破降 本显著的行业龙头。 汽车行业 智能化渗透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竞 争格局明确,智能驾驶车企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兼具不确定性与 发展潜力,建议 关注整车龙头及零部件功能供应企业; 5G 板块 享受 加速 5G商用的政策支持红利, 5G 宏基站升级抬升行业门槛,产业链 全资整合协同效应显著,关注构筑技术护城河、保有高市占率的通 信设备龙头; 原料药 板块处于从全球生产中心向专利原料药转移进 程,国外需求面稳健,国内政策着眼成本为王,实现纵向、横向拓 展延申,建议关注紧跟国际 CDMO市场发展热潮,加速向专利原料药 转型的高回报、高成长投资标的。 总体而言,伴随国外形势变化与国内战略方向调整,智能化、高端 化趋势凸显,制造业各板块紧跟上游传导发展风向,衍生发展风口。 在国产高端替代进程 中,看好上述领域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1)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风险; 2)业绩暴雷的风险。 分析师 蔡芳媛 : 15210656365 :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7110001 李良 : 010-80927658 : liliang_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5090001 范想想 fanxiangxiang_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8090002 傅楚雄 : fuchuxiong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5010001 龙天光 : 021-20252646 : longtianguang_ 分析师登记编号: S0130519060004 李泽晗 :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8110001 孟令伟 : 010-80927652 : menglingwei_ 分析师登记编号: S0130520070001 特别鸣谢: 宋宾煌、张斯莹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目 录 一、实现制造业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 . 4 ( 一 ) “新局势”塑造“新格局” . 4 ( 二 ) “新政策”带来“新风向” . 5 ( 三 ) “新风向”聚焦关键产业 . 9 二 、 电子:工业的基础,高端制造的核心上游 . 11 (一)锻长板:维持领先优势,制造向上游传导 . 13 (二)补短板:关注薄弱环节,向先进制程制造突破 . 19 (三)探未来:新兴技术引爆制造新趋势 . 24 三 、 军工:高端制造的皇冠 . 27 (一)航空装备:军机迭代加快,民机迎头追赶 . 29 (二)无人机装备:战争形态突变,无人机或成未来战场主角 . 33 (三)商业航天装备:国内需求迫在眉睫,千亿市场待掘金 . 39 (四)导弹装备:战略威慑亟需再提升,确定性增长可期 . 41 四、机械:高端制造引领复苏,出口向好 2018 年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 35.3%, 相较 2016年增长 15 倍。 2019 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为 1033 万辆;我们预计 2020年 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渗透率将达到 51.6%。 图 92: 国内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及渗透率 资料来源: AI 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 -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 (2019)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1、智能驾驶产业链 智能汽车包含了我们常说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联网系统、人工智能以及自动 控制等技术的融合,智能汽车能够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多个功能于 一体。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等更高品质的内在需求。在各品牌 车辆机械素质趋于成熟后,该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高低将对消费者购车起到决定性作用。所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4 以,未来汽车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图 93: 智能驾驶产业链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2、政策支持 随着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智能汽车 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智能汽车行 业 。 全球各国接连推出各种针对智能汽车的政策和规划,推动本国的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都试图在这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其中以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首 最先布局,发展良好。 表 29: 世界各国发布的智能汽车相关政策 国家 相关政策 具体内容 美国 确保美国自动驾驶领先地位:自动驾驶汽车 4.0 确立美国政府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十大技术原则。