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研究:产品升级政策保护麻醉药增长态势未来可期.pdf
报告编号19RI0140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中国麻醉药行业属于规模较小的细分特色行业,占 总体药品市场的 2%左右。过去五年,中国麻醉药行 业增速放缓, 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171.9 亿元增长 至 2018 年 233.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7.9%。虽然中 国麻醉药行业在过去五年增长放缓,但是与欧美国 家相比,中国麻醉行业水平较低、麻醉药应用范围 狭窄, 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五年, 中国麻 醉药行业将以 8.1%的速率稳定增长, 并于 2023 年达 到 342.1 亿元的市场规模。 热点一:产品升级,衍生范围广 热点二:中国麻醉药行业外部竞争小 热点三:强者愈强趋势明显 未来,麻醉药将向癌痛和无痛分娩等领域衍生。中国癌 症患者逐年增加, 癌症形式严峻, 5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 存在癌痛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癌痛现状,中国政府逐步 放开麻醉镇痛药在癌痛领域的使用,促进麻醉药行业的 发展。另外,无痛分娩领域也将成为麻醉药重点衍生领 域。 中国无痛分娩率不足 10%, 与欧美国家相比, 还存在 一定差距。 中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以推进无痛分娩普及。 现阶段,市场上流通的麻醉药以仿制药为主,中国麻醉 药行业被部分原研麻醉药外资企业和中国麻醉仿制药龙 头企业垄断。在专利药专利期不断到期以及仿制药一致 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下,麻醉仿制药占领原研药市场趋势 明显。与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等市场规模大的主流品种相 比,麻醉药整体市场规模小,在双重壁垒下,其他医药 企业需花费更多的成本来争取小规模的市场份额。 中国麻醉药行业已经形成了恒瑞医药、人福药业和恩华 药业三大龙头企业,几乎覆盖所有麻醉药品种。由于麻 醉药行业市场规模小,政策保护壁垒高企,麻醉药行业 进入困难。现阶段,各个麻醉药生产企业产品布局侧重 点不同,直接的市场竞争不激烈,麻醉药行业内部基本 上已经形成垄断格局。 王欣耀 分析师 赵玉玲 分析师 邮箱: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头豹研究院 | 生物医药系列研究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麻醉药研究产品升级,政策保护,麻醉药增长态势未来可期 400-072-5588报告编号19RI0140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研究方法. 4 1.2 名词解释. 5 2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麻醉药的定义及分类 . 7 2.2 中国麻醉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 . 11 2.4 麻醉药行业产业链分析. 12 2.4.1 上游分析 . 12 2.4.2 中游分析 . 13 2.4.3 下游分析 . 16 3 中国麻醉药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6 3.1 手术量增加 . 16 3.2 政策保护,行业壁垒高. 18 3.3 产品升级,衍生范围广. 19 4 中国麻醉药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0 4.1 麻醉医生团队薄弱 . 20 4.2 政府全面控价 . 21 5 中国麻醉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2报告编号19RI0140 5.1 行业市场呈稳定上升之势 . 22 5.2 技术持续创新,产品加快升级 . 23 5.3 强者愈强趋势明显 . 24 6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25 6.1 中国麻醉药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25 6.2 中国麻醉药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恒瑞医药 . 26 6.2.1 公司简介 . 26 6.2.1 主要产品 . 27 6.2.1 竞争优势 . 28 6.3 中国麻醉药行业主要参与者-恩华药业 . 29 6.3.1 公司简介 . 29 6.3.2 主要产品 . 29 6.3.3 竞争优势 . 30报告编号19RI0140 图表目录 图2- 1 麻醉药的分类 .8 图2- 2 中国麻醉药发展历程. 10 图2- 3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 . 11 图2- 4 中国麻醉药产业链. 12 图3- 1 中国住院手术人次规模,2013-2022 年预测 . 17 图3- 2 中国人口数量及 65 岁以上人口数量规模,2014-2018 年. 17 图3- 3 中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数量相关规定. 19 图6- 1 恒瑞医药、恩华药业、人福药业重点麻醉药产品布局分析 . 26 图6- 2 恒瑞医药麻醉药产品线. 27 图6- 3 恩华药业麻醉药产品线. 30报告编号19RI0140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疗行业,信息科技行业,新能源行业等领 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 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 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 据,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 一份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 阅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4 月完成。