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系列报告:能源革命的新起点.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 业 研 究 行 业 深 度 研 究 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industryId 公用事业 investSuggestion 推荐 ( investS uggesti onChan ge 维持 ) relatedReport 相关报告 【兴证环保】复盘美国水业: 探讨类债资产的 Alpha 和估值 突破 2021-02-17 【兴证环保】寻找中国版 Waste Management 环卫系 列三 2020-08-27 【兴证环保】环保周报:生态 环境部印发副省级城市创建国 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 案 2021-02-20 emailAuthor 分析师: 蔡屹 S0190518030002 王锟 S0190521010002 assAuthor 投资要点 summary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2020 年 9 月,总书记在第 75 届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 的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碳达峰和碳中和解读: 碳达峰 是 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中和 是指 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 动态 “零排放”。 碳排放表面上看是 一个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 实现碳中和 需 优先解决电力生产 过程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碳。 认识 气候变化: 1) CO2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2)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 室气体正在以灾难的形式反馈回来。 3) 1992 年至今,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提出的 意向,以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 定 为重要里程碑 。 碳排放权 ( 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交易 碳排放权 ( CER): 无论是国家之间排放权分配,或是区域、企业之间的分 配,背后的核心都是“发展权” , 排放权是极具价值稀缺资产 。 CER 交易, 可以 发挥 不同主体的 减排比较优势 , 最终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复盘:欧盟和日韩的碳排放权交易。 1) 欧盟市场( EU-ETS): 涉及排放规 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覆盖 27 个国家 并几乎覆盖可减 排的各行各业,交易系统机制运行多年 。 2) 韩国市场 : 是 仅次于 EU-ETS 的第二大碳市场 , 覆盖了韩国最大的 610 个碳排放主体,覆盖全国温室气 体排放量的 70 。 3) 日本碳治理态度反复,排放权交易系统复杂 。 我国以风电 、 光伏项目为主 , 在 7 个地区试点 碳 交易,目前已累计成交 CER 2.63 亿吨 ;成交价格 向 市场化定价过渡, 目前碳价呈现下行趋势。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革命如何进行? 电力行业受影响最大,其次是 冶炼 、运输和炼化。电力行业中火电及供热 空间将受到挤压,腾出的缺口将由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予以补充; 火电仍为中短期最重要的装机类型,但规模高增长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 区 域整合、企业减亏将成为火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无法被完全取代 ,但 清洁能源占比提高已成定局 。 煤炭产量 将向 优势地区集中,行业集中度有提升空间。 特高压 输送的 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 ,若未来特高压 建设进度出现预期 差,特高压线路覆盖区域的水电、火电的利用率可获得提升。 天然气 是唯一有望提高消费占比的一次能源;火电腾出的空间 预计 由风 电、光伏和核电共同补充。 投资策略: 短期维度上: 我们看好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风电、光伏运营商 通过特高压实现消纳,带来的上网电量边际改善;同时,看好水电、核电项目 对火电电量的边际替代;以及为了生产清洁能源设备,在碳达峰的 过程中 ,煤 炭消费 集中 前置 带动 煤炭 龙头 收入 的 边际改善 。 长期维度上: 综合考虑现金流 特征、高股息或高预期收益率、业绩稳定性等因素,长期看好类债资产的表现。 据此,我们筛选出有望在碳中和过程中先后 受益 的资产标的组合,重点公司包 括:三峡新能源、南网能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福能股份、国投电力、中 国神华、陕西煤业。 风险提示 : 产业政策风险、宏观经济大幅波动、区域能源结构变化等。 title “碳中和”系列报告:能源革命的新起点 createTime1 2021 年 03 月 02 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2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 录 1、 “碳达峰 ”和 “碳中和 ”彰显大国担当 . - 4 -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 4 - 什么是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 . - 4 - 碳排放的本质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 - 5 - 2、聚焦气候变化 . - 7 - 气候变化溯源和影响 . - 7 -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初步达成碳排放权限额交易计划 . - 8 - 3、复盘:欧盟、日韩和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 . - 10 - 碳排放权是极具价值的稀缺资产 . - 10 -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规模最大,影响最强 . - 11 - 韩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亚洲首个全国性强制性 ETS . - 13 - 日本碳治理态度反复,排放权交易系统复杂 . - 15 - 中国:碳排放权及相关交易已开始试点运行 . - 16 - 4、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革命如何进行? . - 18 - 中国碳排放占全球 29%,碳排放与发展紧密关联 . - 18 - 问题一:本轮能源革命中,哪些行业受影响较大? . - 20 - 问题二:火电 行业如何发展? . - 21 - 问题三:煤炭是否会被全面替代?