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5 英国 新交通法规 英国驾驶员可以在驾驶过程中使用特定的 ADAS 系统。 日本 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技术指南 主要对 L3 和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需满足的安全要求进行了规定。 德国 道路交通法修订案 允许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下替代人类驾驶,同时规定配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内需安装“黑匣子”。 韩国 自动驾驶安全标准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功能提出有条件自动驾驶车( L3 级)安全标准。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而在中国,虽然智能汽车的发展时间起步较晚,但是政府接连推出的重要支持政策使 得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逐步走向成熟。近期,国内智能汽车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有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工信部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 展规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 表 30: 近一年国家智能网联驾驶相关政策 政策文件 时间 主要内容 2019 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化要点 2019 年 5 月 强调落实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统布局技术领域,加快中的标准制定修订,履行国际协 调职责,加强标准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 ( 2019-2020 年) 2019 年 6 月 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加强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深度合 作,组织实施智能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车载传感器、芯片、中央处理器、操作 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坚持自主式和网联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水 平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2020 年 2 月 明确提出 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 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 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2020 年 3 月 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将驾驶自动化分成 05 六个等级 2020 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化工作要点 2020 年 4 月 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 联功能与应用等技术领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 实现智能 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与持续完善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 (车辆智能管理 ) 2020 年 4 月 指导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道路运行管理及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 领域标准化工作,推动公安交通管理领域车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与 智慧交通水平 交通运输部表示将自动驾驶 作为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建设 交通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 2020 年 5 月 交通运输行业认定了 5 个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并且在行业重点科技项目设立自动驾驶研 究的专题,统筹科研资源,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 资料来源: 乘联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根据工信部等 11 部委颁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显示,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 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并实现 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6 市场化应用。 