报告编号19RI0140 1.2 名词解释 麻醉药:能使整个机体或局部机体暂时可逆性地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 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而丧失意识、感觉 和发射功能。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通过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 感觉消失。 麻醉辅助药:包括肌肉松弛药和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包括骨骼肌松弛药和中枢性肌肉 松弛药,主要用于松弛骨骼肌,无麻醉、镇静、镇痛作用。麻醉镇痛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 统特点部位的阿片受体,达到镇痛效果。 CFDA: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 年 4 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工商 总局、质检总局职能合并组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原料药: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 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 结晶、 浸膏等, 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仿制药:与原研药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 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的简称。是局部麻醉的一种方式。 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再从经销商卖到医院开一次发票的 政策。该政策是国务院在 2017 年 1 月颁布,目的是降低多次开票产生的药品加价,从而降 低药价。 4+7 带量采购政策: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报告编号19RI0140 都、西安(即 4+7 城市)11 个城市试点带量采购。带量采购的药品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 中标的企业将享受 60%-70%的市场份额。中标企业在 3 家以上,采用招标采购;中标企业 为 2 家的采取议价采购;中标企业只有 1 家的采用谈判采购的方式。一个品种通过一致性 评价的企业越多,价格竞争越大。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 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首仿药:专利药到期后,在中国首先仿制生产并上市销售的仿制类药物。报告编号19RI0140 2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综述 2.1 麻醉药的定义及分类 麻醉药, 指能使整个机体或局部机体暂时可逆性地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 麻醉药兼具 麻醉、镇痛、镇静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手术治疗。根据作用机理不同,麻醉药可分为全 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麻醉辅助药三类。(见图 2-1)。 (1)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而丧失意识、 感觉和发射功能。 全身麻醉药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两类。 吸入性麻醉药是易挥发的液体或气体, 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随吸气进入肺泡, 扩散进入血液,分布至神经组织,从而发挥麻醉作用。静脉麻醉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以 发挥麻醉作用,具有麻醉作用快、对呼吸道无刺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2)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通过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使 局部感觉消失。局部麻醉主要使身体某一部位丧失知觉,便于局部外科手术的进行。 (3)麻醉辅助药:包括肌肉松弛药和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包括骨骼肌松弛药和中枢性 肌肉松弛药,主要用于松弛骨骼肌,无麻醉、镇静、镇痛作用。麻醉镇痛药通过刺激中 枢神经系统特点部位的阿片受体,达到镇痛效果。在中国,麻醉镇痛药的使用受到严格 的监管。报告编号19RI0140 图 2- 1 麻醉药的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中国麻醉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早在 2000 多年以前, 扁鹊通过全身麻醉进行换心手术, 拉开了中国麻醉药发展的序幕。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用于全身麻醉的麻醉药。中国古代,麻醉药均为中 药,常见的有蒙汗药、大麻、草乌散等。清末战乱年代,西方麻醉药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 中国麻醉药行业得以重整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国麻醉药行业主要经历了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三个 阶段。 