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 - 24 - 问题四:大规模风光建设,消纳是否存在预期差。 . - 27 - 问题五:风、光、核电是否可以覆盖电力需求增量? . - 29 - 问题六:天然 气的需求将如何变化? . - 32 - 5、绿色金融 . - 35 - 6、投资策略 . - 37 - 7、风险提示 . - 37 - 图表 1、 2018 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 . - 4 - 图表 2、碳达峰示意图 . - 5 - 图表 3、碳中和示意图 . - 5 - 图表 4、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 2030 年目标 . - 5 - 图表 5、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 - 6 - 图表 6、碳中和的三阶段 . - 6 - 图表 7、温室效应示意图 . - 7 - 图表 8、全球海平面上升 . - 8 - 图表 9、全球气温在快速上升 . - 8 - 图表 10、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地球冰量呈现明显负相关 . - 8 - 图表 11、国际上就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展开合作的时间表 . - 9 - 图表 12、数次国际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 - 9 - 图表 13、碳排放交易的示 意图 . - 10 - 图表 14、 企业单独进行减排成本示意图 . - 11 - 图表 15、企业进行碳交易 成本示意图 . - 11 - 图表 16、 2019 年碳交易量(单位:亿吨) . - 12 - 图表 17、 EU-ETS 前三阶段特征 . - 12 - 图表 18、 EU-ETS 前三阶段配额运行情况 . - 13 - 图表 19、 K-ETS 三个阶段特征 . - 14 - 图表 20、 K-ETS 三个阶段配额分配机制变化 . - 14 - 图表 21、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三个阶段 . - 15 - 图表 22、日本国内近年来的主要减排体系 . - 15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3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表 23、东京都 ETS 的主要运行机制 . - 16 - 图表 24、我国试点地区控排情况 . - 16 - 图表 25、我国试点地区的配额总量和实际成交 . - 17 - 图表 26、碳排放 权证来源比例 . - 17 - 图表 27、北上广三地的碳排放价格 . - 18 - 图表 28、 2019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 29% . - 19 - 图表 29、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低 . - 19 - 图表 30、中国单位 GDP 碳排放逐年下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吨 /万美元) - 19 - 图表 31、我国碳排放增速已见拐点(百万吨) . - 20 - 图表 32、碳排放增速可作为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前置指标 . - 20 - 图表 33、中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能源、冶金等行业占比较高 . - 20 - 图表 34、火电仍是我国最重要的装机类型 . - 21 - 图表 35、传统能源装机规模高速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 . - 21 - 图表 36、电力发展 “十三五 ”规划 (2016-2020) . - 22 - 图表 37、各大集团西北五省机组运行情况 . - 22 - 图表 38、 2018 年央企煤电业务整体盈亏主要省份(亿元) . - 23 - 图表 39、五大集团西北五省市占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万千瓦) . - 23 - 图表 40、我国消费结构比例: “十二五 ”以来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 . - 24 - 图表 4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贡献增量(亿吨标准煤) . - 24 - 图表 42、 2018 年 30 万吨及以下在产煤矿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北和华中地区 - 25 - 图表 43、 内蒙产量逐步超过山西 . - 25 - 图表 44、 2020 年内蒙产量 同比受政策影响明显 . - 25 - 图表 45、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 - 25 - 图表 46、晋陕蒙新产量占比提升 . - 25 - 图表 47、煤炭年度长协价格趋势持续下行(元 /吨) . - 26 - 图表 48、我国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 . - 27 - 图表 49、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错配(亿千瓦时) . - 28 - 图表 50、 2018 年特高压线路输送电量情况表(单位:亿千瓦时) . - 29 - 图表 51、各类型电源发电量预测 . - 30 - 图表 52、各类型电源装机容量预测 . - 31 - 图表 53、在建的核电项目 (截至 2019 年 ) . - 31 - 图表 54、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 . - 32 - 图表 55、各国 2025 年前预计投产的 LNG 液化能力(万吨 /年) . - 33 - 图表 56、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对天然气产业链影响 . - 33 - 图表 57、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 ”的改革线路图 . - 34 - 图表 58、 洁净煤转化技术链条概况 . - 34 - 图表 59、装机容量 70 万千瓦的鲁能储能电站 . - 34 - 图表 60、绿色产业 . - 35 - 图表 61、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史 . - 35 - 图表 62、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 . - 36 - 图表 63、 2014-2018 年工农中建四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比趋势图 . - 36 - 图表 64、其他碳金融产品 . - 3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4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正文 1、 “碳达峰”和“碳中和” 彰显大国担当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 年 9 月 22 日,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 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我国提出的 2060 年之前碳中和的目 标,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下 2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 2065-2070 年左右实现碳中 和的要求。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对全球人类共同事业的 责任担当。 2020 年 12 月 12 日,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 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在 落实巴黎协定 的基础上 进一步 宣布 2030 年实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什么是 碳排放、 碳达峰 、 碳中和? 碳排放 : 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向外界排放 温室气体 ( 二氧化碳、甲烷、氧 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 等 )的过程 。 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 碳排放 中 占比最大的( 54%) 来源于 电力和供 热部门 在生产环节中 化石燃料 的 燃烧 。 图表 1、 2018 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 资料来源: IE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碳达峰 : 广义来说 ,碳达峰 是 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 之后逐步回落。 根据 世界资源研究所 的 介绍 , 碳达峰 是 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 进入平台期并 可以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之后 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据此, 结合我国 的承诺的时间节点: 1)从现在至 2030 年,我国的碳排放仍将处于一个爬坡期; 2) 2030-2060 年 这 20 年间,碳排放要渡过平台期并最终完成减排任务。 45% 54% 20% 29% 26% 10% 9% 6% 0% 2 0 % 4 0 % 6 0 % 8 0 % 1 0 0 % 全球 中国 电力和供热 制造和建筑 交通运输 其他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5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条件,尽早地实现碳达峰可促进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碳达峰 承诺 表现 在 约束碳排放强度 上 ,而 本质是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倒逼当前能 源结构向清洁化 转型 的手段 ,事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图表 2、 碳达峰示意图 图表 3、 碳中和示意图 数据来源: 碳排放交易网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 碳排放交易网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 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 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 的 安全意义。碳 中和不仅仅是能源的 问题 ,它与产业链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 碳中和目标将深刻 影响下一步产业链的重构、重 组和新标准 的形成 。 图表 4、 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 2030 年目标 指标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 下降 6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 25% 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 以上 资料来源:新华 网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碳排放的 本质 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和本质 。 意义 : 1) 碳中和意味着一个以化石能源为主支持发展的时代 即将 结束,一个 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时代来临 ; 2) 明确了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3) 背后深层次的意义是实现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 。 本质 : 1) 国际责任:紧跟全球低碳转型大方向。 2) 政治: 2010 年,时任中 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丁仲礼院士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变提出,应 对气候变化而进行低碳转型, 表面上看是一个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发 展的问题。 增长期 累计排放总量 峰值 下降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6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我国 明确 实现 碳中和的路径 ,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皆有作为 。 