3、智能化成为各主机厂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全球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布局智能汽车行业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科技公司, 比如谷歌、苹果、微软等这些科技巨头 ;一类是汽车制造商,比如沃尔沃、奔驰、奥迪、福 特、宝马等。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开发阶段, 各公司对于智能汽车的研发都处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 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推出的 “2019汽车专利创新指数 ”中的智能网联领域综合专利创 新指数显示,全球主要企业智能汽车研发实力较为强劲的是丰田,其次是博世和通用,其 余排在前十的是大众、电装、日产、博泰、现代、福特和大陆。 国际主流主机厂生产的配备 L1、 L2 级辅助驾驶的额车型日益普及,并已开始量产 L3 级产品。国内头部主机厂也已开始批量装备 L1、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并各自先后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计划,全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一汽发布“旗偲计划”, 吉利制定“ G-Pilot”战略,上汽制定“新四化”战略,长安制定“北斗天枢”战略,广汽 发布“ GIVA 计划”并研发“ Adigo 系统”,比亚迪计划打造“ D+生态圈”。 表 31: 自主品牌车型智能驾驶配备对比 长安 CS75 长城 WEY VV6 上汽荣威 MarvelX 吉利博瑞 蔚来 ES6 自动刹车系统 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 智能领航系统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自动变道辅助 并线辅助 交通拥堵辅助 窄路辅助 智能远近光控制 盲点监测 自动限速调节 限速标识识别 前碰撞预警 驾驶员疲劳侦测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7 表 32: 国内主机厂智能驾驶研发规划 企业名称 研发计划 一汽 2019 年小批量生产红旗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 2020 年全面量产 广汽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2 年达到 L4 级量产能力 北汽 预计 2020 年实现拥堵情况下的 L3 级, L4 级与 2025 年或更晚 长城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3 年达到 L4 级量产能力, 2025 年推出 L5 级产品 长安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5 年 L4 级实现量产 奇瑞 2020 年实现 L3 级量产, 2025 年计划实现 L4/L5 级 吉利 2018 年实现 L2 级各车型量产, 2020 年发布 L3 级( GPilot3.0)平台 蔚来 2020 年发布 L4 级自动驾驶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四)投资建议 总体来看,“三电”版块的竞争格局已基本明确,头部企业竞争格局较稳定,除了传 统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是未来主赛道。 整车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这两个版块,是目前不确定性最大的版块 。整车方面,目 前在市值上领先的企业并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先优势,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造车企业的竞争将 逐渐加剧。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面,除了华为、百度等巨头,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等公 司也在各自领域持续深耕,未来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 2021-2025 年销量 CAGR 有望达到 35%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 望长期受益。同时,汽车智能化渗透率预计将持续提升。我们建议关注整车龙头上汽集团 ( 600104.SH)、比亚迪( 002594.SZ)、长城汽车( 601633.SH),零部件建议关注综合零 部件功能供应商龙头华 域汽车( 600741.SH)、智能驾驶主被动安全龙头均胜电子 ( 600699.SH)、光源控制器龙头科博达( 603786.SH)以及高精度车身铝合金锻铸件供应 商旭升股份 ( 603305.SH)。 表 33: 汽车行业高端制造相关标的 EPS PE 公司名称 证券代码 收盘价 (2021-1-25) 2019 2020 2021 2019 2020 2021 上汽集团 600104.SH 22.70 2.19 1.89 2.34 8.22 12.01 9.70 比亚迪 002594.SZ 254.22 0.59 1.60 2.00 57.86 158.64 127.07 长城汽车 601633.SH 44.24 0.49 0.50 0.67 18.06 88.48 66.03 华域汽车 600741.SH 30.73 2.05 1.57 2.02 10.31 19.57 15.21 科博达 603786.SH 72.06 1.19 1.28 1.67 39.15 57.54 44.07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8 旭升股份 603305.SH 34.82 0.52 0.71 0.94 76.51 49.04 37.04 均胜电子 600699.SH 27.10 0.76 0.26 1.02 24.15 104.23 26.57 资料来源 :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六、 5G设备为通信高端制造的主旋律,未来两年或迎高 峰 (一) 5G设备为通信高端制造的主旋律,未来两年或迎高峰 移动通信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每代标准间发展呈螺旋上升态势。 