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1846 年,美国使用乙醚麻醉完成了外科手术,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开始。19 世纪末,欧 洲国家传教士医生已广泛使用乙醚和氯仿麻醉开展外科手术, 同时, 应用可卡因开展局部麻 醉得到初步发展。在清末战乱时期,西方麻醉药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成为了中国西药麻醉 发展的起源。 传教士在中国相继建立了多个教会医院, 主要由三类人传教士、 嬷嬷及医学报告编号19RI0140 实习生来实施麻醉,后来逐步发展由外科助手来实施麻醉。在 1938 年之前,中国医院没有 单独设立麻醉科,也没有专职从事麻醉工作的医生。1938 年,协和医院医生开始了专职麻 醉工作,自此之后,临床手术麻醉工作开始向麻醉医生和护士转移。20 世纪初,中国医生 开始探索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到 20 世纪 30 年代,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外科手术中已 广泛使用。在此基础上,中国医生不断探索其他神经阻滞麻醉,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开 展的包括臂丛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内的多项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已在 80%以上。 在此阶段, 中国临床使用的麻醉药主要来源于欧洲国家, 麻醉药的不断引入, 为中国麻醉药行业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初步发展阶段:1949-1989 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麻醉药在研发技术及麻醉方式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北京、上海各大 医院纷纷建立麻醉科和麻醉组,通过开设麻醉培训班,扩大了麻醉专科人员队伍,专职的麻 醉医生开始涌现。在研发技术上,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麻醉药研发基地,仿制生产了全麻 麻醉机、 硬膜外及蛛网膜下隙阻滞穿刺针等一系列麻醉专用设备。 同时仿制一批符合临床需 求的麻醉药,推动麻醉药产品升级。 麻醉方式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全身麻醉方面,蛛网膜下腔阻滞、持续硬膜外 腔阻滞、静脉普鲁卡因全麻是本阶段发展重点。1956 年,上海制造环紧闭麻醉机,全身麻 醉开始从简单的乙醚罐或来回紧闭式吸入麻醉装置向循环紧闭式吸入麻醉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 脊柱内全身麻醉逐渐由导管法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替代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及单 次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方法多样化发展,全身麻醉药不再仅限于乙醚,其他种类例如硫喷 妥钠、氧化亚氮、氯胺酮等全身麻醉药相继问世。其中,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 滞麻醉成为本阶段最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在局部麻醉方面,局部浸润麻醉得以发展,局部 麻醉药不再仅限于可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等在临床上相继使用。报告编号19RI0140 快速发展阶段:1989 年至今 1989 年,原卫生部颁布相关文件确定麻醉科为一级临床科室,并明确其工作范围和职 责,中国麻醉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国外最新的麻醉药和麻醉设备不断 被引进中国,同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推动中国麻醉药行业快速发展。1977 年, 美国阿斯利康公司成功研发出高效全麻药-丙泊酚。 1996 年, 丙泊酚进入中国市场, 迅速占 领市场,成为中国市场上市场份额最大的静脉全麻药。1996 年,雅培公司研发的新型全身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进入中国市场, 占据了中国全身吸入麻醉药市场很高的市场份额。 1998 年, 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在中国上市, 得益于其在安全性, 麻醉效果上的优势,迅速占领局麻药市场,成为临床常用局麻药。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麻醉 药以仿制药为主, 未来,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以及麻醉药专利期相继到期等因素 影响下,中国麻醉仿制药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政府对麻醉药严格的管理条例保证了麻醉 药生产企业良性竞争,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图 2- 2 中国麻醉药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报告编号19RI0140 2.3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麻醉药行业属于规模较小的细分特色行业,占总体药品市场的 2%左右。根据头豹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麻醉药行业增速放缓,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171.9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233.6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7.9%。