根据我国碳排放产业 的分布,碳排放大部分是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其次是交通行业,而农业与商业 占比较少。 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 排放。 在可避免的方向上, 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车向 电动汽车的转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碳 。 在 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领域,可通过碳捕 捉、利用、封存技术( CCUS)或者通过森林、海洋进行自然吸收,最终实现碳中 和。 图表 5、 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指标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相关政策 发电端 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水电、核电 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 特高压输送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 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降低煤电供应 2020 年 5 月 9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 2019 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 消费端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储能发展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 年,储能应用场景重点从电网侧转向可再生能源并网。 政策端 国六标准、绿色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 , 于 2021 年 6 月1 日起施行 可降解塑料 2020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 治理工作的通知; 2021 年 1 月 1 日,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在 全国生效,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 抵消机制、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 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 碳税、补贴 2009 年,财政部财科所等三个国家部委的科研机构几乎同时发布报告,探讨中国碳税的征收时机和条件 。 近两年碳税提上日程。 资料来源: 政府网站、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表 6、 碳中和的 三 阶段 资料来源: IE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阶段 I ( 2 0 2 0 年 - 2 0 3 0 年 ) : 主要 目标为碳排放达峰。 在达 峰目标的基本任务下 ,降低 能源消费强度, 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 ,发展 清洁能源。 阶段 II ( 2 0 3 0 年 - 2 0 4 5 年 ):主要 目标为快速降低碳排放 。达 峰后的主要减排途径转为 可再生能源, 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 阶段 II I ( 2 0 4 5 年 - 2 0 6 0 年):主要 目标为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深度脱碳到 完成“碳中和”目标期间,工业、发电端、交通和居民侧的高效、清洁利用潜力基本开发完毕。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7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 聚焦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溯源 和影响 从“发现温室效应 ”到 “CO2浓度 和气温关系 的全面认知 ”: 1) 1827 年,法国数学 家傅里叶奠定了地表温度研究基础 提出“温室效应” 。 2) 1861 年,丁达尔( John Tyndall)通过实验测定了气体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的特征,发现大气 温室效应是 由含量很少的水汽和 CO2 引起 的 ,而 其他 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并没有温室效应。 这意味着, 改变几种气体的浓度就可能影响气候,但丁达尔还不能定量计算温室 效应。 3) 1896 年,阿伦尼乌斯( Svante Arrhenius)利用月光的观测数据,计算了 大气中水汽和 CO2 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他考虑水汽和冰 -雪反照率的正反馈后, 首次提出, CO2浓度增加一倍,全球温度将升高 6。 4) 现在,我们对温室效应 的机制认识更清楚,甚至可以逐条谱线精确计算红外光的吸收谱。考虑更复杂的 反馈过程,根据最新估计, CO2浓度加倍,地表温度将上升 1.5-4.5 。 图表 7、 温室效应示意图 资料来源: 法新社、新华社、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正在以灾难的形式反馈 。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影响, 严重且深远: 1) 我们正经历全球最热的 30 年: 从 1880 年到 2012 年,全球地表 平均温度升高了 0.85; 1983-2012 年是过去 1400 年来最热的 30 年。中国气候变 暖趋势与全球一致, 1913 年以来,我国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 0.91。最近 60 年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8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平均每 10 年约升高 0.23,几乎是全球的两倍。 2) 极端事 件增加: 20 世纪中叶以来,极端暖事件增多,极端冷事件减少。高温热浪发生频 率更高,时间更长;陆地强降水事件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干旱强度更大, 时间更久。 3) 冰雪在减少: 2002 年以来,格陵兰和南极冰盖储量减少的速度明显 加快,每年分别减少 约 2150 亿吨和 1470 亿吨。 