4G 提速红利接近末 期, 5G 开启加大景气上升斜率。 传统移动通信主要利用移动台技术、基站技术、移动交换 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内的终端设备进行连接,解决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 通信。经过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和高速移 动通信系统等四代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延时与误码现象减少,技术的稳定性与可 靠性不断提升,为生产生活提供了灵活的信息交流方式。 2019 年起,随着全球各国牌照政 策纷纷落地,全球正式进入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 5G)。 图 94: 1G-5G 历代技术与支持应用 资料来源: Accenture,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近两年移动通信发展进入瓶颈期, 急需新一代通信技术来支持新应用需求,重新拉动 全行业增长。 相较 4G, 5G 通信网络标准需要满足支持三大应用场景: eMBB(移动宽带增 强)、 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 mMTC(海量机器物联)。 5G 在各项指标要求 上显著提高,在单个终端峰值速率,空间容量和连接密度三个维度分别提高 20、 100 倍和 10 倍。终端需求“质”(单个终端流量)与“量”(连接终端数量)的双重提升将以往流 量增长模式从一维升级为多维。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9 表 34: 5G 相比 4G 时代需求指标比较 指标 峰值速率 体验速率 频谱效率 空间容量 移动性能 网络能效 连接密度 时延 5G 20Gbps 100Mbps 3X 10Mb/s/m2 500km/h 100X 100万终端 /平方公里 1ms 4G 1Gbps 10Mbps 1X 0.1 Mb/s/m2 350km/h 1X 10 万终端 /平方公里 10ms 提升 20 倍 10 倍 3倍 100倍 1.43倍 100倍 10 倍 10 倍 资料来源: 3GPP,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自 2018 年 6 月全球首个 5G标准( R15)冻结落地起,我国政策密集出台加速 5G商用, 5G 技术已融入各个行业发展规划中。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 5G 商用 步伐,同月完成国内三大运营商 5G频谱划分方案; 2019 年两会期间 5G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产业链的前期投入得到明确肯定。 2019年 6 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用牌照; 2019年 9月工信部副部长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中国铁塔董事长共同启动 5G 商用; 2019 年 9 月,中国联通宣布与中国电信共 建共享 5G 无线网; 2020 年 2、 3 月,中央政治局和发改委等密集宣布强调加速发展 5G 等 新基建; 2020 年 5 月,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开展 5G 共建共享以及内容和平台合作,全国 两张网格局确立,各地方也均颁布 5G 相关政策。 通信运营商主导 5G 网络建设投资,资本开支总额增速已止跌回正。 2020 年三大运营 商的 5G资本开支有望同比大幅增长,占全年资本开支预算 50%以上。 2020年三大运营商预 计资本开支合计 3348亿元,同比增长 14.9%,其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资本 开支分别约为 1798 亿元、 700 亿元、 850 亿元。 2020 年三大运营商 5G 相关的资本开支合 计 1803 亿元,同比增长 337.6%,其中, 2020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 5G 资本 开支分别为 1000亿元、 350亿元、 453亿元。三大运营商 5G 资本投入占全年资本开支预算 的 50%以上,大力推动我国 5G 网络建设进程。 图 95: 中国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亿元) 图 96: 中国三大运营商 5G 投资占比 资料来源: Wind,运营商公告,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运营商公告,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我国 5G 基站数量有望超 4G时代 1.4 倍,后期补盲与扩容或将拉长投资期。 基站中各 代频谱不同导致覆盖范围不同,其中 5G 标准分配频率最高,覆盖范围最短。为达到 4G 覆 盖范围, 5G 基站的数量有望超 4G 基站的 1.4 倍。为实现大范围区域覆盖,目前在建基站 中多为户外宏基站,后续补盲和 扩容工程中,基站铺设周期长,或将拉长 5G 投资周期。 2021-2023年为建设高峰期,整个 5G 周期预计一共建设 762万个基站。 