虽然中国麻醉药行业在过去五年增长放缓,但 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麻醉行业水平较低、麻醉药应用范围狭窄,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头豹预测,未来五年,中国麻醉药行业将以 8.1%的速率稳定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342.1 亿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能够稳定增长,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在整形手术不断流行、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影响下,中国手术量逐年增加,促进 麻醉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 麻醉药产品不断升级,适应了更多的临床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麻醉药行业 的发展提供机会; (3) 麻醉药临床应用范围扩大,癌痛和无痛分娩政策推行,进一步的提高麻醉药在临床 的使用率。 图 2- 3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报告编号19RI0140 2.4 麻醉药行业产业链分析 麻醉药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产业链上游由麻醉药中间体行业 及原料药行业构成。 产业链中游涉及麻醉药的生产制造商, 包括麻醉原研药生产企业和麻醉 仿制药生产企业。 产业链下游是麻醉药的销售机构, 包括经销商、 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见 图2-3)。 图 2- 4 中国麻醉药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4.1上游分析 麻醉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由中间体行业和原料药行业组成。 中间体行业:医药中间体是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中间物质,属于精细化医药范畴。 麻醉药主要中间体包括盐酸黄酮哌酯、R-四氢罂粟碱盐酸盐、(S)-N-(26-二甲苯基)-2- 哌啶甲酰胺等。 医药中间体行业是工业化行业的一个分支, 由于其不需要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GMP) 认证且没有专利保护, 因此中间体行业准入门槛低, 行业集中度和质量低。 麻醉药 中间体分为粗放型低端中间体和精细型高端中间体。 低端中间体供应商只提供简单的中间体 生产,受化工原材料价格影响大,整体议价能力弱,竞争压力大。高端中间体供应商参与新 型麻醉药研发整个过程,为技术含量高的新型麻醉药提供中间体,受化工材料价格影响小报告编号19RI0140 整体竞争压力小,议价能力强。中间体行业与中游医关系密切,高质量的中间体能够提升医 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 麻醉药产品升级也推动中间体行业向精细化高端 中间体行业发展。未来,中间体行业将向精细化高端中间体发展。 原料药行业: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与产品供应影响中游药品产量的同时也波及下游终端销 售的价格。目前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麻醉原料药有二十余种,包括依托咪酯、咪达唑仑、丙 泊酚、盐酸右美托定等。麻醉药中的麻醉镇痛药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部分全身麻醉药和局 部麻醉药属于精神类药物,由于精麻药品的特殊性,部分麻醉原料药为定点生产。其他普通 麻醉原料药生产对技术要求较高,准入门槛高,也呈现出密度高且集中的局面。 中国原料药生产面对污染重、能耗高的问题。环保部门数据显示,国内制药工业的总产 值不足全国 GDP 的 5%, 但是污染物却排放占了 6%。 能耗大、 污染严重的化学原料药生产 企业已成为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督对象。 政府颁布各项标准来把关污染物指标, 明确原料药行 业执行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发酵类制药工 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3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5-2008)等标准。 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下,麻醉原料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向高端原料药转型。麻醉 药原料药行业的产业升级推动中游生产企业生产出质量高、 具有竞争力的新型麻醉药, 提高 中游议价能力。 2.4.2中游分析 麻醉药产业链中游由麻醉药原研生产企业和仿制生产企业组成。 原研药企业包括阿斯利 康、费森尤斯卡比、日本丸石制药等,仿制药企业包括恒瑞医药、人福药业、恩华药业等。 现阶段,中国市场上流通的麻醉药以仿制药为主,中国麻醉仿制药竞争实力强,多个麻报告编号19RI0140 醉仿制药市场占比超过麻醉原研药。 从细分品种上看, 中国市场上临床常用的麻醉药除丙泊 酚和罗哌卡外,其他麻醉药的国产仿制药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外资原研药企业。 从具体麻醉药品种来看, 丙泊酚是静脉麻醉市场份额最大的麻醉药。 丙泊酚的主要市场 份额被阿斯利康、 费森尤斯卡比两大外资原研药企业控制, 中国仿制药企业份额基本保持在 15%左右。 临床上使用的丙泊酚以脂肪乳注射剂为主, 会引起严重的注射疼痛。 新型中长链 脂肪乳丙泊酚能够降低疼痛发生率,将会成为临床首选。目前,已有多家国产仿制药企业申 请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的注册申请。 