4) 海平面上升: 十九世纪中叶以 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越了 过去两千年,并且还在不断加速。 1901-2010 年,海 平面上升速度为 1.7 毫米 /年,其中 1993-2010 年,海平面上升速度为 3.2 毫米 /年。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海平面上升量的 3/4 是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造成 的 。 图表 8、 全球海平面上升 图表 9、 全球气温 在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 香港天文台、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表 10、 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地球冰量呈现明显负相关 资料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初步达成碳排放权 限额交易计划 三大合作文件推动全球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 在 气候问题不断严峻的今天 , 世界 各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与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 碳排放政策对碳排放主体实行限 额交易计划,是除了对公司征收直接碳税外又一控制碳排放的主要手段。在国际 社会,各国主要依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共识,签订协议。 二氧化碳浓度 (p. p. m .v ) 冰量的倒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9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992 年至今,各国数次达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意向, 先后 签署 了 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京都议定书 和 巴黎协定 三个具有里 程碑 意义的文件 : 1992 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 确定 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 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的终极目标 , 提出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约 具有法律约束力 。 1997 年 京都议定书 : 是人类第一部限制各 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旨 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发暖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 种灵活履约合作机制 (联合履约机制( JI)、清洁发展机制( CDM)、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ET) )。 2015 年 巴黎协定 : 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巴黎协定涵 盖了长期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及 全球盘点等主要内容,进一步将 2温控目标升级为 1.5温控目标。 图表 11、 国际上就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展开合作 的时间表 资料来源: 人民网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表 12、 数次 国际 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时间 地点 结果 1997 日本京都 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 2008 到 2012 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要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其中欧盟将 6 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 8%,美国削减 7%,日本削减 6%。 2002 印度新德里 通过的德里宣言重申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 2012 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减少 5.2。 2005 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 年 2 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11 月,达成了 40 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目标。 2006 肯尼亚内罗毕 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 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气 候变化活动。 2009 丹麦哥本哈根 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2014 秘鲁利马 产出巴黎协议草案,做为 2015 年起草巴黎协议文本的基础。 2015 法国巴黎 通过的巴黎协定指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 资料来源: 人民网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1992 1992 年 5 月 22 日,联合国 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 1997 2001 2016 20202005 2009 2012 1997 年 12 月,签署通过 京都议定书 2001 年 11 月 ,通过 马 拉 喀什 协定 。