2020 年全国移动通 - 1 5 .1% 7 .2% 1 7 .7% 1 2 .9% 1 1 .4% 1 6 .4 % - 1 8 .8% - 1 3 .4% - 7 .0% 1 .5% 1 4 .9% - 2 5 % - 2 0 % -1 5 % - 1 0 % - 5 % 0% 5% 1 0 % 1 5 % 2 0 %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3 ,50 0 4 ,0 0 0 4 ,5 0 0 5 ,0 0 0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E 中国移动(亿元) 中国联通(亿元) 中国电信(亿元) YOY 14% 12% 14% 56% 47% 53%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2 0 1 9 2 0 2 0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0 信基站总数达 931 万个,全年净增 90 万个。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 新建 5G基站超 60万个,全部已开通 5G 基站超过 71.8万个, 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 城市及重点县市。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2021 年将有序推进 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 要城市 5G 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 5G基站 60 万个以上。 图 97: 中国年新建 4G/5G 基站数量(含小基站)(万个)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网络设备技术升级进一步加高行业门槛,集中度不断提升 5G 宏基站升级(从 RRU 到 AAU)对于设备商的技术能力要求更加苛刻,行业门槛进一 步加深。 从架构来看, 4G 时代分布式基站原本应包含基带处理单元 (BBU)、射频处理单元 (RRU)和天馈 (天线与馈线 )。 5G 时代无线接入全面转向“中心化”部署,即 BBU 从远端基 站中分离出来,多个 BBU集中部署实现中心化。原有 RRU 加上天线部分构成有源天线单元 (AAU), AAU部署位置与原天线相同,均位于塔顶。在这种变化中,从传统站点的“射频功 放、跳线、天线、合路器、塔放”的零碎部署转变为一个“有源站点”,对于 AAU 的尺寸 与重量的控制更加严格。从传输速率看, 4G 的基站一般使用传统的 1.8GHz 天线阵列,包 含 24 个天线组, 5G高频率、高带宽的性能要求使得 Massive MIMO(大规模多天线 ) 技术成 为主流, Massive MIMO 天线阵列的天线组则可以达到数百个以提高网络容量,对于性能设 计与生产工艺要求更高。此外, Massive MIMO 配合波束成形等高级技术可以实现定向传输, 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图 98: 4G 与 5G 承载网架构变化示意图 图 99: 4G 到 5G 基站变化示意图 资料来源: eefocu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eefocu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0 5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E 2 0 2 1 E 2 0 2 2 E 2 0 2 3 E 2 0 2 4 E 2 0 2 5 E 4G 基站(含小站、万个) 5G (含小站、万个)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1 移动通信主设备方面,中国厂商在全球份额持续增加。 2018年,全球前五家设备商的 市场份额分别为华为( 28%)、诺基亚( 17%)、爱立信( 14%)、中兴通讯( 8%)和思科( 8%)。 中兴通讯为唯一一家国内上市的中国主设备厂商。 2019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份额排名 前五的供应商分别是:华为( 28%)、诺基亚( 16%)、爱立信( 14%)、中兴通讯( 9%)和 思科( 7%), 2019年中兴通讯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约 2pct。 DellOro Group 称, 2020Q3 全 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份额排名前五的供应商分别为:华为( 30%)、诺基亚( 15%)、爱立 信( 14%)、中兴通讯 ( 11%)、思科( 6%)、 cinea( 3%)、三星( 2%)。中国公司中华为 持续占据第一位置,中兴通讯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未来有望延续提升势头。 2020 年中国疫 情控制较好,国内公司复工较快,且我国加快了 5G 的部署,取得国内市场份额对全球市 占率提升贡献较大。 图 100: 全球电信设备商收入份额 图 101: 大陆与全球其它地区 5G 无线网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 Dell Oro , C114,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Dell Oro Group,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020 年中国厂商在国内 5G 基站招标中获得 80%以上份额 。根据招标结果显示,中国 移动计划招标 23 万个基站,价值达 371亿元,其中华为、中兴、爱立信、信科建设基站报 价分别为 16.1万元 /个、 15.9万元 /个、 15.5万元 /个、 13.5万元 /个 ,中标份额分别为 57.2%、 28.71%、 11.46%、 2.63%。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计招标 25 万个基站,价值达 329 亿元, 其中华为及中兴合计约占 86%中标份额,爱立信及信科合计约占 14%中标份额。华为、中兴 两家在国内市场共计获得超过 85%的份额。 