未来, 国产仿制药企业将打破外资企业垄断丙泊酚的局 面。罗哌卡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部浸润麻醉药,是阿斯利康原研药,具有临床作用迅速,毒性 低的特点。阿斯利康占据了近 80%的市场份额。阿斯利康罗哌卡因属于为数不多可用于腰 麻手术的局部麻醉药, 是阿斯利康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 在国产腰麻药陆续上市的 影响下, 阿斯利康的市场份额将发生改变。 整体上看, 外资企业独占鳌头的细分麻醉药市场, 未来将向麻醉仿制药企业转移。 麻醉药具有行业特殊性。 相比其他药物, 麻醉药对安全性要求更高, 具有技术专业性强、 政策保护壁垒高等特点。国产麻醉仿制药形成了恒瑞医药、恩华药业、人福药业三大龙头企 业。从重点产品布局上,三大企业侧重点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错位竞争避免同质产 品之间的恶劣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报告编号19RI0140报告编号19RI0140 2.4.3下游分析 麻醉药行业产业链的下游经营方包括经销商、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中国政府严格监管麻醉药的流通,全国性麻醉药流通巨头只有国药股份、上海医药、重 庆医药三家,其中,国药集团市场占有率超过 80%,区域性流通企业为各地区医药流通巨 头。麻醉药通过各级经销商分配到各个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由于麻醉药属于处方药,医疗 机构为主要的消费场所。 头豹数据显示, 2017 年, 90%以上处方药通过医疗机构渠道销售。 零售药店仅出售少量的局部外用麻醉药,且需要凭借处方才能购买。未来,在手术量增加、 政策保护、产品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下,麻醉药行业将快速发展,医疗机构作为麻醉药终 端销售最主要场所的市场格局将保持不变。 3 中国麻醉药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手术量增加 麻醉药行业的发展和手术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手术量增大是推动麻醉药行业发展的主要 因素。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住院手术人次达到 5,595.7 万人次,年 复合增长率为 7.0%。头豹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住院手术人次将持续增加,于 2022 年达 到 8,567.4 万人次,复合增长率达到 7.3%。(见图 3-1)。手术量的增加主要受两大因素 的影响: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整形手术兴起。报告编号19RI0140 图 3- 1 中国住院手术人次规模,2013-2022 年预测 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中国是人口老龄化国家, 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人口达到 14.0 亿, 其 中,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据 11.9%, 同比增长 5.2%,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3.9%。 头豹预测, 未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中国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见图 3- 2)。老年人机体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是医疗资 源消耗的主力军,人口老龄化为中国麻醉药行业发展提供很大的机会。 图 3- 2 中国人口数量及 65 岁以上人口数量规模,2014-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数据中心编制报告编号19RI0140 (2)整形手术兴起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水平提高,明星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公众对整形美容 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过去十年,整形美容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整形人数不断增加,2018 年整形人数已超过 1000 万;私立整形医院涌现,过去十年,私 立整形医院以 20%的年增长率增加;整形人口年轻化,男性消费者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整形美容市场,但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整体市场渗透率 低。未来,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整形美容行业的兴起,给整形手术带 来很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麻醉药行业的发展。 3.2 政策保护,行业壁垒高 麻醉镇痛药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 因其有较强的成瘾性, 因此国家严格控制麻醉镇痛药 的生产流通。 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中有一部分属于精神类药物, 同样受到国家的严格监 管。麻醉药对安全性要求高,具有行业特殊性,中国政府颁布相关条例,对麻醉精神药生产 流通企业的资质和数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见图 33)。其他普通麻醉药虽然不受政策强制监 管,但由于麻醉药安全技术要求高,产品可替代性小,同样属于高壁垒产品。在政策壁垒和 技术壁垒双重影响下, 麻醉药行业准入门槛高。 