该协议为缔 约方批准 京都议定书 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2005 年 2 月 16 日 , 京 都议定书 正式 生效并 实施 2009 年 12 月,哥 本哈根协议草案 未获通过 2012 年 11 月 - 12 月, 联合国召开多哈 世界气候大会 2016 年 11 月 4 日,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2017 2017 年 6 月 1 日,美国 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2020 年 9 月,我 国提出碳中和 2007 2007 年 12 月,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通 过巴厘路线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0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 复盘 : 欧盟 、 日韩 和中国 的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 是极具价值的稀缺资产 碳排放权,即 核证减排量 ( 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CER) 的由来 。 1990 年, 美国 通过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提出的“ 酸雨计划” 确立了排污权交易 的法律地位。 1997 年, 全球 100 多个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提出碳排放权交 易 ; 2005 年, 伴随京都议定书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商品 。 碳排放权交易 的标的称为“核证减排量( CER)” 。 CERs 交易兴衰 背后的发展之争。 碳排放权交易 基本原理为 “ 总量( CAP) +交易 ( TRADE) ” 。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 因此碳排放权交易 是鼓励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的一种补贴方法 , 通常 发展中国家 可 获得联合国 核定的 CERs,并出售给发达国家 。 彼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节能减 排技术尚不如欧美成熟,发达国家 以 收购 CERs 为筹码 , 意在 通过 出售减排技术 获利 。 2016 年后, 随着 京都议定书 约束 到期 , 减排 技术壁垒被不断打破,发 达国家便 意图提高发展中国家的 减排义务, 叠加美国 在巴黎协定上的态度反 复,国际碳市场迅速走弱。 由于碳排放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无论是国家之 间排放权分配,或是区域、企业之间的分配,背后的核心都是“发展权”, 因此排 放权将会是极具价值稀缺资产。 图表 13、 碳排放交易的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州碳排放 权 交易所、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以国家为单位的区域内, 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大目标下,进行碳交易可节省减排 成本。 区域内 碳排放权交易的目的: 1)明确市场碳排放容量,实行总量控制制度; 2)确定不同类型企业的减排比较优势 : 企业之间的单位减排成本一定是有差异的。 排放配额 实际排放量 未达到控排目标 : 购买 排放配额来弥补 达到控排目标 : 出售 剩余排放配额 排放配额 排放者 A 排放者 B 实际排放量 剩余 排放 配额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1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在节能技改方面拥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超额减排而获得可交 易的排放权。 当排放权价格对某些企业形成吸引力的时候,即可完成交易。 3) 通 过碳交易,既达成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也 降低 了 全社会 的 减排成本。 图表 14、 企业单独进行减排 成本示意图 图表 15、 企业进行碳交易 成本示意图 资料来源: 广州碳排放 权 交易所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 院整理 资料来源: 广州碳排放 权 交易所 、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 院整理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规模最大,影响最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U-ETS)成立。 依据欧盟 2003 年 87 号指令,欧盟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U-ETS)于 2005 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 UNFCCC)于 1997 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并为第一个承诺期( 2008- 2012 年)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涵盖 37 个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上限。 这导致需要采取政策手段来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因此,欧盟于 2003 年通 过了 87 号指令,并于 2005 年引入了 EU-ETS。 涉及排放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EU-ETS 是限额交易系统,该 系统允许对排放配额进行交易,从而使总排放量保持在上限之内,并且可以采取 成本最低的措施来减少排放。 EU-ETS 涵盖欧盟 28 个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 支敦士登,覆盖 31 个国家约 50%的温室气体排放,为该区域内 1.1 万余家高耗能 企业及航空运营商设定了排放上限。 EU-ETS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占国际碳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对其他碳交易市场具有示范作用。 0 10 20 30 40 50 60 A 企业 B 企业 减排前 减排后 碳 排 放 量 / 万 吨 假设 A 企业减排成本为每吨 3 个单位, B 企业减排成 本每吨 2 个单位,即 B 企业减排成本略低,则总减排 成本为 5 个单位,达到碳排放总量控制。 碳排放总量控制线 0 10 20 30 40 50 60 A 企业 B 企业 减排前 减排后 碳排放总量控制线 碳 排 放 量 / 万 吨 利用 B 企业减排成本更低,使 AB 企业进行碳交易, 在碳排放总量减少相同总数的情况下,将减排成本 降低一个单位,为 4 个单位。 碳交易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2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表 16、 2019 年碳交易量(单位: 亿 吨) 资料来源: 路孚特碳市场年度回顾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EU-ETS 进入第四阶段早期。 