图 102: 中国联通和电信 5G 无线网招标结果 图 103: 中国移动 5G 无线网招标结果 资料来源: eefocu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eefocu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国基站数 50 - 60% ,价值量 25 - 30% 其它地区基站数 40 - 50% ,价值量 70 - 75% 86% 14% 华为 + 中兴 爱立信 + 信科集团 57. 20%2 8 . 7 1 % 11 . 46 % 2.63 % 华为 中兴 爱立信 信科集团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2 基站设备市场参与者“基本盘市场”区域特征明显, 5G国内大市场放大本土厂商优势。 其中中国厂商华为与中兴优势市场在于国内,欧洲厂商诺基亚与爱立信主要占据欧美市场。 三星主要市场为自身韩国市场,总体量较小。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招标情况来看,中国与欧 洲两大派系厂商加强维护自身优势区域市场“基本盘”(欧美系厂商基本盘市场定义为欧 洲加美洲地区市场,中国系厂商定义为中国大陆地区市场),地域格局预计很难发生较大 变动。 4G时代中国国内基站数量就已占据全球总量一半, 5G时代有望超过 60%。根据 IHS Markit 预测数据显示,亚太将成为全球整体 5G 市场增长的“引擎”,投资额在全球占比 保持 60%以上。亚洲和国内 5G 大市场为本土企业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图 104: 2018-2019 年四大主设备商“基本盘”市场营收占比 资料来源: Wind,公司年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三)以中兴通讯为例:中国通信企业持续研发投入构筑深厚技 术护城河 中国企业 研发人员占比 普遍 高于国外公司 ,中 兴通讯近年呈上升趋势。 根据 2019 年 年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28301 人,研发人员占比近五年不断提高, 2019年达到 40.4%,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于国外公司。 图 105: 中兴通讯 2015-2019 年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 图 106: 同行业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0% 2 0 % 4 0 % 6 0 % 8 0 % 华为 中兴通讯 爱立信 诺基亚 2 0 1 8 2 0 1 9 35% 36% 37% 38% 39% 40% 41% 0 5,0 00 10, 000 15, 000 20, 000 25, 000 30, 000 35, 000 201 5 201 6 201 7 201 8 201 9 研发人员数量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华为 ( 201 9 ) 中兴通讯 ( 201 9 ) 烽火通信 ( 201 9 ) 爱立信 ( 201 9 ) 诺基亚 ( 201 7 ) 三星 ( 201 7 ) 研发人员数量(千人) 占总员工数量比例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3 研发效能方面, 中国公司已六年高于 高于欧美系公司,中兴通讯处于历史高位。 通过 统计同属主设备商的四家公司(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与中兴通讯)的历年研发投入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例,我们发现 2019年四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华为 15.3%、爱立信 17.1%、 诺基亚 18.9%与中兴通讯 13.8%,欧美系厂商占比高于国内厂商。历史纵向来看,欧美系两 公司占比基本围绕已均衡值波动,中国两公司则不断攀升。平均来看,中国公司与欧美系 公司平均(账面)研发投入占比差距约在 3-6%之间。但在考虑中国与欧美公司员工平均工 作时间,研发投入实际效用应当再考虑工作时间差异,以得出可比结果。根据 YouGov 数据 和中 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年工作时间约为 2423 小时,欧美国家每年工 作时间大约为 1356(德国)至 1789(美国)小时不等。我们取欧美平均数 1572为标准系 数 1,则中国系数为 2423/1572=1.54,再将各自系数与(账面)研发投入占比相乘得到(效 能)研发投入占比。对比调整后的(效能)研发投入占比来看,近年 中国公司 显著高于欧 美公司, 其中 中兴通讯在研发投入的效能上已处于历史最高位。 图 107: 2010-2019 各设备商(账面)研发投入占比 图 108: 调整后中兴与其他公司( 效能 )研发投入占比 对比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兴 通讯 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占比遥遥领先。 从 A 股上市公司来看,在研发费 用投入排名前 20 的上市公司中, 2019/2020H1 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125.48 亿元 /66.37 亿元。分别排名第 7/第 4。 2019/2020H1 中兴通讯研发费用比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 为 13.83%/14.06%,均排在第一位, 2019年第二第三分别为海康威视( 9.51%)和京东方 A ( 5.77%)。在头部企业中,公司研发费用率遥遥领先。 我们在 A 股通信企业 中 选取 2019 年营业收入超过 40 亿元的作为样本,中兴通讯研发投入占比位居第二,仅次于海格通信。 海能达、星网锐捷、烽火通信、网 宿科技和光迅科技 2019 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 10%。