相比其他药品行业, 麻醉药行业集中度更高, 能够促进麻醉药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推动麻醉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报告编号19RI0140 图 3- 2 中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数量相关规定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在明确麻醉药生产流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中国政府进一步强调麻醉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2018 年 8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七部委颁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 见的通知,要求提高麻醉医生专业技术能力,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加强对麻醉医疗质 量和安全监管等。该通知以点到面,从政策制度到专业技术不同层面强调麻醉的安全性,将 麻醉医疗服务工作纳入健康中国重点工作,为麻醉药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3 产品升级,衍生范围广 在医疗水平整体发展下,麻醉医生技术提高,研发能力提升,麻醉药逐渐更新换代。麻 醉药不断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短效和安全性。 (1)短效 手术中麻醉药的使用流程包括四个步骤, 麻醉前给药、 诱导麻醉、 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 其中,麻醉苏醒是最重要的环节,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直接影响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 患者能否在手术结束后立刻苏醒是衡量手术麻醉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有短效麻醉药才能够达 到立刻苏醒的要求。所以,全身静脉麻醉过程中,短效麻醉药逐步替代长效麻醉药成为手术 麻醉首选。以丙泊酚为例,目前,丙泊酚占据静脉麻醉药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最大的优点在报告编号19RI0140 于苏醒时间迅速,且持续滴注不易产生药物蓄积。麻醉药不断更新换代,推动行业发展。 (2)安全性 麻醉药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 在医疗技术水平的快 速发展下,无论是椎管内麻醉、静脉滴注麻醉还是吸入式麻醉,其副作用不断减少,对各个 器官的影响也降低,安全系数大大提升。目前,依托咪酯是静脉麻醉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安 全性最高的麻醉药, 是老年患者和心血管功能不足病人的首选麻醉药, 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促使新型麻醉药不断研发上市,其安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进一 步推动麻醉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麻醉药主要用于手术治疗,与欧美国家相比,适用范围狭窄。临床上应用的主 流是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麻醉镇痛药使用相对较少。未来,麻醉药将向癌痛和无痛分 娩等领域衍生。中国癌症患者逐年增加,癌症形式严峻, 5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存在癌痛的 问题。面对严峻的癌痛现状,中国政府逐步放开麻醉镇痛药在癌痛领域的使用,促进麻醉药 行业的发展。 另外, 无痛分娩领域也将成为麻醉药重点衍生领域。 中国无痛分娩率不足 10%, 与欧美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以推进无痛分娩的普及。 根据 分 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无痛分娩主要运用的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推荐药物局部麻醉药 和麻醉镇痛药联合使用。麻醉衍生领域广能够带动麻醉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4 中国麻醉药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4.1 麻醉医生团队薄弱 麻醉医生在麻醉药使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身麻醉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丧失 自主呼吸能力, 麻醉医生需时刻关注呼吸机监护仪上的各项生命体征, 来调整各种用量从而报告编号19RI0140 保证患者处于最佳的状态。麻醉是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等复合用药的过程,不仅需要关 注术中情况,还需延伸至术前与术后。相对其他医生,麻醉医生受社会认知和尊重程度低, 与其重要性不成正比。中国麻醉医生团队薄弱是制约麻醉药行业发展重要的因素。目前,中 国住院人次数手术已超过 5,500 万台, 而麻醉医生的数量不足 9 万人, 平均一个麻醉医生一 天需协助 3 台手术, 每万人口麻醉师不超过 1 人。 相比在欧美国家麻醉医生是高薪职业, 在 中国麻醉医生收入低、认可度低、工作量大,导致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转行。麻醉医生需涉 及各个科室的手术,是多学科协作的一个过程,麻醉医生短缺,工作量大,各个学科之间的 配合难度加大,从而影响手术质量,制约行业发展。 