EU-ETS 从成立起其运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已 经结束第三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 EU-ETS 覆盖范围 扩大 ,主要表现为覆盖国家数 量增多、覆盖行业数目增多、覆盖温室气体种类增多。排放限额 方面,在 经历了 第二阶段 尝试后 , 最终 采用从 2013 年开始线性减少的模式逐步递减。 图表 17、 EU-ETS 前三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 2005-2007) 第二阶段 ( 2008-2012) 第三阶段 ( 2013-2020) 覆盖国家 欧盟 27 国 第一阶段基础上,增加 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 第二阶段基础上,增加 克罗地亚( 2014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 覆盖行业 20MW 以上电厂、炼油、炼 焦、钢铁、水泥、玻璃、石灰、 制砖、制陶、造纸 第一阶段加上航空业 ( 2012 年 1 月 1 日生效) 第一阶段加上制铝、石化、航空、制 氨、硝酸、己二酸和乙醛酸生产、管 道运输、 CO2 捕获与地下运输 ( 2014 年 1 月 1 日生效) 覆盖温室气体 CO2 CO2 (N 2O 选择性纳入 ) CO2、 N2O、 PFC( 制铝中产生) 排放限额 20.58 亿吨 CO2 18.59 亿吨 CO2 2013 年为 20.84 亿吨 CO2,之后每年线性减少 1.74% 合格交易单位 EUAs EUAs, CERs, ERUs (不包括林业和大型水电 ) EUAs, CERs, ERUs (不包括林业、氢 氟烃类、氧化二氮和大型水电,另外 2012 年以后注册的 CERs 必须来自 最不发达国家 ) 资料来源: EU ETS Handbook、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从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 EU-ETS 配额费用从免费模式跃进至拍卖模式,主要依靠 拍卖进行主体间分配,除电力行业 100%拍卖外,工业企业免费发放的配额从 80% 开始逐年下降,预期到 2030 年下降至 30%;分配方法从历史法变为基线法,拍卖 限额逐渐放宽;对于新进入者,预留 5%配额给新进者免费分配,分配完毕后由政 府代购。 6 7 . 7 7 1 6 .7 3 0 . 1 7 1 . 3 6 1 . 1 9 欧洲 北美 韩国 中国(试点) 新西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3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表 18、 EU-ETS 前三阶段 配额运行情况 第一阶段 ( 2005-2007) 第二阶段 ( 2008-2012) 第三阶段 ( 2013-2020) 配额费用 免费 免费 电力行业 100%拍卖;工业企业 2013 年免费发放 80%,拍卖 20%,每年免 费发放的比例逐年减少,直到 2030 年 免费发放的配额下降到 30% 分配方法 历史法 历史法 基线法(免费部分) 拍卖限额 最多 5% 最多 10% 最少 30%, 2020 年 70% 新进入者 预留 5%配额给新进者免费分配,先到先得,分配完毕后政府代购 资料来源: EU ETS Handbook、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从 2021 年起, EU-ETS 进入第四阶段( 2021-2030),为实现 2030 年温室气体减 排目标,该阶段碳排放量将比 2005 年减少 43% 。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巩固未来十年的 EU-ETS; 加快减排步伐 : 从 2021 年起,排放总量将以每年 2.2%的速度下降,而目前 为 1.74%; 市场稳定储备(为减少碳市场排放限额盈余和提高抵御未来冲击能力而建立 的机制)将得到大幅加强 ; 2019年至 2023年期间,准备金中的备抵额将翻一番,达到流通备抵额的 24%; 从 2024 年起将恢复 12%; 免费配额制度再延长十年 ; 高碳排放部门将其生产转移到欧盟以外地区并可 免费获得 100%的配额;对于碳排放较小的部门,免费配额预计在 2026 年后 至 2030 年间从最高的 30%减少为 0; 制定两个新的数十亿欧元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行业现代化基金,以应对低碳 转型的创新与挑战 ; 根据现有规定及 文件,第四阶段的覆盖行业尚未可知。 韩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亚洲首个全国性强制性 ETS 启动韩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 为控制碳排放总量, 2015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动韩国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K-ETS)。在 2009 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韩国承诺 的减排目标为 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 BAU 情境减排 30%,在 2010 年,韩 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了该减排目标。 2012 年,韩国国会法制委员会宣布通过碳排 放权交易制度, 后 拟定全面打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亚洲的第一个全国性强制性 ETS,仅次于 EU-ETS 的第二大碳市场。 K-ETS 覆盖 了韩国最大的 610 个碳排放主体,覆盖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70,涵盖了六种 京都议协定书所规定气体的直接排放以及电力消耗的间接排放。该计划将韩 国的 2030 年 NDC 目标设定为比 BAU 排放低 3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4 -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K-ETS 进入第三阶段早期。 K-ETS 从成立起其运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目前已进 入第三阶段早期。 K-ETS 覆盖 6 大行业下的 64 个子行业,在第二阶段已逐步完善 成型,预计在第三阶段排放限额将进一步收紧。 图表 19、 K-ETS 三个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 2015-2017) 第二阶段 ( 2018-2020) 第三阶段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