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2 0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1 9 华为 爱立信 诺基亚 中兴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2 0 1 0 2 0 1 1 2 01 2 2 0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中国平均(调整前) 中国平均 ( 调整后 ) 欧洲平均 中兴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4 图 109: 2019 年营业收入超 40 亿元的 A 股通信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排名 资料来源: Wind,公司年报,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公司在 5G研发中处于第一梯队,在中国组织的各次 试验中表现优异。 我国 5G技术研 发试验总体规划分两大步骤:第一步是 5G研发试验阶段( 2015H2-2018年),第二步是 5G 产品阶段( 2018-2020年)。其中 5G 研发试验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技术的验 证阶段( 2016.09 正式结束),该阶段主要是验证单点关键技术功能和性能测试。中兴在 第一阶段完成了大规模天线等 4项技术,在参与测试的 7 家公司中仅次于华为。 表 35: 5G 技术研发第一阶段结果 公司 大规模天线 新型多址 新型多载波 高频段通信 极化码 超密集组网 全双工 空间调制 华为 中兴 爱立信 三星 诺基亚贝尔 大唐电信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第二阶段是技术方案验证阶段( 2016.06-2017.09)。在第二阶段中,中兴参与项目进 展速度位列第一,仅有 5G 核心网还未试验完成。 表 36: 5G 技术研发第二阶段结果 公司 连续广域覆盖 低时延高 可靠 低功耗大 连接 热点高容量(低 频) 热点高容量(高 频) 高低频混 合场景 其他混合 场景 5G基站高层 协议 5G核心 网 华为 中兴 爱立信 诺基亚贝尔 大唐电信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注: 为全部完成, 为部分完成) 第三阶段是系统验证阶段( 2017.06-2018.10),该阶段主要是开展 5G 系统的组网技 术功能和性能测试。中兴圆满完成了中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中兴通讯顺利完 1 3 . 8 3 % 0% 2% 4% 6% 8% 1 0 % 1 2 % 1 4 % 1 6 % 海格通信 中兴通讯 海能达 星网锐捷 烽火通信 网宿科技 光迅科技 中际旭创 信维通信 天源迪科 华工科技 数知科技 日海智能 共进股份 特发信息 鹏博士 南京熊猫 闻泰科技 杰赛科技 亨通光电 中利集团 光环新网 凯乐科技 中天科技 亚联发展 三维通信 春兴精工 2019 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5 成了 2.6GHz 频段下 5G 基站 NR 测试。测试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达到了目前业界最高的 3.2Gbps。至此中兴完成了中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的 NSA 和 SA 实验室及外场测试, 包括全部测试频段, 2.6GHz, 3.5GHz 及 4.9GHz,基本涵盖所有测试条目与场景。 表 37: 5G 技术研发第三阶段结果 公司 NSA 核心网 3.5GHz 4.9GHz IoDT R16 NSA 基站功能 封频 (传导 &OTA) NSA 外场组网 NSA 基站功能 封频 (传导) NSA 外场组网 华为 中兴 爱立信 诺基亚 贝尔 信科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注: 为全部完成, 为部分完成) 专利情况可最直观的反应研发投入产出,中国公司 5G 专利数量最多,印证(效能) 研发投入有效性。中兴通讯排名第三,领先所有欧美系公司。 根据专利数据公司 IPlytics 数据,截至 2020年 1月,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TSI)定义的 5G 标准专利族(标准必 要专利族)数据当中,共有 21571 个 5G标准专利族声明。 从声明的 5G 专利所有者 /公司总 部所在国拥有的 5G 专利族(包括已授予的和未授予的专利申请)数量来看, 32.97%的 5G 专利申报来自中国公 司,占比排名第一。 韩国公司占比 27.07%,排名第二。欧洲、美国和 日本公司分别占比 16.98%、 14.13%和 8.84%。截至 2020年 6月 30日,公司拥有约 7.6 万 件全球专利申请、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 3.6万件。其中,芯片专利申请 4,100 余件。 5G 战略全球专利布局超过 5000 件,位列 5G 全球战略布局第一阵营。根据 IPLytics 在 2020 年 2月发布的报告,公司已向 ETSI 披露 5G 标准必要专利 2,561 族,位列全球前三,公司 与排名第二的三星( 2795族)差距较小,同排在华为( 3147族)之后,领先诺基亚( 2149 族)和爱立信( 1494 族)。公司是 ITU、 3GPP、 ETSI、 IEEE、 NGMN(下一代移动网络)、 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 70 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论坛的成员, 60 多名专家在全 球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主席和报告人等重要职务。 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6 图 110: 5G 专利所有者 /公司总部所在国占比 图 111: 各公司 5G 专利声明

注意事项

本文(高端制造专题报告:新时代新格局智造为先.pdf)为本站会员(团团)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