面对麻醉医生团队薄弱的局面,中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提高麻醉医生的社会认同感, 增加开设麻醉学专业的学校,加强麻醉医生培养和团队建设,力争到 2020 年,麻醉医生数 量增加到 9 万人,到 2030 年,麻醉医生数量增加到 14 万,实现每万人口麻醉医生数达 1 人。未来,在政策的指导下,麻醉医生的社会认同感会逐渐提高,麻醉医生短缺的现状会不 断改善。 4.2 政府全面控价 药价虚高是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中国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来控制药价, 涉及中、西药为主的多种常用药。2017 年 1 月,两票制政策落地,降低了药品流通环节中 可能存在的多次加价,从源头控制药价虚高的现象。2018 年 12 月,带量采购政策正式落 地,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即 4+7 城 市)11 个城市试点带量采购。中标的企业需降低药价来争取 60%-70%的市场份额。全面 药品控价是整个医药行业需面临的挑战,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药品降价趋势会持续,行业 整体利润增幅可能会下降。报告编号19RI0140 带量采购将降价与采购量直接挂钩, 通过企业之间市场化竞价, 最终达到以量换价的目 的。麻醉药具有行业垄断性,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定型。带量采购使得麻醉药价格降低,但对 其市场规模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变化。 以恒瑞药业为例, 该公司的右美托咪定纳入了带量采购 目录。从竞争格局上看,批准上市的右美托咪定一共 4 家,恒瑞药业的右美托咪定占据近 90%的市场份额,在带量采购影响下,恒瑞医药需通过降低药价来争取原有的市场份额,对 企业的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带量采购等降价政策对于市场竞争激烈, 同质化恶劣竞争严重的 行业起到促进作用。麻醉药行业在双重壁垒保护下,行业呈现稳定格局,带量采购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5 中国麻醉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1 行业市场呈稳定上升之势 未来中国麻醉药市场将呈现稳定上升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静脉麻醉药销量持续增加 静脉麻醉药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 产品众多且各具特色, 静脉麻醉药是麻醉药市场中占 比最大的一类。与其他麻醉药相比,静脉麻醉药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快,发展最为显著。临床 上广泛使用的静脉麻醉药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其中丙泊酚在整 个静脉麻醉药市场的占比较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乳状注射液在使 用过程中会引起严重的注射疼痛和局部静脉炎症。 新型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研发上市, 可减轻注射疼痛。未来,中长链丙泊酚不断推广,丙泊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依托咪 酯麻醉药对心血管功能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小,副作用少,适用于全麻诱导。依托咪酯脂肪乳 制剂临床价值明显,目前保持年均 20%的增速,是增速最快的麻醉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报告编号19RI0140 力。静脉麻醉药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全身麻醉联合用药增加多品种使用 全身麻醉药包括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起效快, 可以通过调节 浓度和氧气流量达到麻醉浓度的优势,但有环境污染、刺激性强、使用复杂等缺点。静脉麻 醉药使用方便、刺激小,但是容易产生术后麻醉积蓄问题。两类麻醉药由于性质不同,不存 在相互替代性。 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联合使用可降低单药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是未来 全身麻醉手术的发展趋势。另外,静脉麻醉药品种多类且格局特色,静脉麻醉组合用药也是 未来发展趋势。联合用药能够带动多品种麻醉药的使用,推动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的提升。 (3)麻醉镇痛药市场扩大 中国麻醉药市场呈现垄断竞争格局, 消费对象集中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领域。 麻醉镇 痛药是麻醉药行业的细分品种,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癌痛和无痛分 娩的麻醉需求是带动麻醉镇痛药市场扩大的两大因素。2019 年,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数据显 示,中国每天约 1 万人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有 7 人确诊为癌症,且近 10 年来,中国癌 症的发病率每年保持在 3.9%的增幅,中国癌症形势严峻。目前,麻醉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 尚未普及, 未来, 在政策的指导下, 麻醉镇痛药市场将逐渐扩大。 为了促进无痛分娩的普及, 2019 年,中国政府公布 913 家医院作为首批无痛分娩试点医院,明确规定脂溶性阿片类麻 醉镇痛药(如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作为无痛分娩使用药物。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公众无 痛分娩意识不断提高,麻醉镇痛药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5.2 技术持续创新,产品加快升级 除政策保护壁垒, 技术壁垒是促使麻醉药行业形成垄断格局的另一大因素。 麻醉药对安 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麻醉药技术创新围绕安全性这一重点,不断开发出安全性更高、临床报告编号19RI0140 使用价值更好的产品。麻醉药技术创新的重点在于原料药创新和制剂创新。 (1)原料药创新 现阶段,麻醉药原料药种类丰富,在研发技术不断提升下,新的麻醉药麻醉镇痛效果更 佳,安全性更高,将不断替代传统的麻醉药,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以麻醉镇痛药为例,芬太 尼进入市场时间早,价格便宜,是麻醉药市场应用最广泛的麻醉镇痛。后来上市的瑞芬太尼 和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 起效快, 镇痛效果更好, 安全性更高, 对替代芬太尼的趋势明显。 (2)制剂创新 制剂创新是麻醉药技术创新的另一大趋势。 原料药相同, 不同剂型的麻醉药会产生不同 的临床反应。以丙泊酚为例,丙泊酚是麻醉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静脉麻醉药,临床上常用 的丙泊酚为乳状注射液,使用过程中,疼痛明显。而新型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能够降低疼痛 的发生率,在临床上还未普及。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申请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未来 中长链取代脂肪乳将成为趋势。 麻醉药原料药和制剂创新促进麻醉药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未来,技术不断升级,产品结 构不断调整,将推动麻醉药朝着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的方向发展。 5.3 强者愈强趋势明显 麻醉药与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安危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政府对麻醉药有严格的监管机制, 因而准入门槛高。 中国麻醉药行业已经形成了恒瑞医药、 人福药业和恩华药业三大龙头企业, 几乎覆盖所有麻醉药品种。由于麻醉药行业市场规模小,政策保护壁垒高企,麻醉药行业进 入困难。现阶段,各个麻醉药生产企业产品布局侧重点不同,直接的市场竞争不激烈,麻醉 药行业内部基本上已经形成垄断格局。 但从各个企业申报品种上看, 麻醉药生产企业正朝着 大且全的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在政策壁垒的保护下,龙头企业实报告编号19RI0140 力不断提升,强者愈强趋势明显。 6 中国麻醉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6.1 中国麻醉药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在政策保护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影响下, 中国麻醉药行业具有高度的集中性。 现阶段, 市场上流通的麻醉药以仿制药为主, 中国麻醉药行业被部分原研麻醉药外资企业和中国麻醉 仿制药龙头企业垄断。 在专利药专利期不断到期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下, 麻醉 仿制药占领原研药市场趋势明显。 与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等市场规模大的主流品种相比, 麻醉 药整体市场规模小, 在双重壁垒下, 其他医药企业需花费更多的成本来争取小规模的市场份 额,因此,中国麻醉药行业外部竞争小。在麻醉药行业内部的医药企业将享受政策带来的垄 断利益。 目前,中国麻醉药行业形成了三大龙头企业: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和人福药业。恩华药 业和人福药业属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恩华药业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开发, 人福药业 专注于麻醉镇痛药的开发, 两家企业进入麻醉药行业市场久, 在麻醉药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 恒瑞医药是中国制药工业规模最大的多领域开发上市企业, 进入麻醉药行业时间晚, 得益于 强大的流通渠道和研发实力,在麻醉药领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重点产品布局上看,三家企业各自侧重点不同,直接竞争不明显(见图 6-1)。恒瑞 医药主攻吸入式全身麻醉药、肌松药、镇静药品种,重磅品种有七氟烷、磺顺阿曲库铵,右 美托咪定等。 人福药业产品布局侧重点在于麻醉镇痛领域, 重磅品种有芬太尼、 舒芬太尼等。 恩华药业重点布局在静脉麻醉、 镇静两大领域, 重磅品种有咪达唑仑、 依托咪酯等。 现阶段, 三大企业垄断了整个麻醉药行业,形成错位竞争。报告编号19RI0140 从在研麻醉药来看,三大企业产品布局涉及多个领域,朝着大且广的方向发展,未来, 行业内部竞争逐渐加强,龙头企业实力将不断提升,强者愈强趋势明显。 图 6- 1 恒瑞医药、恩华药业、人福药业重点麻醉药产品布局分析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6.2 中国麻醉药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恒瑞医药 6.2.1 公司简介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瑞医药),成立于 1970 年,2000 年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是 600276.SH。恒瑞医药属于多领域开发企业,抗肿瘤药、麻醉 用药、造影剂是公司三大主要产品。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 174.2 亿